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8模块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3章8模块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掌握:内环境、稳态、反馈、负反馈。
了解: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体液。
体液总量约占身体重量的60%,按其分布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类。
分布于细胞内的体液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总量的2/3(占体重的40%);分布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占体重的20%)。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
(二)内环境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环境没有直接接触,它们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
因此,生理学中常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相对于人体所处的外环境而言的。
(三)稳态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与内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从内环境中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
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如O2与CO2分压、pH值、各种离子和营养物质浓度、温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给细胞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生理学上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不是静止不变的。
由于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不断地与内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就会不断地扰乱或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如外界环境因素的改变、疾病都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与此同时,体内各器官、组织又从不同方面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例如,呼吸器官通过呼吸运动补充O2排出CO2;消化器官通过消化和吸收摄入营养成分;泌尿器官通过生成和排出尿液,排出各种代谢尾产物,并参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等等。
因此,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一个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或疾病时,如缺少O2、高烧、酸中毒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可发生较大变化;当器官组织的代偿性活动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时,整个机体的功能将发生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例如,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可引起尿毒症。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外部刺激来调节情绪,如光线、音乐和气味等 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
调节生理功能
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外部刺激来调节生理功能,如寒冷的环境可以 刺激身体产生热量,以保持体温的稳定。
06
运动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运动系统的功能
运动
运动系统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实 现运动,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 肌三种肌肉类型。
调节神经行为
内分泌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对神 经元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作用, 从而影响个体的神经行为表现。
调节生殖功能
内分泌激素在生殖过程中起着关 键作用,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可 以调控女性的月经周期和妊娠过 程,而睾酮则对男性生殖器官的 发育和精子生成有重要作用。
04
免疫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意义
维持机体稳态
人体功能活动调节能够维持机体各器官、组织在 功能上保持协调统一,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促进生长发育
人体功能活动调节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 织分化,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
适应环境变化
人体功能活动调节能够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 变化,维持机体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平衡,保证各 器官、组织正常发挥生理功能。
感官适应
感觉器官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刺激,如 长期处于黑暗中的人的眼睛逐渐适应 并能够感知更微弱的光线。
感官过敏
某些感觉器官可能对某些特定刺激产 生过敏反应,如对某些食物或药物过 敏的人可能会对其产生过度反应。
感觉器官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调节身体姿势和运动
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外部刺激来调节身体姿势和运动,如视觉和前 庭系统对维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
调节方式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THANKS
感谢观看
素等激素,促进能量代谢。
自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自身调节
指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自身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具有局限性。
相互作用
自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例如, 当人体需要减少能量消耗时,自身调节会促使机体降低代谢率,同时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也会相应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
体液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维持内环境稳态
生长发育
体液调节可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包 括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等。
体液调节可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如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物质代谢
免疫功能
体液调节可以影响人体的物质代谢过程, 如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01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进行调节,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
02
体液调节
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等化学物质对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进行调节
,具有缓慢、持久的特点。
03
相互作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相互补充,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例如,当人体需要增加能量时,神经系统会刺激内分泌系统分泌肾上腺
02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
神经元和突触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实现的。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结 构。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 质,通过突触释放,作用于突触后神 经元,引起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神经调节的生理过程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它包括感受器的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神经元,以及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
例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感觉到寒冷时,我们会打喷嚏或颤抖以增加体温。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相应的靶组织或器官,调节其功能和代谢。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3.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它们通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调控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和稳态。
例如,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来清除病原体,并最终恢复机体的健康状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
人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通过自身反馈 机制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等化学物 质对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进行调节, 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协同作用
自身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使人 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在功能上相互协 调,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例如,当人体失水过多时,口渴中枢 会发出信号促使机体饮水补充水分, 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 管重吸收水,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 降低,恢复正常水平。
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 突触进行信息传递。
神经冲动
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反 应,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环节完成。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 即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01
02
03
感知与运动
神经系统通过感觉神经元 接收外界刺激,通过运动 神经元控制肌肉收缩,实 现感知与运动功能。
内分泌与代谢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分泌 腺的分泌,影响人体的代 谢过程,维持内环境稳态 。
情绪与行为
神经系统对情绪和行为的 调节,使人体能够适应环 境变化,保持心理健康。
神经调节的异常与疾病
神经元损伤
神经元的损伤可能导致神 经元死亡,引起神经元疾 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 海默病等。
突触功能障碍
突触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神 经冲动传导异常,引起神 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神 经痛等。
现对生理活动的调节。
自身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维持内环境稳态
自身调节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体温、 血压、血糖等。
适应环境变化
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摘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指机体通过不同的调节方式,保持稳定的内环境,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快速调节器官功能;内分泌调节是通过激素分泌调节机体代谢活动;自体调节是机体自身调节机制;环境调节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来维持稳定。
整体调节特点表现在多种调节方式交互作用,保持内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综合性体现在多种调节方式共同作用,维持内稳态;调节方式的多样性表现在不同调节方式根据需要灵活使用;调节特点的灵活性表现在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变化自适应调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和特点展现了生命体在面对各种挑战和环境变化下的强大自调节能力。
【关键词】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自体调节、环境调节、整体调节、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
1. 引言1.1 机体生理功能的概念机体生理功能是指机体内部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保持生命活动平衡的功能。
它涉及到各种生理过程,包括营养吸收、新陈代谢、神经传导、免疫反应等。
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机体内稳定的内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在于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可使机体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变化。
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可以使机体对危险因素做出及时的反应,确保机体的正常运作。
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体现了机体的自动调节和适应能力,使机体能够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性。
整体上来看,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持机体健康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1.2 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确保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正常进行。
通过调节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可以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功能的调节也可以促进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持整体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生理功能的调节还可以帮助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挑战,增强机体对各种生理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问答题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2

一、问答题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2.兴奋性和兴奋有何区别?3.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生理意义?·----------答案----------·1.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其中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短暂和精确等特点。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
某些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属体液因素,主要在局部起作用。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广泛。
自身调节则是指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发生的自身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比较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但对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稳态有一定的意义。
2.机体或细胞对有效刺激发生的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兴奋则是指由相对静止变化为活动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
兴奋性是活组织具有的生理特性,而兴奋是有兴奋性的组织对刺激发生的一种反应的形式变化。
3.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②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
在正常生物体内,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内环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
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
一、问答题1.载体易化扩散有什么特点?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
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它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 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reflex)。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 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 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五个组成部分. •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
(二)正反馈
•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是指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正反馈能使某项生理过程逐渐加 强、加速、直至完成。
(二)体液调节
•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 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细胞、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
• 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 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还有某些组织细胞产 生的化学物质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化学物质到达被调节的 组织或器官,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这种方式称为全身性 体液调节;但有些化学物质是通过局部组织液扩散作用于 其邻近的组织细胞,这种方式称为局部性体液调节。
•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 体液调节成为了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
(三)自身调节
•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 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如脑血 流量的自身调节、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影响范围小,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

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2010-4-6 19:58【大中小】【我要纠错】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水的五大生理功能2010-1-26 11:56【大中小】【我要纠错】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多而又重要的构成物质,其生理功能是:(1)水是体内一切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参与了水解、水化、加水脱氢等重要反应。
(2)水是良好的溶剂:能使许多物质溶解,有利于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
(3)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能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使体温不致升高,水的蒸发热也大。
故水能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对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
(4)润滑作用:如唾液有助于食物吞咽,泪液有助于眼球转动,滑液有助关节活动等等。
(5)结合水的作用:体内还有部分水与蛋白质、粘多糖和磷脂等结合,称为结合水。
其功能之一是保证各种肌肉具有独特的机械功能。
例如,心肌>9%,其中大部分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并无流动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就是使心肌成为坚实有力的舒缩性组织的条件之一细胞水肿的概述2009-12-2 16:3【大中小】【我要纠错】(一)概念:当缺氧、中毒及线粒体ATP产生时,膜钠泵功能降低,钠和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分过多聚集,细胞肿胀,称为细胞水肿。
为可逆性损伤,也可发展为细胞死亡。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1.肉眼: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2.光镜: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明、淡染,严重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称气球样变性。
常见于心、肝、肾等。
3.电镜:胞质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人体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数量有限的。 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可建立也可消退的、数量无限的
一头腱四当 次肌时头叩 收发股肌击 缩生四肌股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三、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 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德宏职业学院基础系 李家瑜
第三节
教学目标:
人体功能的调节
1、识记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基本方式。 2、识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 3、理解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及其组成。 4、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5、了解自身调节的概念。
当内外环境发 生变化时,全身各种功能活动随之发生 相应变化的过程。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 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弧的五个部分
一头腱四当 次肌时头叩 收发股肌击 缩生四肌股
特点:迅速
短暂 精确
Receptor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四、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概念:细胞、组织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对环境产生的适 应性反应。
例如:心肌细胞的自身调节
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五、小结:
本次课主要讲授了人体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自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神经调节是最为普遍 的一种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活动来实现的。神经调节的 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这 五个部分缺一不可。 反射有两种: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原始的。 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广泛。
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及特点

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及特点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如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消化器官的消化等。
这些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自我调节。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过程。
神经调节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是一种使人体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系统,在运动、紧张、恐惧等情况下会被激活。
交感神经主要起到下列作用:(1)心跳加快,收缩力增强,从而提高心输出量;(2)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收缩,增加血压;(3)瞳孔扩张,视觉更为敏锐;(4)喉头肌肉张紧,声带张力增强,从而发出较高的声音;(5)支气管扩张,呼吸加快。
(3)瞳孔收缩,视觉变得模糊;二、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指通过内分泌系统来控制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过程。
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器官和分泌的激素组成。
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部位,发挥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在于调节时间较长、调节范围广、调节效果较稳定、调节过程相对缓慢。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体液平衡、代谢平衡、生长发育、繁殖等。
三、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通过机体自身的反馈机制来调节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过程。
自我调节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准确、能够适应性地进行调节等特点。
常见的自我调节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1. 负反馈负反馈是指一个稳定系统中的变化向着原来的状态反向变化。
例如,人体温度升高,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从而降低体温;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降低。
负反馈可以使人体保持稳定状态,防止过度波动。
正反馈是指一个稳定系统中的变化使得系统进一步朝着变化方向发展。
例如,宫缩逐渐加强,使得胎儿向产道推进,从而刺激宫缩更加增强。
正反馈常常在特定的生理环节中发挥作用,帮助人体完成响应的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自我调节是人体对生命活动进行各种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春人教版七下生物期中期末复习 必背考点整理】(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梳理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眼球”,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膜:“黑眼珠”,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视网膜: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脉络膜: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主要)。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折射光线。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①成像部位(视觉感受器):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②暗处到明亮处,瞳孔变小;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变大③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
2、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由耳廓(收集声波)和外耳道(传导声波)组成。
②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产生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组成。
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头部位置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晕船或晕车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摘要本文对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进行了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体活动的调节。
关键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免疫调节人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的整体,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都按一定的形式组成并维持内环境的的相对稳定。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又会不断扰乱内环境的稳态,同时机体还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不断刺激也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机体可通过体内的多种调节机制对各种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有效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态,维持机体正常活动。
机体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主要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接受各种刺激,并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冲动到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脑和骨髓,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发出神经冲动)、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冲动到效应器)和效应器(产生反应的器官)五个部分,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或破坏,都将严重阻断或破坏正常反射,反射就不能形成。
神经调节作用比较迅速而精确,但作用部位相对局限,作用时间较短暂。
体液调节一般是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细胞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借助机体血液循环等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各靶器官,调节各靶器官生理活动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借助血液或淋巴循环到机体各处,以调节机体活动,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有些激素以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并不经过血液循环,而是通过组织液扩散的形式来调节邻近细胞活动,属于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调节;下丘脑内部的某些神经细胞也能合成相关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轴突末梢,由轴突末梢释放入血,属于神经内分泌。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反馈信号通过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继续 加强原来方向的活动。
意义: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多种疾病的形成原因。
副交感神经
逼尿肌
交感神经 阴部神经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正反馈与负反馈
正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控制系统
概念 作用 举例
比例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
性质相同的反馈 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①排尿反射
等。
核受体:位于靶细胞核内,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受
体、雄激素受体等。
受体的功能:
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引 发生物学效应。可对靶细 胞功能、代谢、分化和生 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 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状 态等方面的影响。
受体的特性:
(1)灵敏性 (2)特异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多样性
高亲和力:受体对其配体的亲和力很高。 区域分布性:受体在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的 分布密度不同。 具有内源性配体:生物体内存在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如内源性 递质、激素等。 与配体结合后有生理活性:无论配体是内源性的还是药物,与 受体结合后,二者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从而传递信号引起 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效应。
所有自主N节神经元的 突触后膜;
神经-肌肉接头的运动 终板膜上;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 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 骼肌血管舒张的的舒血 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 器细胞膜上。
递质 受 体 第二信使 拮抗剂 通道效应 受体主要分布
α1 ↑IP3/DG 酚妥拉明 ↓K+
Adr α2
(突触前膜
一、人体功能的反馈调节
人体功能调节受控于一系列自动控制过程。
这种由受控部分发出信 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 的过程称为反馈,分为正反 馈、负反馈。
简述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简述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是指人体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调节机制,使身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这种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一、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负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神经元传导信号,调节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调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器官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使器官活动减弱,两者相互配合,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稳定。
2. 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释放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下丘脑通过垂体激素的释放来调节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功能。
3. 神经反射:神经反射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神经元、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的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反射动作。
例如,咳嗽、打喷嚏、跳动的眼睑等都是神经反射的表现。
二、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是一种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系统。
内分泌系统调节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负反馈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激素水平的稳定。
当某种激素水平过高时,会抑制其分泌或释放;当激素水平过低时,会促进其分泌或释放,以达到平衡。
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2. 靶器官的反馈调节:某些激素会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其自身分泌。
例如,胰岛素通过检测血糖水平,调节自身的分泌,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3. 生物节律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生物节律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食欲周期等都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三、其他调节方式除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外,人体还通过其他方式来调节生理功能。
1. 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病原体和维持内部稳态的重要系统,它通过免疫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特点

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特点
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它们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1. 神经调节:
- 迅速性:神经调节能够快速地启动或抑制某一功能活动,例如迅速收缩肌肉或降低心率。
- 短暂性:神经调节所产生的效应通常比较短暂,当刺激条件消失后,功能活动会很快恢复到基础状态。
- 局部性: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元间的传递信号来进行调节,它通常是局部性的,在特定区域内发挥作用。
2. 内分泌调节:
- 缓慢性:内分泌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来说速度比较慢,它通常需要时间来产生效果,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 持续性:内分泌调节所产生的效应一般是持久的,即使刺激消失了,功能活动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 广泛性:内分泌调节是由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来进行调节的,因此它的作用范围比神经调节广泛,可以影响全身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综上所述,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元间传递信号来实现快速的局部调节,而内分泌调节则是通过激素的分泌来实现较为缓慢但持久且广泛的调节作用。
两种方式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各项功能活动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和稳定状态,这就需要通过调节机制来实现。
人体调节机制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协同作用,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本文将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方面,探讨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首先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和调控生理和心理信息的传导,从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人饥饿时,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促使胃肠道分泌胃酸和胰岛素,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当体温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发出汗液、调节血管扩张等方式来调节体温。
此外,神经系统还负责感知和调节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如控制人体的运动、感知和回应外界刺激等。
其次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系统以内分泌腺体为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长、代谢、繁殖等功能。
内分泌腺体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或细胞,从而调节其功能。
例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会分泌胰岛素来促进葡萄糖的摄取,使血糖降低。
当机体遇到应激状态时,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来增加机体的应激能力。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是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它具有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护机体的功能。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增加白细胞数量等方式来抵抗外来的病原体。
同时,免疫系统还需要保持免疫应答的恰当程度,以避免过度反应导致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和稳定状态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主要机制。
这些调节机制的协同作用,可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保持各项功能活动的平衡。
然而,当这些调节机制发生紊乱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人体调节机制的了解和研究,以促进人体功能活动的良好调节。
简述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简述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指人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维持内部稳定而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的过程。
人体采取多种方式来调节功能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以下将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
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和调控方式来调节人体各种功能活动。
它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简单反射调节: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神经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指令到执行器官,使其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调节功能活动。
2. 反射弧调节:反射弧是指由感觉神经、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的神经回路。
通过反射弧,外界刺激能够快速引起机体的反应。
比如触碰热物体时,会迅速收回手。
3. 高级神经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由大脑皮质控制,它通过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再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比如,大脑皮质对呼吸和心跳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速度快,反应迅速,但调节范围相对较小,对持续性的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的运输和调节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来实现。
1.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细胞和器官的功能活动。
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影响到身体的各种功能,如代谢、生长、发育、免疫等。
2.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细胞的识别和分泌免疫因子等方式,调节身体对外界病原物的免疫反应。
当病原物侵入体内时,免疫系统能够启动相应的免疫反应,从而清除病原物,保护身体健康。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广,调节效果持久,但反应较慢。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 负反馈调节:人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当某种功能活动偏离正常范围时,会引起身体的反应,使其趋向于恢复正常状态。
比如,当体温过高时,身体会出汗降温;当血糖过高时,胰岛素会分泌增多以降低血糖水平。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3、特点: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特点是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由种族遗传因素决定的 特点是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由种族遗传因素决定的
的反应才能及时、准确、适度,维持人体与外环 指从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反馈后的效应与原效应相反。
第三节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的活动。 第三节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境的统一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第三节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1、概念: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机能进行的调节。 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人或高等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2、基本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地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生来就有的、比较固定的反射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的活动。 正反馈的反馈作用与原效应相一致。 3、特点: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正反馈的反馈作用与原效应相一致。 4、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基本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地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三节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特点是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由种族遗传因素决定的 1、概念: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机能进行的调节。 意义:使机体的某种生理机能逐步加强并迅速完成。 特点是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由种族遗传因素决定的
3、特点: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3、自身调节
1、概念: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
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2、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节幅度较小; 不十分灵敏; 常常也是准确、稳定的。
三种调节特点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反应迅速、准确 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 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按工作方式分三类;
1、自动控制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指控制部分发出指令管理受控部分的同时,又接受控制部 分发来的信息,再 度调整对控制部分控制。它是一种双向 的控制,是一个闭环系统,具有自动控制 的特征。 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反馈。 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①正反馈:反馈效应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 应的作用。如:排尿反射 、分娩过程等。 ②负反馈:反馈作用与原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 的相反方向变化。如:人体动脉血压的调节。 意义:使人体内的生理功能相对稳定。
知识回顾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反馈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前馈:
正反馈: 负反馈:
一、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思考题;
1、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
2、反应、反射和反馈有和区别?
反射
反射类型 ①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 的 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②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反射弧和反射方式都比较固 定的反射,多为人和动物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 如:食物刺激口腔引起的唾液分泌, 2、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指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人体中主要指激素参与的调节。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血液 靶细胞(器官) 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受神经的调节,所以体液调节实际是神经调节 的一部分, 这种复合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过程见图:
2、非自动控制系统:指控制部分发出指令管理受控部分活动, 但受控部分并不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这是单向的,是一个开环系统,没有自控特征,很少见。 3、前馈:指在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 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 准确和适度。 (此活动不是由效应器产生动作后才发出 的反馈信息进行的调节) 前馈使机体的反应更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如骨骼肌; 脑在控制骨骼肌活 动的同时,又通过前馈系统制约骨骼肌 的收缩,使骨骼肌的收缩适度,从而使 整个动作完成得更 准确。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目的:1、了解人体的功能调节方式及意义 2、了解反馈概念及意义 教学内容: 一、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1、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方式: 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调节在人体调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要完成这一活动, 反射弧必须完整。
内分泌腺 激素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反应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意义:对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调节方式:血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活 动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骨骼肌收缩。 三种调节的特点: ①神经调节:效应快,调节作用精确、范围小、是人体内起主 要作用的调节方式。 ②体液调节:效应较慢,作用广泛、持续时间长,在人体调节 中起辅助作用。 ③自身调节: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只局限于少数细胞或组 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