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6课《文学的趣味》精品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6课《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3、品味意境,体味情感;4、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2、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课前用PPT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自动播放)二、导语: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世人传颂不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三、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加剧,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16、文学的趣味
研读课文
读第一部分,思考: 课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的观点跟孔子的观点一致吗? 本段要说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引用论证 孔子的话:一层深似一层,重在“乐”。 作者的话:第一难关是知,重在“知”。 提出观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许多人在文
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有欠缺。
思考2、这几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小结
针对读书的三种毛病,作者提出了行 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还认为培养文学趣味要“开疆辟 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 有;”“读者也须时常创造它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这些关于文学鉴赏的真知灼见,对我们 学会辨析、品味、提高欣赏水品是很有启 迪意义的。
思考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 鉴的东西? 论证方法 结构特点 语言特点
作者观点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 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 泛阅读,不囿于一家;“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梳理结构:
一、(1)提出论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很多 人缺乏趣味,是因为缺乏“知”。
二、(2-4)分析问题:缺乏“知”的三种表现 三、(5-6)解决问题:怎么来培养欣赏的趣味
关于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 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 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 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 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译有《美学》(德 黑格尔)等。
高中语文第16课《文学的趣味》课件2
高中语文第16课《文学的趣味》课件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16课《文学的趣味》。
详细内容包括对文学趣味的概念解析,趣味文学的分类及特点,以及趣味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文学作品欣赏”中的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趣味文学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 提高学生对趣味文学的兴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趣味文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趣味文学的分类及特点,以及趣味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趣味文学的概念,学会欣赏和评价趣味文学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相关趣味文学作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趣味图片,引发学生对“趣味”话题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文学的趣味。
2. 新课导入:介绍趣味文学的概念、分类及特点,让学生对趣味文学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趣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感受趣味文学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经典趣味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一道关于趣味文学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趣味文学作品,并分析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文学的趣味》2. 内容:(1)趣味文学概念(2)趣味文学分类及特点(3)趣味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一篇趣味文学作品,分析其特点,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趣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关注社会现象,培养思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高中语文第16课《文学的趣味》课件2
高中语文第16课《文学的趣味》课件2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学与趣味的关系,认识到文学趣味对阅读和创作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文学作品的趣味类型,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趣味元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学趣味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趣味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幽默、讽刺、抒情等不同趣味类型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趣味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文学与趣味的关系,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趣味类型,引导学生认识文学趣味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具有不同趣味类型的作品,并进行简要分析。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一篇作品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作品中的趣味元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另一篇作品,并写出简要分析报告。
六、板书设计1. 文学与趣味的关系2. 不同文学作品的趣味类型幽默讽刺抒情……3. 培养文学趣味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教材中选择一篇具有趣味性的作品,分析其趣味类型并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评论。
2. 答案示例:以教材中的一篇幽默作品为例,分析其幽默手法及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文学趣味的重要性,能否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趣味类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评论要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1. 文学趣味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作品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文学趣味对阅读和创作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不同文学作品的趣味类型:详细讲解幽默、讽刺、抒情等趣味类型的定义、特点及作用,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各类趣味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1. 实践情景引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文学的趣味》 教案[5页]
《文学的趣味》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作者朱光潜2. 析品文章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二)能力目标1.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把握文章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三)素质目标1.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以喻明理、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2.培养文学趣味(二)教学难点1.培养文学趣味四、教学内容(一)作者小传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二)创作背景课文选自《谈美·谈文学》。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中学生》杂志曾选刊了其中的部分篇章,同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朱光潜曾说:“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
作者自称是“通俗叙议”《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
(需要说明的是,与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谈美书简》相比,《谈美》更为本真,更少意识形态上的色彩,因而也更好读。
《文学的趣味》创新教案
《文学的趣味》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文学的趣味》这一主题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本次课以《文学的趣味》为主题,内容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分类、文学的创新以及文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1.文学的创新。
2.文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思维。
2.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社会影响。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举例或引用名人名句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分组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文学创新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讲授法:结合教材和教学PPT介绍文学的定义、分类、创新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可以使用与文学相关的名人名句或文学名篇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阅读经历,让他们分享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分组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a.什么是文学?有哪些不同的文学定义?b.文学有哪些主要的分类?请举例说明。
c.文学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请提供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每个小组派出1-2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
第三步:讲授文学的定义与分类(15分钟)1.通过讲解教材和呈现相关的教学PPT,介绍文学的定义和分类,并解释每一类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引导学生对文学的分类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四步:讲授文学的创新(15分钟)1.通过讲解教材和教学PPT,介绍文学的创新形式和创新思维,并给出一些创新的例子。
2.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创新对于文学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文学创作方式。
第五步:讲授文学的意义(15分钟)1.通过讲解教材和教学PPT,介绍文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包括对思想启示、人文情怀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作用。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6课《文学的趣味》word教案
《文学的趣味》教案设计人:赵玉伟 2013年2月16日星期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每个人的心灵都曾被文学作品中某一方面触动过。
那么,你是否意识到,每一次怦然心动,正是文学以它的趣味的魅力在感化你。
那么,什么是文学的趣味?怎样才会捕捉到真正的文学趣味?今天,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艺论文会回答这些问题,对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也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
二、整体感知:(15分钟)㈠准确审读题目[教师提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趣味 [说明:帮助学生直接把握论证中心]㈡明确课文中心论点[教师发问,学生思索]:文学与趣味之间应是什么关系?[学生朗读,圈点句子]:朗读课文第一节,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或趣味是文学欣赏的基础)[说明:题目并无难度,答案也浅显明了。
主要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㈢明确作者论证思路出示思考题,学生速读全文并整理回答,教师点拨明确: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就此中心展开论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答: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⑴根本不知,感到无趣,精神残废。
⑵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中毒。
⑶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短视。
问题2:如何才能获得正确的文学趣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答:唯一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理解。
问题3:又如何才能获取正确的新的文学趣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答: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说明:这三个问题设计属于理解性问题,化解本课时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理清作者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完成知识目标一,并且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时快速而准确提取段落中心句的能力。
]㈣总结本文结构特色[说明:属于教学难点,本环节目的是更深刻地体会本文疏密有间,舒卷自如的论证结构特点。
]1.出示思考题:[教师出示,共同探讨]⑴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对于论证内容的稀疏与繁密的安排有什么特点?⑵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板书重点]⑴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疏密相间,在论述三种通病时文章三段排列,行文疏朗;在论证怎样获取“趣味”及“新趣味”时,行文繁密,论证透彻,这样,全文论证结构腾挪多变,重点突出。
2024年高中语文第16课《文学的趣味》课件2
2024年高中语文第16课《文学的趣味》课件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第16课《文学的趣味》,主要内容包括:对文学趣味性的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分析,以及如何品味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涉及教材的第二章节《文学与生活》的第46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学趣味性的概念,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趣味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趣味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学趣味性的内涵,学会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趣味性。
重点:掌握文学作品中幽默、讽刺、夸张等趣味表现手法,并能分析具体作品中的趣味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趣味性强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趣味性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3. 理论讲解:a. 讲解文学趣味性的概念及意义。
b. 分析文学作品中幽默、讽刺、夸张等趣味表现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趣味性。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文学的趣味2. 内容:a. 文学趣味性概念b. 趣味表现手法:幽默、讽刺、夸张等c. 趣味性作品鉴赏七、作业设计a. 《围城》选段b. 《红楼梦》选段2. 答案:a. 《围城》选段:作品中运用了讽刺手法,表现出人物的虚伪和矛盾,具有趣味性。
b. 《红楼梦》选段:作品中运用了幽默手法,描绘了贾母的幽默形象,具有趣味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文学的趣味》课件
◎ 美学
(1) [aesthetics]
(2) 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 的判断
(3) 美术的哲学或科学;特指主题是描述和解释美术、美术 现象和美学经验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和 重要的有关方面的科学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 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康德开始的近代美学研究后,朱光潜将审美同情与 道德同情的质的区分作出揭示,指出审美同情消除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把一瞬间的经 验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主体‘迷失’在客体中”,也就排除了理性的审美同情中的地位。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 《西方美学史》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 黑格尔的《美学》等。
为方便研究马列主义原著,他在花甲之年开始自 学俄语,更在八十高龄之际写出《谈美书简》和 《美学拾穗集》,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 作——维科的《新科学》。
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 第②、③、④段列举 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第⑤段提 出 诊治的办法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 系列重要的论断。
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 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就是巧妙地运用人们比较熟悉的通俗 懂的事物来作比喻,以说明人们比较 生疏的抽象的道理,从而达到以喻明 理、喻至理明的效果。更可使读者感 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喻证法
作者观点
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要解决前面三种毛 病的方法是什么?
《文学的趣味》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6课【高教版】1
•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 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 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 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 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 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 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 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28
谢谢欣赏!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29
•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 2、翻译孔子的话。 • 3、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系的 看法与孔子有何不同?
孔子认为乐是最高境界,作者认为 知是好、乐的基础。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
主要毛病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知
不感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短视
个是你可以夸耀
它。
——罗素
名人格言
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物促膝交谈。
——笛卡
尔
《文学的趣味》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6课【高教版】3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根 本 不 知,感到无趣,精神残废。 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中毒。 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短视。
研读课文
思考:如何才能诊治欣赏趣味上 存在的毛病?
作者观点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 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 阅读,不囿于一家;“开疆辟土”,不 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论证方法
作业
运用本文作者提出的文学欣赏的方 法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写 一则读后感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
1、往前坐
•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语言特点
行止自如,繁简适度
名人格言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
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 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新编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6课《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教案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主备人:冉思尧班级:组别:姓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预习案】1.走进作者李白(701--762),字,号,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达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题(1)梦游:(2)天姥:(3)吟:(4)留别: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屐.()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扉.()訇.()鸾.()觉.()时之枕席【探究案】1. 解释下列加点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我欲因.之梦吴越脚著.谢公屐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2. 文言知识点:(1)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2)词类活用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云青青兮欲雨.对此欲倒东南..倾訇然中.开古来万事东.流水栗.森林兮惊.层巅3. 整体感知诗词,简要概括层意:【训练案】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A.天姥(mǔ)剡(shàn)溪瀛(yíng)州渌(lù)水B.屐(jī)殷(yǐn)傈(lì)訇(nōng)然C.语(yǔ)天姥暝(míng)澹(dàn)扉(fēi)D.霓(ní)悸(jì)崖(yá)恍(huǎng)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A.信(实在)语(谈起)横(遮断)拔(超出)B.因(依据)渌(绿色)屐(木鞋)暝(天黑)C.列(同“裂”)扉(门扉)回(运转)恍(恍然)D.向(刚才)惟(只剩下)清(凄冷)壁(山腰)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十七 文学的趣味(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十七文学的趣味(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的趣味性;2、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等细节;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1、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趣味;2、如何在创作中添加趣味元素。
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趣味感受,如哪些作品或哪些情节让你觉得有趣或好笑等。
二、讲述:1、文学作品中的趣味性在文学作品中,趣味可谓无处不在,无论是幽默、讽刺或感伤,都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趣味感受。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人感到惊奇和好笑,鲁迅的《阿Q正传》中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某些人物行为,让人感到十分的娱乐。
2、趣味的形式趣味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法表现出来的。
比如,通过词语和语言的运用和变奏,通过泼辣的态度和幽默的形式,通过新奇的主题和构思等等,文学作品中的趣味往往隐匿于各种形式中,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发现。
三、案例分析:请学生针对以下两个案例的细节进行分析,探究文学作品中趣味的表现形式。
1、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长安街的夜不会更长,但我的鞋子可以穿到天亮。
”请归纳这句话的趣味表现形式。
2、钱钟书的《围城》中,有这么一段台词,茄子:咱们这民主得不行!北洋政府你在咱这儿不能乱来呀!士官长:得了嘛,你还要选举说吧?茄子:他(指队长)把咱们的人心给抓得准呀!您可知道,苏联红军吃苏联口粮嘛,边防军吃边防军口粮嘛,咱们这儿呢,统统吃北洋口粮,同样的口粮,当然选队长了!请归纳这段台词的趣味表现形式。
四、练习:请学生自行选择一段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分析其趣味表现形式,并就此作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创作:请学生以趣味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感悟进行创作,可写诗、小说、散文等等。
六、归纳总结:请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理解趣味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在文学创作中添加趣味元素。
《文学的趣味》教案
5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
名称
《文学的趣味》教案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辨析品味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
2.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
辨析品味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
教难点
辨析品味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学习指导用书及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二)(2-4)列举文艺趣味在知上有欠缺的三种表现
(三)(5)提出解救方案
(四)(6)如何培养高雅的文学趣味
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作者针对文学趣味方面的三种通病,着重论述了如何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的问题,提出了趣味是欣赏的基础;广泛地阅读和比较作品,才能获得可靠的鉴别力;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趣味等有关文学欣赏问题的精辟见解。有助于我们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阅读本文,应首先运用既有知识(感知、理解、概括、筛选、比较等等)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辨析品味下边三个方面。
一是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
本文论述的文学趣味的问题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作者运用“以喻明理”“现身说法”等技巧,使论述深入浅出,清楚明了。比如,在阐明“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鉴别力的道理时,作者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把难懂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又比如,作者将战胜惰性,获取新的趣味比喻成“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不仅形象地说明了要想获得新的文学趣味,就必须战胜心理惰性,而且突出了惰性的“顽强”与获得新的趣味之不易。在阐明这一观点时,作者还不厌其烦地从初习文言文到改习语体文、学文言文、学诗、学外国文学等多方面结合个人经验反复阐述,令人倍感亲切,文章也深入浅出,增强了说明力。
《文学的趣味》教案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文学的趣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光潜;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以喻明理、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首先,欣赏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十种经典地方早餐】:1、西安糊辣汤;2、福州锅边糊;3、兰州牛肉拉面;4、武汉热干面;5、北京的油条豆汁;6、上海的糯米团;7、宁波的汤圆;8、山东的煎饼;9、长沙的米粉;10、重庆酸辣粉。
想想,你喜欢的音乐、说说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卧虎藏龙》、《红高粱》《哈利.波特》、《珍珠港》、《辛亥革命》、《盗梦空间》、《蜘蛛侠》、《黑衣人》说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西游记》、《梦里花落知多少》、《倚天屠龙记》、《围城》、《诗经》、《文化苦旅》趣味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读过很多书,我们的心灵也都曾受到过触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文学作品同样离不开兴趣。
那么,什么是文学的趣味?怎样才会捕捉到真正的文学趣味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学的趣味》,聆听朱光潜先生对我们的教诲。
二、走近作者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文学趣味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鉴赏。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学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学?文学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教师讲解文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
2. 讲解文学的特点,如: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等。
三、文学作品鉴赏方法1. 教师讲解文学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把握主题、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理解背景等。
2.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尝试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选取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分组汇报,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文学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回顾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二、文学作品鉴赏实践1.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成果,教师点评。
三、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2. 学生自由选择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结合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文学的趣味新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接触过议论文。基本了解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及几种基本的论证方法。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针对文学趣味方面的三种通病,着重论述了如何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的问题,提出了趣味是欣赏的基础;广泛地阅读和比较作品才能获得可靠的鉴别力;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趣味等有关文学欣赏问题的精辟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广泛地文学趣味。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方剂:简称方。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治病的药方。玩索:体味探求。
纷歧qí:错杂;纷乱。
绮靡:华丽,浮艳(多指诗文)。笃dǔ嗜:特别爱好。
学生在课文中划词组、注音。扫清文字障碍
阅读本文,应首先运用既有知识(感知、理解、概括、筛选、比较等等)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辨析品味
课堂教学设计表
第2周9月7日(星期三)第3、4节
学科名称
语文
教学课题
文学的趣味
所属专业
学前教育
授课班级
1
课堂类型
新课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辨析品味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1、课前预习提问:作者对“文学的趣味”的浅近解释是什么?
2、以“阅读提示”中全文思路为引导初步阅读课文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
文学的趣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每个人的心灵都曾被文学作品中某一方面触动过。
那么,你是否意识到,每一次怦然心动,正是文学以它的趣味的魅力在感化你。
那么,什么是文学的趣味?怎样才会捕捉到真正的文学趣味?今天,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艺论文会回答这些问题,对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也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
二、整体感知:(15分钟)
㈠准确审读题目
[教师提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趣味 [说明:帮助学生直接把握论证中心]
㈡明确课文中心论点
[教师发问,学生思索]:文学与趣味之间应是什么关系?[学生朗读,圈点句子]:朗读课文第一节,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或趣味是文学欣赏的基础)
[说明:题目并无难度,答案也浅显明了。
主要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 ㈢明确作者论证思路
出示思考题,学生速读全文并整理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就此中心展开论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 答: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⑴根本不知,感到无趣,精神残废。
⑵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中毒。
⑶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短视。
问题2:如何才能获得正确的文学趣味?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答:唯一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理解。
问题3:又如何才能获取正确的新的文学趣味?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答: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说明:这三个问题设计属于理解性问题,化解本课时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理清作者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完成知识目标一,并且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时快速而准确提取段落中心句的能力。
]
㈣总结本文结构特色
[说明:属于教学难点,本环节目的是更深刻地体会本文疏密有间,舒卷自如的论证结构特点。
]
1.出示思考题:[教师出示,共同探讨]
⑴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对于论证内容的稀疏与繁密的安排有什么特点?
⑵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板书重点]
⑴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疏密相间,在论述三种通病时文章三段排列,行文疏朗;在论证怎样获取“趣味”及“新趣味”时,行文繁密,论证透彻,这样,全文论证结构腾挪多变,重点突出。
⑵因为作者写作阐明的重点是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而并不在批判文学趣味方面的欠缺,指出毛病仅为治疗作用。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说明:本环节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生生合作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情绪,在活动中深刻体验本文深入浅出,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完成知识目标2。
]
1.出示思考题:
文中作者借用了以喻明理、现身说法、巧妙引用等多种论证手法,使理论性较强的文学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你能于文中找到例子并简明分析其作用吗?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答:⑴引用论证
a.孔子之言:引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b.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重申结论,要获得新的趣味
⑵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
a.以山设喻: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b.开疆辟土:战胜惰性,获取新趣味
⑶举例论证:以个人经验为例,倍感亲切,深入浅出,增强说服力。
四、反馈小结:(6分钟)
出示思考题:
学习本文疏密有间、舒卷自如的论证结构和以喻明理,现身说法的语言表达技巧,结合自己写作议论文的经验,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1.议论文写作必须条理清晰,论证有序。
2.议论文写作应尽量采用恰到好处的论证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说明:让学生学以致用,尽量克服习作过程中结构随意,论证无序的弊病。
] 五、拓展练习:(4分钟)
作业要求:
1.阅读课后练习五,把握命题要求:读书必须有正确的欣赏趣味。
2.借鉴课前发放材料,吸取作者有关文学欣赏的观点。
3.要求每人在课后完成一篇小说欣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