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幼儿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反抗型
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 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 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 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 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 发怒的样子。如孩子见到母亲立刻要求母亲 抱他,可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要他 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不太容易,他不时地朝 母亲那里看。
等到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 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如果仔细听 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 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 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
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 很正常的行为。
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自尊及 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 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 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但由于儿童和 依恋对象的交往程度、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 存在不同的类型。
儿童的依恋行为的三种类型
1安全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 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 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 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 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 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 戏。
2、专制型
特点: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 较少。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子女态度 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 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则有 不同的表示。
专制型导致后果:
这类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 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 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 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视频
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在游戏情境中发生。
(1)3岁左右,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 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2)4岁左右,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借玩具、 彼此的语言交流及共同合作逐渐增多。联系 性游戏(联合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 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 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 不是真正的模仿。
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 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宝宝头 脑的发展。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再有,保 育员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 立良好的榜样。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 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 就是分享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 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
了解幼儿社会交往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理解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规律 掌握幼儿社会交往的途径与方法 设计社会交往教育活动并组织实施
社会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基本需 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 可以说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了交往这种社会性 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人 际交往目标: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 和分享,有同情心
权威的象征 多数服从
幼儿开始从尊重、服从父母到尊重、服从教师 的权威,由此又建立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这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大步。
反抗 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会开始变得叛逆,经常将
“不要”挂在嘴边,这时候,父母不必忧虑,先了 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 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 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2岁左右出现。 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 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 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让妈妈很头痛,不知如何是 好。6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 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 矛盾。
4、忽视型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 也不对孩子提要求。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 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忽视型导致后果
出现适应障碍,在3岁时出现较高的攻击型和易 于发怒等外在的问题行为,严重者会在儿童后 期出现行为失调。对学习无兴趣,成绩及自Fra Baidu bibliotek 能力差,长大后出现更高的犯罪倾向。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 为“叛逆小子”。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儿时期没 有过反抗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 孩,所以孩子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好事。但要 注意,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得 更糟。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地转移孩子的注 意力。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例如,夸 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 帮老师一个忙呢?”
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 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 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 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 妈建立关系。
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 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 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
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2被排斥型幼儿
特点:
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 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会玩、性格 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 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 交往,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评价(估计 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思考:如何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 被同伴接受?
1、同伴交往类型的测试方法 ——同伴提名法
“你最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正提名 “你最不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负提名
每个小朋友 正提名得分 负提名得分
2、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 被拒绝型 被忽视型 一般型
13.3% 14.3% 19.4% 52.9%
类型
被拒绝型幼儿
交往特征
家长 教师 玩具与其他物质环境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最早出现:6个月左右 表现:相互触摸和观望,甚至以哭泣来对其
他婴儿的哭泣作出反应。 此后,婴儿之间交往的社会性逐渐加强。
视频:
婴儿早期的社会性 交往通常是积极的, 到1岁左右则有近半 数的同伴交往是攻 击性、冲突性行为, 如打架、揪头发、 推人等行为。
《指南》中人际交往目标:愿意与人交往;能 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 现;关心尊重他人。
1、与成人的交往 2、与儿童的交往
区别:互补性 平等性
1、幼儿的社会交往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 要主题和内容
2、幼儿的社会交往具有社会成长价值
幼儿自身:气质、认知能力、行为特征、早期 亲子交往的经验、参与交往的积极性、身体吸 引力
交友困难的儿童可以分成两种:被忽视 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
1被忽视型幼儿
特点:
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积极行为与消 极行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 太活泼、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 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 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玩感到比较难过与 不安。
1、权威型
特点: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 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 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 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将控制、引导性 的训练与积极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 结合。
权威型教养方式结果:
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 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
思考: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怎 样实现的呢?
通过满足了孩子爱的需要(即希望被人疼爱) 和安全需要(即觉得有人保护自己)而实现的。
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儿童进行探究学习和跟 他人交往的前提。
如:在1~3岁期间离 开父母,由他人抚养 的孩子,往往胆小, 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 力差,在个性方面存 在的问题也多,如独 立性差,任性等。
第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思考: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谁?为什么?
婴儿最初的人际关系是与父母建立的亲子依恋 关系。
早期的亲子关系是以后儿童建立同他人关系的基础, 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就比较容易跟其他人建立比 较好的关系。
依恋形成于孩子出生后6-8个月,分离焦虑与之 同时出现的认生现象是依恋产生的标志
第一,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 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 好相处。
第二,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 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 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 促进儿童的交往。
第三、提供活动机会,增强各方面能力。
第四、教育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幼儿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双方也能学得一 定的社交技能和策略。
3、放任型
特点: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 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 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 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 或任其自然发展。
放任型导致后果:
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 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 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 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 品质;但也可能使孩子发展自主、少依赖、 创造性强等性格特点。
3回避型
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 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 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 下又走开了。这种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 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 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儿 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这种类型较少。
性别特征
冲动、缺乏友好 交往的技能
以男孩居多
被忽视型幼儿
退缩、不喜欢交往
以女孩居多
学习成绩优秀 外表漂亮 体型有吸引力 行为举止平静、出
色、合作、助人 热情、外向
学习成绩差或成就感低 外表没有吸引力 不友好 喜怒无常、吹牛、小气、
攻击性强 对人持批评态度
在儿童问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受同伴欢 迎,有的较普通,而还有一些孩子的交 往存在一些问题。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 童交往。
女孩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 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 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1、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 的的需要
2、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对儿童的社会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 响
4、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父母亲与孩 子之间要保持经常 的身体接触。如抱 孩子,还要适当和 孩子一块玩耍。同 时,父母亲在和孩 子接触时,要保持 愉快的情绪,高高 兴兴地和孩子玩。
第二,父母亲对孩 子所发出的信号要 敏感地作出反应。 要注意孩子的行为 (如找人、哭闹等), 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亲子关系(教养方式)通常分成三种:权威 型、专制型及放任型、忽视型。
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用威 胁、打骂来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反 抗。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 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 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 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 另一个玩具。
缺乏安全感 “缺爱”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研究证明: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型 依恋的儿童更容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 攻击性低,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 会技能。还有研究发现,至少对男孩,1岁 时的不安全型依恋是与6岁时的适应不良和 行为问题相联系的。
思考:既然健康依恋有助于儿童个性发展,那么,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依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