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分离及常用培养基
真菌用的培养基
真菌用的培养基
真菌的培养基根据其特点和需求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培养基:
1. 薄膜培养基:如麦芽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
适用于革兰氏阳性真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真菌的培养。
2. 液体培养基:如液体麦芽琼脂、液体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
适用于真菌的液体培养、发酵和产生次级代谢产物。
3. 饲养基:如麦麸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糖蛋白胨培养基等。
适用于饲养虫化真菌和真菌的寄生菌株。
4. 高营养培养基:如琼脂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适用于真菌菌株的快速生长和高产菌。
5. 特殊培养基:如选择性培养基、鉴定培养基等。
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和需求,可以添加抗生素、抑菌剂或特定的营养成分。
此外,还可以根据真菌的特殊要求,进行改良和添加其他成分,从而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真菌培养常用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沙堡弱培养基,(一) 组成 40.0g 10.0g12.0- 15.0g 1000ml(二) 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 200mg 氯霉素, 121 摄氏度 10 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 目的 是常用的分离或保存菌种的培养基。
[ 沙氏液基, SDB](一) 组成 葡萄糖 40.0g 蛋白胨 10.0g 蒸馏水1000ml(二) 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 200mg 氯霉素, 121 摄氏度 10 分钟灭菌后备用。
[ 加抗生素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SDA with antibiotic](一) 组成 葡萄糖 40.0g 蛋白胨 10.0g 琼脂 12.0〜15.0g 蒸馏水 1000ml(二) 制法上述混合后加入 200mg 氯霉素。
250mg 放线菌酮, 121 摄氏度 10 分钟灭菌后备用。
[改良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modified SDA](一) 组成 葡萄糖 20.0g 蛋白胨 10.0g 琼脂 12.0〜15.0g 蒸馏水1000ml(二) 制法 上述混合后 121 摄氏度 10 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 目的 保存菌种培养基。
[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一) 组成 马铃薯 200.0g 葡萄糖 20.0g 琼脂12.0〜15.0gSDA]葡萄糖 蛋白胨 琼脂 蒸馏水蒸馏水1000ml(二)制法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片,加水180ml ,煮沸30 分钟后过滤,再加葡萄糖、琼脂,将过滤液补足到1000ml ,121 摄氏度灭菌后备用。
(三)用途此培养基是培养真菌较好的培养基,同时也是鉴定真菌较好的培养基之一。
鉴定皮肤癣菌一般不用此培养基。
[玉米吐温80 琼脂,CMA with T w80](一)组成玉米粉琼脂蒸馏水吐温80(二)制法40.0g15.0g1000ml10ml先将玉米粉混于水中,65 摄氏度水浴一小时,过滤,再补足水量,然后加入琼脂和吐温80,121摄氏度10 分钟灭菌后备用。
菌类的分离和培养技术
菌类的分离和培养技术菌类(Fungi)是一类生物体,包括真菌(True Fungi)和微生物(Microfungi)两个大的类群。
菌类在生物圈中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研究和利用菌类,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分离和培养技术,以便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纯种菌株以及大规模培养和应用特定的菌株。
本文将介绍菌类的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菌类的分离技术菌类的分离是指从混合菌群中获得纯种菌株的过程。
分离技术的关键是保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类分离技术。
1. 表层分离法表层分离法是最常用的菌类分离技术之一。
它适用于土壤、水域等含大量微生物的环境。
具体操作步骤为:取样→稀释→接种→均匀涂布→培养。
通过稀释操作可以使菌落分布在培养基表面,然后进行培养。
最后通过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中得到纯种菌株。
2. 筛选法筛选法适用于需要寻找特定菌株的情况,例如寻找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拥有特定生态功能的菌株等。
筛选方法一般包括抗生素筛选、生理代谢筛选或染色筛选等。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抗生素或其他化合物,只有目标菌株具有耐受能力,才能生长并形成菌落。
3. 寄主种菌法寄主种菌法是一种利用特定寄主与菌株共生的技术。
例如,某些菌株只通过与某种植物的根系共生才能生长。
通过将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其他寄主组织接种到含有该菌株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分离出特定的菌株。
二、菌类的培养技术菌类的培养是指将分离得到的纯种菌株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培养和繁殖。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类培养技术。
1. 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最常用的菌类培养方法之一。
通过将纯种菌株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利用摇床或震荡培养箱等设备进行培养。
液体培养法适用于大量培养、产生菌体、代谢产物等应用。
2. 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是将菌株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进行培养的方法,常用的固体培养基有琼脂培养基等。
固体培养法主要用于分离和筛选菌株。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技术2011
4.常规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两种:
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
•组织分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 的病原真菌的分离。
24
4.1 组织分离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用组织分离法。 就是切取小块病健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 洗过以后,移殖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 切取组织的大小要适宜,一般可将较大的 组织,在消毒液中消毒后切取中央部分,经灭 菌水洗过以后培养。
4、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方能使用。 分离培养时需要的培养皿等,要事先洗净、晾干 /烘干、包装好,进行干热灭菌。 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过滤灭菌 化学灭菌、以及辐射灭菌等。 高压蒸汽灭菌:15磅/英寸或1kg/cm20.1Pa/cm2,持续 15-30min,培养基及其它一些用品可用此法灭菌。
41
4.2.1 孢子分离法
产生大量孢子的病菌如青霉属(Penicillium)
、交链孢属(Alternaria)、小丛壳属
(Glomerell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及茎点属
(Phoma)等,则可配制成孢子悬浮液,以稀释法或
划线法分离。
42
许多真菌的孢子在成熟时有弹射的作用,这样就可以
2)向装有病组织的小碟中加入70%酒精
(约半碟)进行表面消毒,十几秒后倒掉 酒精。
注:先用70%的酒精浸2、3s是为了消除寄主表面的气泡,
减少表面张力,70%的酒精亦用于表面消毒,处理的时间 较短(一般数秒至lmin)。
27
3)向小碟中加入0.1%升汞或10%次氯酸钠
溶液(约半碟)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时间 可自30秒至3分钟不等,然后倒掉废液。
真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描述真菌的形态特征。
2. 学习真菌的培养和分离方法。
3. 了解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壤、水果(如苹果、香蕉)、面包等富含真菌的食物。
2. 试剂: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培养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乳酸酚棉蓝染色液等。
三、实验方法1. 真菌的采集与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将土壤样品稀释至一定浓度。
(2)用无菌棉签蘸取稀释后的土壤样品,均匀涂抹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
(3)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4)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纯化。
2. 真菌的形态观察(1)将纯化后的真菌菌落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至适宜时期。
(2)用无菌水轻轻洗去菌落表面的培养基,制成临时玻片。
(3)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液染色,镜检观察真菌的形态。
3. 真菌的培养与繁殖(1)将分离得到的真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至菌落丰满。
(2)用无菌水稀释菌液,制成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液。
(3)将孢子悬液接种于新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到的真菌菌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绒毛状、蜘蛛网状、絮状等,有的菌落呈现出红色、褐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
2. 真菌的培养与繁殖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真菌菌落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
通过稀释孢子悬液,可以观察到真菌的繁殖过程。
五、讨论与分析1.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本次实验观察到的真菌菌落形态各异,体现了真菌的多样性。
2. 通过培养真菌,可以了解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真菌的繁殖能力强,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繁殖,这也是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
3. 真菌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真菌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酶等生物制品。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真菌的形态特征,并学习了真菌的培养和分离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对真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牛肉膏3g蛋白胨5g氯化10g钠琼脂15~20gpH 7.0~7.2水1000mL 121℃灭菌20min。
2、高氏(Gause)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可溶性淀20g粉硝酸钾1g氯化0.5g钠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琼20g脂水1000mLpH7.2~7.4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21℃灭菌20min。
3、查氏(Czapek)培养基(培养霉菌用)硝酸钠2g磷酸氢二钾1g氯化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15~20g水1000mLpH 自然121℃灭菌20min。
4、马丁氏(Martin)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用)葡萄糖1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七水合硫酸镁0.5g1/3000孟加拉红100mL(rose bengal,玫瑰红水溶液)琼脂15—20gpH 自然蒸馏水800mL112℃灭菌30min。
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
5、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培养真菌用)马铃薯200g蔗糖(或葡萄糖)20g琼脂15—20gpH 自然培养基的配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熔化后补足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
6、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1)、取大麦或小麦若干,用水洗净,浸水6—12小时,至15℃阴暗处发芽,上面盖纱布一块,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麦根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即停止发芽,摊开晒干或烘干,贮存备用。
(2)、将干麦芽磨碎,一份麦芽加四份水,在65℃水浴中糖化3—4小时,糖化程度可用碘滴定之。
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3)、将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混浊不清,可用鸡蛋白澄清,方法是将一个鸡蛋白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一、培养基的准备培养基是细菌和真菌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分为无机培养基和有机培养基两类。
1.无机培养基无机培养基以无机盐和水为基础。
常用的无机培养基有普通营养盐基础培养基、肉膏蛋白水解物培养基、大肠杆菌培养基等。
2.有机培养基有机培养基则以富含有机物质的基质为基础,如土壤、植物提取物等。
有机培养基对一些特殊的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更为适用。
二、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细菌和真菌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无菌技术,可以杜绝外界的微生物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器具的消毒所有用于培养的器皿、培养基和培养试管等都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法或化学消毒法进行消毒处理。
三、菌种的选取对于细菌和真菌培养初期,通常会选择纯菌株进行培养。
纯菌株是指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单一物种的菌落,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菌种可以通过分离自自然环境中的样品,例如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组织等。
2.菌种的分离菌种的分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将样品接种于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平板上,然后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使不同的细菌和真菌产生单独的菌落。
四、菌落的鉴定菌种鉴定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鉴定可以确定菌种的物种和特性,有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
1.形态学鉴定首先,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接着,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等微观特征。
2.生理生化鉴定通过菌落的生长特点和代谢产物来进行鉴定。
使用特殊培养基和试剂,判断菌种的生理特性和代谢产物。
五、菌种的保存为了长期保存和使用菌种,必须进行菌种的冻存和液氮保存。
1.冻存法将菌株培养液混合稀葡萄糖溶液制成菌株悬浮液。
然后将悬浮液分装到无菌的冻管中,使用低温冷冻冷藏保存。
2.液氮保存法将菌株培养液以10%的甘油进行保护,分装到无菌的冻管中,然后迅速放入液氮罐中进行冷冻保存。
真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沙堡弱培养基,SDA](一)组成葡萄糖40.0g蛋白胨10.0g琼脂12.0~15.0g蒸馏水1000ml(二)制法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目的是常用的分离或保存菌种的培养基。
[沙氏液基,SDB](一)组成葡萄糖40.0g蛋白胨10.0g蒸馏水1000ml(二)制法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加抗生素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SDA with antibiotic] (一)组成葡萄糖40.0g蛋白胨10.0g琼脂12.0~15.0g蒸馏水1000ml(二)制法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
250mg放线菌酮,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改良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modified SDA](一)组成葡萄糖20.0g蛋白胨10.0g琼脂12.0~15.0g蒸馏水1000ml(二)制法上述混合后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目的保存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一)组成马铃薯200.0g葡萄糖20.0g琼脂12.0~15.0g蒸馏水1000ml(二)制法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片,加水180ml,煮沸30分钟后过滤,再加葡萄糖、琼脂,将过滤液补足到1000ml,121摄氏度灭菌后备用。
(三)用途此培养基是培养真菌较好的培养基,同时也是鉴定真菌较好的培养基之一。
鉴定皮肤癣菌一般不用此培养基。
][玉米吐温80琼脂,CMA with Tw80(一)组成玉米粉40.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吐温80 10ml(二)制法先将玉米粉混于水中,65摄氏度水浴一小时,过滤,再补足水量,然后加入琼脂和吐温80,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用途用于观察白念珠菌厚壁孢子及假菌丝;红色毛癣菌在此培养基产色素较好。
[米饭培养基rice grain medium](一)组成大米300.0g蒸馏水1000ml(二)制法将3g大米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高压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植物真菌类病害组织病原菌的分离及抑菌圈实验[技巧]
植物真菌类病害组织病原菌的分离及抑菌圈实验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保存1.1材料:(1)病害组织(2)分离培养基(PDA培养基):20%土豆煮汁,2%琼脂条,1%葡萄糖,蒸馏水,121℃高温灭菌(3)次氯酸钠(4)试管斜面培养基:成分为PDA培养基,121℃高温灭菌1.2方法:剪取作物病害部位,将病害部位用次氯酸钠表面消毒后,置于分离培养基上,然后放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7天后取出,通过菌落形态和孢子镜检挑选出所要分离的病原菌转接试管斜面,然后将斜面放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7天后取出,包好放于4℃冰箱内低温保存。
2、病原菌摇瓶菌丝体的培养及菌液的制备2.1材料:(1)试管斜面孢子(2)摇瓶培养基:20%土豆煮汁,1%葡萄糖,蒸馏水,121℃高温灭菌。
2.2方法:将试管斜面孢子转接到摇瓶培养基,然后将摇瓶放到220转/分的摇床上培养,2—3天后,摇瓶菌丝体长到一定的成熟状态(不同真菌菌丝体不同)后,取下摇瓶,放于4℃冰箱内低温保存,待需要做抑菌圈实验时,将摇瓶从冰箱内取出,用组织捣碎机将摇瓶菌丝体高速捣碎2分钟左右,至菌液状态。
3、供试药剂的抑菌圈实验3.1材料:(1)打碎的病原菌菌液(2)底层培养基:2%琼脂粉、蒸馏水,121℃高温灭菌。
(3)上层培养基:成分同PDA培养基,121℃高温灭菌。
(4)链霉素溶液:2400U/mL3.2方法:(1)融化底层培养基,待温度降至70℃,倒入测定木盘,放平至凝固。
(2)融化上层培养基,待温度降至54℃,用无菌移液管加入1mL链霉素溶液以防杂菌干扰;继续降温至48℃,用无菌移液管加入6—12mL的病原菌菌液后迅速晃匀后,倒入测定木盘,放平,待凝固后,即做成抑菌圈实验所用的测定盘。
(3)稀释供试药剂到制定浓度。
(4)在测定盘内摆放牛津杯。
(5)用P型移液器将稀释好的药剂滴入牛津杯内,滴液量为0.26mL/杯,然后盖上玻璃板,放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时间为16—18小时。
微生物学实验常用培养基的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121℃灭菌20min。
2、高氏(Gause)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21℃灭菌20min。
3、查氏(Czapek)培养基(培养霉菌用)121℃灭菌20min。
4、马丁氏(Martin)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用)112℃灭菌30min。
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
5、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培养真菌用)培养基的配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熔化后补足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
6、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1)、取大麦或小麦若干,用水洗净,浸水6—12小时,至15℃阴暗处发芽,上面盖纱布一块,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麦根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即停止发芽,摊开晒干或烘干,贮存备用。
(2)、将干麦芽磨碎,一份麦芽加四份水,在65℃水浴中糖化3—4小时,糖化程度可用碘滴定之。
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3)、将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混浊不清,可用鸡蛋白澄清,方法是将一个鸡蛋白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4)、将滤液稀释到5—6波美度,pH约6.4,加入2%琼脂即成。
121℃灭菌30min。
7、无氮培养基(自生固氮菌、钾细菌)113℃灭菌30min。
8、半固体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21℃灭菌20min。
9、合成培养基加12 mL0.04%的溴钾酚紫(pH5.2—6.8,颜色由黄变紫,作指示剂)。
121℃灭菌20min。
10、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称新鲜豆芽100g,放入烧杯中,加入水1000mL,煮沸约30min,用纱布过滤。
用水补足原量,再加入蔗糖(或葡萄糖)50g,煮沸熔化。
【精品】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精品】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害学研究中的常规技术,它是诊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环境、罹病组织或病株上的真菌分离,可以准确地确定病原物种,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防治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一、实验材料1. 植物体、果实或病株。
2. 无菌匀质培养基:具备营养丰富,pH约为7.0,含有适量的蔗糖、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3. 无菌器具:试管、培养皿、匀质棒、无菌酒精灯、注射器等。
二、分离方法1. 选材:选择患病植物或病株,减少环境污染的干扰,以便于真菌分离和培养。
2. 分离:在实验室中进行无菌操作,将病株或罹病组织的表皮割去,注意不要带皮层或子叶,然后用30%的酒精或75%的酒精消毒5-10秒,沥干后放入无菌盘中。
3. 培养:将培养基煮沸,冷却后加入抗生素,避免杂菌污染,用培养皿接种盘,置于26℃左右的恒温箱中孵育。
初次孵育检查时间视病原真菌的生长速度而定,通常在1-2周内可见初生菌丝和菌落。
如果没有生长或生长极为缓慢,可能需要增加孵育时间或重新分离。
4. 子培养:将孵育的菌落通过匀质棒挑选到其他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子培养,以保证分离出的真菌种属的准确性。
如培养子菌落中有杂菌或真菌菌落与初步分离的不一致,应重新分离。
5. 稳定培养:对于经过检查并确认是病原真菌的菌株,应进行深层冻存或贮存,以免失掉纯度,同时要做好鉴定记录。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要无菌,防止环境污染,避免误诊。
2. 病株样品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环境干扰。
3. 选用适当的培养基,保证真菌菌落的生长和营养。
4. 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真菌孢子、毒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 菌落的检查应在暗的环境下进行,以免光照影响观察结果。
四、结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诊断和定位植物病害的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准确地分离出病原菌,并对其性质和特征进行鉴定和确认。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土壤和植物中的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对于研究真菌的多样性、功能以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真菌分离培养方法——基于菌丝体的分离培养方法。
一、准备工作1. 备好培养基: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或玉米葡萄糖琼脂培养基(CZ)等。
2. 采集样品:在需要研究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中采集菌丝体,避免太多土壤或根部残留物的混入。
3. 消毒工具:将培养皿、培养瓶、锥形瓶等工具用高温或酒精等消毒,避免细菌或其他真菌的污染。
二、分离培养方法1.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力搅拌均匀使菌丝体分散。
2. 稀释处理:将悬浮液进行稀释,取适量悬浮液分别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用无菌铁环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3.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或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光照条件视具体真菌而定,一些真菌需要暗培养。
4. 纯化菌株:观察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的菌落形态,选取单独的菌落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化的真菌菌株。
5. 储存菌株:将纯化的真菌菌株进行冷冻保存或液氮保存,以备进一步研究使用。
三、注意事项1. 避免污染:在整个分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细菌和其他真菌的干扰。
2. 培养基选择:不同真菌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也可以尝试不同的培养基,以寻找最适合目标真菌生长的培养基。
3. 培养条件调节:真菌的生长受到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调节,以促进或抑制真菌的生长。
4. 观察与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以及菌丝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真菌细菌的培养原理
真菌细菌的培养原理真菌和细菌的培养原理是指使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将真菌和细菌从最初的样本(如环境中的土壤、水体、食物等)中分离出来,培养成纯种菌株。
以下是真菌和细菌的培养原理的详细说明。
一、真菌的培养原理真菌是一类包含在生物界中真菌门(Fungi)中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真菌多为丝状菌丝状或酵母状,其生长速度慢,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真菌培养通常使用富含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玉米粉葡萄糖琼脂(CMD)等。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抗生素或抑菌剂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2. 准备培养条件:真菌的培养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不同种类的真菌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3. 分离和培养: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真菌菌株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常采用分层分涂法或稀释法将菌落分离。
将分离出的菌株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一定的时间后即可观察到纯种菌株的形成。
4. 维持菌株的纯度:维持真菌菌株的纯度是培养的关键步骤。
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菌株的传代分离,或者在培养中添加适当的抑菌剂来防止杂菌的污染。
二、细菌的培养原理细菌是微生物世界中最广泛分布和最多样化的一类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状、棒状、螺旋状等。
细菌的培养原理与真菌类似,但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培养条件相对较简单。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细菌培养一般使用较简单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营养琼脂、肉蛹提取物琼脂等。
培养基要包含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维生素。
2. 调整培养条件:不同种类的细菌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细菌适宜生长的温度在30-37摄氏度之间。
此外,细菌的生长还受到氧气浓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 分离和培养:与真菌类似,细菌的分离也需要进行分层分涂法或稀释法。
将分离出的单个菌落移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常培养时间较短即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实验用培养基配制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NaCl 5g ,水1000mL ,pH7.4 ~7.62. 高氏1 号培养基( 用于放线菌培养)可溶性淀粉20g ,KNO 3 1g ,NaCl 0.5g ,K 2 HPO 4- · 3H 2 O 0.5g ,MgSO4 · 7H 2 O 0.5g, ,FeSO4 · 7H 2 O 0.01g ,水1000mL ,pH7.4 ~7.6 。
配制时注意,可溶性淀粉要先用冷水调匀后再加入到以上培养基中。
3 .马丁氏(Martin )培养基(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真菌)K 2 HPO 4 1g ,MgSO 4 · 7H 2 O 0.5g ,蛋白胨5g ,葡萄糖10g ,1/3000 孟加拉红水溶液100mL, 水900mL ,自然pH ,121 ℃湿热灭菌30min 。
待培养基融化后冷却55 ~60 ℃时加入链霉素( 链霉素含量为30 μ g/mL).4. 马铃薯培养基(PDA)( 用于霉菌或酵母菌培养)马铃薯( 去皮)200g, 蔗糖( 或葡萄糖) 20g, 水1000mL配制方法如下: 将马铃署去皮, 切成约2cm 2 的小块, 放入1500mL 的烧杯中煮沸30min, 注意用玻棒搅拌以防糊底, 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 取其滤液加糖, 再补足至1000mL, 自然pH. 霉菌用蔗糖, 酵母菌用葡萄糖.5. 察氏培养基( 蔗糖硝酸钠培养基)( 用于霉菌培养)蔗糖30g, NaNO 3 2g, K 2 HPO 4 1g, MgSO 4 · 7H 2 O 0.5g, KCl 0.5g, FeSO4 · 7H2 O 0.1g, 水1000mL, pH7.0 ~7.26. Hayflik 培养基( 用于支原体培养)牛心消化液( 或浸出液)1000mL,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15g, pH7.8 ~8.0,分装每瓶70mL, 121 ℃湿热灭菌15min, 待冷却至80 ℃左右, 每70mL 中加入马血清20mL,25% 鲜酵母浸出液10mL, 15 醋酸铊水溶液2.5mL, 青霉素G 钾盐水溶液(20 万单位以上)0.5mL, 以上混合后倾注平板. 注意: 醋酸铊是极毒的药品, 需特别注意安全操作.7 .麦氏(McCLary) 培养基( 醋酸钠培养基)葡萄糖0.1g, KCl 0.18g ,酵母膏0.25g ,醋酸钠0.82g, 琼脂l.5g ,蒸馏水l00mL 。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技术
12
(二)、真菌分离的程序 1.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分离和培养应该在无菌至少很清洁的条件下 进行。
13
为了保证无菌操作,应注意下面几点:
1.1 清洁环境:分离工作严格说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无菌室或无菌箱是分离不可缺少的设施。
高压蒸汽灭菌:15磅/英寸或1kg/cm20.1Pa/cm2,持续 15-30min,培养基及其它一些用品可用此法灭菌。
7
滤膜孔径主要有0.22 µm和0.45µm两种。过 滤太快,滤液中将混入细菌而使除菌不完全。
8
5、斜面、平板培养基的制作
试管培养基灭菌后,要趁热斜放。先在桌上放一长木板条, 然后逐个摆放,使培养基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2/5至3/5, 冷凝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方法: ① 用无菌水从发病组织表面冲下孢子,配成孢子
悬浮液, ② 用无菌移液管或滴管吸取一定体积的菌液至平
板培养基上, ③ 然后用无菌玻璃棒将菌液轻轻的均匀涂布在整
个平板上,或将菌液移至无菌培养皿中,然后 倾入融化后冷却至45℃的培养基, ④ 轻轻振荡、平置、凝固后倒置培养。
39
4.2.1 孢子分离法
34
4.1.4 肉质组织中病菌的分离 多肉的茎、根和果实等,可以采用维管束组织内
病菌的分离法,除去表面组织,切到其中小块病组织 分离。
如有杂菌感染可 采用“直接接种” 法,待出现症状 后,用此法再行 分离。
35
36
4.1.5 种子内病菌的分离法
将整粒的种子或种子的一部分进行表面消毒 (升汞或漂白粉),用灭菌水洗涤后移在琼脂培 养基平板上培养。
生物培养真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真菌的培养方法。
2. 观察并描述真菌的生长特征。
3. 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真菌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材料1. 真菌样品:香菇、金针菇、平菇等。
2.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3. 实验器材:培养皿、无菌棉签、镊子、酒精灯、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PDA培养基称取适量,加水溶解后,分装到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
2. 分离真菌:取适量真菌样品,用无菌镊子将菌丝撕成小块,放入培养基中。
3. 接种:用无菌棉签将菌丝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4.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6. 观察真菌生殖结构:将生长良好的菌落用显微镜观察,观察其生殖结构。
7. 分析与讨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真菌的生长情况,讨论影响真菌生长的因素。
四、实验结果1. 香菇:菌落呈白色,菌丝较粗,生长速度较快,菌落边缘整齐。
2. 金针菇:菌落呈淡黄色,菌丝较细,生长速度较快,菌落边缘不整齐。
3. 平菇:菌落呈灰白色,菌丝较粗,生长速度较快,菌落边缘整齐。
4. 镜下观察:香菇、金针菇、平菇的菌丝均具有分支,菌丝表面有孢子囊,内含大量孢子。
五、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香菇、金针菇、平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生长速度较快。
2. 香菇、金针菇、平菇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存在差异,这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3. 实验过程中,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真菌的生长有较大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4. 通过观察真菌的生殖结构,可以发现真菌具有分支的菌丝和孢子囊,内含大量孢子,这是真菌繁殖的方式。
六、实验结论1. 真菌的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通过观察其生长特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2. 环境条件对真菌的生长有较大影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3.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真菌的培养方法,了解了真菌的生长特征和繁殖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的分离及常用培养基
关键词:真菌抗生素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北纳创联北京标准物质网
医学真菌形态学观察是认识真菌的第一步,但仅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并不能直接鉴定为真菌,需要对疑似相关病变部位的标本进行采集及分离,然后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一、病变部位标本的采集分离
通常采集疑似病变部位的皮肤附属物、分泌物、血液、痰液、脑脊液等体液,注意标本的新鲜度、无菌性、充足性,而且要对所采集标本进行正确消毒,杀死其中混有的杂菌。
标本为脑脊液时,需进行离心,收集沉淀物进行培养,标本为血液时,需要先行增菌培养后再分离,这样可增加阳性率,未增菌培养的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阳性结果。
二、真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
目前商品化的真菌培养基多为干燥脱水的形式,可以按照配制说明书进行配制,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后的装培养基的瓶盖须拧严,防止受潮,以各下次使用。
1.沙保弱培养基及含抗生素的沙保弱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是培养真菌最常用的培养基,绝大多数的真菌均可以在其上生长,沙保弱培养基还可以添加抗生素,从而抑制多数细菌和污染真菌的生长速度。
含抗生素的沙保弱培养基多用于皮肤癣菌和绝大多数致病真菌的分离和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会抑制念珠菌属、隐球菌和少量丝状真菌的生长。
2.玉米粉(厚膜孢子)培养基多用于鉴别念珠菌属,培养基中的吐温可以促进白假丝酵母菌产生厚膜孢子,同时可以加入1%葡萄糖促进红色毛霉菌生长,并抑制须毛霉菌的生长。
3.土豆葡萄糖培养基土豆培养基中需将土豆切成小于1cm。
的小块,常用于诱导真菌形成孢子或产生色素。
4.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是一类营养丰富的真菌培养基,人工配制过程较为烦琐,一般通过商品化的培养基按照说明书进行配制。
BHI多用于室温培养致病真菌,也可用于35~37℃培养致病真菌的酵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