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地层学一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类型学一
夏鼐:《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修 订》,《考古学论文集》1961年。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 《陕西省宝鸡县斗鸡台发掘所得瓦鬲的研究》 (1941)及《瓦鬲的研究》(1948),《苏秉 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
绝对年代:在历史上可以确定的具体年代。 (Absolute Chronology)
相对年代:不能确定具体年代,而仅能比较 和推定先后时序。
(Relative Chronology )
1、绝对年代的研究方法 2、相对年代的研究方法 (1)地层学(Stratigraphy ) 就遗迹本身的特点来说 相对准确 就遗物的特点来说 可能有偏差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北平。
袋足
折足
矮脚
锥形脚袋足
Aa、Ab、Ac、Ad、Ae
Ca、Cb、Cc、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苏秉琦第一次明确地使用 双重或三重符号来表述同类不同型(亚型)。
蒙特留斯(Oscar Montelius) (1843~1921)
瑞典人·瑞典国立博物院院长
《东方和欧洲古代文化诸时期》
(1903)
1937年滕固将该书的第一卷 《方法论》译成中文名为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该书中将“类型学”译为“古物体 质学”
20世纪30—60年代中国类型学研究举例
梁思永:《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 一》,《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1959年。
苏秉琦(1909—199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34)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 (1934—194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49)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始人 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考古学导论课件-地层学与遗存的收集
在實際運用地層學的過程當中, 主要有兩個任務。
第一,區分堆積:依土質土色 第二,判斷堆積的早晚:依靠疊壓、打
破關係。
2、堆積:
由人類活動而導致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 式堆積起來的物質,在考古學上統稱為 堆積。
堆積
地層堆積:是指大面積的 呈層分佈的堆積。
遺跡堆積:是相對地層 堆積而言的範圍較小的一 種局部堆積。
——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引進者
1921年 發掘河南澠池仰韶村、不召寨、楊河 村和遼寧錦西沙鍋屯。
1921—1922年 調查河南鄭州秦王寨、牛口 峪、池溝寨。
1923—1924年 青海洮河、湟水等地進行考 古調查和發掘。
1925年發表了《甘肅考古記》一書,將甘肅、 青海地區的遠古文化分成齊家、仰韶、馬廠、 辛店、寺窪、沙井六期。
7、堆積有原生堆積和再生堆積之分。 因此,在區分堆積及其內含物的早晚時, 一定要先判斷堆積的性質,即是原生的 還是再生的。
三、地層學的重要性與局限性
1、重要性: 在縱向聯繫方面,以地層學為指導,可以使我
們獲得有層位關係的資料,從而為遺存相對年 代早晚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橫向聯繫方面:以地層學為指導可以使我們
梁思永(1904—1954): 梁啟超次子, 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1923) 哈佛大學碩士(1930)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解放後) ——廿世紀30年代田野考古學的巨人
1930年 黑龍江齊齊哈爾昂昂溪遺址的發掘
1931年 河南安陽“後崗三疊層”的發現
主編《城子崖》(1934),中國第一部大型 田野考古報告
代形成也是有三種可能性: (1)A早於B(2)B早於A(3)A、B同
時
5、遺跡的建造、使用和廢棄是三個不 同的時間概念,因此同一個遺跡的內部 堆積有時可進一步分出使用堆積和廢棄 堆積,在時間上前者早於後者。
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
二、考古地层基本原理
晚期遗迹中可以出土早期文化遗物, 早期遗迹中不能出土晚期文化遗物 在早期文化层堆积的时候,晚期的遗 物还没有出现。
二、考古地层基本原理
地层堆积与地层的绝对深度没有 必然的联系 ■有的遗址在丘陵、沟壑附近,其文化 层会随着地层起伏,同时还有地壳活动、 流水冲刷等自然作用。 ■人为因素造成的。修筑大型建筑物、 填平、平整土地等。
二、考古地层基本原理
晚期的各种破坏会毁坏早期的遗迹和现 象,现在的地层面并非是地层的原有表面 人类活动(例如修筑大型建筑物、填平、 平整土地等)和自然力作用(流水、风蚀) 会大规模破坏地表,甚至大规模破坏已形成 的地层和遗迹堆积,所以现在的地层一定比 实际形成过程中的地层少,现今的开口层也 不一定是原有的层表。
考古地层基本原理
一、考古地层的概念 二、考古地层的基本原理 三、考古地层的作用
一、考古地层的概念
地层:颜色不同、质地不同的土的堆积
一、考古地层的概念
考古地层: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包含 有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和遗物的土的堆积。 也可称为文化层。
a. 一个早期的村庄,毁弃以后被泥土掩埋,形成了地层1; b. 过了一段时间,新的村庄在地层1上建立,被毁弃以后, 形成了地层2; c. 地层2同时也是现在人生活的地面。
一考古地层的概念一考古地层的概念地质学中的地层考古学中的地层研究对象各种岩石形成的一连串地层系列各种文化堆积形成的文化层系列形成原因自然的力量人为的力量主要作用主要用来判断地球历史的进程和年代主要用来判断文化堆积的年代及其相互关系二考古地层基本原理一个文化遗址中的堆积层次是按照从早至晚的时间顺序自下而上叠压而成的下层早于上层是考古地层一条最基本的原理
三、考古地层的作用
《田野考古学》教学大纲
田野考古绘图
田野考古绘图的分类
田野发掘绘图的一般要求
田野工作绘图的主要方法
常见遗迹图错误分析
第三节:
出土器物绘图
主要方法
第九章
田野考古摄影
(3学时)
第一节:绪论
如何学好摄影技术
第二节:
田野考古摄影
拍摄的基本过程
拍摄的设备
用光
野外摄影画面的处理
野外考古细目摄影
第三节:文物摄影
文物摄影基础
第十章
一、编写考古报告的意义
二、编写考古报告的要求
第二节:报告种类、形式和体例
一、报告的种类
二、报告的形式
三、报告的体例
第三节:编写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一、报告编写方法和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实践教学(实习)设计与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实习)设计
一、《田野考古学》课程总体设计
二、田野考古实习环节
二、发掘:揭露堆积
第四节:搜集与采样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二、采样:采样方法
第五节:记录与资料
一、探方日记要点
二、探方发掘记录
三、遗迹发掘记录
四、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
第五章
墓葬发掘
(4学时)
第一节:墓葬发掘的一般方法
一、发掘封土
二、确定层位关系和墓的平面范围
三、挖填土
四、清理葬具
五、清理骨架
六、清理随葬品
一、专业素质的要求
二、行业部门的要求
三、培养单位的要求
第四节:
田野考古学内容
一、知识内容
二、课程结构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
(8学时)
考古学的理论
不同地层或遗迹单位,土质、土色、 遗迹、遗物呈现不同特征
4. 层位关系及其表述 • 地层与地层、遗迹与地层、遗 迹与遗迹之间,构成4种层位关 系
A、叠压关系
晚 期 地 层 叠 压 于 早 期 地 层 上 面
B、打破关系
晚 期 遗 迹 打 破 早 期 遗 迹 ( 地 层 )
① ② ③ ④
C、共存关系
第三节 考古学的进展
一、进化考古学 二、新考古学 三、考古学的热点问题及其未来
一、进化考古学
• 考古学在进化观思想的指导 下科学、全面地进行研究工 作。利用进化论分析研究考 古学问题。 • 传播迁移论
二、新考古学
• 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考古学理 论。指的是从文化发展的进程来研 究考古学。学派发起人是美国的路 易斯· 宾福德(Lewis Binford) ,代 表人物还有英国D· 克拉克。
三、考古学的热点问题及其未来
• • • • • • • 人类起源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聚落与城市考古 古墓葬研究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 人类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同一地层或遗迹单位 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 共存关系 •处于该关系中的遗物 被暂视为属于同一时期 •以时代最晚 从地层、遗迹关系看: 1、叠压者的年代晚于被叠压者的年代 2、打破者的年代晚于被打破者的年代
从地层、遗迹的包含物看:其时代受地层遗迹约束 1、晚期地层、遗迹可以有早期遗物
第三章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地层学与类型学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 第三节 考古学的进展
第一节 地层学和类型学
一、地层学 二、类型学
一、地层学
1. 地层学在考古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3. 文化层的划分 4. 层位关系及其表达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法⽥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法本课程是⼀门考古学⽅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能够掌握⽥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野考古的基本⽅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2、基本⽅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法。
第⼀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地层学定义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
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
它们有⼀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成,⽽不是⽆规律,杂乱⽆章。
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
据之⽽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活图景。
⼆、地层学的基本内容1、遗址中的⽂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下⽽上依次堆积形成的。
即从相对年代⽽⾔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
根据⼤⾯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的是⽂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是经过第三者的过渡⽽间接发⽣关系。
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
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泛地运⽤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
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的“倒装地层”。
如在坡度较⼤的或断崖陡壁地带,⾼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冲刷或⼈⼯⼤⾯积堆⼟⽽逐次破坏移向低处。
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定的地层⾯相联系的。
考古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考古地层学(一)定义考古地层学就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得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得方法论。
(二)原理1、遗址得各个堆积单位就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得。
被叠压得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得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就是相联系得。
3、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力得破坏,现在得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就是下层堆积得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得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得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与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
被打破得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得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得年代最晚得一件遗物就是该堆积单位可能得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得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与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得年代分别作为它得上限与下限。
(三)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得指导1、依据土质、土色与包含物划分文化层;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得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就是探方发掘法得简称。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得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
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名词)(探访包括哪几部分,探访编号)考古类型学(定义)(名词)考古类型学就是通过对遗存形态得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得科学整理考古资料得方法论。
(原理)(简答)1、考古类型学所研究得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2、考古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得检验。
3、对发现于不同遗址或同一遗址不同位置得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以确定它们得共时关系。
(类型式概念?)考古学(名词)考古学就是通过考古调查与考古发掘获取考古资料(遗迹与遗物),并通过对考古资料得整理研究,复原再现古代人类历史得一门学科。
二、考古调查得要求(小题)1、调查前须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做好资料与物质准备。
2、调查必须实地勘查,按照《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另写出详尽得文字记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一、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但需要说明的是,地质学中的地层学,是以各种自然堆积(自然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搞清地壳形成的历史;而考古学中地层学,则是以主要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文化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究明人类文化堆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两种地层形成的原因不一样,内涵和存在的形式不同,因此观察和分析地层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此外,考古地层学中还包括了一些地质地层学中所没有的内容,即除了观察、分析各种文化层形成的原因外,还要拿这种理解来指导发掘工作,处理各层次的遗迹。
为了区别两种地层学,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就叫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将这些性质、时间不同的文化堆积层次区别开来,确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即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二、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文化层的形成,就其最基本的原因来说,是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的结果。
人类的文化堆积,必然包含有人类活动而遗留的各种文化遗迹、遗物,由于各个时期堆积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反映在土质、土色与包含物等方面均有所区别。
考古层学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各个时期文化堆积的层次,判定古文化遗址中各个时期堆积层次的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各层次遗迹、遗物的地层关系。
一般说来,人类对居住地的选择有一定的共同要求,如近水、向阳、安全和生活资源丰富等。
因此,在一些符合上述条件的理想地点,往往被历代居民都选作居住地。
这样,在同一个遗址中,常常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堆积层次,构成了这一遗址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过程的记录。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地层形成的顺序是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即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这叫地层层序律。
文化层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层的形成过程,较之自然层要复杂的多,期间除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外,也同时受到自然力的作用。
考古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考古地层学(一)定义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二)原理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
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
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三)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
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名词)(探访包括哪几部分,探访编号)考古类型学(定义)(名词)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科学整理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原理)(简答) 1、考古类型学所研究的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2、考古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的检验。
3、对发现于不同遗址或同一遗址不同位置的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以确定它们的共时关系。
(类型式概念?)考古学(名词)考古学是通过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获取考古资料(遗迹和遗物),并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复原再现古代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调查的要求(小题)1、调查前须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做好资料和物质准备。
2、调查必须实地勘查,按照《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另写出详尽的文字记录。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墓葬调查及钻探: ①、封堆墓:常见土堆,也有石头堆。范围:墓区平面形状,外面有无陵园、墙垣残存,长、
宽、高、门、道路、建筑方法。封堆分布;封堆如何构筑,筑造过程、形制、尺寸。地 面建筑与碑刻:建筑、碑刻、神道、像生等,测量、绘图、拍摄。周边情况:与其它遗 迹的关系。 详细的记录、报告,并附各种图。 ②、无封堆:普探,打梅花桩,先打大间距再缩小间距,找出具体位置、大致范围,卡边, 平面分布图,记录、报告。
研究的角度所提出的要求,按一定原理组成的技术体系。 1. 对各种田野考古的技术及其作用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2.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内的原理和体系及该体系有效性的认识。 3.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内在原因。阶段性。
第三节、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史 一、外国: 1. 萌芽期:15 世纪末~18 世纪末,出现古物学,带来田野考古最初的萌芽。18 世纪上半叶,
第二章、田野考古调查
第一节、田野考古调查的目的与作用 一、目的:发现遗址;了解遗存。 1. 发现:遗址在不同条件下所处环境。 2. 了解:在新的理念、方法下做记录。再认识。 二、所用: 1. 地区分布:了解一地区遗址的分布情况,为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2. 类别分布:某一类遗存或某一文化内涵遗存,为考古学研究提供资料和信息。 3. 遗址内部: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文化层堆积。为发掘作准备。 三、特点:周期短;覆盖面广。研究。 1. 周期短:迅速掌握遗址和遗址群的情况。 2. 覆盖面广:开展宏观研究。 3. 系统性差:资料准确性与系统性不如发掘。
化探:分析土壤中人类活动遗留物含留。 三、遗物收集:包装、标签,各种遗物全部收回。 1. 全面采集:一定范围内,所有遗物全部收回。 2. 剖面采集:根据剖面不同层次采集遗物,了解时间延续、成因、时代等的重要方法。采
田野考古学一
掘,收集所有发现的东西,并作出说明;第三,一切遗址古迹和发掘过程
都要绘制出准确的图纸;第四,要尽快地完整发表发掘报告”。是田野考 古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系统总结和发展了当
时的类型学理论,他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青铜时代的年代学》,
1903年发表了《东方和欧洲古代文化诸时期》,其中第一卷《方法论》 被翻译成中文本《先史考古学方法论》,对我国后来的田野考古产生很大
田野考古学概论
教学内容与目的
• 1、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A理论,即地 层或层位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B方法, 考古调查与发掘、室内整理与编写考古报告。 • 2、目的。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田野考古学理 论与方法,具有初步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和编写 考古报告的基本技能。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田野考古学概说
三、田野考古的四个主要阶段
田野考古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野外工作、 室内整理、编写发掘报告。 1、准备:(1)查阅田野工作对象的有关资料,例如工作 对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2)了解工作地点的交通、
住宿、气候、雇工等情况;(3)制定工作计划;(4)办理
审批手续,无论是调查还是发掘都必须办理审批手续;(5) 筹集经费、组建工作队;(6)准备物品,一般的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学是运用地层学或层位学原理,通过实地考察和 科学发掘来获取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实物资料,用以研究人类 历史的学科。 古代人类留下的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 埋于地下,有的则深没于水下。这些遗存是研究人类历史必 不可少的实物资料,而要利用这些材料,就必须运用科学的 方法去获取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且使其刊布于世, 供研究之所用。但是仅有文献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只要文献 记载不足的历史,都需要田野考古提供科学资料,那么,田 野考古资料便成为唯一的史料来源。
田野考古知识点总结
田野考古知识点总结1. 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通过对古代的实物资料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人类了解自身文明和历史的一门学科。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在考古学活动中,对遗址、遗迹进行实地调查和发掘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田野考古学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测量、发掘、文物保护和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田野调查的意义田野考古的第一步是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古代遗址、遗迹的实地考察与勘查。
田野考古的调查工作对于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各种文化遗迹的调查研究,可以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
3. 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考古地层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的沉积历史、古地貌、古环境和古生态等重要信息。
这对于探究古代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考古遗址的发掘在田野考古学中,发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可以获取大量的实物资料,如陶器、石器、骨器、金属器等,这些实物资料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对发掘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探讨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重要问题。
5. 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尊重,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同时,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也是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6. 田野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田野考古学采用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化学分析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7. 田野考古学与当代社会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田野考古学2考古层位学
地层:考古上把生土层、 地层:考古上把生土层、熟土层和间
歇层统称为“地层” 歇层统称为“地层”
单位
一个地层堆积或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 被称为一个单位。 被称为一个单位。 它是考古学中最常用的一个代表时间和空 间的量。(也可以定义为按土质土色不能 再分的一个堆积) 再分的一个堆积)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关于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 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 的学说。 的学说。
一、地层学的中国化历程
大体 脉络: 脉络:
20年代的水平深度发掘 20年代的水平深度发掘 31年后的土质土色发掘 31年后的土质土色发掘 曾一度流行的文化期划分层位方法 现在越划越细的趋势
1931年,梁思永主持安阳 1931年,梁思永主持安阳 后冈遗址的发掘,摒弃了西 方的水平层位法,按土质土 方的水平层位法,按土质土 色划分地层。发现和确认了 色划分地层。发现和确认了 仰韶、龙山和商代三个时期 仰韶、龙山和商代三个时期 堆积相互叠压的层位关系。 从此,按土质土色划分地层 成为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基本 准则。实践证明,这一准则 是非常正确的。
1、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 陈星灿: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 1895-1949》 第二章第四节、 1895-1949》,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三 第四章第三节,生活·读书· 节、第四章第三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1997年 店,1997年。 2、孙祖初:《考古地层学的中国化历程》, 孙祖初: 考古地层学的中国化历程》 青果集》 知识出版社,1998年 《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 3、刘斌、张婷:《建国后考古地层学的发 刘斌、张婷: 文博》2003年 展》,《文博》2003年3期。
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
三、考古地层的作用
(一) 使得考古发掘科学获得文物资料成为可能,为 判断地层中出土遗物的年代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二)使发掘的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共存、组合关 系得到科学展示,对类型学研究、文化内涵、交流 传播等有重要意义。
思考题
考古人员在发掘墓葬M1时,在墓葬填土 中发现了若干泥质灰陶罐陶片,在清理随葬品 时发现墓主人脚部放置有一残破的泥质灰陶陶 罐,请思考填土中的陶片与随葬品中的陶罐哪 个时间较早?
二、考古地层基本原理
晚期的各种破坏会毁坏早期的遗迹和现 象,现在的地层面并非是地层的原有表面 人类活动(例如修筑大型建筑物、填平、 平整土地等)和自然力作用(流水、风蚀) 会大规模破坏地表,甚至大规模破坏已形成 的地层和遗迹堆积,所以现在的地层一定比 实际形成过程中的地层少,现今的开口层也 不一定是原有的层表。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 1982年。
[6]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
作于二零一四年夏
考古地层基本原理
一、考古地层的概念 二、考古地层的基本原理 三、考古地层的作用
一、考古地层的概念
地层:颜色不同、质地不同的土的堆积
一、考古地层的概念
考古地层: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包含 有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和遗物的土的堆积。 也可称为文化层。
a. 一个早期的村庄,毁弃以后被泥土掩埋,形成了地层1; b. 过了一段时间,新的村庄在地层1上建立,被毁弃以后, 形成了地层2; c. 地层2同时也是现在人生活的地面。
[1]格林.丹尼尔著 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 1987年。 [2]张忠培:《中国考古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考古学的 跨世纪反思》,商务印书馆,1999年,香港。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五十年》,《考古》 1999年9、10期。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原理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原理在考古学中,地层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变迁。
地层学原理是研究地球不同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形成过程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地层学原理,并说明它们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1. 原始水平原理原始水平原理是指地层在沉积过程中以原始水平状态堆积。
根据这一原理,新的沉积物将覆盖在旧的沉积物上,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地层。
考古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地层的顺序来确定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例如,位于较深的地层中的遗物往往比位于较上层的地层中的遗物更古老。
2. 交叠原理交叠原理是指一层地层在沉积过程中覆盖在另一层地层之上。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一块地层延伸到另一块地层上方,那么上方地层一定是较晚形成的,而下方地层一定是较早形成的。
考古学家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确定不同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了解文化遗存的时序。
3. 连续性原理连续性原理是指同一地层在地域范围内具有连续性。
根据这一原理,考古学家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地点的地层来了解相同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
例如,如果在不同地点的地层中都发现了同一类型的陶器碎片,那么可以推断这些地点曾经存在着相同的文化活动。
4. 索取性原理索取性原理是指上层地层中的物质通常源自下层地层。
这一原理在考古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石器研究。
考古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废料堆的构成来判断制作石器的技术和手法,从而推断当时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活方式。
5. 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地层学原理和化石记录允许考古学家确定地质年代。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组合,可以分析出各个时期的生物组成,从而推断地层的年代。
此外,放射性碳 dating 和树轮年表等方法也广泛用于测定考古遗址的地质年龄。
总结地层学原理在考古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帮助我们了解文化遗存的时序、人类活动的变迁以及地质年代的确定。
通过研究地层学原理,考古学家能够重建古代文明的历史,还原人类演化的过程。
地层学原理的应用也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 不能出晚期遗物
► 在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还没有出现,因而不 存在埋入早期堆积的可能。晚期堆积在形成时会扰 动破坏早期堆积,会把早期遗物翻到晚期堆积中, 有些物品是早期制造的,流传到晚期才埋入晚期堆 积,所以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
► 一般说来,某一时期堆积包含有大量同期遗物,只 有少量的前期遗物或不包含前期遗物。但特殊情况 下,晚期堆积也可能只包含早期遗物。因此,当堆 积年代确知而要判定包含物年代时,只能确定全部 包含物的年代下限,而不能确定上限。当全部包含 物年代确知而要判定堆积年代时,只能根据包含物 中最晚的年代判定堆积开始的年代上限,而不能确 定其下限。
► 第一.它使田野考古能获得有层位关系的资料,为 相对年代研究提供了坚实依据。如梁思永在后岗发 掘时,由于获得了仰韶、龙山、殷商文化的三叠层, 才确定了三者的相对年代。
► 第二.使田野考古能获得有共存关系的资料,为确 定遗存组合关系提供了必要前提。
► 共存关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泛指堆积单位内所有遗 存的共同存在,这种意义较少使用;而一般文章中 所说的共存关系则是专指堆积单位所属时代的遗存 共同存在,而把混入的其它时期遗物排除在外。
第一节 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 先后次序的学说,也叫层位学。它认为遗址 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 而不是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我们只有按 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 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 对早晚关系,据之而构拟已消失的各时期的 古代生活图景。
熟土
文化层
生土
探方壁的剖面 地层实例
►—个堆积积压于另一个堆积的现象叫“叠 压”。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可以肯定下层堆 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 形成年代。
《田野考古方法与实践》习题与答案
《田野考古方法与实践》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发掘、整理与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发掘和记录,系统地揭示史前及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遗存,以恢复和重构古代社会历史。
2. 地层学:在考古学中,地层学是指根据遗址内堆积物的地层层序,研究遗存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以及遗址形成过程的学科。
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可以确定遗物遗迹的时代顺序。
3. 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步骤,通常包括地面踏查、地形地貌观察、采集标本、绘制地图等手段,旨在初步了解一个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及其大致年代序列。
4. C14测年法:C14测年法(碳-14测年法)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碳-14含量随时间衰减的规律来测定生物体死亡年代的科学方法,在考古学中广泛应用于对有机物质遗存的绝对年代测定。
5. 聚落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居住地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态、功能分区及其演变过程的考古学分支,通过分析聚落遗址,探讨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结构、文化发展水平等问题。
二、填空题1. 考古学家在田野工作中,首先进行的是______,然后才是选择典型地点进行______。
答案:考古调查;考古发掘2. 在田野考古中,对于出土文物需按照______原则进行记录、清理、包装和提取。
答案:最小干预3. 田野考古中的“三区”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发掘区;探方区;保护区4. 根据遗物所在______的位置和变化,可判断遗物的相对年代,这是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层5. 考古测绘是田野考古的重要环节,包括遗址的______测绘和______测绘两大部分。
答案:平面;剖面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田野考古的方法?A. 遗址调查B. 地层学研究C. 建筑遗址复原D. 文献资料查阅答案:D. 文献资料查阅2.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若发现存在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以下哪项推断最合理?A. 上层遗存早于下层遗存B. 下层遗存晚于上层遗存C. 同时代遗存D. 上层遗存晚于或同时代于下层遗存答案:D. 上层遗存晚于或同时代于下层遗存3. 用于测定距今约5万年至400年前有机物质遗存年代的方法是:A. 热释光测年法B. C14测年法C. 树轮年代学D. 地磁极性年代法答案:B. C14测年法4. 在考古发掘现场,负责记录发掘过程、测量遗物位置、绘制图纸等工作的是:A. 考古领队B. 考古绘图员C. 助理研究员D. 普通发掘队员答案:B. 考古绘图员5. 对于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以下哪一项信息无法通过田野考古直接获取?A. 聚落的规模B. 聚落的功能分区C. 当时居民的生活习俗D. 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答案:C. 当时居民的生活习俗四、多项选择题1. 田野考古方法与实践过程中,可能涉及以下哪些环节?A. 考古调查B. 地层学研究C. 遗址发掘D. 文物修复E. 数据整理与分析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田野考古中的重要测绘手段?A. 平面测绘B. 剖面测绘C. 立体摄影测量D. GPS定位E. 地形图制作答案:ABCDE3. 在田野考古中,通过地层学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A. 遗存的相对年代B. 遗址形成过程C. 古代环境变迁D. 遗址的功能分区E. 遗物之间的关联性答案:ABCE4. 下列哪些属于田野考古发掘中的记录内容?A. 遗址平面布局B. 地层关系和遗物位置C. 遗物的质地、尺寸及形态D. 发掘者个人感想E. 当日天气状况答案:ABCE5. 关于C14测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适用于测定距今5万年至400年前有机物质遗存的年代B. 测定结果为绝对年代C. 核心原理基于碳-14的放射性衰变规律D. 对无机质或非生物来源的遗存无效E. 结果受样品保存状态和环境因素影响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田野考古工作的首要步骤是直接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
考古地层学
研究对象
从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中可以看出其基本研究对象为因人类活动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所以含有多种文化 遗迹、遗物的文化堆积“文化层”即为这一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具体研究中,同一个遗址经常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堆积层次,构成了这一遗 址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过程的记录。由于各个时期堆积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反映在土质、土色与包含物等方面均 有所区别,所以考古地层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各个时期文化堆积的层次,判定古文化遗址中各个时期堆积层次 的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各层次遗迹、遗物的地层关系。
学科特性
重要性:
它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为遗存的收集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
局限性:
(1)研究中的主观随意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地层的判断时。因区分地层的公认标准是土色、土质等因素, 但在田野考古中往往缺少一种科学、准确的标准来对其进行区分,故在中国考古学界曾流行“手感”一说,就这 一点来说不利于学术研究的统一。
基本内容
1.直接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一定是被叠压或被打破的堆积,在年代上早于叠压它或打破它的堆积。 2.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表面形成的,因此确定年代主要是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在哪一层面。 3.有遗迹堆积的地方,不一定形成同一时期的地层堆积,如墓地很难形成堆积 4.同一时期的堆积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地层堆积不是 水平的,自然力的作用有时可使地层堆积发生局部的位移;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 5.遗迹的建造、使用和废弃是三个不同的时间概念,固在同一遗迹的内部堆积有时可进一步区分出使用堆积 和废弃堆积,且前者早于后者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可以出晚期遗物、 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其中的包含物来确定的,但只有其中年代最晚的遗物才代表了该堆 积的形成年代、 8.堆积有原生堆积和再生堆积之分,区分堆积及其内含物早晚时,要先判断堆积的性质。
【田野考古学】03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 堆积层面相联系的
• 人们在地表活动,不仅形成地层堆积,还能留下破坏 原有地表的沟、坑、井等遗迹,以及高于地表的墙台 等遗迹。沟、坑、井等遗迹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内部 填充物或废弃后形成的填充物也是一种堆积,墙台能 高于地表的遗迹本身就是堆积,这些堆积统称“遗迹 堆积”。这些遗迹堆积形成后往往又被新的地层堆积 埋没,但根据它们特有的质色等特征,可以和地层堆 积相区别,从而确定其存在。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 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
• 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地层堆 积也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伏,人类活 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一样厚,地震会使地层错位,有大 的地下空洞也会造成地层的局部塌陷,形成断层。
5.遗迹形成和遗迹内堆积形成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 距,同一遗迹堆积也有早晚之分,所以也应当分析“ 内部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形成过程
• 确定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都有精确度的问题,精度越 高越科学,也就越好。地层学确定年代的方法是依靠 层位关系卡年代。而层位是堆积单位在堆积先后次序 体系中的位置,因此,堆积单位的划分得粗与细,直 接影响所卡年代的精度。所以堆积单位划分越细越好。
• 我国田野考古史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经流行着 按文化期划分层位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属于一个 文化期的堆积中:地层和遗迹应该分开;但是地层与 地层,可分,也可以不分;地层和其下的灰坑内堆积, 可分,也可不分。所以在早年的考古报告中,经常有 以下两种模式的探方剖面图:一种是划大地层,地层 中包含有灰坑等遗迹;另一种是灰坑的填土与其上的 地层没有分界线。
(三)遗址第三阶段又形成新的堆积:地层、房子、灰坑;第二阶段形 成的房子墙突入到新地层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叠压与打破
叠压:是指在一种堆积的表面形成另一 种堆积的现象。
打破:是指一种堆积在形成过程中破坏 了原有堆积的现象。
河北唐县南放水遗址(2006)
河北唐县南放水遗址(2006)
4、层位与层位关系
层位:是指单位在堆积先后次序中所处 的特定位置。
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 或打破关系。
安特生(Andersson.J.):
瑞典人·中国北洋政府顾问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引进者
1923—1924年 在青海洮河、湟 水进行考古调查
和发掘。
仰韶 文化
1921年 发掘 河南渑池仰 韶村遗址。
1925年安特生发表了《甘肃考古记》一书,将甘肃、 青海地区的远古文化分成六期,其中:
早:齐家(黑、灰陶) 晚: 仰韶(彩陶)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
研究确定考古学遗存的时 空关系的地层学与类型学, 是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如果把近代考古学比喻为一 部车子的话,地层学和类型 学则是这车子的两轮。
——张忠培
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文物》1983年5期。
《田野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
第一节 地层学
在实际运用地层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有两 个任务。 第一,区分堆积:依土质土色 第二,判断堆积的早晚:依靠叠压、打 破关系。
一、地层学的定义、任务及相关术语
(三)、地层学的相关术语
1. 堆积 2. 单位 3. 叠压与打破 4. 层位与层位关系
1. 堆积:
由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 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 堆积。
在表示层位关系时,一般使用“→”来表 示叠压或打破关系。
河北唐县南放水遗址T88北壁剖面
李济:
字济之, 哈佛大学博士(1923)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8)
——中国最早进行田野考古工作的学者
1926年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
(中国学者第一次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
1930—1931年 与吴金鼎、梁思永发 掘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遗址
龙山文化
梁思永:
梁启超次子,
哈佛大学硕士(1930)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所长(解放后) ——廿世纪30年代田野考古学的巨人
1931年 河南安阳“后岗三叠层”的发现
二十年代 按照深度计层
三十年代 按照土质土色
划分地层
(西方)
(中国)
后岗三叠层示意图
仰韶文化
后岗三叠层示意图
小屯(殷)文化 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后岗三叠层示意图
一、地层学的定义、任务及相关术语
(二)、地层学的任务
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2009)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
遗迹堆积举例 灰坑(H)
河北唐县南放水遗址(2006)
遗迹堆积举例 墓葬(M)
吉林白城双塔遗址(2007)
M13
遗迹堆积举例 墙(Q)
垣曲商城
2.单位: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 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它是考古学中 最常用的一个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 ·第一节 地层学
一、地层学的定义、任务及相关术语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三、地层学的重要性 四、地层学的局限性
一、地层学的定义、任务及相关术语
(一)、地层学的定义 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 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也是科学地获取考 古学资料的理论基础。最早来自于地质学的地 层学,但不等同于地质学的地层学。
堆积
地层堆积:是指大面积的呈 层分布的堆积。
遗迹堆积:遗迹在使用或废 弃过程中形成的堆积。 如,沟、坑、墓、墙等。
地层堆积举例
选自《奉节县头堂包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
表土 (耕土)
①
熟土(活土) 文化层
②
文化层(或间歇层) ③
文化层
④
生土(死土)
生土
遗迹堆积举例 房址(F):
F18
内蒙古魏家窝铺遗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