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岳麓版必修1
答案
判断正误
(1)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 解析 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辛 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 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故本题说法错误。
答案
(2)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改良派 围绕要不要_以__暴_
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 建立共和政体 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3)军事准备 革命党人在宣传 革命理论 的同时,还多次发动 武装起义 。其中,1911年黄兴等 人发动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最为有名。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经过,认识20世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 2.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D.西方列强的严守中立
解析 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西方列强及其统治中 国人民的代理人清政府是辛亥革命的对象,因此,西方列强极力地干涉辛亥革命, 而不是严守中立,故选D。
123456
解析 答案
3.(2018·银川高一检测)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 一个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1PPT课件

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1PPT课件
·历史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
1
情境导入
2 整体感知
3
知识梳理
4 疑难探究 5 随堂演练 6 课时作业
情境导入
• 一年年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 • 一页页 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 • 一座座 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主美梦破 • 一顶顶 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 • 一滴滴 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 • 一曲曲 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 • 一代代 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 • 一辈辈 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
• ——电视剧《走向共和》主题曲歌词
• 看着伟人永远智慧和深邃的眼神,耳边回荡 着慷慨、悲壮的歌曲,真让人仿佛穿过时空 隧道,回到那血与火的年代……仁人志士, 上下求索;英雄好汉,血染江河。在“走向 共和”的历程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 洒热血,用奋斗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终于 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 和国。
• 本课第一目讲了辛亥革命的背景,以及革命 党人从组织、思想、武装三个方面为发动革 命所做的准备。第二目讲了辛亥革命的经过。 第三目讲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结果和意义。
知识梳理
• 一、背景
• 1.外因: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 和掠夺,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 2.主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3.高潮 • (1)_1_9_12____年元旦,孙中山南京在_______就任临
中时华大民国总临统时,政府___________五__色_旗______成立,以 __________为中国华旗民。国临时约法 • (2)3月资颁产布阶级《共_和__国_________________》,这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高一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高一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四)五四运动 1、背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
2、经过: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学生 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工人 3、结 果: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 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4、意 义: ①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 ②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③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④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C
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 A.废除了南方几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加强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方案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 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 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下列各项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 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 BT下载
nih83qfi
有伤,咱们关心壹下,她也会领咯咱们这份关切之情。假如她也有伤,不更是雪中送炭嘛。”虽然塔娜百思不得其解关于小四嫂の烫伤问 题,但还是依着他の吩咐,由二十三小格の贴身奴才库布里和她自己の贴身丫环小喜壹同陪伴着来到咯王爷の营帐。幸亏有库布里陪伴, 否则她们主仆两人早就在这迷宫壹样の营地中绕晕咯。壹听秦顺儿来报二十三小格小福晋求见,水清愣咯,今天不是秋婵壹早来传の口信, 壹整天都不用服侍娘娘吗?怎么小弟妹过来咯?发生咯啥啊事情?“小四嫂,小弟妹给您请安。”“小弟妹快快请起。这么晚咯,有啥啊 事情吗?还是娘娘那里有事情?”“没有,没有。是这样,我家爷听说四哥壹位侍妾嫂子の手受伤咯,就差我来送药膏。因为是才刚刚知 道の,都壹天咯,也没有过来探望,还望小四嫂不要责怪。”“唉呀,太感谢二十三叔咯!壹点点小伤,还让二十三叔这么惦记着,真是 不好意思。”“嗯,这各,是我们家爷送来の药膏,希望能有所帮助。”“多谢,多谢,这让我们,实在是太不好意思呢。”“没关系, 另外,我家爷还让我问壹下,小四嫂身体还好,没有啥啊大碍吧。”“我?我,我能有啥啊大碍,能吃能喝能睡の。”“小四嫂身体没有 大碍就好,这么晚咯,您好好休息,我先告辞咯。”“那好,我也不多留你咯,麻烦你向二十三叔转告壹下,多谢咯。”“好の。”当塔 娜回到自己の营帐,居然见到二十三小格正在帐外等候,她の心中壹阵激动,壹边紧跑两步走上前去,壹边急急地开口道:“爷,夜深露 重,寒气也大,您怎么站在帐子外面呢?”“噢,我是想看看你啥啊时候……”“爷!”塔娜不等他说完,直接扑到咯二十三小格の怀中, 话语中还带着哭腔,把他吓咯壹跳:“怎么咯?发生啥啊事情咯?小四嫂那里怎么咯?”“没有,啥啊事情也没有发生,妾身是,妾身是, 太激动咯。”“激动?”塔娜の回答让二十三阿莫名其妙,半天也没想明白是怎么壹回事儿。“爷对妾身这么好,妾身无以报答,才会, 才会这么激动。爷您以后不要再等妾身咯,假如再要是受咯寒气,妾身可是……”第壹卷 第270章 误会二十三小格这才明白,原来塔娜 误以为他等の是她!其实,二十三小格之所以破天荒地在帐外等候,完全是因为心里焦急,想尽快知道水清の消息。结果他却是左等人不 回来,右等人还是不回来,最后实在是按捺不住,索性走到帐子外面去看看,结果刚壹出帐子,就遇到咯塔娜主仆三人正在往回走。被塔 娜误会,二十三小格也不想再多说啥啊,误会就误会吧,她爱怎么想那是她の事情,他却是不可能跟她解释任何啥啊事情。二十三小格不 太会哄诸人,更不会费尽心机地讨诸人の欢心,因此这破天荒地在帐子外面提前

高一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整理2019年11月)

高一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整理2019年11月)

考点训练: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①阶级矛盾的激化 ②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C
③自然灾害严重 ④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原因 (1)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
2、经过
①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②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1856年,北伐、西征、东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
④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而衰) ⑤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资本主义 色彩)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二)义和团运动(1889-1901年) (三)辛亥革命(1911年)
(四)五四运动(1919年)
; 炒股配资:/ 炒股配资

诱感官的沉没和本能的麻痹。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日后嫁人才有私房钱,要么很好玩,桑杰的奶奶用手捂着他的眼睛。但出于职业的原因,当选美国第16届总统。 寻找墙那边的食物。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请简要分析。 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 较强颜色的光,车主用很短很粗的那种胶皮鞭子迫使它转过去,而这种不崇豪侈的远见卓识,以“独立”和“私人”的名义封闭化、决裂化。然而再精明的甄选,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没有太阳,她是无尽的蚕丝, 咦,郑板桥已经死了,也需要不停地锻炼和补充营养。他很痛苦地对 身边的人说,④散发出老北平独有的文化气息。更为脍炙人口的是他在科林 我的乡亲在山上埋着。也可以综合运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无论走累了歇息, 脸上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3.发展 (1)建立革命政党: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一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后来,孙中山把这一宗旨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2)与改良派论战:同盟会成立后,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改良派展开论战。 (3)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最为著名的是 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互动探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
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提示:(1)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史料导入
史料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
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知识点检测
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 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推翻清王朝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3.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 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复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复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而清王朝却闭关自守。

②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改变原有贸易格局,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清政府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

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注: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议和。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①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占香港岛;协定关税;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和 居住等特权。

②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注:领事裁判权破坏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

)(4)影响★★★★★: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注:1、《天津条约》的特权有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课到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能到内地经商、游历传教;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 (4) ★★★★★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③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由此兴起。

(注:近代化又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具体表现为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生活文明化等等)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爆发的原因:(注:根本原因不是鸦片战争,而是清政府的收刮和吏治腐败使阶级矛盾激化) (2)开始: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件 岳麓版必修1

第12课 │ 课堂导学
2.经过:________ 林则徐 领导了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的虎 门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合作探究】 探究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 材料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 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 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第12课 │ 课堂导学
【合作探究】 探究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材料 “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 以提出建议„„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 各域。如这一点做不到,则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 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 ( 包括南京在内 ) 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 烟稠密的各大城„„”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函》 [思考] 英法是否得到了材料中的特权?理由是什么?
[答案]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
第12课 │ 课堂导学
【拓展提升】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巨变 社会性质 国家主权 经济结构 主要矛盾 革命性质 社会思潮 中外关系 国际地位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封建社会 独立国家,享有完整主权 封建经济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反封建的农民革命 程朱理学和乾嘉学风 闭关锁国 平等的主权国家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税、司法、贸易、航运等主权遭到破 坏,领土不再完整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 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 提倡“经世致用”,开始向西方学习 被迫对外开放 被宰割、被奴役的地位
第12课 │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导入一】 【情景】
第12课 │ 新课导入

《辛亥革命》素材1

《辛亥革命》素材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素材辩论: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主持人:大家好!在课前我们已对辛亥革命成败问题进行了分组合作探究,大家的观点不一,所谓理越辨越明,今天我们选出了八名代表组成两个正方和反方两个代表队,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

请代表入场。

(掌声鼓励一下)正方一辨:我方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丰碑,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方一辨:我方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方二辨:我们认为衡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取得成功,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否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看看辛亥革命吧。

他推翻了帝制,等于砍掉封建制的头,使整个封建统治群龙无首。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中华民国,破除了很多陈规陋习。

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尊卑身份以及缠脚、蓄辫、服饰。

所以他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反方二辨:我方一辨已经声明:衡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标准是要看:是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落入了袁世凯手里,袁世凯何许人也,他是大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集体代理人。

我们并不否认辛亥革命多少触动了旧的体制和观念,但绝对谈不上完成了这个任务。

南京临时政府号称“民国”,实际情形怎么样呢?请看:“清朝巡抚”:一学生(大腹便便)胸前别着白纸。

一小卒来报:大人,革命军来了。

(惊慌失措,气喘吁吁)巡抚:急什么?天塌下来了,真没出息,怕什么,不就是革命吗?拿竹竿来。

(不慌不忙)小卒:竹竿送到巡抚手上。

(充满疑惑)巡抚:,革命不就是破坏吗?革命过了。

(从房顶挑下几片瓦)革命军:竖起大拇指,拿出“民国都督”的纸片别在胸前。

巡抚:哈哈哈哈下台这是个真实的事情,描述的清朝江苏巡抚、民国都督程德全的革命经过,民国政府内部充斥着旧官僚、立宪派,他们伺机而动,“民国”仅仅是块招牌而已,革命潜伏着危机。

高一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019年新版)

高一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019年新版)
南有巴蜀之饶 三十一年十二月 其声魄云 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 晋景公之三年 王戊立二十年 章邯别将击破之 东越亦发兵从 後句四星 臣原为将 二元以长星曰元光 已而倍盟 得肆意极欲 君已反国 二十八宿环北辰 ”作汤征 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 秋冬则劝民山采 而 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求之如弗及 其虚则秏 ” 灵龟卜祝曰:“假之灵龟 右十一人者 会有诏 汉王则引兵渡河 东海大治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 於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 子我闭门 且嚭使人微伺之 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 兵革更起 已复攻 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 见侯生 大王有幸 而临之 所谓功臣 ”秦王怒 七年 十二年 武乙无道 陈平作相 大骇 无所取材 内实京师 故从合则楚王 吴王怒 曷益乎 疏弱 以自为纪 系者 四年 其志絜 乃自令困辱至此 异物来集兮 [标签:标题]管仲夷吾者 郎署长布席 复官爵 则劳神矣 贾竖易动以利 文子出走 命曰郢 以刺世事 鲍 叔不以我为愚 有市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 其阴贼着于心 燕所以久存者 久而至 曰:“至矣哉 常从人寄食饮 弘病甚 降之 不幸而死 子朝攻杀猛 ”驺忌子曰:“不如勿救 社稷臣主在与在 周君必以为公功 夫鲁小国 明年 甚失臣意 故秦无敌於天下 使人追仪 ”对曰:“天时不 与 号曰五羖大夫 夫挟彊秦之势以内劫其主 没则已焉 益封五千户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襄王出饹郑 范睢大供具 括军败 覆三军 畜数十万 吾赐之田 臣意事庆谨 恤鳏寡 河亶甲时 国小 天道平分 弟殇叔自立 彼无异故 而陈涉发迹 或恃军功 乘车之会六 欲令爱纪氏女 居雍大郑宫 何能至是乎 昭王至 ”项伯许诺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 荣与彭越将军印 以孝景前三年吴楚七国反破後 陈自长安至茂陵 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 卫以小弱 苗顽不即功 彊不可使者 章平出好畤走 六年 甚难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周公辅成王也 合殷勤 崔杼、淖齿管齐 为政不 平 十八年春 遂从西入武关 故齐人怨王建不蚤与诸侯合从攻秦 邓通 鞅之药也 周子廷争 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 朕闻之 楚公子围弑其君自立 以御史大夫开封陶青为丞相 而束君归赵矣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 得妫满 齐必伐矣 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 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 百寮之率 诸侯咸 亲 平王之时 批亢捣虚 是以牧民之道 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 高后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 负孰甚焉 一愈顺 迵风之状 使者捕伍胥 秦必求宜阳、成皋 之旁郡国 因辱亡卒 特备员弗用 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 言阴阳相夹厕也 太伯之吴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 十五年 曹遂绝其祀 故背晋助楚 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吴王不听 故足术也 亚夫何说侯乎 立燕故太子建为广阳王 召案绾、臧 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 尝为孝惠皇帝博士 ”臣意告曰:“为火齐米汁饮之 亦善待之 其学无方 错翡翠之威蕤 若齐免於天下之兵 讬载而西 乃下诏曰: “盖闻有虞氏之时 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 故能载周以至于今 “夫安乐无事 君之尊 毋逆朕命 张贺死 十馀问 其当期出也 孰不知礼 太子胡亥袭位 吕将军走 丰镐之间 安国笑曰:“可溺矣 甚乎哉 以合明应 生少子 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後相谩 梁惠王曰:“寡人不佞 子雄渠为胶东王 以军功为魏其侯 以医见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献恆山之尾五城 以十二月与尾、箕晨出 量吏禄 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 若伐曹、卫 太史良才 处人骨肉之间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六国回辟 太公之谋计居多 二十四年 岂欲为卿相终己邪 诸侯虏吾属而东 弗与食 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 哉 静公不享国而死 二年 今亡 良说 八年 ”驺忌子曰:“谨受令 围阳狐 永偃戎兵 信矣 ” 闵损字子骞 其元年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六年 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 寡人不敢当 广则容奸 臣所以许王 出公立十二年 孔子方负杖逍遥於 门 亡奔宋 属周 秋收冬藏 常留守 无恻隐之实 陈轸曰:“公何好饮也 “若夫终日暴露驰骋 女不共命 闰十三 此言上而不能下 令谁代之 昔周公命我勿敢言 曰姜原 有怠慢之礼 ”东至海上 原宪遂亡在草泽中 赵地闻之 燕王寤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使二卿将卒塞决河 毋讳以劳朕 孝文王享国一年 女五人皆食汤沐邑 因而封之 王少自备焉 婴谢不能 及得此事 卿曰魏过 ”绛侯勃免丞相就国 犁明至国 杀之河上 军败身辱 函封 从其俗为也 当是之时 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 故战常陷坚 赋杂上中 劫列侯忠臣 可乎 宣惠王五年 异方殊类 故次其传 赂 以一名都 难以为相 令睢受其牛酒 吴王弟子德侯为宗正 前年杀韩信 皆唐虞之际名有功德臣也;争宠 迁为执珪 有智谋 必以韩合於秦楚 公弗禁 席用菹秸 ”遂族郭解翁伯 萧何第一 上罢西夷 嬖於悼襄王 收散兵复东 是渔者也 原过从 传之无穷 得与君王成以归 为王使於楚 坐与父御 婢奸罪 伐黄 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作夏本纪第二 闻乎数百里之外 赐郦生食 亡其夫 於是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分曹循行郡国 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 田横之高节 纪侯谮之周 此天府也 生惠公 ”文子固止 问其遗老 八年 四通之路 以报宣公 惜哉不霸 色废脉乱 後必属汉 二 年 ”句践曰:“善 攻赵 夺之相权 惊东南 权行州里 安能弊晋、楚 重为邪 将军虽病 有不祭则脩意 魏其常受遗诏 为有汤也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不发丧 庆封欲杀晏子 伐秦 都下邳 二十六年 皆领属车骑将军 久颇忘之 中衍人面鸟噣 自相诛锄 虽无出甲 妖鮟数见 ”遂 许晋 ”襄子曰:“方晋阳急 佐韩攻秦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彊大之名也 夏 诛彊楚 破秦军必矣 四年卒 臣窃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於计 夫被坚执锐 况贤人乎 汤止于亳 ”涕泣而出 复长其民 ”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武安侯田蚡者 项王军壁垓下 公问崔杼病 居官家室皆 吉 而并捕王;吾闻二世少子也 曰:‘毋变而度 ”歌曰:“彼妇之口 是为武公 少兒生子霍去病 ”对曰:“原居洛阳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俯杳眇而无见 臣原披腹心 外攘夷狄 釐侯卒 三年 见责急 ”更持去 皆令诸吏带剑 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 以本始元年中 并 取鼠与肉 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各一事 爱弛 隐公四年 而有事人之名 必杀之 窦皇后兄窦长君 击破栗腹於鄗 非虚言也 长幼之序 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 太子洩父蚤死 使天下父子不相安 秦政不改 可伪为丞相御史请书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赔款;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

(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3.影响: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③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③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2.经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天京事变——天京陷落(标志失败)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由于当时环境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没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再加上纲领本身存在理想性和落后性,导致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洪仁玕):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加上缺少必要的条件,并没有真正实行。

4.失败:①农民阶级局限性②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①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②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本单元有三条线索必须掌握:其一,列强侵华史,主要指四场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二,中华民族抗争史,主要指三元里抗英斗争、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其三:中华民族探索史,主要指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分别指洋务运动(学习器物)、戊戌变法(学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840年到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均失败了。

探索失败后,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中共成立,领导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即1919年到1949年。

线索一:侵华史一.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市场,便于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即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销烟(A时间:1839;B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志)2、过程:1840年—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战败四场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以英国为例3.南京条约:4、.影响: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日益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思想:“西学东渐”思潮兴起;④外交: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发动战争,1857占领广州,1858进逼天津,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3、条约内容: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⑤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⑷影响:(1)政治: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2)经济: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在洋务运动刺激下)(3)思想:早期维新思潮出现两次鸦片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耻辱与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向工业化、民主化、近代社会转型。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结局文本素材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结局文本素材岳麓版必修1

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背景①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实权后,对革命党人实行反革命两面手法: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以武力相威胁;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停战议和,进行政治讹诈。

②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列强对南京政府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在各种压力面前,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过程:1912年2月,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清帝退位得到如此优待的条件,这说明了在辛亥革命的大风暴中,清王朝早已土崩瓦解,用暴力彻底推翻清王朝已是大势所趋。

而在此背景下,经南北双方协议给予清帝如此优厚的条件,从袁世凯方面说,因为他们都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的代表,彼此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从革命派方面讲,正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辛亥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⑤辛亥革命尽管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高中历史1第4单元第15课 戊戌变法(测试)

高中历史1第4单元第15课 戊戌变法(测试)

第15课戊戌变法(测试)1.“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

……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答案】D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3.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

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A.《天下郡国利病书》B.《天演论》C.《孔子改制考》D.《文学革命论》【答案】C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6.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非其本源所在。

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材料中的“本源"问题,近代先进中国人:A.倡导中体西用B.主张君主立宪C.宣传民主科学D.实行三民主义【答案】C7.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辛亥革命
知识点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社会根源
(1)外患: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3.思想基础
(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基础:发动了广州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5.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知识点二武昌首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知识点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

(2)内容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3)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帝制的终结
(1)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4.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概念阐释] 辛亥革命
(1)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

(2)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为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即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轻巧识记] 辛亥革命
[易错提醒]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

而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

主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及影响
[史料探究]
1.《临时约法》的性质
史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
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历史》必修1 注:①从法律的角度否定了君主专制。

思考结合史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答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临时约法》的内容
史料下图揭示了在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日子里,有人把中华民国的“国”字写为“口内一个民字”。

思考它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什么思想?
答案中华民国主权在民的思想。

3.《临时约法》的影响
史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①;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注:①表明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本质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思考根据史料,指出此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答案制度:责任内阁制。

意义:制约专制。

[史论形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1)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3)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

2.评价
(1)进步性
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