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获得一株完整的植物。
2.营养更新:是恢复以某种方式被损失或枯死的个体部分。
3.进行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有:匍匐茎、根茎、块茎、鳞茎、分蘖节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和过度类型。
4.牧草的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这种重新生长的能力叫再生能力;它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强度。
再生速度:是指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
再生次数:是指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采食的次数。
再生强度:是指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干物质重量。它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各次再生草的产量与第一次利用时的产量之比。另一种是以各次再生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5.贮藏营养物质:也称为可塑性物质,植物在同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正在生长的器官,另一部分运送到贮藏器官贮藏起来,供植物在饥饿时或制造养分受到障碍时利用的营养物质。
6.草地类型:存在于一定空间的具有特定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具体草地地段,是草地资源实体特征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7.草地类型学:草地为对象,草地类型为单元,研究草地发生发展原理、草地类型形成特征、分布、演替规律,确立划分草地类型的原则、系统与标准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8.草地的综合培育:就是把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的经营管理与草地的改良结合起来。9.治标改良:是在原有天然草群的基础上,加强培育和管理措施,如地面整理,改善和调节土壤水、肥、气,清除毒害草、草地封育等草群的复壮改良和延迟利用,补播等草群的更新改良等丰富和复壮草群的措施,保护和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10.治本改良:是对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耕翻,建立新的植被,变天然草群为人工草群,是草群的重建改良。
11.划破草皮:是在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进行划缝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12.耙地:是改善草地表层土壤空气状况的常用措施,是草地进行营养更新、补播改良和更新复壮的基础作业。
填空:
1.再生草形成的方式:⑴短枝继续生长。⑵长枝继续生长。⑶利用后借留茬上的腋芽形成长枝继续生长。⑷位于土表或土内的芽形成新的枝条。
2.影响再生能力的因素:⑴生物学特性⑵环境条件⑶利用时期⑷利用方式和程度⑸利用强度⑹贮藏营养物质
3.贮藏的营养物质: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①结构物质(戊糖酐、纤维素、半纤维素等)②营养物质(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
4.营养物质贮藏的部位:⑴、一年生植物:贮藏在果实、种子中,⑵、两年生植物:头一年贮藏在地下器官,第二年贮藏在种子中,⑶、多年生植物贮藏的部位:主要贮藏在地下器官:包括:①根系、②根茎、③茎的基部,分蘖节(根颈)、鳞茎、块茎等。在以上器官中,根系中的营养物质贮藏量相对值(即百分比)少,但根系量大,故绝对值最大,其次是根茎,第三位是分蘖节。
5.进行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有:匍匐茎、根茎、块茎、鳞茎、分蘖节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和过度类型。
6:牧草的再生性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强度。
第一题: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一、放牧:是指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中,放牧家畜以草地为生活条件,一方面采食牧草,摄取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家畜在放牧中得到适当的运动,接受日照和各种锻炼,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二、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粪和尿)对草地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影响草地牧草的产量、品质和植物学组成;反之,这些因素又受草地牧草属性的影响。所以,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加以区分。此外,许多影响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环境状况(气候与土地)的影响。(一)采叶家畜在草地放牧,主要是采食牧草茎叶,因此对牧草产量、牧草营养物质、牧草繁殖、草地植物学组成诸方面产生影响。如:1采叶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放牧家畜采食牧草茎叶,从放牧草地获取营养物质,采食的次数和高低,直接影响牧草的分蘖与叶面积指数。在过度放牧的情况下,牧草叶面积不断减少,有时甚至全部丧失。这样就使牧草减少或失去养分供给的来源,此时牧草只能依靠贮藏营养物质进行生长,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时便招致牧草死亡。2.采叶对根系的影响根与牧草的茎叶生长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根从茎叶获得碳水化合物的供给,而茎叶所需水分、养分则从发育健全的根系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在过度利用的情况下,牧草根系变短,根量减少。在牧草生长盛期,过度利用会导致根系向上生长,根系的功能随之而减退 3.采叶对牧草繁殖的影响频繁采叶对牧草的繁殖有影响, 反复放牧的结果,牧草生殖枝几乎全部被牧食掉,牧草正常的贮藏物质的积累也因此而遭到破坏,妨碍种子形成4采叶对草地植物学成分有影响草群中高大草类减少并逐渐消失,此时为下繁草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以种子繁殖的草类数量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适口性好的牧草数量减少或消退,而适口性差牧草和家畜不食牧草的数量增加;草群中出现莲座状植物、根出叶植物和匍匐型植物。
(二)遗弃牧草。遗弃牧草在放牧过程中,家畜除采食牧草的茎叶外,总伴随采食行为把植物整株从土中连根拔出,把发育中的草茎和它们的叶鞘撕裂,把它们不吃的草弄碎和遗弃。(三)畜蹄践踏畜蹄践踏对使草地的植物特性、土壤理化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对草地产生影响。1.践踏植物践踏对草地的影响常常可从牧草上看到,其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是在家畜奔跑走动中可把植物踩碎、碰伤和折断。2.践踏土壤家畜在草地放牧行走时,它们的重量对土壤产生压力,畜蹄也会使草地表面的土壤产生位移与滑动。家畜体重的物理压力导致土壤紧实,畜蹄的践踏使表全松散和易受侵蚀。
(四)排泄粪尿放牧家畜的粪尿对草地牧草的产量、质量、适口性和植物学成分均有局部影响,但对草地的总体影响不十分明显。 1.营养物质的归还据测定,在放牧过程中由家畜排泄粪尿而归还给草地营养物质的总量的大小取决于放牧频率、放牧家畜的大小和年龄及牧草的适口性和化学成分 2.影响草地利用面积一年中约有4%~ 20%放牧草地的面积会在一定时间被畜尿覆盖。在这样的覆盖率下,牧草可从尿中获得相氮和钾的养分供给。就整体而论,对放牧草地有积极的影响,亦有不利影响的一面
三、草地对放牧的反应:
是通过耐牧性来表现,草地耐牧性又由牧草再生能力和生草土的弹性结构两因素组成。(-)牧草再生能力草地放牧或刈割后,牧草可由分率节和茎节上的潜伏芽发出新枝而实现再生,因此,草地在放牧后能产生再生草。牧草再生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的阶段及环境条件。
(二)土地的弹性结构放牧草地的耐牧性,还与牧草着生土地弹性密切相关。弹性较大的土地不易被畜蹄践踏所破坏,而弹性较小的土地则容易被畜蹄践踏而损伤草根,破坏土地的物理性状,从而影响到土地的化学与生物学性状,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