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血液分析仪检验 PART
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校准、性能评价及比对(临床检验课件)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5.分析测量区间(AMI) 分析测量区间 (AMI)也可用分析测量范围(AMR)表示。观 察仪器在覆盖浓度范围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得 到仪器的最佳测试范围,该范围越宽越好。AMI是 厂商遵照FDA要求测试并载入仪器手册的一项技术 指标,用户无需调整,CLIA’88对此也不做要求。
当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出现表3-19的变化时, 则需要以显微镜法与TAA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7.不同检测模式的比较 对血液分析仪的两种模 式(全血模式和稀释血模式)进行评估。
8.对异常标本和干扰物的评价 尽可能多检测能 代表所有临床检验的预期范围的标本。可对异常标本 或已知干扰物质的标本用仪器进行专门研究(表3-6)。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二)室内质量控制目的和方法
质控目标就是要监测仪器检测的准确性或精密度(或两 者)是否失控
1.用稳定化全血质控品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 2.用病人全血标本进行质控 • (1)配对比较法 • (2)加权浮动均值法 • (3)监测参考区间法 • (4)监测白细胞分类计数法 • 3.室间质量评估 是评价实验室检测准确性的独立方法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2.携带污染 是指所检测的前一个 标本对下一个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通 常用携带污染率(%)表示。
用于评价携带污染的高值、低值标 本通常取自临床,具体标本浓度分布范 围见表3-17。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3.精密度(重复性) 精密度评价包括 批内、批间精密度和总精密度评价。理论上, 批内或批间精密度研究范围应覆盖整个生理 和病理范围,不同批次的标本应包括高、中、 低值。在同一批内,所有标本应有相似结果。
血液分析仪检验临床检验基础
• 鞘流原理
雷诺系数 Re Re=d ρν/η d: 管子的直径 ρ:液体的密度 ν:液体的流速 η:液体的粘滞系数 Re<2300, 液流处于稳流状态 Re>2300, 液流处于湍流状态
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
一、仪器性能 1.检测速度60~80个/h, 可连续吸取样本 2.两种溶血素,即白细胞溶血素和红细胞溶血素
SLS-Hb法(无毒) 3.仪器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变异范
围小 4.自动化程度高,有自动报警系统。 5.有质控资料及标本检测资料贮存等软件程序。
2. 检测项目
电阻抗法仪器的主要组成包括: ① 信号接收器 各种微粒通过检测小孔产生电阻
抗脉冲信号的检测源。 ②放大器 将血细胞微弱脉冲信号放大以触发电
路系统。 ③阈值调节器 调节能区分不同群细胞合适的信
号电平。
④甄别器 去除非参考电平的各种假信号以提 高计数的准确性。
⑤整形器 将不一致的脉冲波形信号调整为标 准的波形后触发计数电路系统。
通常把标本流的流速控制在10m/s以内,就 能保持标本流处于稳流状态。
外面包被有高速流动的鞘液,实现标本与鞘 液稳定的同轴流动状态。
同时利用液流聚焦原理,使标本流直径变小, 通常只有10~20μm,避免细胞多个重叠进 入检测区。
激光散射法系统基本组成
1、光源 气体(氦-氖)激光或固体(半导 体)激光(单色光);钨光源(多色光)。
电阻抗法红细胞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检测红细胞要注意白细胞增高干扰: 1 稀释血液中含有白细胞,当血液进入红细胞
检测通道时,红细胞检测的各项参数中均含 有白细胞因素。正常时,血液红细胞与白细 胞的比例约为500:1~750:l,因此,白细 胞因素可忽略不计。 2 当病理情况下,如白血病时,白细胞数明显 增高,同时又伴有贫血时,使所得红细胞参 数可产生明显误差。
第二章 血液分析仪检验
四、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显微镜复查规则
一、电阻抗检测原理
细胞计数池中,小孔内外两个电极和稀释液构成一个电流回路, 在负压作用下,细胞通过小孔,电极能感应到一个瞬间的电阻变化, 并将其转换成脉冲,脉冲的数量代表细胞数量,脉冲大小反映细胞 体积大小。
一、电阻抗检测原理
(一)血细胞计数原理
一、电阻抗检测原理
(二)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在被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使红细 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结合形成血 红蛋白衍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在特 定波长(一般在530nm~550nm)下比色,根据 吸光度的变化仪器便可显示血红蛋白浓度。
二、光(化)学检测原理
(一)激光散射法
二、光(化)学检测原理
(二)分光光度法 主要用于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经溶血剂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并 与溶血剂有关成分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在 540nm特定波长下比色,吸光度与血红蛋白含 量成正比,可直接反映血红蛋白浓度。
三、联合检测原理
现代血液分析仪主要综合应用了电学和 光学两大原理,用以测定血液有形成分(细 胞)和无形成分(血红蛋白)。
仪器维护和保养
建立危急值通知程序
定期征求意见
谢 谢!
小孔时产生的脉冲大小有明显的差异。依据脉 冲的大小,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可对白细胞 进行分群。
一、电阻抗检测原理
(三)白细胞分群原理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2024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初筛实验)的分析质量要求及验证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初筛实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WS/T402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WS/T405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WS/T779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血液分析仪hematology analyzer血细胞分析仪主要用于检测血液样品,能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提供相关信息的仪器或设备。
3.2验证verification提供客观证据以认定规定要求得到满足。
3.3携带污染carryover由测量系统将一个检测样品反应携带到另一个检测样品反应的分析物不连续的量,由此错误地影响了另一个检测样品的表现量。
3.4精密度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同类样品重复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注1:精密度常用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表示,是测量误差中的随机效应。
注2:规定条件在临床检验领域可以是批内、批间、实验室内等条件。
3.5批内精密度within-run precision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进行连续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3.6日间精密度inter-day precision在不同天内对同一被测物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3.7线性linearity在给定的分析测量范围内,检验程序使其检测结果与样品分析物浓度直接成比例的能力。
注1:检测结果是指最终结果,而非仪器输出的原始信号。
注2:非线性对分析测量范围内的单一浓度点表现为系统效应,对全部浓度点的影响可按随机效应处理。
血液分析仪使用说明
血液分析仪使用说明血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内血液成分和健康状况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指标,给出非常有用的健康数据和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血液分析仪,并解释如何正确解读结果。
1.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血液分析仪之前,请确保设备已经正确连接并通电。
同时,确保准备好以下材料:- 血液采集器或抽血器- 酒精棉球或消毒纸巾- 试纸或试剂盒(视机型而定)- 记录本或手机APP(用于记录测试结果)2. 采集血液样本在使用血液分析仪之前,您需要采集一小段血液样本。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先用酒精棉球或消毒纸巾清洁采集部位(手指、手腕等)- 用血液采集器或抽血器从采集部位取得一滴血液- 将血液滴在试纸或试剂盒上(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3. 等待测试结果一旦血液样本接触到试纸或试剂盒上,血液分析仪将自动开始检测过程。
请耐心等待,避免干扰仪器的运作。
具体的测试时间将根据仪器型号而有所不同。
4. 解读测试结果当测试完成后,血液分析仪将显示出各种血液指标的数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和其解读方法:-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反映了贫血的程度-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可以指示身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低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异常5. 健康建议血液分析仪的测试结果不仅提供数值,还会给出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和维持健康。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饮食调整、锻炼增加、药物治疗等。
血液分析仪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健康工具,但请注意,它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意见。
如果您对测试结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诊断,请及时咨询医生。
最后,使用血液分析仪时请遵循操作说明,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祝愿您保持健康!。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SYSMEX XE210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 XE2100Sysmex公司的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每小时可检测150个样品,加网织红细胞的检测速度为每小时113个样本。
XE-2100除常规检测功能外,还具有有核红细胞(NRBC)、网织红细胞(RET)、造血祖细胞(HPC)、未成熟粒细胞(IG)等的检测功能。
XE-2100运用DIFF通道、WBC/BASO通道和MI通道三个专用通道和专用试剂用于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及幼稚细胞的定量检测,使外周血中的异常细胞检测灵敏度高达1%,能有效避免早期白血病的漏检;同时排除了难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及细胞碎片对白细胞计数的干扰,保证了白细胞计数的准确。
另外XE-2100配备了两个血小板检测通道,电阻抗和荧光染色双方法检测血小板可有效排除常见的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细胞碎片等的干扰,保证了正常血液样本和异常血液样本的结果都具有高度可靠性。
2. 分析原理2.1RF/DC检测方法:通过直流电阻的变化测定血细胞的大小,并通过射频电阻测定血细胞内的密度。
一个血液样品经过吸液、定量、稀释为指定比,然后输送给相应的检测室。
检测室内有一个称为“小孔”的圆孔,两侧均为电极。
两个电极之间施以直流电和射频电流。
稀释后样品中悬浮的血液细胞通过该孔,使两个电极之间的直流电阻和射频电阻发生变化。
通过直流电阻的改变测定血细胞的体积大小,而射频电阻的变化检测血细胞内的密度(细胞核大小与其它信息),这种检测是以电脉冲的形式进行的。
根据这些脉冲大小的不同,可得到血细胞大小和内部密度的二维分布(散点图)。
通过对这些分布的检测,可得到各种测量数据。
2.2鞘流DC检测方法(RBC、PLT、HCT)在该检测器内,样品喷嘴定位在孔的前面且与中心对齐。
将稀释后的样品由样品喷嘴推入锥形室以后,由前鞘流内的试剂包裹通过小孔的中心。
通过小孔以后,经过稀释的样品由后鞘流中的试剂包裹送入捕集管中。
这样就可以防止该区域的血细胞回流,并防止产生假性血小板脉冲。
血液分析仪检查课件
3、20世纪70年代 检测血小板的仪器Baker-810 4、20世纪80年代,可打印WBC、RBC、PLT体积分布
直方图。 5、20世纪90年代,白细胞分类的开发(二分类、三
分类);将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用于血细胞分析仪; 生产了血液学全自动系统。 6、现在,白细胞五分类,仪器组合化
测
定
。
血液分析仪检查
血液分析仪检查
• 小孔管是电阻抗法细胞计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检测期间,当电流接通后,位于小孔两侧的电极 产生稳定的电流。如果供给的阻抗也是稳定的, 则小孔的电压是不变的。
血液分析仪检查
• 当有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由于电阻增加,于 瞬间引起电压变化——通过脉冲。
• 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振幅越高;细胞数量越多, 脉冲数量也越多。
血液分析仪检查
三分群血液分析仪基本组成
① 信号发生器 各种微粒通过检测小孔产生电阻抗 脉冲信号的检测源。
②放大器 将血细胞微弱脉冲信号放大以触发电路 系统。
③阈值调节器 调节能区分不同群细胞合适的信号 电平。
血液分析仪检查
④甄别器 去除非参考电平的各种假信号以提高 计数的准确性。
⑤整形器 将不一致的脉冲波形信号调整为标准 的波形后触发计数电路系统。
• 难点: 血液分析仪检验的质控
血液分析仪检查
§1 血液分析仪的发展史
血液分析仪检查
自动血液分析仪(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AHA),早年称血细胞计数仪(blood cell counter),是 目前国内外临床检验最常用的筛检仪器之一。 1、传统采用手工方法 2、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Coulter设计了第一台电子血 细胞计数仪。还产生了血红蛋白仪。
第三章 血液分析仪检验
第三章血液分析仪检验通过本章节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血液分析仪检验”的下列问题:1.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哪一年代问世?在临床检测中有何强劲优势?2.现代血液分析仪具有检测哪几类血细胞的功能?3.简述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细胞检测的主要原理?4.射频电导法可检测细胞的哪些特征?5.什么是流式细胞术Mie光散射理论?6.简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主要原理?7.简述激光散射法系统的基本组成?8.血液分析仪应用分光光度法何种原理、检测何种物质?9.血液分析仪应用哪两大类溶血剂检测血红蛋白?各有何特点?10.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应用哪些原理?试列举尽可能多的检测参数?11.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应用哪些原理?试列举尽可能多的检测参数?12.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应用哪些原理?试列举尽可能多的检测参数?13.什么是VCS?检测血细胞各具有何特点?14.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血小板分别用哪些特殊细胞染色法?15.什么是MAPSS?检测血细胞具有何特点?16.什么是DHSS?检测血细胞具有何特点?17.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应用哪些原理?18.血液分析仪有哪几类结果显示形式?19.简述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的表达特点?20.哪些因素可影响正常细胞直方图?21.简述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散点图上任意一点的表达特点?22.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九分区散点图有何特点?23.什么是血液分析仪的报警概念?常见哪些报警方式和内容?24.标本中哪些因素可引起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报警(分检测参数举例)?25.国际上有哪些重要文件涉及血液分析仪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26.血液分析仪质量保证包括哪些环节?27.血液分析仪仪器校准有哪些要点?28.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有哪些要点和具体评价项目?29.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性能评价对标本来源有何要求?30.2005年,国际血液学组织发布的血液分析仪显微镜复检规则有几条?31.用什么原则和指标评价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32.简述红细胞参数RDW、IRF、CHr临床意义?33.简述血小板参数MPV、IPF临床意义?34.简述白细胞参数MID、IG、HPC、MPXI临床意义?自动血液分析仪(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AHA),早年称血细胞计数仪(blood cell counter),已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检验最常用的筛检仪器之一。
血液分析仪检验
2.电阻抗、射频、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方法 (1)4DIFF通道:利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术、核酸 荧光染色技术,采用溶血剂完全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
胞膜仅部分溶解。聚亚甲基蓝核酸荧光染料进入白细胞内,
使DNA、RNA和细胞器着 色。因为荧光强度与细胞
图3-17 白细胞(N、L、M、E)POX染色散点图
(2)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性通道:苯二酸完全破坏红 细胞和血小板;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白细胞膜溶解,胞 质溢出,仅剩裸核。完整的嗜碱性粒细胞呈高角度 散射,位于散点图上 部;裸核则位于下部, 可进行白细胞计数和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根据不同细胞的裸核 结构进行白细胞分类 计数(图3-18)。
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的原理不尽 相同。高档仪器应用2种或2种以上检测原理, 组合电学、光学、细胞化学等技术,在独特检 测通道测定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系列的数 量、亚类及相关参数(表3-4、表3-5)。
第二节 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和结果显示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
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包括:临床报告参数、异常 报警或研究参数、仪器内部监测参数3类。血液分析仪 检测的总体目标有2个:一是筛检和直接报告正常检验 结果,二是在出现异常结果时,直接向检验人员报警。
5.双流体(双鞘流)技术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1)嗜碱性粒细胞通道:专用染液染色,嗜碱性粒
细胞具有抗酸性,染色后保持原有形态与结构,而其
他细胞的胞质溢出,成为裸核。
采用电阻抗法检测,
所得结果与白细胞/血
红蛋白通道的白细胞
(鞘流阻抗法)结果进
行比较(图3-25)。
图3-25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直方图
(2)其他白细胞分类通 道:检测除嗜碱性粒细胞以 外的各类白细胞。结合了钨 光源流式细胞光吸收、化学 染色和电阻抗法(图3-26)。
第三章血液分析仪检验
第三章血液分析仪检验第三章血液分析仪检验一、名词解释1.DHSS2.报警3.报警有效性4.稀释效应5.携带污染率6.可比性7.准确度8.Bessman贫血MCV/RDW分类法9.中间细胞群(MID)二、选择题【A1型题】1.现代血液自动分析仪的英文缩写是A.AHAB.BCCC.HAAD.CBCE.BAC2.手工法显微镜血液细胞计数不具备的特点是A.检测速度慢B.检测精度高C.有系统误差D.有固有误差E.有随机误差3.美国W.H.Coulter发明世界上第1台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的时间是20世纪A.30年代B.40年代C.50年代D.60年代E. 80年代4.射频是高频交流电磁波,每秒变化的频率大于A.100 000次B.10 000次C.1 000次D.100次E.10次5.血液分析仪用分光光度法主要检测的血液参数是A.HGBB.HPCC.HCTD.HDWE. HFR6.在血液分析仪WBC/BASO通道,未被试剂溶解或萎缩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7.未成熟粒细胞信息(IMI)通道,与幼稚细胞结合的试剂主要成分是A.美蓝B.伊红C.新亚甲蓝D.硫化氨基酸E.氧合血红蛋白8.在血液分析仪过氧化物酶(Perox)染色通道使用的光源来自A.钨灯光源B.氩气激光源C.氦氖激光源D.半导体激光源E.二氧化碳激光源9.在血液分析仪Perox染色通道,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强度最大的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0.在血液分析仪Baso/Lobularity通道:经试剂作用后,众多细胞成为裸核,但除外A.幼稚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1.血液分析仪MAPSS法进行分类时,在试剂作用后,红细胞不干扰白细胞检测,因红细胞折光系数与A.鞘液相当B.血清相当C.染色液相当D.清洗液相当E.稀释液相当12.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反映细胞大小和细胞数量的前向散射光,指散射光为A.0°B.7°C.90°D.90°DE.110°13.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反映细胞内部结构及核染色质的复杂性的侧向散射光,指散射光为A.0°B.7°C.90°D.90°DE.110°14.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反映细胞内部颗粒及分叶状况的垂直角度散射光,指散射光为A.0°B.7°C.90°D.90°DE.110°15.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可去偏振光、与中性粒细胞鉴别的垂直角度消偏振散射光,指散射光为A.0°B.7°C.90°D.90°DE.110°16.在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DHSS),白细胞计数应用的原理是A.射频法B.电阻抗法C.钨光散射法D.化学染色法E.激光散射法17.在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DHSS),嗜碱性粒细胞通道计数的原理是A.射频法B.电阻抗法C.钨光散射法D.化学染色法E.激光散射法18.目前,血液分析仪测定成熟红细胞参数的原理,不包括A.电阻抗法B.电阻抗法和射频法C.流式激光散射法D.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E.流式细胞和鞘流电阻抗法19.用流式激光散射法的血液分析仪,当血液被十二烷基硫酸钠稀释和戊二醛固定后,此时红细胞形态为A.球形B.靶形C.卵圆形D.椭圆形E.双凹圆盘形20.血液分析仪用流式激光散射法检测被十二烷基硫酸钠稀释和戊二醛固定红细胞,得到红细胞V/HC二维散点图,其X轴表示红细胞的A.成熟度B.单位浓度C.平均体积D.血红蛋白量E.血红蛋白浓度21.血液分析仪用流式激光散射法检测被十二烷基硫酸钠稀释和戊二醛固定红细胞,得到红细胞V/HC二维散点图,其Y轴表示红细胞的A.体积B.成熟度C.单位浓度D.血红蛋白量E.血红蛋白浓度22.在线性V/HC的散点图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参考值是A.160~410g/LB.240~410g/LC.280~410g/LD.320~410g/LE.360~410g/L23.在线性V/HC的散点图中,红细胞体积参考值是A.60~80flB.60~90flC.60~100flD.60~120flE.60~150fl24.血液分析仪在校准电阻抗法红细胞计数是,如采用激光法第二次计数红细胞,则光散射法检测红细胞的2个角度是A.90°、90°B.7°、7°C.90°、7°D.60°、7°E.90°、0°25.采用3次计数、扫流和拟合曲线等技术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血液分析仪使用检测原理是A.电阻抗法B.射频法C.光散射法D.荧光散射法E.双鞘流电阻抗法26.当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时,血液分析仪转换至光学法核酸荧光染色计数血小板,则此通道为A.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B.红细胞/白细胞计数通道C.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D.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E.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27.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核酸荧光染色时,染色较多的是A.退化红细胞B.网织红细胞C.成熟红细胞D.成熟血小板E.未成熟血小板28.激光散射法在高角度(5°~15°)可检测到血小板的折射指数(RI),其折射率范围在A.1.00~1.40B.1.10~1.40C.1.15~1.40D.1.25~1.40E.1.35~1.4029.激光散射法在低角度(2°~3°)可检测到血小板大小,其体积范围在A.1~30flB.10~30flC.15~30flD.20~30flE.25~30fl30.血液分析仪用聚焦电阻抗法二次计数校准血小板激光法初次计数,如采用激光法,则光散射法检测血小板的2个角度是A.90°、60°B.7°、7°C.90°、90°D.60°、60°E.90°、7°31.血液分析仪用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光散射法计数血小板,则使用的标记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是A.CD31B.CD41C.CD51D.CD61E.CD1132.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浓度使用改良HiCN法,其测定波长为A.504nmB.540nmC.560nmD.564nmE.640nm33.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浓度使用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SLS-Hb)法,改良其测定波长为A.455nmB.515nmC.545nmD.555nmE.575nm34.SLS-Hb法测定血红蛋白,与手工法HiCN测定的相关性(r)为A.0.950B.0.980C.0.990D.0.999E.0.999935.网织红细胞计数,使用染色剂对网织红细胞RNA进行染色,属于非荧光染料的是A.噁嗪B.噻唑橙C.新亚甲蓝D.碱性槐黄OE.聚次甲基36.用新亚甲蓝对网织红细胞RNA染色、VCS技术测定网织红细胞时,散点图可得到以下网织红细胞参数,但不包括A.RET%B.RET#C.IRFD.HLRE.LFR37.用聚次甲基染RNA和噁嗪染DNA,在光学法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荧光强度最大的是A.白细胞B.大血小板C.小血小板D.成熟红细胞E.网织红细胞38.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术、聚次甲基染RNA和噁嗪染DNA,检测网织红细胞,可得到的参数,但不包括A.RET#B.RET%C.HFRD.HLRE.RET-He39.用氧氮杂芑750染RNA,激光散射法检测网织红细胞,可得到网织红细胞参数,但不包括A.CHCMrB.CHrC.RDWrD.HDWrE.RET-He40.用非对称菁荧光染料染RNA、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光散射的角度是A.7°、90°B.10°、60°C.15°、70°D.15°、90°E.15°、90°D41.用噻唑橙染网织红细胞RNA、用氩离子激光散射、双鞘流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可得到的参数,但不包括A.RET%B.RET#C.IRFD.MFIE.RET-He42.用VCS技术细胞时,在非白细胞散点图区域可有以下成分,但不包括A.疟原虫B.大血小板C.网织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E.聚集的血小板43.用聚次甲基荧光染色流式激光法检测有核红细胞,则细胞形态可有的变化,但错误的是A.有核红细胞裸核化B.有核红细胞核缩小C.白细胞膜破坏打孔D.白细胞膜破坏溶解E.成熟红细胞溶解44.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激光法检测有核红细胞法时,细胞膜和细胞质被破坏的是A.有核红细胞B.活性淋巴细胞C.非活性淋巴细胞D.活性活性淋巴细胞E.活性活性淋巴细胞45.用流式激光法在过氧化物酶染色和嗜碱细胞染色通道检测有核红细胞,依据的是有核红细胞的A.体积大小B.核大小C.DNA量D.RNA量E.HGB量46.在双鞘流系统中,用阻抗法和流式细胞术噻唑橙荧光染色检测有核红细胞。
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流程
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流程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血液细胞分析是一项常规而关键的检测过程。
这一过程的主角——血液细胞分析仪,是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精密设备。
在开始操作之前,检查仪器电源线是否连接妥当,确保稳定的电源供应。
随后,打开仪器开关,等待系统自检完成,就像飞机起飞前的一系列检查,确定各项指标正常。
接下来,校准仪器。
使用已知参数的控制血样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执行校准程序,输入控制血样的信息,然后启动校准过程。
待校准完成后,检查校准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若有偏差,需调整或重复校准步骤。
此刻,进入样本处理阶段,首先,将采集好的血液样本轻轻摇晃混匀,以防止血细胞沉积。
然后,用移液枪吸取适量血液,滴入分析仪的采样器中。
此时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因为气泡会影响检测精度,就像美食中的杂质一样会破坏风味。
紧接着是上机操作,将装有血样的采样器置于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样本架上,并在软件中输入对应的患者信息。
一切就绪后,点击开始按钮,仪器便开始自动吸入血样并进行检测。
这个过程就如同自动化流水线上的机器人,高效且连续。
在检测过程中,监控仪器运行状态,仿佛监工监督工厂机器运作。
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报警,如设备故障或样本问题等。
若出现问题,需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比如重新校准或更换血样。
当血样检测完成后,打开检测结果,检查各项血细胞计数是否完整,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参数。
对于异常数据,应进一步分析可能的原因,并与临床信息对比,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最后,输出报告。
确认数据无误后,通过打印机输出血液细胞分析报告,或将其电子版发送至医生工作站。
至此,整个操作流程告一段落。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确保每一步操作都达到最佳效果。
从样本的准备到数据的解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把控,这不仅是科学操作的要求,也体现了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细胞分析仪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面对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操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就像航海家适应新的航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