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湘夫人》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考语文高中 大题精做:02 湘夫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一、【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二、【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021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02课 湘夫人(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北渚.(zhǔ)B.葺.之(qì)紫坛.(tán)踯.躅(zhí)踟.蹰(chí)C.潺.湲(chán)汀.洲(dīng)芳馨.(xīn)骤.得(zhòu)D.九嶷.(yí)麋.鹿(mí)薜.荔(pì)荟萃.(cuì)【答案】D【解析】“薜”应读“b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荟萃袅袅踯躅逍遥容予B.潺湲沅江荒忽白头偕老C.水裔澧浦修茸腾蛟起凤D.芳馨佳期眇眇缈无人烟【答案】B【解析】A项,“逍遥容予”应为“逍遥容与”,C项,“修茸”应为“修葺”,D项,“缈无人烟”应为“渺无人烟”。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与佳期.兮夕张匪我愆期.B.思公子..兮未敢言公子..王孙把扇摇C.帝子..之长洲..降兮北渚临帝子D.遗.余褋兮澧浦采之欲遗.谁【答案】D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B.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C.擗.蕙櫋兮既张擗:剖开缭.之兮杜衡缭:缠绕D.捐.余袂兮江中捐:捐献搴汀.洲兮杜若汀:水中平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捐:丢弃。
5.下列加点的词与“辛夷楣兮药房”中的“辛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B.洞庭波.兮木叶下C.隔夜黄鹂空.好音D.出师一表真名.世【答案】C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芷兰
辛夷(木兰 )
杜衡(马蹄香)
荪(菖蒲)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3、“流水潺湲”,相对论,实写等待中的煎熬。
本段小结
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 心里,急切等待恋人而又不见 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 迷惘地看着慢慢不断的流水出 神。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在鉴赏诗歌时,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 当作诗人,“将心比心”地去领会、估计诗人在诗中所 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好像已经飘然降落 到了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见秋风萧瑟,洞庭波起, 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 备,却见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一段主要 用盼望对方来而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聚集在水草中,鱼网张在树上
以凄清、冷落、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 意境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情感基调(情景交融)。
《湘夫人》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不管怎么说,屈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第一位”,盖因他之前尚无称得上伟大的诗人,甚至连“诗人”也不易觅得。
《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有几位还颇有几首诗保存在这被称之为“经”的集子中,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它们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
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就前一点而言,屈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虽然对他的精神价值,根据不同的时代需要,代代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时我们理解为“忠君”,有时我们理解为“忠民”,有时我们又理解为“爱国”,总之,他已是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人格精神的诱导之一。
就后一点来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在后半生人生绝境中的数量不多的艺术创造,已胜过楚国王族——也是他的祖先——几百年创下的世俗政权的勋业。
他寄托在他诗歌创造中的志向与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刘安和司马迁的共同评价。
我们知道,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言九鼎的。
而屈原的艺术创新,“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超经越义,自铸伟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这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对他的评价。
一个史界的司马迁,一个文论界的刘勰,两个在各自领域中顶尖的人物,对他的精神与艺术、人格与风格,做这样至高无上的推崇,屈原之影响人心、之折服人心,于斯可见。
其实,屈原作品的数量并不多。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出的数目为25篇。
这些作品,可以分成三类:《离骚》《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一类,是屈原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记录,是他公共生活形象的写真,是他的心灵史、受难史、流浪史,是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见证。
《九歌》11篇为第二类,这是一组深情绵绵的情爱类作品,取之于楚国巫风中的娱神歌曲,屈原把它们改造了,变成了他自己的独创,因为他把自己那一往情深的心灵寄托在了里面。
《湘夫人》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上漫游。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山中有木兮,木有枝,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
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罾何为兮木上? 鱼网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之上?
9
大意:湘君与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探究:本节诗是如何表现湘君的哀愁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渺茫的秋景,构 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 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 益的意味。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对鸟和 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 愿相违。
10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 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 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 廓江天万里霜。
探究:建筑房屋的目的是什么?房屋的特点?
迎,高雅、华贵、精巧
12
第二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沅有芷兮澧有兰, 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湘夫人精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理的门阀制度。
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又表示人 非木石,岂能无情?面对着不合理的社会现 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智的劝慰 、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 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
4.《蜀相》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 达作用。
【点拨】
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
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 的气氛。“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本是一 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 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
①朝 驰余马兮江皋 . ②两朝 开济老臣心 .
名词,早晨 _________
(2)许
赞许 ①塞上长城空自许 . _____ 答应,允许 ②秦王怒,不许 . _________ 表示大约的数量 ③潭中鱼可百许 头 ______________ . 处所 ④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 _____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
书愤
古诗品韵
邓鲂、张彻落第
白居易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 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 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赏析】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对朋友落第的
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 。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 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 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 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 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3)《蜀相》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
游武侯祠所作。当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仕
湘夫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 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 被怀王疏远。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一再遭到 放逐。公元前278年,楚都城郢都被秦攻破,同年五月五 日,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2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麋 何食兮 庭 中?蛟何为 兮水裔?朝驰余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 马兮江皋,夕济兮 西澨。闻 佳人兮 召 予, 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将腾驾兮偕逝。筑 室 兮 水中, 葺之兮荷 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 盖。 荪 壁 兮 紫 坛, 播芳椒兮成堂。 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院,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
第22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本篇《湘夫人》出自他的《九歌》,《九歌》是在民间 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的 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第2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2.文体常识 (1)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因 《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所以楚辞也称为“骚 体”。特点是:①篇幅较长;②句式参差灵活;③多用 “兮”字。
第21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 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 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 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1953年,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语文:《湘夫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 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
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
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
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 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 情更加惆怅万分。
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
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
持真理,敢于反抗 黑暗统治的精神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 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 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 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
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
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
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 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
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 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
Hale Waihona Puke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秦国和楚国(并吴越,版图最大, 人口最多)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 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
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高中语文-第1单元-屈原《湘夫人》赏析二-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单元屈原《湘夫人》赏析二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九歌》的来源及其演变《九歌》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第二阶段是“中原《九歌》”,我们称之为“夏代经典《九歌》”;第三阶段是“楚地《九歌》”,也称“民间《九歌》”;第四阶段是“屈原《九歌》”。
我们解读《九歌》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如果不能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把屈原的《九歌》和夏代《九歌》等同或跟原始《九歌》等同,那样就不能很好的解读《九歌》。
《九歌》的名称起源很早,《离骚》中讲到的“启《九辩》与《九歌》兮”,是说夏代开国君王夏启,把天庭乐歌《九歌》偷回人间。
其实在夏代《九歌》之前还有“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楚国人把《九歌》作为国家所用的祭歌的记载,但《九歌》和国家的祭祀还是有一些关系的。
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曾说,《九歌》可能是大型祭礼的余续,是大型祭礼结束以后再来唱的,既有大型祭祀典礼的肃穆与端庄,又有娱人的作用。
这种说法我人为是比较有力的。
《九歌》既和国家祀典有关,又和国家祀典有所区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九歌》与楚国的国家祭典有直接的关系。
屈原在楚地民间祭歌的基础之上创作了《九歌》。
屈原在长期流放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也能够接触到楚国的传统祭歌。
屈原创作《九歌》的摹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就是楚地民间《九歌》,这在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和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中都有明确论述。
屈原在楚地民间《九歌》的基础上创作了组诗《九歌》,而楚地的民间《九歌》显然保留了夏代中原《九歌》和巫术《九歌》以及原始《九歌》的某些内容和风格,因此我们从屈原《九歌》中能发现原始《九歌》和夏代《九歌》的一些痕迹。
因此,对于屈原的《九歌》,可以这样表述:屈原《九歌》是在原始《九歌》、中原《九歌》、楚地《九歌》基础之上的独立的文学创作。
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
鉴赏诗歌形象
1、诵读全诗。 2、分析:
抒情主人公是谁? 诗歌对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哪些形 象特点?
目眇眇-登白薠-远望- 观流水 动作 (实)
等待 期盼
幻想如愿相会的情景:白芷 兰草 辛夷
湘 君
薜荔 杜衡 杜若等等 心理
(虚)
捐、遗、容与 动作(实)
向往
失望 气愤
4、虚实相生的手法。
课堂小结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 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 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 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也渗透了诗 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布 置 作 业背
诵 诗 歌
这种竹子叫 湘妃竹。其 名与一个神 话故事有关。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 的舜。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 ,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 (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 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 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 我们可以联想到
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
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 影,有时会叠印着
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寄托着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 融进了
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 不得的忧伤怀疑。抒发了诗人人生 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鉴赏表现手法
再读全诗,体味主旨 思考本诗在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主旨方
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20秋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2课自主赏析湘夫人含解析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2课自主赏析湘夫人含解析第2课自主赏析湘夫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上的水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女英。
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之间;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茎上布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1.作家作品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被怀王疏远。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1篇),共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3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背景解读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女英。
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湘妃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3.文体知识楚辞体楚辞体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自由舒缓,摇曳多姿。
高中语文 第02课 湘夫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2课湘夫人1.作家作品屈原,名,字。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和,是我国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_______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王逸《九歌序》。
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2.背景介绍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
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和。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湘夫人
北渚zhǔ:北岸浅滩。 夕张:傍晚陈设帷帐以待。 萃cuì:荟萃,聚集。 皋ɡāo:水边高地。 澨shì:水边。 荪壁:用荪草饰壁。 橑lǎo:屋椽。 櫋mian:这里指帐顶。 袂mèi:这里指长衣袖。 褋dié:单衣。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根据《山海经》、《尚书》 的记载,传说尧考察他的接 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 女英嫁给舜。舜外出巡行生 了重病,娥皇、女英千里迢 迢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 庭湖君山的时候,传来消息 说舜已经崩于苍梧,娥皇、 女英悲痛哭泣,投江而死。
天帝之女降落在北洲上,望眼欲穿啊使我惆 怅。秋风轻轻吹拂,洞庭泛波啊树叶落下。脚 踏白薠草啊纵目远望,与佳人约会在黄昏啊张 设帷帐,准备周到。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边, 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上?
沅水澧水芷草兰花飘香,思念 湘夫人啊没机会诉说。神思恍惚 啊眺望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 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蛟龙为什么困在水边浅滩?清晨 我骑马在江岸奔驰,傍晚我渡河 到江水西旁。听说湘夫人啊召唤 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 础上加工而成。此篇与《九歌》中 另一篇《湘君》为姊妹篇。或说, 湘君即舜,湘夫人即娥皇、女英。
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 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美政” 的政治理想,对内辅佐怀王变 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楚国一度国富兵强。
屈 原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 歌,它运用楚地歌体,描写楚地风情,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人把“楚辞”称为“骚 体诗”。《楚辞》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 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最具代表性的是屈原的 《离骚》,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 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 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不管怎么说,屈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第一位”,盖因他之前尚无称得上伟大的诗人,甚至连“诗人”也不易觅得。
《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有几位还颇有几首诗保存在这被称之为“经”的集子中,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它们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
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就前一点而言,屈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虽然对他的精神价值,根据不同的时代需要,代代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时我们理解为“忠君”,有时我们理解为“忠民”,有时我们又理解为“爱国”,总之,他已是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人格精神的诱导之一。
就后一点来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在后半生人生绝境中的数量不多的艺术创造,已胜过楚国王族——也是他的祖先——几百年创下的世俗政权的勋业。
他寄托在他诗歌创造中的志向与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刘安和司马迁的共同评价。
我们知道,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言九鼎的。
而屈原的艺术创新,“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超经越义,自铸伟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这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对他的评价。
一个史界的司马迁,一个文论界的刘勰,两个在各自领域中顶尖的人物,对他的精神与艺术、人格与风格,做这样至高无上的推崇,屈原之影响人心、之折服人心,于斯可见。
其实,屈原作品的数量并不多。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出的数目为25篇。
这些作品,可以分成三类:《离骚》《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一类,是屈原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记录,是他公共生活形象的写真,是他的心灵史、受难史、流浪史,是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见证。
《九歌》11篇为第二类,这是一组深情绵绵的情爱类作品,取之于楚国巫风中的娱神歌曲,屈原把它们改造了,变成了他自己的独创,因为他把自己那一往情深的心灵寄托在了里面。
第三类只有一篇:《天问》。
这是一篇独特的作品:不仅在屈原作品中是独特的,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独特的、怪异的,又是令人震惊的。
全诗1500多字,370多句,诘问170多个问题。
关键还不是这170多个问题,而是这种疑问的精神与勇气。
这种精神与勇气实际上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人类精神总是通过人类最杰出的分子来做最集中的体现。
在他的第一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痛: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这是《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忳”(忧愁)……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
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他受到的具体的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他起诉的是这些人对他个人的伤害与不公。
他指责他们的不道德,指责他们没有责任心,指责他们道德上与智力上的双重昏聩,但这都出自他很自我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他的诗中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志的个人在集体中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一方面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
伟大的个性,就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我们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看到了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看到了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又对人间的邪恶不停地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可他并不脆弱,并不告饶,并不退却——不,决不。
他已从人群中上前一步,成为孤独而傲慢的个体,与全体对立,他决不再退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讲,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消解了个性与社会的对立,从而阻碍了个性的张扬。
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由于他已被主流社会抛弃——他的被流放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事件,而他的《远游》,则正是他精神的自我流放——他有深刻的孤独。
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个性在绝望中显示了它的高度、深度与完美。
刘勰说楚辞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鲁迅说楚辞是“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并且较之《诗经》,说它“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屈原是被人群抛弃的,有人会说抛弃他的只是楚怀王、顷襄王父子,但从对体制高度认同的屈原来说,被这一对父子抛弃,就足以使他有“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国中没人知道我)的孤独感。
假如屈原是一个脆弱的人,或者说,他的个性还不够坚定,他可能会试图改变自己,再回到人群中去,但偏偏他是一个倔强而不肯一丝迁就的人,纯洁而不受一丝污浊的人,一个九死不悔的人,于是,便出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对峙:一边是世俗的强大权力及权力控御下的人群及其思想,一边是孤独无依却一意孤行决不屈服的个人。
屈原的伟大,即体现在这种对峙之中。
他的失败,就因为他取对立的立场而不曾屈服,他的成功与辉煌,他的光荣与梦想,也是因为他取对立的立场而不肯屈服。
所以,我曾在《屈原:无路可走》一文中说:“屈原之影响后世,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
屈原的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与社会、文化发生冲突,并遭至毁灭的记录,是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所以,如果我们说,《诗经》是北方世俗生活的记录,它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因此被冠之以“现实主义”的名目,那么《离骚》,则是一个苦难心灵的记录。
《诗经》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冲突,《离骚》则由生活中的冲突深入到内心的冲突。
“离骚者,犹离忧也”,是的,“离骚”乃是一个强悍不屈的个性心灵的痛苦心声。
它体现了个性的深度、痛苦可以达到的深度,它是自我的觉醒,自我的坚持,自我的抗争,是追求自由、幸福与个人信仰的曙光。
所以,我说,屈原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几乎都是“大诗”,有大精神,大人格,大境界,大痛苦,大烦恼,大疑问,大爱大恨,大悲大喜。
他直往个性的深处掘进,决不浅尝辄止,决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他就往这不“中庸”的狂狷的路上走,决不回头,直至决绝而去,一死了之。
他对邪恶,怨而至于怒了,他对自己,哀而至于伤了。
他的文学形式,较之《诗经》的节制,他的篇幅与情感,真的是“淫”(过分)了。
所以,我曾说,《诗经》中任一首诗,单列出来,都略显渺小,它们靠的是群体的分量而占有文学上的一席之地。
而屈原的作品,如,《离骚》《天问》《招魂》,以及《九章》中的那些杰出的篇目,是可以单独地自立于诗歌之林,单独地成为一道风景,称得起“大诗”的。
即如他的《九歌》,写苦写痛,写爱写痴,写恋写愁,写盼写思,无不一往情深,直叫人有惊心动魄之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直让人在那心灵深处,突然升起一腔柔情蜜意,不拥入怀中不能自已。
可那袅袅秋风,已不知从何处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较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九歌》的境界更高,意味更深,情韵更永。
事实上是,《诗经》中的爱情诗,都来自于具体的“爱情事件”,即它都是具体的爱情经历的记录。
而《九歌》中的爱情诗,则没有这样的背景,它纯粹出自于对爱情的想象。
所以,它更抽象,更哲学,是哲学化的爱情,所以也更有象征的意味。
如果说,《诗经》中的爱情诗让人觉得亲切,让人恋起俗世的温暖与幸福,那么《九歌》中的爱情诗,则让人飘忽,让人惆怅,让人怀疑俗世幸福的可能性,与爱情的真实性。
屈原是悲剧性的,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他的艺术。
他有直探世界悲剧本质的洞察力。
即使是温暖的爱情,他在写出它的温馨与令人哀哀欲绝的柔情的同时,却也写出了围绕在它四周的寒凉,使其不可驻如梦,不可掇如月,不可揽如云,不可止如水……他的这一组写情爱的诗足可以上升为哲学,成为哲学寓言。
屈原的作品,被称为“楚辞”。
何为“楚辞”,我用一句话来说,楚辞——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在吸收楚国民歌艺术营养的基础上而创作出来的带有鲜明楚国地方语言色彩的新体诗。
“楚国诗人”“楚国民歌”“楚国地方语言色彩”,说明了“楚辞”中的“楚”字,而“新体诗”,则说明了此“辞”并非《诗经》式的旧体诗,它不再是四言体式,而是自由奔放的杂言诗,篇幅长大宏阔,情感深沉博大,思虑曲折深刻,“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湘夫人》简析本篇与《湘君》是姊妹篇。
《湘君》写湘水女神对男神湘君的迎候,此篇写湘水男神对女神湘夫人的追求,二者都表现了深挚的爱情,又都因爱情受挫而产生种种怨慕和忧思,存在着共同的心理和情感活动模式,所以在写法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姜亮夫说:“《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是对唱的”,“通过对唱来表现相爱之情,这是民歌的一个特色”。
他说现在的民歌也有这种情况,“二人对唱的唱词完全相同,或者只改动一两个字”。
这里的两个姊妹篇,结尾六句诗基本相同,两篇之中相似而近同的一些情感内容,则可以两相应衬、对照、加深。
本篇的侧重点是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深望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幻景、幻象,从而更显其一往情深。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湘君在洞庭之滨迎候湘夫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于恍惚之中似乎看到这位湘水女神在北渚降临,但是秋水伊人,望眼欲穿,还是看不真切,因而愁绪茫茫,忧从中来,只见得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