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5fb680b1a37f111f0855b4c.png)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CHD,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CAD或缺血性心脏病。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休息:症状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可采取坐位或卧
位休息,保持安静。
2.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血压、脉搏、心电图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憋气或呼吸困难患者遵医嘱予氧气吸入。
4.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点,使用时注意观察三硝副
作用,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
静脉用三硝需避光,24小时更换。
5.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等)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6.低盐低脂饮食,减少动物性脂肪(肥肉)及高胆固醇(蛋黄)食物
的摄取,多食高纤维素食物(青菜、水果),忌暴饮暴食。
7.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严防并发症。
8.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
9.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Holter等,以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10.做好心理护理,随时巡视病人,积极听取病人主诉,安慰病人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11.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9b055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7.png)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冠心病的护理常规1、简介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常规,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照顾患者。
2、冠心病的病因a: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由于血管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盐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b: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暂时性血管收缩,导致冠脉供血不足。
c:血栓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使心肌缺血甚至梗死。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a:胸痛:剧烈的持续性或间断性胸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b:心电图改变:心肌缺血或梗死引起心电图异常,如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c: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d:心肌损伤指标升高:心肌梗塞时,心肌损伤指标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会升高。
4、冠心病的护理措施a:休息与活动:平衡休息和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休息。
b: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c:饮食调理:控制脂肪、胆固醇和钠的摄入量,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
d:心理关怀: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应对冠心病的心理压力。
e:定期复查: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肌损伤指标和心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附件本文档附带如下附件,供参考:a:冠心病患者护理记录表b: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报告示例c:冠心病饮食宣教手册6、法律名词及注释a: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和脂质在血管内膜中沉积所引起,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b:心力衰竭: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心脏对虚血、缺氧的耐受性降低,以及全身各个器官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c: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77d64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9.png)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一、患者基本信息1.1 姓名:1.2 性别:1.3 年龄:1.4 住院号:1.5 病情诊断:1.6 入院日期:1.7 出院日期:二、护理目的2.1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2 减缓冠心病病情发展。
2.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 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
2.5 促进患者康复。
三、护理措施3.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1.1 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3.1.2 监测体温,并定期记录。
3.1.3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反应。
3.2 疼痛评估和缓解3.2.1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3.2.2 配合医生制定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案。
3.2.3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疼痛。
3.3 安全护理3.3.1 确保患者的床栏处于上升状态,避免跌落事件发生。
3.3.2 检查患者周围环境,确保没有危险物品。
3.3.3 协助患者进行安全转移和行走。
3.4 药物管理3.4.1 根据医嘱准确给予患者药物。
3.4.2 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3.4.3 教育患者关于药物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3.5 饮食护理3.5.1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要提供合理饮食方案。
3.5.2 控制患者饮食中的盐和脂肪摄入。
3.5.3 监测患者的体重和水肿情况。
3.6 体育锻炼与康复3.6.1 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适当的体育锻炼。
3.6.2 监测患者锻炼的心率和血压反应。
3.6.3 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3.7 心理护理3.7.1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3.7.2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加强社交支持。
四、护理记录4.1 患者的入院情况、生命体征和疼痛评估记录。
4.2 护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记录。
4.3 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和体重记录。
4.4 患者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记录。
4.5 心理护理的实施和效果记录。
附件:1:病历资料2:患者监测表格3:护理记录单4:药物管理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外科护理常规
![冠心病外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ce164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0.png)
冠心病外科护理常规(一)定义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1、心绞痛:因劳累、寒冷、饱餐、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引起胸骨后疼痛,持续2~3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休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以缓解。
2、心肌梗死:剧烈心前区绞痛,持续30分钟以上,休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恶心、呕吐、濒死感。
3、心源性猝死: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惊厥,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瞳孔散大,皮肤发绀。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术前(1)疼痛:与各种诱因导致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有关。
(2)心源性猝死:与心肌细胞坏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有关。
(3)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缺乏冠心病治疗、护理、预防知识。
(4)恐惧、焦虑、抑郁:与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性格有关。
2、术后(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水电解质紊乱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不张及肺功能损害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术中麻醉及术后镇静用药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患者开胸手术的伤口、各种侵入性管道有关。
(5)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与术中取大隐静脉之后侧支循环未及时形成有关。
(四)观察要点1、术前(1)观察患者心功能:心率、心律、血压、尿量、活动耐力,胸前区疼痛发作性质,积极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救治心源性休克。
(3)观察患者心理状况。
(4)观察患者饮食、活动、戒烟、戒酒等情况。
(5)观察患者营养、大小便、睡眠、精神和意识状况。
2、术后(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5)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6)预防和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
(五)护理措施1、术前:(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限制热卡,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纤维素饮食,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血糖高者低糖饮食。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f227c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e.png)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或狭窄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教育和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以及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提醒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和用药,以及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如过度饮食、烟酒、精神紧张等。
2.疼痛缓解:对于患有心绞痛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缓解患者的胸痛,采取适当的姿势、放松心情、给予镇痛药物等手段减轻痛苦。
3.定期监测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4.严格控制饮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医嘱要求,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合理、均衡地摄入营养,减少饱和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提醒患者遵守用药规定和注意事项,如定期复诊、遵从医嘱、不随意停药等。
6.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倾听、鼓励和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7.定期运动:适量而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保持心肌的功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8.度假和休息:经常过度劳累和缺乏休息是导致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休息。
9.定期复诊: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复诊系统,定期检查体征和相关指标,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10.加强家庭护理:对于出院后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向家属做好患者的疾病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提供更好的家庭护理。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护理常规涉及到患者的健康教育、疼痛缓解、定期监测、饮食控制、合理用药、心理护理、定期运动、休息调整、定期复诊以及家庭护理等方面,全方位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8fdfd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b.png)
冠心病护理常规冠心病护理常规1、简介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本文档旨在介绍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常规,以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指导。
2、定义和分类2.1 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
2.2 分类:2.2.1 稳定型心绞痛:指在相对固定的程度的劳力下,心绞痛发作规律性、频率不增加或增加极少。
2.2.2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原来稳定型心绞痛在劳力增加或休息减少的情况下呈现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增加的现象。
2.2.3 心肌梗死:指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引起心肌组织坏死。
3、冠心病护理常规3.1 胸痛评估和监测3.1.1 对冠心病患者应及时对胸痛发作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类型、疼痛程度、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3.1.2 通过心电图监测、血压测量等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测。
3.2 心电图监测与分析3.2.1 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明确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3.2.2 分析心电图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3.3 药物管理3.3.1 根据医嘱合理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3.2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药物过量或给药错误。
3.4 休息和活动管理3.4.1 强调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
3.4.2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鼓励适度的体育锻炼。
3.5 饮食管理3.5.1 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主,控制体重和血脂。
3.5.2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3.6 心理护理3.6.1 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6.2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干预活动,如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
4、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获取更多有关冠心病护理常规的具体信息。
5、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冠状动脉:又称冠脉,是人体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71d65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4.png)
冠心病护理常规2.在发作期间,让患者保持平静,采取半卧位,给予吸氧和止痛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
3.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肪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食多餐,禁烟酒。
4.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记录并处理异常情况。
5.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7.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绞痛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当心绞痛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步行或工作,并就地或卧床休息。
2.避免各种诱因,例如嘱患者不要饱餐、饮酒、喝浓茶或吸烟。
3.在发作时,可以舌下含硝酸甘油或口服消心痛、心痛定,也可用亚硝酸异戊酯吸入。
如果不缓解,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4.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2-3升。
5.为预防或减少心绞痛发作,嘱患者每日三次服用消心痛10毫克、心痛定10毫克,并在心前区贴硝酸甘油膜。
6.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培养乐观情绪,做到良好的自我调节。
急性心梗并发心衰的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是心梗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AMI中心衰发生率为19-25%,其中50%在发病24小时内出院,85%是在一周内出院。
AMI合并心衰主要表现为左心衰,其次为右心衰、全身衰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氧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
3.给予易消化的清淡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根据心功能分级决定食盐的摄入。
4.持续低流量吸氧2-4升/分,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歇吸氧。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心率、心律、呼吸、尿量等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7.准确做好各种记录。
8.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9.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而增加心脏负担,可使用开塞露、低压灌肠等。
10.备好各种抢救药品与器械,熟悉其用法,以便配合抢救。
冠心病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冠心病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cb9fa92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d.png)
冠心病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和护理通常需要长期而系统的健康管理。
在此,我们将介绍冠心病护理常规以及如何通过健康宣教来预防和管理这种疾病。
一、冠心病护理常规1.合理的饮食冠心病患者需要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高糖的食物。
应以高纤维素、少油、少肥、低胆固醇的膳食为主,并注意荤素搭配,控制食量,减轻肥胖。
2.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力,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胆固醇,显著减轻冠心病的发展。
但冠心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负担。
3.合理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式。
冠心病患者需要坚持按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副作用,避免过量。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压降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4.定期的体检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健康宣教1.了解冠心病预防通过宣传介绍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帮助人们了解该疾病的症状、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引起人们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病。
例如,饮食合理,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避免吸烟等。
2.饮食宣教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饮食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提供低盐饮食,低糖饮食,低脂食品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
3.锻炼宣教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年龄段,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锻炼方案,如散步、慢跑等。
同时介绍适量运动的好处和注意事项,使人们了解到适量运动有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4.药物宣教通过宣传介绍常用的降脂药、降压药等药物的作用机理、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内容,使冠心病患者了解正确用药方法,并减少误用、过量用药等问题。
总之,冠心病的护理和管理需要以系统化为主要原则。
通过健康宣教,人们可以认识到该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正确掌握治疗和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02-冠心病护理常规
![002-冠心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020f25a700abb68a982fbcc.png)
二、冠心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疾病知识指导: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
①合理膳食:宜摄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糙米等,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少量多餐。
②戒烟限酒。
③适量运动: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因病情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必要时需要在监测下进行。
④心理平衡: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逐渐改变急躁易怒性格,保持心理平衡。
可采取放松技术或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缓解压力。
2.避免诱发因素:告知病人及家属过劳、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寒冷刺激等都是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应注意尽量避免。
3.病情监测:指导教会病人及家属心绞痛发作时的缓解方法,胸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如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或心绞痛发作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疼痛时间延长,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不典型心绞痛发作时可能表现为牙痛、上腹痛等,为防止误诊,可先按心绞痛发作处理并及时就医。
告知病人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4.用药指导:指导病人出院后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自我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需。
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内存放于干燥处,以免潮解失效。
药瓶开封后每6个月更换1次,以确保疗效。
(二)对症护理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1)休息与活动: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就地休息。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解除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3)给氧:保证病人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4)疼痛观察: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疼痛发作时测血压、心率,做心电图,为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5)用药护理:①心绞痛发作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嚼碎后含服效果更好),用药后意观察病人胸痛变化情况,如服药后3-5分钟仍不缓解可重复使用。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e3c85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f.png)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护理常规来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冠心病病人护理的常规措施。
1.病情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和体温,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2.饮食调理:冠心病病人需要遵循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3.合理运动:冠心病病人需要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引发心绞痛。
4.恰当休息:病人应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压力。
5.管理药物:冠心病病人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脂调节药物等,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6.心理支持: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会对病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需要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7.定期复诊:病人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8.遵从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病人需要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减少咖啡因和其他刺激物的摄入,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激动和精神压力。
9.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寒冷和过度炎热的环境,确保舒适的居住环境。
10.学习急救知识:病人及其家属应该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心脏急救的方法和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冠心病病人需要接受全方位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饮食调理、合理运动、恰当休息、管管理药物、心理支持、定期复诊、遵从生活方式改变、环境调节和学习急救知识等。
这些常规措施旨在控制疾病发展、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ea263469b89680203d825d9.png)
冠心病护理常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源性猝死。
1.护理评估1.1病史评估评估病人发病的诱因,胸痛发作的特征,尤其是起病时间、疼痛剧烈程度,有无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是否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表现。
评估病人的年龄、职业、性别,有无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1.2身体评估观察病人精神状态,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大汗或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表现。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及其程度,观察心律、心率、心音的变化,有无奔马律、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等。
1.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常规心电图是否有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对下壁心梗者应加做右胸导联,判断有无心室梗死,连续监测有无心律失常等。
定时监测血清心肌标志物以了解心肌坏死的程度和病情进展,评估血常规有无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有无异常。
2.主要护理问题2.1疼痛2.2活动无耐力2.3有便秘的危险2.4潜在并发症2.5潜在并发症2.6知识缺乏2.7焦虑3.心绞痛护理措施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几句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3.1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3.2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心律失常时应测脉搏1分钟,行床边多功能监护。
3.3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2—4升/分,观察氧疗效果。
3.4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油污放射痛,注意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告知患者疼痛发作或加重时告诉护士。
3.5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
3.6执行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
3.7健康教育3.7.1告知患者休息和氧疗的目的;监护的意义及配合要求;药物相关知识。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c8f98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0.png)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冠心病的护理常规一、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原则1.1 疾病教育和健康宣教1.2 体位调整和休息1.3 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1.4 心理护理和情绪支持二、疾病认知和监测2.1 冠心病的病因和机制2.2 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识别2.3 心电图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2.4 血液检查和心肌酶谱分析2.5 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三、药物治疗3.1 抗血小板治疗3.2 镇痛和镇静药物的应用3.3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3.4 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3.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四、临床护理4.1 监护和观察4.2 疼痛控制和舒适护理4.3 心肺复苏和急救技术4.4 输液和药物管理4.5 循环支持和体外生命支持五、康复护理和生活指导5.1 体力活动和锻炼计划5.2 饮食管理和限制5.3 管理危险因素和控制疾病进展5.4 不良习惯戒除和健康习惯养成六、护理文书和记录6.1 健康评估和护理计划6.2 护理措施和执行情况记录6.3 患者观察和病情变化记录6.4 药物使用和副作用记录6.5 康复和生活指导记录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疾病的宣教资料、冠脉造影的检查报告、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的结果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冠心病: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 冠脉造影:一种以经皮穿刺插入导管至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心肌酶谱分析:通过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变化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及心脏功能。
- β受体阻滞剂:一种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活性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 溶栓治疗: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治疗方法。
- 循环支持:一种通过机器辅助来维持心脏循环的治疗方法,如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等。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f8e0b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f.png)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于冠心病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2、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缓解方式。
如果胸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或疼痛程度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
3、心电图监测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如 ST 段抬高或压低、T 波倒置等,以便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情况。
二、休息与活动1、休息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
2、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
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运动。
活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三、饮食护理1、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和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2、低脂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3、低盐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 6 克。
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以减轻心脏负担。
4、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
5、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睡前加餐。
四、心理护理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焦虑、抑郁等情绪的程度。
2、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担忧,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和解释。
3、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实用】-冠心病护理常1护理常规
![【实用】-冠心病护理常1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73dbc10336c1eb91a375da5.png)
冠心病护理常规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和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1. 护理评估1.1 病史此次发病有无明显诱因,主要症状及其特点1.2 诊疗经过,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
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家族史及生活方式。
1.3 相关病史:有无与心血管病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贫血、风湿热等。
1.4 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1.5 身体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血压及脉压、面容及表情,体位、皮肤黏膜有无紫绀、水肿,心脏血管检查,血液、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2. 护理问题2.1 气体交换受损2.2 体液过多2.3 活动无耐力2.4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2.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2.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2.6 焦虑3. 护理措施3.1 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用坐位或卧位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3.2 憋喘或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3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4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4.1 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低钠、低钾症状的出现,如全身无力,反应差,神经反射减弱,腹胀,尿潴留等;3.4.2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3.4.3 使用血管扩张剂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及有如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等.3.4.4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积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波利维等),应随时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皮下出血等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3.4.5 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荷。
3.5 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3.6 饮食宜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有哪些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928ea3b5a8102d276a22f53.png)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要因时而异,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进行护理,生活护理的内容主要有生活环境、睡眠等方面。
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
对症处理
(1)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遵医嘱给与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舌下含服。
(3)描记心电图,必要时吸养。
健康指导
(1)低盐,低酯饮食,不宜过饱,保持排便通畅。
(2)与病人讨论心绞痛发作的诱因时,考虑预防措施。
(3)介绍预防心绞痛的预防方法,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疼痛频繁,立即去医院就
诊。
(4)缓解期鼓励患者少量活动,活动以不引起并发为限制(5)坚持按医嘱服药,准备急救箱,急救箱里的药品按时更换,防止过期。
冠心病的护理的重要性,患者及患者家属要明白,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护理对病人的机体康复和预后都有重大影响。
中医护理常规--冠心病
![中医护理常规--冠心病](https://img.taocdn.com/s3/m/d463d4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f.png)
中医护理常规--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护理。
中医治疗
冠心病偏重于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通过中药和针灸等方法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以下是中医护理冠心病的常规措施:
1. 调整饮食
饮食调节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应保持清淡、低脂、
低盐、低糖的饮食惯,减少高胆固醇、高盐类食物的摄入。
此外,
增加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可以起到很
好的保健作用。
2. 控制情绪
情绪波动是导致冠心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
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3. 运动疗法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冠心病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建议患者可进行散步、太极、气功等运动,但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尤其要注意冬天采取保暖措施。
4.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山楂、黄芪、降香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症状配伍中药,达到治疗效果。
5.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又一有效方法。
透过针刺激活人体的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舒畅疏通的效果。
一般多选择“心包经”、“肺经”、“膈经”、“胃经”等针灸穴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患者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在生活中加强中医护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5469d0c84868762caaed5c1.png)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评估要点:
1、疼痛部位、时间、程度。
2、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3、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病室保持安静。
2、疼痛发作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
3、饮食宜低盐低脂(盐每日3-5g,植物油1两),少食动物性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蛋黄、鱼籽、无鳞鱼、动物脑际内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4、按护理级别实施基础护理项目。
做到3短(头发、胡须、指/趾甲)、六洁(头发、口腔、皮肤、指/趾甲、会阴、床单位)
5、指导病人按分级护理要求卧床休息。
6、吸氧的病人每日清洁鼻导管。
7、冠心病的病人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用药反应。
8、长期应用血小板抑制剂,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9、指导病人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
保持大便通畅。
根据评估做好个体化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护士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留陪护1人。
指导病人按护理级别进行活动。
必要时加床挡。
冠心病中医护理常规
![冠心病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37f16b369dc5022aaea008d.png)
冠心病冠心病学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包括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本病相当于中医“心痛”“胸痹”的范畴。
中医辨证分型1、气阴两虚症:隐痛阵作,气短乏力,五心烦热,汗多口干;眩晕耳鸣,惊慢潮热,面色少华,纳差腹胀;舌红少苔或舌淡苔薄黄,脉细数或代、促。
2、心阳不振证:闷痛时作,形寒心惕,面白肢冷;精神倦怠,自汗肿胀;舌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沉或沉迟或结代,甚则脉微欲绝。
3、心血亏损症:忧思隐痛,虚烦心惕,心慌不宁,少寐多梦;面白色淡,健忘头晕;舌尖淡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细数。
4、痰浊闭塞证:闷痛痞满,口粘乏味,纳呆脘胀;恶心呕吐,头重身困,痰多且稠;苔腻或白滑或黄,脉滑或数。
5、心血淤阻症:定处刺痛,面晦唇青,怔仲不宁;肌肤甲错,毛发干枯,爪甲发青;舌质紫暗或见紫斑或舌下脉络紫痕,脉涩或结代。
6、寒凝气滞症:遇寒则痛,彻痛擎肩,手足欠温;胃寒口淡,胁胀急躁;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紧或促。
辨证施护1、观察病情:询问病因及诱发因素,疼痛的性质、程度,有否放射,观察脉象、舌象、脉搏、呼吸、血压,是否合并呼吸困难,四肢阙冷,自汗出,及时汇报医师。
2、情志护理:解除顾虑及恐惧心理,心情保持愉快,能与医师和好的配合。
3、康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疼痛缓解后可在床边适当活动,然后随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
4、饮食护理:严禁烟酒,宜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忌酸辣饮食,食物应煮烂,少量多餐,禁忌过饱饮食,肥胖者应减肥,控制热量。
5、健康指导: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蜂蜜,定时排便,必要时可服缓泻剂,如番泻叶泡茶、开塞露塞肛等。
6、并发症护理:胸痛较剧烈者氧气吸入,服救心丹等,如经处理后病情无好转应及时报告医师,考虑心肌梗塞,特别是心绞痛频繁、时间延长、大汗、心率加快或减慢、脉细弱者按心肌梗塞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护理常规
【定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主要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的知识。
2.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出血、肺部并发症、肾衰竭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告知进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质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4.加强用药护理: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
5.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
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6.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术后护理:
1.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术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2.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4.加强护理用药:术后应用肝素等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搭桥的血管发生梗塞;密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5.预防手术部位出血:抬高取大隐静脉的肢体,局部加压包扎。
6. 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
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7.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8.其他:(1)注意观察取大隐静脉的手术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足趾温度、肤色、水肿情况;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适当活动该肢体,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2)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术后2小时即可开始被动活动,行患侧下肢、脚掌和趾功能锻炼;病人取坐位时,注意抬高患肢,避免足下垂;取站立姿势时,勿持续时间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