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论文

合集下载

让数学课堂充满无穷魅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无穷魅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无穷魅力“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这句话如果用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的课堂教学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因为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足以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少讲,学生的多讲、多做的重要性。

一、构造平等、互动、生成的氛围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

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

因此,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有效互动的基础。

平等的对话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合作,意味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精彩的对话片段。

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张老师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道理。

在学生各自表述了意见后,张老师没有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跟你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趋激烈。

在结论渐趋明显时,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裁剪,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张老师恳切地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

”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

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的对话,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的轨迹。

数学之美论文2000数学之美论文

数学之美论文2000数学之美论文

数学之美论文2000数学之美论文数学之美论文篇一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最早是从自然数开始的。

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埋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自然数很有研究,当他们将这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的一部分挖掘出来并呈现于人类面前时,人们就为这数的美震撼了。

其实,“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

一、简洁美数学中的概念许许多多,但每个概念都是以最精炼、最概括的语言给出的。

如在《图的初步知识》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去探究过两点的直线有多少条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个结论,最后教师再给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短短的一句话,简练严谨,内涵丰富,充分让学生体会了数学定理的简洁之美;又如九年级上圆的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若无“集合”则形成了点,构不成圆,一字之差则情况相差万里,充分体现了数学概念的简洁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二、和谐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至理名言:“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共同的特性,这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性。

”三、对称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空间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美的形式很多,对称的这种美也不只是数学家独自欣赏的,人们对于对称美的追求是自然的、朴素的。

如我们喜爱的对数螺线、雪花,知道它的一部分,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

数学美学中的对称美并不局限于客观事物外形的对称。

它着重追求的是数学对象乃至整个数学体系的合理,匀称与协调。

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运算,数学方程式,数学结论甚至数学方法中,都蕴含着奇妙的对称性。

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论文

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论文

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很多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究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就此谈以下几点看法:一、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体系的结构和方法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数学结构的统一,比比皆是。

减法统一于加法,除法统一于乘法……。

教学中,经常进行小结,可以命名“学生捕捉到数学的美点,欣赏到数学的结构的和谐美。

”数学思维的灵活和巧妙性,使问题变得简洁明快。

在例题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技巧外,还应把怎样去思考和为什么要这样思考的道理以及中出现的曲折途径、演变过程展示给学生,揭示出被掩盖着的知识联系和思维环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去分析、思考、得到一题多解,有时甚至会得到出人意料的妙解。

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方法美。

二、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

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品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魅力论文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魅力论文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摘要: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应用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以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为此,笔者认为: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教学“认位置”这节课时,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仅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为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数学”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在做综合练习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

数学课堂之美论文

数学课堂之美论文

数学课堂之美论⽂ 数学拥有⾮凡的美,⽽数学之美不像⾃然⽣长的鲜花那么显⽽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师的耐⼼引导,学⽣才能够发现。

下⾯店铺给你分享数学课堂之美论⽂,欢迎阅读。

数学课堂之美论⽂篇⼀ 长期以来,⼈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致⼒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不善于发掘数学本⾝所特有的美,不注意⽤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些学⽣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

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每⼀位⼩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个⽅⾯进⾏了⼩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在教材中感悟美 ⼈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素质等⽅⾯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活⽓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在⾥⾯。

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情感,陶冶学⽣⼼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何图形中就充满着⽆穷⽆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

在教学《长⽅形、正⽅形、圆》时,我⼀⾛进教室,教室⾥所有学⽣的⽬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

“哇”有的学⽣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马上叫起来:“⽼师的⾐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形、正⽅形和圆形的。

”学⽣被我这⼀举动⼀下⼦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

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个节⽬:“请⼩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制作成⼀张明信⽚,正⾯⽤长⽅形、正⽅形、圆形粘纸进⾏组合拼贴,设计⼀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

”学⽣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数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认识身边事物的同时,更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为学生学习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通过体验感悟、动手实践、游戏活动、估算等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学;数感;任务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动化形成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它是进行计算的基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数感一般是在理解数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在实际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选择适当的算法,得出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一个完整过程。

因此得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环节,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学习数感的条件,让学生能在具体问题中,体验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感的发展及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在生活感悟中培养数感教学要关注从现实情景抽象出数的过程,例如从具体的2匹马、3棵树、2头牛,把具体单位和数量的含义去掉,抽象为2这个数。

反过来,2还可以表示任何具有2这个数量特征的事物,例如2支铅笔、2个人等,随着教学深入,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的丰富含义,比如计数是数、数量的数、度量的数和计算的数。

又如,"瞧,你家的房子真大,差不多要125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都达到36摄氏度了。

"再如,当除法还没有学的时候,小孩为了公平分物,都知道一个一个地分,这些都表示对数有了一定的概念。

像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形成数物对应的思想,就是一种数感。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论文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论文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要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推理和判断。

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用数学知识较为抽象,而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并运用数学的前提,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易理解,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忽视理论知识的现象,教师只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这种“轻理”现象容易导致小学生对一些概念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问题,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概念教学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应该重视概念教学。

引入概念,实现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是引入概念,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引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乐于接受概念。

一次“时分秒”的认识课堂上,教师突然问学生“还有多久下课,要精确到秒。

”这时学生们纷纷看墙壁上的时钟,大家认真计算着时间。

教师用这样一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时、分、秒的概念传递给学生。

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总结一些概念引入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课堂活动,引入概念,使学生主动接受概念。

小学生正对于思维活跃期,对一些直观、生动的事物较为关注,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立情境,打破概念的抽象性,以直观的形式为学生设立概念。

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中,教师就可以设立一种认识情境,让学生进入超市购物,以一种模拟的形式,引入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具体的认识概念,同时这种活动形式,还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概念,使概念更为生动。

如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平行与相交图片,如街道、立交桥等。

感受数学魅力,预约精彩课堂论文

感受数学魅力,预约精彩课堂论文

感受数学魅力,预约精彩课堂摘要:教学的有效性对落实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根据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北师大版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87—01教学的有效性对落实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教学效果,就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善用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本文根据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熟悉了解教材,做好课前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建立教师、学生与教材见的和谐关系,那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就需要对教材有着充分的熟悉与了解。

只有明确了教材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完全把握教学内容才能做出良好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实施,从而达成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一定要熟悉了解教材,做好课前设计。

但光做好这些还是不够的,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有着较好的把握,使其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进行更符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设计,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注重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的数学体验与学习,教学内容的编排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并组织一些有效的活动和形式接触数学的相关知识等等。

小学数学论文在课堂体验中感悟数学魅力

小学数学论文在课堂体验中感悟数学魅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一、问题的提出《平移和旋转》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中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

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

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的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课本中列举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和风扇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指针的运动虽然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让三年级学生根据画面想象出实际状态,并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初步体会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达到对物体平移、旋转的感性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观察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刻画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图形的平移。

在常规教学手段下,学生很难理解平移了几格,也容易缺乏探索的积极性,很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状态,也难以完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二、体验学习圈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在体验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伟大贡献的无疑是美国教授大卫库伯。

他在《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提出:体验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

库伯教授对体验学习研究的伟大贡献在于他系统研究了人类历史上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创造性地提出了体验学习圈,将体验学习程序化、科学化。

所谓体验学习圈,其实是指体验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基本学习环节,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如下图)。

由上面的体验学习圈可以看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体验学习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

数学概念教学论文范文3篇

数学概念教学论文范文3篇

数学概念教学论⽂范⽂3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论⽂关键词]概念教学有意义化探究性情境性[论⽂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概念思维能⼒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

中学数学⾥包含着⼤量的数学概念。

利⽤这样的⽅法学习概念,学⽣不但有意义地获得了概念,⽽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发展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相⽐灌输的⽅式教授概念的模式⽽⾔,可以产⽣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改以往⽼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式。

”在这个背景下,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式。

笔者在数学概念的教学⽅式上曾做过⼀些初浅的探索,现与⼤家共同交流。

⼀、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我们知道学习概念⼀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

像“⽆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多数学⽣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不易接受,⼼⾥容易疲劳。

例如:上《⽆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这⼗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上课时先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并请⼀个同学在⼩数点后⾯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次次地记,⿊板上出现了⼀个不断延伸的⼩数:0.418532469…在学⽣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板上能得到⼀个什么样的⼩数?学⽣回答“能得到⼀个有⽆限多位的⼩数。

”我追问“是⽆限循环⼩数吗?”学⽣异⼝同声“不是”。

“为什么”我追问。

有学⽣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还要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阐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以下是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教学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判断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学校的概念课教学研讨中,笔者教授了七年级下《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课,探讨了概念课的教学模式。

下面笔者就谈谈她对概念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注意概念的引入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新概念课,教师的注意力应集中到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学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要则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帮助学生去体会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概括的过程。

此外,概念的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平常的教学实际来看,对概念课的教学产生干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心理抑制。

教师方面,会因为概念单调枯燥而教得死板乏味;而学生方面,又因为不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及作用,缺乏接受新概念的心理准备而产生对新概念的心理抑制。

要解决师生对概念课的心理抑制问题,可加强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产生的背景及解决的方法。

由于形成准确概念的先决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密切联系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模型,通过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的比较分析,在具有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生的概念学习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一直关注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它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着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希望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不仅仅是符号和定义,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概念背后的思想和逻辑关系。

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我也会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我认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重巩固和延伸。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且往往是渗透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巩固和延伸数学概念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设计一些巩固和延伸练习,让学生反复巩固和运用数学概念,使其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我也会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形成全面而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我认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往往抽象和晦涩,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

我会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教学论文《感受数学魅力 让每堂课“闪亮”登场》

小学教学论文《感受数学魅力 让每堂课“闪亮”登场》

小学教学论文《感受数学魅力让每堂课“闪亮”登场》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离不开读、议、讲、练、看、问这些活动形式,而灵活选择某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某种形式里又恰当地采用某种情趣方法,就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有哪些方法能让每堂课“闪亮”登场呢?1.史料知识法“数学史不愧是出色的教育指南”.为了使课堂更有情趣,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可向学生介绍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一些趣事,还有他墓碑上的圆柱容球原理等等。

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终生勤奋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古人的奋斗情境中,它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们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多读点数学史,上课时信手拈来,学生也会对你佩服有加.2.趣味故事法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点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在讲“圆周率”时引进“陈景润谐音巧背圆周率”的故事;在讲数的简便计算时引用“数学王子高斯速算1+2+3+……100=?”的故事;在讲到近似数时引用华罗庚教授关于“用0.84元钱买一斤酒(每斤0.84元)和一个饼(每个0.04元)”的故事.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新班上课或一节课的中途,充分利用故事来增强课堂情趣是许多有经验老师的一大法宝.3.设置悬念法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加深.在数学课堂中,恰当设置悬念,对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情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设置悬念要适时适度,有的设置于课的引入较好,有的设置于结尾较好,太“悬”易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悬”又不足以吊胃口.4.巧妙设疑法疑能引思,思则生趣,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圆的认识”的新课引入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故意把圆心搞“丢”了,发动学生把圆心找出来.但怎么找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通过折一折,两直线与圆的交点的连线就是直径.这样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教师然后启发学生用严密的推理来说明这个道理.于是,顺利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课本问题上,学生思维活跃、探讨积极,课堂情趣浓.5.惊异欣喜法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如在讲总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内容时,可让每一个学生创作关于数字“1”的广告,要求广告词要是《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概念,学生创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关于“1”的广告,如:“嘿!同学们好呀!我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阿拉伯数字“1”,不是吹牛,在数的王国里,我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儿,神通广大,因为我能整除所有的整数;我又特别有自己的个性,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和偶数也没啥交情,我的约数只有我自己一个,我就是我的最小倍数。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让概念在体验中生成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让概念在体验中生成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让概念在体验中生成人教版新课标数学是我们人类语言最抽象、逻辑最严密的一门基础学科。

所以,如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注重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细胞"。

各种能力,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无一不以清晰的概念为基础。

只有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而要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学科的奠基石,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数学教学的重点。

本文就对掌握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陈一孔之见。

一、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概念引入的方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1、直观引入大家知道,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因此,首先要通过直观,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

如:小学生认识自然数“3”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拍3下手,走3步路,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3种水果……然后抛开小棒、水果等这些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认识到这些“3个东西”都可以用数“3”来表示。

最后又通过第三个、第三行,从序数的意义上丰富学生对“3”的认识。

2、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先创设一个情境:“小明、小刚和小芳三个人各带同样长的线到广场去放风筝,小明把线放出2/5,小刚放出了3/5,小芳放出了2/7。

他们三个人谁的风筝放得最高?”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却一时回答不上来,这时,我因势利导:“只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件事就明白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事例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谈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谈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谈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 教师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 引导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概念.在教学中, 教师要教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理解数学概念, 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概念的本质.一、斟酌推敲,理解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尤其是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一些数学能力比如说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需要以清晰的概念为基础.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不重视,把解题作为数学的学习目标,然而在解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概念性错误.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绩较难提高.学习数学概念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工夫.高中书本一般以文字来描述一些数学概念.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不能忽略,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如果没有注意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概念的不理解或者理解有缺陷.当然不光要理解概念的意思还要有所引申,举一反三,搞懂它的含义,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关键词.解决数学问题首先就要理解数学概念,对概念理解不清,在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在遇到问题亦会束手无策.然而正确地理解概念也不是简单的事,这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学生正确的概念,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适当引导学生剖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实质.二、图表解释,深刻理解图表就是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现概念.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函数.你可以用口头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告诉他,当然这样抽象的解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在他还是云里雾里,不明白的时候.你还可以画一个图告诉他,如果两个关系可用这种图象表示,那它就是函数关系.这样形象的描述一般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函数概念,形式丰富,理解起来也非常深刻,应用起来更加方便,这也是把书本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直接用于解题的形式数学概念的问题,从而达到对数学概念深刻理解,扎实掌握的目的.数学语言不止只有图形语言,还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其中符号语言有较强的概括性,更能反映概念的本质.三、正反应用,掌握概念想要真正掌握数学概念,学生必须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联想到数学概念,有意识地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概念应用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学习掌握,如学习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证明一个函数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并对证明的步骤也很清楚,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够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共鸣.此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反面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此外,还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概念来解决其他问题,如比较函数值大小、解函数不等式、求函数最值与值域等问题.学生要掌握数学概念,得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学习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举一些正反的例子让大家判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四、归纳联想,对比概念有对比才有突出,对比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助于学生区分概念,对概念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在新概念教学时,数学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曾学过的其他概念相联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易接受学习到新的知识.此外,要建立起概念网格结构,以促使学生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它是依据客观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即相似性,从而得到结论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建立概念系统.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类比联想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都遵循由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概念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让学生自主学习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的规律或本质属性.数学教学将由传授知识的模式向培养能力的模式转变,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要深化概念.学好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思维的基础,运用数学方法,掌握基本技能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使课堂教学由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型,切实搞好数学概念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概念的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还可以对已定义的数学概念一般化或特殊化,而引入新的教学概念.总之,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概念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概念教学摘要: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素养,思维品质.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呢?1.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

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浅析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引入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常常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而概念教学能够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小数的时候,可以通过竖式计算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是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和主动性。

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念教学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这就需要学生启动自己的思维,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运用。

在教学“相等”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从中发现相等的规律,并总结出相等的条件和特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本概念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的大小比较、数字的进位、算术运算法则等。

而概念教学可以将这些零散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把进位的概念引入进来,让学生理解进位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从而建立起整体的运算概念。

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概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和解决,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并学习如何用公式计算面积。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数学基本概念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概念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所倡导的理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散编排,精简教学内容,突出了基本概念教学,但毕竟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较为抽象的内容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觉不到数学的魅力。

笔者前不久听了“因数与倍数整理和复习”这节课,对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生把“珍珠”穿起来,颇有思考和认识。

下面,我就这节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进行简要论述。

片段描述一(回忆知识)
1、出示“2×9=18”。

师:认识这个式子中的数吗?谁能用本单元的知识把这三个数或者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给大家?
生:2是偶数,也是质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18是偶数也是合数;2和9是18的因数,18是2和9的倍数……
学生回答后师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偶数?最小的偶数是几?什么样的数叫奇数?最小的奇数是几?
你能说出18的全部因数吗?(学生动手写后说一说找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几个9的倍数吗?9的倍数中
最小的是几?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数叫质数?最小的质数是几?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最小的合数是几?一个合数至少有几个因数?
2、自然数分类
﹙1﹚动手操作:同学们桌上有0——9十张数字卡片,先把0收起来。

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把1——9进行分类。

﹙2﹚学生汇报,并说明分类依据。

﹙3﹚判断对错:
奇数都是质数。

();合数都是偶数。

()
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摆数活动
利用同学们手中0——9这十张数字卡片,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摆数。

﹙1﹚摆2个三位数,使它们是2的倍数。

(生独立操作,汇报摆的结果。


师:你们摆的这些数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2﹚摆2个三位数,使它们有因数5(5的倍数)。

师:你们摆的这些数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3﹚摆2个三位数,使它们是3的倍数。

(生独立操作,汇报摆的结果,同桌互相检查。


师:同学们很快摆出来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摆1个三位数,使它同时是2、3、5的倍数。

师:这样的数有什么特征?
思考:一个乘法算式“2×9=18”,起到了牵一脉而动全身的作用,唤起了学生对因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等众多知识的回忆,教师适时追问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概念。

看似简单的1—9
卡片分类活动,进一步澄清了学生对自然数两种分类方法的认识。

片段描述二(整理知识网络)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它们进行整理,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它们。

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哪些知识之间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
1、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教师引导形成知识网络。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整理出了知识网络图,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数学知识就像一颗颗珍珠,必须把它们穿起来才不容易丢失。

今后大家在复习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整理知识,这样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思考: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使学生进一步从本质上理解了概念。

面向全体的独立思考,使得人人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合作交流,显得更有意义和实效。

片段描述三(综合运用知识)
(一)课堂游戏:“转转盘”。

游戏规则:转动转盘,使指针转动。

指针指向几,就从下一格往后数几格,数到哪一格就得到那一格中的。

如:指向4,就从第5格开始往后数出4格,即得到第8格的礼物。

(说明:转盘平均分为8格,第1、3、5、7格里分别标明一、二、三等及优秀奖;第2、4、6、8格里分别标明想一想、填一填、写一写、做一做等题目。


1、想一想
(1)4的倍数是()。

(2)60的因数是()。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0,这个数是()。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5,这个数是()。

2、填一填
(1)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2)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3)既是2的倍数,又是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3、写一写
(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45,这三个奇数分别是()、()和()。

(2)20以内的质数有()。

(3)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和()。

(4)两个质数的和是18,积是6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和()。

4、做一做
学校鼓号队同学排队,每行8人或6人都正好排成整行,鼓号队员不到40人。

鼓号队有()人。

(二)引导揭秘
师:为什么大家得不到奖呢?利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想一想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游戏不仅对本单元知识又一次运用,更在其中渗透着奇数、偶数的性质,充满了智慧和挑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让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