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精选教学文档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对历史事实进行搜集、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客观真实的历史结论。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历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历史素养的概念、史料实证的重要性、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素养的概念历史素养是指个人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个人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学习和思考获得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历史素养包括对历史事实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历史素养不仅是个人的知识水平,更是个人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史料实证的重要性1. 培养客观的历史观:通过对史料的实证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虚假性,培养学生客观的历史观,避免对历史的片面和主观理解。
2.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史料实证是历史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通过对史料的搜集、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实证研究,可以评估历史事件的可靠性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对信息的辨别和分析能力。
4. 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对史料的实证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方法1. 教师示范: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史料实证研究。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搜集、分析和解释历史史料。
给学生分发一些历史文献或文件,让他们组织材料,找出相关的史料证据,对历史事件进行实证研究。
3.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就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价值进行互动交流。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
对史料进行实证,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
真正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重要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实证要求学
生不仅要了解并记住历史事实,更要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各种事实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还能
够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从而在历史研究中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史料实证”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史料的实证,学生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史料,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趋势,
从而解决相关的历史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自己
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养三 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曲宴 记载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 全斌于崇德殿”
雍熙二年,“诏辅臣、 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 后苑”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 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 于长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 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 书”,“赐从臣及直馆 阁官饮”
பைடு நூலகம்
素养三 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素养三 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解析: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看出,宋太 祖以武将为主到宋太宗变为文臣为主,这说明北宋形成 重文轻武的局面,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边患问题,且 有宋一代边患一直存在,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北宋初 期官员出席曲宴情况,没体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排除 B项;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得不出科举制度 日益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 答案:D
5.考查以不同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新的问 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 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一、辨别史料种类 按照史料表现形式划分,又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 片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 按史料证据价值或来源分类,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 手史料,也有学者称作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按照傅斯 年先生的说法“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 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 写的是间接史料”) 按史料形成方式可划分为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具体表现如下:
A.主张自由婚姻的神圣至上 B.赞赏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 C.崇尚符合理性的家庭关系 D.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素养三 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解析:由材料“婚姻家庭的出现,意味着个人应该 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前任意解释自由的人, 要按照与自己不同的原则行事,听从自己的喜好之前要 请教自己的理性”,可知卢梭主张在家庭中也要遵从理 性,不能随意而为,主张建立理性的家庭关系,故选C 项。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分析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指导和启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史料实证”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包括: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准确的史料分析和证据验证;能够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对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和价值,不偏不倚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可以学会分辨真假史料,辨别历史事件的真相,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他们也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观点和见解。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回顾,更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可以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为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重历史学科知识的灌输。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为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注重历史案例的深入分析。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历史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熟悉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注重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引导。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研读各类历史文献和资料,培养他们辨别真假史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搜集、筛选、分析和解读,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等进行证实,以达到理解历史的目的。
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历史意识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下面就是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一些讨论。
一、搜集、筛选、整理史料搜集、筛选、整理史料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第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各类史料资源,如图书、期刊、文献、实物等,深入挖掘有价值的史料。
对于史料的筛选和整理,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史料的来源、真实性、时代背景等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史料档案,为进一步分析和解读史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史料分析史料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关键步骤。
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深刻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抓住关键信息和核心矛盾,并进行深度解析。
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查找文献背景、对比不同史料、考察史料背后的利益关系等,以便对史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三、解读史料解读史料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
在对史料分析完毕后,学生应该能够对史料进行系统全面的解读,并形成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历史背景、社会条件、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意义,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提高历史素养。
四、加强实践体验当我们谈到“史料实证”时,往往是指研究和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但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中,是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好这一核心素养的。
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践体验的培养。
比如,实地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开展历史文献查阅和整理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并掌握“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总之,“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其培养需要从搜集、筛选、整理史料到分析、解读史料全过程进行有机的整合,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文首先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其培养目标和方法。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并考察了实践效果。
研究发现,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结论部分对培养实证素养的效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效果,结论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历史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掌握“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提高历史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关于研究意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以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辨别历史文献中的真实与虚假,从而形成独立的历史思考能力。
这种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历史领域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核心素养(三)史料实证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后人对一手史料进行的研究或诠释,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间接资料
史料价值: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界限不绝对; 一手史料的价值相对比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但不绝对。
比如研究明朝洪武年间的历史,《明太祖实录》《皇明祖训》《大诰》等文书档案,以及当时人的文集、笔记等,都是第一手史料;而清朝修撰的《明史》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与前者相比,就算不上第一手史料了
(一)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价值。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种类
地位
局限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
四、史料研读
1. 四个步骤:
问题形成
史料收集
史料考证
历史认识
多方查找相关史料
提取史料信息辨析史料价值
质疑发现问题
注意:史料的运用受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角度;时代的局限等的影响
综合运用史料得出结论
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二十四史(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二手、一手、待辨别
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有意的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高历史素养和历史认知能力的重要阵地。
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明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含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指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进行历史事实的证明。
这种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原理和手段,通过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得出能够证明历史事实的结论和观点。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自研究史料来感受历史的魅力和真实性,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和日期,而是一个生动丰富的故事。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呢?教师应该注重对史料的引导和解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历史史料,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和原理来进行历史事实的证明。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让学生自主地去收集、整理和分析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教科书的范畴,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史料进行论证,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结论。
除了在理论上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外,高中历史教学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这一核心素养。
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史料资源,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地方历史文化遗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史料的珍贵性和真实性。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研究课题,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史料,运用史料进行历史事实的证明,并通过论文、报告等形式进行表达。
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的课堂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辩论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学是培养人们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历史教育的核心在于发掘历史真相,让学生学习并吸收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实和发展轨迹。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认为是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之一。
本文主要讨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史料实证”的概念“史料实证”是指寻找历史事件真实的证据的过程。
很多时候,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们需要寻找史料证据来证明一个事件或事实的真实性。
这种方法可以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更好地领会历史的发展历程。
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信息,了解历史事件所遇到的困境和历史事件的演进过程。
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批判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批判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更好地探究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下面是几种可能的方法: 1. 建立基于探究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当学生感到自己在探索和学习中受到鼓励和支持时,他们会更自信和积极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因此,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基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和研究史料资料。
2. 引导学生多方位地阅读史料资料“史料实证”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收集史料证据。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史料资料(如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字资料、图片或物质文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了解深度。
3. 组织学生模拟历史事件重现模拟历史事件是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史料,能够运用史料证据进行历史事实的推断和验证,进而对历史事件与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批判的历史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敏感性和兴趣。
历史史料的研究是学生认识历史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史料,培养他们对史料的敏感性和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去寻找、分析和运用史料的意愿。
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教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如史料搜集、史料鉴别、史料分析等,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从而培养他们严谨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经典的历史文献和史料给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讨论与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真实的面貌和本质。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实证研究,培养他们主动从实际生活中搜集历史文献和史料,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对所搜集到的史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真正体验到历史研究的乐趣和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收集的史料进行分析,并尝试使用可信度更高的史料进行历史分析,争取重现历史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大要素,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从多方收集史料,并加以整理和分析,从而舍伪取真,正确使用各种史料,使学生学会用实证的方法去解决历史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自己对于历史问题的见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史料,让学生学会分辨信息,提高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浏览历史书籍,收集有效史料例如:在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时,鉴于学生对国外历史了解较少的情况,首先,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诸如“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你能找到哪些重要事件?”等问题,并伴随着教学的进度将答案一一在黑板上写出,加深学生的记忆。
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浏览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加强其心理认知,开动思维运转。
三、对比理解记忆,完善知识框架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章节时,鉴于这两部分内容容易出现被混淆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找出异同点,并提示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侵略者、影响等方面来切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陈述答案,并在黑板上列出,不断地补充、完善,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让学生对比学习,理解记忆,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出现概念上的混淆,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四、运用历史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在收集史料、鉴别史料、记忆史料之后,接下来就是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走出课堂,接触现实,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综合以往的教学过程不难发现,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也不喜欢历史,觉得学习历史的作用微乎其微,考前背一背就能得高分是这一部分学生的想法,这种侥幸心理也是导致学生无法提高历史能力,形成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因。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史料,探讨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以此来还原历史真相。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水平。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理论探讨1. 史料实证的理论意义2. 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包括史料搜集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史料综合运用能力等。
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史料搜集能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史料,包括书籍、文献、图片、文物等。
学生需要具备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甄别的能力,以区分史料的真伪和价值,找出其中的历史信息和规律。
学生需要能够把所学到的史料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见解,并进行合理阐述和论证。
二、实践探讨1. 利用教材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研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研究。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讲解,并提供相关的史料资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史料,评价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统一成果,或者探讨中华文明传统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等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
2. 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阅读拓展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阅读,以拓展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考察,让他们通过观察文物、阅读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让他们通过阅读史书、档案等原始文献,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锻炼他们的史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指通过历史文献、文物、考古遗址等原始资料,来从实证的角度证明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本文将从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培养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方法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展开实证研究和进行实地考察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文献、文物等史料,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证研究,让他们亲自去查阅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去历史遗址,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和历史体验。
通过这些方法的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让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史料的实证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史料的实证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
通过这些方法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为他们的历史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分析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史料实证”作为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史料辨析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其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1. 注重史料解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史料的解读。
历史是以史料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阅读、分析和理解史料的基本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史料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史料中的信息,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
2. 强调史料运用“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还包括对史料的运用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史料的基本解读能力之后,还要学会将史料运用到历史研究和论证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论证,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史料辨析能力1. 提升历史素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运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这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3. 增强历史意识1. 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深入史料,通过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史料中的信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史料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史料分析,通过对史料的亲自操纵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和辨析能力,加强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运用。
3. 做好课程与教材的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课程与教材的设计。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史料实证”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讨论,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如何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史料实证的概念和意义“史料实证”是指通过研究史料来证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对比史料,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深刻理解。
史料实证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严谨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准确、客观地认识历史,理性地对待历史。
史料实证不仅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素养和学术素养。
1.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史料实证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各种类型的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文物史料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史料的基本信息和背景,培养他们理解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史料实证做好准备。
3.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批判能力史料实证需要学生具备批判史料的能力,能够对史料进行质疑和评价,形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深刻的认识。
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对史料的批判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
三、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1.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历史的概念、观点、方法和态度,是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他们用历史思维解读和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历史实证,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
4.注重历史情感的培养历史情感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感情和情感。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它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
力和历史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
研究,发展自己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思维能力。
关于史料实证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主动去观察、去认知、去分析历史史料,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获取历史信息,独立地进行历
史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观点。
通过对史料的认知和分析,学生可以逐渐
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代的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培养历史思
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看历史影视作品、阅读历史文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认知历史,培养其历史素养。
对史料实证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知识传授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认知和理解;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
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能力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
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史料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对
史料的敏感和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和历史素养。
对史料实证的培养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
察周围的历史事物,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去关注时事政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
生活中培养对历史的敏感和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专题三 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精选学习文档

专题三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特征。
下面对中国古代瓷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1见证了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B.图2反映出唐代民族交往活跃C.图3宋代的冰裂纹瓷器有别致的美感D.图4说明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2.“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
”下列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手段表述正确的是()A.焚书坑儒;八股取士B.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焚书坑儒;文字狱D.八股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
”下列史实与此无关的是()A.四渡赤水B.北伐战争C.遵义会议D.陕北会师4.某人盛赞《人权宣言》:“人类之得以为人,不至永沦奴籍者,非法兰西人之赐而谁耶?”他主要赞扬的思想理念是()A.依法治国B.民主平等C.科学理性D.权力制衡5.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
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
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A.闪击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C.诺曼底登陆D.偷袭珍珠港二、材料题(24分)6.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国际社会的发展大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乾隆帝(1)列举材料一中两位杰出帝王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史实,并归纳他们的共同之处。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精讲精练(教师版)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精讲精练(教师版)一、概念解读历史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应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1)含义: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2)课标要求:①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②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④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④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3)史料的分类与辨析:按学术价值分类:原始史料(一手)、转手史料(二手);按照史料与事件关系程度: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按照史料的留存: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按照史料的内容形式分类: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一般而言,一手史料的可信度高于二手史料;直接史料的可信度高于间接史料;无意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有意史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
考古文物: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作为文献史料佐证,有助于我们还原历史原貌。
官修史书:在考证无误的基础上可以大胆使用;专家著作:可以作为历史研究时的重要参考资料;民间记载、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一定要与其他文献史料配合使用。
口述史料:作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回忆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对待口述史料一定要慎重,应该尽量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结合使用。
(4)史料运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辨别史料的真实性、史料的针对性、史料的充分性。
二、课时训练1.(2018·全国III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特征。
下面对中国古代瓷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1见证了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B.图2反映出唐代民族交往活跃C.图3宋代的冰裂纹瓷器有别致的美感D.图4说明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2.“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
”下列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手段表述正确的是()A.焚书坑儒;八股取士B.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焚书坑儒;文字狱D.八股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
”下列史实与此无关的是()A.四渡赤水B.北伐战争C.遵义会议D.陕北会师4.某人盛赞《人权宣言》:“人类之得以为人,不至永沦奴籍者,非法兰西人之赐而谁耶?”他主要赞扬的思想理念是()A.依法治国B.民主平等C.科学理性D.权力制衡5.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
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
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A.闪击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C.诺曼底登陆D.偷袭珍珠港二、材料题(24分)6.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国际社会的发展大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乾隆帝(1)列举材料一中两位杰出帝王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史实,并归纳他们的共同之处。
(4分)材料二欧洲一体化不仅使支离破碎的欧洲很快复兴,也使战败后的德国迅速摘帽并兴盛统一;这就是说,在妥善解决了“欧洲问题”的同时,一并解决了令欧洲战乱不断的特大麻烦“德国问题”,即把“德国问题”融入“欧洲问题”,两者一并妥善解决,这是一条盛载史册、了不起的、成功的,同时给人启示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德国问题”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2)材料二中的“德国问题”指的是什么?简述“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及影响。
(4分)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三,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意义。
(2分)7.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各不相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44年,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都城之际,中国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尽。
1649年,在内战尘埃落定后,经过英国国会指定的特别法庭审判,战败的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不过,这两个故事在历史上的意义与后果大相径庭。
明朝的覆灭并没有结束中国王朝的兴衰轮回,继之而来的清王朝延续和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
英国则经历了一次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政治革命。
材料二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时盛赞《人权宣言》:“人类之得以为人,不至永沦奴籍者,非法兰西人之赐而谁耶?”材料三辛亥革命扫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
中华民国的诞生是对民主的一次勇敢尝试,胸怀民主理想的人们曾怎样地欢欣雀跃,然而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不同影响。
(4分)(2)介绍材料二中两部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归纳其核心思想的相同之处。
(5分)(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的含义是什么?(2分)(4)简述材料四中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作用。
(1分)三、探究题(6分)8.观察下面的图片,概括近代以来促进美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6分)答案精解精析1.D2.B3.B4.B5.B6.答案(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击败东西突厥的进攻并妥善安置;在新疆地区设置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等。
(任意一点得1分)乾隆: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班禅六世居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等。
(任意一点得1分)共同之处: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
(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德国问题:德国令欧洲战乱不断;先后两次挑起了世界战争。
(任意一点得1分)方式:欧洲一体化(或成立欧共体、欧盟)(1分)。
影响:维护了欧洲和平;战后欧洲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德国经济在战后迅速兴盛并实现了国家统一;欧洲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力;等。
(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国两制”的正确战略构想;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充分地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优势;有利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评分说明:任意一点1分,共2分。
)解析第(1)问,以唐太宗、乾隆帝的名言切入考查两位帝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明确指出了“令欧洲战乱不断的特大麻烦‘德国问题’”,学生阅读材料后能够明确“德国问题”是指德国曾令欧洲战乱不断;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妥善解决“欧洲问题”的方式及影响,实际为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材料提炼出要点即可。
第(4)问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
材料列举了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通过分析这些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可得出我国这一系列措施的意义在于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使我国能够充分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实现中国与各国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7.答案(1)中国:制度:清朝建立以后,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答出专制制度内容如设立军机处、文字狱的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等也可得1分)影响: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分)英国:制度: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1分)影响: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迅速成为实力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1分)(2)《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分)《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就颁布了《人权宣言》。
(2分)相同之处:自由、民主、平等。
(1分)(3)开创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分)共和政治屡遭磨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了,中国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分)(4)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表明,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广大民主人士各展所长,积极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能够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任意一点得1分)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分别提到清朝延续和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阅读材料可知中国的政治制度为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则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以陈独秀对法国《人权宣言》的评价为载体,考查学生概括历史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青年》和《人权宣言》的产生背景,并概括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核心思想的共同点。
第(3)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小问材料明确提出了辛亥革命“扫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二小问考查学生阐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题干提到“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实际要求学生回答辛亥革命的结果。
第(4)问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材料中明确罗列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各项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即可。
8.答案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1分)经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美国经济飞速发展;(2分)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出现一系列科技成果,领先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分)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实施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危机,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1分)解析题干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美国崛起历程中的大事,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确定每张图片叙述的历史事件,结合事件对美国发展历程的影响进行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