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
中药学 图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 中麻黄、木贼麻黄 草质茎 生用、蜜炙或捣 绒
桂枝
科:肉桂 嫩枝
樟
紫苏
形科:紫苏 茎、叶
唇
生姜
科:姜 新鲜根茎
姜
香薷
形科:石香薷、 江香薷 地上部分
唇
荆芥
唇
形科:荆
芥 上部分 生用、炒炭
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防风
伞 根 生
形科:防风
用、炒炭
羌活
形科:羌活、 宽叶羌活 根茎及根
伞
白芷
形科:白 芷、杭白芷
伞 根
细辛
兜铃科:北细 辛、汉城细辛、华 细辛 全草
马
藁本
形科:藁 本、辽藁本 根茎及根
伞
苍耳子
菊
科:苍
耳 实 炒去硬刺
果
辛夷
兰科:望春花、 玉兰、武当玉兰 花蕾
木
葱白
合科:葱 近根部的鳞 茎
百
鹅不食草
科:石胡荽 全草
菊
胡荽
形科:芫荽 全草
伞
柽柳
柳科:柽柳 嫩枝叶
发散风寒药备考知识要点(中药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冲刺备考阶段,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了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知识点,供⼤家参考学习: 发散风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症:⾹薷、细⾟、⾟夷、(⽩芷、羌活、) 3、下列药物的⽤法:⿇黄、⾹薷、细⾟、荆芥 4、下列药物的使⽤注意:⿇黄、桂枝、细⾟、苍⽿⼦ 1、⿇黄 【性味归经】⾟、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消肿。
【应⽤】风寒感冒,咳嗽⽓喘,风⽔⽔肿。
发汗解表宜⽣⽤,⽌咳平喘多炙⽤。
2、桂枝 【性味归经】⾟、⽢,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
【应⽤】风寒感冒,寒凝⾎滞诸痛证,痰饮、蓄⽔证,⼼悸。
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热妄⾏诸证忌⽤;孕妇及⽉经过多者慎⽤。
3、紫苏 【性味归经】⾟,温。
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宽中,解鱼蟹毒。
【应⽤】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滞、胸闷、呕吐,妊娠呕吐、胸腹满闷,进⾷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4、⽣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呕,温肺⽌咳,解毒。
【应⽤】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
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5、⾹薷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消肿。
【应⽤】阴暑证,⽔肿脚⽓ 6、荆芥 【性味归经】⾟,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
【应⽤】外感表证,风疹瘙痒或⿇疹透发不畅,疮疡初起有表证者,荆芥炭可⽤于衄⾎、便⾎、崩漏。
发表透疹消疮宜⽣⽤,⽌⾎宜炒炭⽤。
7、防风 【性味归经】⾟,⽢,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痛,⽌痉。
【应⽤】感冒头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8、羌活 【性味归经】⾟、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痛。
【应⽤】风寒感冒、头痛⾝疼,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9、⽩芷 【性味归经】⾟,温。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第七章解表药一、含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和功效主治差异,常将其分为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两类,有时又有称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者。
二、功效与主治本章内的所有药物都具有解表功效,可主治外感表证,症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而不畅,脉浮,或有鼻塞流涕、咽痒、咳喘等表现者。
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除主治风寒表证(感冒风寒)和风热表证(风热感冒)外,风邪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咽痛、皮肤瘙痒等,亦多选用;此外,本类药还分别兼有止痛及透疹等其他多种功效,因而又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这些内容将分述于以下两节的概述之中。
三、性能特点解表药气味大多芳香,性质轻宣疏散,主要用以发散表邪,根据五味中“辛能散”的理论,故一般为辛味;发散风热药因能清泄,又多兼苦味。
其作用趋向为升浮,能疏散经肌肤或口鼻内犯的邪气,或开腠发汗,使表邪随汗而外解。
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足太阳膀胱经亦主一身之表。
以脏腑辨证而言,则表证在肺;以六经辨证或经络辨证而言,则表证当属膀胱经的证候,故解表药的解表功效归此二经。
现代中药学多谓其归肺经,而古代本草多言其归膀胱经。
在药性方面,发散风寒药偏于温性,发散风热药偏于寒凉四、配伍应用使用解表药,应区分表证的寒热,四时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因证选药并作适当的配伍。
如风寒表证宜选用发散风寒药,风热表证宜选用发散风热药。
温热病邪在卫分,宜用发散风热药,并辅以清热解毒药;表证夹湿,宜以祛风胜湿的解表药为主,并合用化湿之药。
若体虚之人外感,应辨别不同的正气虚衰,分别与益气、助阳、养血、滋阴药配伍,以扶正解表。
此外,还可依据兼有症,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见咳喘痰多,或气滞胀闷、呕恶者,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或行气和中药同用。
五、使用注意1.使用解表药,尤其是发汗解表药,服用量不可过大,应以微令汗出,得汗即止为原则,可使邪气外出,而正气不伤;发汗是使人体阳气蒸化津液,并从汗孔出于体表,如发汗太过,汗出淋漓,既会伤阴,又有亡阳的危险。
发散风寒药中药药方
Company Name
LOGO
细辛 《神农本草经》
Company Name
细辛图片
LOGO
Company Name来自功效主治LOGO
❖ 1.解表散寒
本品既散在表之风寒,又除在里之寒邪(能祛表 里之寒),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之证,如麻 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LOGO
辛夷
功效主治
LOGO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鼻渊、鼻塞和风邪所致头痛,为治 疗鼻病的主要药物。
鉴别运用
LOGO
药名
相同点
白芷
不同点 止痛力强: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齿龈)、齿痛及风湿痹痛 燥湿止带:治带下过多。 消肿排脓:治疮痈肿毒。
细辛
发散风寒 宣通鼻窍 风寒头痛 鼻渊
止痛散寒力强:自里达表,治风寒偏正头痛、牙痛、痹痛、风寒 感冒、阳虚外感均可应用。 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 开窍醒神通关:吹鼻取嚏。
Company Name
LOGO
香薷 《名医别录》
Company Name
香薷图片
LOGO
Company Name
功效主治
LOGO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外散表寒,内化湿浊,为祛暑解表之 要药。
多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暑湿之阴暑证, 如香薷散(《和剂局方》)。
因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 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①解表散寒力强,又能祛风胜湿,止痛,对于外 感风寒夹湿的表证尤为适宜;
②本品长于散太阳经之风寒而止痛,对于风寒感 冒兼太阳头痛(后头痛)者较为适宜。
❖ 2.祛风胜湿〔止痛〕
什么是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无汗、脉浮紧或浮缓等症状的药物。
常见的发散风寒药包括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等。
这些药物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滞的作用,通过发散作用将体内的风寒邪气排出体外,从而缓解感冒症状。
此外,发散风寒药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哮喘、咳嗽等。
在使用发散风寒药时,应注意配伍和用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阴虚阳亢、下虚上实者应慎用,孕妇也需慎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药效冲突。
总之,发散风寒药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对于治疗外感风寒及其引起的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合理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
解表药(发散风寒)
二、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三、消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四、炒炭后其性味由辛温变为苦涩平
和,长于止血
*防 风
伞形科植 物防风的 干燥根。 “防者,御也, 其功疗风最要, 故名。”
【性能】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甘缓而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风寒 风热表证均可使用。
7.
阴寒闭暑证:恶寒、发热、头疼、
声重、口淡不渴、呕吐、泻泄、苔白 腻。
8.
气虚外感:恶寒重、微发热、无汗、
倦怠、乏力、脉沉无力。
9.பைடு நூலகம்
阳虚外感:恶寒重、微发热、无汗、
脉沉无力。
10. 阴虚外感:头疼、身热、微恶风寒、
无汗、心烦、咽干、口渴不欲饮、脉细 数、少或无苔。
11. 血虚外感:头疼、身热、微恶寒、无
汗出、脉浮缓。
风寒夹湿表证:恶寒、发热、头疼、
头沉、身痛、关节酸痛、苔腻、脉浮、 滑、紧。
4.
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
有汗或无汗、脉浮数、舌尖红。
5.
风热夹湿表证:发热、微恶风寒、
口渴而粘、有汗无汗、肢体酸沉、脉 濡、苔腻。
6.
暑湿表证:身热、微恶风寒、汗少、
肢体酸重疼痛、口粘腻、口渴不想饮、 脉数、濡、尿赤、苔黄薄腻。
香 薷
(熟悉) 【性能】 辛,微温。归肺、胃经。
一、发汗解表 二、化湿和中--阴暑证
功似麻黄而力缓,长于化湿和中。 夏月多用,发汗不伤阳,化湿不伤阴。
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 之用麻黄”,常配伍厚朴、扁豆,
阴暑证:感受风寒 ----暑天风寒感冒
阳暑证:感受暑热
----类似中暑
发散风寒药
概述: 定义、功效、适应证、分类、 性能、配伍、注意
解表药
一、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
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
发热、恶寒、脉浮。
二、功效、适应证、分类:
解表:表证(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 祛风 透疹:麻疹不透
止痒:风疹瘙痒
三、性能特点:
细辛 味辛、苦;主升浮;归肺、膀胱经。有毒药
白 芷:辛散祛风,芳香通窍,辛香除湿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应用】
1.治感冒:温性不强,解表不如防风与羌活,单纯感冒少用。
风寒感冒兼阳明经头痛或鼻塞流涕者多用。
2.治疼痛:可用于多种疼痛证。
(1)阳明经痛:眉棱骨痛,牙龈肿痛。
(2)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疮痈肿痛。 初期消肿
3.治鼻渊。凡鼻科炎症均可用。
主治:风寒表证
症状: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兼治:头痛、痹证、咳喘、水肿兼风寒表证。
麻 黄:药用茎。
处方用名:麻黄
麻黄
【功用】 1、发散风寒:可配合其它解表药用于风寒表证。
特点:长于发汗。 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 桂枝
2、平喘止咳: 气喘咳嗽兼风寒表证(最佳)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杏仁 热喘+清泻肺热药(石膏)
常与苍耳子相须为 用治疗鼻科疾病及感冒 鼻塞头痛。
别名 木笔花
【用法】 包煎
药物比较: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相同: 通鼻窍、止痛。 为治风寒表证兼鼻塞的常用药。 又为治鼻渊及鼻渊头痛的要药。
【注意】凡血虚头痛或阴虚火旺之鼻病不宜用。
发散风寒药要点小结
1、主治证:风寒表证
发散风寒药的简单归纳
发散风寒药的简单归纳【麻黄】《神农本草经》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气微香,味涩、微苦。
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胸闷喘咳: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
3.风水浮肿【用法用量】煎服,2~10g。
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捣绒后作用较为缓和,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桂枝】《名医别录》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主产于广东、广西。
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以质嫩、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应用】1.风寒感冒2.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饮,水肿4.心悸,奔豚【使用注意】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叶】《名医别录》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
气清香,味微辛。
以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应用】1.风寒感冒,咳嗽呕恶2.脾胃气滞,妊娠呕吐3.鱼蟹中毒【紫苏梗】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
性味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适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生姜】《名医别录》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
气香特异,味辛辣。
以质嫩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微温。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第1组——麻黄、香薷、浮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口诀:麻黄发喘水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口诀:香薷发湿水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口诀:浮萍发疹水第2组——紫苏、桂枝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口诀:支书表,三星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口诀:桂枝发汗解肌发——发汗解肌汗——韩文铜镜卖解——姐住养花七肌——几瓶葱姜泥第3组——生姜、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口诀:想象喝四口生姜汤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化痰止咳”。
第四口,想象吃的鱼遇到姜汤就溶化了,同时说:“解鱼蟹毒”。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口诀:想象剥葱剥第一层葱皮,去了皮,葱里面的汗和寒就能发散出来,同时说:“葱白发汗解表散寒”。
剥第二层葱皮,葱里有热气(阳气)出来,同时说:“通阳”。
第4组——荆芥、防风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口诀:荆芥表,缝针疮。
联想:荆芥的表皮,有缝针留下的疮疤。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口诀:防风取表拾铜镜。
联想:防风在取表的路上拾了个铜镜。
第5组——羌活、藁本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口诀:羌藁解散风湿痛。
联想:羌活、藁本都有解表散寒和解除风湿疼痛的作用。
第6组——细辛、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口诀:细芷借三区桶鼻敲。
新闻非花银,只找袋重农。
联想:细芷借三区的桶用鼻子敲,这个新闻要发表非花银子不可,只好找口袋沉重的农村亲戚借。
第7组——辛夷、苍耳子新夷:散风寒,通鼻窍。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张廷模:中药学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张廷模:中药学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大家翻在教材的57页。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各论的学习方法和解表药的概述部分,我们当时谈到了学习《中药学》的各论的时候,我们重点在概述的部分要很好的掌握这一类药的共性问题。
所以昨天我们通过解表药的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我们已经知道了解表药以及通过发散风寒药的概述,了解了发散风寒药它们共同有的这些特征,主要是在功效主治和性能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特征。
同时我们也介绍了具体药物的学习方法,就是要以功效为核心,然后在具体的药物下面,我们重点掌握这味药,就是这种药的个性特征,然后把药物的个性特征和概述当中的共性的特点结合起来,对一些具体的药物掌握得非常准确了。
在学习具体药物的时候,我们还要很好的区别,在这个教材的文字当中,哪一些是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哪一些是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我们要重点学的是中药学自身的知识,至于是其他学科在中药学里面,就是为了很好的表述中药的一些比如说临床应用,而涉及到的中医学基础,或者方剂临床的一些知识。
主要要在其他学科学习的时候才能全部的完成,我们这里只能够作一个常识性的了解。
当然它也不是考核的重点,我们就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具体的药物。
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学习具体的药物了。
发散风寒当中的第一味药是麻黄,因为这个药材微微的带一点很淡的黄色,所以这是通过药材的颜色来命名的。
那么为什么叫麻呢?这个很少看到有人解释。
明代有一个本草学家讲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麻黄它是“如麻”。
其实我们现在理解就是说麻黄它是草质茎的纤维,和我们用的那种麻类的纤维非常相似。
我们后面要谈到炮制,炮制要制麻黄绒,那麻黄绒(是)把麻黄的草质茎捣绒了以后,真正象一团乱麻。
所以应该说这个麻是形容它这个纤维的特征的,黄是它的颜色。
这就是所谓解释它名字的来历。
当然有的药很有意思,有的药意义不大,或者我们现在还不清楚。
但麻黄一般都没解释,我们只是说第一味药,把它简单的说一下。
几种常见的发散风寒药
麻黄【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咳嗽气喘。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
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药性】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1.风寒感冒。
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发散风寒药
编辑版ppt
10
使用注意
• 一个是因证使药
• 第二个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第三个中病即止:按照张仲景的经验,微似汗出,好 象出了一点汗,又没有明显的出汗,就达到了中病的 效果。如果说这个汗出太多,可能造成这个亡阳亡阴。 因为这个汗是人体的津液,在阳气的作用下,施泄于 外而形成的,如果过汗不但损伤阳气,也损伤阴津, 所以可以造成严重的这个大汗淋漓、可以亡阳,可以 伤津。所以叫中病即止,不可过汗。
故事
编辑版ppt
16
作用机理
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麻黄碱。
② 条件 温服、温热条件。
③ 作用机理:
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 分泌↑;
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利尿
① 有效成分 d-伪麻黄碱。
② 作用 尿量增加。
③ 机理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抗炎、抗过敏
① 有效成分 伪麻黄碱、甲基麻黄
编辑版ppt
14
功效
• 还可以用于风寒郁闭引起的疮肿,皮肤瘙痒,鼻塞不 通,或者流涕不止,所以麻黄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过敏 性的皮肤病,用于一些鼻渊,鼻炎,鼻窦炎,尤其是 过敏性的鼻炎,现在用得非常广泛。
• 因为它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它能兴奋中枢, 对于失眠的患者它可以加重失眠,所以对高血压和失 眠的患者,在临床使用的时候要慎用。这个是其他解 表药没有的,麻黄有
编辑版ppt
21
功效
对于风寒的表虚证,什么叫做表实和表虚?这里的实和虚,不是我们八纲辨证 当中的虚实的虚,是讲的肌表的一种状态,如果按照虚实辨证,表实证和表虚 证都是属于实证的,都不是虚证。
我们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说这里有一个门,这个门现在关得非常严,没 有一点缝隙,就象说肌表那个腠理,毛孔的一种状态,闭合得很紧。因为寒邪 收引,收引了以后,那个毛孔就闭合,这个很严实。另外一个,如果说这个门 是虚掩着的,说这个关得严实和虚掩同样的都是这个门。这个门没有改变,只 是它的状态有一点不一样,关紧没有关紧,是不是完全封闭。所以这个表实和 表虚就是外感了风寒以后,是不是有汗为主要判断。不容易出汗,那就叫表实 证;如果说外感了风寒,其他症状完全相同,但是患者有自汗,自己觉得好象 在出汗,这个呢他的肌表就处于一种不固密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称为表虚证 。
中药学
本草提要第八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桂枝:辛,甘,温。
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荆芥:辛,微温。
肺,肝经。
发汗解表,透疹消疮,理血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辛,苦,温。
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膀胱经痛,上半身痹)。
白芷:辛,温。
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疗牙,阳明头痛。
细辛:辛,温。
小毒。
肺,肾,心经。
散寒解表,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疗少阴头痛。
△紫苏: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止呕,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辛,温。
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杀半夏生南星毒。
香薷:辛,微温。
脾,肺,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蒿本:辛,温。
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疗巅顶头痛。
苍耳子:辛,苦,温。
毒。
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葱白(兼通阳,疗阴盛格阳;兼散结通络下乳),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
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蝉蜕:甘,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菊花:辛,甘,苦,微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辛,苦,微寒。
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退热截疟。
葛根:甘,辛,凉。
脾,胃经。
解表退热,透疹,生津解渴,升阳止泻。
△牛蒡子:辛,苦,寒。
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桑叶:甘,苦,寒。
肺,肝经。
疏风散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止血凉血。
蔓荆子: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经。
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升麻:辛,微甘,微寒。
肺,胃,脾,大肠经。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淡豆豉,浮萍(寒。
--2.第一节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 2.止咳平喘 3. 利水消肿
LOGO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 各种喘咳 水肿、小便不利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用法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
使用注意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2.肾不纳气之虚喘者忌用。
现代研究 (1)解热、镇痛作用: (2)具有扩张脑动脉血管,增加脑流 量的作用。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白芷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纸的根。 [性味归经]辛、温 , 归肺、胃经。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为治疗头额功痛效、应眉用 棱骨痛、齿龈肿痛等 1.祛风解头表 面诸疾的外要感药风。寒表证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发汗解表 2.温中止呕
功效应用 “为止呕要药” 外“感呕风家寒圣表药证”。
胃寒呕吐,配半夏—小半夏汤
3.温肺止咳 4.解 毒
风寒外侵之咳嗽。
(1)解生半夏、生南星 (2)解鱼蟹毒。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临床应用
斑秃: 先用硫磺皂洗头,然后取生姜片 或生
姜汁涂患处,用拇指或鱼际部磨擦,产生 热感及痒感为止,每隔5分钟摩擦1次,反 复3~5次,每日1次。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附:生姜汁、生姜皮、煨姜。
1、生姜汁:生姜取汁,偏于化痰止呕。 2、生姜皮:生姜取皮,偏于利水消肿。
如五皮饮。 3、煨姜:生姜煨熟,温中止呕作用较 生姜为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之要药2--9g 桂枝:辛甘温。
肺膀胱经助麻黄发汗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3--9g 紫苏:辛温。
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不宜久煎5--9g 生姜:辛温。
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之圣药。
不宜久煎3--9g 香薷:辛微温。
肺脾胃经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夏月解表之要药3--9g 荆芥:辛微温。
肺肝经不宜久煎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4.5--9 g 防风: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4.5--9 g 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羌活:辛苦温。
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3--9 g 白芷:辛温。
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3--9 g 细辛:辛、温。
肺胃心经1--3 g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藁本:辛、温。
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3--9 g 苍耳子:辛苦温。
有毒。
肺经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3--9 g 辛夷:辛温。
肺胃经发散风寒,通鼻窍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3--9 g 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
肺肝经3--6 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辛苦寒。
肺胃经6--12 g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蝉蜕:甘寒。
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3--10 g桑叶:甘苦寒。
肺肝经5--9 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辛甘苦。
肺肝经5--9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5--9g 柴胡:苦、辛,微寒。
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柴胡劫肝阴”3--9g 升麻:辛微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经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3--9g 葛根:甘、辛、凉。
脾胃经9--15 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清热泻火药石膏:甘、辛、大寒。
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15--60 g 知母:苦甘寒。
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6--12 g 芦根:甘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渴,,止呕,利尿15--30 g 天花粉:甘、微苦。
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妊娠中晚期流产药10--15 g栀子:苦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5--10 g夏枯草:辛、苦、寒。
肝胆经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9---15 g决明子:甘苦咸,微寒。
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0--15 g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火解毒,止血,安胎尤长于清上焦湿热3--10 g黄连:苦寒。
心脾胃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长于清中焦湿热2---5 g黄柏:苦寒。
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长于清中焦湿热3--12 g龙胆:苦寒。
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3---6 g苦参:苦寒。
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5--10 g白鲜皮:苦寒。
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5--10 g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
肺心胃经6--15 g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一切内外痈之要药连翘:苦微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
6--15 g穿心莲:苦寒。
心肺大肠膀胱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6--9 g大青叶:苦寒。
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9--15 g板蓝根:苦寒。
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9--15 g青黛:咸寒。
肝肺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1.5--3 g贯众:苦,微寒。
有小毒。
肝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4.5--9 g蒲公英:苦甘寒。
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为治疗乳痈之要药9--15 g紫花地丁:苦辛寒。
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5--30 g野菊花:苦辛微寒。
肝心经清热解毒外科疔痈这良药10--15 g土茯苓:甘淡平。
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治梅毒的要药15--60 g鱼腥草:辛微寒。
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治肺痈之要药15--25 g大血藤:苦平。
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治肠痈要药9--15 g败酱草:辛苦微寒。
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6--15 g射干:苦寒。
肺经清热解毒,消痰,利咽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3--9 g山豆根:苦寒。
有毒。
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3--6 g马勃:辛平。
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止血治咽喉肿痛之常用药布包 1.5--6 g白头翁:苦寒。
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之良药9--15g马齿苋:酸寒。
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9--15g鸦胆子:苦寒。
有小毒。
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0.5--2 g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胃大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15--60 g山慈菇:甘微辛。
肝脾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3--9 g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
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升津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10--15 g玄参:甘苦咸微寒。
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10--15 g牡丹皮:苦辛微寒。
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6--12 g赤芍:苦微寒。
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6--12 g紫草:甘咸寒。
心肝经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5--10 g水牛角:苦寒。
心肝经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久煎15--30 g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
肝胆经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不宜久煎6--12 g白薇:苦咸寒。
胃肝肾经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4.5--9 g地骨皮:甘寒。
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9--15 g银柴胡:甘微寒。
肝胃经清虚热,除疳热3--9 g胡黄连:苦寒。
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1.5--9 g胡黄连与黄连均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黄连为解毒要药攻下药大黄:苦寒。
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治积滞便秘要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5--15 g芒硝:咸苦寒。
胃大肠经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10--15g番泻叶:甘苦寒。
大肠经泻下通便水煎后下1.5--3g 泡服2--6g润下药火麻仁:甘平脾胃大肠经润肠通便打碎入煎10--15g郁李仁:辛苦甘平。
脾大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打碎入煎6--12g松子仁:甘温。
肺肝大肠经润肠通便,润肺止咳5--10 g峻下逐水药甘遂:苦寒。
有毒。
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0.5--1 g京大戟:苦寒。
有毒。
肺脾肾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1.5--3 g芫花:苦辛温。
有毒。
肺脾肾经不宜与甘草同用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1.5--3 g牵牛子:苦寒。
有毒。
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去积杀虫3--9 g巴豆:辛热。
有大毒。
胃大肠峻下冷积,逐饮退肿,祛痰利痰外用蚀疮0.1—0.3 g祛风寒湿药独活:辛苦微温。
肾膀胱经祛风湿,止痛,解表3--9g威灵仙:辛咸温。
膀胱经治风湿痹痛要药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6--9 g川乌:辛苦热。
有大毒。
心肝肾脾经祛风湿,温经止痛宜先煎久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 1.5--3 g1蕲蛇:甘咸温。
有毒。
肝经祛风,通络,止痉3--9 g 乌梢蛇:甘平。
肝经祛风,通络,止痉9--12 g 木瓜:酸温。
肝脾舒筋活络,和胃化湿6--9 g 伸筋草:微苦辛温。
肝脾肾经祛风湿,舒筋活络3--12 g 寻骨风:辛苦平。
肝经祛风湿,通络止痛10--15 g 海风藤:辛苦微温。
肝经祛风湿,通络止痛6--12 g 雪上一枝蒿:苦辛平有大毒肝经祛风湿,活血止痛研末0.02-0.04 g 祛风湿热药秦艽:辛苦平。
胃肝胆经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风药中之润剂治虚热要药3--9 g 防己:苦辛寒。
膀胱肺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1.5--9 g 桑枝:微苦平。
肝经祛风湿,利关节9--15 g 豨莶草:辛苦寒肝肾经9--12 g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可治高血压络石藤:苦微寒。
心肝肾经祛风通络,凉血止血6--12 g 雷公藤:苦辛寒。
有大毒。
肝肾经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为治风湿顽痹要药10--25 g 老鹳草:辛苦平。
肝肾脾经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9--15 g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辛苦温。
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4.5--9 g 桑寄生:苦甘平。
肝肾经可治高血压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9--15 g 狗脊:苦甘温。
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6--12 g 千年健:苦辛温。
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力强) 4.5--9 g 雪莲花:甘微苦。
肝肾经6--12 g 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鹿衔草:甘苦温。
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9--15 g 化湿药藿香:辛微温。
脾胃肺经化湿,止呕,解暑5--10 g 佩兰:辛平。
脾胃肺经化湿,解暑5--10 g 苍术:辛苦温。
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5--10 g 藿香佩兰化湿醒脾为主,苍术苦温燥烈厚朴:苦辛温。
脾胃大肠肺经燥湿消痰,下气(除胀满)5--10 g 砂仁:辛温。
脾胃肾经(后下)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3--6 g 豆蔻:辛温。
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后下)3--6 g 砂仁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化湿行气力偏中下焦,豆蔻温中偏在胃而善止呕,化湿行气力偏中上焦草豆蔻:辛温。
脾胃经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后下)3--6 g 利水消肿药茯苓:甘淡平。
心脾肾经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9--15 g薏苡仁:甘淡凉,脾胃肺经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9--30 g猪苓:甘淡平。
肾膀胱经利水消肿,渗湿作用比茯苓强6--12g泽泻:甘寒。
肾膀胱经利水消肿,渗湿,泄热5--10g冬瓜皮:甘凉。
肾膀胱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暑15--30 g枳椇子:甘酸平。
脾经利水消肿,解酒毒10--15g利尿通淋药车前子:甘微寒。
肝肾肺小肠经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9--15 g滑石:甘淡寒。
膀胱肺胃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10--20 g木通:苦寒。
有毒。
心小肠膀胱经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关木通不再用,用川木通)3--6 g瞿麦:苦寒。
心小肠经利尿通淋,破血通经9--15 g萹蓄:苦微寒。
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蛔虫蛲虫钩虫)9--15 g地肤子:辛苦寒。
肾膀胱经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9--15 g海金沙:甘咸寒。
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止痛(诸淋涩痛)6--15 g冬葵子:甘涩凉。
大小肠膀胱经利尿通淋,下乳,润肠3--9 g萆薢:苦平。
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9--15 g利湿退黄药茵陈:苦辛微寒。
脾胃肝胆经利湿退黄,解毒疗疮6--15 g金钱草:甘咸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