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研究_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

合集下载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资料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资料

多维空间形态整合——伊斯坦布尔Meydan购物广场
从三维立体多层面的视角出发,充分强调利用 地形地貌等城市自然形态。建筑物的形体不再 突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周边城市地表相联 系的延续的公共空间。
中心广场可以便捷的通往地下停车场、 地上商店甚至屋顶花园;同时,建筑 屋顶多处与周边的街道相连,游人还 可以通过屋顶走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在1997年总结前人的理论而得出, 此前他一直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景观建筑学院副院长、景观系主任。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内涵及策略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
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景观 取代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素。在很多时候,景观已变成了当代城市尤其是北美城市复 兴的透视窗口和城市重建的重要媒介。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 景观都市主义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科,它是用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框 架结构或媒介,通过跨专业的分工合作来综合的、系统的、多目的地解决和协调城市建设和发 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它是当今城市建设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翟俊) 景观都市主义就是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 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 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感,设计出的地形与河道冲刷后的纹理
极为相似,为了达到设计的精确度,甚
至做了一个巨大的试验模型,设定相应
的水流不断冲刷,研究场地地形的形成
肌理,最终的实施方案仿佛是大自然的
杰作。在洪水泛滥的季节,这些地形又
变成了重要的泄洪通道,最大限度地守

景观城市主义:跨学科方法塑造建筑环境

景观城市主义:跨学科方法塑造建筑环境

景观城市主义:跨学科方法塑造建筑环境摘要:本文探讨了景观城市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方法对建筑环境的塑造。

景观城市主义融合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通过综合考虑自然与人文环境、社会需求和可持续性等因素,旨在创造具有高质量、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环境。

本文从引言开始介绍了景观城市主义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提出了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的关键性作用,并探讨了其跨学科方法的具体实践。

通过综合研究和分析,本文总结了景观城市主义对建筑环境塑造的重要性和优势,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挑战。

关键字:景观城市主义、建筑环境、跨学科方法、可持续性、人性化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建筑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法往往过于强调功能性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尊重,导致了许多城市面临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和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等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观城市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方法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综合考虑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塑造具有高质量、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1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的关键性作用1.1景观城市主义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传统的城市建设常常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景观城市主义通过采用可持续的设计原则和技术,例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景观城市主义为城市提供了更健康、宜居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1.2景观城市主义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提升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的另一个关键作用是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提升。

建筑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组合,还涉及人们的感知、体验和文化认同。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_华晓宁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_华晓宁

85
建筑学报
环境景观 ENVIRONMENT-SCAPE
2 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尽管作为一个术语,景观都市主义由
查尔斯·沃德海姆首先提出,但作为一种理 念与实践,景观都市主义汇聚了许多学者 和实践者的思想与成果。作为景观都市主 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宾夕法尼亚大 学景观学系主任詹姆斯·科纳( J a m e s Corner)曾多次阐述景观都市主义的基本立 场和观点。在 2000 发表的《景观都市主义》 (Landscape Urbanism)和 2006 年发表的 《土地激流》(Terra Fluxus)中,他总结和归 纳了景观都市主义的若干要点。 2.1 历时过程(Processes Over Time)和 过程形态(Forms of Process)
ENVIRONMENT-SCAPE 环境景观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
20 世纪 90 年代晚期,查尔斯·沃德海 方向上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方法与策
姆( C h a r l e s W a l d h e i m ) 1 ) 首先将 略。景观都市主义正是对此的回应之一。
理念与实践
“Landscape”和“Urbanism”这两个曾经 不相关的词语合并在一起,创造了
个重要实例,揭示了其对于当代城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景观都市主义 城市 规划 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f the source and background of Landscape Urbanism, summarizes the ma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which includ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ocess, horizontality, infra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assimilation between technique and art. This paper gives introduction to three living examples of Landscape urbanism and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to contemporary city. 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city, planning, design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_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_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

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试图建立一种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模型—景观模型;发展操作性景观都市技术策略,拓展地图术(Mapping)的功能;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城市空墟及变迁的基础设施区域提出技术应用的框架。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模型 地图术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ndscape urbanism,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t a c t i c s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c i t y, t o e x p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m a p p i n g ”, a n d t o p r o p o s e a technical frame for application by case study o n u r b a n v o i d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b a s i c facilities in Nanjing.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scape-model, mapping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体现了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景观学转向,同时它还体现了一种方法论转向。

目前其研究手段十分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特定框架的针对性研究。

如英国AA School 开设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计划,致力于建立一套媒介、系统、原型、计划、文脉的框架研究体系[1];斯坦·艾伦(Stan Allen) 开展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研究;埃森曼(Peter Eisenman) 根据后结构主义哲学开展了场地的“踪迹”(trace)研究(图1)。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景观设计是当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城市绿化、公共空间、交通布局和城市形象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城市美学、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方面,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城市景观应该具备美观性,即使在一些贫困的地区,城市景观的美化也可以帮助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城市景观还应该考虑到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以便通过景观设计体现本土文化和地域性特点。

其次,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社会文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

城市景观外观和内涵应该与城市本身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符合。

通过景观设计体现当地的文化背景可以加强对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场地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以保持景观的合理性和最终效果。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时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和技术,同时在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到将来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此外,城市景观也应该注重可持续性,不仅仅要考虑到当前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当地未来的需求。

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到长远的因素,使得设计更加具备可持续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美学、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等多个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期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建立更加可持续、具有本土特色和为公众提供美好生活空间的城市景观。

同时,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标志和代表,通过城市的建筑、景观和文化等展现出来。

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满足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并且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设计出符合城市形象需要的景观。

在实践中,城市景观的设计也与公共空间的利用息息相关。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社交和互动的空间。

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_陈洁萍

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_陈洁萍

ARCHITECTURAL THEORY 建筑理论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景观都市主义是近20年来景观、城市、建筑相关设计领域的重要转变之一,它以新的景观概念为核心,试图探讨对当代都市重新阅读、再现和设计的新思路和策略。

这一研究目前面貌复杂,本文试图梳理其谱系和概念,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和行动领域。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 城市ABSTRACT/ Landscape Urb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ing in landscape,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the recently 20 years. It’s a new idea and strategy of re-explaining, representing and designing of the contemporary city with landscape as the core. The studies on landscape urbanism are various and illegibl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e its background and pedigree, to exploit a new field in intellectuality and operation by it as well.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landscape, urbanism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是近20年来景观、城市、建筑相关设计领域的重要转变之一。

它面对当代城市的转变,试图重新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是以新的景观概念为核心,对当代城市进行重新阅读、再现和设计的新思想和策略。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街道的美学,更是城市文化和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是运用自然美学和城市规划,为城市创造宜人的环境,同时还有一个是用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设计。

一个好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在城市中的美好与自然之间的均衡。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美学。

自然美学是以自然环境中的美学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十分必要。

通过考虑天空、水、植物和地形作为城市环境的基础元素,设计师可以在城市环境中创造出自然品质的空间。

同时,城市景观设计也需要遵循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指总体规划与城市各部分之间的协调。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增长趋势和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的原则,如公共交通的连接、步行道的设置、渐变景观的塑造等等。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是一种理论,更需要付诸于实践。

在实际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考虑到城市的特征和人们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的特征是建立在城市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之上的。

这些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的形式和元素的选择。

人们的需求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的,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是否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文艺性的设计、儿童游戏设施等。

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带来极大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创造出适宜居住和工作的舒适环境。

其次,它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和运动场所。

最后,城市景观设计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在总结中,城市景观设计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它需要遵循自然美学和城市规划的原则,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特征和人们的需求。

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舒适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因此,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城市景观设计的实现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实施。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景观生态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希望为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一、城市景观设计理论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是衡量城市景观设计质量的标准。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融合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以人为本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包括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运动性、休闲性等等。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人的参与度,鼓励市民参与到景观设计中,让他们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主体。

融合性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融合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环境,建议在景观设计中使用当地的材料、植物和色彩,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生态性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特征。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

城市景观设计师应该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元素,如绿化、水循环、空气循环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城市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发挥积极作用。

可持续性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设计师应该在景观设计中考虑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营造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景观设计实践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是城市景观设计理论落地的实际操作。

城市景观设计师需要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特点,从而营造出一种符合人们需求的城市场所,下面这几点是民间实践过的一些城市景观设计的建议性内容:1、营造活力且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营造活力。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为市民提供各种服务,如娱乐、文化、运动等等。

景观都市主义探讨

景观都市主义探讨

二、拉· 维莱特公园与景观都市主义
1、“水平性”最大化了漫游、联络、互连、聚集和移动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允许差异性的产 生和增生扩散。 “格网”和“层叠”被认为是“有效的场域操作,一个框架扩展到一个巨大 的表面,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弹性和发展„„一个抽象的形态操作标识了表面,令它充满了特 异性和可操作的潜力。这种组织给予表面易读性和秩序,同时允许每一部分的自治和个性,并 且保持着对于历时可选择转变的开放性。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第四纬度是尺度与复杂性,强调多尺度的生态介入 。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生态 城市强调环境脉络,设计必然具有跨尺度的性质。若以复杂度为指标依顺序逐渐由弱而强,设 计方案需囊括直观描述、主题分析、垂直因子、水平网络、空间阶层、时间、调适及行为等8 种分析模式。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二、拉· 维莱特公园与景观都市主义
3、景观都市主义强调一种真正打破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的樊篱、并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的动 态历程中相互转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生态学思想。城市某一特定阶段的形态是它在演变 为其他形态的历程中的一个暂时状态,貌似随机的、混乱的、明显不和谐的或是复杂的状态, 事实上能够被揭示为高度结构化的存在,包含一系列特定几何学的和空间上的秩序。 屈米在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方案中,摒弃了传统公园的设计手法和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设计意象, 而是采用了人工化的秩序。 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群体都因为这一公园设计项目让屈米这样 一个“建筑师”夺标而愤愤不平,也往往指责公园的设计过于人工化而失去了“公园”应有的 面貌。而这种新的生态学指向和图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僭越”和模糊,开拓了景观和城市相互 交融、景观建筑学和建筑与城市设计学科相互交叉、景观建筑师与建筑师乃至城市规划设计人 员相互合作的新的领域和前景。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化,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视角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生产性景观的需求,因此新型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不断涌现。

本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以及新型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特点和研究方向的拓展。

展望未来研究,指出在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领域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值得深入探讨,将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方法转变、新型理论、研究方向、历史演变、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研究是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生产性景观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

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既是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城市空间组织原理的深入探索。

在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城市空间中的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以及其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目前,对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视角和方法的应用上。

传统观点多强调城市规划与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点多集中在城市空间的功能优化和生产要素的集聚。

随着城市发展的趋势不断发展,传统视角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当下城市化的需求与挑战,需要适应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本文旨在从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角度出发,探讨其演变历程和未来趋势,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出新的思路和理念。

1.2 研究意义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是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城市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研究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视角和方法的转变,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是研究城市中生产性景观的形成、变化和影响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转变进行浅析。

首先是研究视角方面的转变。

在过去,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地理学领域,强调城市生产性景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研究者主要关注城市中产业布局、生产力空间排布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视角逐渐扩展到社会学和生态学领域。

研究者开始关注城市生产性景观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问题。

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查城市生产性景观对居民就业、收入和社会活动的影响,探讨城市生产性景观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些研究者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研究城市生产性景观对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探索可持续的城市生产性景观设计和管理方法。

其次是研究方法方面的转变。

在过去,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研究者主要从案例研究和个案分析等角度,探讨城市生产性景观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开始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和模型模拟等手段,进行更为系统和综合的研究。

一些研究者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一些研究者还通过建立城市生产性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量化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

一些研究者还将实验室试验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入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以深入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影响过程。

随着城市发展和研究需求的不断变化,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研究者从经济学和地理学角度出发,逐渐转变到社会学和生态学角度,并采用更为综合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生产性景观的问题和挑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城市生产性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转变两方面对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进行浅析。

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视角的转变。

早期的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主要关注于城市工业用地的规划和布局等问题,强调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组织关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生产性景观的内涵也逐渐得到了拓展,不再局限于工业用地的规划和布局,还涉及到了农业、服务业、商业等各个生产性领域。

学者们开始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生产性景观,关注不同生产性领域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探讨城市不同领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城市生产性景观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产业政策等相结合,强调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经济性、均衡性等方面的问题。

这一转变使得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更加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方法的转变。

早期的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以收集和分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相关数据为主。

这种方法在数据获取的成本高、数据源的不全面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了解城市生产性景观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逐渐开始借助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手段,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将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引入到研究中。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城市生产性景观数据,而且可以对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空间布局、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从早期的关注城市工业用地规划与布局到如今的关注城市不同生产性领域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从早期的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到如今的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和完善。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都发生了转变。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视角的转变1. 由单一的景观视角到系统的视角过去,在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中,往往只注重对单一景观要素(如建筑、道路、绿地等)的研究,忽视了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效应。

而随着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理论逐渐完善,人们开始将研究的视角从单一要素转变为系统视角,将城市看作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系统,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城市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习惯上,对于城市生产性景观,大家往往更多地关注其物质性质(如建筑、道路、绿地等的空间构成、形态等)。

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影响下,人们逐渐重视城市生产性景观的功能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性等非物质性质。

例如,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城市交通疏导、城市经济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3. 由景观形态研究到景观过程研究传统的城市景观研究更多地着重于景观形态的研究,而不是景观的过程研究。

在新的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中,人们开始将研究视角从景观形态转变为景观过程,关注景观演变历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城市规划、施工建设、维护管理等)以及其中的各种因素(如政策、市场、环境等)。

二、方法的转变1. 由单一的数据获取方法到多源数据采集的方法随着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的深入,仅靠单一的数据获取方法已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采用多源数据采集的方法来获取更加全面、细致、真实的数据,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生产性景观。

2. 由分析单一要素到多要素综合分析在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中,单一景观要素的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要求。

新的方法越多使用多要素综合分析的方式,将城市的所有景观要素综合起来,从宏观角度了解城市生产性景观。

3. 由仿真模拟到实地调查与应用传统的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方法更多地采用仿真模拟的方式,模拟城市景观变化过程。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是围绕城市景观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展开的一门学科,其实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景观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促进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愈发显得重要。

在实践中,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不仅帮助城市规划部门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同时也为城市环境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推动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起源与演变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为一门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城市的迅速发展和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和设计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道路和建筑布局,而是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景观环境。

因此,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应运而生,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逐渐发展成熟,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普及。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特色化。

例如,欧洲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保护,以打造具有独特风貌和氛围的城市景观为目标;而美国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则更加注重社区参与和创新性,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的城市环境。

二、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景观分析、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景观分析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通过对城市环境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分析,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方向。

其次,规划设计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景观环境的空间布局、功能设置、景观要素的选取等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城市景观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最后,实施管理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保障与支撑,通过规范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规划设计的有效实施和后期运营。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浅析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时,城市生产性景观一词还不为人所知,摩天大楼、高速公路、大型商场等就是城市中的生产性景观代表,研究也还停留在描述和批评的层面。

其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和单维度的,缺乏系统性、多维度的评价和分析。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城市生产性景观的重要性和影响逐渐得到认识,人们开始更深入和全面地研究城市生产性景观,这促使了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首先,研究视角从单一到多维度。

传统的研究方法只重视景观图像美感的感知和表达,缺乏对景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而随着城市功能不断扩充和变化,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开始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包括城市空间形态、城市产业转型、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生态环境等,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了城市生产性景观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其次,研究方法从定性到定量。

传统研究方法仅仅是基于感性认识和主观评价而形成,其评价标准仅仅是从表面上的美丽和丑陋来考虑的。

现代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需要将主观体验量化,采用可量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GIS等,将生产性景观的属性、类型、面积、分布等数据化和计量化,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以实现对城市生产性景观数量和质量的科学评价。

再次,研究对象从单个景观到城市生态系统。

传统研究方法通常只是围绕着单个建筑、道路、场所等来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仅靠表面描述和个体评价就远不能掌握城市生产性景观的全貌和本质。

随着城市生态理论的发展,城市生产性景观应该被看做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性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城市生产性景观,考虑到它如何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存、演变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了这一理论传统和城市景观实践之间的结合。

总之,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是城市生产性景观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转变是基于城市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发现。

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实施,城市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要,城市设计和规划不能仅仅是美化,更应该是考虑到城市的多重需求,将城市生产性景观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从而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学》专题-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设计学》专题-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设计学》专题——景观都市主义1.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①由Charles Waldheim 最先提出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②景观都市主义关注人与自然占据同一空间的问题,以建造社会、文化环境彼此相互影响的动态的新型城市生态学。

都市系统与人类系统产生互动并相互影响,在此过程中产生以个充满活力的综合系统。

③景观都市主义针对传统都市设计在一系列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展开批判。

它意味着城市发展的另一种选择,为现代城市化提供了一种具有文化影响力,生态知识和经济可行性的新形势。

④景观都市主义认为景观设计是一个过程,强调时间的长期性和过程中与周围人群的互动性。

在设计过程的展示和大众的参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得设计的结果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

⑤在所有项目开始之初,景观优先考虑,景观设计师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重新整合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⑥景观手段作为媒介,植物作为载体,成为整个场地复兴和再生的“种子”和催化剂,自然和生态的理念得以引入城市,即尊重场地的自然演变肌理,城市的发展融入到生态演变中。

⑦以较低的景观前期投入撬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从而推动场地的再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即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景观,最终景观彻底代替建筑等等作为城市开发新秩序的最基本的元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

2.为什么景观都市主义被学者、设计界广泛讨论?①因为其他学科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越来越无法应对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②景观都市主义犹如窗外的惊雷,让景观设计学陡然惊醒:景观不是花园,景观不是园林,景观不是街头艺术品,景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更确切的说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生态过程,而非固定的形态,这是对由来已久的建筑都市主义的一种反动,一种“反规划”和“反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对景观应有的回归。

③这一学说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

从景观建筑学到景观都市主义——对当代景观复兴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的开题报告

从景观建筑学到景观都市主义——对当代景观复兴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的开题报告

从景观建筑学到景观都市主义——对当代景观复兴
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景观是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
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生活的压力也日益加剧。

因此,现
代化城市化不仅需要考虑城市建筑与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更需要关
注城市的景观设计与管理。

景观建筑学与景观都市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
两种新兴景观理论,对于城市景观的维护与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景观建筑学与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其
与当代景观复兴的相互关系。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阐述景观
建筑学与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核心观点,并分析其在景观设计与
管理中的应用。

其次,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当前城市景观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景观建筑学与景观都市主义对于城市景观复兴的实践路径和策略。

最后,运用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并预测景观建筑学与景观都市主义在未
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

三、预期结果与益处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为:深入探究当代景观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系统
梳理景观建筑学与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结合城市案例
分析,提出可行的景观复兴路径和策略,为未来城市化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该研究对于推进城市景观复兴的实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
有利于提高景观建筑学和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发表时间:2019-04-24T10:43:29.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靳晓丽[导读] 摘要:城市景观是展示城市精神风貌的主要载体。

山东碧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日照 276500摘要:城市景观是展示城市精神风貌的主要载体。

只有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才能更好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为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城市景观设计既要满足视觉要求,又要充分发挥其实用性。

关键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前言自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当中的面貌,出现了极大的改变,推动了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城镇化是社会在进行发展期间,一个必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国家以及地区,还有社会以及当地的经济进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必须注重对于城市在进行建设期间,对于景观实施的规划以及设计工作。

推动我国能够高效、迅速地迈入到城镇化建设当中,并取得优异的成果。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和设计是建立在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的,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但要考虑到绿色植物的选择和种植,也要和周围的建筑物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其作用的发挥。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要注重对美化环境的方面,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园林景观。

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要保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力求实现更多空气质量的提高以及设计的美观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还能够吸引社会企业的投资,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景观规划设计原则2.1以为本人的准则目前,我国的成城市化脚步在快速迈进,城市进行发展的速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动,在城市当中生活的居民,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样在快速的提高,这就导致人们对于城市进行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及要求,对于吃呢个是当中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起目的就是将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环境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解决。

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理论追溯

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理论追溯

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理论追溯Theoretical Retrospect for Landscape Urbanism Practice发表于《时代建筑》2011年5月刊摘要文章试图追溯美国的建筑师斯坦•艾伦和景观建筑师詹姆士•康纳在景观和都市主义中的实践及其理论叙述。

通过对两位合作多年的实用主义建筑师的工作进行粗浅比对,回应为什么要研究景观并进行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问题,来为当代中国建筑界继续深入讨论景观都市主义及其实践法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建景观都市主义实践图解成像术场域数字化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architect Stan Allen and landscape architect James Corner’s practice and theory, I try to mak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se two formerly cooperated pragmatism architects’ works. The essay tries to tell t he reason why those two were interested in landscape theory and practice so that Chinese architects and urbanists can discuss deeply in term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rather than just taking methodology for fun in practice.KEY WORDInfrastructure, Landscape urbanism, Practice, Diagram, Imaging, Field, Digital complex,前言我们如今看到的许多城市设计实践的提案,多在城市设计基础上融合了景观设计,甚至更多的会讨论农业、生态、可持续循环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2011.3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8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试图建立一种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模型—景观模型;发展操作性景观都市技术策略,拓展地图术(Mapping)的功能;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城市空墟及变迁的基础设施区域提出技术应用的框架。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模型 地图术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ndscape urbanism,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t a c t i c s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c i t y, t o e x p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m a p p i n g ”, a n d t o p r o p o s e a technical frame for application by case study o n u r b a n v o i d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b a s i c facilities in Nanjing.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scape-model, mapping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体现了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景观学转向,同时它还体现了一种方法论转向。

目前其研究手段十分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特定框架的针对性研究。

如英国AA School 开设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计划,致力于建立一套媒介、系统、原型、计划、文脉的框架研究体系[1];斯坦·艾伦(Stan Allen) 开展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研究;埃森曼(Peter Eisenman) 根据后结构主义哲学开展了场地的“踪迹”(trace)研究(图1)。

2) 特定主题的针对性研究。

如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普通城市(Genric City)研究;屈米(Beonard Tschumi)的事件城市(Event City)研究;以及K ·福斯特(Kurt Foster)的变形(Metamorph)研究等。

3) 特定区域的针对性研究。

如荷兰低地国家的数据景观、高密度景观、3D 城市(3D City)研究;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山地都市景观研究等(图2)。

4)特定技术的针对性研究。

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开展的3DGIS 景观技术研究,F O A 事务所开展的一系列结合场地处理与建筑表皮的技术研究;哥伦比亚大学无纸工作室等开展的一系列从环境出发的数字生成研究(图3)。

本文的关注点是探讨景观都市主义的操作性都市景观策略,思想基础为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重新界定—突出对“景观”的重新认识,突出对特定城市问题的界定。

因此,操作性策略研究首先需要研究景观进入城市与建筑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008057)过程与技巧。

研究分为以下3个层面:1)理论模型研究。

具体而言是建立“景观模型”(Scape-model);2)技术策略研究。

“地图术”(Mapp-ing)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3)应对后工业时代以及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基质(matrix)碎片化、流动化等现象,初步提出在局部地域的应用策略。

1 理论模型景观模型(Scape-model)是景观都市主义操作策略的理论模型之一。

Scape-model 中的Scape 概念源于库哈斯。

它一方面是对无边界、无图底城市的特殊表达,试图消除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二元关系,将城市理解为特殊的场域结构,以不断调整的表面覆盖广阔区域;另一方面,它表现出各种新的对立并置加剧而形成的差异[2]。

它拓展了都市环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开放的地形学,流动的基础设施,连续性的表皮结构,多样化的信息社会场景。

景观模型Scape-model 试图成为反映scape 的秩序模型,这种秩序模型能摆脱景观的再现负担,突出景观的基本特性,如水平性、过程性、暂时性、功能不确定、操作性和开放性。

景观原本在图像思维中柔弱不确定,易受影响,难以控制的缺点在此反而成为了优势,可以抽象成一种连续、渗透、强于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边界的流动,为当代后工业城市建立一种秩序。

可以说,景观模型强调景观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过程、实效、可调节性。

9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3 建筑学报观作为场域的调节机制与组织方式。

2 技术策略景观都市主义的操作策略还需要充分利用景观的生成逻辑,探讨具有生态导向、多重操作平台的再现与设计工具。

地图术无疑是这一工具的代表之一。

这里的mapping 不再只是地图学中的重要技术,也不只是传统观念之中描绘现状模式的方法,而是诠释及构建景观模型的工具,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等一系列技术的加入使它具有了更为强大的操作平台。

Mapping 试图实现从空间分析、探索性再现到深层次交流,以及彼此结合所构成的强大能力,让景观更有效地介入空间和社会发展进程。

如何才能拓展mapping 的地图学界限呢?首先需要还原mapping 的行为,回到探索、发现和实现的过程。

詹姆斯·康纳(James Conner)指出mapping 与现实的关系一方面是发现和陈列,另一方面是连接和建构。

他将m a p p i n g 操景观模型试图沟通景观、城市、建筑这些不同的设计专业,以特有的表达形式,形成具有某种整体意义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模型,强调工具性和表演性。

景观模型“过程、流动、关联、积聚和调整”等逻辑要在具体信息场下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其中的变量参数是决定性因素,往往导向多向的景观远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

景观模型试图建立政府、公众、规划设计师交流的共同平台,尤其可以作为与规划设计联运的基础。

景观模型的表现是多样的,涉及分析调查、设计建造、管理维持等多个阶段,包括从表述模型、过程模型、评价模型、改变模型、影响模型到决策模型各种动态景观规划模式和场域组织方式。

针对后工业时代和快速城市化中城市空墟化与基础设施变迁两种大量存在的现象,景观模型具有更为实际的操作意义。

这是因为这两种现象更符合s c a p e 的表述特征,更适宜于运用景观化的表现方式,更利于运用mapping 的方式表达都市景观的网络和过程,从而发掘场地的潜能。

景观模型突出城市基质,关注当代城市复杂的空隙及空隙之间的关系。

它以操作规则和内外干涉决定外部形象,不是往其中“添加”元素,而是试图发挥“胶水”的作用,通过对各种关系的控制和组织,粘结周围现状。

因此,建立景观模型,就能更好地应对空墟化现象,建立城市异质之间的联系,避免了后现代拼贴的断裂以及现代主义聚焦客体所造成的“虚空的死亡”[3]。

它能放松空间(形式)/ 使用(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普通的空间形式来容纳适应长期使用的变化,从而使设计更注重维护城市基质的职责。

景观模型突出城市流动,关注各种流动的物质化表达。

通过建立景观模型,利于不断跟踪各种城市和地域尺度上的结合土地形式的公共设施以及不同时间节点上基础设施的都市效应,从而充分调动基础设施系统和它们激发的公共景1 AA School 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珠海淇澳岛3 ETH 的三维GIS 应用 2 MVRDV 的猪城计划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2011.3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10作体系分解为“场域”、“提取物”、“绘图”3个步骤:1)创造场域,设置规则和建立体系;2)提取、分离或对片断和数据“解辖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1);3)绘图、引导和建立联系,或是局部片断的“重新辖域化”(Re-territorialization)。

其中场域的设计和建立是mapping 中最富有创造力的行为:需要建立一个有多重框架体系和入口的场域来包容更多的可能;建立一个打破日常惯例的场域来促成新的发现;建立一个被尽可能设计为无等级的和具有包容性的中立场域来提供更广阔的操作条件[4、5]。

其次需要重视m a p p i n g 的揭示能力。

它的揭示效力使得规划设计师们不仅可以从复杂和矛盾的现状中发现一些可能性,而且还可以实现这些可能。

所谓现状,并不仅仅是指特定地点的物理属性(地形、河流、道路、建筑物),还S.Casey)曾将mapping 分为4种。

其一是尽量捕捉特定场所或区域的测量范围、准确的地理信息、精确结构,被卡西称之为“mapping of”。

其二是为了某些特殊意图,对他者而设计的地图,精确不是制图的目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最为有效地穿过一部分网格化空间的图解,被称之为“mapping for”。

这两种地图术都是指向性的,每一个符号都指向假定存在的另一个对象的细节,也暗示了mapping 与景观之间的疏离。

但除此之外,地图术还可以通过预兆而不是指示来进行。

通过不确定的无导向性,通过某种特殊媒介的再现,将个人对特定场所的“体验”绘制成地图,因此大地不再是与人分离的实体,地图成为人沉浸其中的体验。

这被称之为mapping with/in。

最后一种被称之为“mapping o u t”,是将个人沉浸的体验带入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将使他人感动而获得共鸣。

因此,将这种体验mapping out,不是意味着描绘出景观中客体的纯粹轮廓,不是再现,而是呈现大地的第一特征,并且获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6]。

不难发现,康纳指出的4种当代实践完全可以对应卡西的后两种观点“mapping with/in” 和“mapping out”:1)漂移(drift)。

情境主义的城市漫游以及大地艺术家理查德·朗的行走是一种漂移,通过在现实中的身体参与或者恢复城市日常生活中被压制的地形,或包括隐藏不见的、但却支撑正常运转的诸多力量。

这些力量包括大自然的演化过程,如风、阳光,也包括历史事件和地方故事,甚至包括经济和立法机构以及政治利益、调节机制和组织结构等[4]。

只有使mapping 从实物和形式面向各种地域的、政治的、心理的社会过程,才能使城市和景观规划有效地介入空间和社会发展过程。

其三需要反思只是对mapping 进行技术推进的研究,反思G I S 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突破目前研究中将mapping 停留于机械的绘图工具和空间数据库,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仅仅作为交流工具的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