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个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他们表达艺术和传统的重要方式。

侗族大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活动会持续数天。

节日期间,侗族村庄会挂起彩灯,搭起舞台,悬起锦旗,热闹非凡。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乐器,载歌载舞,热情欢庆。

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歌圩,侗族人民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歌曲和歌谣,展示他们的歌艺和才华。

侗族大歌节的歌曲以其悠扬动听、富有民族特色而著称。

侗族人民用歌声传递感情,表达生活,赞美美好。

歌曲内容涵盖了生活、爱情、自然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侗族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在歌圩上,观众们可以听到各种歌曲,从悲伤的离别之歌到欢快的庆祝之曲,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内涵。

除了歌曲表演,侗族大歌节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展示侗族人民的舞蹈和戏剧艺术;比如手工艺品展销、美食节等民俗活动,让游客了解侗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整个节日气氛热烈欢快,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侗族大歌节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表达和传承,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每年的节日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文化,推动了侗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同时,侗族大歌节也成为侗族人民凝聚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仪式,激励着他们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为侗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场充满魅力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通过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可以体验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真诚友善。

希望每一位游客在侗族大歌节上都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传播侗族文化的美丽和魅力。

【字数:455】。

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

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

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一、本文概述广西侗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侗族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广西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以及这些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代民族发展相结合,共同推动侗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将首先回顾广西侗族的历史渊源,梳理其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侗族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歌舞、节庆等文化表现形式,揭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侗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本文还将对广西侗族传统文化在当代民族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剖析。

我们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旅游等多个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如何成为推动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还将关注传统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侗族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全面展现广西侗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为推动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侗族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二、广西侗族传统文化概述广西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着自己独特且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不仅体现在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历史、艺术、信仰和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

在语言方面,侗族有着自己的语言——侗语,它是侗族人民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在艺术方面,侗族文化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

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侗族的音乐、舞蹈和戏曲等表演艺术,以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和深情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侗族的刺绣、银饰等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侗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人民秉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俗。

下面将为您介绍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一、婚俗文化在侗族的传统婚俗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婚前准备阶段,女方必须编制“漂亮衣帽”,用自己的手工织品装饰,以示巧妙和美丽。

而男方则要准备一套对应的礼服,以示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

婚礼当天,男女双方会在村中民众的陪同下进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其中包括祭祀祖先、行拜堂、敬茶等环节。

在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还会在夜晚招待亲朋好友,以示喜悦和团结。

二、节日文化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农耕生活习俗,还传承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侗族的苗年节,也被称为芦笙节。

在苗年节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装,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

庆祝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足球比赛、摔跤比赛等,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农历正月十五的花山节、三月三的龙船节等重要节日,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侗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彩虹、山水、阳光等自然元素的崇拜。

三、建筑文化侗族人民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

传统的侗族房屋采用木结构,多为三层或四层楼房,屋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

房子的内部采用木制地板,绘有精美的花纹,而外墙则涂有酱红色或黑绿色的涂料,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侗族地区,人们还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风景——侗族的“鼓楼”。

这些鼓楼因形状独特、造型华丽而闻名,是侗族村落的标志之一。

侗族的建筑文化,既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又表达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珍视。

四、服饰文化侗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也是展现他们文化魅力的重要方面。

男性常穿着黑色的长袍,外搭绿色或蓝色的腰带,配上黑色的长裤和草鞋。

而女性则穿着以手工织品为主的五颜六色的旗袍,裙摆鲜艳,上身配有盛放饰品和刺绣的头巾。

女性的服饰通常会在衣襟、袖口等部位绣上精美的花边,以突显手工艺术的精湛之处。

侗族历史文化知识

侗族历史文化知识

侗族历史文化知识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侗族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侗族的祖先是古代夏朝的一支部落,经过多次迁徙和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侗族。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

侗族的文化特点丰富多样。

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拥有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语法结构。

侗族的文字传统上主要使用楚辞和楚文两种文字,现在多数侗族人民已经掌握了汉字。

侗族的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民歌、舞蹈、乐器演奏等。

侗族的民歌通常表达了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侗族的传统建筑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表现。

侗族的木楼是侗族人民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

侗族木楼结构复杂,采用传统的木工技术建造而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侗族木楼的外观造型精美,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能力。

侗族的节日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侗族年、芦笙节、板凳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与农耕生产和祭祀活动有关,是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节日期间,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表演、音乐演奏、民俗游戏等,场面热闹非凡。

侗族的饮食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

侗族人民主要以稻米为主食,吃米饭、米粥等。

侗族的传统菜肴口味独特,做法独到,如酸笋炒肉、酸笋炖鱼、炒猪肉等。

侗族还有一种特色的美食——酸肉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侗族的服饰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表现。

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

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的长衫,配上白色的长裤和蓝色的披肩。

侗族女子则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衫和裙子,头戴花冠,身上佩戴各种饰品。

以上是对侗族历史文化知识的简要介绍。

侗族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于世,这些历史文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对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侗族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侗族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一、引言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为了深入了解侗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发展现状,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侗族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对侗族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成果总结如下。

二、侗族历史与文化1. 侗族历史侗族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百越族群。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侗族先民便开始向南方迁徙。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侗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侗族文化(1)侗族语言: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

侗族语言文字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侗族音乐:侗族音乐丰富多彩,有侗族大歌、侗族小歌、侗族琵琶歌等。

其中,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侗族建筑:侗族建筑以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侗族人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

(4)侗族服饰:侗族服饰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侗族女子传统服饰为银饰、绣花衣、围裙等,男子则为对襟衣、长裤、绣花鞋等。

三、侗族风俗习惯1. 婚姻习俗: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分为求婚、订婚、迎亲、拜堂等环节。

侗族婚礼注重礼仪,强调夫妻间的和谐相处。

2. 丧葬习俗:侗族丧葬习俗讲究厚葬,认为死者灵魂会在阴间继续生活。

丧葬仪式分为入殓、出殡、守灵等环节。

3. 节日习俗:侗族节日众多,如侗族新年、花炮节、芦笙节等。

这些节日既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载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平台。

四、侗族社会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侗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产业成为侗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2. 教育事业:侗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并且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著称。

侗族文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民俗活动以及悠久的历史传统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服饰以黑色为主,以绣花、镶边、彩色为特色,男女服饰各具特色。

女性穿着绣有五彩缤纷图案的长袍、头巾,手工艺细腻、色彩绚丽。

男性则穿黑色长袍,腰间系彩色头巾,整体造型简洁朴实,却又不失美感。

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侗族人穿戴盛装,戴着银饰,增加了民族风情和异域风采。

侗族的歌舞、传统音乐、戏曲等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侗族主要居住在侗族风雨桥、侗寨、侗居等地,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侗族风雨桥是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侗族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利用当地资源建造的一种石、木、瓦等材料组成的特殊建筑,既能通行,又能遮风挡雨。

侗族寨子也是独具特色,侗寨的建筑多为木结构,具有独特的风格,并且富有韵味。

每当夜幕降临时,灯火通明,整个寨子被温暖的光线笼罩勾勒出一幅美丽壮观的画面。

三、传统的民俗活动侗族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侗年、乡宴、侗族三月三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都会穿着盛装,举行各种传统的礼仪和民俗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鸡赛牛、摆龙灯、龙船竞渡等,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侗族的文化传统。

侗族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活动,如手工编织、造纸、木雕等,这些手工艺活动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民俗价值。

四、悠久的历史传统侗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传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引言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侗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侗族概述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支,人口约为300万。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的祖先是古代的百越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 侗族语言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语群。

侗傣语包括侗语和傣语两个大的分支。

侗语是侗族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大多数侗族人都能说侗语。

傣语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3.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饰非常华丽多彩,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侗族男女的服装各有特点。

男性常穿蓝色或黑色长衫,衣襟上有刺绣和银饰,下身配以黑色裤子和高筒皮靴。

女性则着装更为华丽,穿着绣花的上衣、色彩鲜艳的长裙和腰带,戴着银饰和花朵装饰的发饰。

4. 侗族音乐侗族音乐是侗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侗族人民以歌唱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祈祷。

侗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常常伴随着吹奏竹笛、弹奏板胡等传统乐器。

侗族的舞蹈也是音乐的重要配套,以舞龙、舞狮等舞蹈形式为主。

5. 侗族节日侗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侗族过大年。

侗族过大年的习俗非常独特,包括贴窗花、燃放鞭炮、舞狮等活动。

此外,侗族还有祭山节、祭祖节等重要节日,这些节日体现了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6. 侗族建筑侗族的传统建筑是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侗族建筑常见的有“侗寨”和“侗楼”,是侗族人民居住和集会的场所。

侗寨通常建在山坡或河边,是由多个木质建筑构成的小型村落。

侗楼则是侗族人民集体居住的建筑群,多层楼,风格独特。

7. 侗族工艺品侗族人民善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银饰、刺绣、木雕等。

侗族的银饰非常精美,包括戒指、耳环、项链等,常常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和彩色水晶。

侗族的刺绣技艺也非常高超,刺绣作品通常配以花鸟、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

侗族的民俗文化

侗族的民俗文化

侗族的民俗文化一、建筑侗族擅长建筑。

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

侗寨鼓楼,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

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

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

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

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

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这座桥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

在5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

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二、服饰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1. 引言1.1 侗族文化的定义侗族文化是指侗族人民所创造的具有独特文化特色和传统的文化体系。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省份。

侗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统习俗、艺术表现等方面,是侗族人民几千年来生活、生产和传承的历史积淀。

侗族文化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侗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魅力,对丰富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文化不仅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1.2 侗族文化的重要性侗族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侗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文化的传统习俗、艺术表现、宗教信仰等方面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丰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侗族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在于其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共融共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2. 正文2.1 侗族文化的历史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侗族的祖先最早是从黄河流域迁徙至岭南地区的。

在史书上,侗族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侗族居住在湘江、沅江以及珠江流域一带。

后来侗族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开始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生产方式。

在秦汉时期,侗族被汉族政权纳入统一体系,但他们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独特特色。

隋唐时期,侗族逐渐走向繁荣,开始建立起了繁盛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族,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丰富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侗族传统节日及其特点。

1. 侗族农事节日-“侗妹节”侗妹节是侗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侗族农事节日的代表。

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庆祝丰收与繁衍的盛大庆典。

在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着传统侗族服饰,参与歌舞表演,举行祭祀仪式和各种游乐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侗妹节上的侗族歌舞表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动作而闻名,让人陶醉其中。

2. 侗族祭祀节日-“千户抬轿”千户抬轿是侗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一举行。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会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装饰精美的巨型轿子高举而起,游行穿行于村落的街道上。

这不仅是一种对神灵的庄重仪式,也是侗族人民展示团结与力量的象征。

此外,抬轿活动还与侗族传统的男女交际方式有关,让年轻男女有机会相互接触和约会。

3. 侗族传统婚礼节日-“赶婚节”赶婚节是侗族传统婚礼节日,也是侗族男女走入婚姻的重要仪式。

在这一天,侗族男子要穿上盛装,骑着马,带领队伍到新娘家里“抢亲”。

而新娘家的女子则会表演特殊排舞,速度快的才是佼佼者。

这是一种寻求自由爱情的传统方式,也是展示侗族婚姻制度的风采。

4. 侗族传统杂技节日-“竹筒舞”在侗族的传统节日中,竹筒舞是一项引人注目且独具特色的杂技表演。

演员们利用竹筒将自己固定在树上或高架平台上,通过高低转动身体以舞动竹筒,非常考验演员的平衡和技巧。

这项独特的表演不仅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也是侗族人民欢庆节日的一种方式。

总结:侗族传统节日凝聚了侗族人民对丰收、庆祝、祭祀的热爱与期待。

它们体现了侗族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也丰富了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侗族的民俗风情,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团结。

让我们一起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感受到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共同庆祝侗族的独特魅力。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侗族是我国多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侗族服饰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种元素,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侗族服饰文化。

一、侗族服饰的种类侗族的服饰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男女装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婚嫁装饰。

男装主要包括蓑衣和中山装。

蓑衣是侗族男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其样式简单、粗犷,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

中山装则是在20世纪初由孙中山先生穿起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服饰之一。

女装包括衣裙、袄裙、袄子等,颜色多样,花样精美,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而婚嫁装饰则包括头饰、胸饰、腰饰、臂饰、足饰等多种,其花纹、款式各具独特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侗族女子的婚姻地位与社会地位。

二、侗族服饰的特点侗族服饰在样式和款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侗族服饰设计简单,大多采用了自然染色和手工缝制的技术,以及原始的风格和纹饰。

其次,侗族服饰颜色单一,主要以黑色、蓝色、黄色和白色为主,这些颜色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朴素和淳朴。

此外,侗族服饰的花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往往反映了侗族人民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

其次,它反映出侗族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

再次,它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符号。

总之,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体现了侗族民俗、风情和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虽然现代化的浪潮不断涌现,不少侗族人已经不再穿着传统的侗族服饰,但侗族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代表着侗族人民的文化精神传承和历史记忆。

侗族的民风民俗

侗族的民风民俗

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

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

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

侗寨的房屋建筑,一般是用杉树建造的木楼,有一至二层的小楼房,也有三到四层的大高楼。

鼓楼是侗寨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物。

鼓楼底部一般呈方形,少数呈六面形,中央设有火塘,四周配有长凳,是鼓楼的实际使用部分。

多数楼内不分层,贯通到顶。

外廓密叠的层檐为装饰性楼层,飞阁重檐,层层而上,气势雄伟。

鼓楼不仅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

古代以来,凡聚众议事,制定村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抵御兵匪等重大活动均在鼓楼进行;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对唱大歌,“多耶”踩堂等均在鼓楼进行;平时闲暇,人们则聚集在鼓楼休息,谈论家常、讲故事,弹琵琶、唱古歌,或说古论今。

在侗族聚居的地方,有河必有桥。

桥梁大都建筑在村前寨尾的交通要道上,有木桥、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其中名为“风雨桥”或“花桥”的长廊式木桥,以独特的艺术结构和高超的建筑技巧闻名中外。

风雨桥和鼓楼都是由侗家工匠设计建造,不用一钉一铁,全用榫头卯眼套扣接合,牢固异常,可延二、三百年不损。

在侗族山区,还有许多供人休息的凉亭,叫“风雨亭”,建筑也很精巧雅致。

侗族饮食习俗很有特色。

侗族以大米为主食,也食用小米、玉米、小麦、高粱、薯类,但一般为调剂口味而搭配。

肉食以家养的禽畜为主,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尤喜食鱼类。

蔬菜品种较多,以青菜、白菜、萝卜、茄子、豇豆、黄瓜、南瓜、冬瓜、白瓜、辣椒最为普遍。

妇女们经常上山采集野生竹笋、菌子、蕨菜等佐餐。

男人们农闲时猎取野猪、竹鼠、山鸡、鸟雀等食用。

酒在侗族饮食中有极重要的位置。

酒多以糯米酿成,家家都会自酿自烤。

侗家好客,以酒为礼,以酒为乐,平时则以酒消除疲劳。

糯米、油茶、腌酸和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食品,这类食品与民族习俗息息相关,被公认为是侗家风味。

大部分地区日进三餐,很多地方早餐吃油茶,而把午餐称为早饭。

侗族民歌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侗族民歌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侗族民歌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摘要: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民歌和民俗文化。

本文通过对侗族民歌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对侗族社会的影响。

研究表明,侗族民歌和民俗文化既体现了侗族的民族自豪感,也承载了他们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寄托,对于传承和发展侗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侗族、民歌、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一、引言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民歌和民俗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千年历史,深深地影响着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本报告通过对侗族民歌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侗族民歌和民俗文化的特点,探讨其对侗族社会的意义及其传承与发展。

二、侗族民歌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点侗族民歌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形式,早在侗族的创世传说中就有明确的记载。

侗族民歌通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歌词直观简洁,抒情而含蓄,多以平仄句式演唱。

侗族民歌的音乐伴奏方式丰富多样,主要以竹笛、竹箫、滑唢呐等传统乐器为伴奏。

侗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手工编织的饰物。

侗族女性善于手工编织,在民歌演唱时身上的服饰和头发上会配有各种精美的饰物,如花边、银珠等,使整个形象更加美丽动人。

2. 声律优美,婉转动听。

侗族民歌曲调优美,节奏流畅,动人心弦。

歌词中寄托了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爱情等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表现出其灵魂的深度。

3. 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侗族民歌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融入了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寓意深远,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侗族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点侗族民俗集中体现在节日庆典、婚嫁习俗、祭祀活动等方面,是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民俗文化的形成与赣江流域地区与福建山地民族的交往有着密切关系。

侗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1. 引言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

侗族有着独特而丰富的风俗习惯,反映了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侗族的风俗习惯,包括他们的婚姻制度、服饰习惯、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方面。

2. 婚姻制度侗族的婚姻制度较为独特,通常采取走婚制。

所谓走婚,即男女双方可以在婚姻中保持独立的居住和经济状况。

女性拥有非常高的自由选择权,可以先后与多个男性建立婚姻关系。

婚姻中的责任主要由男性承担,包括家庭经济的支持和子女的抚养。

3. 服饰习惯侗族的传统服饰十分独特,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侗族男性通常穿着黑色或蓝色的头巾、蓝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裤子。

而侗族女性则穿着华丽多彩的服装,包括长袍、腰带和蓬松的裙子。

在节日和庆典中,侗族人还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以示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

4. 节日庆祝侗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样,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是侗族的“彝族歌节”。

在这个节日里,侗族人会举行大型的歌舞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侗族人还会在节日期间举行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和民俗游戏等活动,让人们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5. 饮食习惯侗族的饮食习惯反映了他们的地域特点和生活方式。

侗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基础,如米饭、米粉和米饼等。

此外,他们还喜欢吃米糕、糍粑等特色食品。

在蔬菜方面,侗族人喜欢食用豆类和青菜。

在肉类方面,他们主要食用猪肉和鸡肉,偶尔也会食用牛肉和羊肉。

6. 宗教信仰侗族人信仰多元,主要包括原始宗教、道教和佛教三个方面。

原始宗教是侗族人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并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道教和佛教则是在后期传入侗族地区的宗教信仰,对侗族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社会生活侗族的社会生活以农耕为主,他们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薯类等作物。

在日常生活中,侗族人喜欢唱歌、跳舞、编织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娱乐方式,也是他们传承文化和社交交流的重要手段。

侗族人文简介

侗族人文简介

侗族人文简介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

侗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而闻名,下面将给您介绍一些侗族的人文特点。

一、历史渊源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根据史书记载,侗族的先民最早起源于黔东南地区,后迁徙至湖南、广西一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经历了多次迁徙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二、语言文字侗族人民主要使用侗语进行交流。

侗语是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支的一种语言,以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而闻名,象形文字是侗族人民传统的书写方式。

三、传统服饰侗族人的传统服饰以色彩斑斓、图案繁复为特点,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男性主要穿着长衫、短打、腰带,女性则以长衫、长裙、头巾等为主。

服饰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刺绣、蛙纽、银饰等,极具民族特色。

四、民间音乐舞蹈侗族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而著名。

侗族的民间音乐以木管乐器为主,如葫芦丝、苦丁笙等,悠扬的旋律和柔美的节奏让人陶醉其中。

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侗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演奏乐器,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五、民居建筑侗族人民的民居建筑以侗寨为主要代表,侗寨是侗族居住的特色村落。

侗寨的建筑风格独特,多采用木结构,屋顶两边各有两个倾斜的角度,形似羊角。

寨中的建筑以“三堂两院”为主,体现了侗族人民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视。

六、丰富的民俗活动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其中,腊八节、苗年、苗族杀猪节等是侗族人民比较盛大的节日。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燃放烟花爆竹、进行歌舞表演等活动,沉浸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

七、传统工艺侗族人民以其精湛的手工艺而著称。

银饰制作、木雕、刺绣等是侗族人民的传统工艺,深受民众喜爱。

这些传统工艺品以其细腻精致、注重细节的特点而广受赞誉。

总之,侗族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俗、服饰、音乐、建筑等文化元素,彰显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世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

侗族风俗习惯

侗族风俗习惯

侗族风俗习惯 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湖南、贵州和⼴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

那么侗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些什么呢?下⾯就随店铺⼀起来了解下吧! 侗族风俗习惯篇1 换灯带 侗家婚俗。

新娘出嫁前⼣,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出房门。

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她的⼼和新郎已经相连。

青少年,在这天集体祭扫⾰命先烈和⾰命前辈坟墓,缅怀先辈业绩,开展⾰命传统教育,举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城市⼈们喜欢趁此良⾠佳⽇,远⾜踏青,尤其爱上尧⼭,赏花,登攀,或进⾏野餐。

清明节的传统⾷品是粽⼦、粉蒸⾁等。

送春⽜ 侗族传统习俗,时在农历⽴春⽇。

这天,家家修整、打归⽜栏,⽤嫩草、糯⽶酒饭喂⽜。

晚上舞春⽜。

⽤⽵篾做⾻架上⾯糊纸,做成⽜头,⽤灰布缀以棉绒做⽜⾝,上挂⼀朵⼤红花。

2⼈提着书有⽴春⼆字的⼤灯笼引路,2⼈合舞春⽜,紧随后⾯是⼀群桃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耕地、挖泥耙⽥、送肥、捉害⾍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活⽓息。

⽉也和拦路歌 “⽉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

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

时在农历正⽉和⼋⽉。

“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于“⽉也”场合。

“⽉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数⼀般是⼀家⼀名代表。

由寨中有威望的⼈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

甲寨客⼈快到⼄寨时,⼄寨众⼈要到寨⼝迎接,同时⽤⽇常⽣产⼯具或⽣活⽤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

主队⽤歌提问,客队⽤歌回答,答对⼀次撤除⼀个路障。

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

“⽉也”结束,主寨⼜集结队伍欢送客⼈,送⾄寨⼝⼜唱“拦路歌”,表⽰挽留。

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

三月三
“三月三”是报京侗族的一个民俗节庆 ,也是最大的 节日,这个传统的节日,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 有关 “三月三”侗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很多。后人统一为“播 种节”。其一,农历三月将开始农时播种。为庆贺播种顺 利,秧苗易长,秋天丰收。村民们举办农忙前的播种节, 痛痛快快地玩几天。 其二,三月春暖花开,是男女青年播 种爱情的好时光。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相认识、了解、沟 通感情。 节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侗族文化
食质081 刘昌英
侗族简介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 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 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以方言区 划分,人们习惯简称南侗和北侗,南侗以原生态环 境与民俗地理为特色,北侗以历史名城,历史古迹 为时代特征。
侗乡—报京
一、风情篇 二、风味篇 三、风景篇
侗乡服饰
侗族服饰分为男装和女装两类。 女装包括便 装和盛装,便装一般为蓝色,也有黑色,包括衣、 裤、头巾。盛装为黑色,包括衣、围腰、裤、鞋、 头巾和银首饰等 。成年妇女穿的衣服不管是便装还 是盛装都在胸、背,袖口绣有各色花纹,裤为长便 裤,在裤腿也有花纹。银首饰包括头饰、耳饰、项 饰 和手饰。男装一般就是藏青色对襟短衣、长裤, 节日的时候穿布鞋。
侗乡美景
报京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 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 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协调地布局在两 侧之间的狭谷中。侗族的居民住房属于典型的山地干栏 式木楼建筑。房屋分为高耕种水稻的民族之一,所以,侗 族人大都以大米为主食,而侗族人对糯谷的偏爱,是其 他少数民族所少有的,不管是节日还是办喜事,侗族人 都少不了糯米及糯米制品。如糍粑、彩色糯米、油茶、 粽子等等。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

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其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本文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侗族的语言文字是侗文,是一种具有长久历史的写字系统。

侗文以图案和符号表示文字,形式独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和民俗习惯。

侗文通常用来刻石、雕刻和编织,它是侗族文化最重要和独特的象征之一。

侗族的建筑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侗族民居大多为木质建筑,结构稳固,造型精美,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侗族的田园风景屋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它们的房舍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空间、谷仓和禽畜圈。

房屋常常以精雕细琢的木雕装饰,配以丰富多样的彩绘图案,给人一种古朴而又美丽的感觉。

侗族的服饰风格独特,色彩鲜艳。

男子常穿深色背心和紧身裤子,外套一般是宽大的长袍。

女子则穿着色彩鲜艳的蓝色上衣和短裙,头上有蓝色的头巾。

侗族的服饰通常以刺绣、彩绘和石膏雕塑为装饰,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

侗族的音乐舞蹈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魅力的体现之一。

侗族的音乐以唱歌和演奏乐器为主,常常伴随着舞蹈动作。

他们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代表作品有《侗族大歌》和《侗族四十节》等。

侗族的舞蹈以手舞为主,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多涉及劳动生活、宗教信仰和自然景观等,富有浓郁的乡土风情。

侗族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丰富多彩,也体现了其文化的魅力。

他们有很多传统节日,例如“侗族三月三”,“侗族白篝火”和“侗族火把节”等,这些节日在时间、方式和内容上都各具特色。

侗族的舞龙舞狮和蹴鞠等传统民间活动也很受人们喜爱,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也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侗族的语言文字、建筑艺术、服饰风格、音乐舞蹈、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等,都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侗族的生活、思想和民俗,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和欣赏侗族文化的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喜欢侗族的民俗文化【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大家庭。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侗族的民俗文化,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精美绝伦的织绣工艺,古老的侗族大歌,以及其精美的服饰和不同于我们的日常食俗,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民族丰富、精致、细腻的民俗文化。

【关键字】侗族民俗文化建筑艺术服饰日常食俗【正文】由于条件限制和时间的关系,我很遗憾不能亲自去一些有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体验一下侗族的民俗文化,当然也很遗憾不能游历其俊美的自然风光。

可是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侗族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他们的服饰、民居、习俗、饮食习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

深入了解了侗族的民俗文化之后,我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正宗的侗族生活。

我想,等你看完了这篇对侗族民俗特色的介绍之后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下面我将对其建筑、服饰、文化艺术、民俗、以及日常食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建筑侗族擅长建筑。

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

侗寨鼓楼,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

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

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

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

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

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这座桥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

在5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

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二、服饰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

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

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

有的头留顶发。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

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三、文化艺术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

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等流传最广。

音乐曲调既多又美。

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节奏自由。

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腿琴)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

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性,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邪恶的善良愿望。

侗戏是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的,始于19世纪初,相传是黎平侗族吴文彩(约1798~1845)所创。

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

演唱时,用胡琴、“格以琴”伴奏,击锣钹鼓闹场,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

芦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

乐器除上述者外,侗族舞蹈艺术还有侗笛、唢呐等。

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侗族“大歌”宏亮磅礴而自由。

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伴奏、曲调欢快流畅的琵琶歌亦为侗族所特有。

始于19世纪初的侗戏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

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禽兽、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

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

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

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四、民俗“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

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

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

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五、日常食俗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

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

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四餐之中中间两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一般在平坝地区的侗族吃鱼米饭,山区的侗族鲎食糯米。

糯米性粘,多用来做成粽子、糍粑、糯米饭团。

既能抗饿,又便于携带,而且不易变馊,倍受侗族喜爱。

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

侗族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

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参考文献】【1】色音.民俗文化研究【2】王晓莉.民族研究文集【3】杨筑慧.侗族风俗志【4】廖君相.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5】刘芝凤.中国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