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使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生探索之根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在新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专心致志地学习、探索。

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设计了一道让学生填条件的题目:“一段路()米,由甲队单独修 30 天修完,乙单独修要 15 天修完,现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由学生任意补充总米数,并列式解答。通过计算比较,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路的总米数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10天。这时,学生跃跃欲试,急着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持之以恒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思维的积极主

动性逐渐得到培养。

二、调控情感——萌探索之芽

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的,都需要有强烈的、深厚的情感投入。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情感与愿望呢?

1. 营造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活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批评,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让课堂形成健康、融洽、热烈的氛围,使孩子无须担心压力和别人的眼光,让学生在良好的精神氛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一个争辩的氛围,请你判断“把一个月饼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有的同学说是对的,有的同学说这句话是错的,就在教室里一片混乱的时候,老师抓住这一时机,让“正方”和“反方”各选出代表上台进行辩论,各自说自己的理由并用圆纸片进行演示,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争辩中,意见得到了统一,认识得到了深化。

2. 引发需求。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以至人生的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动机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

三、激活思维——开探索之花

“数学充满着矛盾”,已知与未知、现实与需求、正确与错误的联系和交替不时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并解决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之中。

1. 乐于提问。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在的创新因素,设计能引导学会自主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当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知道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老师提问:“大家会画圆吗?利用你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圆。并说出你是怎样画的?”有的是用圆规画的,有的是沿硬币、圆卡片轮廓画的。师又问:“这两种方法画的圆有什么不同?”生:“用圆规画的圆有圆心,沿圆形物体画的圆没有圆心。”师:“其实第二种画出的圆也有圆心,只是没标出来。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你能想办法找出它的圆心吗?”这个问题引导下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通过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用折叠的方法找出了圆心;把这张对折的纸展开,面对纸上的折痕,师问:“除了圆心,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又自然地转入探索半径与直径。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探索的情感。

2. 敢于争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争论,让他们彼此交流,相互启迪,运用已学知识,旁征博引,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不断开拓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练习课”中,让学生解

答“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交流。生 1 :直径是4分米、高是3分米、体积是37.68立方分米。生2:直径是3分米、高是6分米、体积是42.39立方分米。生 3 :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体积是28.26立方分米。生 4 :题目中已讲明“最大”,那么往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42.39立方分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阐述自己探索的成果,展示思维过程,通过争论促进思维向全面性、深刻性发展。在经常的争论中,发展思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3. 善于拓展。数学问题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发展。例如,在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3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1/6,照这样,加工完这批零件共用几天?”课上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了多种解法。

解法一: 1÷(1/6÷3)=18(天);

解法二:(1-1/6)÷(1/6÷3)+3=18(天);

解法三:3÷1/6=18(天);

解法四:1/6÷(1-1/6)=1/5,3+3÷1/5=18(天);

解法五:3×(1÷1/6)=18(天);

解法六:(1-1/6)÷1/6=5 3 ×5+3=18(天);

解法七:3×6=18(天);

解法八:6-1=5 3×5+3=18(天)

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用方程或比例知识解答。

四、体验成功——结探索之果

展示探索成果。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教学中我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探索的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例如,请你做个小小设计师:学校教学楼前有两个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花坛空地,计划种上花草,你认为怎样设计比较美观呢?一段时间后,小组内先进行交流,选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设计方案展示到黑板上,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主动参与和探索的信心,再让学生说出设计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又受到了启发,达到借助他人的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目的。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所以老师一定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全过程,让自主探索成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完美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