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体育课程大纲(3)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动技能。

本文将提出一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3.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5.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的体育运动: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等):学习基本的传球、投篮、接球和配合技巧;2.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3. 游泳: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呼吸技巧和各种游泳样式;4. 格斗运动:学习基本的跆拳道、柔道或拳击动作;5. 健美操: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能力和形体美感;6. 其他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四、课程组织1. 教学时间分配:- 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课45分钟;- 每个学期共36周;- 每个学年共108节体育课。

2. 课堂组织:- 分组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和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 循序渐进: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多样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评估方式:- 基于技能和表现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来评估;- 个人报告和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团队合作评估:对团队合作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

五、课程要求1. 学生应穿着适合体育运动的服装和鞋子;2. 学生应遵守体育课纪律和安全规则;3. 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尊重教师和同学;4.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并主动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体育教学,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1. 体育器材和设施:学校体育馆、操场、游泳池等;2.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3. 专业培训和指导: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或教练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安徽大学体育课程大纲(3)教学内容

安徽大学体育课程大纲(3)教学内容

安徽大学体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引言一、大学体育课程发展动态21世纪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国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现代化等方向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大学体育课程也同步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大学体育课程的变化动因来自新世纪的社会变革,来自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这种需求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萌发的,因此,其发展趋势也是无法阻挡的。

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及社会中的人对体育的需求,这种需求规模的扩大,导致体育课程发展的规模的扩大,需求的变化则导致体育课程发展内容的变化,抓住了需求,就是抓住了体育课程发展的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第三,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四,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教材的质量不断提高。

这些为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包括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等做出了有关规定,并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和进取精神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2. 运动技能综合训练:包括球类、田径、游泳等多个运动项目的技能训练; 3.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规则、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 体育项目学习: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5. 体育游戏与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多媒体辅助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教学理论知识;2.实践训练: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运动技能;3.个案分析:通过讨论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5.游戏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2.实践技能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如动作技巧、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作业报告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对其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4.期末考核评价:通过期末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5.学习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积极参与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为《大学体育教学教材》(编写:XXX)。

参考书目: - 《体育规则解析》(作者:XXX) - 《运动生理学导论》(作者:XXX)- 《运动心理学引论》(作者:XXX)六、教学进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约为2周。

大学体育专项课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专项课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专项课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120 学分数:4适用:大学本科一、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一)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体育教育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媒介,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质(身体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必修课。

体育课程寓身心教育于一体,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面。

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渠道,是把宏观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任务1.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熟练掌握两项以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

2.基本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正确测试和评价自己的体质状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通过体育活动,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 课程目的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和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性质,基于“抓质量、创特色”的办学思路,我们把课程目的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切实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1. 专项课:为顺应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新时代大学体育教学特点,特开设体育专项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20学时)。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愿选择由学校开设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

由授课教师根据本专项教学大纲,安排容易学习和易于掌握的专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案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术:投篮、运球、传球、抢断、防守等。

2. 篮球基本战术:快攻、防守反击、阵地进攻等。

3. 篮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投篮、运球、传球、防守等基本技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团队协作、战术运用、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包括慢跑、拉伸等,预防运动损伤。

2. 组织学生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如投篮、运球、传球等。

(二)基本部分1. 技术教学:(1)投篮:讲解投篮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2)运球:讲解运球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3)传球:讲解传球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4)防守:讲解防守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2. 战术教学:(1)快攻:讲解快攻战术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2)防守反击:讲解防守反击战术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3)阵地进攻:讲解阵地进攻战术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三)实践部分1. 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的讲解和练习。

(四)总结部分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比赛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3. 学生对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预防运动损伤。

4.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积极的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自律精神的有效手段。

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增强体力、增加耐力和灵活性,提高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等。

2.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通过学习和练习各种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体育兴趣和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团体项目的组织和比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并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应对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律精神:通过体育课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律精神,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活动,包括跑步、游泳、爬山等,培养学生的体力和耐力。

2. 体育技能:学习和练习各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水平。

3. 团体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团体项目,如橄榄球、排球、足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舞蹈和健美操:通过学习舞蹈和健美操,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身体形态,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健康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的学习,也注重实践的训练。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活动的规律和原理;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素质。

2. 组织比赛和活动:通过组织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素质。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体育教师和教育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与技能,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体育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熟悉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常用器材和设备,并能正确使用;4.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三、教学内容1.体育教育概论–体育教育的概念和特点–体育教育的意义与目标–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2.体育教学原理–学习和发展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个体差异对体育教学的影响3.体育课程的设计与评价–体育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体育课程评价方法和指标–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4.教学方法与技能–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辅助工具和器材的运用5.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班级体育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幼儿园和小学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与特点6.体育教育与学生发展–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体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集中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3.实践操作:在课程中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实践和体验。

4.课堂演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安徽大学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安徽大学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健康水平的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有关的医学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有效的医务监督,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性伤病。

本课程适用于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

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务监督、按摩、常见运动损伤、常见运动性疾病,运动营养卫生,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育保健学问题。

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

实验与实际操作的教学时数约为1:3。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

2、基本掌握体格检查、运动卫生、医务监督及常见运动性伤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体育运动的实践之中。

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整体与局部、机体与环境、功能与结构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人体测量与机能评定。

②.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③.按摩理论与手法。

④.医务监督与营养卫生2、难点:①.运动损伤的处理。

②.按摩手法。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体格检查第一节询问伤病史和运动史第二节健康检查第三节姿势检查一、直立姿势检查二、脊柱形状检查三、腿的形状检查四、胸廓的形状检查五、足的形状第四节人体测量:体重,身高,坐高,胸围,肩宽,骨盆宽,皮下脂肪厚度,四肢围度,四肢长度等。

第五节人体测量的评价:生长发育的评价和身体成分的评价第六节机能检查心肺机能检查:一次定量负荷试验,台阶试验,五次肺活量试验,闭气试验等。

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三大类检查的操作方法。

第二章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卫生第一节男大学生体育卫生一、男大学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二、男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三、男大学生的体育卫生要求第二节女大学生体育卫生一、女大学生身体发育及其运动能力的特点二、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周期的医学问题三、女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卫生问题第三章运动性病症一、过度训练二、过度紧张三、晕厥四、运动性贫血五、运动中腹痛六、肌肉痉挛七、运动性血尿第四章体育锻炼与比赛的医务监督第一节健康分组:健康分组的意义,健康分组的原则,内容。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英文名称:university sprots课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大学体育部课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课类型:必修课学分: 4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60 理论学时:4 )二、课性质与目的1、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

因此我们把课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2、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育运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

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大学体育-普修大纲

大学体育-普修大纲

皖西学院大学体育《普修》课程大纲《大学体育—普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普修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学时(学分):64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60学时适用对象:非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开课单位/教研室: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1、指导思想教学大纲是依据《皖西学院本科教学计划》(2007年1月修订)编写的。

该课程是大学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多项体育项目,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

本课程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今后有效参与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素质。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体育比赛的竞赛规则。

(4)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领悟体育运动的魅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理论部分4学时2、实践部分60学时合计:64学时理论部分:4学时(★为教学重点)实践部分:60学时四、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手段与方法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讲解示范法: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既可在新授课中使用,也可在复习时使用,但讲解示范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目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

2、模仿练习法:教师做动作,学生模仿教师练习动作3、分解练习法:将所学的技术动作分段练习,按照先分解动作练习——再完整动作练习的顺序教学。

4、重复练习法:对一个动作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在掌握一个动作时,建立其正确的动作定型。

5、分组循环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按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练习内容不同,按一定时间进行分组轮换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大纲(本科)

《体育》教学大纲(本科)

体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健康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体育教育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理论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思想教育意识,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自我评价和监督的方法。

3.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了解体育教学模式。

(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时体育基础理论1.我校体育教学综述2.体育养生与终身体育3.体质健康与测量评价2合计2三、实践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努力增强学生体质,保障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懂得如何利用体育锻炼进行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

3.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等积极手段,调控及改善心理状态。

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体质健康标准,以指导自我进行科学锻炼身体,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

4.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注重学生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实践课教学1.特色课教学(1)太极拳教学:(含长学制)学生的必修课程。

体育教学大纲内容

体育教学大纲内容

体育教学大纲内容一、引言体育教学大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明确体育教学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就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探讨。

二、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在体育学科方面所应达到的核心能力进行阐述。

其中核心能力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

每个年级的课程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需求进行具体而详细的安排。

三、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了各个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在知识方面,体育大纲要求学生学习基本运动规律、体育项目的技巧要领、运动训练的方法等。

在技能方面,大纲强调学生的基本动作能力、运动技巧和战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活动内容与安排体育教学大纲详细列出了各学段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需进行的各项活动。

这些活动围绕运动技能、游戏、运动训练等展开。

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培养综合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五、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大纲强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大纲还注重以游戏和趣味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体育评价标准体育教学大纲将体育学科的评价分为定期考核和日常评价两个方面。

定期考核主要以考试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日常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体育竞技和体育课外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综合素养和团队精神。

七、反思与展望体育教学大纲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理论,不断反思和调整大纲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意识。

八、结语体育教学大纲作为指导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学科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学校应本着实际情况,切实执行大纲要求,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

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1. 引言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质和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大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指导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

2. 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性等。

2.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敏捷性。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加强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4.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5.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的身体疾病。

3. 教学内容本大纲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3.1 羽毛球•基本技术:拍法、接发球、截击等。

•战术技术:攻防转换、配合技术等。

•比赛规则:羽毛球比赛规则的介绍。

•身体状况:羽毛球对肢体灵活性和耐力的要求。

3.2 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

•战术技术: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等。

•比赛规则:篮球比赛规则的介绍。

•身体状况:篮球对协调性、敏捷性和反应能力的要求。

3.3 游泳•基本技术: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等。

•战术技术:游泳姿势、节奏掌握等。

•比赛规则:游泳比赛规则的介绍。

•身体状况:游泳对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要求。

3.4 健身操•健身操基本动作:伸展、弯曲、挺身等。

•健身操动作组合:不同动作的组合。

•健身操节奏:音乐和动作的配合。

•身体状况:健身操对肌肉柔韧性和心肺功能的要求。

4. 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学将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动作和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2.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大学体育课教案

大学体育课教案

大学体育课教案一、课程背景1.1 课程简介大学体育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课程特点大学体育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需求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示范、练习、比赛等,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2.1 课程设置•第一节:体育基础知识讲解•第二节:体育技能训练•第三节:团体合作项目•第四节:体育运动比赛2.2 课程重点•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体育技能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比赛精神的培养三、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讲授:通过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示范: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练习:通过练习和实践,巩固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3.2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弹性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教学质量。

•实用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动技能,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态度、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价。

•测验考试:通过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课程作业:布置一定的任务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评价标准•参与度: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能力表现: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学习效果: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
学时:50
适用专业:统招大专各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开课部门:体育教研室
先修课程:中学体育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大学体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团体项目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4.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介绍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规则及重要性;2. 体育技能训练:包括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的训练;3. 体育游戏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4. 体育健康知识: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传授合理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示范教学法: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通过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2.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和规则,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3.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 组织性训练法: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考核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2. 考核评价:包括体能测试、技能考核和考试等,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每周2节体育课的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1. 课程内容:每周安排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保证学生全面的体育锻炼;2. 课程时间:每节课60分钟,包括热身、训练和比赛环节,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受益。

六、教学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爱岗敬业,热爱体育事业,示范引领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3. 注重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注意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大学体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引言一、大学体育课程发展动态21世纪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国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现代化等方向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大学体育课程也同步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大学体育课程的变化动因来自新世纪的社会变革,来自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这种需求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萌发的,因此,其发展趋势也是无法阻挡的。

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及社会中的人对体育的需求,这种需求规模的扩大,导致体育课程发展的规模的扩大,需求的变化则导致体育课程发展内容的变化,抓住了需求,就是抓住了体育课程发展的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第三,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四,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教材的质量不断提高。

这些为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包括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等做出了有关规定,并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和进取精神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体育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中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原则、评价标准等的要求,编写出安徽大学体育课程大纲,作为学度体育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也是指导体育教学、课余体育等的指导性文件依据。

二、课程理念更新在近年来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高校体育改革历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以说理念的更新改变了过去知道纲要的要求,在构件课程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但是,对于具体的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当要建立适合特点的课程模式之时,此时的理念更新并不是照搬《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理念,而是根据《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理念为依据,提出我校有个性化特征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新理念,我们不能忽视理念更新在构件体育课程模式中的重大作用。

既要反映符合本校特点的理念更新,又要符合《指导纲要》的共性理念,完全反映出学校特点的个性理念。

教育部将体育课程确定为活动课程,而我们可以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理解为: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体、美全面教育,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活动课程。

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限、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等。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操作、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健康等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实现的有效保证。

(三)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

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体育课程大纲在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留下了选择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三、课程目标整合作为实施体育课程大纲的操作思维方式,包括了分解和整合两个方面。

当我们要介绍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时,可以把目标进行分解。

例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就把课程目标分为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五个领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这是认识课程目标体系的必要途径。

但我们构建体育课程模式时,就不能再采用分解的办法,也不宜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而是要实现对课程目标的整合,把课程目标和学校的客观条件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的经验,对目标进行选择和整合,最终使课程目标转化为有利于操作的学习目标,这也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整合。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整合的具体含义就是根据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学校的培养方向、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具体发展目标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使目标更加正确、切实地反映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四、体育课程大纲设计思路安徽大学体育课程大纲是在充分理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课程大纲要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新观念。

(二)课程大纲力求构建我校新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

它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学,而是把课余训练、群体行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中,丰富了体育大课程观的内涵。

(三)课程大纲在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下,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与操作与管理。

(四)课程大纲要体现现代科技含量,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部分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一、体育课程目标概况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课程目标”一词往往被“体育教学目标”所取代。

并理解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双边活动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

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体育课程是指广义的体育课程,它包括了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运动训练,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运动训练的有机结合。

体育课程目标包含了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非对等关系,不能相互替代。

同时,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没有完成某一目标,因此,体育课程目标应是以学生为出发点。

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所以,我们将体育课程目标定义为:学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过程(体育课堂教学、课余锻炼、运动训练等)预期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通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目标,存在三个缺陷:第一,以总体目标代替具体目标,导致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

总体目标是我国学校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思想指导下,对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规定。

而具体目标则是体育实践环节为满足学生需求和实现具体的教学或训练的要求而设定的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学》教材将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定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以总目标取代具体目标,部分对象,不分层次,直接导致教学、训练实践中师生对目标的模糊。

第二,侧重现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

即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根据评价标准可以测量呈显性态,而情感领域的目标较难把握,或者实践中没有明确的情意目标,导致了体育教育实践中单纯的知识教育、单纯的技术教育或单纯的体质教育。

第三,对具体目标的认识有待加深,目标领域有待扩展。

二、对《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课程目标解读2002年,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施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制定了新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作了详细的规定。

总体目标;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

总体目标将体制与健康分开叙述,阐明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体质依然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真正的健康是指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将提高体育素养作为总体目标来阐述,说明对体育的认识从过去“身体发展的教育”转变为“以运动为基础的教育”。

以运动为基础促进了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的深化,拓展了体育教育的领域:生物学领域、历史学领域、社会学领域。

提高体育素养的丰富内涵,它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

体育素养级包含了身体的、心理的素质,有突出了体育作为一种体育素质或能力,应该包括:认知要素、技能要素、操作要素、情感要素。

认知要素:具备一定的体育卫生、环境、保健、营养、养生知识,肢体健康评价的知识,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技能要素:健身运动技能、运动创伤处理技能、生存自救能力;情感素质:喜欢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操作素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制定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运动创伤处理,评价和测量体质健康状况等。

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发展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应该成为体育课教学的中心。

具体目标:《纲要》将大学生体育课目标划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五个领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在层次上,大学体育课程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纲要》将大学生体育课程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