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革命的领导人克伦威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3.1史料解读: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从乡绅到议员1.出身和早期活动〔材料一〕乡绅罗伯特·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父亲──编者注)是镇上居民所熟悉的严肃、虔诚的清教徒。
像整个克伦威尔家族一样,他的全部兴隆都建立在寺院的废墟之上。
他的祖父原名理查·威廉斯,后来袭用了一个豪门亲戚托马斯·克伦威尔①的姓氏,攫得了宗教改革中被封寺院的相当大一部分土地。
罗伯特·克伦威尔继承了部分寺院领地。
一旦夺走了他的这些土地,他就不再是绅士,就会丧失他在本郡享有的一切荣誉。
这就是为什么罗伯特是一个极端痛恨罗马天主教并把教皇骂作“魔鬼”、“恶魔”的清教徒的原因。
奥利弗的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
基督日,别的孩子都到镇上的草坪唱歌、玩耍去了,但奥利弗却要和姊妹们一道随同父母前往教堂。
午饭后,还得规规矩矩地坐上几个小时,听父亲宣读一本厚书中的一些冗长的祈祷文。
祈祷文枯燥、难懂,但一些经常重复的字眼,如“地狱”、“火刑”、“上帝震怒”,等等,充积着恐惧,并深深地铭刻在易受感染的孩子的心灵中。
──[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材料二〕克伦威尔于1620年8月22日在克利普尔门的圣吉尔斯教堂与伊丽莎白·鲍彻结婚,她是一个城市商人詹姆斯·鲍彻爵士的女儿。
鲍彻爵士住在塔山,在埃塞克斯的弗思特德拥有财产。
克伦威尔的妻子可能带给他很多嫁妆……在结婚以后,克伦威尔住在亨廷顿,忙于经营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田产……有资料说明,克伦威尔在邻人之间享有较好的名声,因为在1628年2月他被选作他的家乡选区的议会代表,参加查理一世召集的第三届议会②。
他之所以被选,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家庭地位及其长期同这个选区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克伦威尔的个人性格和声誉。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材料三〕这种坚持维护农民和小自由租地农的利益的表现,是克伦威尔在东部各郡具有很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克伦威尔
1.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2.1970年理查德·哈里斯主演电影 3.第一代艾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 1.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编辑本义项百科名片
奥利弗·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议会间的裂痕逐渐加大。1621年第三届会议上因下议院反对詹姆士同西班牙结亲,遭到詹姆士更加嫉恨,宣布禁止议会议论内外政策。这时由于国王女婿普法尔茨选候弗里德里希在“30年战争”中失败,处境艰难,詹姆士强制借款干预战争,但却一败再败,迫不得已再开议会。然而一切已经来不及了,1625年查理当了国王。但查理的欺骗与伪善破坏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仅仅4年过后,国王与议会彻底决裂了。由于在对西班牙战争的态度上国王与议会发生严重的分歧,议会被解散。 1626年,由于急需资金迫使查理国王重新召集议会,加之宠臣伯金汉的对外政策接连失败,国内气氛越来越紧张。国内形势的变化也使克伦威尔在不断探索自己的生活立场,考虑自己的使命。当国王命令在亨延顿选举两名代表出席他的第三届议会时,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从此他的道路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议会于1628 年3月在威斯敏斯特召开。克伦威尔第一次走进了下院,下院成了他学习政治斗争的一所好学校。在议会中,克伦威尔看到了许多优秀演说家、反对派领袖。议会和国王的斗争激烈。在暂时休会四个月后,议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议会的主题也转向清教徒十分担心的宗教问题。清教徒的典型人物克伦威尔终于按耐不住了,请求发言。克伦威尔的第一次发言简短而有力,猛烈的抨击了受宫廷保护的天主教,主张保卫清教徒的利益。这次发言产生了很大影响,下院多数议员拒绝服从国王命令,并且通过《三项决议》提案,反对天主教,反对国王任意征税。国王查理一世惊恐万状迅速调集军队强行解散议会。作为议员的克伦威尔一开始就坚决违抗国王的旨意。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于掌握议会大权的长老 果国王击败我们一次,我
派动摇和妥协,他们总 们就得被绞死,子孙后代
念念不忘自己是国王的 就得沦为奴隶。”
臣属,从而在军事上表
——议会军总司令
现为动摇、软弱的失败
主义,期望通过谈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8
二、治军之道 1.表现: ①组建骑兵军:组建背景;来源(特点); ②选拔军官:标准——勇敢和忠诚(意义); ③军纪严明:约法三章(内容); 2.成果:
1644年,马斯顿草原,战局出现转折, 骑兵军赢得“铁骑军”称号,
1645年初,以铁骑军为核心组建“新模范军” 1645年,纳西比战役,全歼王军主力 1646年,结束第一次内战 1648年,平定王党叛乱,又一次结束内战
11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1649年1月30日,克伦威尔签署死刑令处死查理一世
12
战后克伦威尔组织特别法庭, 以“叛国罪”的名义判处查理一 世死刑。1649年1月,查理在白 厅被斩决。这在历史上委实是一 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君权神 授”的国王头颅被砍掉的这一刻, 英国等于通过克伦威尔向全世界 宣告: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全 国人民!……这样克伦威尔更成 了说一不二的无冕之王。
–意义:英国复辟势力被挫败
14
护国独裁
① 政治:在全国建立了有序的行政机构 a、中央:解散议会,任终身护国公、海陆军总司令、
最高行政首脑 b、地方:全国划分11个军事行政区,各派一名少将 管理
解散议会的原因
克伦威尔解散议会的原 因,主要取决于当时英国的 政治形势。大规模有组织的 群众运动虽然被镇压,但人 民不满情绪依然存在;议会 继续同克伦威尔和高级军官 争夺权力;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为确保既得利益,需要一 个强有力的政权;再加上议 会的软弱腐败,克伦威尔权 “恶棍们,滚开!” 力欲的膨胀。于是,议会被其解散。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一、克伦威尔的出身及经历:从乡绅到议员
1、出身及教育: 贵族家庭,剑桥学习,伦敦学习法律。
2、社会活动: 交往政治家、商人、金融家等,与富商 女儿结婚 3、走向政坛: 凭借实干和家产,30岁当选议员
★立场:新贵族,清教徒。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爆发的背景(原因): A、新的经济因素:17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新的阶级因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壮大(要求参政)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一致,反对封建王权。 C、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火线: 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民起义 3、革命爆发: 开始标志:为筹措军费,1640年新议会召开,议会反对 王权专制,要求限制王权—标志革命开始。 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四、克伦威尔的统治:护国、独裁
(一)对外 (二)对内:
A、掌权:领导权落入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手里 B、1653年,驱散议会,亲自圈定的“小议会”也被解散 C、就任终身护国公,废除共和政体,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陆海军总司令,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命令具有法律效力,全 国分为11个军事行政区,对克伦威尔直接负责。)
五、评价克伦威尔的功与过
主要的历史活动:
军事上:领导议会军击溃王党军队,取得内战胜 利;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资产阶级利益。 政治上:处死国王,结束封建王权专制,建立了 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巩固 了革命成果。 经济上: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 革命前水平。 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英荷战争,摧毁荷 兰海上霸权。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强国签约, 巩固了英国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 思想文化: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D、对内政绩:在全国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 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学习目标】1、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正确理解他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贡献;2、分析议会军胜利的原因,说明克伦威尔的治军之道;3、归纳克伦威尔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措施,理解护国主统治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和独裁统治难点:理解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关系,客观评价克伦威尔【学习方法】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的形式正确理解本节教材。
【知识导学】A级一、生平出生于英格兰中等贵族家庭,——就读——伦敦学法律、结婚——回到家乡,成为乡绅——30岁选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1658年去世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根本原因);(思想);克伦威尔进入议会,成为革命领袖(个人作用);(导火线)进程: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开始的标志; 1640——1642年,议会斗争阶段:成为反对王权的领导中心;年,内战时期;阶段(1649——1660);驱散议会,就任护国公(1653年)实行统治;(1660——1688)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革命完成标志,1689年确立政体。
影响:对英国:推翻,确立,为开辟道路。
对世界:标志着的到来三、克伦威尔的活动内战时期:(1)组织骑兵军,1644年取得之战胜利,扭转战局,获得铁骑军称号;(2)1645年,组建新模范军,战役,全歼王党主力军;(3)1646年结束第一次内战;(4)1648年平定王党叛乱,结束第二次内战;(5)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共和国时期:(1)远征、原因:影响①维护成果,扩大资产阶级利益②加剧民族矛盾;(2)、驱散议会,担任(1653——1658);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3)、对外殖民扩张(为英国资产阶级获取大量海外利益),1651年,颁布《》①原因: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商贸易,导致英荷矛盾激化②英荷战争——;与等国签约,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克伦威尔名词解释
克伦威尔名词解释
克伦威尔(Cromwell)是指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他是英国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在
17世纪中期领导了国内战争期间的议会派,并于1649年推翻
了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英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共和国。
克伦威尔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领袖之一,他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还领导了英军在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并对英国的宗教政策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
然而,他也因其残酷的对待爱尔兰人以及限制个人自由而广受争议。
克伦威尔于1658年去世,但他的影响继续存在,并对
英国政治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学设计
a.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评价克伦威尔,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b.教师适时引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克伦威尔及其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c.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克伦威尔进行评价,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英国革命和克伦威尔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b.讲解新课:以课本为依据,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克伦威尔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军事才能及执政措施;
c.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d.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的积极作用;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性,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英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克伦威尔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克伦威尔及其时代背景进行客观评价;
5.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克伦威尔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 课程标准 •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 内容解读 • 1.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 活动。 • 2.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功过。
•
全面评价克伦威尔及其活动。
(1)克伦威尔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时的欧洲 社会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时期,他顺应了这一历 史潮流。他基本上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时代任务,即在英国 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主旨概括]从17世纪中叶到18 世纪末,在欧美历史上爆发 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克 伦威尔领导的英国革命揭开 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 为资本主义凭借卓越的军事和政治 才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 代的杰出人物。
• 特别提醒 • “护国政体”的出现适应了当时英国社会 发展的需要。共和国成立后受到中下层民众及 王党复辟势力的威胁,要巩固革命成果,就有 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权统治。
•
阅读与思考: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与资产阶 级民主制有相容的地方吗? • 答案提示 有相容的地方。 • 在17世纪,欧洲大部地区都在朝着更强大 的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 利是与当时的历史趋势不同的事件,顽固的封 建势力当然不甘心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因此, 为了巩固已有的成果,资产阶级在最初对封建 势力的斗争中就有了通过个人独裁来巩固资产 阶级政权这样一种方式。
施,仍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 • • • • • • •
阅读下列材料: “勇敢的克伦威尔” 走进了议会,像个精灵, 他发怒的面孔, 吓得议员们口呆目瞪; ‘走吧!’他说‘你们坐得够久了!’ 难道你们,还想坐在这里, 直到世界末日来临!” • ——《克伦威尔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3.1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二三
2.统治措施 (1)对外争夺海上霸权: ①1651 年,颁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与荷兰进行战争, 使荷兰失去海上霸权。 ②分别同当时的强国——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 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2)对内取得一些政绩: ①在全国建立了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了法律。 ②对文化教育进行扶持,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③积极发展工商业,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的水平。
-5-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 克伦威尔
一二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识点二 治军之道
1.组建军队 (1)建立:自己出钱组织一支骑兵军,士兵从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中选出。 (2)治军: ①根据勇敢和忠诚来提拔军官。 ②对部队约法三章。 2.赢得战争 (1)1644 年,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其 军队赢得了“铁骑军”称号。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2345
1.1628 年,不到 30 岁的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 涯,此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及平民的矛盾 B.新贵族阶层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朝的矛盾 D.民族矛盾
-6-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 克伦威尔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高中历史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给英国带来“繁荣”
的举措(8分)
对内、对外的措施
3、综上所述克伦威尔是否成为了第二个查理一世?为什么?
(1)不会。 (2)原因:查理一世统治性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克伦威尔政 权内政、外交措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所以他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自答从:172世、纪他以“来对,自有由关事克业伦的威背尔叛的”著具作,体源指源什不么断?地(大1分量)涌 现对。此卷,帙你浩是繁怎的样著理作解,这不一但“内背容叛广”泛的,?而且(思2分想)差异很大。对
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说千差万别。
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
原因
士兵的来源:信奉清教的自耕农 军官选拔标准:勇敢和忠诚
军纪严明:约法三章 启示:我们要加强纪
结果:战胜王军,结束内律战观念和责任心,才
能取得成功 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纳西比战场,请看P39资料 回放,从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资料回放】由于国王的顽固和下层人民的支持,克伦 威尔放弃同国王妥协的主张,转而成立审讯国王的最高 法庭,判处国王死刑。
经济:积极发展工商业
法律:改善了法律
内 文教:扶持文化教育 宗教:推行宗教信仰自由
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对
颁布《航海条例》
作用/影响
促进了经济发展; 巩固了革命成果;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但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外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P40【学 思之窗】,思考荷兰为什么强烈反 对《航海条例》?结果如何?
三、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第7课英国革命的领导人克伦威尔
(1) 他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打败王党军队,处死查理一世,
2、过:
远征苏格兰和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军事独裁引起人们不满,导致社会动荡
总:功大于过 是伟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1658年9月3日,克伦威尔因病在伦敦逝世。他的一 生,从清教徒乡绅到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从受穷苦士 兵爱戴的统帅到爱尔兰战场上的杀人魔王,从封建君主 专制的坚定反对者到无冕之王,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留 下了鲜明的印记。克伦威尔当政期间,一方面捍卫和扩 大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并使得清教徒势力大为 上升,另一方面,频繁的军事征伐导致英国社会的普遍 不满,尤其是导致政权的支柱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 的反对声浪日增。内外交困的局面,实际上给境内外复 辟势力以可乘之机。克伦威尔死后,其子继位,无力驾 驭局势,高级军官争权夺利,政局动荡不安。为了稳定 局势,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 协,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但是,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并 没有履行诺言,其反攻倒算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 益,结果导致“光荣革命”,至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宣告结束。
材料三 :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国固然起过 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 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 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3) 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三的观点?为什么?(3分) 不同意。克伦威尔的作为符合英国资产阶级利益;
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参政
落后
先进
(一)参与起草《大抗议书》:1641年
问题2 你怎样看待《大抗议书》的性质?
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 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 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 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 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 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 免 大臣和高级官员。 ——《大抗议书》
原创4: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1. 出身贵族 2. 剑桥学习 3. 伦敦学习法律
4. 当选议员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一、革命爆发之前
㈠ 早年经历
材料一 (克伦威尔)于1599年4月25日出生于 亨廷顿…(他)的家庭,是那些在宗教改革时期
1. 出身贵族
发财致富并地位上升的家庭之一。
新贵族
2. 剑桥学习
材料二 克伦威尔曾在亨廷顿的公费学校里受教育。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明了克伦威尔( D)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 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
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B )
(1)军事上,击溃了王党军队,取得了内战胜利;远征爱尔 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政治上,推翻王权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护 国主,建立军事独裁,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同瑞典、丹麦、葡萄牙 等国签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奠定了英国 殖民帝国的基础。
不是国王挑选的人来管理。自今以
后,国王应该统而不治。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
传》
二、革命爆发之后 ㈠ 内战时期
1.贡献 ★ 第一次内战: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组织骑兵军
(2)1644年马斯顿草原之战中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赢得“铁骑 军”称号。 (3)1645年组建“新模范军”,并在纳西比战役中全歼王军主力,取得 决定性胜利。 (4)1646年结束第一次内战。
原创3: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三、护国公
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政治:
法律:
宗教:
材料:处死查理一世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国家政权。这时的克伦威尔已成了说一不二的无冕之王。连续的军事胜利使得克伦威尔好大喜功,权力欲望日益膨胀。…… 虽然多次平定了王党叛乱,但政局仍很不稳定:封建势力伺机而动,人民不满情绪依然存在 ……,而议会政府非常软弱腐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确保既得利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在军官们和伦敦大商人的拥戴下,克伦威尔用武力把长期国会解散,就任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一个“勇敢的坏人。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 ——[英]查尔斯•弗思 《克伦威尔传》
1.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查理一世、颁布《航海条例》和就任护国主。 2.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内战危机
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在下院中占多数席位。1641年,他们使国会通过了《大抗议书》。《大抗议书》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阐述其革命纲领的宣言书。共有204条条款,主要内容是要求自由发展工商业,建立对议会负责的 政府,废除一切封建特 权等。查理一世拒绝 了《大抗议书》,内 战一触即发。
对 外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概括克伦威尔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共和国?分析其影响。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颁布《航海条例》
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签订商约
维护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担任护国公,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
经济:积极发展工商业
原创5: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婚后当选议员1628
革命领导人 护国公独裁 因病去世1658
1599年4月22日,奥利弗·克伦威尔降生 在英国的亨廷顿,从小受到清教徒的熏 陶,1616年进入剑桥大学,由于父亲故 去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农庄,1620年8 月同伦敦一个商人的女儿结了婚,开始 全力以赴经营农业。
3.战胜王军 1645年6月14日,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 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军队的决定性胜利。 以后的军事行动主要是肃清王党守军。1648 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克伦威尔重整议会军, 很快击败王党,国王查理一世被抓获。
4.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由于国王的顽固和下层人民的支持,克伦威尔放弃同国王妥 协的主张,转而赞成成立审讯国王的最高法庭,判处国王死 刑。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革命获得了胜 利,封建君主制度被推翻,5月19日,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查理一世 为了镇压起义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中的激 进派认定:公开反对王权专横的时刻到了。 克伦威尔成了这一想法的领袖人物,他在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 员会,并且成为一系列摧毁英国“旧制度” 根基的重要法案的倡议人。
1650年丹巴战役中的克伦威尔
由于爱尔兰被英国征服,英国复辟势力企图利用爱尔兰达到复 辟的阴谋破灭了。于是,他们又与苏格兰封建势力勾结起来。 克伦威尔得知这个消息,在1650年7月远征苏格兰,到1652年5 月,苏格兰人停止了抵抗,1654年,苏格兰被合并于英国。征 服苏格兰,意味着英国复辟势力又一次被挫败。
1628年克伦威尔被选入议会,成了一名议员,从此他的生 活道路发生了根本变化。议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克伦威尔 发言,猛烈抨击受宫廷保护的天主教,主张保卫清教徒的 利益。这次发言产生了很大影响,下院多数议员拒绝服从 国王命令,并且通过《三项决议》提案,反对天主教,反 对国王任意征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优秀教案(5页)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课标要求】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 ,分析其功过。
【课标解读】1.克伦威尔是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课标主要侧重于介绍他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开展方面的巨大奉献 ,也指出其存在的缺乏 ,总体上是功大于过。
2.对克伦威尔功过是非的评价 ,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查。
据此 ,考查的重点是克伦威尔的主要历史奉献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观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历史的长河中 ,无数人物留下了的印迹 ,古人说“不能流芳百世 ,也要遗臭万年!〞很多人 ,或者因为前者 ,或者因为后者 ,使我们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那么 ,有没有这样一种人 ,因为两者皆有而使我们记住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来看这样的人呢?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将接触到这么一位历史人物。
这是一个在英国充满争议的人。
歌颂他的人 ,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一样 ,是“古往今来 ,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 ,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之一。
也有很多人把他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 ,历史学家克拉兰敦说 ,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 ,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诅咒、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引起假设干人长期思念的美德〞。
1899年 ,这个人诞辰300周年之际 ,英国的议员们发起为她铸造了一座青铜像 ,就伫立在英国议会广场上 ,比英国历史上伟大国王的铜像更为雄伟。
这个人就是克伦威尔。
当代研究克伦威尔的专家以艾诗立博士为首屈一指。
他写克伦威尔的传记 ,就出了两本。
第一部出于1937年 ,题为?克伦威尔——保守的专制者?。
内中对克无一句好话可说。
二十年后艾博士又刊行新书 ,书名那么为?克伦威尔的伟大?。
不仅前书所叙专横独断见识陈旧的篡权者成了后书中的民族英雄 ,而且著者也自承过去有眼不识泰山。
那么历史上的克伦威尔究竟是怎样的 ,他到底是流芳百世 ,还是遗臭万年呢?我们来学习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尝试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克伦威尔【新课教学】一.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 ,是英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 ,旧制度崩溃 ,新的制度形成 ,这就是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简介
三百多年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英国,发 生了揭开近代史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沉重地打击 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并且沉重打击了整个封建体系。正是在这个时期,奥利 弗· 克伦威尔成了这次革命的领导者。这场革命的全部特色 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成了这次革命的政治焦点,成了这个时 代的一面镜子。
解散议会后,查理一世开始了11年的漫长独裁统治。一系列独裁政策引起人民强烈不满,危机四 伏,起义思潮蔓延,骚乱层出不穷。英国革命形势渐趋成熟。1628年议会解散后,克伦威尔回到亨延 顿做起了绅士。1636年克伦威尔迁居到伊里城居住,成为该郡的最大乡绅之一。这几年里, 克伦威尔 成了剑桥及邻郡最受欢迎的人物。克伦威尔赢得声望是同他确立的同专制制度斗争的思想分不开的。 国王查理一世的权威不断上升,人们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最后终于导致了起义,迫使查理一世再 次召集议会,克伦威尔信心十足地再次走进下院。1638年苏格兰人民举行了起义。为了募集到钱和镇 压起义,查理一世不得不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中的激进派认定:公开反对王权专横的时刻到了。来自 剑桥郡的议员乡绅克伦威尔成了这一想法的领袖人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 员会,并且成为一系列摧毁英国“旧制度”根基的重要法案的倡议人。1640年11月9日,克伦威尔在议 会中做了发言。克伦威尔在这次议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最重要的活动是参加了宪法和宗教问题委员会的 工作。 1642年8月,英国内战爆发。1642年7月,克伦威尔肃清了剑桥的王党,使之成了议会的坚强支柱。 9月,克伦威尔以上尉军衔统率一支60名志愿者的骑兵团,这些为数不多的自耕农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 “铁骑”的核心。这一时期的活动很快把克伦威尔推到了革命的前台。1643年初,埃吉山之役的克伦 威尔从名不见经传的骑兵上尉越升为骑兵团首脑,经过努力,一支新型军队“铁骑”建立起来了。 “东部联盟”部队最初几次战斗,都是小规模的冲突,从5月到10月间进行了三次战斗———格兰萨姆 之战,盖恩斯巴勒之战和温斯比之战,克伦威尔在这些战斗中立了赫赫战功,起了显著作用。但克伦 威尔在议会中依然还没有起多大作用,占绝对多数的长老会派一直主张拖延主和,结果后来导致初期 议会军失利。从1644年战事一开始,国王方面就开始不利了,终于爆发了两场决定性战役:马斯顿荒 原战役、纳西比战役。就1643年战局判断,几乎整个英国北部和西部,即国土的四分之三,落入了国 王手中,虽然“东部联盟”军队在局部战斗中取得一些胜利,但也没能扼制住国王势力的复苏。在这 样情况下,议会开始重用克伦威尔。在议会的支持下,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克伦威尔有机会卓越地 发挥了他的统帅才能。 1644年7月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左突右击,重挫王军大获全胜。马斯顿荒原一役,最终树立了克伦 威尔的军威。“铁骑军”的称号也广为传播。不久克伦威尔成立了“ 新模范”军,克伦威尔的“ 铁骑” 成了核心。他自己后来也成了统帅。1645年6月14日,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大败王军,战役以胜 利告终。以后的军事行动主要是肃清王党守军。1646年5月,国王查理秘密离开牛津投奔苏格兰人,内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歧 反映了什么问题?
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 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3)你认为科学评价人物应遵循哪些基 本方法?
摒弃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 史创造者的观点; 以其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 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 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实 事求是地评价; 辨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
英国议会
内战初期形势
内战初期,议会军 “即使我们将国王击败 接连失败,主要原因在 99次,他还是国王,但如 于掌握议会大权的长老 果国王击败我们一次,我 派动摇和妥协,他们总 们就得被绞死,子孙后代 就得沦为奴隶。” 念念不忘自己是国王的 ——议会军司令 臣属,从而在军事上表 曼彻斯特伯爵 现为动摇、软弱的失败 主义,期望通过谈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 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 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 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 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 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 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 请回答: 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一、生平简介:
出身贵族1599 剑桥读书1616
伦敦学法16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败王结党合军P3队9<的资原料因回是放什>,么据启念?材示和料:责回我任答们心克功要,伦加才威强能尔纪取率律得领观成的议会军队能
士兵来源: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作战勇敢、信仰坚定
军官选拔标准:不论出身,只论勇敢和忠诚
严肃军纪:约法三章
体现了克伦威尔高超的治军之可道编辑ppt
11
(二)领导内战胜利
1、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组成王党军宣布讨伐议会 爆发:
英国国教完全受国王控制,规定国王为最高宗教领 袖,主教要由国王任命。因此,国教意图宣扬君权神 授,从而给封虔建诚专信制仰制度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英国 国教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 16世纪60年代,加尔文教传入英国,因宣扬从事工商业 活动是上帝赋予其选民的神圣使命,反对宗教仪式、偶 像崇拜(世俗权威),受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及广大 下层人民的拥护。
14
(三)统治共和国
1、对内镇压掘地派运动 2、对外: (1)(为缓和国内矛盾,巩固革命成果)远征苏格兰 和爱尔兰 意义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但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2)颁布《航海条例》; 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签订商约
维护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可编辑ppt
15
颠覆共和,建立独裁(1653-1658)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起初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 谈判破裂,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那 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 同的议会。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 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
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
可编辑ppt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阻碍
落后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参政
先进
可编辑ppt
7
(一)参与起草《大抗议书》:1641年
问题2 你怎样看待《大抗议书》的性质?
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
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
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
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
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了 国家政权。这时的克伦威尔已成了说一不二的无冕之王。连续的 军事胜利使得克伦威尔好大喜功,权力欲望日益膨胀。
…… 虽然多次平定了王党叛乱,但政局仍很不稳定:封建势力伺机 而动,人民不满情绪依然存在 ……,而议会政府非常软弱腐败,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确保既得利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在 军官们和伦敦大商人的拥戴下,克伦威尔用武力把长期国会解散, 就任“护国主”,建立起了军事独裁统治。
生平简介:
出身贵族1599
剑桥读书1616
伦敦学法律1619
婚后当选议员1628
革命领导人
护国公独裁
因病去世1658
可编辑ppt
5
一、克伦威尔的主要历史活动
初涉政权,崭露锋芒,参与 起草《大抗议书》
领导内战胜利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统治共和国
(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可编辑ppt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
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作用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可制编辑,ppt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13
(二)领导内战胜利
1、内战 爆发:
2、经过:
3、胜利 原因:
4、结果: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是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
5、作用: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
级统治。
可编辑ppt
内战的胜利
1644年7月, 克伦威尔率领骑兵 在马斯顿荒原战役 中大败王军,这是 英国内战的转折 点,克伦威尔赢得 了“铁人”的称号; 1645年,他率“新 模范军”在纳西比 战役中摧垮了王军 主力。
克伦威尔认识到,必须组织一支作战勇敢、信仰坚定的骑兵
队伍才能抵抗王军。于是,他前往英格兰东部,招募了一支主要
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即后来的“铁骑军”。
克伦威尔坚持根据勇敢和忠诚来提拔军官,废弃只有骑士和
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许多出身低位却很有才干的人,投到
他的麾下。
为了严肃军纪,克伦威尔还对军队约法三章:对侵犯和平居
民、盗窃、酗酒者严惩不贷;哨兵执勤时偷懒睡觉要被枪毙……
抛弃武器者死。
——人教版教材节选
—丘吉尔
可编辑ppt
1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 课标要求: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 2.评价其功过。
可编辑ppt
2
英国含义的变化
革命时:英格兰 (英吉利王国)
克伦威尔时期:英 格兰、苏格兰、威 尔士、爱尔兰
今天:英格兰、苏格兰、 可编辑ppt 威尔士、北爱尔兰 3
2、经过:
1)组建骑兵军,1644年马斯顿草原战役使战局出现转机。
2)组建“新模范军”。1645年,纳西比战役中全歼王 军主力。
3)1946年,平定王党叛乱,结束内战
3、胜利 原因农和城市平民;严肃军纪;军官选拔)
可编辑ppt
12
当刽子手拿着查理一世的头颅示众,一位妇女当场昏厥。
他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恩格斯
克伦威尔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那萨尔尼.克鲁奇1962《克伦威尔的历史》
“克伦威尔是个伪君子。他总是宣称承认国会的权利,但他 是一个真正的独裁者。”
—迈克尔·H·哈特(美国)
“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但 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 的”
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
免
大臣和高级官员。
——《大抗议书》
性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革命纲领
(夺权)
可编辑ppt
8
(二)领导内战胜利
1、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组成王党军宣布讨伐议会 爆发: 2、经过:
1)组建骑兵军,1644年马斯顿草原战役使战局出现转机。
2)组建“新模范军”。1645年,纳西比战役中全歼王 军主力。 3)1946年,平定王党叛乱,结束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