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介绍及分类
中国民间音乐流派分类及特征系列

中国民间音乐流派分类及特征系列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针对中国民间音乐流派进行分类,并介绍每个流派的特点和特征。
一、北方宫调音乐北方宫调音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
它采用宫调,并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闻名。
北方宫调音乐通常使用中国民乐中的弹拨乐器,如古琴、古筝和二胡等,以及打击乐器如锣鼓和木鱼等。
这种音乐流派在表现力和节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常用于宫廷音乐、歌舞表演和庆典等场合。
二、南方民谣音乐南方民谣音乐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
它以简洁的乐曲和流畅的歌词见长,呈现出独特的南方音乐特色。
南方民谣音乐常以吉他、口琴和竖琴等乐器伴奏,并以民间故事、生活琐事和情感表达为主题。
这种音乐流派表达了南方地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三、西北唢呐音乐西北唢呐音乐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
唢呐是一种具有独特音色的民间管乐器,其音域广泛,音色宏亮。
西北唢呐音乐常以农村婚丧嫁娶、庆典和舞蹈等场合中进行演奏。
其特点是音乐激昂,节奏明快,并常以唢呐独奏或者集体合奏的形式呈现。
四、东北满族舞蹈音乐东北满族舞蹈音乐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
满族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传承并发扬了自己的音乐舞蹈艺术。
东北满族舞蹈音乐常以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音乐节奏明快,舞蹈动作独特,展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西南藏族山歌音乐西南藏族山歌音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
藏族山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
西南藏族山歌音乐通常以人声为主导,伴奏乐器包括唢呐、笛子和铜鼓等。
这种音乐流派歌词深情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家园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色彩。
六、华南潮剧音乐华南潮剧音乐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
潮剧是一种典型的音乐舞蹈戏剧,以其特有的旋律、唱腔和表演形式而著称。
华南潮剧音乐以潮剧的唱腔、伴奏乐器(如二胡、板鼓等)和音效等为特色,演绎出一个个具有传统民间色彩的戏剧故事,富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和戏剧张力。
简析民歌及其分类

简析民歌及其分类
民歌,在古代被称为风、诗、讴、歌,词等,是起源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百姓中间的一种文化。
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劳动、生活、礼俗过程中即兴唱的一些歌曲统称为民歌。
中国民歌品味高、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数量丰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民歌按地区分类,分为东北民歌,西北民歌等。
也有按体裁分类,儿歌、号子等。
一般讲的是按地域分类,山西民歌、陕西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等等。
1.地域分类
按照地域的不同,民歌可以分为北方、南方、西南、东北等不同的地域类型。
每个地域的民歌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题材分类
按照歌曲的主题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历史传说、宗教祭祀、社会生活、战争革命等不同的题材类型。
3.音乐形式分类
按照歌曲的音乐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山歌、花鼓戏、弹唱、古曲、曲艺等不同的类型。
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演唱技巧。
总的来说,民歌是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地域特色。
同时,它也是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对于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都有哪些种类民间音乐的分类介绍

民族民间音乐都有哪些种类民间音乐的分类介绍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
说唱音乐,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戏曲音乐,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协调舞台节奏。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
说唱音乐,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戏曲音乐,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协调舞台节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传统音乐分类: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
二、民间音乐的特点:1、创作过程口头性和集体性; 2、乡土性;3、即兴性;4、流传变异性;5、人民性;6、多功能性。
三、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世界三大乐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四、民歌定义: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时间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五、民歌的功用: 1、教育与传承功用; 2、人生礼仪功用;3、祭祀与驱邪功用;4、交际功用;5、娱乐作用。
1、定义:又称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在劳动号子中,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2、分类及代表作品:(1)搬运号子:《哈腰挂》、《走绛州》;(2)工程号子:《打硪歌》;(3)农事号子:《催咚催》;(4)作坊号子:《打蓝调》;(5)船鱼号子:《渔民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3、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狂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歌唱方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八、山歌:1、定义: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分类及代表作品:(1)一般山歌:①信天游:《蓝花花》、《脚夫调》;②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③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对白鸽子》;④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康定情歌》;⑤云南山歌:《赶马调》、《弥渡山歌》;⑥湖南山歌:《浏阳河》、《郎在外间打山歌》、《一堂清水一莲塘》;⑦湖北山歌:《盼红军》;⑧江浙山歌:《对鸟》、《红菱牵到藕丝根》。
(2)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吆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年儿童所唱。
民族音乐介绍及分类

民族音乐介绍及分类
民族音乐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形式,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音乐作品通常由特定的乐器、节奏和曲调组成,给人们带来了浓厚的民俗氛围和情感共鸣。
在中国,我们有众多的民族音乐,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分类。
首先是汉族音乐,汉族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汉族音乐有种类繁多的曲调,如江南丝竹、山东大鼓等。
江南丝竹是江南地区经典的民族音乐形式,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情感传达着人们的生活感悟。
山东大鼓则是山东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以饱满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表达着人们的豪情壮志。
其次是蒙古族音乐,蒙古族音乐以其独特的呼麦技巧而闻名。
呼麦是一种独特的喉音表演方式,既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又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
蒙古族的音乐饱含着草原的豪情和牧民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遐想和情感共鸣。
再次是藏族音乐,藏族音乐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具有宗教色彩和神圣的氛围。
传统的藏族音乐主要由独唱、合唱以及特殊乐器演奏组成,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崇拜。
此外,还有朝鲜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等。
朝鲜族音乐以其婉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而闻名,喜庆而富有朝气。
维吾尔族音乐则融合了中亚和中东的音乐特点,饶富节奏感和情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充实的体验。
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通过听取和欣赏各个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同时也能够体验到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与交流。
正是因为
这样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让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介绍

中国民族音乐介绍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民族乐器类别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如唢呐、笛子、笙;拉弦乐器如二胡;弹弦乐器如琵琶,阮、柳琴;打击乐器如锣、鼓、镲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器乐演奏方式和曲目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一)民族器乐1.吹奏乐器中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包括笛、箫、唢呐、笙等。
笛子,又称竹笛。
它音色清脆,音域宽广,能吹两组多的音。
主要作品:《五梆子》、《鹧鸪飞》、《姑苏行》、《荫中鸟》等。
箫,也称洞箫。
它的音色圆润、柔和、悠扬、穿透力强。
唢呐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擅于表现热烈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主要作品:《百鸟朝凤》等。
笙可以同时发音达到三个以上,有和声乐器之称。
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2.拉弦乐器拉弦乐器主要有二胡、马头琴、京胡、板胡、艾捷克等。
其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代表作分别有《二泉映月》、《赛马》、《蒙古小调》、《赞歌》等。
3.弹拨乐器中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古筝、古琴、扬琴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 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
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
代表作分别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
4.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镲、板、梆、铃等。
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二)民歌民歌特点: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悍性、鲜明的风格色彩。
1.号子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
2.山歌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
3.小调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三)中国歌舞音乐其特征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广泛流传于中国各民族地区。
其音乐多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因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各个民族群体中形成的一种音乐体系,它包括了众多的音乐风格和曲种,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大致分为四个主要分类:北方民间音乐、南方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和宗教音乐。
首先,北方民间音乐是中国北方地区民众以民歌为基础,结合其特有的乐器演奏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北方民间音乐通常较为简单,以故事叙述和史诗歌唱为主要特点。
北方地区的传统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等,配器上多以弦乐器为主,但也会加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其中著名的北方音乐曲种有《梅花三弄》、《二人台》等。
其次,南方民间音乐主要指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
南方民间音乐以艳丽、柔美为主要特色,节奏优美,旋律多变。
民间舞蹈在南方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山歌万曲,京剧一班”之说。
南方地区的传统乐器有琵琶、笛子、月琴等,同样以弦乐器为主要配器。
南方音乐的代表曲目有《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
第三,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群体所创作和演绎的音乐。
由于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所以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形式也千差万别。
每个少数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乐器、曲调和舞蹈形式。
著名的少数民族音乐有藏族的《舞蹈音乐》、蒙古族的《草原之歌》、哈萨克族的《阿勒泰山之歌》等。
最后,宗教音乐是中国各个宗教信仰中所产生的音乐形式。
中国宗教音乐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和伊斯兰教音乐。
宗教音乐通常以唱诵经文为主,并伴以乐器演奏和舞蹈。
宗教音乐在表达信仰、宣扬教义、祈福祷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宗教音乐有佛教音乐《法华经十万咒音乐》、道教音乐《太乙仙梁浸爱绩千仞天舞曲》等。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曲种,反映了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形态。
无论是北方民间音乐、南方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还是宗教音乐,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展现着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是民众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民族音乐概论复习资料民族音乐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创造和演奏的音乐形式。
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和历史。
作为一门学科,民族音乐概论涉及到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分类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民族音乐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民族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民族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活和劳动活动。
最早的民族音乐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社会,人们通过声音、节奏和乐器表达情感、沟通信仰,并且进行社会活动的协调。
2. 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音乐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下,各个民族的音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中国的古琴音乐、印度的卡纳克音乐、非洲的鼓乐等都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
二、民族音乐的特点1. 地域性: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曲调。
这与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2. 符号性:民族音乐是一种语言形式,通过声音、节奏和旋律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它可以用来描述人类的经历、感受和思想,并起到凝聚民族认同感的作用。
3. 多样性: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形式各异。
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和演奏方式都有所不同。
因此,民族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民族音乐的分类1. 民族乐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器乐传统。
中国的古琴、二胡;印度的坎巴音乐中的萨拉曼吉、泰国的长颈竹胡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2. 民歌:民歌是民族音乐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它源于大众,并且经过口头传承,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民歌通常以简单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为特点。
3. 宗教音乐:宗教音乐在许多民族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既是信仰和宗教仪式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殊的音乐风格。
例如,西方教堂音乐、印度的印度教音乐等都是宗教音乐的典型代表。
四、民族音乐的影响和意义1. 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递了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历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什么是民族音乐:包括汉族、少数民族、传统、现代、民间、专业创作音乐。
综述,中国人创作、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被称为中国的民族音乐。
2.什么是传统音乐定义:流传一定时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指清代以前的分类:宫廷、文人{琴乐(琴曲、琴歌)、词调音乐}、宗教(佛乐、道乐)、民间音乐(民歌、乐舞、说唱、戏曲、器乐)3.民间音乐类别(1)民歌分类题材:劳动类、生活类、爱情类、传说故事类民族地区: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青海民歌、新疆民歌等(2)汉族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3)少数民族社会功能:狩猎歌、宴席歌、牧歌、赞歌、思乡、宗教、儿歌、礼俗等节奏节拍:长调、短调(4)说唱曲种艺术风格:评话、鼓曲、快板、相声(5)戏曲音乐四大声腔:昆腔腔系、高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6)民间器乐独奏音乐: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合奏音乐: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鼓吹乐、清锣乐4.民间音乐特点创作上:口头性和集体性,经过无数人加工改编,我国人民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成,是我国人民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
乡土性(地方性或地域性)、即兴性、地域性变异(因地域改变而做出调整)、人民性、多功能性5.民歌定义: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流传方式,生存与民间与专业不同在于,创作手法,曲谱不固定生活中的作用:教育与传承、人生礼仪、祭祀与驱邪、交际6 .汉族民歌色彩分区接近汉语方言分区划分7. 劳动号子定义:产生并应用在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一开始为了释放身体压力,后来美化发展为歌曲形式,直接关联劳动安全和效率。
特点:直接、朴素的表现方式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歌唱方式:一领众和如:船夫调8 .山歌分为: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信天游——陕西北部(兰花花)山曲——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榆林(哥哥背我走西口)花儿——又叫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江浙山歌——(江菱牵到藕丝根)客家山歌——西南山歌——(弥渡山歌)9.少数民族音乐民歌代表蒙古族的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短调: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宴席曲——西北地区回族、土族(脑门达来、鄂尔多斯)10.汉族民间歌舞秧歌——北方汉族地区花灯、采茶——南方花鼓——安徽、江苏、浙江11.少数民族民间舞维吾尔族:赛乃姆、十二木卡姆(世界非遗)世界非遗包括:昆曲、古琴、福建南音等藏族:谐(集体自娱)和卓(集体表演)朝鲜族:长鼓舞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彝族:阿细跳月高山族:杵(chu)乐12. 说唱音乐定义:又叫曲艺,用来讲唱历史,综合艺术形式,有叙述功能汉族说唱音乐类型:鼓词类——俗称大鼓,北方分为乐亭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特点:自击鼓板,伴奏乐器三弦、四胡、琵琶《三国志》《杨家将》弹词类——江苏、浙江地区,分为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琵琶、三弦伴奏道情类——唐代道士传教13.说唱音乐唱腔结构方式单曲体、曲牌体、板腔变化体(用节奏来表现故事角色)、曲牌板腔混合体14.民间笛曲南方曲笛:长、管身粗、音区低、音色柔和北方梆笛:短、管身细、音区高、音色明亮*梆笛比曲笛高4度北方梆笛《五梆子》《喜相逢》南方曲笛《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音乐)15.民间筝曲山东、河南、潮州、客家、浙江、陕西流派山东——《汉宫秋月》《凤翔曲》河南——《天下大同》《打雁》浙江——民歌小曲《将军令》客家——《出水莲》潮州——《寒鸦戏水》16.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后改“春江花月夜”)《大浪淘沙》(阿炳)17.二胡曲阿炳(华彦钧)《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18.丝竹乐定义: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主要在南方种类: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白沙细乐(云南)特点:乐队小巧、风格轻松、细腻优雅19.民间器乐发展,与民间声乐艺术演化发展有紧密关系。
民族音乐介绍及分类

民族音乐介绍及分类.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
民族音乐分类: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
这些资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1、器乐音乐中国的器乐音乐可以划分成两个类别:独奏和合奏。
独奏音乐中再次划分成弓弦、弹拨、吹管、打击等类别。
同样,合奏类音乐也可进一步划分成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
这五种合奏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髓。
2、戏曲音乐中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
这些剧种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划分成四个类别:(1)皮黄腔;(2)梆子腔:(3)昆腔;(4)高腔。
京剧属于皮黄腔。
3、说唱音乐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说唱音乐很丰富的国家。
说唱就是指曲艺中所含的音乐成分。
这类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在演唱中往往要叙述故事情节。
根据初步的调查,全国有三百多种地方说唱曲种,它们可以划分成八个类别:(1)鼓词;(2)琴书;(3)弹词);(4)渔鼓);5(牌子曲;(6)走唱;(7)杂曲);(8)板咏。
4、民歌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
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
5、民间舞蹈音乐中国的民间舞蹈也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其中最流行的有(1)秧歌;(2)腰鼓;(3)跑旱船;(4)花灯;(5)采茶;等等。
附:新民乐(现代民乐):概括的说,这种新民乐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取民乐之所长,去民乐之糟粕,加西洋之精髓”。
新民乐在民族风格上有极强的表现力,但民族乐队在频响上又缺乏宽度,尤其是低频。
因为各个常规民族乐器个性强,所以民族乐队整体音响融合性差。
加上乐器本身音域和演奏技巧的限制已无法满足听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新民乐把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补长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实际上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中国民歌的含义和分类

中国民歌的含义和分类
中国民歌是指由普通人民创作和演唱的歌曲,具有民间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根据歌曲的题材、风格、地域等不同特征,可以将中国民歌分为以下几类。
1. 田园牧歌类民歌:这类歌曲通常描述农村生活、田园风景和牧歌等题材,如《茉莉花》、《马儿扎跷》、《春天的故事》等。
2. 劳动歌曲类民歌:这类歌曲通常描述劳动生活和劳动者的感情和生命,如《母亲的叮咛》、《当年情》、《工人进行曲》等。
3. 爱情歌曲类民歌:这类歌曲通常是以爱情为主题,描述爱情的甜蜜、感动和伤感等情感,如《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雨中情》等。
4. 民族歌曲类民歌:这类歌曲通常是描述中国各民族文化、风俗、历史和传统等元素,如《茉莉花》、《卡路里》、《梁祝》等。
5. 新时期的民歌:这类民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描述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春天的故事》、《小花》、《我的新朋友》等。
总的来说,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创制和演唱的富有民间特色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中国民歌分类

中国民歌分类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种类繁多。
按照歌曲形式、内容、地域、民族等方面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山歌类山歌是中国民歌中最原始、最广泛流传的一类。
它是农民在生产劳作或生活中创作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山歌分布在全国各地,形式多样,有情歌、悲歌、劳动歌等。
代表作品有《嘎达梅林》、《葫芦丝》等。
2.牧歌类牧歌是草原牧民创作的歌曲,以描写牧民生活、美丽草原和奔驰的骏马为主题。
明代时,马尔泰夫人创作了《董小宛》《人生若只如初见》等脍炙人口的牧歌,至今仍然流传广泛。
后来,又涌现出了《草原吟》、《塞上曲》等代表作品。
3.乡土歌类乡土歌是反映乡村生活、炊烟袅袅、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歌曲。
它源于民间,形成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
其中,代表作品有《小白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4.战斗歌曲类战斗歌曲是以战斗、抗日、民族解放和革命为主题的歌曲,具有强烈的宣传性和鼓舞性。
20世纪初期,中国爆发了一系列民族解放运动,战斗歌曲也逐步兴起。
它们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渴望,代表作品有《红旗歌》、《义勇军进行曲》等。
5.民间故事歌类民间故事歌是反映民间传说、神话、传统习俗等的歌曲。
它通常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以具体的言语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化和历史气息。
代表作品有《赛马》、《白蛇传》等。
6.少数民族歌曲类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音乐文化遗产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其中的歌曲自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意义。
按照音乐类型划分,可分为蒙古族呼麦、藏族圣歌、壮族山歌、哈尼族花灯舞曲等。
它们生动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民族风情和信仰文化。
我国民族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汉族音乐在汉族民间音乐中,一般大体上分为五种表现形式。
即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和器乐。
民歌大多采用徒歌的方式,即不加伴奏的清唱,它是一种抒情小品;歌舞是民歌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唱,这时常常陪伴有乐器进来;说唱一般属于曲艺的领域,它是用民歌来叙述故事,是一种叙事性的民歌,对于语言的运用,对于词曲结合方面,都有专门的训练;戏曲是用民歌表演故事,有情节、有人物、有化装,我国的戏曲,是一种民间歌舞剧;我国民间器乐与民间声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器乐中比较简单的类型,是用民族乐器演奏民歌。
汉族民歌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之根,民歌便是民间音乐之根。
例如我国的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主题音乐《北风吹》就来自河北民歌《小白菜》:汉族民歌,分布地域辽阔,又因自然环境与方言的差异,而形成风格上的多姿多采与类别上大体定型的现状。
从音乐特点上区分,可概括为号子、山歌与小调三种类别。
少数民族音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别具风格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生活中到处充满歌声,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音乐犹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
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和民间戏曲音乐。
一、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
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
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
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傈僳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情歌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分栏

1.中国民间音乐:指在民间形成的,由“无名氏”创作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即民歌,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2.民间音乐: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
3.说唱音乐(单弦牌子曲):单弦、大鼓、评弹、道情、琴书、牌子曲等上百种不同的曲种。
4.戏曲音乐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两大声腔类型:四大声腔系统和民间歌舞类型、民间说唱类型。
5.戏曲唱腔的三种结构体式:曲牌连缀体、板式变化体、曲牌连缀体与板式变化体相结合的综合体。
6.文人音乐:指的是历代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
主要包括:古琴音乐:琴歌、琴曲、琴论、琴谱(汉人唯一的乐器,古琴原称“琴”又称“七弦琴”)、词调音乐(配合着古典诗词而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7.宫廷音乐:指历代统治者在宫廷内部或朝廷仪式中使用的、为宫廷统治者服务的音乐。
8.宗教与祭祀音乐:指的是由宗教神职人员或其他信徒在宗教场所演奏,或是普通百姓在世俗场合为宗教信仰与祭祀目的而演奏的音乐。
9.中国传统音乐所使用的三大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10.中国现有的三种音乐形式:纯西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的再现、西方专业音乐文化二十世纪进入中国,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音乐、依然在民间自生自灭的中国传统音乐。
11.花儿是对流行于甘肃。
青海、宁夏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一种区域性山歌的统称。
音乐特点:又名“山歌”“少年”,自由高亢,乡土气息很浓,以上下句体曲调结构为基础,但旋律衬腔比较丰富,旋律线起伏跌宕,富有层次感。
花儿的曲调以“令”称呼,分“大令”“小令”,“大令”旋律悠长,结构清晰,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小令”节奏规整,乐段结构内变化较多,旋律受小调影响较多,大多用真声演唱。
12.信天游“顺天游”、“小曲子”一种区域性山歌。
音乐特点:自由奔放高亢嘹亮,旋律舒展直敞,大多是上下句构成的单乐段,上句比较开放宽阔,下句比较收拢,趋于稳定。
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中国就是一个有著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音乐就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
根据考古挖掘和史书记述,我们的祖先大约在年前就已经能用禽骨和陶土制作出来骨笛和陶埙这样的吹奏乐器。
至伏羲时代,已经能够发明者丝弦乐器、古琴和瑟,黄帝时代尚无笙簧编定和音律理论发生。
这些辨认出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已经具有了对音乐相当的缔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使中国音乐日臻成熟,构成了为五声调式为基础,内容丰富,理论完善,特色独特的中国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之中,还被传播至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沦为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四域音乐(指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区)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国幅员辽阔,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相同地区和相同民族都存有自己风格的音乐。
例如中国西部的音乐具备低沉光亮的特征,东部的音乐则具备轻盈抒情的特点,南方水乡的音乐则直截了当悦耳。
除此之外,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台湾等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各具风格。
初中音乐民族音乐知识梳理

初中音乐民族音乐知识梳理音乐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在不同的地域与文化中,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
其中,民族音乐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西方音乐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所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代表性乐器和著名作品三个方面展开,为初中生梳理民族音乐知识。
一、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1. 蒙古族音乐:蒙古族音乐以喉音和长调为特点,表现出草原豪情和民族精神。
蒙古族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乐器,通过弓弦和拨动琴弦的同时唱歌的方式演奏,使人们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壮丽的景色和马跑的声音。
2. 哈萨克族音乐:哈萨克族音乐富有激情,常用弦乐器如马头琴、竖琴和琵琶作为伴奏,演唱者通常会用喉音唱出高亢激情的旋律。
《卡拉库尔湖之歌》是哈萨克族音乐中的代表作品,歌词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
3. 朝鲜族音乐:朝鲜族音乐以锣鼓和弦乐器为主要伴奏,表现出了深厚的宗教和民俗特色。
《阿里郎》是朝鲜族音乐中广为流传的民歌,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赞美。
4. 傣族音乐:傣族音乐以芦笙、高胡等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常常用以配合各种舞蹈表演。
傣族音乐舞蹈《泼水节的舞蹈》是傣族音乐的代表作品,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示了傣族人民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5. 藏族音乐:藏族音乐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常用唢呐、手鼓等乐器演奏。
《米拉日巴》是藏族音乐中的著名合唱作品,歌词深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二、代表性乐器1. 古琴:古琴是中国古代的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具有丰富的音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常用于演奏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
2. 小提琴:小提琴是西洋音乐中最重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具有高亢激情的音色。
在西方音乐中广泛应用,并作为交响乐队的核心乐器。
3. 笛子:笛子是中国古代的吹管乐器,音色柔和悠扬。
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广泛使用,通过不同的吹奏技巧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音乐鉴赏,民族民间,中国

音乐鉴赏,民族民间,中国民族音乐分类鉴赏现在流行音乐很流行,很多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民族还有很多动听的民族歌曲。
远古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劳动生活。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美的意识的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一、劳动号子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号子的功用:一方面,起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号子的音乐表现的限制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唱者就有较大的余力去发挥号子的艺术表现。
号子的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的劳动的指挥者。
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起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等作用,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有关。
如东北的《哈腰挂》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
学唱《黄河打硪号子》;《打夯歌》农事号子:一般在农事劳动中唱。
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等。
如《舂米号子》船渔号子:其所伴随的劳动有水运、打渔、船务等。
如《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工号子》号子的艺术特征:1.表现方法直接简朴,音乐性格坚毅、粗犷;2.节奏的律动性;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与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其结构特点有二:简单、规整,多为平叙性和对应性的段式;乐段独立性不强,为配合劳动而反复唱,段落感不强,随劳动结束而结束。
二、山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传统山歌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介绍及分类.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
民族音乐分类: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
这些资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1、器乐音乐中国的器乐音乐可以划分成两个类别:独奏和合奏。
独奏音乐中再次划分成弓弦、弹拨、吹管、打击等类别。
同样,合奏类音乐也可进一步划分成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
这五种合奏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髓。
2、戏曲音乐中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
这些剧种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划分成四个类别:(1)皮黄腔;(2)梆子腔:(3)昆腔;(4)高腔。
京剧属于皮黄腔。
3、说唱音乐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说唱音乐很丰富的国家。
说唱就是指曲艺中所含的音乐成分。
这类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在演唱中往往要叙述故事情节。
根据初步的调查,全国有三百多种地方说唱曲种,它们可以划分成八个类别:(1)鼓词;(2)琴书;(3)弹词);(4)渔鼓);5(牌子曲;(6)走唱;(7)杂曲);(8)板咏。
4、民歌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
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
5、民间舞蹈音乐中国的民间舞蹈也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其中最流行的有(1)秧歌;(2)腰鼓;(3)跑旱船;(4)花灯;(5)采茶;等等。
附:新民乐(现代民乐):概括的说,这种新民乐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取民乐之所长,去民乐之糟粕,加西洋之精髓”。
新民乐在民族风格上有极强的表现力,但民族乐队在频响上又缺乏宽度,尤其是低频。
因为各个常规民族乐器个性强,所以民族乐队整体音响融合性差。
加上乐器本身音域和演奏技巧的限制已无法满足听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新民乐把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补长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实际上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但是,民乐的眩技+流行的伴奏=新民乐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保持与发展是个大课题。
MIDI的短,正是民乐之长,两者的巧妙结合,相得益彰是新民乐的方向。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远古、奴隶社会前期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也非常久远。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
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
山西万泉(现属万荣县)荆村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骨哨、陶埙,有的已可吹奏由两、三个音构成的简单旋律,同时还有鼓、磬等打击乐器和管乐器。
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
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原始音乐歌舞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如此密切,它的社会功用也是显而易的。
但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关系日益复杂,音乐艺术的内容和作用也随着扩大、而广泛用于锻炼身体、抒发感情、祀神祈年,以及娱乐、求爱等各种社会生活侧面;美的因素增长了,音乐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多样了。
从此,音乐遂以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作为社会意识形之一,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原始社会到夏禹的时候开始崩溃,奴隶社会逐渐形成、社会上有了阶级的区分,音乐艺术了逐渐注入了阶级的意识。
如夏代的代表性乐舞《大厦》,是直接歌颂法代统治者本身的。
与过去歌颂图腾祖先的情况很不相同。
传说《大厦》是歌颂夏禹治水有功。
音乐的阶级分化,在乐器的应用上也有所反映。
奴隶社会创造了象编钟、编磬之类的贵重乐器,这是音乐进步的一种表现。
但是这类乐器,从一开始就只能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有物,奴隶不必说了,一般部落民也是根本不可能备置应用的。
他们最多只能奏弄埙一类比较简单的乐器。
古人常称贵族家庭为“钟鸣鼎食之家”,就是这种真实写照。
从远古到奴隶社会前期,是我国音乐逐步成型和开始发展的时期。
商代由于冶炼等工技的发展,促进了乐器制造的进步。
出现了钟、铙等等铜制击乐器、编管乐器也有发展。
西周西周是奴隶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它在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礼乐制度。
西周统治者特别重视礼和乐的社会作用,认为礼可以分别贵贱等级。
乐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维护贵族的等级秩序而有效地统治人民。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
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颂也是大典乐歌,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以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往往带有一些神话色彩;音调也以缓慢为特色,但比六代之乐可能要清越一些,唱时用瑟伴奏。
雅有大雅、小雅之分。
大雅的内容与颂相似,所用场合亦大体相同;小雅比较接近于民歌或者根据民歌改编而成。
常用于士大夫饮酒礼中,唱时用瑟或琴伴奏,称为"弦歌"。
房中乐是后妃们在宫内侍宴时唱奏的乐歌,以周南、召南之类民歌为主,唱时不用钟、磬,只用琴、瑟伴奏。
四夷之乐是指来自秦、楚、吴、越等边区各民族的音乐,多属歌舞性质,伴奏以吹奏乐器为主。
从远古到奴隶社会前期,是我国音乐逐步成型和开始发展的时期。
商代由于冶炼等工技的发展,促进了乐器制造的进步。
出现了钟、铙等等铜制击乐器、编管乐器也有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转变,社会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旧的礼乐制度受到冲击而濒于崩溃,民间俗乐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受到一些倾向于政治革新的诸侯和士大夫们的重视。
民间俗乐首先是郑、卫、宋、齐等封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繁荣起来的,所以后来士大夫们就用"郑卫之音"或"郑声"来作为俗乐的代称。
俗乐中以民歌和民间歌舞为最重要,从现存《诗经》所集的十五国风,可以大体看到当时民歌的丰富多采。
内容方面除一般劳动歌曲、爱情歌曲外、有倾诉农民痛苦生活的,如《七月》;有诅咒封建强迫婚姻制度的,如召南《行露》;也有揭露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讽刺歌曲,如魏风《代檀》等等。
歌词大都是四言体,也有长短句或楚骚体的,音乐多采用分节歌形式,在屈原整理或仿作的民间歌舞《九歌》和《离骚》中,还有"少歌"和"乱"等结构名称。
乱是音乐的高潮部分,说明当时的大型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已有新的发展。
所谓郑卫之音是民间俗乐、节奏活泼、表情丰富,与宫庭雅乐的"和平静穆"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而受到一些开明政治家的重视,当时如魏文侯、梁惠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等都很注意利用俗乐。
对此,当时在思想家中也有很大的争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竭力主张维护旧的礼乐,认为俗乐淫放,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则反对统治者搞任何音乐活动,说这是劳民伤财的事。
由于他们的意见都不符合新兴统治者的意愿,所以都末得到采纳。
俗乐的繁盛促进了表演艺术的提高,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歌手,相传秦青的歌唱有"声振林木"之势,韩娥的歌唱能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印象。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乐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弦乐器有琴、瑟、筝、筑之分,吹乐器有管、笛、竽、笙之别,形制多种多样;编钟、编磬也日益完整。
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全套共六十四枚,每钟能发两音,在中心音域约三个八度内能奏出完整的半音列,显示了乐器制造的高度水平。
乐器演奏水平也有很大进展,出现了琴、瑟、筑等乐器的独奏家,如善鼓琴的师旷、伯牙;善击筑的高渐离;善鼓瑟的瓠巴等都很著名。
随着音乐的进步,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
"当时的五声音阶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加变宫、变徵则成七声音阶,但与现代流行的七声音阶不同。
"六律"是指只用一个"变音"的六声音阶。
十二管是指一组能奏出十二个不平均律半音列的律管。
十二律的名称初见于《国语》,它们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所谓郑卫之音是民间俗乐、节奏活泼、表情丰富,与宫庭雅乐的"和平静穆"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而受到一些开明政治家的重视,当时如魏文侯、梁惠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等都很注意利用俗乐。
对此,当时在思想家中也有很大的争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竭力主张维护旧的礼乐,认为俗乐淫放,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则反对统治者搞任何音乐活动,说这是劳民伤财的事。
由于他们的意见都不符合新兴统治者的意愿,所以都末得到采纳。
俗乐的繁盛促进了表演艺术的提高,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歌手,相传秦青的歌唱有"声振林木"之势,韩娥的歌唱能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印象。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乐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弦乐器有琴、瑟、筝、筑之分,吹乐器有管、笛、竽、笙之别,形制多种多样;编钟、编磬也日益完整。
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全套共六十四枚,每钟能发两音,在中心音域约三个八度内能奏出完整的半音列,显示了乐器制造的高度水平。
乐器演奏水平也有很大进展,出现了琴、瑟、筑等乐器的独奏家,如善鼓琴的师旷、伯牙;善击筑的高渐离;善鼓瑟的瓠巴等都很著名。
随着音乐的进步,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
"当时的五声音阶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加变宫、变徵则成七声音阶,但与现代流行的七声音阶不同。
"六律"是指只用一个"变音"的六声音阶。
十二管是指一组能奏出十二个不平均律半音列的律管。
十二律的名称初见于《国语》,它们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秦汉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
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
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和气越也都称之为乐府。
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
它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渐次发展为有丝、竹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并且具"艳--趋--乱"的曲体结构,它对隋唐时的歌舞大曲由着重要影响。
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
它以不同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如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