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夹矸的探测分析与研究
含夹矸薄煤层安全、高效
5. 保护支柱 由于采用挡煤板封闭放炮,杜绝了 夹矸、煤块对支柱冲击的损坏。 6. 为含夹矸薄煤层机械化探索一条新 路子 总之“一铲二挡”的成功应用,是北 宿矿采煤史上的一次革命,史无前例 地改善了薄煤层矿井采煤工人的劳动 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安全生产,给北 宿煤矿实现年产110万吨及60万吨采 煤工作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 为同类型矿井探索出一条高产高效的 新路子。
1.2 二挡的安装 第二块挡煤板和第一块挡煤板一 一对应,第二块挡煤板是通过锚链 附设在第一块挡煤板的采空区侧, 并用“锁板”将其固定在任意高度, 二挡可利用锁板沿锚链自由移动, 起到升降的目的。当二挡达到预定 高度后,利用锁板旋转锁住二挡。 工作面放炮完毕后,用相同的方式 降低二挡到合适位置,操作方便可 靠(附挡煤板挡装示意图)。
四、挡煤板的安装与操作
1.1 一挡的安装 挡煤板和护管架必须是铰接,第一块 挡煤板的下边沿与溜子的护管架用连 接环牢固地铰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 式既能使一挡和工作面溜槽一体化, 牢固耐用,起到随机前移的作用,又 能使挡煤板只能向采空区方向倾斜而 不能倒向煤壁侧,防止响炮时挡煤板 挡不住煤或被刮板运输机拉坏。一节 溜子一块挡煤板。5节溜子留一 700mm以上的出口。
含夹矸薄煤层安全、高效的 关键技术
汪理全 教授
兖矿集团北宿煤矿是全国非常有 代表性的薄煤层现代化矿井,它不 仅煤层薄(0.9m),而且煤层内 赋含坚硬的硫化铁结核(普氏系数 高达11),正是由于这种坚硬的 硫化铁结核,使得割煤机、刨煤机 等现代化机械和新工艺无能为力。
几十年来,我矿一直采用打眼、装 药、放炮、人工装煤的落后工序。 人工劳动强度大,安全可靠性差, 效率低、成本高、产量低。随着对 采煤工作面各道工序认识的深化, 总结出:在不改变放炮落煤工序的 前提下,利用关键技术,探索有效 途径,优化工序,同样可以建设含 夹矸薄煤层高产高效矿井。
含夹矸厚煤层综放开采的数值模拟分析
某矿工作面平均割煤 高度 为 27 平均放煤高度为 61m, . m; .l 工作面 采放 比为 12 6 :. 。煤层厚度 4~1./.7m, 2 11 2 7 煤层倾 角:5 ~2 o1 o硬 1。 2/7 , 度 : 05 f .。煤类 : = 焦煤 。煤层赋存较稳定 , 为黑色 、 粉末状 ~碎块状 , 黑色 条痕 , 玻璃光泽 , 半亮 ~光亮 型, 局部含少量黄铁矿颗粒 。8 、2煤之间 18 有一层厚 0 ~ . 米的夹矸 , . 2 8 0 平均厚 1 4 , . 米 岩性为泥岩 , 5 粉砂质泥岩。 顶底板基本情 况。直接顶 为泥岩 , 老顶为砂岩。直接底为泥岩性硬 。 2含夹矸层厚煤层顶煤 冒放性的理论分析 . 厚煤层 中存在 夹矸 层是较 为普通的现象 , 但夹矸层 的层数 、 位 、 层 厚度和强度等都是复杂而 随机的。以下分析夹矸层类型及其对顶煤冒 放性的影响。 按 照 夹矸 在厚 煤 层 中所 处 的位 置进 行 分类 , 分 为上 位 夹 矸 ( 煤 可 顶 上 13处) 中位夹矸 ( / 、 顶煤 中 1 / ) 3处 和下位夹矸( 顶煤下 1 / ) 3处 。在夹 矸厚度较小 时 , 工作面推进 同时顶煤及时垮落 ; 随着夹矸厚度 的增 加 , 达到一定极 限值时 , 夹矸垮落块度大 于放煤 口尺寸 , 放煤造成不利影 对 响; 当夹矸 厚度相 当大时 , 夹矸形成 了阻碍顶煤放出的隔离带 。 3数 值 模 拟 结 果 分 析 . ( ) 力场分析 1应 ①垂直应力 垂直应力对含夹矸层顶 煤起 到了遇破坏的作用 ,决定了顶煤到达 煤 壁 上 方 时 的破 碎 程 度 。 . 厚 硬 夹 矸煤 壁 前 方 8 ~1m 处 垂 直 应 力 1m 5 m 9 处于峰值段位置即支承压力峰值 区 , 在煤壁前方 1m~ 0 9 3 m垂 直应 力 迅速降低 , m朝前垂直应力缓慢趋于原岩应力值 。 . 3 0 1 m中硬夹矸煤壁 5 前方 1 m~2 m处垂直应力处 于峰值段位 置即支承压力 峰值 区 ,在煤 l 5 壁前方 2 m~3 m垂直应 力迅速 降低 ,3 5 3 3 m朝前垂直应 力缓慢趋 于原 岩应力值 。1 m软夹矸 煤壁前方 2 m处垂 直应力 达到峰值 点 , . 5 2 垂直应 力小于 1 m硬夹矸和中硬夹矸垂直应力值 ,.m硬夹矸和中硬夹矸的 . 5 1 5 支撑压力风值比 1 m软夹矸的峰值 大 1MP 左右 , . 5 5 a 硬夹矸和中硬夹矸 支承压力峰值 区靠 近煤壁并且很 窄, 软夹矸 的峰值 区扁平 且远离煤壁。 由此可见 ,.m厚硬 夹矸和 中硬夹矸 的支 承压力呈现 出硬顶煤 的支承 1 5 压力特征。含 15 .m软夹矸层 的厚煤层的支承压力呈现 出软顶煤的支承 压力特征。 ②剪应力 1 m厚 软夹 矸 的情 况 下 , 壁 前 方 05 1 m 处 上 方 夹矸 内 及 下 边 . 5 煤 .~ . 5 界 有 拉 剪 应 力 , 2 a 上 位 顶 煤 中 拉 剪 应 力 最 大 值 达 4 P , 顶 区 为 MP , M a控 内没有拉剪和压剪应力 区 , 壁向前上位顶煤中有拉应力区 , 煤 但梯度变 化小 ,.m软夹矸的情况下 ,煤壁前方 1 ~ .m处上方夹矸 内及上边 1 0 . 25 0 界有拉剪 应力 , 2 a上位 顶煤 中拉剪应力 最大值达 4 a 控顶区 为 MP , MP , 内没 有 拉 剪 和 压 剪 应 力 区 , 壁 向 前 上 位 顶 煤 中 有 拉 应 力 区 , 梯 度 变 煤 但 化小 ,.m软夹矸 比 1 m软夹矸破碎效果好 ,并且提前破碎 , . 1 0 . 5 05 m厚 软夹矸 的情况下 , 煤壁前方 1 m处上方 夹矸 已处于破碎状 态 , . 0 上位顶 煤 中有拉剪应力 区 , 顶区没有拉剪和压剪应力区 , 10 控 比 .m和 1 m破 . 5 碎效果好 。 剪应力可由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的函数关系式来表示 ,支承 压力峰值区的顶煤和夹矸 的强度不断降低 , 夹矸处于顶煤下部时 , 其主 应力差值最大 ,此时剪应层煤矸所受的主应力差最大 ,即发生剪切破 断, 控顶 区的主应力( 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 ) 迅速降低 , 整体刚度降 低, 破断块度小 , 破断效果 好 , 使得顶煤 冒落顺畅。而当夹矸处 于顶煤中 部 和上部时 , 主应力差 值变化幅度较下位 时低 , 夹矸破断效 果差 , 块度 大, 或形成悬臂粱结构 , 造成顶煤 冒放性差 , 给放煤造成很 大困难 。 ( ) 坏 场 分 析 2破 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 , 作面上方顶煤几乎全部进入破坏状态 , 工 在 综放支架支撑压力作用下 ,支架上方靠近采空区侧的顶煤先发生张拉 性破坏 , 煤壁前方 l m范 围内夹矸受到前方煤 岩下沉引起的弯距作用而
15厚夹矸极薄煤层开采中的使用与效果分析
MG100-TP型爬底板采煤机在大峪沟煤业集团公司一1煤厚夹矸极薄煤层开采中的使用与效果阐发内容摘要:河南大峪沟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炭煤矿一1煤层开采活动进入深部区域时,煤层,操纵炮采工艺,开采困难且煤质无法包管。
经考察和开采实践,使用MG100-TP型单滚筒爬底板采煤机割煤与炮采相结合的采煤工艺,主要材料消耗明显下降、作业环境明显改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安然办理更加有利、块煤比率有效增加、煤炭质量有所提高,总体效果显著。
一、一1煤厚夹矸极薄煤层现状河南大峪沟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炭煤矿〔原郑州市大峪沟矿务局三号井〕始建于1958年,开采一1煤层,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炭煤矿一1煤赋存于太原群底部,L1~L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本溪组铝土质泥岩为其直接底板,产状呈宽缓褶曲的单斜构造,平均倾角为10°,遍及含一层夹矸。
随着矿井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夹矸随之变厚,煤层明显分为上、下两个分层,上分层厚度为0.25~0.40m,下分层为0.38~0.55m,两层煤之间。
该矿井一直采用传统的长壁撤退退却式炮采工艺,按照煤层赋存和厚夹矸情况,采用炮采工艺单独开采上分层或下分层,由于煤层极薄,开采困难;如果采用炮采工艺一次将上、下分层的煤和厚夹矸同时采出,矸石崩碎后,煤炭质量难以包管,出产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
探索和实现机械化开采是独一的出路。
二、MG100-TP型采煤机的引进集团公司针对—1煤开采煤层薄、夹矸厚、出产难度不竭加大的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关于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新技术、新工艺,先后引进了截煤机、耙装机、侧卸式装载机,并能顺利投入使用,积极走出产技术创新路子,着眼采煤新技术,组织出产技术人员到外地进行考察,斗胆引进薄煤层采煤机开采新技术。
2021年11月份,得到重庆永荣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出产一种极薄煤层采煤机的信息后,集团公司组织安然、出产、技术人员一行六人到重庆永荣煤业集团公司韦家沟煤矿进行实地考察,韦家沟煤矿煤层赋存平均厚度,煤层倾角8-15°,井下共安插4个采煤工作面,3个掘进面,年出产能力40万吨。
含坚硬夹矸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8 l 1 O 工作 面在掘进 过程 中, 两顺 槽巷及切 巷均采用见顶起 底 的方 式掘进 , 其煤层情 况如下图所示 :
L
、
e
j
; ; i 。 . 匏 。 . z s 茸 目
U L J U L 、 j
从上 图可 以看 出 , 夹矸厚且分布于煤层 的中上部 , 这些 因素增加 了 综采机械 化的难度 。因此 , 在成 套装备 的适应 性 、 采煤机 的截割能 力 、 截割方式 以及采煤工艺等诸多方面 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 在开采过程 中, 当夹石厚度大于 4 0 e a 以上时我们采用托夹矸 开采 r 的采煤方法 , 托夹矸开采有如下优点 : ① 减少劣质 沙岩 的开采 , 避免 了工作面 因开采 大量岩石 对采煤机
大同煤矿集 团四老沟矿 由于开采时间长 , 可采储量 不断减少 , 煤炭 资源 回收难度加 大 , 特别是针对 薄煤层 , 采 掘难度 大 , 产量低 , 成本高 , 作业 环境艰苦 。要想真 正提高薄煤层产量 , 必须加大科技投 入 , 更新先 进设 备 , 把一线职工从繁重 的体力劳动 中解放 出来 。 据地 质勘探, 该矿薄煤层工业 储量 占矿井工 业储量 的7 0 %, 煤 层大 多在 0 . 8 米 ~1 . 2 米之 间 , 地质条 件复杂 , 开采难度 大。我 矿要生存 , 要 发展, 必 须攻克 薄煤层 开采难关 。到 2 0 1 1 年底 , 保 有薄煤 层地质储 量 9 6 . 9 万吨, 现有 的采 煤机械及采煤 方法 , 不适合 开采 0 . 8 米 1 . 2 米 之间 的煤层 , 这样 既加紧了接替紧张的矛盾 , 也大大缩短 了矿井服务年 限。 该矿可 采的薄煤层 主要 分布于 3 0 1 盘 区, 3 0 1 盘 区薄煤层工作 面煤 层特点 : 最小 煤层厚度 0 _ 8 米, 最大厚 度 1 . 2 米; 煤 层中均含有坚硬夹矸 , 硬夹矸普 氏系数 f 值 高达6 , 且 分布广泛 、 不规则 、 体积大。 按照 现在使用 的综采设备 不能 回采含 坚硬夹矸 薄煤层 , 将造成资 源损失 , 如采用单体 液压支柱配合炮采工艺安全 管理难 度大 , 如采用薄 煤层综合机械化采 煤工艺 , 将盘活该矿薄煤层 9 6 . 9 万吨 , 能提高资源 回 采率 , 意义重大 。 针对本矿存在 的上述 问题 , 经多方论证后 , 决定从 改革 采煤方法人 手, 解决发展 中面临的严 峻问题。学 习和借鉴 国有大矿成 功的经验 , 在 资金 紧张的情 况下 , 筹集 资金上 马一套 薄煤层综 采设 备 , 经 过紧 张筹 备, 薄煤层综采设 备于 2 0 1 1 年l 2 月在 l 4 层 3 0 1 盘 区8 1 1 O 工作 面投人 生产。 前期准备 : ( 1 ) 8 1 1 0 工作 面地质条件 : 煤厚 0 . 8 5 ~1 . 2 m , 煤层普 遍含一层坚 硬夹 矸, 夹矸 为细 砂岩, 厚度 O . 3 ~ O . 8 m , 坚硬 、 致 密; 直接 顶为灰 白色粗砂 岩, 厚度 3 . 9 ~5 . 2 m , 结构松 散; 老顶为灰白色中粗砂 岩, 厚度大于 1 0 m , 直接底 为灰 色细砂岩。工作面工业储量 1 6 . 3 4 万吨, 可采储量 1 5 . 2 9 万吨 。 f 2 ) 工作面参数 : 工作面走 向长度 8 1 0 m, 倾斜长度 1 0 3 m 。 ( 3 ) 主要设备选择 : 采 煤 机 采 用 MG 2 0 0 / 4 4 8 一 B WD型 双滚 筒 采 煤 机, 适应采高 0 . 9 ~ 1 . 6 m , 滚 筒 直径 为 1 0 0 0 m m , 卧底 量 1 5 0 a r m, 截深 : 6 3 0 a r m, 装 机总 功率 :
下分层采煤工作面托夹矸回采技术研究运用
下分层采煤工作面托夹矸回采技术研究运用【摘要】下分层开采和上分层开采相比较,最显著的特征是矿山压力大,顶板破碎,顶板管理难度大,通过研究采用托夹矸回采技术,为下分层工作面实现安全生产、高产高效、质量达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下分层;综采工作面;托夹矸回采平煤股份一矿二水平戊一采区,工作面都已进入下分层开采,下分层开采和上分层开采相比较,最显著的特征是矿山压力大,顶板破碎,顶板管理难度大。
回采时工作面容易出现片帮冒顶,需采取顶板铺金属网、上顺山大板等控顶措施。
这样不仅导致煤炭产量低,而且消耗了大量的生产物料,给煤质也造成了极大影响。
因此,我们针对戊9—0—21210工作面戊组煤层的地质特征,采用托戊9、10夹矸回采技术,对防止冒顶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煤炭产量和质量,促进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化达标,更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
1 采煤工作面基本情况概述戊9—0—21210工作面位于二水平戊一采区下部东翼,西起二水平戊一暗斜井,东至十矿边界,南为戊8—0—21191、21192采空区,北为丁戊三运输大巷及牛庄逆断层,其上分层戊8—21210采面已回采。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戊9、戊10煤层,戊8及戊9煤上部已采完,戊9煤层剩余0.6~2.0m,平均厚度1.0m,戊10煤厚2.5 ~5.4m,平均3.2m。
戊9戊10煤层中间有一层夹矸,灰色泥岩,厚度0.2~4.5m,平均1.2m。
煤层倾角4—12°,平均7°,采用ZY5000—18/38型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工作面设计采长180m,采高3.2m,可采走向长度2050m,储量163万t。
2 戊90—21210回采工作面托戊9—0夹矸回采技术应用情况戊90—21210采煤工作面于2011年6月份开始生产,按照正常的回采工艺,下分层工作面应沿锈结假顶回采,但由于上分层砂岩顶板锈结差,极易发生片帮冒顶现象,我们采用工作面支架顶梁全部铺金属网、上顺山大板等措施控制顶板。
复杂结构煤层上分层开采对厚夹矸岩层损伤深度测试研究
127
复杂结构煤层上分层开采 对厚夹矸岩层损伤深度测试研究
李仲辉,李付臣,李 华
(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山东 邹城 273513) 摘 要 针对鲍店煤矿 3 煤复杂结构煤层,5m 厚夹矸分岔区,采用钻孔摄像的研究方法,测试了上分层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后对 3上 、3下 夹矸岩 层的损伤状况,结果表明夹矸的显著破坏区深度为 0. 5m; 有破坏迹象的深度为 1. 0m。3上 煤层开采后,夹矸岩层存在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采 用一定的方法对其加以保护后,可以作为其下回采巷道的顶板。 关键词 分层开采 夹矸岩层 损伤 测试 顶板 中图分类号 TD823. 89 文献标识码 B
图 1 3上 、3下 煤层工作面的位置关系 3下 煤层,黑 色,性 脆,易 碎,以 暗 煤 为 主,平 均 厚 3. 30m,煤层厚度稳定,结构简单,具条带状结构,层状 构造,煤层普氏硬度系数 f = 3. 1; 工作面煤层产状变
* 收稿日期: 2011 - 12 - 28 作者简介: 李仲辉( 1958 - ) ,男,汉族,山东滕州人,中共党员,大
4 3上 煤层开采对底板破坏状况的测试
从 73下 05 工作面轨道巷施工的摄像钻孔图像如 图 3 所示。
根据钻孔摄像,可以看出当钻孔深度小于 1m 时, 岩层损伤破碎较为严重,说明该范围临近巷道表面,曾 经经历了强大的支承压力作用; 钻孔深度为 1 ~ 3. 5m 钻孔孔形完好,没有节理和裂隙出现,说明岩层未遭受 破坏; 钻孔深度大于 3. 5m 时,钻孔孔壁出现倾斜节理; 钻孔深度大于 4. 5m 时,岩性松软,较为破碎。通过分 析确定 3上 煤开采造成的底板破坏开始影响的深度约 为 1. 5m,显著影响深度约 0. 5m。
5 试验研究结论
井下煤炭运输多环节复杂背景下高精度煤矸识别方法研究
井下煤炭运输多环节复杂背景下高精度煤矸识别方法研究目录1. 内容综述 (3)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意义 (5)1.3 研究现状与挑战 (6)1.4 论文结构安排 (7)2. 煤炭运输系统概述 (7)2.1 井下煤炭运输方式 (8)2.2 煤炭运输过程的风险与挑战 (10)2.3 井下运输系统安全提升的重要性 (11)3. 煤矸识别概述 (12)3.1 煤矸石的概念与特性 (13)3.2 煤矸识别的重要意义 (14)3.3 煤矸识别的方法与技术 (15)4. 高精度煤矸识别方法研究 (17)4.1 光学成像方法研究 (18)4.1.1 成像原理 (19)4.1.2 特征提取与处理 (20)4.1.3 识别算法的实现 (21)4.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研究 (22)4.2.1 机器学习算法 (23)4.2.2 深度学习模型 (24)4.2.3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26)4.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研究 (26)4.3.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 (28)4.3.2 融合策略与方法 (29)4.3.3 效果评估 (30)4.4 新技术方法探索 (31)4.4.1 无人机影像识别 (32)4.4.2 虚拟/增强现实应用 (34)4.4.3 新型传感器的研究 (35)5. 关键技术实现与实证分析 (36)5.1 实验设计 (37)5.2 数据采集与处理 (38)5.3 关键技术的实现 (40)5.4 实证分析与结果验证 (41)6. 煤矸识别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 (42)6.1 系统设计思路 (43)6.2 系统关键组件 (44)6.3 实例应用分析 (46)6.4 系统性能评估 (47)7. 结论与未来工作建议 (48)7.1 研究总结 (49)7.2 存在问题与局限 (50)7.3 未来研究方向 (52)1. 内容综述在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中,井下煤炭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矸识别是提高井下作业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厚煤层分层开采托夹矸技术实践与探讨
厚煤层分层开采托夹矸技术实践与探讨科技信息0.引言厚煤层含夹矸开采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回采率,给矿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1-2],特别是对于分层开采过程中,冒顶事故频发,极大威胁了工人安全和矿井生产效率,一直是综采工作面所面临的重大难题[3-4]。
基于此,笔者针对平煤一矿综采工作面厚煤层分层开采处理夹矸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保证矿井安全高效回采。
1.工作面概况平煤一矿设计生产能力480万t/a 。
其主采戊组(戊8、戊9、戊10)和丁组(丁6)煤层,目前工作面主要集中在二水平戊一、戊二采区下部和三水平丁一、丁二、戊一采区。
二水平戊一采区采用分层开采,上分层已开采完毕,下分层工作面的戊9和戊10煤层合并开采,煤层厚度2.6~3.6m ,开采条件相对较好,但矿压显现明显。
工作面回采工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水平戊一采区的戊8、戊9、戊10合层煤厚6.3m ,其中戊8煤层厚度2.0~2.7m ,平均2.3m ,上部为块状,下部为碎末状,普氏系数f=1~1.5;戊9煤层厚度0.9~1.5m ,平均1.2m ,碎末状,松软,普氏系数f=0.5~1;戊10煤层厚度2.1~3.4m ,平均2.8m ,多为块状,普氏系数f=1~1.5;戊8和戊9煤层夹矸0.1~0.6m ,平均0.4m ;戊9和戊10夹矸0.2~0.6m ,平均0.4m ,夹矸为泥岩,普氏系数f=2。
分层开采,上分层已回采,由于受支架及回采技术的限制,采上分层时采高只能控制在3m 左右,主采戊8或戊8、戊9合层的一部分;剩余下分层(戊9和戊10煤层的合层)煤厚平均3.5m ,顶板为再生假顶,底板为砂质泥岩。
由于在进行上分层开采时,未对采空区进行洒水、注浆和工作面联网措施,而且上分层顶板的白砂岩不宜锈结,导致下分层(以下简称戊90煤层)回采时偏帮、冒顶等动力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端头过渡区顶板极易破碎,造成工作面割煤时间加长,工作面回采效率较低,并且导致夹矸进入[5-6];工作面割煤过程中夹杂矸石,导致煤炭含矸率较高,给该矿煤质造成极大影响。
厚煤层分层开采托夹矸技术实践与探讨
架事故发生 , 回采过程 中应保证采高不低于 3 . O m, 便于移架时预 留足够 的顶 板空间 , 保 证移架 丁作顺 利进行 ; ③顶 板铺 网措施 。在托 夹斜期 间, 为了保 证夹矸不大 面积冒落 , 在 回采 过程中对顶板进行 铺网措施 , 搭接长度 不小于 0 . 6 m ; ④工作面端头 注浆 加 固措施 。由于在 工作面 回 采过程 中 , 端头过渡 区顶 板极 易破碎 , 造 成¨ l 作面割煤 时间加长 , 作 面 回采效率 较低 , 并且导 致夹矸进入 , 因此 , 应加强两端 头过渡 区顶板 管理 , 采用 波雷 因注浆 加同材料对端头进行 注浆 , 陔材料 能迅速凝 周, 保证端头顶板的稳定性 。
无链牵 引 , 速度快
强力中双链 , 封底溜槽
工作 面回风巷和运输 巷均采用锚 网支护方式 , 部分 同岩破碎段采 用架棚支护 , 由于_ T作 面顶板 为上分层采后破碎顶板 , 且 回采过程 叶 I 受二 次采 动影响 , 因此 , 应 加强支护措施 : 根据现场观测 可知超前支护 距离应 不低 于5 0 m , 因此在T作 面回风巷 和运输巷距端 头 5 0 m范 同内 均采用 梯形梁配单体 支柱沿 丁作面倾 向方向布置 , 采用 i排两柱 的支 护措施 , 棚间距选 取O . 7 m; 由于1 [ 作面两 条巷道 掘进时为沿 戊 煤顶板 掘进 , 为了保证 回采戊 煤层时 1 : 作面 的安全性 , 在 作面巷道超前 支 护过 程 中 , 采用 工字 钢梁沿 戊 。 煤层 顶板架 棚 , 并 采用 圆木 和木板铺 垫, 以便支护高度达 3 . O m, 保证正常 的生产和通风需求。 2 - 2 . 2 丁作面顶板铺网措 施 为 了保证 工作面顶板 的完整性 , 笔者在戊 和戊 煤层的合层开采 过程中采取顶板铺 网的措施 , 在工作面割煤工序结束之后采用 1 0 m m× 8 0 a r m× 8 0 m m的菱形金属网沿顶板铺设 , 沿工作面倾向方 向搭接 , 搭接长 度为 1 0 0 a r m, 并采用 1 8 r l l m×1 6 0 0 a r m的树脂锚杆固定金属 网。为了保 证铺网的质量 , 应在回采结束之后及时铺设金属网, 确保搭接长度。 2 . 2 . 3 丁作面端头注浆加固措施 由于工作 面端头较容易破碎 , 在移架及 回采过程 中容易 发生偏 帮 、 冒顶 等事故 , 特别 是两头过渡 区顶板 破碎 , 造成 工作 面过机头 、 机尾 时 间长 , 严重影 响了回采效率 。因此 , 在回采过程 中进 行端头注浆加 同, 注浆材料 主要 为波雷 因, 充填后顶板岩石抗压强度达到 1 . 4 M P a , 膨胀率 为6 %~ 8 %, 通过钻孑 L 窥视 可知顶板 内部致密 , 没有裂隙和断裂” 。 , 较 好 的防治发生 冒顶 、 偏帮等事故 , 同时也避免 了矸石 流人煤 中, 有效 提 高煤炭 的质量 。
老三沟煤矿富夹矸特厚煤层顶煤冒放性研究
老三沟煤矿富夹矸特厚煤层顶煤冒放性研究我国山西、内蒙、陕西等地广泛分布煤厚超过8m的特厚煤层,同时特厚煤层中一般赋存多层厚夹矸,在使用综放开采时,由于夹矸层的影响,经常出现顶煤冒放性差、采出率低、顶煤垮落角小等现象。
由于老三沟煤矿先期开采6号煤层属于平均厚度为20m的富夹矸特厚煤层,在使用综放开采时,需对老三沟煤矿顶煤的冒放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以老三沟煤矿6号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实验测试、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及UDE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老三沟煤矿先期开采区域顶煤冒放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老三沟煤矿6号煤层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得到了首采6号煤层煤岩体的力学参数,且归纳出了7种先期开采区域6煤概化模型;(2)通过分析含夹矸顶煤破碎机理和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得到了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按照原岩应力区后的顶煤受力状态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同时计算得出了顶煤支承压力、夹矸与顶煤破裂应力值、中部夹矸极限厚度和顶煤与夹矸破裂系数。
(3)以不同概化模型为基础,使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得到了不同概化模型所对应区域在不同机采高度下顶煤冒放性及所对应区域合理的采放比;并归纳总结出了不同煤层厚度、不同夹矸数量、不同夹矸位置对顶煤冒放性影响的特征及规律。
分析结果可为老三沟煤矿和其他相似条件煤矿特厚煤层顶煤综放开采提供指导和借鉴。
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研究
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含夹矸薄煤层安全、高效
安全操作规范
采煤方法选择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安全要求, 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如长壁采
煤法、短壁采煤法等。
支护方式选择
针对含夹矸薄煤层的特点,选用合 适的支护的稳定性。
通风与防尘
保持工作面良好的通风条件,降低 粉尘浓度,减少职业病危害。
应急处理措施
瓦斯事故应急处理
制定瓦斯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 在发生瓦斯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水害事故应急处理
建立水害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排水、堵水和加强支护等措施, 防止水害扩大。
顶板事故应急处理
制定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顶板监测和支护管理,在发生顶板事 故时迅速采取救援措施。
04
高效开采技术
行业协作与标准制
定
推动行业内相关企业之间的协作, 共同制定含夹矸薄煤层开采的技 术标准和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发 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 我国含夹矸薄煤层开采行业的国 际化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开采过程中的数据进行 实时分析和处理,优化开采方案,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决 策效率和准确性。
高精度导航与定位技术
采用高精度导航与定位技术,确保开采设备的精确导航和 定位,提高开采精度和资源利用率。
绿色开采理念推广
环境保护意识提升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推广绿色开采理念,减少含夹矸薄煤层 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教训总结与分享
将事故案例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经验教训材料,通过培训、 宣传等方式进行分享,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改进措施制定与执行
现场采集煤层(或夹矸)顶、底板点的标准0
现场采集煤层(或夹矸)顶、底板点的标准一研究背景在露天矿生产地质工作过程中,煤层(或夹矸)顶、底板点的外业采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该点采集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动用煤量和可采煤量的算是结果、回采率的大小以及地质修图和煤层控制的准确性,因此如何现场采集煤层(或夹矸)顶、底板点,对于生产地质人员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向及意义(1)、首先我们要从煤层顶板分类:由煤层依次向上,煤层划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部分:伪顶: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厚度不大,一般在0.5m以下,岩性多为炭质页岩。
直接顶: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常随着采煤工作面移架或回柱工序的完成而自行垮落的岩层。
厚度一般可达几米,岩性多为较易垮落的泥岩、页岩、粉砂岩等。
(2)、煤层底板分类:由煤层向下,煤层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和老底三部分: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而软弱的岩层,岩性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不大。
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硬度较低的岩层,一般无明显的层理,直接底的厚度一般不大,常见的几十厘米,通常为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接底为粘土岩,遇水后则会发生膨胀,造成巷道底板隆起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老底:位于直接底之下的比较坚硬的岩层,常为粉砂岩、砂岩和石灰岩等。
三、露天煤矿地质规程对煤层顶、底板点采集的要求:1、煤层顶、底板点采集时间间隔应根据工作面推进速度和煤层复杂程度来决定,一般每月一次;2、煤层顶、底板点的间距应以能连出圆滑的分界线为准,但相邻两测点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剖面线间距的1/2;3、煤层顶底板(包括煤层中的夹石层)顶、底板点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30米,特殊情况还需要加密。
四、根据煤田地质对煤层中夹矸处理方法:当煤层中夹矸的单位厚度等于或大于所规定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1米)时,被夹矸所分开的煤分层应作为独立煤层,分别计算储量,这时我们应对煤层中夹矸进行地质点采集。
浅谈煤矿薄煤层托夹矸开采技术的应用
浅谈煤矿薄煤层托夹矸开采技术的应用1 概述从2010年5月开始,军城煤矿、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对大倾角薄煤层综采技术进行了立项研究,本课题主要结合国外在薄煤层开采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合理的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工艺技术,解决工作面主要设备配套问题,探讨薄煤层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和巷道支护技术,对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薄煤层采出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取得了突破进展。
(1)通过采煤工艺性评价结合煤层开采条件的特点及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评价因素结构、影响因素的隶属函数及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分析了综采技术的适应性问题,实现了技术研究的理论依据。
(2)通过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及建立采场结构力学模型、薄煤层采场覆岩运动和顶板破坏规律的模型,准确掌握了回采期间工作面压力显现的规律和影响范围,为工作面支护提供准确的预测。
军城煤矿31203综采工作面开采的主力煤层为12下煤,为较稳定煤层,煤层均厚1.45m,无结核,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厚度一般为0.05m。
本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12下煤采高1.0~1.5m,本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新揭露断层8条,断层落差为1.5~6m。
以前多采用炮采和高档普采两种开采方式,这样的采法存在较多的弊端:产量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回采率低、回采成本高、工作面顶板管理难度大等。
现在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既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面回采率,效果显著。
下面以三采区31203工作面为例,阐述12下煤煤层机械采煤的一些优点。
2 31203工作面概况31203工作面为三采区的首采面,南部为三采轨道巷,西部为未开区域,东部距井田边界280m。
所采煤层为12下煤,开采水平为-490m,煤层倾角0°~16°,硬度系数为4,煤尘爆炸指数为44.37%,老顶为七灰,厚度0.7~2.2m,直接顶为12上煤、泥岩,底板为八灰,属Ⅰ类顶底板,厚度2.70m,质地坚硬。
煤层后生夹矸成因模式
煤层后生夹矸是煤层在埋藏环境中所受到的礁石裂缝的影响,它们是由岩石在煤层两侧微小的裂缝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礁石,也称作礁石层。
煤层后生夹矸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到岩石层状和煤层特性的影响。
首先,礁石层的形成与岩石层的变形有关。
岩石层的变形过程可能会导致岩石层中的裂缝、断层、翻转等现象的产生,这些现象会使岩石层产生断裂和碎屑,这就是形成煤层后生夹矸的原因。
有时,由于岩石层的变形,礁石层会在煤层的上或下层形成,形成的礁石层会与煤层结合,形成煤层后生夹矸。
其次,煤层后生夹矸也可能是由于煤层特性而形成的。
由于煤层在地层中受到压力,它会发生变形,形成局部破坏,这种变形会导致煤层内部产生裂缝、破碎和碎屑,这些破碎物会通过煤层的裂缝进入煤层的上下层,通过煤层的变形和拉伸,这些破碎物会与煤层的上下层结合,形成煤层后生夹矸。
此外,煤层后生夹矸也可能是由于地层夹层而形成的。
当地层中的岩石层发生变形时,会形成夹层,夹层会使煤层和岩石层之间产生拉伸和弯曲,这会导致煤层内部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会使煤层的上下层之间形成夹矸,形成煤层后生夹矸。
此外,煤层后生夹矸也可能是由于煤层的水分变化而形成的。
煤层的水分变化会导致煤层的收缩和膨胀,这会导致煤层内部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会使煤层的上下层之间形成夹矸,形成煤层后生夹矸。
总之,煤层后生夹矸的形成源于岩石层形变,煤层特性变化,地层夹层及煤层水分变化等因素,而夹矸的形成也可能会影响煤层的埋藏环境,影响煤层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变化,从而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因此,煤层后生夹矸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4)1320048202煤层夹矸的探测分析与研究收稿日期:2004204205作者简介:刘建军(19692),男,1990年毕业于北京煤炭工业学校地质专业,助工,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山西晋中 030600杨双安(19652),男,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高工,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山西晋中 030600刘建军 杨双安摘 要:结合工程实例,对煤层夹矸的探测进行了分析,指出低速煤层中的高速夹矸可产生一种能量强的地震响应与煤层反射波干涉而形成复合波,反映了煤层结构、岩性变化的信息,可予以定性解释。
关键词:煤层,夹矸,薄层,神经网络,高分辨率中图分类号:TU195+.1文献标识码:A 地震勘探可以查明地壳的各种岩石或组成地质构造的各个岩层的弹性差异。
可以详细而又较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特点。
地震勘探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具有精度高、成本低而且可以了解大面积的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优点。
它已成为石油、煤田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勘探方法。
煤层中夹矸的探测正是利用这种方法查明煤与夹矸的波阻抗差异,了解夹矸的赋存情况。
1 勘探区内地球物理特征在晋城寺河煤矿1998年度三维地震勘探研究中,勘探面积1.1km 2,地形最大高差230m ;3号煤层平均厚度6m ,15号煤层平均厚度3m ,埋深170m ~350m 。
1)地表形态特征。
地形复杂,沟谷发育且沟深坎陡。
区内最大高差达230m ,有20m 的深沟,灌木横生,个别地段人行都极其困难只能爬行,交通极其不便利,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2)浅层地震地质特征。
黄土多分布于山坡平缓处不含水,层层梯田厚度变化不均,个别区域富含钙质结核;坡积物覆盖区,多处于山洼,属坍塌堆积或填土,其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厚度变化剧烈;基岩裸露区,风化十分严重,此类地区的激发条件差,直接影响着地震勘探的质量。
3)深层地震地质特征。
沁水煤田最大的特点是煤系地层比较稳定,主要标志层间距变化不大,岩性、岩相组合特征清楚,沉积旋回清晰,物性差异明显。
主要标志层山西组3号煤层和太原组15号煤层与围岩物性差异明显,是良好的波阻抗界面。
以山西组3号煤层为主,能形成能量强、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即T3波;以15号煤层为主,能形成一组能量强,全区基本可连续追踪的T 15波。
2 数据采集的技术关键针对复杂的地形及其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要取得好的原始资料必须选择合理的采集参数,尤其是激发措施和观测方式。
1)激发参数的选择。
根据组合爆炸理论,相邻两个爆炸点之间距离应满足:D =3×3Q ;且坡积物覆盖区坑组合的单坑深h ≥3Q 及黄土覆盖区孔组合的单孔深H ≥3×3Q (其中Q 为爆炸点的炸药量)。
由此试验得以下激发参数:基岩裸露区:地形平缓时孔深1m 、药量1kg ;地形较陡时孔深1.3m 、药量1.5kg 。
黄土覆盖区:厚度小于8m 时钻孔见基岩,药量1kg ~3kg ;厚度不小于8m 时进行炮点在等边三角形顶点的三组合,孔深8m ×3且孔间距3m 、药量1kg ×3。
另外,灌注混凝土桩时,由于它是最后一道关键性的工序,施工质量将严重影响桩的质量,所以,在保证表2所示的基本指标的前提下,要注意:1)混凝土封底必须成功;2)混凝土拌和必须均匀;3)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作业,严禁中断灌注;4)灌注中应有专人记录,以防导管提升过快或导管埋入过深,造成断桩;5)灌注桩的顶面标高应比设计值高出50cm 以上,以确保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4 钻孔灌注桩灌注的施工质量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桩基础的施工属隐蔽工程,稍有疏忽极易造成质量事故,所以,施工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施工中的成孔、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等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进行施工,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5 结语不同地层中泥浆的指标及灌注混凝土的基本指标,是从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得出来的,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指标进行施工,才能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对灌注桩的质量,应采取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办法和对施工工艺进行控制,以确保桩钻孔桩基础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st 2in 2place bored pile on bearing capacityG AO Zheng 2li(Tieke Engineeirng Co.L td.of The Third Engineering B ureau of China Railw ay ,B az hou 06570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ast 2in 2place bored piles in China fro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encountered issues such as settlement control and super mud thickness of hole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corres ponding resolving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to ensure the common bear 2ing capacity of pile.K ey w ords :cast 2in 2place bored pile ,mud ,bearing capacity ,slump constant・84・第30卷第13期2004年7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0No.13J ul. 2004 坡积物区:实行炮点在等边三角形顶点的三组合,坑深1.5m ×3且孔间距4.3m 、药量3kg ×3。
根据以上的参数在干黄土、坡积物地段采集到原始资料的有效反射波主频在70Hz ~75Hz ,基本上接近基岩地段的采集效果。
2)观测方式。
根据勘探范围的宽度,采用八线三炮制束状观测系统,12次覆盖,7束线可满足要求。
又依据目的层3号煤的埋深在170m ~210m 之间,故采集道为24道、纵横覆盖次数4×3分配;CDP 网格5m ×10m ,相应的检波线、炮线皆为20m ;偏移距60m ,下倾放炮。
3 静校正处理技术的选择由于本区高程及低速层变化较大,产生较大的静校时差,如何最有效地消除静校时差,静校正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1)野外高程静校。
高程静校是一般常用的静校正手段,它将炮点、检波点的高程校正到统一基准面上,没有考虑风化层的变化,因此,从单炮到叠加效果可见,高程静校后,单炮记录有改善,但不能得到同向叠加的剖面。
2)考虑风化层时差的人工静校正计算。
针对高程静校正的不足,考虑根据静校正量计算的原理对炮点和检波点静校正量进行定义,方法如下:炮点静校正量:ΔT S =E s -E d -W 0Δr +W 0Δw ,检波点静校正量:ΔT R =E r -E d -W 0Δr +W 0Δw ,其中:E s 为炮点高程,E r 为检波点高程,E d 为基准面高程,W 0为风化层厚度(野外低调),Δr 为次风化层速度(指定为3200m/s ),Δw 为风化层速度(无速度模型时指定为500m/s )。
由以上两式计算得出炮点和检波点静校正量,由于风化层速度横向变化量未考虑,风化层厚度是根据厚度等值线图拾取内差而来,并不能准确反应底下风化层实际分布状况,静校正应用后仍不能得到同相轴较好的剖面。
3)三维神经网络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
风化层底面是一个良好的折射界面,当炮检距达到一定范围时记录初至为上述界面的折射波,原始单炮折射波的特征,反映了地下风化层速度、界面走向等信息,通过对初至时间的拾取,利用成像技术对静校正量进行分解及应用,可以较好地消除地下风化层及高程产生的长、短波长静校量,使静校后单炮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获得初至为线性的单炮和连续性较好的叠加剖面。
4)人工消除风化层静校量后的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
根据实测的高程,低调的风化层厚度、速度资料进行静校正后,对单炮再进行初至折射静校正。
目的是利用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将人工静校的余量校净,使求得的折射界面更接近实际的风化层底面。
结果在基岩裸露区叠加剖面的连续性几乎无变化而在黄土覆盖区很差。
4 数据解释及成果分析4.1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就是把地震勘探成果转化为地质成果,为矿井开采提供地质依据。
用区内测井资料制作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时间剖面,对比出200ms 上下的能量强、连续性好的复合波组为3号煤层反射波,240ms 附近的强反射波组为15号煤层的反射波,3号煤、15号煤的反射波组是地震勘探的标志层,是构造或岩性解释的依据。
最后解释出落差为3m 的断层。
寺河矿在沿3号煤层底板开采时,23011和23015巷穿过地震解释落差3m 的断层,发现不是断层而是煤层中夹矸突然增厚1.4m ,整个夹矸象一块扁平的镜体,其俯视平面形态为椭圆,长轴约为30m ,短轴约为15m 左右。
这正说明了地震勘探能仔细地检测出地下煤系地层中岩石的物性差异来。
4.2 成果分析煤层的厚度小于λ/4(λ为波长)而称为薄层。
高分辨率是指分辨薄层顶、底板的能力,依据煤层和煤系地层的速度、主频参数计算,可知1m ~8m 的煤层还不能分辨。
但由于低速的煤层与高速围岩的波阻抗差异比较大,就是1m 的煤层也能形成能量强的反射波,这种反射波可以检测得到,只是不能分辨而已。
也就是说虽然无法分辨煤层的顶、底板,但还是可以检测到煤层结构变化的信息,予以定性解释。
同理低速煤层中的高速夹矸亦可产生一种能量强的地震响应与煤层反射波干涉而形成复合波,这种复合波只能出现在第二、三相位的续至波中。
5 结语1)采用组合激发的原理可以使干黄土、坡积物地段原始资料的有效反射波主频达到70Hz ~75Hz ,减小与基岩地段有效反射波主频的差异。
避免地段性反射波频率变化大解释的假断层。
2)通过人工消除风化层静校量后的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与三维神经网络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对比,充分说明原始单炮记录的初至波包含了风化层的厚度、速度信息,同时说明了小折射低速带调查的精度比较低。
利用三维神经网络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可以较好地消除地下风化层及高程产生的长、短波长静校量。
处理后的时间剖面有效波的主频可达90Hz ,为解决小地质构造或地层岩性提供了可能。
3)虽然至今无法分辨薄煤层的顶、底板,但还是可以定性解释煤层结构、岩性变化的信息。
低速煤层中的高速夹矸可产生一种能量强的地震响应与煤层反射波干涉而形成复合波,这种复合波只能出现在煤层反射波的续至波中,如第二、三相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