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拼音】dàyǔzhìshuǐ【成语故事】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负责治水工作,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治水,让水流入大海。
”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13年终于消灭水患。
【典故】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民谋福【结构】主谓式【近义词】过门不入【同韵词】图作不轨、瞒神弄鬼、溢言虚美、不失黍絫、美益求美、众星拱北、投畀有北、嫠不恤纬、三尸五鬼、口腹之累、......【年代】近代【成语举例】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成语例句】◎从大禹治水至今,除患兴利是治水的主题。
◎大禹治水,以救世英雄的身分传位给儿子启,从而开创了夏朝。
◎村里派他到戏校工作,他便以校为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戏校距他家不到1500米,他可以半月、一月不进家门,很有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味道,显示出南街人一心为公的良好素质。
◎对,就是解放前的事儿,家里要是有老人你要一问,还是应该知道的。
现在说的这段儿也是如此,都回家去问一问去,有老人应该知道,这叫:“大禹治水”。
很希望老人们长寿啊。
说这大禹治水大伙儿都乐了,说这太早了。
对,太早了。
◎今山西、陕西中间的黄河,古人称作西河。
禹凿龙门是为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得利。
但在大禹那个时代,就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大禹治水的事迹传至后代,大禹成了治水的代表人物,就把一切与治水有关的事都记到大禹的名下。
小古文《大禹治水》

小古文《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修筑河岸)九泽,度(duó)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译文: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
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
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湖,勘测许多大山,疏通河道,一切顺其自然,13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
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大禹治水的意思

大禹治水的意思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一、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通过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江河从此畅通。
赏析:本片讲述了大禹率领广大民众斗妖魔、战水怪、劈山冈、疏水道,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水患,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二、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以人为本的理念,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大禹治水的课文

《大禹治水》原文如下: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娶于涂山。
辛壬癸甲。
启呱呱而泣。
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
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华阳国志》围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推荐文章读《圣经故事》心得感悟5篇_圣经故事读书心得热度:我在这里等你一起远走高飞热度:关于诚信的小故事热度: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有哪些热度:高僧传奇故事大全热度: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接下来店铺带你了解一下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各种能够论著异曲纷呈,关于河事的记载也逐渐曾加。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
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大禹治水的经过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
小古文100篇051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 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 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 道,陂(bēi)九泽,度( dúo)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雍:堵塞 陂:筑坝蓄水
开:分划、规划 度:测量;勘测
尧舜 用鲧(gǔn)治水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 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 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 dúo)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 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 同也。
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 泽,度( dúo)九山。疏通河道,因 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 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 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 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dúo)九 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 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选自《经典史记》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 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 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dúo) 九山。
Hale Waihona Puke 因势利导“因”:顺着 “势”:趋势 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 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例如:我希望能找出学生的特点,因势利 导,让他们充分发挥所长,得到学习的成 果。
壅堵之法
陂(bēi)九泽 度( dúo)九山
尧用鲧治水 鲧的方法 :
舜用禹治水 禹的方法:
壅堵之法 治水结果 :
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 九泽,度( dúo)九山。疏 通河道,因势利导
成语典故-大禹治水

一、成语大禹治水二、成语拼音[ dàyǔzhìshuǐ]三、成语释义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四、成语出处清沈滕友所写的小说,六十卷,一百二十回。
沈氏按禹所历,参考《真仙通监》、《古岳渎经》、《山海经》等书,敷衍大禹治水的故事。
五、近反义词六、成语故事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
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他就偷了天上的土那种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长,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大禹治水的意思_大禹治水的成语解释

大禹治水成语解释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成语简拼DYZS成语注音ㄉㄚˋㄩˇㄓˋㄕㄨㄟˇ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大禹治水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过门不入成语例子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成语故事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
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他就偷了天上的土那种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长,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
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
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
大禹治水(古文原文及译文)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th)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可修筑河岸)九泽,度(du@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一一《经典史记》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
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
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湖,勘测许多大山,疏通河道,一切顺其自然,13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
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的寓意-大禹治水的意思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的寓意-大禹治水的意思【成语】大禹治水【拼音】dà yǔ zhì shuǐ【简拼】dyzs【近义词】过门不入【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解释】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成语出处】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例子】◎从大禹治水至今,除患兴利是治水的主题。
◎大禹治水,以救世英雄的身分传位给儿子启,从而开创了夏朝。
◎村里派他到戏校工作,他便以校为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戏校距他家不到1500米,他可以半月、一月不进家门,很有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味道,显示出南街人一心为公的良好素质。
◎对,就是解放前的事儿,家里要是有老人你要一问,还是应该知道的。
现在说的这段儿也是如此,都回家去问一问去,有老人应该知道,这叫:“大禹治水”。
很希望老人们长寿啊。
说这大禹治水大伙儿都乐了,说这太早了。
对,太早了。
◎今山西、陕西中间的黄河,古人称作西河。
禹凿龙门是为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得利。
但在大禹那个时代,就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大禹治水的事迹传至后代,大禹成了治水的代表人物,就把一切与治水有关的事都记到大禹的名下。
【成语故事】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负责治水工作,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治水,让水流入大海。
”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13年终于消灭水患。
【产生年代】近代【常用程度】常用。
大禹治水的经典典故

大禹治水的经典典故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小编整理了大禹治水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大禹治水的成语故事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
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
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
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
”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
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大禹治水 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_翻译_文言文

昔者,洪水滔天,浩浩荡荡,泛滥无垠,民生凋敝。
天地异象,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致使江河横溢,四海为洋。
尧帝忧心忡忡,群臣惶惶,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帝尧询访四方,得贤臣大禹,委以治水重任。
大禹,姓姒,名文命,帝尧之臣,德才兼备,明察秋毫。
禹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负众望,毅然决然,投身于治水伟业。
禹之初,巡历山川,访求良策。
他深知水患之因,非一日之故,乃天地造化,山川变迁,人事所累。
于是,他脚踏实地,实地考察,寻根究底,探究水患之源。
禹行千里,跋山涉水,不辞劳苦。
他观察地形,测度水流,了解民生疾苦,倾听百姓心声。
禹心系天下,为民请命,矢志不渝,终成治水大业。
禹治水,以疏导为主,堵塞为辅。
他教民筑堤防,开凿渠道,导引洪水入海。
禹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与民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禹治水,重视水土保持。
他教导百姓,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以防洪水再次肆虐。
禹还倡导节约用水,教民灌溉,使农田得以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禹治水,不畏艰险,不惧生死。
他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直至水患平息。
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忠心耿耿,感人至深。
终于,洪水退去,江河归槽,大地重光。
禹治水成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帝尧大悦,封禹为诸侯,赐姓姒,命为夏后氏。
大禹治水,功勋卓著,光照千秋。
他以其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楷模。
后世子孙,传颂其德,缅怀其功,共筑美好家园。
大禹治水,历经千辛万苦,终成伟业。
他不仅解决了水患,还使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禹之治水,实为中华民族之幸,亦为后世子孙之福。
夫大禹之治水,非一日之功,乃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之结果。
今人当效仿禹之精神,勇担责任,奋发向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拼搏。
大禹治水,千古流芳。
禹之精神,永世长存。
愿天下百姓,传承禹之精神,共筑美好家园,共创辉煌未来!。
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课文

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的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大禹治水,古之贤君也。
禹之父鲧,亦治水,然其法不效,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禹承父业,立志治水,以解民忧。
禹之治水,不拘一格,因势利导,以疏为先。
其时,洪水横流,泛滥成灾,禹乃周游天下,察水势,观地形,以定治水之策。
禹之治水,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劳苦功高,历尽艰辛。
禹治水,始于黄河,黄河之水,浩浩汤汤,泛滥成灾。
禹乃凿龙门,开伊阙,导河入海,使水有所归。
黄河之患,由此稍减。
禹又治长江,长江之水,亦泛滥成灾,禹乃疏浚河道,使水畅其流,长江之患,亦得缓解。
禹治水,非独治河,亦治山。
山之水,亦为患。
禹乃凿山开道,使水得下,山洪之患,得以平息。
禹之治水,亦治湖。
湖之水,亦泛滥成灾。
禹乃筑堤围湖,使水不溢,湖之患,亦得平息。
禹之治水,非独治水,亦治民。
禹之治水,民亦随之劳作。
禹之治水,民亦随之受益。
禹之治水,民亦随之安居。
禹之治水,民亦随之乐业。
禹治水,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心之坚,其志之毅,其行之勤,其功之伟,千古传颂。
禹之治水,非独治水,亦治国。
禹之治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禹之治水,功在千秋。
禹之治水,后世称颂,其治水之法,亦为后世所效。
禹之治水,非独治水,亦治心。
禹之治水,心系天下,心忧百姓,心念苍生,其心之大,其心之广,其心之仁,其心之慈,千古传颂。
禹之治水,功成身退,不居功,不自傲,不自满,其德之高,其行之正,其心之谦,其志之坚,千古传颂。
禹之治水,非独治水,亦治世。
禹之治水,世道清明,世风淳朴,世态安宁,禹之治水,功在千秋。
禹之治水,其功绩,非文字所能尽述。
禹之治水,其精神,非言语所能尽表。
禹之治水,其影响,非岁月所能尽磨。
禹之治水,其意义,非历史所能尽记。
禹之治水,千古传颂,万世流芳。
【大禹治水的意思大禹治水的成语】大禹治水的意思禹治水的成语解释

【大禹治水的意思大禹治水的成语】大禹治水的意思禹治水的成语解释大禹治水dà yǔ zhì shuǐ[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成语故事]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
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是中国第一个王朝__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他就偷了天上的土那种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长,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
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
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定海神针。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赏析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赏析
1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2赏析
《大禹治水》述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该事迹也被多数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耕(耕田)(耕地)恢(恢复)(天网恢恢)
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
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好它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大禹的无私
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
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
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
么样子。
4.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指导生字:洪、灾、难、道等
1.观察字形:这些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七、作业:1.教材上的第75页习题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