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拥抱大自然(第十二篇)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关于大自然

古诗词中关于大自然

古诗词中关于大自然
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大自然的句子,以下是一些例子: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

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宋·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
上述诗句中,辛弃疾以云、山、风等元素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总之,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大自然的句子,这些句子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环境。

赞美大自然的古诗句

赞美大自然的古诗句

赞美大自然的古诗句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6.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7.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8.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9.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0.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1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13.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16.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1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18.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19.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2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著名诗句

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著名诗句

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著名诗句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你看,陶渊明在东篱下采菊时那悠然的样子,不正像我们在大自然中放松享受的时刻吗?就像我们在山林中漫步,与自然融为一体。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不就像是每天傍晚我们看到的美丽景象吗?山间气息那么好,鸟儿们结伴飞回,我们不也经常沉醉在这样的和谐中吗?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哇,那明月照在松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的画面,多像我们在宁静的夜晚感受自然的美好呀!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你想想,那两只黄鹂在翠柳上欢快鸣叫,一行白鹭冲向蓝天,这是多么生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呀!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哈哈,那竹子外的几枝桃花,还有最先感知到江水变暖的鸭子,不正是春天里自然与生命和谐互动的写照吗?6.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不就像我们在那美丽的山前,看着白鹭飞翔,水中桃花映着肥美的鳜鱼,多么和谐美妙呀!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哎呀,那些早莺争着占暖树,新燕忙着啄春泥,不就是自然中充满活力的一幕吗,和我们的生活多像呀!8.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哇塞,那绿树成荫和多出来的黄鹂叫声,不就像我们走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惊喜吗?9.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你说,那涧边独自生长的幽草,还有深树上鸣叫的黄鹂,是不是让人特别向往那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呢?10.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呀,就像能巧妙地把水剪成花让它们飞舞一样,我们和自然相处不也应该如此和谐美妙吗?我觉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真正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和快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欣赏中国诗词的大自然之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欣赏中国诗词的大自然之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欣赏中国诗词的大自然之美引言中国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和人文情怀。

其中许多作品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本篇文档将带您一同欣赏中国诗词中所抒发的大自然之美,并加以解读。

1. 山水之间的寄托众多中国古代诗人都对山水景色倾注了深情厚意。

他们通过描述山峰、江河、湖泊等景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思考。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形容夕阳下的群山如同金碧辉煌;而《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则点缀着旷野深更半夜时分窗外迷人月光。

2. 江河湖海之气势恢弘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江河湖海被视为象征力量、繁荣和变幻无常的自然元素。

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它们的运行路径和汇入大海的场景被诗人描绘得生动而壮观。

例如在《登高》中,王之涣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把黄河形容成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

3. 季节更迭带来的色彩变幻古代中国诗人也常以季节变化为题材,表达对大自然周期性变化的感慨和赞美。

春天带来花开如锦、鸟语花香,在《游子吟》中体现了离别者对故乡春天的思念;夏天烈日当头、百草齐生,在《闺怨》中情深意浓地描绘了炎炎夏日女子心境;秋天黄叶纷飞、硕果累累,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展现了对家乡秋天的眷恋;冬天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在《北国风光》唱出了北方冬季风光。

结论中国诗词通过对大自然之美的描绘和赞美,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世界。

无论是山水之间的寄托、江河湖海之气势恢弘还是季节更迭带来的色彩变幻,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相信通过品味中国诗词中所抒发的大自然之美,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博大智慧。

歌颂大自然的古诗

歌颂大自然的古诗

歌颂大自然的古诗大自然是诗人们永恒的灵感之源,他们在自然之中感受到丰富的美好,不断地用一颗敏锐的心去体味,用一只婉转的笔去描绘。

下面就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来歌颂大自然的美好。

1、《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以登高观景的方式,描绘了秋风凄凉的景象。

猿的啼叫、沙滩上的鸟首次哦回落等等,处处都是自然景色的点缀,为整个诗句渲染出一种深沉的寂静悲怆。

2、《大漠沙》唐代:王之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汉朝百姓,尽挂羌笛羽箭。

三春白雪,春华秋实,八荒四海,万方同此凉热。

王之涣用深邃哲思和情感富饶的语言,将大漠深处的荒芜和荒凉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出自然的庞大力量。

3、《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以春天的景色为切入点,通过诗句中“春眠不觉晓”来表现出春日阳光下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出了春天微妙而自然的风情。

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榆荚蘖,送别故人香。

春風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忆君迢遞山隅愁,山深泉水凉如洗。

坐看牛羊飲涧水,夜闻羌笛遠山香。

千里蓝田白雪飛,万坂青松黑夜静。

欲将十年青春付,少年須勤学好文华。

白居易的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富含美妙的田园意味。

田野的景物和自然状况,与诗人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所谓“写景有情”。

5、《江雨》唐代:柳宗元连翠欲晓山光寺,钟鸣晴水秋声渡。

此时可有闲心,不是人间富贵。

散步乘船依岸,眼前万家灯火。

天将暮雨,我欲归去山斋。

柳宗元在写“江雨”这首诗时,以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描写人们心灵的宁静,留给读者无限回味的余地。

自然在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山水桃花等自然景色是好的文学素材。

因此,他们把自然观察和自然的感受化为诗歌的语言,既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也表现出了自然的美好。

拥抱大自然的诗句

拥抱大自然的诗句

拥抱大自然的诗句1、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宋·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行舟悠然行于碧波之上,而流云却在船下悠悠荡漾,湖水空灵清澈,上下相映成趣。

仰观俯察间,眼前这湖光山色中探寻到另一片秘境天宇。

2、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唐·李白《九日》今日的云朵姿态万千,如画般美丽;江水泛起翠绿之色,秋山更显明媚清晰,令人心旷神怡。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山峦随着平旷原野的尽头渐渐消失,大江浩浩荡荡汇入广袤无垠的荒原,那壮丽的画面象征着离别与远行,也寓言了人生历程中的宽广与未知。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明亮皎洁的月光洒落松林之间,清泉在石面上潺潺流淌,这一静一动、一明一暗交织出一幅深秋夜晚的诗意画面,生动灵趣。

5、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青天之外,三座青山半隐半现,两条河流将白鹭洲分割其中,既描绘了金陵凤凰台周围的地理风貌,又富含哲理意味。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半轮秋月挂于峨眉山顶,月影倒映在平静的江水中随波逐流,山水月色相互交融,勾勒出一幅富有禅意的秋夜图景,深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7、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唐·李白《送友人》青葱的山脊横亘于城郭北侧,如一条翡翠腰带;洁白的水流环绕东边城池,宛如玉带缠绕。

8、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唐·温庭筠《过分水岭》溪水看似无情无感,却在旅人跋山涉水的三天旅程中始终相伴左右,陪伴着旅者前行,让人心生感慨,体会山水之间的微妙情感交流。

9、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冷的山岭渐转为浓重的翠绿,秋水日夜不息地潺潺流淌,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季节的更迭韵味。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15篇)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15篇)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15篇)《村居》原文、翻译、赏析1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清代〕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译文及注释:译文: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试静无人,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

一片烟雾笼罩着数十里湖泊。

狗吠声中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横亘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

家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注释:南乡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

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两平韵、两仄韵;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五十八字或五十四字。

寒溪:寒冷的溪流。

齐:一致。

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陂(bēi):池塘、湖泊。

荧(yíng)荧:灯光闪烁的样子。

唐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寒林:秋冬的林木。

扉(fēi):门。

赏析: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秋日山村之全景,处处洋溢着词人那跃动的欣喜和向往。

全词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

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

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叶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

于是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也是《秋全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

接下来是《秋全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一片烟笼十里陂。

”“里“陂”是一个关键词。

对“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的池塘湖泊”。

其实,“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

有关秋天拥抱大自然的古诗

有关秋天拥抱大自然的古诗

有关秋天拥抱大自然的古诗1. 《秋野漫步》秋风轻吹叶飘零,恰似彩蝶舞碧空。

咱去那秋野中漫步,感受自然多欢融。

例子:就像走在梦幻的画卷里一样,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吗?2. 《秋林之约》秋林斑斓如画廊,静候你来赏风光。

快来投入它怀抱,心情定会超舒畅。

例子:这就像是一个秘密的宝藏之地,你还不赶紧来呀!3. 《溪边赏秋》秋日溪边水潺潺,倒映红叶美如幻。

你也一同来看看,定会陶醉心喜欢。

例子:那景色简直绝了,难道你不想亲眼目睹吗?4. 《登高望秋》登上高峰望远方,秋景无边韵悠长。

咱们一起去攀登,领略壮阔好风光。

例子:站在那,仿佛能触摸到整个秋天,你不想去感受下吗?5. 《秋田之乐》秋田麦浪泛金黄,丰收喜悦满心间。

快来加入这欢乐,共享美好在田园。

例子:这可是充满快乐的地方,就像一个大乐园,你还不来吗?6. 《秋夜静思》秋夜静谧月如霜,自然之声耳畔响。

你也静静去聆听,感悟宁静心飞扬。

例子:那种宁静,就如同让你的心灵洗了个澡,多棒啊,你不想试试吗?7. 《林中寻秋》走入林中寻秋迹,落叶缤纷诗意栖。

你快也来走一走,探寻奇妙的秘密。

例子:就好像在寻找秋天留下的宝藏线索,你不想参与吗?8. 《秋湖泛舟》秋湖如镜映碧空,泛舟其上乐无穷。

来呀一起去游荡,享受悠闲意欢融。

例子:那感觉,简直像在天堂里游荡一样,你还等什么呢?9. 《秋园漫步》秋园繁花虽落去,但有韵味更独特。

你也过来逛一逛,发现别样的景色。

例子: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有故事的世界,你不来听听吗?10. 《旷野赏秋》旷野之上秋意浓,天地辽阔任你疯。

快来尽情拥抱吧,释放自我乐无穷。

例子:这是一个能让你撒欢的地方,难道你不想去疯狂一下吗?我的观点结论:秋天的大自然有着无尽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拥抱、去感受,去在其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二十四诗品·自然》解读

《二十四诗品·自然》解读

惟 无 益 于 己 ,且 恐 穿 凿 附 会 , 失却 作 者 苦 心 也 。 故 必 以不 往 还 , 心 亦 吐 纳 ’ ‘ 情 往 似 赠 , 兴 来 如 答 ’的 手 足 亲 伦 关 解 解 其所 不 解 ,而 后 不 解 者 无 不解 。 如 欲 以 强 解 解 所 不 必 系 。 人 心 物 性 同 属 自然 ,共 处 于 周 流 天 地 一 气 相 贯 的 大 化 解 , 而 其 所 解 者 或 归 于 终 不 解 。 故 吾 愿 读 诗 品 者 ,持 以 不 运行之 中 ,故 能以气交结 ,难 以分断 ,充满和谐感 应的活
雄 逸之美 。对于这种 “ 逸气 ”,士人们或游观 山野 , . 沉醉
学院学报,1 9 9 6 , ( 1 ) .
【 5 】 宋闻兵.《 宋书》词语研究 【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9 .
都体现 了深 藏在个体 生命中又散 发在外 的清 新之气与 旷达 【 6 】 大卫 ・ 勒布雷 东,王圆圆译. 人类身体 史【 M 】 . 上海文艺 出版社,
人 物 品 评 时 格 外 注 重 人 的精 神 风 貌 和 才 情 天 分 。 因此 , 魏 深 入 了解 魏 晋 六 朝 时 期 人 物 品 藻之 风 和 文 艺 理 论 的 评 价 标 晋 六 朝 的 生 命 审 美 展 现 出对 人 的 主 体 生 命 形 态 、 精 神 本 身 准有 重 要 的意 义 。
[ 1 】 王毅 . 神韵:从 汉末人伦鉴识到 魏晋人物 品藻 【 J 】 . 思想 战线,
2 0 0 0 , (1) .
产 生 丰 富 的 联 想 。 与之 相 应 的 , 士 人 们 游 观 活 动 也 不 断 扩 [ 2 ] 郭 守运 ,马钰滢. 古典美学 “ 逸气 范畴探微 【 J 】 . 江 淮论 坛,

赞颂大自然的古诗

赞颂大自然的古诗

赞颂大自然的古诗
大自然是我们生命中的恩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保护它。

以下是几首赞颂大自然的古诗:
1.《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写了秋季登高的景象,赞美了大自然的壮观和美丽。

2.《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首诗以江畔为背景,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国家的动荡和自然的美丽。

虽然诗中有泪有恨,但大自然的美丽却是不变的。

4.《秋词》(唐代韩愈)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家住层城临汉苑,地接长安眺故峰。

眼前不见旧儿女,只是茫茫江浸东。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寂静和美丽,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作者用鹤和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以上古诗都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它,让它永远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诗句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诗句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诗句这是一些关于大子涵的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春来晚了,花木盛开。

黄鹂鸟尽情地炫耀着歌声,一个美丽的乡下姑娘悠闲地采摘着蒿。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海曙,阳光映照下的绿色水草,我看着一只黄鹂在温暖的空气中飞翔:海上日出。

春之野李与江柳:刘梅跨江来,江南春意盎然。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解析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解析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解析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古诗都有着描写大自然的精彩篇章。

在这些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赞颂之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首描写大自然的经典古诗及其解析。

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登高”为题,叙述了诗人登高远望,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和自己与大自然的弱小。

诗中描写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丽壮观。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简短的诗描写了一个人在夜晚的床前,看见明月照耀,突然想起了远方的故乡。

诗人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受到宁静的夜晚和明月的清辉,而这种宁静和清辉也正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3.《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以“山行”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寻访山水风光时的所见所感。

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表现了山水的壮美,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细致而优美地勾勒出大自然的变幻和韵味。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绘了古原上的草,生长、枯萎、生长的循环,以及人们的离别之情,这些都体现了大自然的无穷生命力和变化。

诗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也是一幅自然风光的画卷,引人入胜。

总之,这些古诗不仅是文化经典,更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和颂扬。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诗词赏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诗词赏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诗词赏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诗词赏析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人们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与描绘中,还体现在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深刻思考中。

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记录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间的点点滴滴,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诗词。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句诗词。

描绘了春天的江南风光,以及月光的美丽。

诗中的“江南岸”和“明月”与人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2.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的场景。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回荡在青青的草原上,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珍惜与敬畏,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佚名《越人歌》这是一首古代民谣中的诗句,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心灵的契合。

诗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和“心悦君兮君不知”,暗喻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强调了心与自然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王安石《登幽州台歌》这是王安石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一句诗词。

通过描绘青山与云雨、明月与两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诗中的青山、云雨、明月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以上诗词赏析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呼唤和珍惜。

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构建美丽的地球家园。

关于亲近自然的诗句

关于亲近自然的诗句

关于亲近自然的诗句
《鸟鸣涧》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雪》 - 作者:柳宗元(唐) - 诗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居秋暝》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滁州西涧》 - 作者:韦应物(唐) - 诗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庐山瀑布》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二首·其一》 - 作者:杜甫(唐) - 诗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小池》 - 作者:杨万里(宋) - 诗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 - 作者:杨万里(宋) - 诗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关于保护自然的诗句

关于保护自然的诗句

关于保护自然的诗句1. 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4. 辛弃疾《青山遮不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5.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7.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白居易《草》(虽非直接表达保护自然,但体现自然生命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 苏轼《题西林壁》(虽非直接保护自然,但蕴含生态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归大自然的诗句

回归大自然的诗句

回归大自然的诗句人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存,体现的是真正的和谐。

其中的.美好有诗般的魅力。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1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17、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1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2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3、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2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2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26、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古典诗词中的人与自然

古典诗词中的人与自然

古典诗词中的人与自然古典诗词中常常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和感悟,也是对人生和人情的抒发和表达。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古典诗词。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表现了夜晚的江边景色和寺庙的钟声,通过自然景观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作者的孤寂与自然的寂静相互呼应,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通过描绘远离故乡的宦游之人的离别情景,以及风烟望五津的景致,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以自然景色来烘托离别情感,表达了宦游之人的孤寂凄凉。

《题西林壁》- 王昌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美景观,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敬重,同时也表达了在山中亲身感受才能真正了解它的真实面貌。

作者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融合。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表现了登高望远,风景尽收眼底的情景。

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自然景观,来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作者也通过登楼上层的比喻来表达人们永远向上的追求。

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中对人与自然的表现,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歌颂和赞美,也是对人情世态的反映和抒发。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感悟,诗人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相融相生。

《山海经》诗词赏析

《山海经》诗词赏析

《山海经》诗词赏析《山海经》诗词赏析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免不了接触古诗词的赏析吧,那么如何去赏析一首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山海经》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山海经》诗词赏析 1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赏析】: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

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

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

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

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

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

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山海经》诗词赏析 2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注〕虞渊:即禺谷,神话中日入之处。

倾河:把河水倒干,即饮尽河水。

余迹:本意为遗迹,此处兼指夸父之遗愿。

邓林:古时邓、桃二字音近,邓林即桃林。

描写大自然的唐诗

描写大自然的唐诗

描写大自然的唐诗描写大自然的唐诗导语:大自然的美,在与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块石头。

感悟它那微弱而坚强美丽的精神。

大自然的美,在与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换。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描写大自然的唐诗,欢迎大家阅读!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王维《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 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襟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 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 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 就决不解甲还乡。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 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 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 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
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 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 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他认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 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 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 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百年”成为名句。
诗·魏诗》
注释
① 亭亭:耸立的样子。② 瑟瑟:形容风声。③ 一何:多么。④ 惨凄:凛冽、严酷。 ⑤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 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⑥ 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创作背景
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其诗风格劲挺、不 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九首及若干残句。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采用的都是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 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 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 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 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 家代代都有新人才的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 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 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 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 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得以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 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 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 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 他的从弟。
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名句
感悟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 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 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在人格境界上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 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 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对今天我们在人格修养方面仍有 积极的借鉴意义。
“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 概括。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 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 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 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 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 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 志却不会减。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描绘了边塞士兵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 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由青海湖经祁连山 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 雪山顿显黯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 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 句,使诗歌画面的色彩顿时突现。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站在 “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门关、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三点 相连的千里边防线的,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 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 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年),吐蕃、突厥曾 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 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 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 庭的过程和心情,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 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浸染的诗情——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第二篇 拥抱大自然


75 赠从弟(其二) 76 论诗(其二)
77 定风波 78 从军行(其四)
79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80 晓窗
75.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 (魏)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出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
① 定风波:词牌名。② 沙湖: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③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 迫之状。④ 已而:过了一会儿。⑤ 吟啸:放声吟咏。⑥ 芒鞋:草鞋。⑦ 一蓑(su4): 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⑧ 斜照:偏西的阳光。⑨ 向来:方才。⑩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 声。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 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 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 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延伸阅读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 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 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赏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 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 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何妨” 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 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 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 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 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 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 状,突出了松柏树的可贵品格。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 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 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 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柏的品 格,点明主题。
创作背景
此为清代学者赵翼的组诗名,这组诗为七言绝句,借议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观点, 其中可以看出唐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以及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的影响。
诗人简介
赵翼(1727—1814年)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 人,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 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 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 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 三大家。著作《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 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 著。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 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 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 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 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 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 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 途。
赏析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 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写胸臆,倚声能 事尽之矣。”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名句感悟Biblioteka 人生总有不如意之时,豁达的胸襟能将这些不如意转化为另一 种生活情趣。身处不如意的境地时,要仍能从容地观察、体会和欣 赏人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才能不被任何打击和 挫伤击倒,才能到达“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
赏析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这里化 用了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 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 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 障碍。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诗中所写的将士,并 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 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 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 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 感情悲壮。
77.定风波
77.定风波
(宋)苏轼
【序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自《东坡全集》
注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