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摘要:产业经济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完善和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一个完整的成熟理论系列。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但各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由此进入人们视野。全球化趋势也促使了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价值链活动,由此开启了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关键字:产业融合;全球化;价值链
在现代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与一国经济密切相关,从粗放型发展到资本密集型发展,产业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产业经济政策能够引导国民经济向良好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产业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然而产业经济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西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经济思想的发展可追溯到自亚当·斯密这段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斯密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重商主义学说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思想。在斯密看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错误的,而自由竞争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反面,能够实现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最大。而且,斯密在对贸易方面也突破了重商主义的“贸易只能使一方受益”的观点,创立了自己的“绝对成本”学说,首次提出贸易可使贸易双方都受益,认为各国应该发展本国的绝对优势产业,从而为各国的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基础。这样,产业经济研究的起源应当向前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那里了。除了关注产业经济问题,斯密还第一次对自由竞争市场结构的绩效进行了分析。
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甚至有部分经济学家还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垄断市场,研究垄断市场中企业的行为等问题。但是,这些经济学家都没有提出“产业经济”或是“产业组织”问题,只是将这些问题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归入经济学的研究体系,未曾从产业角度进行研究。直至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中第一次将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并提出了“马歇尔冲突”。自此,产业经济学有了自己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全球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主体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随着经济资源配置范围的全球化拓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创新,产业经济的
发展也展示出了新的内涵,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全球产业经济的价值创造方式已经逐渐从全球价值链向全球价值网络转变。为了理清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把握产业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就需要从产业融合和产业经济的微观价值创造基础着手进行分析。
单一的产业发展适应不了人们需求的快速发展,因此产业融合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极为重要。产业融合被定义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是相对于产业分化而言的产业发展范式。20世纪中后期开始,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开始出现固定化产业边界的模糊.与消失的融合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科技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形成与成熟,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产业融合使得产业经济焕发出新的增长活力,将给社会经济带来巨人的收益。一方面,产业融合具有成本节约效应。伴随产业融合与企业边界扩张出现的资源整合,使得资产突破产业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产的通用性促使企业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产业融合所带来的产业结构演变、组织结构高级化,重塑了产业形态,改变了产业传统增长方式,伴随着巨大的增长效应。
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大大促进了以数字融合为核心的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最初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部门,在融合之前,三大产业存在着技术边界,使得产业的业务、运作和市场处于“分立”发展的局面。正是由于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并走向互联网通信技术融合,使得图像、语音、文字等信息形式能够通过统一的网络进行传输,打破原有的局限,使得原来分立的产业逐渐走向融合。
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是在产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实现的。随着工具系统的信息化改造不断加深,首先在信息技术层而出现技术的交义与共通,使得技术边界逐渐模糊。伴随工具系统信息化过程出现的是生产流程工艺的变化、产品(服务)的数字化、公司组织制度创新等各个层面的变化,进而逐渐引发企业的业务边界、市场边界、组织边界、产业边界的模糊,从而推动着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之后,产业经济全球化也值得注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趋势下,各国的产业体系逐步深入到全球范围内,使产业的竞争
优势不再单纯地取决于本国产业的经济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上下游产业的跨国界关联互动关系:本国上游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有助于下游产业在国际业,则保留研发或营销环节,而将劳动密集的生产装配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看到发展中国家拥有价格低廉、数量可观的智力资源,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的产业,使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移全球化中受益: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并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发达国家转移的一般制造业,从而加快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通过跨国公司相互交叉投资,把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结合在一起,使产业资源的跨国流动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联通、互相制约的全球产业网络体系。通过这种国际产业一体化网络,使产业的每个环节随技术进步而调整,从而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随着这一过程的推进,产业结构也日趋优化,不断升级。世界各国的地方产业网络通过全球价值链而被连接起来,并形成了全球产业网络。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融合,形成了覆盖更广地域范围和更多产业领域的全球价值网络,产业的价值创造方式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全球价值链与全球价值网络的关联基础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低成本动态组合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向全球价值网络的转化。价值网络可以通过网络租金的形式创造出更多的生产者剩余,这成为了从价值链向价值网络演变的内在驱动力。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也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前局限在一个国家内的价值链在空间上也开始突破国家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在生产过程的分离,可以使得同一价值链上的各环节能够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域,然后再通过跨国界的生产网络进行组织、重组。全球各地的地方产业网络被全球价值链连接起来,并最终形成全球产业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以不同生产要素集聚为特征的地方产业网络,逐渐变成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同价值环节。这一过程导致了全球价值链的网络化趋势,全球价值链中的组成企业边界也逐渐变得模糊化。全球产业网络的形成也最终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组织形式和价值创造方式。
然而全球生产网络并非现有各种价值链活动的简单联结,它的形成与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