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之欧阳歌谷创作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复习方法和技巧夯实基础知识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法的灵活应用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法的灵活应用

2
2
某个过程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平均速度法应用示例
1、一段时间 t、一段位移 x 【例 1】(多选)一游客在峨眉山滑雪时,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 37°的山坡匀加速滑下。下滑过程中从 A
点开始给游客抓拍一张连续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经测量游客从起点到本次曝光的中间时刻的位移恰好是
40 m。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 0.2 s,照片中虚影的长度 L 相当于实际长度 4 m,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g=10 m/s2,sin 37°=0.6,cos 37°=0.8)( )
解析:选 ACD 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
速度公式 v =v0+v求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方向竖直向上时,v= 2
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 15 m/s,方向竖直向上,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方向竖 直向下时,v=-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大小为 5 m/s,方向竖直向上,C 正确,B 错误;由于末速 度大小为 10 m/s 时,球的位置一定,位移 h=v02-v2=15 m,D 正确。
=。
【解析】选 A 到 D 过程进行分析,则 v0
x AD 3T

E
过程的中间时刻,则有 vD
sCE 2T

s
2 AD
hA2D
;而 D 点为 C
3T
1、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B、C 三点,已知 AB=6 m,BC=10 m,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 s,则小球经过 A、B、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2
答案 A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如何提高分数高考物理提高分数要扎实基础知识。

许多同学,对于高中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不够了解,在学习过程当中,认为学好物理,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有没有过程不重要。

只注重大量练题,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积累。

同学们要知道,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高中物理不可能只考察难题,高考时大量题还是基础性的内容,比如物理学史等基础性的物理知识,需要大家理解加记忆。

即使是较难得高分的物理大题,解题过程也是由许许多多小知识点构成的,需要同学们把高中重点的基础知识记牢,在做题过程中才能及时回忆起来,融会贯通。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有哪些1.挖掘隐含条件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一、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v平=(v0+v)/2x=vt1、一辆汽车在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末速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1)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少?(2)汽车的位移为多少?(3)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m。

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多少?3.一辆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车站25m时开始制动,使车匀减速前进,到车站时恰好停下.求:车从制动到停下来经历的时间.4、汽车从静止起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为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多少?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1.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内和第2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内和第4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C.第1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2s内质点向后运动,2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D.第一个2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二个2s内质点向后运动,4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末和6s末B.4s末甲在乙前面C.在0~6s内,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1s末D.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向后运动3、甲、乙两个物体在t=0时的位置如图a所示,它们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b中图线甲、乙所示,则()A.t=2s时甲追上乙B.t=4s时甲追上乙C.甲追上乙前t=1s时二者相距最远D.甲追上乙前t=3s时二者相距最远4、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9m,B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A.3sB.5sC.7.5sD.8.5s。

物理中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物理中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物理中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嘿,咱们今天来聊聊物理里那个挺重要的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这个概念可是无处不在。

就比如说,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去兜风,出发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舒畅。

我从家出发,沿着一条小路一直骑,一路上风景不错,微风拂面。

这一路上,我可不是匀速前进的哦。

有时候遇到上坡,我就得费力地蹬,速度慢得像蜗牛;有时候到了下坡,那简直是风驰电掣,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了。

等我骑到了目的地,我就开始好奇,这一路上我的平均速度到底是多少呢?这就引出了咱们物理里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平均速度 = 总位移÷总时间。

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这个公式。

总位移呢,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

这可不是你走过的路程哦,路程是你实际走过的轨迹的长度,而位移是只看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距离。

比如说,你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回到了原点,那位移就是零,可路程却是操场一圈的长度。

总时间就比较好理解啦,就是你从出发到到达终点所用的全部时间。

再回到我骑自行车的例子。

假设我从家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是 10千米,我一路上花了 2 个小时。

那我的平均速度就是 10÷2 = 5 千米/小时。

这个公式在很多实际情况中都特别有用。

比如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我们想知道它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就可以用这个公式。

还有啊,运动员跑步比赛的时候,我们也能通过这个公式算出他们的平均速度,来比较谁更厉害。

在解题的时候,大家可得注意单位的统一。

要是位移是米,时间是秒,那速度的单位就是米每秒;要是位移是千米,时间是小时,速度单位就是千米每小时。

可别因为单位的问题出错啦,那就太可惜了。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我们要怎么去衡量一段路程中的总体快慢情况呢?是不是会觉得特别混乱,没法准确描述?所以这个公式真的是帮了我们大忙。

总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是用处可大着呢!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总体表现。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许多小伙伴想知道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概念(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拓展阅读:速度知识点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移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的大小。

2.物理上还有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该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多是瞬时速度。

3.平时我们形容单位时间做的某种动作的快慢或多少时也会用到速度。

比如:打字速度、翻译速度。

4.速度是矢量,无论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都是矢量。

区分速度与速率的唯一标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则有大小没方向。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之欧阳科创编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之欧阳科创编

欧阳科创编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第一章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欧阳科创编⑤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⑥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⑦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⑧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⑩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⑪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0同向,a >0(取正);a 与v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欧阳科创编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2)公式 (会“串”起来)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t/2 =V =V V t 02+=tx 推导:第一个T 内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又aT v v +=01∴x =xⅡ-xⅠ=aT2 故有,下列常用推论: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 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 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欧阳科创编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 t v v v v +>+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在数学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平均速度的计算。

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速度总和与其前此时间段内所做的所有计算的总和。

如果用平均速度进行计算,往往会发现,不同时间内计算出来的均速度是不同的。

那么如何利用均速度公式呢?请看下面具体方法:例题:某机械设备每天能做几件事情?如:每周可以做几件?一、若机械设备每天能做10件左右,则该机械设备每周能做多少件?(2)若每天能做10件左右,则该机械设备每周能做多少件?解析:本题是一道几何化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机械设备每日能做10件左右,那么每周可以做多少件呢?根据实际情况和平均速度两个概念,可以得出:机械设备每天都能做10件左右,每天应该是30件,那么根据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出,每周做多少件。

然后,考虑到机器运转需要消耗燃油、电和水这些原材料和配件,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机械设备每周能做多少件?即是设备一周能做多少件?通过上面例题我们发现,机械设备每天做10件左右,即机械设备每周都能够完成上述要求中的10件;且机械设备每周能完成10件左右。

所以每周应该做多少件?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机械设备每天都能做10件左右就行了。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考虑到是否是有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了这个问题呢?首先要考虑到这台机械设备一周至少工作30天以上,如果是机械工使用寿命是3000天左右了,那么机械设备一周应该能工作20天左右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计算出来的均速度跟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例题2】某公司有两台全自动连续注塑机及自动生产线共1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以达到15个小时)。

其中某生产线1号共有17个班,2号为生产、3号为检验、4号为装配。

请从不同角度分别思考这个问题:假如某台设备每周都在运转,那么该机器每天需要做多少件?在所有可以达到一定速度情况下:一周只做2件以上;或两周做2件以上(两周以上);或一个月内做10件左右;或一个月只做10件左右,则机械设备每周能完成10件左右;或者每班只完成3件;每周平均做8件等。

物理平均速度计算技巧

物理平均速度计算技巧

物理平均速度计算技巧在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平均速度则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准确计算平均速度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物理平均速度的计算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关键是要准确确定总位移和总时间。

总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初位置和末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且要注意位移是有方向的。

总时间则是物体从初位置运动到末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

假设一个人从 A 点出发,先以 5m/s 的速度向东走了 100 米,然后又以 3m/s 的速度向北走了 150 米,求这个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第一步,我们需要计算总位移。

由于这个人向东和向北分别运动,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总位移。

总位移的大小为:√(100²+ 150²) = 18028 米。

第二步,计算总时间。

第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100 ÷ 5 = 20 秒,第二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150 ÷ 3 = 50 秒,所以总时间为 20 + 50 =70 秒。

最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平均速度=18028 ÷ 70 ≈ 2575 米/秒。

再来看一个例子,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60km/h,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40km/h,求汽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这道题不能简单地将两个速度相加除以 2 来得到平均速度。

我们设总路程为 2S,则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S ÷ 60,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S ÷ 40。

总时间为 S ÷ 60 + S ÷ 40 = 5S ÷ 120 = S ÷ 24。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是什么在物理学和数学领域,平均速度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通常用于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行进速度。

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取决于所给出的问题背景和相关数据。

1. 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具体而言,它表示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的单位通常用米/秒(m/s)来表示。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给定的信息和问题背景而定。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当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公式如下: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该公式适用于物体以恒定速率直线运动的情况。

例如,一个人以恒定速率行走了100米,并且用时10秒,则他的平均速度为100米/10秒= 10米/秒。

(2)非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当物体以非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物体在每个瞬间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来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平均速度 = (初始速度 + 终止速度) / 2其中,初始速度是物体在起始时刻的速度,终止速度是物体在终止时刻的速度。

该公式适用于物体速度变化较小的情况。

(3)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当物体进行曲线运动时,其平均速度的计算相对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来确定。

对于复杂的曲线运动问题,可以通过将曲线分割成多个小段,然后对每个小段分别计算平均速度,最后取这些小段平均速度的加权平均值。

3. 平均速度的应用示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在物理和工程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示例:(1)汽车行驶速度的计算假设一辆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100公里,那么它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总位移除以总时间来计算。

平均速度为100公里/1小时 = 100公里/小时。

(2)跑步速度的计算一个人在10分钟内跑了2千米,那么他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总位移除以总时间来计算。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之欧阳法创编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之欧阳法创编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速度公式: 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浮力公式:F浮=G – FF 浮=G 排=F 浮=ρ水gVF浮=Gp=SFp=ρgh帕斯卡原理:∵p1=p2 ∴2211SS或2121SFF1L1=F2L2或写成:1221LLFF=滑轮组:F = n1G总s =nhs = h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1G s =2 h 机械功公式:W=F sP =tW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欧姆定律:电功公式:W = U I t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RU 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P = W /tP = I U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分压原理:2121R R U U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21R R I I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21R R P P =。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之欧阳数创编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之欧阳数创编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实验器材:刻度尺、木斜面、小车、秒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按上图组装器材;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S2=t2=V2=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数据: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将数据记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实验数据: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123...实验结论: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高中物理大题技巧之欧阳歌谷创作

高中物理大题技巧之欧阳歌谷创作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欧阳歌谷(2021.02.01)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

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

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说明研究的对象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

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

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

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

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1) 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之欧阳法创编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之欧阳法创编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x/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2–V 20=2ax 3).中间时刻速度 V 2t =v =(V+V 0)/2 4).末速度V=V 0+at 5).中间位置速度V 2x = 2220t v v 6).位移x= v t=v 0t +at 2/2=vt/27).加速度a=(Vt-Vo)/t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X=aT 2(ΔX 为相邻连续相等T 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0=0 2).末速度V t =gt3).下落高度h=gt 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X=V 0t- gt 2/2 2).末速度Vt= V 0- gt (g=9.8≈10m/s 2)3).有用推论V 2t–V 20=-2gX 4).上升最大高度H m=V 20/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平均速度练习题之欧阳音创编

平均速度练习题之欧阳音创编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驾驶员以每小时30 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 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 千米,求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

36(千米/小时)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30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4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都是60米,某人骑车过桥时,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每秒4米、6米、8米,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一辆汽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以外的乙地去,前12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

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从A 到B 是6 千米的下坡路,从B到C 是4 千米平路,从C 到D 是4 千米上坡路。

小张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 千米/小时,平路的速度都是4 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2 千米/小时。

问A 到D 的平均速度?3.5(千米/小时)胡老师骑自行车过一座桥,上桥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下桥速度为每小时24 千米,而且上桥和下桥所经过的路程相等,中间也没有停顿,问这个人骑车过这座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汽车上坡每小时行6千米,从原路返回,下坡每小时行12千米,上下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8千米/小时)还可设上坡时间为t汽车上山速度为30 千米/小时,下山速度为60千米/小时,上下山路程相等,求平均速度?(杯赛真题):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 点开始爬行一周,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11 厘米,33 厘米,22 厘米,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 千米开外的乙地去,前120 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 千米/时,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50 千米,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汽车往返于A、B 两地,去时速度为40 千米/时,要想来回平均速度为48 千米/时,回来的速度应为多少?(杯赛真题):一天,红太狼和灰太狼同时从野猪林出发,到天堂镇。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之欧阳歌谷创编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之欧阳歌谷创编

t∆tg v ∆=∆v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欧阳歌谷(2021.02.01)第五章 曲线运动一、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分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 x = 0v t 水平分速度:x v = 0v2.竖直分运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y v = g t gy v y 22=3.合速度:v = y x v v + tan=xy v v =v gt4.合位移:22y x l += tan α= xy =02v gt 即:tan=2 tan α速度方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中点x /2 5.飞行时间: 6.水平射程:x =0v t =g hv 20其中:h 为下落高度7.速度改变量: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的速度改变量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二、匀速圆周运动公式lv1、线速度:v (矢量)单位:米/秒(m/s )公式:v =ts ∆∆=r=Tr π2=2πf r=2πnr (或30nr π)2、角速度:(矢量)单位:弧度/秒(rad/s ) 公式:=t∆∆θ=r v =Tπ2=2πf =2πn (或30nπ)(转速n 前者单位为r/s 后者为r/min )3、向心加速度:n a (矢量)单位:米2/秒(m 2/s )公式:n a =tv∆∆=rv 2=ω2r=224Tr π=4π2fr=v ω4、向心力:n F (矢量)单位:牛(N )公式:n F = m n a =mrv 2=m ω2r=m 224Tr π5、周期:T (标量) 单位:秒(s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T 1=6、频率:f (标量)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7、转速:n (标量) 单位:转/秒(r/s) 或 转/分(r/min)与频率的关系:f=n (转速单位为r/s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函数的三种表达方法习题及答案之欧阳歌谷创作

函数的三种表达方法习题及答案之欧阳歌谷创作

一.选择题1.欧阳歌谷(2021.02.01)2.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刚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青稞地除草,然后回家,如果菜地和青稞地的距离为akm,小刚在青稞地除草比在菜地浇水多用了bmin,则a和b的值分别是()A.1,8;B.0.5,12;C.1,12;D.0.5,8答案:D3.星期六,小亮从家骑自行车到同学家去玩,然后返回,如图是他离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A.小亮家到同学家的路程是3千米;B.小亮在同学家逗留的时间是1小时;C.小亮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D.小亮回家时用的时间比去时用的时间少答案:C3.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km/h,特快车的速度为150km/h,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km,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km)与快车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的是()答案:C4.一根弹簧原长12cm,它所挂重物质量不超过10kg,并且每挂重物1kg,就伸长1.5cm,挂重物后弹簧长度y(cm)与重物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A.y=1.5(x+12)(0≤x≤10);B.y=1.5x+12(0≤x≤10);C.y=1.5x+10(0≤x);D.y=1.5(x12)(0≤x≤10)答案:B5.百货大楼进了一批画布,出售时要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润,其数量x(米)与售价y(元)如下表:下列用数量x(米)表示售价y(元)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y=8x+0.3;B.y=(8+0.3)x;C.y=8+0.3x;D.y=8+0.3+x答案:B6.图中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四个说法错误的是()A.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B.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15分钟;C.体育场离早餐店4千米;D.张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时答案:C7.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v平=(v0+v)/2 x=vt
欧阳歌谷(2021.02.01)
1、一辆汽车在4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 m/s,末速为10 m/s,在这段时间内
(1)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少?
(2)汽车的位移为多少?
(3)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 m。

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多少?3.一辆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车站25 m时开始制
动,使车匀减速前进,到车站时恰好停下.求:车从制动到停下来经历的时间.
4、汽车从静止起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为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多少?
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1.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 s内和第2 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4 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
C.第1 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2 s内质点向后运动,2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D.第一个2 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二个2 s内质点向后运动,4 s 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末和
6s末
B. 4s末甲在乙前面
C. 在内,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
是1s末D.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向后运动
3、甲、乙两个物体在t=0时的
位置如图a所示,它们沿x轴正
方向运动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b
中图线甲、乙所示,则()
A.t=2s时甲追上乙
B.t=4s时甲追上乙
C.甲追上乙前t=1s时二者相距最远
D.甲追上乙前t=3s时二者相距最远
4、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9m,B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
A.3s B.5s C.7.5s D.8.5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