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心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颗小草都会开花

--对基础教育回归本真的思考

教育最大的问题出在“功利”二字上。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初中,继而是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最终目标是成为拔尖的“人力资源”,以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及不菲收入。不只是家长这样想,连孩子和老师都这样想,这样的价值观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背离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需求,让教育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和空间。教育在于培养正直的人,即有人性、且人格完善的人,而非忽视“人”的培养的所谓“人才”培养;而做到回归教育本性,我们就应该更深刻的了解我们培养的对象,以及我们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再认识我们的学生

如何改变现状,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有用人才?最根本的就是把学生当“人”看。

1.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2.学生是有思想的人

3.学生是正在发展的人

4.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

二、再明确教育的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方针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我们不可能把孩子所需要的知识一字不拉的教给孩子,使他在需要时好照方抓药,我们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有自尊心的学生群体,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的艺术就在于用爱的热情温暖人;用爱的甘露滋润人;用爱的火把指引人;用爱的真诚改变人。

从“移情”到“移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让我们投入地再爱一次,以无私的感情,高昂的热情,纯真的激情,诚挚的友情打开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有七情六欲、有喜善恶好,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文中我们看到了在封建教育制度统制的年代里,一个满腹经书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的教学认真、对学生和蔼宽容,不约束学生,不体罚学生的形象。“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孩子们还是有相当的自由,他们可以做游戏、画画,童年生活充满欢乐和天真的情趣。由此看来,作为老师只要心中有学生,善待学生,那么他是可以赢得学生敬爱的。

鲁迅心中的寿镜吾先生并非是一个“好好先生”,在不扼杀孩童的心灵为前提的条件下,他严格而不严厉;在为人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教育原则。在三味书屋的左边墙角旁,放着一张书桌,在书桌的右上角上有块玻璃,下面压着鲁迅的写的“早”字,因为曾经有一次,鲁迅为了替重病的父亲抓药而上学迟到,挨了老师一顿批评。他明白老师是教育他严谨做人,他特意写了“早”字压在台板下,天天看到它,时时督促自己不能迟到。寿镜吾先生的教育能有效地化为学生的反思与行动,也就达到“移人”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最高目的不是要培养人上人,也不是培养人下人,而是要培养人中人。所谓人中人,就是具有人成为其人的美好的人性,善良的心灵,有着与人为善,与已为善的精神元素。把培养正常的人当作一种成就,这应该是教育的本真。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自古以来,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传授知识,传播思想?训练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对于社会和人性的理解不同,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价值观和看问题的立场不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不同。我们还是聆听大师的声音,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苏霍姆林斯基在《爱的教育》中说:没有心灵上的修养,智力上和意志上的修养是不可想像的”。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道德意义上的教育。无论何时,“适者生存”一点没错,但一定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竞争和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才是我们所倡导的。要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竞争的规则,从而为获得成功的方法而努力奋斗,使之真正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哲学家周国平说:真正的成功首先应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生活得有意义,而事业的成功不过是做人的成功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已。《教育角色与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光为‘知识’的教学而教学,是功利主义教育,是彻头彻尾的伪教

育”。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张伯苓也曾说:“只知道压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周国平教授说:真正的成功首先应是做人的成功,而事业的成功不过是做人的成功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已。

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被挂上各种各样歧视性的“招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甚至被淘汰的位置;即使是那些有幸通过“选拔”的出类拔萃的学生,其生命也被异化,被迫沦为考试的工具。教育者在其间不自觉地演化为扼杀学生生命的刽子手,想想也冤呀!读过《窗边的小豆豆》也情不自禁地奋力疾呼:我们的确该尊重每个生命的特性―――完整、自由、独特!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哲学,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流,是生命的对话。教育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我们只有正确诠释、理解教育的真谛,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生活,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健康的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这才是当前教育所最需要的。这也是我们教育所追寻的本真。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表面形式的教书,而在于内在地创造新的生命!“人是教育的产物”,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为了甄选和鉴别,而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大写的、独特的“人”。

1.自信 -- 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

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

多让孩子发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2.独立自主 -- 父母潜能地对孩子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

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孩

子还是要独立的,父母必须压抑自己希望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切

负责,从学习到照顾身体。

o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o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o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

o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o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

o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

o不要说教。

o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3.爱和快乐 -- 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

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她的兴趣上。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4.父母=朋友 -- 成为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和孩子打成一片,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

在上”的长辈。对孩子说心里话。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