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
二、及时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潜在风险,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和标准操作流程。
三、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实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标准操作流程。
四、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管理科和临床科室感控管理小组负责监管。
五、重症医学科规范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反馈,持续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10]卫办医政发.187号《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本(2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本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插管时: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2、医务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插管前应洗手或快速手消剂消毒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____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____,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____,最后会阴、肛门。
5、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插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1管,应做尿培养检查。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评估病情优先选择非侵入式排尿,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二、插导尿管及行导管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
三、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理的导尿管,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导尿管前端插入部分应涂抹足够润滑剂,使用一次性包装灭菌合格的润滑剂。
四、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五、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六、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七、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八、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九、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前,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十、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实行)》[S].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计生委.《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院感科 2018年7月
内容提要
1
概述
2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要点
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控策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UTI) 主要 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
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 常见的感染类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
*
感染病原体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
直肠定植菌
阴道定植菌
污染的医务 人员手
器械
逆行性感染:病原菌或从插管处沿导尿管外壁,或从 污染的集尿袋或导尿管接口沿导尿管内壁向上移行进 入泌尿道。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念珠菌属, 其次为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 少数由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属引起。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
置 管 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
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 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 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获得尿标本时遵循消毒原则。
* 核心策略---6
保持引流通畅,尽早拔除导尿管
—保持尿管及收集管通畅,防止扭曲。 —保持尿液收集袋一直低于膀胱水平,不要将收集袋放在 地面上。 —定期清空尿液收集袋,每个患者使用单独、清洁的收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为了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督促医务人员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保障医疗安全,杜绝医院感染暴发。
依据原卫生部关于印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特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落实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泌尿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3、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4、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
5、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6、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可从集尿袋开口采集,但应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7、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每日清洗尿道外口。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1500ml以上;普通导尿管7-10天更换,若尿管阻塞时应立即更换。
8、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预防尿路感染。
9、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0、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生部于2012年11月29日___医政发187号印发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
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置入方法、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的使用。
逆行性感染是主要感染方式。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者应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包括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l03cfu/ml;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经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4.医疗机构应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
三、置管前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 要的留置导尿。
2.根据患者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 等的导尿管。
三、置管前的预防控制措施
3.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引流装 置。
4.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 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四、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严格 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 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检查表
七、注意事项
1.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在临床 护理、治疗中应以预防为主。
2.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感染控制培训教 育。强调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 离制度;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尿袋落地;长 期留置导尿管应按时更换导尿管 。
八、强调概念:标准预防
培训内容选自以下制度: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检查表》 3.《医院隔离制度》
五、置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及时更换导尿管和 集尿袋,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 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 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 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 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
培训内容
一、目的 二、定义 三、置管前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置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检查表 七、注意事项 八、标准预防
一、目的
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增加医疗资源消耗
影响医疗质量和声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频繁发生需 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人力投入,如抗 生素的使用、患者的观察和治疗等。
频繁的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的医疗质 量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医院的 形象和声誉。
增加医院感染风险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 重要来源之一,可能对其他患者和医 护人员造成威胁。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害 • 预防措施 • 控制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通过制定和实施预防与控制指南,降低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引发的尿路感染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通过减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为 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加强宣传和培训
开展研究和临床验证
继续加强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和 控制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 意识和技能水平。
鼓励开展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相关研究 和临床验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方法。
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导尿 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 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加强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意 识。
VS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留置导尿管、更换导尿管等操 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 风险。同时,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其留 置导尿管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高其自我防 护意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1.导管选择和使用: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患者病情和导尿需要的时间长短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尿管。
对于长期导尿的患者,尽量选择硅胶材质的导尿管,降低感染风险。
在使用导尿管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尿管。
2.导尿过程中的消毒:在导尿前和插入导尿管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消毒。
对于男性患者,应用无菌梗阻灌尿法插入尿道,避免用手直接握住导尿管。
对于女性患者,尽量采用无菌环境,使用无菌手套,避免双手直接接触尿道。
3.导尿管周围护理:对于已插入导尿管的患者,需要定期对导管周围进行清洁和护理。
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导管周围的清洁,使用温盐水或医用洗剂轻轻清洗导管周围的皮肤,避免污染导管。
4.尽早拔除导尿管:尽早拔除导尿管是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在满足拔管条件的情况下,应尽早拔管,减少导尿时间。
5.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但应合理选择抗生素和使用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6.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患者和家属应接受针对导尿管使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进行自我护理。
患者应定期更换尿袋,并注意尿袋的卫生情况。
在拔管后,应进行尿流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总之,针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正确使用导管,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管和清洁导管周围的护理,尽早拔除导尿管,并合理应用抗生素。
此外,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自我护理也至关重要。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导尿管患者由于导尿管插管引起的尿路感染。
主要表现为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变浑浊等症状。
尿路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病情复杂度,还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药费用。
因此,制定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对于减少和预防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一些建议。
1.严格制定导尿指征:导尿应严格按照适应症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导尿。
对于需要长期导尿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导尿的必要性,并及时拔管。
2.导尿程序规范:导尿前应做好手卫生,使用无菌器械进行导尿操作。
插入导尿管前,应对尿道及外生殖器进行彻底清洁。
3.导尿管管理:导尿管插入后,应定期检查导尿管及尿袋的情况。
尿袋应保持通畅,不得让尿液倒流,避免皮肤接触引起感染。
尿袋应保持下垂,尾管不得触地。
4.尿袋更换:对于单腔导尿管,建议每7-10天更换一次尿袋。
对于双腔导尿管,建议每3-5天更换一次。
更换尿袋前应进行手卫生,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
5.合理的尿袋固定:尿袋应固定在患者体侧,避免拉扯导尿管。
尿袋固定带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滋生细菌。
6.注意导尿装置与尿袋之间的连接:导尿装置与尿袋之间的连接处应保持密封。
如发现连接处有松动、漏尿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正。
7.定期进行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插入后应定期进行导尿管护理,包括清洁导尿管口、沟导尿管、更换导尿管固定带等。
8.提供足够的水分摄入:适当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患者应被鼓励多喝水,增加尿液排出,避免尿液在导尿管内滞留过长,减少感染风险。
9.发现感染症状及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等,应及时进行尿液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并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
10.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应接受相关的教育,了解导尿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2、趾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见到细菌。
4、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尿道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
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
一、留置导尿管时的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尿管。
2、导尿前要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情况如有无破损、过期等现象。
3、根据年龄、性别、尿路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清洗或擦洗外阴后常规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
6、插管过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动作要轻柔。
7、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留置导尿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2、如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3、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密闭系统受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4、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
5、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擦洗2次,但大便失禁的患者必须清洁后再消毒。
6、注意对导尿管的保护,不要把导尿管浸入水中。
7、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按无菌原则及时排空尿袋。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尿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
作。
一般每3天更换一次尿袋;如采用抗逆返流,每周更换一次;如尿液浑浊或呈血性尿液必须每日更换尿袋一次,注明更换时间。
9、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一般导尿管每2周更换一次,硅胶材质导尿管每月更换一次,或遵医嘱更换尿管。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模版(2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模版一、导尿管置管前准备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成年男性宜选用16f,女性宜选14f。
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4.留置导尿管患者,除持续膀胱冲洗外,均采用密闭式引流。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导尿管置管时措施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使用____%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一只棉球只能使用一次。
消毒程序为:(1)男性: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____及冠状沟。
(2)女性。
初步消毒顺序为擦洗消毒阴阜、大____、小____、尿道口。
铺洞巾后再次消毒顺序为尿道口、小____、尿道口。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____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尿管。
三、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5.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洗必太液消毒尿道口。
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周留取尿液检测,导尿管____周更换一次;普通尿袋每周更换____次、精密尿袋每周更换____次。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目的:预防并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2、参考文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院感染防控质量与控制实务》3. 内容:3.1定义:3.1.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者拔除导尿管后48 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具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 年版)》)。
3.2 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3.2.1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3.2.2 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3.2.3 根据年龄、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成年女性宜选14F;3.2.4 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3.2.5 常规的消毒方法:用消毒棉签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3.2.6 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3.2.7 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3.3插管后的预防措施3.3.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3.3.2 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3.3.3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3.3.4 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3.3.5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消毒棉签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3.3.6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3.3.7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3.3.8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3.3.9 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 次/1 周)和集尿袋(2 次/周);3.3.10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3.3.11 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1、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成年男性宜选16F,成年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1)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2)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 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培训和教育:医疗工作者应定期接受关于导尿操作技术规范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水平和意识。
2.确定适当的导尿指征:只在有明确的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导尿管的置入,如临时排尿功能障碍、手术操作需要等。
3.定期评估导尿的必要性:对已经插入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其导尿的必要性,并及时拔除导尿管。
4.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选择适合患者情况和导尿时间的导尿管,避免因导尿管无必要的滞留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5.注意导尿过程的无菌操作:在患者导尿前,医护人员应充分洗手并采取无菌操作,包括带手套、避免污染导尿管连接部位等。
6.注意导尿管相关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导尿袋,保持导尿袋和导尿管的清洁,避免导尿管连接部位污染。
7.鼓励早期尿路感染症状的报告: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及时报告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8.遵守抗生素使用指南: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患者对其产生耐药性,为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需遵守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选用抗生素。
9.建立并遵守导尿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导尿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10.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患者需要长期导尿的情况下,医护
人员应充分教育和指导患者进行导尿管的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
总之,通过培训和教育、合理使用导尿管、注意无菌操作、定期更换
导尿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减少
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
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插管时: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
膜损伤。
2、医务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插管前应洗手或快速手消剂
消毒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尿
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插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
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
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
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
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
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
管,应做尿培养检查。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
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
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1
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
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本 SOP 适用于本院,仅供参考。
请优先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指南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