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学时 3学分1、课程教学目的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肥料是提高植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

合理利用土壤、肥料资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肥料学就是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规律和植物的营养规律以揭示土壤肥力的本质、土壤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提出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肥料的合理施用技术等,为提高植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

土壤肥料学是园艺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之前必修的一门先导性课程。

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把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能及其最新成果和实用的高新理论与技术等,简明、清楚、准确、系统地介绍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今后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学好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也为学习其他种类植物的栽培提供帮助。

2、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壤和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与原理,能够具备土壤农化测试新技术、土壤评价新技术、土壤利用改良规划新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等多种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农业生产、管理与发展服务。

3、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4、课程教学重、难点土壤肥力的本质、土壤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肥料的合理施用技术。

5、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与利用多媒体辅助授课。

6、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基本概念;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土壤和肥料的内涵及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作用的深刻理解,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土壤肥料学》课件

《土壤肥料学》课件

离子交换
土壤中的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 力。
土壤生物性质
1 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养分循环和 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2 土壤动物
土壤中的动物对土壤结构形成、有机物分解 和土壤通透性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肥力评价及改良
1
改良方法
2
采用合适的改良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
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2 磷肥
磷肥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需要正确使用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3 钾肥
钾肥可以增强植物的耐逆性和抗病能力,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
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
1
铁肥料
铁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铁会导致叶片发黄。
2
锌肥料
锌对于植物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缺乏锌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评价指标
通过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我们可以了 解土壤当前的肥力状况。
可持续性
在改良土壤肥力时,应注重保护环境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
肥料分类及性质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分解而成,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无机肥料
无机肥料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组成,可以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微量元素肥料
3
硼肥料
硼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代谢和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对于作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施肥原则及肥技术
适量施肥
根据作物的需求量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施 肥的用量。
正确施肥
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将肥料放置在植物根系能够 充分吸收的位置。
化学肥料的生产技术
氮肥制造
通过合成或提取的方式制造含有丰富氮元素的化学肥料。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限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90教学时数:45/45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绪论Introduction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2章土壤的组成soil component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1、土壤粒级的概念、分级标准、不同粒级土粒的性质(一般掌握)
2、土壤质地类别、划分方法(卡制)(重点、难点)
3、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重点)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土壤有机质组成、分解与转化以及影响因素,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管理等内容。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植物对养分(离子态和有机态)吸收的途径特点(一般掌握)
3、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的因素。(重点、难点)
4、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途径。(重点)
第三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营养的共性与个性,理解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掌握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及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的概念。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1、复合肥料的概念(重点)
2、复合肥料与单质肥料相比具有的优点(重点)
3、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方法。(重点、难点)
4、稀土肥料和硅肥的性质及施用(一般掌握)
第六节 肥料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肥料与肥料混合、肥料与农药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化肥的特性,合理进行化学肥料的运输和贮存。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1、肥料与肥料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重点)
2、肥料与农药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一般掌握)
3、液体肥料的运输和贮存方法。(重点、难点)
4、固体肥料的运输和贮存方法(重点)
第七章 有机肥料(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有机肥料的种类和特点,主要还应掌握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植保、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土壤肥料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各种植物栽培技术和合理施肥打下良好基础。

(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学会鉴别、利用、培肥和改良土壤,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为各种植物的丰产栽培奠定基础,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地有关土壤肥料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验实训课22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教材选用:《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肥料》宋志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材料学》王荫槐主编,农业出版社参考书:《土壤学》黄昌勇主编,农业出版社《肥料学》毛知耘主编,农业出版社《土壤肥料学》(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本课程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课外习题和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增加和补充视听资料。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开始为主,结合平时实验实训及作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二、学时分配表三、大纲正文绪论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及土壤肥力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2l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发展前景五、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土壤矿物质地壳的元素组成特点,成土的主要矿物、岩石,岩石风化类型。

第二节母质的性质和类型风化产物的新性质,风化产物的类型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一、土壤矿物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掌握母质具有的复杂的矿物组成对土壤主要营养关系的供应特点。

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二、土壤质地:颗粒组成和质地概念及意义,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质地改良方法本章重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表现本章难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划分依据,土壤质地的改良原理第二章土壤有机质第一节有机质的来源、类型、组成一、有机质来源及存在形态二、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三、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有机质的转化一、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的概念二、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第三节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一、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与有关条件二、有机质积累与调节原则本章重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本章难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第一节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容重的概念二、孔隙的类型、性质及分布三、影响孔隙性的因素。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规律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肥力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合理施肥的方法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和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2、了解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4、能够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5、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和防治方法,能够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1.1 土壤肥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土壤肥力的构成因素 1.3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第二章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 2.1 土壤的形成过程 2.2 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2.3 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第三章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1 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 3.2 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3 作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第四章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1 施肥的概念和重要性 4.2 施肥原理和方法 4.3 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第五章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与施肥方案制定 5.1 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特点及施肥要求 5.2 不同作物对肥料的需求特点及施肥技术 5.3 作物的生育时期与施肥时机第六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6.1 土壤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6.2 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6.3 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四、教学形式1、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土壤肥力的测定方法和施肥技术的操作技巧。

4、课堂讨论: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学大纲总学时:30 理论24 实验实习6 课程学分:1课程面向专业:蚕学本科专业、农学本专科Ⅰ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土壤肥料学》课程是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Ⅱ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水、热、气、肥耕作等方面的关系。

特别是土壤粘土矿物类型与电荷、离子交换、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水、肥、气、热等性质的动态变化关系。

二、能力、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分析、野外观察等环节。

要求学生掌握测定土壤水、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土壤养分等到方面的技术,初步掌握野外认土和剖面观察方法,并将所分析观察结果与生产问题进行综合解释,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Ⅲ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虽然已有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统编教材,一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吴礼树主编;还有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陆欣主编的教材。

但由于我国南方、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为结合实际,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也不相同。

如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采用陆欣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教材;南京农业大学使用的是《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谢德体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土壤肥料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农业大学以及广西大学也有采用此教材。

Ⅳ课程讲授大纲(24学时,1学分)绪论(2 学时)教学目的:1、明确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讲授要点:1、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3、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土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完整word版)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土壤肥料学时研究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通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土壤管理,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无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以及有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积制。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株和肥料的关系。

掌握主要化肥和有机肥的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的关系和施用原则。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学会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教学应力求做到深度适当,结合我国生产实际,突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传授。

三、基本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并使学生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训练。

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肥料使用的方法、技术等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土壤肥料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王荫槐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绪论教学内容:一、土壤肥料学的研究任务二、土壤与肥料科学的发展简史三、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要求:了解土壤肥料的发展历史,了解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得作用第一章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和养分状况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三、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四、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二节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二、土壤通气机制,土壤通气性的原理及有关指标三、土壤通气性与作物生产的关系第三节土壤热量状况一、土壤热量的三个来源二、土壤的热特性:热容量、导热性、保湿性三、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四、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四节土壤养分状况一、土壤养分的形态及有效性二、土壤养分的供应性能三、土壤养分的移动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养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刘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土壤固相物质;土壤酸碱反应;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与施肥;氮磷钾肥;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及配方施肥等知识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课内总学时108,6学分,其中电视课27学时。

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土壤肥料学》。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辅助教材《土壤肥料学自学指导及实验》,根据本大纲的要求,阐述每章重点、要点、难点,并附实验指导。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27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二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必修实验操作过程及典型错误。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土壤肥料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土壤和肥料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201422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开课学期:总学时:40教学时数:30/10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5、修订的依据二、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绪论 Introduction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2章土壤的组成 soil component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掌握矿物质的成分和性质,重点了解土壤中次生矿物的类型、组成及特性。

(3)掌握土壤母质的来源及特点。

(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条件。

(5)了解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

4、教学重点与难点:(1)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2)土壤母质的来源和特点。

(3)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3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soil physical property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质地、孔性、结构性、宜耕性、水分、空气、热状况的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1)土粒分级和土壤质地(2)土壤孔性(3)土壤结构性(4)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5)土壤水分(6)土壤空气(7)土壤热量状况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土粒分级标准和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了解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3)掌握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其特性。

(4)了解各种土壤结构体的特性,重点掌握土壤团粒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5)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改善土壤耕性措施。

(6)了解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式,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7)了解土壤水分运动的特点。

(8)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9)了解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

4、教学重点与难点:(1)土粒分级和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2)土壤孔隙度相关的计算;(3)土壤水分形态学观点的相关概念;(4)土壤水分的运动。

5、实验与实践内容:(1)土壤容重、比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2)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6、自学指导:第4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soil chemical property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胶体性、吸附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

2、教学内容:(1)土壤胶体。

(2)土壤吸收性能。

(3)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4)土壤氧化还原性。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2)了解土壤胶体类型及其基本性质(3)重点掌握土壤的离子交换与吸附的特征及其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4)了解土壤酸的类型及其特性,了解土壤的缓冲作用(5)掌握土壤反应与肥力的关系4、教学重点与难点:(1)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性能与土壤供肥性。

(2)土壤反应与土壤肥力。

5、实验与实践内容:土壤pH测定6、自学指导:第5章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soil 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土壤分布规律性知识。

2、教学内容:(1)土壤统一形成学说。

(2)主要成土过程。

(3)土壤剖面的发育。

(4)土壤分类。

(5)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6)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土壤统一形成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成土过程和土壤剖面。

(2)了解我国主要土壤分类制。

了解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3)掌握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统一形成学说、土壤剖面、土壤分类系统。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6章植物营养 plant nutrition1、教学目的:学习植物营养原理。

2、教学内容:(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2)植物的根部营养。

(3)植物的叶部营养。

(4)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了解作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组成成分及其特点。

(3)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

(4)掌握根系吸收养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养分进入细胞的途径和机理,以及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的规律性。

(5)重点掌握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

(6)了解作物根外营养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1)16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根系吸收养分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3)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7章化学肥料 fertilizer1、教学目的:学习植物各种营养元素对植物的作用、化肥的性质、施到土壤中的变化及合理施用技术。

2、教学内容:(1)植物体内氮的作用、氮肥的性质及施用。

(2)植物体内磷的作用、磷肥的性质及施用。

(3)植物体内钾的作用、钾肥的性质及施用。

(4)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施用。

(5)复合肥料的性质及施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功能。

(2)掌握常见化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1)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功能。

(2)常见化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5、实验与实践内容:(1)土壤速效磷的测定(2)土壤速效钾的测定6、自学指导:第8章有机肥料 organic manure1、教学目的:学习有机肥料的分类、作用及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

2、教学内容:(1)有机肥料的分类和培肥改土作用。

(2)粪尿肥。

(3)堆肥。

(4)泥炭和腐殖酸类肥料。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有机肥料的培肥改土作用。

(2)了解粪尿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3)掌握泥炭的分类、性质。

(4)掌握腐殖酸类肥料的性质及施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机肥料的分类和作用。

(2)泥炭的分类、性质。

(3)腐殖酸类肥料的性质及施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9章园林植物的合理施肥1、教学目的:学习园林植物的营养和吸收特点,学习肥料保存及合理施用技术。

2、教学内容:(1)园林植物的营养和吸收特点。

(2)影响施肥的因素分析。

(3)肥料的混合与保存。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园林植物的营养和吸收特点。

(2)掌握环境因素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3)了解肥料保存的基本知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环境因素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三、教学时数的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理论课理论课实验课总课章节授课内容周数时数时数时数1 绪论 22 土壤的组成 23 土壤的物理性质 44 土壤的化学性质 45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26 植物营养 47 化学肥料 88 有机肥料 29 园林植物的合理施肥 2合计 30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学时周次1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烘干法 22 土壤容重、比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23 土壤pH测定——电位法 24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25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2实习内容与安排序号实习名称实习内容实践教学目的学时周次12四、主要参考书目[1] 关连珠主编. (高等院校教材)土壤肥料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5月第1版[2] 金为民主编. (21世纪农业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土壤肥料.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3] 北京市园林学校主编. (全国园林技工学校教材)土壤与肥料学.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年3月第1版[4] 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 (中等园林职业技术用书)园林土壤肥料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五、主要编写人员蔡德利张兴梅辛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