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药动学一般原理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转运(drug transport)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生物 膜的运动过程,也称药物的跨膜转运。 1.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跨膜扩散(lipid diffusion,又称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的形式通过细胞膜的。此种形式的转运,药物 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不需耗能,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也无竞争性拮抗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药物的转 运一方面取决于转运膜的性质,面积,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梯 度,另一方面受药物本身性质的影响。其中,极性小,脂溶 性高的药物比较容易通过生物膜。由于药物多是弱酸性或弱 碱性的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以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形式存 在,离子型的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生物膜;非 离子型的药物极性小,脂溶性高,容易通过生物膜。因此, 改变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可以影响药物的转运过程。
容易通过生物膜转运,而在酸性环境下,离子型
多,非离子型少,不易通过生物膜转运。
了解pH的变化对离子转运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有很重 要的意义。当一个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的弱酸性药物中 毒时,为了减少药物在肾脏的重吸收,加快药物排泄,可 以采取碱化尿液的措施。 2 .一些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糖类,氨基酸,维生 素,多种离子及少数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物质, 如:甲基多巴,5-氟尿嘧啶等物,它们不能通过简单扩散的 方式被吸收。其吸收需要特定的载体。此吸收方式称为主 动转运。以主动转运形式吸收的药物,能逆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转运,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拮抗现象,也需要耗 能。另有一些药物的吸收类似简单扩散,但需要载体协助, 特称为异化扩散(facilitated)。除了上面所述的几种转运 方式外,尚有滤过、胞饮等形式,但它们在药理学上的意 义不大(有些方式具有毒理学意义)。
药动学一般原理及其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床
药 学
◈ P-GP(p-glycoprotein),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ATP结 合盒(ABC)蛋白的主要的一种。它由MDR基因表达。 能量依赖性的排出细胞内的药物或毒物,对机体起到 保护作用。目前已证实很多药物为P-GP的底物。
◈
如服用环孢素A时,同服胡柚汁(grapfuit
③上市后再评价。
2019/11/20
8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上市后撒出临床的药物
临 床 药
◈1980至今,美国FDA因预先未知的严重不良反应而从市场撤除的共 有12个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 苯噁洛芬(benoxaprofen)、
学 ◈ 抗菌药物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床
⑴吸
收
药 ◈ 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至大循环的过程。
学 ◈ 通常认为,只有吸收的药物,才能发挥预期疗效,因
◈ 此,药物吸收的多少与难易,对药物作用有决定性的
影响。
两个参数:吸收速度、吸收程度
2019/11/20
11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200
100
0
0
5
10
15
20
25
30
时间(h)
2019/11/20
25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 ◈吸收速度与疗效的关系
临
当浓度与疗效相关时
生物技术制药 (全套课件234P) ppt课件

医学资源
2
3、生物药物:是指以生物资源为原料或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开发生产 的用作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4、生物新技术药物:是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抗体 工程技术以及其他生物新技术开发生产的重组蛋白质类、抗体类和 核酸类药物。
医学资源
8
作业:
1、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生物新技术药物 2、生物技术制药涉及的技术领域
医学资源
9
第二节 生物药物的性质与分类
一、生物药物的性质 1、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疗效可靠。
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如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2)药理活性高。
(4)对环境条件敏感,生产条件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
(5)相对分子量较大(几千至几百万),组成分复杂,常以多组分 存在,大多是复杂蛋白质的混合物。
医学资源
13
(6)用量少,价值高。
(7)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生物药物易被肠道中的酶所分解,给药途径主要是注射用药。对药品 制剂的均一性、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等都有严格要求。
是从大量原料中精制出的高活性物质。
医学资源
10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4)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生物间存在种属和个体差异,不同生物中活性物质结构有很大差异, 常出现免疫反应、过敏反应。
医学资源
11
2、在生产、制备中的特性
(1)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高。
医学资源
20
(一)按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来分
1、生物技术药物
药代动力学

16
lambda_z 相当于一级消除速率常数Kel HL_Lambda 相当于半衰期 AUClast 相当于AUC0-t
AUCINF 相当于AUC0-
Kinetica 软件
Kinetica为Thermo Electron公司产品。
可方便的进行多种常规药动学模型拟合、PK-PD分析、非房室模型分 析、尿药动力学数据处理、双交叉试验设计、结合动力学、吸收动力 学估算等等。 运行界面简洁,操作方便,每种模型下均有丰富的可选项进行参数设 定,同时支持批量计算。
DAS 软件
DAS的开发是在新药开发的通用统计软件NDS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Microsoft Windows运行的专业统计软件包。 DAS沿袭了NDST的三项基本设计思想,即(1)针对新药申报资料的特 点 ;(2)不懂计算机的也能使用 ;(3)不精通医药统计的也能使用。
在开发过程中紧扣“以人为本”原则,独创的“仿例输入”和“一键 完成”的功能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确保DAS易用性。
缺点 模型不够多,对双峰等特殊的药代曲线处理尚不理想。不 能进行PK-PD计算。
DAS 软件操作
从桌面双击DAS图标,进入操作界面。
点击“药代动力学”菜单,下拉选择“智能化分析”,进入“智能分 析数据录入”界面。
填写表中相关数据,点击“运行”,便得出各项药代参数。
药物消除动力学
程序通用性强 运行快速稳定
DAS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规范方法。大部分运算模块提供编程的参考文献。DAS采用流行的VB6( 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制,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调用采用多级菜单方式。计算迅速,性能可靠。全面兼容 Microsoft Excel数据和操作。数据输入采用填表式录入,对录入的数据可方便地进行修改、插入、删除、增加、存 盘、调用、检索、排序等操作。
药理学

浓度-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药理学研究常用。
(1)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有的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2)质反应: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2、最小有效量 (阈剂量或阈浓度):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5、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6、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
7、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8、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关于药物剂量各国都制定了常用剂量范围,在药品说明书上有介绍。对毒性药品还规定了极量(包括单剂量、一日量及疗程量),超限用药造成不良后果,医生应负法律责任。
9、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第二章 药效学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临床药理学: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药物的介绍PPT课件

总结词:药物的研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阶段;药物的审批则是由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评估和批准的过程。
药物的研发与审批流程
药物的作用机制
02
药物靶点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基础,选择正确的药物靶点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03
02
01
抗生素
抗肿瘤药的种类
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抗肿瘤药的注意事项
抗肿瘤药通常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肿瘤药的作用
用于治疗癌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抗肿瘤药
1
2
3
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心血管药物的作用
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等。
药物靶点的发现和验证是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和不良反应。
药物靶点是指药物作用的结合位点,包括基因、酶、受体、离子通道等。
药物的作用靶点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浓集过程,主要受到药物与组织亲和力、血流灌注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由肝药酶催化,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药物的排泄速率和程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性质、生理状态等。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
药物的疗效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是评价药物作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某种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利的或意外的反应,可能与药物的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
药品采购计划
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保药品供应及时。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和排泄。
一、吸收: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进入血液 的过程。吸收部位有消化道、肌肉和皮下注 射部位、皮肤、粘膜、肺 等。 1、 消化道吸收主要有口腔、胃、小肠、 直肠。影响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物、 剂型、食物、消化道的功能状态、首过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等。
4
药物的体内过程
2、从肌肉和皮下注射部位吸收:药物吸收 速率与药物的水溶性和注射部位的局部血 流量有关。与口服给药相比,肌注吸收较 慢而完全,皮下注射的吸收均匀而缓慢。
3、从皮肤吸收:除小分子外,药物透皮吸 收速率主要决定于脂/水分配系数。皮肤 用药主要是发挥局部作用。
4、从肺吸收:吸入给药主要用于挥发性气 体麻醉药。
t1/2=0.693/K 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
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一次给药 后经过3.32个t1/2体内剩10%,经过6.64 t1/2各体内剩1%。
11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3、生物利用度(F):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速度与程度。 F = AUCiv×100% 影响F的因素: 1) 吸收前的药物降解; 2) 吸收后的首过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 药效学
1
药代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般简称为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PK),是将动力学原理应用 于药物的一门科学,主要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 代谢物随时间动态量变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 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这 些动态行为如何影响药效,其本身又如何受药 物输入方式(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等)以及 机体条件(种族、性别、年龄、疾病状况)的 影响。药代动力学原理对涉及药物的实验设计 及数据处理、对新药研制、药物制剂的体内质 量控制,特别是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实用 价值。
麻醉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时效关系、量效关系)、药代动力学

要消耗能量,细胞内外K+、Na+浓度差的维持 顺浓度梯度的转运
必须依靠特异性的载体,且有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三、药物的吸收
注射给药 呼吸道给药 皮肤黏膜给药 胃肠道给药
四、药物的分布
(一)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distribution Vd )
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threshold dose)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浓度) 高于此量的依次称为治疗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 极量(maximal dose)是药典规定的最大用量。 超过极量用药引起医疗事故者应负法律责任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 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发生阳性反应(质反应)的剂量 若以死亡作为阳性反应的指标,为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因此,LD50可视为ED50的一个特例 ED50表示药物作用强度的大小,LD50表示药物毒性的大小,两者的测定原理、 计算方法相同 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等于两者的比值, 即TI = LD50/ED50, 表示对半数动物有效的剂量增大多少倍可引起半数动物 死亡,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4、麻醉用药的效能和效价强度
麻醉药的效能通常指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麻醉深度 例如,乙醚、氟烷等挥发性全麻药,如果给予足够高的
浓度,均能使病人的麻醉达到三期四级、甚至延髓麻痹而 死亡,故都是高效能全麻药
而氧化亚氮,即使吸入浓度高达80%,也只能引起浅麻 醉,再加大浓度,则势必引起缺氧,甚至吸入100%氧化亚 氮(临床上不允许),也不能产生深麻醉,因此,氧化亚 氮是低效能全麻药。
临床药物动力学

精选ppt
34
(二)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的 局限性
26h
ke
பைடு நூலகம்
0 .6 9 3 t1/ 2
0 .6 9 3 26
0 .0 2 6 h 1
精选ppt
30
该患者半衰期明显延长,为防止谷浓度过高,根 据峰、谷浓度要求,确定给药间隔。
C tr
C e ke m ax
ln C m ax C tr
ln 3 0 7 .5
53h
ke
0 .0 2 6
为方便,间隔定为48小时,给药剂量为408×2mg
3
t 1/ 2β
0.693 β
t1/ 2
0.693Vd CL
精选ppt
9
一级动力学t1/2的特点: 1.不随血药浓度而改变 2.不受给药途径影响 3.经过4-5个t1/2体内药量消除超过95%,可 认为完全消除。一般经过3.3个t1/2即认为体 内无蓄积。 4.多次给药,经过4-5个t1/2血药浓度即达到 稳态。
1.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的依据资料
(1)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正常值:F、CL、Vd、t1/2、 Ceff、Ctox (2)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用药史、疾病和体征等
(3)实验室检查: Ccr、BUN、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 血酶原时间、血清酶活力等
精选ppt
33
2. 计算指标:DL、Dm、τ、D(每次给药 剂量);对治疗窗窄的要监测FI,计算 Cssmin、Cssmax和平均Css
dDu
CLr
dt
C
CLr=(37.5×1000)/0.5/10 =125ml/min
药代动力学

前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内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
近年来,国内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内消除。
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内过程进行预测。
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
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内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
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编者药物代谢动力学主编:王广基副主编:刘晓东,柳晓泉编者(姓氏笔画为序)王广基、刘晓东、陈西敬、杨劲、柳晓泉内容提要: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内容。
药学概论1-4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学的概念 一、药的含义二、药学的概念 1药学一、 现代药学起源1、 药学起源于原始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2、 最早记载的医学实践之一可能是在巴比伦时代(公元前2006年)3、 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中国魏晋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
4、 世界上已知的重要药学著作:公元前1500年“艾柏斯纸抄本”。
5、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盖伦。
6、 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世界上第一家私人药店,开发出天然糖浆剂、保鲜剂、蒸馏水、醇类制剂:阿拉伯人。
7、 官方编撰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 唐朝政府苏敬、于志宁编的《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又称《唐本草》。
8、 第一个向盖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瑞士医生 巴拉赛尔苏斯 9、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10、1818年分离出:番木鳖碱 11、1819年分离出:奎宁12、1820年,另外两位药物化学家又一次分离出了奎宁,并对此进行治疗性研究,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一个新的起点。
1821年,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帕莱蒂尔将药送去,并建立制药工厂,从此各国逐渐建立制药工业。
13、吗啡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一个里程碑。
以生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厂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
2药学-化学-医学的关系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二、现代药学的发展(一)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成为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药物。
(二)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药学逐渐发展成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手段的重要学科。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一)药物化学方面1、我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原料药生产的第二大国。
2、我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学药物中约97%以上是外国研制的,我国仅仅是仿制生产。
3、1993年化合物实体(即药物、农药)纳入专利保护制度。
(二)药物制剂方面1、现在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药动学一般原理

影响。
两个参数:吸收速度、吸收程度
10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床
⑴吸 收 ◈吸收速度:
药
参数Ka:单位时间吸收的百分率(1/h)。Ka越大,吸
学
收越快。如同等剂量下,吸收越快(tmax小) ,Cmax越 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
上市后撒出临床的药物
临 床 药
◈1980至今,美国FDA因预先未知的严重不良反应而从市场撤除的共 有12个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 苯噁洛芬(benoxaprofen)、
学 ◈ 抗菌药物
替马沙星(temafloxacin)
◈ ◈ 抗高血压药 氟司喹南(flosepuinan)
◈ 这3个药物的上市时间最短,只有4个月;
药 药动学在临床药学活动中的应用。具体的说, 学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规律,
◈
并应用于个体给药方案设计的应用技术学科。
5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1、基本概念
◈
临 床 药 学
◈
6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临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床 ⑴吸 收 药 ◈吸收的程度 学 参数AUC: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 影响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值得关注两个因素:
首关效应和肠肝循环。 作用因素:酶(CYP3A4)、转运蛋白。
14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相互关系

• 血药浓度-药理关系往往比较复杂。药理效应的大小不仅与血药浓度有关,而且更与效应部位浓度有直接关 系。但血药浓度和疗效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随意加大剂量,往往并不能获得预期效果。
第10页/共89页
• 有时剂量增加,疗效并不增强,甚至会导致血药浓度的飓升,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需要研究血药浓 度和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血药浓度情况下,药理效应的各种表现形式。
第5页/共89页
• 研究方法上,在确定剂量与效应关系后,可根据药物动力学模型,研究经时过程血药浓度和效应的关系。 第6页/共89页
• 将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起来,增加作用部位的效应室,组成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简称PK-PD模型。它通过血药-时间-效应三者数据的测定,经模型分析,可拟合出血药浓度及其效应经时 过程的曲线,推导出产生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定量地反映其与效应的关系。
第7-1-6)式可得 法莫替丁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的关系式:
E
100• C 2.224 13.522.224 C 2.224
(7-1-9)
由(7-1-9)式可预测法莫替丁达到一定药效所需要的血药浓度。
第41页/共89页
• 如果我们已经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得
第58页/共89页
二、血药浓度和半衰期以及药理作用持续时间的关系
• 药理效应的起效时间是指血药浓度达到一个能产生药效的阈值所需要的时间,影响该时间的因素很多,除 了和药物的体内处置、作用机制有关外,还和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
以及
Emax
lg C
E
,结
果
亦
见Em上ax
E 表。
以
lg E Emax E
药代动力学及其参数基本概念

应用
1. 估算血容量及体液量。 某些药物仅限制在某一部分体液,其表观分布
容积就等于该体液的容积。依文氏蓝染料的分布 只限于血浆内,故测定其Vd即可求得机体的总血 容量;安替比林分布到全身体液中,可根据其Vd 的变化,判断出患者体内是水分潴留还是脱水。
应用
2. 反映药物分布的广度和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酸性有机药物,如青霉素等,或因脂溶性小,
试验前1日进入I期临床试验监护室(病房), 晚上进统一清淡饮食,禁食(10 h以上)不禁 水(禁用含咖啡因类饮料,如茶和可口可乐等)
次日早上空腹(注射用药一般不需空腹)口服 药物,用150 ml ~ 200 ml温水服用(如需收集 尿样,则在用药前应排空膀胱)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四、采样点的确定
尿样:记录总尿量,收集尿样的各时间段它应包 括药物从尿中开始排泄、排泄高峰以及排泄基本 结束的全过程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房室模型法:非血管内给药的药物药代动力学参 数有Ka、Tmax(实测值)、Cmax (实测值) 、 AUC (梯形法)、Vd、t1/2、Kel、CL、(统计矩法: MRT)
30
100
20
10
X0 Ka C,V K 10
1
0 0 12 24 36 48 60 72
0.1 0
12 24 36 48 60 72
图2-2 血管外给药后一房室模型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二房室模型
二房室模型将整个机体划分为两个房室 (血流量多、血流速度快的器官组织构成中 央室,血流量少、血流速度慢的器官组织构 成周边室),并假设药物进入每一房室后立 即均匀地分布,且房室间的药物转运瞬时取 得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 ⑴吸 收 药 ◈吸收的程度 学 参数AUC: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 影响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值得关注两个因素:
首关效应和肠肝循环。 作用因素:酶(CYP3A4)、转运蛋白。
16.07.2020
15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床
⑴吸
收
药 ◈ 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至大循环的过程。
学 ◈ 通常认为,只有吸收的药物,才能发挥预期疗效,因
◈ 此,药物吸收的多少与难易,对药物作用有决定性的
影响。
两个参数:吸收速度、吸收程度
16.07.2020
11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1、基本概念
临 ◈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 床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在 药 机体内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 ◈ 体内过程包括:
◈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
代谢(metabolism)、排泄(elimination) 。
16.07.2020
5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1、基本概念
临
床 ◈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
药 药动学在临床药学活动中的应用。具体的说, 学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规律,
◈
并应用于个体给药方案设计的应用技术学科。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床
⑴吸 收 ◈吸收速度:
药
参数Ka:单位时间吸收的百分率(1/h)。Ka越大,吸
学
收越快。如同等剂量下,吸收越快(tmax小) ,Cmax越 高。
◈
◈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排序: 腹腔>吸入>舌下>直肠> 肌内>皮下>口服>皮肤
16.07.2020
12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⑴吸 收
床 药
组织血流量少
学
皮下吸收慢
◈ 肾上腺素
α1受体密度高→皮下血管收缩
组织血流量多
肌内吸收快
β2受体密度高→骨骼肌血管扩张
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安定(地西泮)
16.07.2020
14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③上市后再评价。
16.07.2020
8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上市后撒出临床的药物
临 床 药
◈1980至今,美国FDA因预先未知的严重不良反应而从市场撤除的共 有12个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 苯噁洛芬(benoxaprofen)、
学 ◈ 抗菌药物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床
药 学
◈ CYP3A是肝脏及肠道中含量最丰富的药物代谢酶, 占肝脏CYP酶含量的30%,肠壁CYP总量的70%,据 统计,已知大约38个类别150多种药物是其底物, 约50%的药物全部或部分经过其代谢。
◈
16.07.2020
16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床
药 学
◈ P-GP(p-glycoprotein),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ATP结 合盒(ABC)蛋白的主要的一种。它由MDR基因表达。 能量依赖性的排出细胞内的药物或毒物,对机体起到 保护作用。目前已证实很多药物为P-GP的底物。
16.07.2020
6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1、基本概念
◈
临 床 药 学
◈
16.07.2020
7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临 ◈临床药动学应用
床 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最大疗效、最小不良反应, 药 良好的经济性。(治疗方案设计、治疗方案个体化) 学 ◈ ②指导新药研究(药动学、剂型改造、生物等效性)
◈ 非甾体抗炎药 溴芬酸(bromfenac),上市11个月
16.07.2020
9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Mibefradil 停止市售
临 Mibefradil 为罗氏公司开发是一种新型抗高血压药,
床 能选择作用于钙离子T通道,为选择性作用于T通道的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 2、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临 ⑴吸 收
床 药
影响吸收速度因素:
学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性质、剂型等。
◈
◈机体方面因素:吸收面积、酸碱度、血液循环等。
◈给药途径:
16.07.2020
13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药
◈ 药物在体内的处置
学
◈
◈结
16.07.2020
3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1、基本概念 药物进入体内情况
◈
临
组织
床
药 学
药药物物
血液系统
效应 靶器官
◈
排泄
药动学
药效学
16.07.2020
4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药 学
第一个药物,无反射引起心动过速而稍减慢心率,起 初认为是一个相当有前途的一个药物,但上市不久,
◈
发现其可与多达25种药物发生致命性的药动学相互作
用,这是由于这药物抑制CYP2D6 和CYP3A4。
16.07.2020
10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一、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16.07.2020
1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临
床 药
方平飞
学
中南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
◈
(供2004级药学专业用新版教材)
16.07.2020
2
第一章 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 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一)
内容提要:
◈
1、临床药动学的一般原理:
临 床
◈ 临床药动学概念
替马沙星(temafloxacin)
◈ ◈ 抗高血压药 氟司喹南(flosepuinan)
◈ 这3个药物的上市时间最短,只有4个月;
◈ 抗抑郁剂
诺米芬辛(nomifensine)仅上市7个月
◈ 利尿降压剂 替尼酸(ticrinafen)上市仅8个月
◈ 抗高血压药 米贝拉地尔(mibefradil),上市1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