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6b74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a.png)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专业认同,作为大学生个体在其专业领域内形成的自我概念和专业价值观的体现,对于其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包括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表现形式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与学业成绩、职业满意度、专业选择动机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将系统梳理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的差异和共性,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现象的理解,为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关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题,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概念界定专业认同,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结果,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所学专业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上的接受和认可。
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认同不仅涉及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接受和喜爱,更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可,以及愿意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将其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专业认同的概念涵盖了多个维度。
认知维度上,大学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科特点、发展前景等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情感维度上,大学生应当对所学专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如喜爱、自豪等。
再次,行为维度上,大学生应愿意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承诺和行动力。
价值维度上,大学生应认同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认为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家庭背景、父母期望、学校教育方式、师生互动、同伴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塑造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的文献述评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的文献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ced1ebf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9.png)
217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作者简介:张璐璐,生于1999年,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的文献述评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璐璐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重要的人力资源。
而专业是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测量维度中图分类号:[C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2-0217-0001一、专业认同的界定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专业认同”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一致,仍处于模糊不清的阶段。
但一些致力于此的学者为此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标准和知识体系,可将此分成两类:(一)从动态的角度看:专业认同是一种发展的过程秦攀博(2009)将“专业”与“认同”,两者的概念进行结合,认为专业认同是学生在熟悉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对其产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从而做出积极地行动及内心的舒适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随后,刘桂宏(2014)提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一种认可,能用一种积极主动态度,参与学习过程;2020年,伍慧娟在云南省以五所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指出专业认同是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努力。
最后在取得心仪成绩的过程中进而对所学专业产生了一种情感。
(二)从静态角度看:专业认同是一种心理状态王顶明、刘永存(2007)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其所学专业的一种接纳,并且能促使其专业研讨,体现在将自己与所学专业视为一体,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希望自己能成为所学专业领域的人才;李慧敏等人(2008)在对法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研究调查时,指出专业认同就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感,并从7个方面进行分析;齐丙春(2010)将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内涵概括为:一方面强调学生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应对专业产生一种认可感,从而带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cfa8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f.png)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马勇;高妍【摘要】There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deep level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is intend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specialty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situation. Study found that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gir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in grade, professional identity differs: freshman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ores higher than the sophomore; in eographic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深入程度有重要影响。
本文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了解了学生当前专业认同的现状,并探讨了造成现状的原因。
研究发现女生的专业发展认同显著高于男生;在年级上,专业身份认同存在差异,大一学生的专业身份认同得分高于大二学生;在地域差异上,专业身份认同和专业发展都存在显著差异。
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
![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38555ceaa00b52acfc7ca51.png)
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把不愉快 业,07( . 20, ) 8 的情绪抛在脑后,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
求得 心 理 的平 衡 。
第四, 自我 暗示 法。积
认同分为个人认 同与社会认同,强调的是个体所处位置的意 识。 在这—方面研究者基于职 业认 同的研 究意见 比较统一。 我国现有的研究 把认 同归属到态度领域 ,因此关于 认同的
分析基本上是引用凯尔曼 ( r n 9 1提 出的态度形成与改 Kema 16)
二 、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启动和控制潜意识能量,能让大学生们信念坚定,精神
饱满,拥有一个放松的心态 ,看到择业成功的希望。 第五,积极认知法。各种各样 的情绪都 是由个体 自身的认
【黄希庭. 5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华东师范大学出 M 上海: 】 版社,
2 0 7 -8 . 0 4: 4 1
【 赵天武. 6 】 大学生就 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 . J 中国青年研究, 】 知决定的。健康正面的情绪来 自于积极 的认 知与思想。要学会 20,) 07 1 (.
认识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这样 才能避免认知偏差 ,才能以积 教研究, 0,) 2 5 2 0 (.
参考文献 :
【陈秀珍. 1 】 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 的 调适【. J 胜利油田 】 党校学报
20.) 07(. 1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06 2 , 0,) 2 (.
( 责任鳊辑: 李彦丽)
据有关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已超 出 2 0 00
由图 l 可见 我国涉及专业认 同的研究起 步于 19 9 8年,到
万人。这给我国劳动力市 场带 来了巨大压力且高校毕业生也面 2 0 0 4年以后才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 19 9 8到 20 年,用中 09 临着严峻 的就业 问题。而高校学生所学 专业与未来的择业、就 国知 网及万方 数据知识服 务平 台以认 同为题 目精确一 次检 索, 业有着密切相关,这更I I起 了学生对 专业选择 的重视,并影 及以专业认 同为关键词二次检索。文章涉及到专业认 同的 5 篇, II 7 响了他们学 习的积极性 和学 习效率。 由此专业认同成为研究的 直接以专业认 同为题 目的文章 3 篇,而涉及到高校学生专业认 l 新热点。据 中国知网概 念知识库的数据统计,自 19 9 8年以来与 同研究的文章 2 篇。这 里的高校学生主要指在校全 日制的本、 3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5875c6c561252d380eb6e70.png)
[1]吉明明,沈风雷.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探析.医学与社会.2005.4. [2]周礼生,沙绍轩.关于医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医学教育探索(第三卷). 2004(1). [3]朱琳.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 SWOT 分析.浙江水利水电专科 学校学报.2005.12.
!!!!!!!!!!!!!!!!!!!!!!!!!!!!!!!!!!!!!!!!!!!!!
[9]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6(1).
[10]彭聃铃.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42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位的高低只能代表毕业生经过了较高水平的学校教育,学 生就业时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学生核心能力的竞争,是学生综合 素质的竞争。作为培养者的学校,应该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 下,多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 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控能力等,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 断塑造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完善;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 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配合现今的社会需求,开拓思 路,开阔视野,涉猎方方面面的有益的知识,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 下的策略,才能使七年制学生在就业时具有典型的核心竞争力。 (二)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知识经济、国际化等的冲击,使就业形势不断变化,高校应该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就业指导,适时更新七年 制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摈弃已有的三甲医院、 沿海开放大城市、重临床轻基础等固有定式,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 值,把就业意向转向基层或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医院,甚至是转向相 关专业,比如:保健康复、医疗保险、医药咨询等方向,相对来说那 里的拔尖人才、高学历毕业生集中度较低,能为七年制学生提供发 挥自己能力的平台。 (三)创新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b316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e.png)
2、恋爱群体
当代大学生恋爱群体十分广泛,不仅限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很多大学生通 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结识不同院系、不同背景的对象,进而发展成为恋人关 系。此外,网络也成为大学生寻找恋爱对象的重要平台,不少人通过网恋相识 进而走到线下。
3、恋爱频率
当代大学生恋爱频率相对较高,不少人会经历多次恋爱。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 大学生在恋爱中更注重个人感受和体验,更容易接受分手。同时,也有一些大 学生在恋爱中过于投入,忽略了学业和自我发展。
2、行业与专业之间的认同度不 平衡
行业与专业之间的认同度不平衡现象也较为突出。有些行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 较高,使得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度。 同时,一些行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较低,使得学生容易找到工作,但也可能导 致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价值产生怀疑。
三、对策提出
1、加强专业教育改革
2、学习需求
大学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爱获得更多的经验 和技能,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在恋爱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解决矛盾冲突,这些经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个人观念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为开放的观念,对于恋爱持有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他们更注重自我感受和情感表达,认为恋爱是一种自然的、美好的情感体验。 同时,一些大学生也认为在大学期间尝试不同的恋爱经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 己和他人。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 及对策研究
01 一、背景分析
目录
02 二、问题阐述
03 三、对策提出
04 四、结论总结
05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问题逐 渐凸显。专业认同度是指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认 可和接受程度,它是影响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演示将探 讨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 期为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提升提供参考。
大学生专业课程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以江苏省社会工作专业为例_衡孝庆
![大学生专业课程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以江苏省社会工作专业为例_衡孝庆](https://img.taocdn.com/s3/m/524fbe222af90242a895e554.png)
变量
化为性别、所在年级、进入大学之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进入 大学之后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校因素操作化为所在学校类
表 2: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表
型、所在学校性质、专业教师人数、专业实习时间。
变量
频数(频率)
假设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个人特质对其专业课程的 认同有影响。
1.性别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影响不显著,男女学生的专业 课程认同差异不大;
学校性质
综合性院校:190 (50.9%);文科型院校:59 (15.8%);工科型院校:124(33.3%)
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相对统一,但是专业实习与国 际标准差距明显,并且与社会学专 业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不够。
1. 关于社会工作核心课程设 置:修订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2001 年制定的核心课程标准③,增 加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统 计软件等课程,丰富了该标准。这主 要与我国港台等社会工作专业联系 的加强有关。从上表可以看出,社会 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 工作等社会工作核心课程,所选比 例均超过 50%。
2.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认同度低; 3.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社工的了解越多,其专业课程 认同度越高; 4.学生目前对社工的了解越多,其专业课程认同度越高; 假设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所在的学校特质对其专业课 程认同有影响。 1.国家级院校的软硬件条件更好,比其它类型学校学生 的专业课程认同度更高;
[作者简介] 衡孝庆,博士,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刘玉兰,硕士,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教育、职业化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27b705763231126edb11f3.png)
的基础上从 心底 接纳和喜爱 ,进而付出的行为和努力 ,它包
含 了认 知 、情感 、行为和评价 四个部分 。 二 、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目前 国内对于大学生专业认 同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针对某 具体专业 大学生进 行 的研究 ,且大多集 中在年级 、性别 、 学科差异的探讨。如杨 晶 ( 2 0 0 7)研究发现高师学生对教师 专业认 同表现出明显 的性别差异 、年级差异 、学科差异。 ( 一 )专 业 认 同的 前 因 变量 目前 ,对 于专业 认 同的前 因变量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于 以 下方面 : P h i l — Ma r y ( 1 9 9 7 ) 认为 ,影 响法学专 业认 同的因素主 要是律师 职业 的职业 发展 问题 、对该专业地位 的不满等 等 ; H e r mi n g ( 2 0 0 1 ) 认为 是个体 自身 、该 职业 的专业 化程 度 、劳 动报酬和职业定位 四个 因素影响大学生 的专业认 同 ; 国内学 者胡志海 ( 2 0 0 6)认为学生个体的人格类型与专业认 同存在 相关 ; 安芹 ( 2 0 0 7)认为 ,对于咨询师专业认 同的影响 因素
【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认同
大学是个体专业发展 的重要 阶段 ,他们能否对 自己的专 业认 同,直接影响学习投入程度 ,更影响将来的职业选择与 职业认 同,因此对大学生专业认同进行研究不仅有其理论意 义 ,更具有较强 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 ,如果大学生对 自己 的专业持认 同的态度 ,则职业 目标可能就 比较 明确 ,具有较 高 的竞争力 ; 而较低 的专业认 同则会导致大学生对 自己的专 业产生较强 的挫败感与迷茫感 、在就业时轻易抛弃 自己的专 业 ,失去就业竞争力 。我们认为 ,大学阶段就是大学生专业 发展 的一个合法延伸期 ,经过 三至 五年 的学 习,专业认 同感 逐 步形成 ,进而影 响个体今后 的职业选择 以及职场适 应性 。 本文将对专业认 同的 内涵 、 前 因变量 、 后果变量等进行梳理 , 以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 专业认 同的内涵 国 内对专业 认 同研 究 的侧重 点有所 不 同,有 的倾 向于 其对职业 的影 响 ,如 安芹 和贾 晓明 ( 2 0 0 6) 认 为专业认 同指 个 体能否 以所 学专业 来选择 自己将 来 的职业并 作为 终身 发 展 目标 ; 而部分研究者从专业学 习的角度来定义 ,如 王顶 明 ( 2 0 0 7)认为 专业 认 同是对 所学专业 的接受 与认可 ,并愿 意 以积极 的态 度和行为去探究 ,秦攀博 ( 2 0 0 9) 认 为 ,专业 认 同是指 大学 生在熟悉 和了解 自己专业后伴随着情 感上的接纳 和认可 ,最后 主动积极进 行相 关学习和探究 活动。我们可以 发现 , 无论研究者 的侧重点是倾向于职业 选择 还是 专业学 习 , 他 们都 有其共同性 : 即他们都是在对职业或者专业认识 了解
研究论文: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a608cfa647d27284a7351bb.png)
83817 教育理论论文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一、前言专业认同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存在制约或者促进的作用,处于生活中的人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主动自愿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时,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所要做的事,而且更能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获得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在专业认同的学习中也是如此,当个体把专业认同从“要求我选择”转向“我要选择”时,个体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中,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所以,专业认同度的高低对大学生专业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何为“专业认同”?心理学上将专业认同定义为: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依据专业选择职业,并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
而由王顶明[1]等人提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探索,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它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该专业杰出者的人一样的反应。
为此,我们能够看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专业的接受程度的过程,是个体将所感兴趣的领域转化为专业选择上的一种体现。
总之,专业认同即个体对所选专业的接受程度。
二、专业认同的理论研究在心理学范畴中,最早提出认同概念的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提出认同就是个体与他人、群体或模仿对象在心理与情感上趋向相同的过程。
提出自我认同的概念及角色认同概念的则分别是:新分析精神学派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斯特莱克等。
在国外,美国的心理学全书中则把认同理解是主体的一种同化,吸引其他人或事,以完善自身人格的一种过程。
[6]当前,心理学认同理论的探究有三种取向:埃里克森定向的自我认同、斯特`莱克定向的角色认同和Tajfel的集体水平定向的认同――即社会同一性。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964d18a76e58fafab00371.png)
重点大学 (n=582)
一般院校 (n=503)
t值 p
表 3 不同学校层次的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差异比较
投入度
美誉度
喜好度
认知度
3.34±0.71
3.67±0.71
3.36±0.84
3.75±0.66
3.14±0.67
4.798*** 0.000
3.53±0.68
3.234** 0.001
3.13±0.88
3.35±0.61
1.334 0.183
注: * 表示 p<0.05, ** 表示 p<0.01, *** 表示p<0.001, 下同。
(2)学校层次。 不同学校层次的大学生专业认同 度的差异比较如表 3 所示。 重点院校学生在专业认 同度总分以及专业投入度、 喜好度、 认知度和匹配 度 上 , 均 显 著 高 于 一 般 院 校 的 大 学 生 (p<0.001) , 在专业美誉度上重点院校学生的分数也显著高于一 般院校学生 (p<0.01)。 这表明, 重点院校学生相对 于一般院校学生, 对所学专业的行为性认同、 价值 性认同、 情感性认同、 认知性认同和适切性认同程 度, 以及对专业的总体认同度明显更高。
普遍来讲, 大部分专业的男生的就业情况好于女生, 而女生的职业忠诚度更高, 对于自身从事职业的喜 爱程度更高。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 此研究结果与 当前的社会现实情况也是一致的。
表 2 不同性别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差异比较
投入度
美誉度
喜好度
认知度
匹配度
总问卷
男 (n=577)
3.29±0.68
3.63±0.69
3.19±0.86
3.76±0.68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H师范大学为例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H师范大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c4ab9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6.png)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H师范大学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学专业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以H师范大学为例,深入探讨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教育学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相关研究,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H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数据,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因素、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以期全面了解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现状。
通过对H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研究也期望为教育学专业本科生提供自我认知和专业发展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培养优秀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二、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理论框架专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学专业的接受、认可和投入的程度,它涉及对专业价值的理解、对专业身份的认同以及对专业发展的期望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学领域,专业认同感对于本科生的学习动力、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而言,专业认同感不仅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同,更是对教育理念的认同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构建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理论框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专业教育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因素。
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中,我们可以借鉴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以及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来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这为我们理解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如何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专业认同感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f19c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2.png)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业成就,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剖析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专业认同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大量的一手数据,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进行客观描述。
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影响专业认同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内涵和特征,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未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二、文献综述关于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逐渐受到重视。
专业认同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发展,也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国内研究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例如,(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个人兴趣、高考成绩等因素均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度有显著影响。
(2020)则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专业认同度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职业规划等密切相关。
还有学者从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外部因素。
在国际研究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跨文化的视角。
他们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业认同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从全球视野来审视这一问题。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b0297177232f60ddcca1ff.png)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作者:吴俊华黄露旭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专业认同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存在制约或者促进的作用,对个体的学习行为有超乎想象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们从未中断过对专业认同的研究,特别是特殊教育专业的研究。
本文立足于对大学生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相关观点进行综述研究。
目前特殊教育专业认同研究还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教育;专业认同一、前言专业认同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存在制约或者促进的作用,处于生活中的人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主动自愿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时,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所要做的事,而且更能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获得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在专业认同的学习中也是如此,当个体把专业认同从“要求我选择”转向“我要选择”时,个体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中,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所以,专业认同度的高低对大学生专业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何为“专业认同”?心理学上将专业认同定义为: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依据专业选择职业,并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
而由王顶明[1]等人提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探索,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它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该专业杰出者的人一样的反应。
为此,我们能够看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专业的接受程度的过程,是个体将所感兴趣的领域转化为专业选择上的一种体现。
总之,专业认同即个体对所选专业的接受程度。
二、专业认同的理论研究在心理学范畴中,最早提出认同概念的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提出认同就是个体与他人、群体或模仿对象在心理与情感上趋向相同的过程。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073b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5.png)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一、专业认同的概念和意义专业认同是指个体对特定职业或专业的认同感和认同意识。
在心理学中,专业认同被认为是个体在特定职业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对该职业的认同感受、认同行为和认同态度。
具有良好专业认同的个体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从业满意度和专业绩效,对于专业发展和职业成就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而言,专业认同的形成既是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专业素养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于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特点1. 专业认同感受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通常会在学习和实践中产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受。
这种认同感受主要表现为对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热爱和认同,以及对未来在心理学领域的事业发展的认同和期待。
这种认同感受通常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动机和专业选择,培养出更加专业化和专注的心理学专业人才。
2. 专业认同行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会展现出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行为。
比如参与心理学实验、实习和社会工作等活动,积极参与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以及对心理协会和组织的积极参与等。
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体对专业的投入和认同,也有助于培养出更加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心理学人才。
3. 专业认同态度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会形成一定的认同态度。
这种态度通常表现为对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认同和尊重,对心理学专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和期待,以及对未来从业环境和职业前景的乐观态度和信心。
这种认同态度对于个体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影响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职业价值观念等因素会对专业认同产生影响。
比如性格外向、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更容易与心理学专业产生认同,而性格内向、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可能对心理学专业抱有怀疑态度。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b2c1bb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5.png)
142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周丽君(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和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引导大学生学好本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工作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将国内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厘清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系统总结,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认同;影响;综述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也有助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中面临着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部分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和培养质量不高,这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就业难和专业不对口。
学术界需要在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对口率上提供理论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学习观。
通过对既有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虽然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这个主题的研究较为丰富,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总结性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
因此,将国内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对丰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成果和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内容(一)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研究在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中,国内学者倾向使用问卷量表的形式测量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刘连龙等(2009)程化琴等(2014)通过专业认同量表测量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研究发现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对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点考虑不清,对专业学习内容存在幻想,亲朋好友的宣传诱导,个人职业兴趣的转变都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产生影响[1-2]。
孔慧等(2010)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推导和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程度不深、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明朗、因专业调剂被迫选择、任课教师的学识和水平没有达到学科前沿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3]。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79783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a.png)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汇报人:2024-01-04•引言•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目录•讨论•结论01引言调查背景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学生面临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增多,但也带来了专业认同度不高的新挑战。
03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
01了解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包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态度、认知等方面的调查。
02分析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如个人兴趣、家庭期望、社会需求等。
调查目的02调查方法01全国范围内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大学生。
02涵盖文、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领域。
03调查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群体的专业认同现状。
01 02 03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专业认同量表。
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1 2 3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无效数据。
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
数据收集和处理03调查结果总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认同感,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专业认同感较低。
认同感高低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在不同年级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低年级学生和专业选择受限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专业认同感较低的情况。
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兴趣、就业前景、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
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情况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情况年级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存在差异。
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逐渐增强。
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感方面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相对较高。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75a1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b.png)
增强个人对专业的了解
大学生应该通过多方面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相 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培养个人兴趣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对专业的兴 趣,从而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
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选择 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增强对所选专业的认同感。
兴趣导向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受到个人兴趣爱好的影 响,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专业。
01
就业前景
也有不少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 未来的就业前景,希望选择那些就业 前景较好的专业。
02
03
家长建议
一些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会受到家 长的建议和影响,他们可能选择家长 认为的热门或者有前景的专业。
家庭的支持也是影响学生专业认 同感的因素之一。如果家庭能够 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学 生就会更加自信地面对专业学习 ,并对这个专业产生更强的认同 感。
社会因素
社会认知度
就业前景
同行影响
社会对专业的认知度也会影响 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如果某个 专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认知度 和声誉,那么学生就会更加重 视和认同这个专业。
02
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大学生关于专业认同 感的看法和感受。
访谈法
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代表进行深度访谈, 了解他们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及原因。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专业认同感相关的研究文献,为研 究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 因素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专业认 同感的因素之一。如果某个专 业的就业前景很好,学生就会 更加重视和认同这个专业。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7ac5a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4.png)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xx年xx月xx日•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目•讨论与结论录01引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增多。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学习、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问题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假设大学生专业认同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有利于促进其个人发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
研究问题和假设02文献综述专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和价值认同。
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兴趣、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师素质、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
专业认同的概念专业认同的概念和影响因素VS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23专业认同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提升学习效果专业认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职业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促进职业发展专业认同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提升个人价值感和社会地位。
提升个人价值已有研究的方法和结论研究方法已有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专业认同进行探讨。
研究结论已有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如专业认同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差异,就业前景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最为显著等。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如何提高专业认同感等。
03研究方法调查对象全国范围大学生,包括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涵盖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和地区的学生。
样本选择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高校类型、地区分布、年级和性别进行分层,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c97e2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b.png)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了研究综述。
在理论基础部分,探讨了相关理论框架和概念。
研究方法部分介绍了常用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法。
影响因素部分分析了个人因素、学校环境和社会认知等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发展趋势部分讨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一些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专业认同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案例分析、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综述特殊教育专业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旨在帮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特殊教育从业者,其专业认同对于未来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指的是他们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认同和情感投入程度。
专业认同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关乎个人对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自我认同和职业价值观。
通过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为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特殊教育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全面把握该领域的现状与趋势。
2. 正文2.1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的重要基础,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理论支持。
在教育学领域,认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教育者和学生的角色认同、教育环境对认同的影响等方面。
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又会影响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胡 志 海 , 黄 和 林 . 大 学 生 人 格 与 专 业 认 同 间 的 关 系 研 究 [J]. 心 理 科 学 . 2006.29(6).
(上接第 40 页)
研的机会,转变“本科教学中学化”的现状。改变当前“知识型” 支持;最后,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完
“应试型”“被动型”的培养模式,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善。
(二)淡化专业“鸿沟”
★徐州师范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培养模式下,很多大学生出现专业知识不 XS K2007049)
关键词 大学生 专业:B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0-040-02
当前,人们已经把对高校和学生的关注从“能不能考上大学” 转向“学什么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的择业就业关系密切, 这更加引起了学生对专业选择的关注和重视,并不同程度地影响 了他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对专业性别定位 在传统观念中,某些职业是只适合男性或只适合女性从事的, 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性别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 认同。以对旅游服务类专业的研究(胡志海等,2006)为例,该专业 的要求与传统的女性形象较为吻合,女大学生大多注意人际关系、 顺从乖巧,使得她们对该专业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旅游服务行业没 有过多的心理障碍;而男大学生更注重独立自主的发展,对专业以 及职业的抱负水平相对较高,认为旅游服务类专业难以实现其人 生价值而对造成他们的专业认同较低。 三、专业认同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和倦怠程度 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对专业的满意程度是相关的,与之相 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也会影响其学习的倦怠程度。威尔逊认为, 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众多研 究表明,职业中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职业中的倦怠感存在密 切关系,而专业认同较低正是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的表现。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热情 当大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现在所学的专业,怀疑自己是 否适合在该领域发展时,这种举棋不定的态度必然会大大降低学 习的热情。对自己的选择犹豫不决的大学生很难真正地进入学习 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由此降低了他们学习的 动机,进而减少了对所学专业的承诺与投入。 (三)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成长 专业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专业的不同 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既可能产生精神的满足,也可能给人带来 情感的耗竭。如果大学生不认同所学专业,无法处理学习中暂时的 挫折,必然会伤害到自己,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从而拒绝这些痛 苦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个人的成长,最终会影响到成长的过程。 四、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建议 (一)改革专业教学方式 这就要求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大学生参与实践和科
(下转第 42 页)
教研教改
2008.10 (上旬刊)
本科生那么严峻,但是也日益凸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方方面 面的,错综复杂,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一个时 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扶持,用人单位的配合,作为 学生本人以及培养者—— —高校来说,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创新观 念,改善培养模式,为毕业生的就业打好基础。
教研教改
2008.10 (上旬刊)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
□张田孙卉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 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积极的态度。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并影
响着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了解大学生专业认同。
[9]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6(1).
[10]彭聃铃.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42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位的高低只能代表毕业生经过了较高水平的学校教育,学 生就业时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学生核心能力的竞争,是学生综合 素质的竞争。作为培养者的学校,应该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 下,多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 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控能力等,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 断塑造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完善;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 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配合现今的社会需求,开拓思 路,开阔视野,涉猎方方面面的有益的知识,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 下的策略,才能使七年制学生在就业时具有典型的核心竞争力。 (二)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知识经济、国际化等的冲击,使就业形势不断变化,高校应该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就业指导,适时更新七年 制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摈弃已有的三甲医院、 沿海开放大城市、重临床轻基础等固有定式,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 值,把就业意向转向基层或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医院,甚至是转向相 关专业,比如:保健康复、医疗保险、医药咨询等方向,相对来说那 里的拔尖人才、高学历毕业生集中度较低,能为七年制学生提供发 挥自己能力的平台。 (三)创新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
一、专业认同及其内涵和维度 认同(identification)属于态度领域,Kelman(1961)指出,态度 的形成与改变有三个不同的过程,认同则是其中之一。所以,专业 认同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可以理解为是对所学专业的态 度。 专业认同是自我认同(self identification)和自我发展(self de- velopment)的重要内容,国外心理学和教育学界也对专业认同作出 了不少研究:Erikson 提出了青少年对职业领域的认同探寻过程; Grotevant 划分出了选择性认同中的职业认同。 专业认同的内涵非常广泛,具体包括“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 据所学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和职业的社会 价值、感到自己能够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自愿接受专 业和职业规范、承诺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这些 层面的和谐统一称为专业认同”(安芹,贾晓明,2006)。 正如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等要素构成一样,专业认同可以 分成不同维度。根据以上专业认同的内涵以及态度的构成要素,专 业认同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维度:第一是对专业的了解或认知,这 是产生专业认同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是对专业的态度和情感,即对 所学专业的态度是否积极,是否满意和认可所学习的专业;第三是 积极学习专业的动机及由其引起的学习的行为;第四是由以上的 维度而产生的良好的专业学习的效果。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在当前的形势下,就业前景已经成了众多准大学生(高中毕业 生)不得不考虑的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对于所谓“冷专业”的学 生来说,毕业后的就业似乎比“热专业”的学生要难得多,这就使得 他们把就业困难归因于专业的冷僻,造成了“冷专业”学生对所学 专业的认同较低。 (二)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如果大学生仅仅把所学的专业当作今后谋生的手段 (尽管在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当前的现实),那就会把学习的注意过多地放 在今后的职业及其所带来的权利、金钱和荣誉方面,而忽视对专业 真正内涵的理解。这样,一旦在专业学习中受挫,便很容易对其产 生怀疑甚至否定所学专业,使自己的专业认同降低。相反,对专业 感兴趣,学生就会对它产生积极的态度,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克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4]安芹.咨询师的专业认同对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2007.21(7). [5](美)Jonathon D.Brown,陈浩莺,薛贵,曾盼盼译.自我[M].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4 [6]Adams GR.Adolescent Identity Formation [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992 [7]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 学杂志.2006.14(2). [8]孙美红,钱琴珍.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
40
服,这样的学生专业认同会更高。 (三)所持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
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intrich&Schunk,1996)。在学习过程中,学生 所持的动机正是维持个体专业学习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把对专业 的学习当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时,便会对其投入更多的精力 和情感,从而提高对专业的期望,所以对于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来 说,他们的专业认同会更高一些。
精、其他知识不懂的尴尬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学习基本
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紧跟知识多样化
参考文献:
的潮流,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三)加强对大学生以及准大学生(高中毕业生)的引导和教
育 通过教育提高理性选择专业的能力,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
合自己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专业针对性,如果大学生对 所学专业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没有深刻的认识,盲目选择专业 是不切实际的。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大型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 等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不足,许多大学生,如生物、电子等方向的 理工科大学生走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自主创业上 创出了新天地。那么,作为我们医学七年制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也 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三甲医院、与医疗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等,而 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以及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创立与自己所学 专业、所喜欢的方向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项目,相信自主创业也会为 医学七年制毕业生带来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