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兽医药理学教案第六章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兽医药理学 第六章 呼吸系统药理
![兽医药理学 第六章 呼吸系统药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70a4bfaf1ffc4fff47ac18.png)
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
[作用与应用] 性质不稳定。能使粘蛋白断裂, 从而降 低痰的粘滞性,易于咳出。兽医上多用 作呼吸道和眼的粘液溶解药。
第二节 镇咳药
镇咳药可作用于中枢,抑制延脑咳嗽中枢;也可 作用于外周,抑制咳嗽反射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纤维的末梢。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防御性反射,轻度咳嗽有 利于痰液和异物的排出,清洁呼吸道,咳嗽自然缓 解,无须应用镇咳药(antitussives)。但剧烈而频 繁的咳嗽,则会给患畜带来痛苦和不利影响,甚至 产生并发症。此时则应该使用镇咳药,以缓解咳嗽, 对于有痰的咳嗽,应与祛痰药同时使用。
氨茶碱(Aminophylline)
[理化性质] 为嘌呤类衍生物,是茶水, pKa为 5。
[药理作用]
1、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茶碱对气道平滑肌有 较强的直接松弛作用,这个作用的机理有多个环 节,包括:①抑制磷酸二酯酶,使气管平滑肌细 胞内的cAMP浓度升高;②刺激内源性肾上腺素的 释放;③抗炎作用,茶碱能抑制组胺和慢反应物 质的释放并抑制中性白细胞进入气道;④对支气 管和肺脉管系统的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
第六章 呼吸系统药理
第一节 祛痰药 第二节 镇咳药 第三节 平喘药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
物理化学刺激、过敏、微生物感染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呼吸困难 —痰、咳、喘
祛痰药、镇咳药、平喘药
第一节 祛痰药
能使痰液变稀易于排出的药物称祛痰药 (expectorants)。
祛痰药还有间接的镇咳作用,因为炎性的刺 激使气管分泌增多,或因粘膜上皮纤毛运动减 弱,痰液不能及时排出,粘附气管内并刺激粘 膜下感受器引起咳嗽,痰液排出后,减少了刺 激,便起止咳作用。
1、概念:缓解或消除呼吸系统疾患所引起的气喘 症状的药物。 2、气喘发生的原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 黏膜水肿、小气管阻塞等─引起哮喘。
兽医药理学-6-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课件
![兽医药理学-6-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98e1bf172ded630b1cb6b1.png)
• 临床应用: 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过敏性哮喘。小 动物的干咳。
PPT学习交流
15
3.平喘药
• 平喘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缓 解哮喘症状。
• 引起哮喘的原因:
免疫或非免疫性刺激→炎性介质释放(组胺、5-HT 等)→炎症反应(上皮细胞损伤、分泌物增加、粘 膜水肿等) →伴有平滑肌痉挛、气道阻力增高→阻 塞性呼吸困难。
• 某些镇咳性药、祛痰药、抗组胺药也有平喘作用。
• 临床应用:
单纯性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PPT学习交流
16
分类
• 3.1支气管扩张药:
• 药理作用:主要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又叫支气 管平滑肌松弛药。
药物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和支气管粘膜上肥大细 胞→使细胞内ATP分解为cAMP(环磷酸腺 苷):cAMP能松弛平滑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活性 物质(如组胺) →减少这些物质引起的粘膜充血 性水肿、腺体分泌和支气管痉挛。
• 注意: (1)在酸性溶液中析出碘。 (2) 不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3)胃部有炎症时不用。 (4)易引起呕吐,一般用于犬、猪,不用于猫。
PPT学习交流
7
2.镇咳药
• 咳嗽:保护性反射,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 • 镇咳药:
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 某一个环节→减轻或制止咳嗽。 • 轻度咳嗽:不宜镇咳; • 剧烈频繁咳嗽:易导致肺气肿或心脏功能障碍。 • 不应单独使用强镇咳药。
PPT学习交流
13
甘草
• 外周性镇咳药。 • 药理作用:
主要成分:甘草酸(甘草甜素)→ (1)甘草次酸(镇咳、祛痰:促进咽喉及支气管 腺体分泌); (2)葡萄糖醛酸(解毒、抗炎)。 • 临床应用:镇咳作用较弱,用于一般性咳嗽。
兽医药理学教案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兽医药理学教案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8f558c1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4.png)
兽医药理学教案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分类。
2. 掌握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 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作用于消化系统的兽药,并了解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兽医药理学的定义兽医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兽医药理学的研究方法2.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分类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消化系统调节药物胃肠道动力药物胃肠道分泌药物肝胆疾病治疗药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2. 教学难点: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选用及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作用于消化系统的兽药。
3. 互动教学法:提问、讨论,提高学生对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引入兽医药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讲解兽医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结本课时重点内容2. 第二课时: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分类介绍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及临床应用讲解抗寄生虫药物的分类及作用阐述消化系统调节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胃肠道动力药物和胃肠道分泌药物的作用机制讲解肝胆疾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总结本课时重点内容3. 第三课时: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讲解抗寄生虫药物的药理作用阐述消化系统调节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胃肠道动力药物和胃肠道分泌药物的药理作用讲解肝胆疾病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总结本课时重点内容4. 第四课时: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讲解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析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阐述消化系统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析胃肠道动力药物和胃肠道分泌药物的作用机制讲解肝胆疾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总结本课时重点内容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兽医药理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兽医药理学教案
![兽医药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9ef7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8.png)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一章:兽医药理学的概念与任务1.1 兽医药理学的定义解释兽医药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强调兽医药理学在兽医学中的重要性1.2 兽医药理学的任务介绍兽医药理学的研究任务和目标探讨兽医药理学在兽医药发展和兽病治疗中的作用第二章:兽药的剂型与给药途径2.1 兽药的剂型介绍常见的兽药剂型及其特点解释不同剂型对药物效果的影响2.2 兽药的给药途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和效果的影响第三章:兽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1 兽药的吸收解释兽药吸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探讨吸收过程中的吸收速度和程度3.2 兽药的分布介绍兽药在体内的分布规律分析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分布差异3.3 兽药的代谢解释兽药代谢的途径和酶系探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和药物相互作用3.4 兽药的排泄介绍兽药排泄的途径和机制分析排泄过程中的药物消除速度和影响因素第四章:兽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4.1 兽药的药效学介绍兽药的药效学参数和评价指标分析药物的剂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4.2 兽药的药动学解释兽药的药动学参数和特点探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对药动学的影响第五章:兽药的种类与作用机制5.1 抗菌药介绍抗菌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分析抗菌药的药效学特点和应用范围5.2 抗寄生虫药解释抗寄生虫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探讨抗寄生虫药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5.3 抗炎药介绍抗炎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分析抗炎药的药效学特点和应用范围5.4 兽药的副作用与毒性探讨兽药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介绍预防和处理兽药副作用和毒性的方法第六章:兽药的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6.1 兽药的临床应用分析兽药在兽医临床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介绍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案例6.2 合理用药的原则解释合理用药的概念和原则探讨合理用药的依据和注意事项6.3 兽药的联合应用介绍兽药联合应用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兽药联合应用的案例和注意事项第七章:兽药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7.1 兽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兽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介绍预防和处理兽药不良反应的方法7.2 药物相互作用解释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对兽药效果的影响和应对策略7.3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与评估介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方法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和处理原则第八章: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8.1 兽药残留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兽药残留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强调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8.2 兽药残留的检测与监控介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探讨兽药残留的监控策略和法规要求8.3 食品安全与兽药合理使用分析兽药合理使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和兽药使用的相关规定第九章:兽医中药学与中兽医药理9.1 兽医中药学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兽医中药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强调兽医中药学在兽医临床中的作用和重要性9.2 中兽医药理的作用机制介绍中兽医药理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分析中兽药的药效学特点和应用范围9.3 中兽药的临床应用与合理使用探讨中兽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案例解释中兽药的合理使用原则和方法第十章:兽医临床药物治疗与案例分析10.1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原则解释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分析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方法10.2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兽医临床药物治疗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强调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后续管理的重要性10.3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探讨兽医临床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兽医药理学的概念与任务2. 兽药的剂型与给药途径3. 兽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 兽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5. 兽药的种类与作用机制6. 兽药的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7. 兽药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8.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9. 兽医中药学与中兽医药理10.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与案例分析难点解析:1. 兽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兽医药理学教案
![兽医药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78b1ff76a20029bc642d23.png)
江苏农民培训学院函授点教案主讲人:陈飞学科:兽医药理学适用专业:畜牧兽医2018年9月兽医药理学教案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其内容主要是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作用和应用范围,此外,还有药物的来源或性状、化学结构、制剂、用法和用量等。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目的要求】掌握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on)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忠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它是将动力学(kinetics)原理应用于药物(pharmacon)的意思,即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第一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并掌握相应的概念。
2.熟悉药物作用机制。
了解构效关系。
3.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
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细胞大分子间的初始反应。
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课本上列举有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血压升高以及咖啡因兴奋大脑皮层、心脏功能加强,但对血管表现为扩张、松弛作用等的例子,同学课后可自己阅读理解。
(二)作用的方式1.作用范围局部作用(Local action):吸收进入血液前在用药局部的作用吸收作用(Absorption action) 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 或systemic action由于机体各部位受神经体液联系的,因而药物的局部作用往往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传递产生全身性影响。
《动物药理学》教学设计
![《动物药理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9f332289eb172dec63b79e.png)
《动物药理学》教学设计教研室基础兽医教研室使用班级任课教师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2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 3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 4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 5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6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7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8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9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0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1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2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3 任课老师:潘基桂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4 任课老师:潘基桂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5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6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7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8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19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20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物药理授课次序:21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案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c7bbc0242a8956bece4d2.png)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案总学时数:9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2006-2007年第二学期授课班级:动医本科051-055班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芳萍兽医药理学教案课程: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理论教学时数:60学时适用专业:兽医、药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006-2007度第二学期授课对象:兽医2005级本科一、基本教材兽医药理学21世纪课程教材陈杖榴主编动物医学专业用二、主要参考书兽医临床药理学冯淇辉等主编兽医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英文版(第五版)药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杨宝峰主编兽药手册朱模忠主编药物代谢动力学冯淇辉等主编三、主要参考杂志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兽医学报畜牧与兽医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养禽与禽病防治中国奶牛中国兽药杂志中国兽医科技中兽医医药杂志绪论教学方案Ⅰ、教学目的与任务1、掌握药物、毒物、药品、制剂、剂型的概念。
2、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Ⅱ、讲授的内容纲要兽医药理学绪论1学时一、药物的概念(一)药物、药品、毒物的定义(二)药物与毒物的区别(三)药物的分类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一)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三)兽医药理学的任务三、兽医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四、总结Ⅲ、重点与难点1、药物的概念,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2、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Ⅳ、采用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Ⅴ、本章复习题1、药物、毒物、药品的定义。
2、药物与药品、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3、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总论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教学方案Ⅰ、教学目的与任务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方式及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主要的不良反应。
2、掌握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剂量的概念、量效曲线。
3、掌握药物作用机制。
Ⅱ、讲授的内容纲要第一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2学时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二)药物作用的方式(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一)药物的构效关系(二)药物的量效关系三、药物作用机理(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四、总结Ⅲ、重点与难点1、药物作用和效应的概念与区别,药物作用的方式及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理学-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ppt课件
![药理学-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08cbfac1c708a1284a449e.png)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Drugs Act on Respiratory System
PPT课件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要求
【掌握内容】
临床常用的平喘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
要的不良反应。
* 支气管扩张药
* 抗炎平喘药
* 抗过敏平喘药
PPT课件
2
基本要求
【重点内容】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
病,临床常用的平喘药分别针对于气道炎症、
镇咳药
* 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 磷酸可待因,对咳嗽中枢有很强的作用。临床 用于支气管癌或主动脉瘤引起的剧烈咳嗽和急 性肺梗死或急性左心衰竭伴有的剧烈咳嗽。 * 非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 氢溴酸右美沙芬,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或较 强,起效快,无镇痛作用亦无依赖性,用于各 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PPT课件 24
第三节
主要类别:
β 受体激动药(β agonists)
茶碱类(theophyllines)
吸入性抗胆碱(anticholinergic inhalations)
PPT课件
7
第一节
平喘药
主要药物
表31-1 平喘药分类及常用药物
支气管扩张药
类 别 -受体激动药 茶碱类 M受体阻断药 糖皮质激素类 肥大细胞膜阻断药 抗组胺药 白三烯受体阻断药
喘的发作,不宜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PPT课件
22
第三节
分类
*
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 挥镇咳作用; * 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 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 节而发挥镇咳作用。有些药物兼有中枢和外周 两种作用。
动物药理学-呼吸系统药理
![动物药理学-呼吸系统药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18f32fcc22bcd127ff0c97.png)
急性支气管炎:选用刺激性弱的祛痰药如氯化铵,对有痰 或无痰的咳嗽均有效,碘化钾刺激性强,不适用。
慢性支气管炎:频繁无痛性咳嗽,痰黏度增高,难以咳出, 应选用碘化钾等刺激性祛痰药。
长期频繁而剧烈的痛性干咳,可选用可待因等强止咳药, 或选用镇咳药与祛痰药配合的合剂。炎症引起的干咳,选 用非成瘾性镇咳药咳必清。
分类:
➢刺激性祛痰药:刺激呼吸道粘膜,使气管和支 气管的腺体黏液分泌增加,促进痰液稀释易咳 出。
氯化铵、碘化钾、酒石酸锑钾、吐根、愈创甘油醚
➢黏痰溶解(液化)药:能使痰中粘性成分分解、 降低痰的黏滞度使之易于咳出的药物。
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溴己新
氯化铵
作用 :(1)祛痰:口服刺激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道腺体分 泌,使粘稠痰液变稀。
选择性抑制咳嗽中枢,作用较弱(为可待因的1/3)。部 分药物从呼吸道排出,对呼吸道黏膜有轻度局麻作用(兼外周 性镇咳作用)。较大剂量有阿托品样的平滑肌解痉作用,可松 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作用:
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应配合祛痰药 (氯化铵)。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第三节 平喘药
平喘药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的一 类药物。
气喘、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 疾病 临床特点:周期性、阵发性咳嗽、呼吸急促、胸部紧张和喘 息。 诱因:过敏原、污染物、运动、上呼吸道微生物感染 生理特性: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呼 吸道狭窄。
● 治疗:
● 短期疗法:支气管扩张药解除平滑肌痉挛,增加 呼吸道口径
茶碱类
氨茶碱(茶碱与乙二胺的盐):
➢作用机理
➢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 ①抑制PDE(磷酸二酯酶 ),使cAMP升高→舒张 ➢ ②刺激内源性肾上腺素的释放 ➢ ③抗炎作用:阻断腺苷受体,抑制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白三烯)的释
兽医药理学-6-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兽医药理学-6-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7c8304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5.png)
吸入剂
吸入剂是治疗哮喘和慢阻肺的 常用药物形式,方便、快速并 且具有直接作用。
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
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 如肺炎,青霉素是最常用的选 择。
皮质类固醇可减轻呼吸系统炎 症,常用于治疗哮喘和支气管 炎。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1 用药指导
2 不良反应
患者需明确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和频率, 以确保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患者需 密切监测并尽早告知医生。
3 个体化治疗
4 定期复诊
每个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都应根据其具体 情况和病情而定。
定期复诊是确保治疗效果追踪和调整治疗 方案的关键。
未来发展
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可能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新
药物递送
2
治疗方式,有望根治部分遗传性呼吸 系统疾病。
药物递送技术的进步将改善药物吸收
和作用的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3
预防理学-6-用于呼吸 系统的药物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是身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关键系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对于理解药物治疗的原理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药物 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控制发作。
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药物 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
肺炎
肺炎是呼吸系统感染的一种严重疾病,适当 的药物可以治疗并预防其复发。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药物 可以缓解炎症和减少症状。
药物分类
支气管扩张剂
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以增 加气道通畅性。
抗炎药物
减轻气道炎症和减少黏液分 泌。
兽医药理学教案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兽医药理学教案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756cb9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e.png)
兽医药理学教案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兽医药理学中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 培养学生熟悉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基本概念介绍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定义、分类及作用目标。
2.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讲解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如抗溃疡、促进消化、调节肠道菌群等。
3.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常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如治疗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等。
4.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注意事项强调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用药禁忌、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 收集实际病例,用于案例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其对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临床应用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注意事项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难点:1.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2. 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消化系统药物。
3. 消化系统药物的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药理学之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课件
![药理学之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2c51e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b.png)
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
04 特、扎鲁司特等,用于治
疗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1
药物与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如 药物A与药物B同 时使用,可能产 生不良反应或降 低药效
2
药物与食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如 药物A与食物B同 时食用,可能产 生不良反应或降 低药效
3
药物与疾病之间 的相互作用:如 药物A对疾病B有 效,但对疾病C无 效,甚至可能产 生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和疗程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
01 年龄、体重、病情等
因素确定
疗程:根据药物作用
02 机制、疾病特点等因
素确定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
03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注意
04 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
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研发进展
新药研发趋势
靶向治疗:针 对特定疾病: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减 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04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茶碱、氨茶碱等,可 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抗炎药物
1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具有抗炎、抗过
敏、抗毒素等作用。
2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 布洛芬等,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等作用。
02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03
临床试验结果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04
临床试验进展可以反映出药物研发的进度和前景
市场前景分析
✓ 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范
✓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
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染问题加剧,呼吸系统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第一节祛痰药痰液是由气管和支气管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腺体位于黏膜下层,主要分布在有软骨环的大支气管。
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内不断有少量分泌物,它们覆盖于气管及支气管黏膜表面,起保护效应。
这层分泌物不断地被上皮的纤毛定向运动送向喉头,然后被吞咽。
另一方面吸入的尘埃等微粒可被黏液粘附,同时被纤毛定向运动所排出,起清洁呼吸道的作用。
在呼吸道炎症等病理状况下,分泌物可发生量和质的改变,加之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及纤毛细胞病变,纤毛运动减弱,使痰液显著增加并滞留于呼吸道内,不能及时排出,可阻塞呼吸道,致使呼吸促迫,严重时可引起动物窒息。
此外,呼吸道内大量积痰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易引起继发性感染,从而进一步损害呼吸道组织,加重痰、咳、喘等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祛痰后间接起到镇咳、平喘作用,也有利于控制感染,是重要的对症治疗措施之一。
祛痰药又称黏液促动药。
是指能使痰液变稀,黏稠度降低,并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痰液转运功能改善的药物。
痰的主要成分是黏液,黏液含有酸性糖蛋白,其含量与痰的黏稠度高低呈正相关。
当呼吸道感染时,痰液的DNA含量增加,黏稠度亦提高,痰的pH值也影响其黏稠度,pH为碱性时,痰的黏稠度就降低,有利于痰液排出。
祛痰药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①恶心性祛痰药内服后能刺激胃黏膜的迷走神经末梢而引起轻微的恶心,反射性促使支气管腺体分泌较稀的液体,使积痰稀释易于咳出。
这类药祛痰作用温和,代表药物有氯化铵、碘化钾及桔梗等含皂苷类中药;②刺激性祛痰药挥发性物质加入热水中,吸人其蒸气,通过其温和刺激作用,使呼吸道黏膜充血,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另外温热的水蒸气,能湿润呼吸道,使痰液变稀而易咳出。
代表药有桉叶油、愈创木酚等;③黏痰溶解药又称黏痰消化药,它们能激活蛋白水解酶,使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和脱氧核糖核酸等黏性成分分解,降低痰液黏滞性,使痰液易于咳出。
代表药有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去氧核糖核酸酶、高渗碳酸氢钠溶液等。
祛痰药对犬、马的祛痰效果良好,但对反刍动物,则作用不明显,这是由于复胃的特点以及气管和支气管丰富的杯状细胞不断分泌多量的黏液所致。
氯化铵AmmoniumChloride【性状】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凉;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应密封保存于干燥处。
【药理】内服氯化铵后,可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稠痰稀释,易于咳出,因而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减少,咳嗽也随之减轻。
此外,氯化铵被吸收至体内后,分解为氨离子和氯离子两部分,铵离子到肝脏内被合成尿素,由肾脏排出时要带走一部分水分,加之氯离子在肾脏排泄时,在肾小管内形成高浓度,超过重吸收阈,也要带走多量的阳离子(主要是Na+)和排出水分,从而呈现利尿作用,由于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可使尿液呈现酸性,故有酸化尿液作用。
本品内服完全被吸收,在体内几乎全部转化降解,仅极少量随粪便排出。
【用途】(1)用作祛痰药(2)用作利尿药【药物相互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初期,特别是对黏膜干燥,痰稠不宜咳出的咳嗽。
可用于心脏性水肿或肝脏性水肿。
(1)本品遇碱或重金属盐类即分解,故忌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或重金属配合应用。
(2)忌与磺胺类药物并用,因可促使磺胺药析出结晶,发生泌尿道损害如闭尿、(3)忌与呋喃妥因配伍使用。
【注意】(1)单胃动物服用后有恶心、偶出现呕吐。
(2)肝脏、肾脏功能异常的患畜,内服氯化铵容易引起血氯过高性酸中毒和血氨升高,应慎用或禁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马8—15g牛10~25g羊2~5g猪1~2g犬、猫0.2~1g—日2~3次【制剂与规格】氯化铵片0.3g碘化钾POtaSSiUmIodide【性状】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带苦,微有引湿性,在水中极易溶,在乙醇中溶解,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药理】碘化钾内服后,部分从呼吸道腺体排出,刺激呼吸道黏膜,使腺体分泌增加,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呈现祛痰作用。
【用途】(1)内服主要用于治疗痰液黏稠而不宜咳出的亚急性支气管炎的后期和慢性支气管炎。
(2)静脉注射还可用于治疗牛的放线菌病。
本品亦用于配制碘酊或碘溶液。
【注意】(1)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能析出游离碘。
(2)与甘汞混合后能生成金属汞和碘化汞,使毒性增强。
(3)碘化钾溶液遇生物碱能产生沉淀。
(4)肝、肾病患畜慎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马、牛5~10g羊、猪1~3g犬0.2~1g猫0.1~0.2g鸡0.05~0.1g—日2—3次【制剂与规格】碘化钾片10mg乙酰半胱氨酸【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类似蒜的臭气,味酸,有引湿性。
在水或乙醇中【药理】由于化学结构中的巯基(-SH)可使黏蛋白的双硫键(-S-S-)断裂,降低痰黏度,使黏痰容易咳出。
本晶喷雾吸入在lmin内起效,最大作用时间为5~10min,吸收后在肝内脱去乙酰而成半胱氨酸代谢。
【用途】用于痰液黏稠引起的呼吸困难,咳嗽困难。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可减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的药效,不宜混合或并用,必要时间隔4h交替使用。
(2)本品与碘化油、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呈配伍禁忌。
【注意】(1)不宜与一些金属如铁、铜及橡胶、氧化剂接触,喷雾容器要采用玻璃或塑料制品。
(2)应用本品时应新鲜配制,剩余溶液需保存在冰箱内,48h内用完。
(3)支气管哮喘患畜慎用或禁用。
(4)小动物于喷雾后宜运动,以促进痰液咳出,或扣击动物的两侧胸腔,以诱导咳嗽,将痰排出。
【用法与用量】喷雾以10%~20%溶液喷雾吸人中等动物一次用2~5mL一日2~3次一般喷雾2~3天或连续7天气管滴入以5%溶液滴入气管内一次量马、牛3~5mL每日2~4次【制剂与规格】喷雾用乙酰半胱胺酸(1)0.5g(2)1g第二节镇咳药咳嗽是当呼吸道受到异物或炎症产物刺激时,引起的防御性反射。
通过咳嗽,能使异物或炎症产物排出,轻度咳嗽有助于祛痰,对机体有利,不应滥用镇咳药制止,尤其当有大量痰液存在时,更应如此。
但是,剧烈的咳嗽或由呼吸道以外的器官疾病引起的无痰的频繁干咳,常易导致肺气肿或心脏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故应使用镇咳药。
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末梢性镇咳药。
能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者称中枢性镇咳药;能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其他环节如感受器、传人神经、传出神经、呼吸道平滑肌而达镇咳目的者称末梢性镇咳药。
临床上治疗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时,常配合应用祛痰药,对无痰干咳常单用镇咳药。
在有痰剧咳情况下,可在应用祛痰药的同时,适当配合少量作用较弱的镇咳药,以减轻咳嗽,但不应单独使用强镇咳药,如可待因等。
磷酸可待因CodeinePhosphate【性状】白色细微的针状结晶性粉末;无臭,有风化性,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极微溶解。
水溶液显酸性反应。
【药理】(1)药效学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兼有镇痛、镇静作用,能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可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故不宜用于痰液黏稠的患畜。
(2)药动学本晶内服后较易被胃肠所吸收,主要分布于肺、肝、肾和胰。
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又能透过胎盘,蛋白结合率一般在25%左右。
代谢产物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随尿液排泄。
【用途】(1)镇咳,用于剧烈的频繁干咳,如痰液较多宜并用祛痰药。
(2)镇痛,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抗胆碱药合用时,可加重便秘或尿潴留的副作用。
(2)与吗啡类药合用时,可加重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
(3)与肌肉松弛药合用时,呼吸抑制更为显著。
【注意】(1)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常见轻微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胰、胆管痉挛。
(2)剂量过高会导致呼吸抑制,猫可见中枢兴奋现象,表现为过度兴奋、震颤、癫痫。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马、牛0.2~2g猪、羊0.1—0.5g犬15~60mg 狐10~50mg;皮下注射一次量同内服量【制剂与规格】磷酸可待因片(1)15mg(2)30mg磷酸可待因注射液(1)lmL:15mg(2)lmL:30mg枸橼酸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Citrate又名咳必清。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苦。
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氯仿中略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用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注意】(1)大剂量时易引起腹胀和便秘。
(2)多痰、心脏功能不全并伴有肺部淤血的病畜忌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马、牛0.5—1g猪、羊0.05~0.1g【制剂与规格】枸橼酸喷托维林片25mg第三节平喘药平喘药是指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的一类药物。
有些镇咳性祛痰药因能减少咳嗽或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引起的喘息而有良好的平喘作用。
对单纯性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例,临床上常用平喘药治疗。
平喘药按其作用特点分为支气管扩张药和抗过敏药物。
支气管扩张药物主要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这些药物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和支气管黏膜上肥大细胞时,能激活这些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ATP分解为cAMP,提高细胞内cAMP 浓度。
cAMP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既能使平滑肌松弛,又能抑制支气管黏膜上肥大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从而减少由这些物质引起的黏膜充血性水肿、腺体分泌和支气管痉挛。
临床常用药物有拟肾上腺素类药物、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和茶碱类的氨茶碱等。
抗过敏性平喘药,目前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肥大细胞稳定药,这些药物在兽医临床很少应用。
氨茶碱Aminophylline【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的颗粒或粉末,易结块,微有氨臭,味苦;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分解成茶碱,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水溶液呈碱性反应。
【药理】本品为茶碱与乙二胺的复合物,内含茶碱84%~87.4%,乙二胺可增强茶碱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作用强度,其作用是抑制磷酸二酯,使cAMP 的水解速度减慢,升高组织中cAMP/cGMP比值,并能调节平滑肌细胞内Ca +浓度,抑制组胺、前列腺素等过敏介质的释放和作用,促进儿茶酚胺释放,起间接激动β受体的作用,故可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发挥相应的平喘功效。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合用时,可降低本品在肝脏的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应在给药前后调整本品的用量。
(2)与其他茶碱类药合用时,不良反应会增多。
(3)酸性药物可增加其排泄,碱性药物可减少其排泄。
(4)与儿茶酚胺类及其他拟交感神经药合用,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用途】用于缓解气喘症状。
【注意】(1)本品碱性较强,局部刺激性较大,内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肌注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