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及晚发型的临床意义探讨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㊀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例早发型败血症和3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㊀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异常㊁进奶减少㊁黄疸㊁皮肤脓疱㊁气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显著大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异常㊁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最高25 00%(7/28),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8 71%(12/31).结论㊀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症状比早发型败血症更多见,C反应蛋白是早期判断晚发型败血症的重要指标,两型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有所差异,临床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ʌ关键词ɔ㊀新生儿败血症;㊀早发型败血症;㊀晚发型败血症;㊀病原菌;㊀婴儿,新生d o i:10.3969/j.i s s n.16743865.2018.04.016ʌ中图分类号ɔ㊀R725.5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43865(2018)04032703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e t i o l o g y o f e a r l yGo n s e t a n d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㊀G A OC h u c h u,Y A N GZ u mGi n g,WA N G S a n n a n,C A I Y a n.D e p a r t m e n to f N e o n a t o l o g y,S u z h o u M u n i c i p a l H o s p i t a l,S u z h o u 215002,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㊀O b j e c t i v e㊀T oa n a l y z et h e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b a c t e r i a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e a r l yGo n s e t a n d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i no r d e r t o a i d i n t h e e a r l y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M e t hGo d s㊀F r o mJ a n.2017t oO c t.2017,28c a s e so f e a r l y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a n d31c a s e so f l a t eGo n s e tn e oGn a t a l s e p s i sw e r e t r e a t e d i no u r h o s p i t a l,a n d 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d a t aw e r e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㊀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pGn e a,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t i o na n dh e a r t r a t e i n c r e a s e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i n l a t eGo n s e t g r o u p(P<0.05).T h e r ew a s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b n o r m a l b o d y t e m p e r a t u r e,m i l kd e c r e a s e,j a u n d i c e, s k i ne m p y e s i s o r s h o r t n e s s o f b r e a t h.P e r c e n t a g e o f e l e v a t e dCG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i n l a t eGo n s e t g r o u p w a s s i gG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e a r l yGo n s e t g r o u p(P<0.05).T h e r ew a sn o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i nt h e p e rGc e n t a g e o f a b n o r m a lW B Co r p l a t e l e t d e c r e a s e.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a g a l a c t i a ew a sd e t e c t e dw i t ht h eh i g h e s t f r eGq u e n c y i n e a r l yGo n s e t g r o u p(25%,7/28),w h i l e k l e b s i e l l a p n e u m o n i aw a s t h em o s t f r e q u e n t l y d e t e c t e d s t r a i n i n l a t eGo n s e t g r o u p(38.71%,12/31).C o n c l u s i o n㊀T h e s y m p t o m s o f a p n e a,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t i o n a n dh e a r t r a t e i n c r e a s e a r em o r e c o m m o n i n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t h a n i n e a r l y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CG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i n d i c a t o r i n e a r l y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E a r l yGo n s e t a n d l a t e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d i f f e r i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A n t i b i o t i c s s h o u l db e u s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c t u a l c l i n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ʌK e y w o r d sɔ㊀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㊀E a r l yGo n s e t s e p s i s;㊀L a t eGo n s e t s e p s i s;㊀P a t h o g e n;㊀I n f a n t,n e w b o r n㊀㊀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㊁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全身感染,是新生儿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该病初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血培养菌种鉴定㊁药敏试验需时长,常导致延误诊断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临床上新生儿败血症按发病时间的72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8月第10卷第4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u g2018,V o l10,N o.4不同分为早发型(出生ɤ72h)和晚发型(出生>72h)[2],本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型败血症临床特征与病原学方面的差异,以供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参考.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临床资料㊀选择2017年1月至10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早发型28例,晚发型31例.早发型中男16例,女12例;足月儿8例.晚发型中男18例,女13例;足月儿4例.1 2㊀诊断标准㊀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组确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3].1 3㊀纳入标准㊀(1)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2)日龄28d以内;(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1 4㊀排除标准㊀(1)血培养未检出病原菌者;(2)院内感染者.1 5㊀治疗方法㊀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㊁感染指标㊁病原学分布.感染指标于发病24h内动态监测.1 6㊀观察指标㊀白细胞计数异常指白细胞<5ˑ109/L或出生72h内>25ˑ109/L或出生超过72h>20ˑ109/L;血小板计数减少指血小板<100ˑ109/L;C 反应蛋白升高指C反应蛋白>10m g/L[3].临床表现:体温异常指发热(肛温>37 5ħ)或体温不升(肛温<35ħ);进奶减少指不能完成原有奶量;心率增快指心率>160次/分;气促指呼吸频率>60次/分.1 7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 P S S18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 1㊀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比较㊀见表1.表1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比较[n(%)]症状体征早发型(n=28)晚发型(n=31)χ2P体温异常4(14.29)3(9.67)0.0210.886进奶减少6(21.43)11(35.48)1.4170.234黄疸0(0)1(3.23)-1.000皮肤脓疱0(0)1(3.23)-1.000呼吸暂停8(28.57)17(54.84)4.1570.041气促11(39.29)15(48.39)0.4940.482腹胀10(35.71)20(64.52)4.8830.027心率增快3(10.71)13(41.94)7.2560.007㊀㊀表1结果表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异常㊁进奶减少㊁黄疸㊁皮肤脓疱㊁气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2㊀两组患儿感染指标比较㊀见表2.表2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感染指标比较[n(%)]项目早发型(n=28)晚发型(n=31)χ2P 白细胞异常13(46.43)18(58.06)0.7990.371血小板减少10(35.71)14(45.16)0.5440.461C反应蛋白升高17(60.71)26(83.87)3.9910.046㊀㊀表2结果表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显著大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异常㊁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3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比较㊀见表3.表3㊀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分布比较[n(%)]项目早发型(n=28)晚发型(n=31)革兰阳性菌15(53.57)9(29.03)表皮葡萄球菌2(7.14)5(16.13)头部葡萄球菌1(3.57)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0(0.00)1(3.23)无乳链球菌7(25.00)0(0.00)粪肠球菌3(10.71)0(0.00)屎肠球菌0(0.00)3(9.68)巴黎链球菌1(3.57)0(0.00)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3.57)0(0.00)革兰阴性菌13(46.43)22(70.97)肺炎克雷伯菌4(14.29)12(38.71)大肠埃希菌1(3.57)4(12.90)产气肠杆菌3(10.71)1(3.23)阴沟肠杆菌1(3.57)1(3.23)黏质沙雷菌3(10.71)4(12.90)铜绿假单胞菌1(3.57)0(0.00)㊀㊀表3可见,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最高,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㊀讨论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儿科学界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4],其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识别病情并采取合理的抗感染823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8月第10卷第4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u g2018,V o l10,N o.4治疗[5].但新生儿败血症存在早期症状不典型㊁病原体构成复杂且易变㊁血培养需时较长等局限性[6],临床开展有效救治仍是需要攻克的难点.进一步探索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异同,对临床诊治及经验总结有重要作用.由于产科及新生儿科的医疗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存活,但其全身器官与免疫功能不成熟,所面临的并发症众多,较足月儿更易发生败血症[7],本研究证实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均多发生于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作为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初期可有体温异常㊁进奶减少㊁黄疸㊁皮肤脓疱㊁呼吸暂停㊁气促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等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早发型败血症症状尤其不典型.本研究发现,晚发型败血症出现呼吸暂停㊁腹胀㊁心率增快的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这些临床症状对早期判断及有效救治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尤其是改善早产儿存活质量有参考价值.血培养仍然是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金标准,但菌种培养耗时长,故早期及时的病情判断有赖于非特异性感染指标如白细胞㊁血小板㊁C反应蛋白㊁降钙素原㊁白细胞介素6等[8]的变化.国外一项研究显示白细胞减少㊁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比值(I/T)升高和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有关[9].本研究比较两组白细胞异常㊁血小板减少㊁C反应蛋白升高三项指标的差异发现,晚发型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这与近年国内学者研究认为晚发型败血症I/T及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败血症[10]的结果一致,推测C反应蛋白升高在晚发型败血症中特异性相对较高,而其余指标在两型败血症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完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及临床医疗干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逐渐发生改变[11].以往认为,国内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12],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以B族溶血性链球菌和李斯特菌为主[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我国无乳链球菌[14G15]㊁肺炎克雷伯菌[16]等条件致病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尤其多见于发达城市.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提高,广谱抗菌药㊁长期动静脉置管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应用使机体防御功能受损㊁免疫力下降,条件致病菌易侵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17].本研究显示,本院2017年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检出病原菌均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占首位(25 00%),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占首位(38 71%).因此,临床工作中避免滥用抗菌药㊁加强消毒隔离管理㊁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对减少条件致病菌感染尤为重要.总之,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在临床特点㊁实验室检查㊁病原学分布等方面有所差异,辨别两型败血症对判断初期病情和有效及时选用抗菌药有指导意义,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样本量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新生儿败血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参考文献[1]㊀S h a hB A,P a d b u r y J F.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a no l d p r o b l e m w i t h n e wi n s i g h t s[J].V i r u l e n c e,2014,5(1):170G178.[2]㊀S h a n eA L,S t o l l B J.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 c u r r e n t i s s u e s i n t h ee p i d e m i o l o g y,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b a c t e r i a l a n df u ng a l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J].A mJ P e r i n a t o l,2013,30(2):131G141.[3]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余加林,吴仕孝,等.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19G21.[4]㊀C h a w l aD.E x c h a n g eT r a n s f u s i o n i nS e v e r eN e o n a t a lS e p s i s:I s i tB e n e f i c i a l[J].I n d i a n JP e d i a t r,2016,83(2):99G100.[5]㊀S h i n w e l l E S.T h e o n g o i n g c h a l l e n g e t o p r e v e n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 [J].A c t aP a e d i a t r,2013,102(10):947G948.[6]㊀S a t a rM,O z lüF.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a c o n t i n u i n g d i s e a s eb u r d e n [J].T u r kJP e d i a t r,2012,54(5):449G457.[7]㊀H o r n i kC P,F o r t P,C l a r kR H,e t a l.E a r l y a n d l a t e o n s e t s e p s i s i n v e r yGl o wGb i r t hGw e i g h t i n f a n t s f r o ma l a r g e g r o u p o fn e o n a t a l i nG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s[J].E a r l y H u mD e v,2012,88S u p p l2:S69G74.[8]㊀丁娟.新生儿败血症6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2):176G177.[9]㊀H o r n i kC P,B e n j a m i nD K,B e c k e rK C,e t a l.U s eo f t h ec o mGp l e t e b l o o d c e l l c o u n t i ne a r l y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s e p s i s[J].P e d iGa t r I n f e c tD i s J,2012,31(8):799G802.[10]楚燕芳,余加林,杜立中.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0):743G746.[11]M a r c h a n tE A,B o y c eG K,S a d a r a n g a n iM,e t a l.N e o n a t a l s e pGs i s d u e t oc o a g u l a s eGn e g a t i v es t a p h y l o c o c c i[J].C l i nD e vI mGm u n o l,2013,2013:586076.[12]宋韶鸣.新生儿败血症[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5):233G234.[13]O h W.E a r l y 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 g r o u p Bs t r e p t o c o c c a l s e p s i s[J].A mJP e r i n a t o l,2013,30(2):143G147.[14]黄梦,李克诚,徐旭.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10年回顾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9):855G858.[15]戴怡蘅,曾立军,高平明.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1):44G46.[16]焦建成,余加林.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32G35.[17]G a n a t r aH A,Z a i d iA K.N e o n a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t h ed e v e l o p i n g w o r l d[J].S e m i nP e r i n a t o l,2010,34(6):416G425.(收稿日期:20171031)㊀㊀(本文编辑:吴迪)㊀㊀92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年8月第10卷第4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A u g2018,V o l10,N o.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发病机制2
脑组织代谢改变
缺氧
脑组织无氧酵解↑ 组织中乳酸堆积 能量产生↓↓
钠钾泵功能不足
能量衰竭
Ca2+通道开启异常
氧自由基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
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
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 Na+、水进入细胞内
细胞源性脑 水 肿
Ca2+通道开启异常
Ca2+通道开启异常 Ca2+内流
受Ca2+调节的酶被激活
10
确诊为败血症的条件
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意一条: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液培养出致病菌 如果血培养培养出机会致病菌,则必须于 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液内培养出同 种细菌
临床诊断败血症
具有临床表现切具备以下任意一条: 非特异性检查结果异常的项目≧2条 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
常有
无或轻 无或缩小
频繁发作
常有 不对称或扩大
前囟张力
病程及预后
正常
兴奋症状在24小 时内最明显,3天
正常或稍饱满
症状在多在1周末 消失,10天后仍不
饱满紧张
病死率高,多在 1周内死亡,存活
内渐消失,预后好
消失者可能有后遗症
症状可持续数周,
后遗症可能性大
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和预防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B超
CT扫描
核磁共振(MRI)
脑电图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PH减低可反映胎儿宫内缺氧和酸中毒程度, BE
和PCO2有助于识别酸中毒性质
辅助检查
头颅B超
早发型与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特点
【eus Te oe tad ee H S a u n at e a 1 %.T e e o tii l gicnd fecs e en Rsl 】 h dre n vr O S tdr ght m s . t m a s e re i t w 9 i hrw r n s ttay i fat i r e bt e e e asc ls n i f n w e
lta u p  ̄ ( 76 v 14 P =0O1 ) weesg ic n ew e al n aeOHS ru sa d w r o inf a t ewe n ue l p o s 4 .% s2 .% . 8 r inf a tb t e n erya d lt i S go p n een t g i c n t e s i b
Co p r s fCl c lCha a t rs i fEa l nd La e Ov r a i u a i n Sy dr m e m a ion o i a ni r c e itc o r y a t a i n Stm l to n o
C HE Mig h i I i ,MI n y N n — u ,L e J AO Be —u,HE Ke HOU n q a ,Z Ca — u n
洁, 博士 , 主任 医师 , 研
7 6
中山大学学报 ( 医学科学版 )
第3 3卷
Los yn等首次提 出两种不 同类型 的 O S 概念 : HS 早
发 型发 生 于 HC 日后 3~7d 由外 源 性 H G 引 G , C 起 的 , 卵巢 对促 性 腺 激 素反 应 过度 有 关 : 与 晚发 型 发 生于 H G 1后 1 C 3 2~1 , 7d 由胚 胎产 生 的内 源性 H G引起 , 在 妊 娠 患 者 中出 现 …。随 后 , tu C 仅 Ma r h 等 进 一 步 证 实 了这 个 假 说 。并 对 两 种 类 型 O S HS 发 生 时间 作 了更 加 明确 的限 定 :即发 生 在 取 卵第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刘彩霞;景卫利;程雪;罗卉丽【摘要】目的: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特点,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2例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7 d)及晚发型组(>7 d)。
分析2组患儿一般资料、病原菌构成、临床表现、血象指标及死亡率等指标。
结果:早发型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2例患儿发生再次败血症。
早发型组患儿致病菌构成以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为主,死亡率为23.4%,晚发型组患儿致病菌构成以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死亡率为2.5%,早发型组死亡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发型组患儿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循环欠佳、反应低下发生率显著低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象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早发型组羊水混浊、母亲孕期感染、生后窒息、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发型组治愈率56.3%,显著低于晚发型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是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上述特征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及治疗方案选择。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预后【作者】刘彩霞;景卫利;程雪;罗卉丽【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新生儿败血症是因病原菌入侵新生儿血液而引发的全身性反应,发病率约为1%,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重点
predict sepsis in
newborns with suspicion of infection[J].An Pediatx
(Barc),2009,71(6):483-488.DOI:10.1016/j.anl坝ti.2009.07.
027.
[6]李月.脐血检测在早期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儿科学 杂志,2013,40(4):375—37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
2.1
高危因素与感染地点比较败血症的感染高危因素主要
有早产(29.1%),胎膜早破(21.1%),窒息/羊水粪染 (14.9%),小于胎龄(12.5%),侵入性操作(11.1%)等, 皮肤黏膜感染(8.0%)与脐炎(4.2%)所占比例较小。其 中早发型败血症有窒息/羊水粪染的比例高于晚发型败血症, 而晚发型败血症中皮肤黏膜感染的比例较早发型高(P< 0.05)。其他因素如早产、胎膜早破、小于胎龄、侵入性操作
侵的屏障功能差,且近年来由于侵袭性诊疗技术的应用和抗
生素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失调等,败血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一直居高不下,其发生率占活产儿1%o~10%o,出生体重越
万方数据
・507・
既是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8 o,也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的原因之一【9 J。晚发型败血症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概率较 早发型高,考虑与本组中院内感染比例较高有关。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0|,与新 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相同’1“,可能是晚发型败血症 患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概率较高的一个原因。 既往认为早发型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晚发 型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2。,而本研究中早发型与晚发型 败血症均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可能与本研究晚发型败 血症中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而皮肤感染及脐部感染率较低 有关。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仍是最主要的致病菌,超 广谱B一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高达40%、37%。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是仅次于前二者的致病菌,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占65%。目前新生儿感染耐药问题十分严峻,耐药率增长与 抗生素广泛不恰当应用有关¨3。。因此,为提高治愈率,应掌 握新生儿不同时期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根据药敏 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足量足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早发型败血症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 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呈现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已经逐渐 成为我国近期早发型败血症的重要致病菌,也是死亡率最高 的致病菌之一∞’14 J。通过对所有妊娠35~37周孕妇进行无乳 链球菌筛查,对结果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宫内 感染,降低新生儿早发型无乳链球菌(GBS)感染发病率和 减少产后感染的发生,但对晚发型疾病的发病率影响不 大¨卜”J。因此,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 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有积极作用Ⅲ-。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加强关注 具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一旦怀疑感染,注意完善实验室 非特异性检查及血培养检查。了解当地或本院病原菌的流行 分布和抗生素耐药情况,及时准确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 药菌产生及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新生儿败血症25例临床分析
吉林 医学 2012年3月 第33卷第 9期
新 生儿 败 血症25例 临床分 析
曾春英 (广东省博罗县妇幼保健 院 ,广东 博罗 516100)
【摘 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新生儿败血症 的临床资料 。结果 ;5年来新生儿败血 症血培养 阳性的患儿中,病原菌以革兰 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苯唑西林 的耐药性较高 ,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及耐 甲 氧西林 的金葡菌感染增多 ,对万古霉素敏感较高 。革兰阴性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 ,对亚胺培南、氯曲南高度敏感 ,对第三代头孢 菌素敏感性较高 。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韵治疗 ,宜正确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根据m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 败 血症 的有 效途 径 。
例,克雷 白氏杆菌2例。 2,3 药敏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索 、苯 唑西林 耐药 ,对万古霉素 、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大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对氨苄霉素 、庆大霉素耐药 ,对亚胺培南、氨 曲南高度 敏感 ,对第三代头孢 、碳青霉烯类 (泰能 )高度敏感。其 中1株 克雷伯低杆菌检 出超广谱 日呐 酰胺酶 ,它只对碳青霉烯类 (泰 能 )敏感。本组病例中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 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 ,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 2,4 治疗 ;24例患儿根据m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给予敏感抗生 素治疗 ,并积极 治疗并发症 ,给予合适 的保暖 、供氧 、维持 内 环境 的稳定 ,加强 支持疗法。 1例患儿因对它只对碳青霉烯类 (泰能 )敏感,给予转院治疗。治愈22例 ,死亡2例,死亡率为
[关 键词 】新 生 儿 ;败血 症 ;临床 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循环 ,在血液 中生长 、繁 殖 ,产生毒素 ,使全身各 系统产生严重病变 【1]。是新生儿期的 一 种危重病症 ,发病率 约占活产婴儿 的0.1% 一1%。病死率 为 10%~50%,存活者可 留有后遗症 ,应引起高度重视 3。为探讨 新生儿败血症 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对收治的25例新生儿败血 症 的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现 报告 如下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 (一)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 睡、发热或体温不升、重者不吃、不哭、不动、 体重不增等症状 • 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 • ①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表现为黄疸 迅速加重
• ②肝脾肿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 • ③出血倾向: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针眼处渗血 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 ④休克: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 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症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 ⑤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 或暂停、青紫
• ③出生后感染:较上述两种感染更常见 • 病原体可通过皮肤粘膜创面、呼吸道、消化道及 带菌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接触传播,其中 • 与携带病毒的母亲密切接触是新生儿生后病毒感 染最重要的途径 • 消毒不严的各种导管和仪器也可造成医源性感染
• 手卫生问题贯穿于以上三个阶段
新生儿早期感染
• 新生儿早期发生的各种病原体感染统称为 新生儿Neonatal early-onset septicemia, NEOS),它与晚发型败血症(NLOS)相 对应
• 死亡率为10%-50%
余加林.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00-102.
• 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预后会出现各种后遗症 • 正是由于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该病受到了临床 儿科医生的重视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因素
•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因素较多 •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1月-2013年01月 NICU收治的75例血培养为阳性的早发型新生儿 败血症的病例资料 • 早产儿25例(33.33%),有窒息史患儿22例( 29.33%),羊水污染的患儿20例(26.67%), 出生体重<2.5kg的有30例(40%),孕母感染 的有56例(74.67%),胎膜早破52例( 69.33%),宫内窘迫46例(61.33%)
新生儿GBS感染早发败血症防治
1.早发型多于出生后12~48小时发病,较少见,病情危重,系宫
内或分娩时感染所致。晚发型于出生3天后发病,系产后感染所 致。 2.症状 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可使多个系 统受累。
(1)发热或体温不升;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 “五不”反应 差、嗜睡(不动)、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体重不增
(2)黄败血症的惟一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3)肝脾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大 (4)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
化道出血,肺出血等,严重时发生DIC。 (5)心血管 (6)神经系统
疑似败血症
患儿72小时内有下述情况一项 ① 早产 ② 母亲绒毛膜羊膜炎 ③ 母亲GBS定植或感染 ④ 胎膜早破18小时以上,血培养阴性,间隔
24小时血液非特检查小于2项阳性
新生儿预防抗生素指征
早产 母亲绒毛膜羊膜炎 母亲GBS定植或感染,未及时用抗生素 胎膜早破18小时以上, 母亲发热大于38℃
治疗不确定因素
有报道称GBS可以通过完整的胎膜感染胎儿,可能存在隐性感 染潜伏情况 有荟萃分析存在矛盾的情况,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胎膜早破足月 或接近足月的新生儿败血症无效。对早产的胎膜早破有一定帮 助。
新生儿败血症4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症状表现大多无特异性 . 病原菌分 布无显著特征, 早发型较迟发型为多见。 新生儿败血症如 以 典型或危重症状来诊易于诊断 , 以黄疸首诊最多见且最容 易麻痹大意, 如病情观察不细致 , 极易在病情突然变化之时 处于被动之地 . 提示 我们在 临床工作中 , 收治黄疸病 患儿 生病情变化在人 院 3 d 后, 同期另一新生儿痰培养中亦培
3讨 论
我院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2年 l 2 月 共 收 治新 生 儿 1 2 0 0
例, 有败血症临床症状且血培养阳性患儿 4 0 例, 占3 . 3 %。 8 例。胎龄< 3 7 周 1 2例, 胎龄≥3 7 周2 8 例。
1 . 2 诊断
其中男 2 8 例, 女 1 2例; 日 龄≤3 d 9 例, 3 ~ 7 d 2 3例 , >7 1 d 0 . 0 5 ) 。早发型及迟发型病原菌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浊, 5 例母 亲有 发 热或 白细胞 增高 病 史 。临床 表现 : 早 发 型
为3 2 例。 晚发 型为 8 例 首发症状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 0 例, 典 型症 状 ( 少吃 、 少哭 、 少动) 7 例, 抽搐 2 例, 呼 吸暂
J L I  ̄例较低 , 因选材均为血培 养阳性病 例. 与早产儿免疫
【 Ke y wo r d s 】 N e o n a t a l s e p t i c e mi a ; 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血清和尿NGAL、KIM-1、CysC对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警价值
盒uWiOR F M's"#f2021‘a pr40(2)%176-182 -176-.论著.血清和尿NGAL、KIM・1、CysC对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警价值朱道谋1,钟丽花2,陈彩华2(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1.急诊科,2.新生儿科,海南海口570000"&摘要]目的:探讨晚发型败血症(LOS f新生儿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f及胱抑素C(CysC)水平对于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警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用改良AKIN分期系统进行评估,分为AKi n(n=23)和非AKi n(n=97)。
在入院后2d内采集4次(0*12*24*48h f血液和尿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NGAL、KIM-1及CysC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清和尿NGAL、KIM-1及CysC对LOS患儿早期AKI的预测价值。
应用多因素Looistic回归分析LOS患儿继发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院2d内AKI n患儿血清和尿NGAL、KIM-1、CysC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
根据AKI分级标准,(级组(n=4)患儿血清NGAL水平和尿NGAL、KIM-1水平高于I级组(n=12)(P<0.05)。
经多因素Looistic回归分析,尿NGAL(OR=6.507,95%CI1.899~17.431)、KIM-1(OR=2.304,95%C/1.385-5.496)及CysC(OR=1.420,95%CI1.097-2.641)水平升高是LOS患儿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经ROC曲线分析,尿NGAL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NGAL(P<0.05)。
新生儿败血症
5、血象:白细胞大于2万,中性粒细胞浆内可见 中毒颗粒。
6、CRP增高。
病例二
1、头颅CT:三脑室对称性扩大。
2、脑脊液:常规 细胞数810个/mm3 N85%
L15%
蛋白3+ 糖+
生化 糖0 氯化物761mmol/L 蛋白 610.9mg/dl
培养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
3、血培养 表皮葡萄球菌
• 易发生并发症,如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等。
[化脑治疗注意事项]
• 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良好的抗生素。 • 用药后24~36小时应复查脑脊液。 • 足够疗程2 ~ 3周。 • 定期做头颅B超,以便及早发现合并症。
病例一特点
1、男孩 日龄17天。 2、有受凉史。 3、足月自然分娩,母孕期体健,阿氏评分10分。 4、症状:发热、烦躁、拒乳;呻吟、吐沫;无抽搐。 5、查体:
◆ 白细胞(WBC)计数:WBC减少(<5×109/L), 或WBC增多(≦3d者WBC>25 ×109/L;>3d者 WBC>20 ×109/L)。
◆ 白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L/T) ≧0.16。
◆ C-反应蛋白(CRP):为急相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 且比较灵敏的项目。
◆ 血小板 ≦100 ×109/L。 ◆ 微量血沉 ≧15mm/1h.
传播方式
垂直
可能水平
临床经过
爆发型
较缓慢
肺部受累
常见
不常见
脑膜炎 病死率
约30% 15~18%
约85% 10~20%
[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细菌培养
◆ 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严格消毒下采血做血培养 ◆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应同时作厌氧菌培养 ◆ 有较长时间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者应作L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用药分析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用药分析目的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抗菌治疗所使用的药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以及无乳链球菌菌株的敏感程度。
结果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中,早发型22例,晚发型6例;合并肺炎者21例(早发感染19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例(晚发感染2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其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较为敏感,但是此细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0%及67.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42.8%;对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为1株,耐药率为3.6%。
结论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菌株对很多抗菌药品的耐药率偏高,临床中主要以头孢菌素、青霉素及万古霉素为首选;针对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要尽早使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标签:新生儿;无乳链球菌;临床特点;抗菌治疗无乳链球菌,又称B族链球菌。
此细菌往往寄居在人体生殖道及肠道里,容易造成围产期妇女产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免疫力降低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1-2]。
无乳链球菌能够经过产妇的生殖道使新生儿受到感染,从而引发新生儿出现肺炎、败血症以及脑膜炎等[3]。
本文对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抗菌治疗所需药品的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的血培养无乳链球菌均为阳性。
1.2 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翻阅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住院资料及其母亲的产前材料。
包含:患儿入院时的日龄、发病时的日龄及性别、胎龄、降生方法、住院日期、临床症状、住院时血RT、C-反应蛋白、生化、脑脊液培养等辅助检测结果,抗菌药品治疗和临床恢复情况、预后等状况。
2 结果2.1 一般情况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28例(其中男11例,女17例),包括早产12例(胎膜早破7例,胎儿窘迫5例),足月出生16例(母体分娩前出现发热4例);剖宫产9例,正常分娩19例;出生后体重极低1例,体重略低8例,体重正常19例;出生后在7 d内发病22例,7 d后发病6例。
最新: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一.定义脓毒症(SePSiS)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血液(或者脑脊液等无菌腔隙)能培养出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称败血症(septicemia)o细菌仍是引起新生儿脓毒症的主要病原体,另外,在临床实践中,新生儿科医生更习惯用败血症而非细菌性脓毒症(bacteriasepsis),同时为了与前两版方案保持一致,因此,本共识将沿用败血症这个词,主要讨论细菌性脓毒症这部分内容。
根据发病时间新生儿败血症又被分为EOS及晚发败血症;1ate-onsetsepsis z1OS)o EOS一般发病时间≤3日龄,1OS一般>3日龄。
由于EOS与1OS在高危因素、致病菌乃至治疗上都有差别,故本共识将分别阐述。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EOS大多系母体病原菌垂直传播(产前或产时感染)。
1 .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儿是EO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风险越大。
在美国,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EOS发病率为0.57%o;出生体重1500~2500g的新生儿EOS发病率贝U为1.38%。
;而出生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高达10.96%o o2 .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feta1membranes z PROM)≥18h:PROM常常伴随着早产,79%的EOS患儿母亲有PR0M≥18h的病史。
一方面,PROM可能是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的表现;另一方面或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PROM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是胎膜完整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的2.3倍。
若羊膜腔内检出GBS,EOS发生的概率为20%,如伴发PROM且母体产时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EOS发生概率将上升到33%~50%o3 .羊膜腔内感染:包括羊水、胎盘、绒毛膜感染,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绒毛膜羊膜炎。
GBS感染相关性新生儿早发败血症诊治要点
GBS感染相关性新生儿早发败血症诊治要点病历情况新生儿系G3P1,胎龄40+5周,出生体重2860g;因“其母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出生,羊水III°,患儿出生时予初步复苏, 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脐带、胎盘无异常,生后无青紫、气促、及呼吸困难;母孕史:此次为自然受孕,规律产检无异常;产前1月直肠拭子无乳链球菌(GBS)培养阳性,未治疗。
产前2小时母亲出现发热,体温38.7℃,新生儿出生前2小时胎心监测提示持续胎心增快至170-180次/分;血常规示:WBC 24.83×109/L,NEU 91.2%,hsCRP 233.16mg/L。
诊断为“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急诊LOA位剖宫产。
新生儿出生后血培养5天提示B族链球菌感染。
体格检查:T 36.4℃,HR 142次/分,R 42次/分,SpO2 94%,Wt 2860g,Bp 70/42 mmHg,身长49cm,头围35cm, 全身皮肤红润,营养发育可,精神反应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周无青紫,双胸廓对称,三凹征阴性,呼吸评分0,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四肢端稍凉,CRT<3秒,股动脉搏动有力,休克评分1分,神经系统正常及原始反射可正常引出。
入院血气分析:PH 7.282,PO2 35mmHg,PCO2 35.5 mmHg, HCO316.7mmol/L,BE -10 mmol/L;血常规:WBC 14.43×109/L,NEU 56.3%,LYM 28.6%,,HGB 170g/L,PLT 228×109/L ,RET 2.14%;CRP 59.35mg/L。
诊断依据该病例孕母有产前发热,体温38.7℃,胎儿心率增快至170-180次/分,血常规示:WB C 24.83×109/L,NEU 91.2%,hsCRP 233.16mg/L。
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61 .. 浆蛋 白异 常 : 巨球 蛋 白血 症 、多发 性骨 髓 瘤 、先天 性 1血 如 高纤 维蛋 白血 症 等 , 由于 血 浆 中蛋 白的 含量 异 常增 高 ,使 血浆 粘 度 增高 ,进 而使 全血 粘 度增 高 ;另 外 ,血 浆蛋 白的增 加还 可 导致 红细 胞 的聚集 ,从 而造 成 全血 粘度 的增高 。 61 .. 细胞数 量增 多 :原 发性 或继 发性 真性 红 细胞 增多 症 、肺 2红
6 异 常结 果 分析
621病理 性 低血 粘度 : . . 主要 是几 种 出血 性疾 病 引起 , 出血 陛 如 脑 中风 、上 消化道 出血 、鼻 出血 、功 能 性子 宫 出血 等 。这 些 疾病 的 特 点是 血 液粘 度 降低 与 红细胞 比积 的减 少成 平行 关 系 ,是机 体失 血
展 快 ,抗 生素 耐药 率 高 ,易发 生化 脓 性脑 膜炎 ,死亡 率 高 ,治疗 较
产 程 延长 , 例产 时 窒息 , 患儿 母 亲产 前有 消化 道感 染 ; 发型( 2 1例 晚 发
病 > 8小 时)2 例 。早 发型 中男 7例 ,女 4例 ,早 产 儿 2例 ,足月 4 1 小 样 儿 1 ,余为 正 常足 月儿 ;晚 发型 中 1 例 均为 男性 ,早产 儿 3 例 3
62 血 液粘 度 降低 .
综上所述,血液粘度的测定在临床的诊断上已具有重要意义。
在 血 粘度 的 测定 中 ,毛 细管 法 操作 比较 便捷 ,而旋 转法 相对 准 确 。 综 合 比较 旋 转法 优于 毛 细管 法 。 参 考 文献 : []康 振 黄 . 液 流 变 学 及 其 临 床 应 用 [ 四川 教 育 出版 社 , 1 血 M]
267例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的相关性研究
267例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病在易感致病菌和药敏性上的相关性。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6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并依据记录结果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和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病的一般特性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①血培养呈阳性的患儿有108例。
其中,早发型患儿有35例,晚发型患儿有73例。
②35例早发型患儿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为28.57%、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为71.43%、真菌感染率为0%。
73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为68.49%、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为29.48%、真菌感染率为2.73%。
在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方面,早发型患儿与晚发型患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x2=1.16,p<0.05;阴性:x2=1.02,p<0.05)。
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对万古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利福平、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药物敏感。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对头孢呋辛耐药,对万古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利福平等药物敏感。
结论明确新生儿败血症的早发型与晚发型对于临床上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晚发型;发病日龄;围产因素;致病菌;药敏性新生儿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入血液并进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细菌感染[1]。
在国内外的文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neonatal early-onset septicemia,neos)和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neonatal late-onset septicemia,nlos)的概念[2-5]。
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新生儿败血症,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4、5]。
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第七版的《儿科学》教科书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7天内发生的败血症,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7天后发生的败血症。
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 348 •吉林医学2021年2月第42卷第2期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龙俞宇(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目的:探究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使用白细胞(W BC)、C-反应蛋白(C R P)、血清降钙素原(PC T)检测对其早期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的60例无感染征象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W BC、C R P以及P C T水平,并分析计算W BC、C R P、P C T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在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W BC、匚尺?、?匚丁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贾已1匚尺?^匚丁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三组单独诊断。
结论:W BC、C R P、P C T可作为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快速的检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白细胞;C R P;PC T;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在所有新生儿的病患中,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感 染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菌侵人患儿血液循环系统 中并繁殖、产生毒素,而导致一系列的损害。
此类疾病可能会 使患儿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休克,如果不能够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 儿死亡。
新生儿败血症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特征性的典型症 状,故在临床实践中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并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措施存在极大的困惑。
血液培养出病原菌是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但等待血培养结果一般需要数天的 时间,患儿可能在血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就已出现严重的并发 症,在此阶段常需要积极使用抗菌药物等治疗;并且,血培养 的结果一般阳性率较低[1]。
新生儿败血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3、特异性免疫功能(Specific immune function):
⑴新生儿体内IgG主要来自母体,且与胎龄相关,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 因此早产儿更容易感染(IgG in neonatal mainly comes from the mother and is related to the gestational age. The smaller gestational age is, the lower IgG content is, so premature infant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
⑶由于未曾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为初始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低 下,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其他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Since they have not been exposed to specific antigens, T cells are primary T cells with a low ability to produce cytokines and cannot effectively assist B cells, macrophages,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other cells in the immune response)。
⑸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 因子的能力低下(The ability of monocytes to produce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nterleukin 8(il-8) and other cytokines is lo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2.055,网.152;产前发热在常见产前感染菌和产道菌组中占
5.6%(7/121),常见出生后感染菌组中占1.4%(4/302),孕龄<37w在常见 产前感染菌和产道菌组中占35.5%(43/121),常见出生后感染菌组中占
革兰氏阳性菌 胎膜早破
G+
Gram-passitive pathogens
Premature rupture ofthe membranes
Gestational age
PROM
GA
胎龄 出生体重
streptococci
BW
GBS
Birth weight
Group—B
13-hemolytie
B组B溶血性链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7.1%),≤5d表皮葡萄球菌39例(24.1%),大肠埃希菌30例(18.5呦,溶血
性葡萄球菌17例(10.5%),阴沟肠杆菌10例(6.2%),≤7d表皮葡萄球菌
48例(22.3%),大肠埃希菌38例(17.6%),溶血葡萄球菌23例(10.7%),阴沟
肠杆菌13例(6.1%),>7d表皮葡萄球菌6l例(29.3%),溶血葡萄球菌52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CoNS
Coagulase-negative
stapb,loeocci
、ⅣBC
Ⅵ礓lite blood count
CRP
C—reactive protein
PLT
Platelet
血小板
重庆医科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重庆医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科,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符号说明
英文缩写
NEOS
英文全称
Neonatal early-onset septicemia
中文全称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
NLOS
G.
Neonatal late・onset septicemia
Gram-negative pathogens
革兰氏阴性菌
例(25%),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4.8%),人葡萄球菌8例0.8%)。发病日
龄与围产因素:产程延长、<48h占9.4%(5/51),>48h占3.O%(11/372),
庐5.631,p=O.018;胎膜早破≤48h占43.8%(22/51),>48h占
26.3%(98/372),≤5d占36.1%(58/162),>5d占23.8%(62/261),≤7d占 34%(73/215),>7d占22.6%(47/208),均有统计学差异p<O.05);产前发 热~<48h占9.4%(5/51),>48h占1.3%(6/372),一<72h占5.9%(6/98),>72h 占1.5%(5/325),≤5d占5.4%(9/162),>5d占0.7%(2/261),≤7d占
敏:48h、72h、5d、7d内药物敏感率无明显差异,≤7d氧哌嗪青霉素 (100%)、头孢呋辛(81.8%)、头孢他定(76.9%)、利福平(70.6%)敏感率高, >7d利福平(70.6%)、环丙沙星(69%)、氧哌嗪青霉素(66.7%)、氟哌酸 (64.5%)敏感率高,万古霉素无一例耐药。
上均有统计学差异◇<O.05)。发病日龄一<48h病原菌分布前4位是表皮
葡萄球菌13例(25.5%),溶血性葡萄球菌9例(17.6%),大肠埃希菌6例
(11.8%),肺炎克雷伯菌2例(3.9%),一<72h表皮葡萄球菌25例(25.5%),大 肠埃希菌16例(16.3%),溶血性葡萄球菌15例(15.3%),阴沟肠杆菌7例
2
重庆医科大学硬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0.1%(30/30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O.05)。发病日龄≤72h常见
产前感染菌和产道菌占37.8%(37/98),>72h占25.8%(84/325);≤5d常 见产前感染菌和产道菌占46.9%(76/162),>5d占17.2%(45/261);≤7d 常见产前感染菌和产道菌占45.6%(98/215),>7d占11.1%(23/208),以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的临床意义探讨
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易感病原茵、发病日 龄、临床相关指标及药敏现状,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意
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院收治的423例血培养阳性的 新生儿病例资料,分别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应用SPSSl5.0统计 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的2.2%(423/19135)。常见产前感 染菌和产道菌组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6.4%(44/121),常见出生后感 染菌组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93.4%(282/302)。产程延长致败血 症在常见产前感染菌和产道菌组中占6.5%(8/121),常见出生后感染菌 组中占2.6%(8/302),Z2=2.678,p=o.102;胎膜早破在常见产前感染菌和
4.5%(10/215),>7d占0.5%(1/20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西0.05)。
3
重庆方式、临床表现、WBC、PLT计数、CRP、病
死率上存在差异(萨0.05),常见产前感染菌和产道菌组与常见出生后感
染菌组在异常出生体重、WBC、PLT计数、CRP存在差异p<0.05)。药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童度
日期:
2塑2:丝!±互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重庆医科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攻读学 位期问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重庆医科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 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内容除外),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 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