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桥梁类型 - 副本

合集下载

古代桥梁的知识点总结

古代桥梁的知识点总结

古代桥梁的知识点总结古代桥梁建设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古代桥梁建设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展进程和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对古代桥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古代桥梁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古代桥梁的分类1.按照材料的不同,古代桥梁可以分为木桥、石桥、铁桥和钢桥等。

2.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古代桥梁可以分为梁桥、拱桥、索桥、板桥等。

二、古代木桥古代木桥是古代桥梁建设中最早出现的桥梁类型,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

古代木桥的特点是建造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但是承载能力有限。

古代木桥主要包括栈桥、悬索桥和吊桥等。

1.栈桥栈桥是以木材搭建的横跨峡谷或河流的桥梁,古代栈桥通常横跨于悬崖峭壁之间,是古代人民便于通行而搭建的桥梁。

栈桥是古代桥梁建设中的一种代表形式,它的建造工艺也是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

2.悬索桥悬索桥是一种以悬挂在两个支柱上的主梁和斜拉索进行支撑的桥梁,古代悬索桥的建造主要借助于木材,因此其承载能力有限,一般只能用于横跨小溪或小河。

3.吊桥吊桥是古代桥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一种在两岸垂直悬挂的桥梁,一般由铁链或绳索制成。

古代吊桥的建造需要尤为慎重,因为吊桥一旦出现松动或断裂等情况,将给通行者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古代吊桥通常设置在重要的关隘城门口或峭壁陡峭的地方。

三、古代石桥古代石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以石料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古代石桥的特点是结构坚固、耐久性强、承载能力大。

古代石桥的建造需要经过严谨的工程规划和技术设计,因此其建造工艺也是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

1.梁桥梁桥是一种以石料搭建的跨度较大的桥梁,古代梁桥的建造技术主要包括拱形梁桥和梁板形梁桥两种类型。

拱形梁桥是以拱形结构支撑的梁桥,其建造需要以石料为主要材料,通过对石料进行切割和加工,最终形成能承受重压的拱形结构。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

四 艺术气息
五 荣誉
1961年3月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 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 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并赠牌纪念; 1999年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春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 周密勘查、比较,选择了恔河两岸较为平直的 地方建桥,这里的地层是由河水冲积而成,地 层表面是久经水流冲涮的粗砂层,以下是细石、 粗石、细砂和粘土层。根据现代测算,这里的 地层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4.5到6.6公斤的压 力,而赵州桥对地面的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 —6公斤,能够满足大桥的要求。选定桥址后 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桥台,自建桥到现在,桥基 仅下沉了5厘米,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适合于 建桥。
今天的湘子桥
拱桥
拱桥(archbridge)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 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传说
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 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 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 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 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 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 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 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 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 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 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 上时打出的圆坑。
李春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州县生 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 建桥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 均采用了纵向(顺桥方向)砌置 方法,就是整个大桥是由28道各 自独立的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 合而成,拱厚皆为 1.O3米,每 券各自独立、单独操作,相当灵 活,每券砌完全合拢后就成一道 独立拼券 ,砌完一道供券,移动承担

古代桥梁的结构

古代桥梁的结构

古代桥梁的结构
古代桥梁的结构主要分为悬索桥、拱桥、斜拉桥、木桥和石桥等类型。

1. 悬索桥:悬索桥采用悬挂在主塔上的两根或多根主索悬挂桥面板的形式。

古代悬索桥一般使用木材或绳索制作悬挂桥面,主塔则使用木材或石材建造。

著名的古代悬索桥有中国的瓜州悬索桥和卢沟桥。

2. 拱桥:拱桥利用拱形结构承受桥面上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上。

古代拱桥多采用石材或砖石混凝土建造,也有少数是木质结构。

古代拱桥中最著名的包括罗马的西班牙广场和中国的洛阳桥。

3. 斜拉桥:斜拉桥利用数根倾斜的索缆承受桥面上的荷载。

古代斜拉桥多采用绳索或链条制成的索缆,并使用木桩或石柱支撑。

中国古代的山普桥就是一座古代斜拉桥。

4. 木桥:木桥主要采用木材制作桥面和桥墩。

古代木桥可以是梁桥、板桥或者拱桥,也可以是木栈道的形式。

古代木桥在中国、日本和欧洲等地都有广泛应用。

5. 石桥:石桥主要采用石材制作桥面和桥墩。

古代石桥一般利用石块堆砌而成,也可以采用砖石混凝土结构。

中国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著名的古代石桥。

古代桥梁的结构主要受当时的技术水平、材料和建造工艺的限
制。

尽管这些桥梁结构在现代可能看起来简单,但它们是古代工程师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为人类交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古代桥梁

古代桥梁

中国是一个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建设了数以千万计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

中国古代桥梁不外梁、拱、索、浮等类型。

(一)梁桥我过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桥建于商代(公元前16~ 前11世纪)。

周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发钜桥头积粟,以赈济贫民。

自周代以迄秦汗,中国多造石柱、木梁桥。

宋代建造为数众多的石墩、石梁桥。

200多年间,仅泉州一地,见于古籍的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

如安平桥(图1),有362孔,桥长5里(2223m),故又名五里桥(现桥长2100m),保持了700余年的桥长记录。

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图1.成于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历时13年。

又如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图2),共有47孔,建于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890m,桥宽3.7。

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宋,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

两桥均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

图2.福建漳州江东桥的石梁最为巨大。

该桥于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梁桥,计有15孔,每孔三片石梁。

石桥现存5孔,其中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高1.9m,重量达2000kN(200t)。

这样巨大的石梁,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古时,其采、运、安装等工作都是十分艰巨的。

不论木梁或石梁,为了加长桥跨,采用了多层并列梁,由下向上逐层外挑的方法,以支承中部的简支梁。

在当时石梁称为叠涩;木梁称飞桥或称握桥,即为伸臂梁桥。

木伸臂梁在公元4世纪时已有记载。

石桥叠涩,出檐不远;木桥伸臂达到20m。

现存清代重修的甘肃文县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m,桥上建有桥屋。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梁桥、浮桥、拱桥、索桥
1、梁桥,根据其所用材料和构造情况,可分为木梁桥和石梁桥。

“木梁桥”包括木梁木柱桥、木梁石柱桥、木梁石墩桥、木撑架桥,其中“木梁石柱桥”是从木梁木柱这种原始的木桥发展而来的。

2、浮桥古时称为舟梁。

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

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3、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

其拱券的圆弧则有半圆、马蹄、全圆、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圆及折边等形式,排列形式则有并列和横联两种,其中横联式应用最多,并派生出镶边横联券和框式横联券两种。

4、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度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

中国古代名桥多面睇

中国古代名桥多面睇

中国古代桥梁大概可分为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基本形式,梁桥是最早出现的。

梁桥构造简单,外形平直,比较简单建筑。

福建的洛阳桥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大型石梁桥。

洛阳桥原桥长约1,200 米,宽约 5 米,后经历代修建,现存的洛阳桥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重建的,现桥长 834 米,宽 7 米。

洛阳桥开创了“筏型基础”建筑桥墩。

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批的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矮石作桥基,而后在其上建筑桥墩,这类建筑方式在中国以致世界的造桥史上,都是一个奇观。

为了坚固桥基,在桥下更养殖了大批牡蛎,奇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迅速的特色,把桥基和桥墩坚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开生面的“种蛎固基法”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中国的拱桥独具一格,保存到现在最有名的石拱桥有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为有名工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得最好的单孔弧形石拱桥,有“天下第一桥”的美称,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全长52.82米,宽 9.6 米,通体由巨大花岗岩石块构成。

赵州桥以优秀的建筑艺术和科技成就扬名中外,在大桥主拱的拱肩上各建筑两个小拱,这样既减少了桥身的重量,节俭石料,又减少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加强了大桥的坚固性。

这类建筑手法称为“敞肩拱” ,可说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创举。

赵州桥的栏板和望柱上并刻有各样龙兽、竹节和花卉等图案,线条轻柔,轻快均匀,绘声绘色。

索桥开创于中国,此中四川的泸定桥在国际桥梁史上负有盛名。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以西,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修建而成,横跨于波浪汹涌的大渡河上,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无二的大铁索桥。

泸定桥长约104 米,桥面宽 3 米,高 14.5 米,由 13 根铁索所构成。

桥梁的两头,各有一座石砌的桥台。

台内修有落井,井底安有桩锚和地龙桩,每井各有8根地龙桩。

十大古代桥梁

十大古代桥梁

十大古代桥梁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故名。

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

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

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

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形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像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

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

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联拱石桥。

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两代曾经修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

桥全长212.2米,有11孔。

各孔的净跨径和矢高均不相等,边孔小、中孔逐渐增大。

全桥有十个墩,宽度为5.3米至7.25米不等。

桥面两侧筑有石栏,柱高1.40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共有485头。

石柱间嵌石栏板,高85厘米,桥两端各有华表、御碑亭、碑刻等,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芦沟桥久已闻名中外。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这座桥有详细的记载。

中国古代桥的资料

中国古代桥的资料

中国古代桥的资料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造历史悠久,无论是在它们的设计理念还是在施工技术方面,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工程学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桥梁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拱桥、梁桥、斜拉桥等。

其中,拱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采用石拱为主要结构形式,以石料为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和水流冲击。

拱桥的建造需要考虑桥梁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桥梁的负荷能力和稳定性等因素。

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还会在桥面和桥墩上进行雕刻,以增加桥梁的美观性和装饰性。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造技术非常精湛,尤其是在拱桥的施工方面。

工匠们通过合理的石料选择和精确的石拱构造,使得桥梁能够承受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如桩基础、腹板墩等,以增强桥梁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确保桥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中国古代桥梁的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桥梁的建造往往会选择在山水之间或河流之上,以便于人们的交通和通行。

在桥梁的设计和建造中,工匠们会根据地理环境、水流情况和交通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桥梁的位置和形状,以便于人们的使用和欣赏。

中国古代桥梁在艺术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桥梁的雕刻和装饰往往以寓意丰富的石刻和浮雕为主,描绘了各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

这些雕刻不仅增加了桥梁的美观性,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同时,桥梁上的栏杆和护栏也经常采用精美的雕花和铁艺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和智慧。

中国古代桥梁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许多著名的古代桥梁如赵州桥、洛阳桥等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窗口。

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国古代工程学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古代桥梁建法

古代桥梁建法

古代桥梁建法古代桥梁建法是一项古老而复杂的文化遗产,它展示了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在历史悠久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建造桥梁,这些技术不仅仅是为了连接两边的地面,更是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古代桥梁建法。

1.刻石桥刻石桥是指利用悬崖峭壁上天然岩石作为基石,并在上面铺设石板、石块构筑的桥梁。

这种桥梁建造方式最早见于唐朝,当时主要是在崇山峻岭上修建,以方便行路。

刻石桥有着结构牢固、造型巧妙的特点,因此在历史上常常被用于道路建设。

2.木拱桥木拱桥是指在桥面两侧搭建门型状的木架,然后在架子上构建简单的木拱,最后在木拱下面铺设木板、石板、石块等材料组成桥面,这种桥梁建造方式主要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木拱桥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经济实惠,因此一度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最被人们所熟知的桥梁类型。

3.石拱桥石拱桥是利用巨石、黏土等为桥墩建造基石,然后在桥墩之间构建拱形支撑结构最后铺设铺面构成的桥梁。

这种桥梁建造方式在汉朝时期就已出现,但真正的发展要到五代宋代时期,石拱桥的形式变得更加完善。

石拱桥的特点是结构坚固、施工复杂、寿命长,因此在历史上常常被用于建设重要桥梁。

4.梁式桥梁式桥是将横在两岸的两根大型木梁作为主体,再在两根梁之间铺设横向材料,最后铺设桥面构成的桥梁。

这种桥梁建造方式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而应用最为广泛则是唐宋时期。

梁式桥的特点是材料简单、结构简单、施工容易,因此是广大人民所熟知的桥梁类型。

5.浮桥浮桥是将许多木筏、木板等材料浮放在水面上,最后再将浮桥与岸边通过索桥等形式相连,因此能够在水面上架设桥梁。

这种桥梁建造方式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水路交通,具有价格便宜、易于移动、施工简单的特点。

综上所述,古代桥梁建法是本文重要的话题。

各种不同的桥梁类型在历史上都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独特的建造方法,见证了人类智慧的卓越并激发了人们对于大自然与技术的探索热情。

中国古代经典桥梁

中国古代经典桥梁

2017年第12期从古至今,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或奇巧或壮丽的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世界闻名,多座桥梁已成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目前对古桥的分类方法较多,本文根据桥梁结构的承载状况和杆件的受力性质,将中国古代桥梁分成5大类——索桥、梁桥、浮桥(浮动桥墩类)、拱桥和木拱廊桥(廊桥类)。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古桥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小鹏我国古代索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泸定桥。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县城西,横跨大渡河,通称为大渡河铁索桥。

此桥为铁索悬桥,净跨长度100米,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全桥铁索共13根,9根铁索平行系于大渡河两岸,上平铺木板作为桥面,其余4根分别悬于左右作为桥栏扶手。

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在此取得飞夺泸定桥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让泸定桥驰名中外。

图2铁索桥铁索与桥板受力分析图3力三角形图6简支梁的受力图与弯矩图泸定桥的上部结构是铁索(铁链条),铁索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

其中底面的铁索上铺设桥面板,侧面铁索上安装栏杆,共同构成上部结构——桥面系统。

铁索桥依靠拉力,使桥身不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其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与重力抵消,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桥板与铁索间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G、T1、T2组成一个汇交力系,保持平衡。

从图3所示的力三角形看,T1、T2远远大于G,所以建造铁索桥时要确保铁索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除了铁索桥外,索桥还有竹索桥、藤索桥等,如四川安澜桥的“索”,就是用竹子劈成细丝拧成的,故称竹索桥。

梁桥的代表是我国现存最长的石桥安平桥(图5),它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享“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此桥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2.5千米(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始建于1138年(南宋绍兴八年),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桥面宽3~3.8米,桥墩共361个,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共有3种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中国古代桥梁精讲

中国古代桥梁精讲

卢锡,生卒年不详,峰尾卢厝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 1016年),卢锡在涂岭虎岩寺受教于其父卢仁,与他一起读书的还 有他的外甥蔡襄。史志载卢锡“以处士终,生平好义,济人利物”。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主持建造洛阳桥。 古万安渡,在泉州城北的惠安、晋江交界处的洛阳江,是官绅商旅 南来北上的必经之处。因洛阳江波涛汹涌,江流湍急,时人形容此 江为“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泊宅篇》),并说“用四两纱线, 系石下坠,沉入江中,尚未能测其深浅”。自晚唐始,泉州已成为 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泉州湾港口帆樯林立,百舸争流, 中外商贾云集于此。万安渡给福建经济、文化的交流造成极大障碍, 建桥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四月,卢锡等人 带头筹建,到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末(1060年1月16日)完工,前后花 费六年多时间,耗资1400万钱,这些钱都是由卢锡等人募捐集资而 来,没动国库分文。更为重要的是,蔡襄、卢锡等人集思广益,科 学地解决桥梁建筑及固基问题。他们先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 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 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筑桥墩,桥墩双头尖,中间大,有如船形, 它可经受上游的江流和下游的海潮的交互冲击。最上排的交接处, 刻有凹形的榫,上置生铁以连结排石。墩两端中部稍向外弯,最上 面的两层条石则向左右挑出,使墩面加宽,以减少石梁板的跨度。 这种石基的开创,是建桥史上的重大突破,现代称之为筏型基础。
•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
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 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 缮8次。在主拱券 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 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 能增加桥下河泄流量。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 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 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 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 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 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 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 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 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中国古典桥梁种类

中国古典桥梁种类

中国古典桥梁种类中国古典桥梁种类繁多,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下面将从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四个方向,以人类的视角描述几种典型的中国古典桥梁。

北方的古典桥梁以石拱桥为主要类型。

石拱桥是利用石块拱形构件搭建而成的桥梁,其石块精雕细琢,造型华丽,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在北京的颐和园中,就有一座著名的石拱桥——十七孔桥。

这座桥梁由十七个石拱构成,每个石拱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浮雕,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南方的古典桥梁则以木拱桥为主要类型。

木拱桥是利用木材搭建而成的桥梁,其木料选用优质的木材,结构稳固,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在苏州的古运河上,有一座著名的木拱桥——平桥。

这座桥梁由多个木拱构成,每个木拱都雕刻着各种独特的花纹和图案,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东方的古典桥梁以石板桥为主要类型。

石板桥是利用石板铺设而成的桥梁,其石板整齐排列,平坦耐用,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

在上海的豫园里,有一座著名的石板桥——莲桥。

这座桥梁由多块石板拼接而成,桥面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图案,使整座桥显得格外精致和典雅。

西方的古典桥梁以铁索桥为主要类型。

铁索桥是利用铁索和木材构成的桥梁,其结构简单,适应山区等复杂地形,给人一种刚毅坚定的感觉。

在云南的虎跳峡中,有一座著名的铁索桥——虎跳三桥。

这座桥梁横跨在峡谷之上,桥面采用木板铺设,两侧的铁索起到支撑作用,使桥梁能够承受大量的重量和冲击力。

以上所述的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的古典桥梁只是其中的几种,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这些桥梁见证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古老的桥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桥梁类型 - 副本

中国古代桥梁类型 - 副本

俄罗斯联邦交通部联邦铁路运输公司联邦国家预算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外语教研室专题报告《中国古代桥梁》学生:ПаньПэн老师:АнохинаЕ.О哈巴罗夫斯克2011目录1.古代雏形 (3)2.梁桥 (3)3.吊桥 (9)4.拱桥 (10)5.浮桥 (11)文献 (13)1.古代雏形蹬步蹬步早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就已出现,这类桥式虽可达到跨河越谷的目的,但它并不具备桥梁的本质,桥梁应以架空飞越为标志。

然而这种早期的梁,是道路向桥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古代桥梁的雏形。

现存的湖南省永丰蹬步就是这种原始桥型之一。

永丰蹬步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河心有一口水井,为便于汲水,在水井和西岸之间,设有近20米长的蹬步,每块石蹬约一尺见方,间距为20至30厘米,并设高矮两组,以便在不同水位时使用,蹬步表面凿有石槽,防止行人滑落水中。

这种蹬步桥已考虑到了泄洪问题,比之截水而就的堤梁进了一大步。

河南永丰蹬步蹬步2.梁桥梁桥外形平直,古时称为平桥。

把木头或石梁架设在沟谷的两岸,就成了梁桥。

梁桥的构造最简单,出现也最早。

早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

1972年对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都山东临淄的挖探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米左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在山西汾水上有座有三十柱,柱径5尺的木柱木梁桥,桥始建于春秋晋平公,是见于古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

闻名中外的渭水三桥——中渭、东渭和西渭桥,座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河上,是三座多跨木梁木柱桥。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中渭桥全长约合525米,宽约13.8米,接近南京长江大桥汽车道宽度;它由750根木柱桩组成了67个桥墩,68个桥孔,平均每孔跨径7.72米,中间桥孔跨径达9米;在木柱桩群上加盖顶横梁组成排架墩,再在排架上搁置大木梁,然后铺上木桥面,桥两侧设雕花木栏杆。

中国古代桥梁类型(提炼版)

中国古代桥梁类型(提炼版)

中国古代桥梁细分类型一、古代雏形蹬步蹬步早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就已出现,这类桥式虽可达到跨河越谷的目的,但它并不具备桥梁的本质,桥梁应以架空飞越为标志。

然而这种早期的梁,是道路向桥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古代桥梁的雏形。

现存的湖南省永丰蹬步就是这种原始桥型之一。

永丰蹬步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河心有一口水井,为便于汲水,在水井和西岸之间,设有近20米长的蹬步,每块石蹬约一尺见方,间距为20至30厘米,并设高矮两组,以便在不同水位时使用,蹬步表面凿有石槽,防止行人滑落水中。

这种蹬步桥已考虑到了泄洪问题,比之截水而就的堤梁进了一大步。

河南永丰蹬步蹬步二、梁桥梁桥外形平直,古时称为平桥。

把木头或石梁架设在沟谷的两岸,就成了梁桥。

梁桥的构造最简单,出现也最早。

早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

1972年对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都山东临淄的挖探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米左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在山西汾水上有座有三十柱,柱径5尺的木柱木梁桥,桥始建于春秋晋平公,是见于古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战国时的苏秦对燕王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尾生的鲁国人,与一位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有来,尾生为了表示不失信约,水涨上来也不走,抱着梁柱而死。

相传尾生抱着桥下木柱墩而死的桥梁,就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五十里的蓝峪水上,是座多跨木梁木柱桥,称为蓝桥。

闻名中外的渭水三桥——中渭、东渭和西渭桥,座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河上,是三座多跨木梁木柱桥。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中渭桥全长约合525米,宽约13.8米,接近南京长江大桥汽车道宽度;它由750根木柱桩组成了67个桥墩,68个桥孔,平均每孔跨径7.72米,中间桥孔跨径达9米;在木柱桩群上加盖顶横梁组成排架墩,再在排架上搁置大木梁,然后铺上木桥面,桥两侧设雕花木栏杆。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 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 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 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 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 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 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 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当时,大桥建成后, 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 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 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 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二、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选介 (一)灞桥
(二)
泉州洛阳桥
• 泉州洛阳桥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 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 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 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三)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 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 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 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四) 拱桥
中国的四大古桥是广东的广济桥(湘子桥)、河北的赵
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的洛阳桥。
福建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 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 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 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 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全系花岗岩 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 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 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 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 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 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 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 雕刻“三绝”。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梁结构体系分类

桥梁结构体系分类

浅谈桥梁结构体系分类中国的桥梁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中国古代桥梁形式多样,在建筑上极富特色。

从结构与造型形式上可分为拱式桥、梁式桥、索桥、浮桥、悬臂桥等。

以下是对桥梁结构体系的分类及不同类型桥梁的一些工程实例。

板梁桥: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而建筑高度较小。

跨径较小,一般在10米• • •左右。

灞桥(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

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木伸臂桥:这种桥梁遍布于西藏、青海、四川、宁夏、甘肃、广西、湖南、浙江、• • • •福建等省木材丰富的地区。

这种奇特的桥梁,至今在藏族、彝族、侗族等聚居区还常可见到, 它仍在为人们的交往和运输事业服务。

伸臂木梁桥的建造方法是用圆木或方木,纵横相间迭起,层层向河中心挑出,每层挑出数市尺至丈余,每层纵木(几乎全用圆木)的前端均稍向上昂,以便桥梁受荷载变形后,桥能平直而不向河心凹曲。

两头向河中靠拢到只留下五六米空缺时,用简支木(竹)梁搭接成桥。

木里伸臂桥(木里伸臂桥是藏族文化的代表,它集古代数学、力学、美学于一体,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民族艺术价值。

木里伸臂木拱桥已载入了中国桥梁建筑大全。

)V形墩桥:是20世纪60年代中最先由T.YLin International 在设计美国加州海根贝格桥时采用的。

现在有些立交桥,往往在两端做斜撑,以减小跨度并构成连续,从而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在跨度很大的预制桥梁中,为了构成连续,也往往将桥墩做成V形的。

安康铁路斜腿刚架桥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刚构的桥梁。

梁和腿或墩(台)身构成刚性连接。

结构形SUtiiW洪河大桥(位于云南省元墨高速公路上的洪河大桥”是世界最高的连续刚构桥。

唐代桥梁样式

唐代桥梁样式

唐代桥梁样式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繁荣和发达的时期,桥梁建设也是非常重要和有影响的一部分。

在唐代,桥梁样式多种多样,方便了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

唐代的桥梁样式中,最典型的是梁桥和拱桥。

其中,梁桥是由横梁和纵梁交叉组成,又称为木栅桥或木梁桥。

这种桥梁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所需要的材料也较为少。

而拱桥则是由多个石拱组成,可以横跨江河或山峡。

除此之外,唐代还有很多其他的桥梁样式,如露台桥、股肱桥、卧波桥等。

这些桥梁样式各具特色,有的结构高大精美,有的造型优美别致,都体现了唐代桥梁建设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唐代桥梁样式非常丰富多彩,对当时的交通运输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唐代桥梁建设也成为后世桥梁建设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

第一节、中国古代桥梁一、中国古代的桥梁的类型与形式中国古代桥梁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四种基本类型。

(一)梁桥(二)浮桥(三)索桥(四)拱桥二、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选介1.灞桥:陕西西安。

始建于汉,重建于道光年间。

为多跨式桩基础石轴柱排架墩木梁桥。

其石排柱墩是现代桥梁钢筋混凝土排架墩的先河。

2.通仙桥:福建永春,始建于南宋,为闽南风格的屋盖木梁桥。

3.洛阳桥: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的科学技术。

为梁式石桥。

北宋建,福建泉州4.安平桥:中古时期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始建于南宋。

福建晋江,天下无桥长此桥。

“漫水梁桥”。

5.永济桥:又名程阳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北的林溪河上。

建于1916年,为四孔石墩叠梁式长廊桥6.灵江浮桥:浙江,建于南宋,为船筏结合式浮桥。

7.泸定桥:建于清康熙44年,筑有铁犀牛和浮雕蜈蚣,以镇水妖,桥头上悬挂着康熙题“泸定桥”三字匾额。

8.安济桥:河北赵州,隋朝。

五大特色:跨度大而弧形平首创敞肩拱形制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短桥台,浅基础。

艺术价值很高9.卢沟桥:永定河,古称芦沟。

,该桥为连拱式石拱桥,是我国北方现存古桥中最长的石拱桥。

马可波罗赞誉“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建于金10.宝带桥:江苏苏州始建于唐,驰名中外的多孔连续石拱桥,至今是世界上石拱桥的敦厚与拱跨比例之小,还没有超过此桥。

第二节、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一、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楼阁是用来满足赏景、藏书、演戏、供佛、报时、防御等需要而建造的高层建筑。

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赏景的还有蓬莱阁、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山西鹳雀楼。

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宁波天一阁。

供佛的:北京佛香阁、天津独乐寺观音阁、演戏的。

北京颐和园内大戏楼、小戏楼。

防御的:北京正阳门、德胜门箭楼。

1.黄鹤楼,湖北武汉,始建于三国。

由三层木结构改为五层混凝土结构。

2.岳阳楼:湖南岳阳,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同治六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联邦交通部联邦铁路运输公司联邦国家预算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外语教研室专题报告《中国古代桥梁》学生:ПаньПэн老师:АнохинаЕ.О哈巴罗夫斯克2011目录1.古代雏形 (3)2.梁桥 (3)3.吊桥 (9)4.拱桥 (10)5.浮桥 (11)文献 (13)1.古代雏形蹬步蹬步早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就已出现,这类桥式虽可达到跨河越谷的目的,但它并不具备桥梁的本质,桥梁应以架空飞越为标志。

然而这种早期的梁,是道路向桥梁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古代桥梁的雏形。

现存的湖南省永丰蹬步就是这种原始桥型之一。

永丰蹬步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河心有一口水井,为便于汲水,在水井和西岸之间,设有近20米长的蹬步,每块石蹬约一尺见方,间距为20至30厘米,并设高矮两组,以便在不同水位时使用,蹬步表面凿有石槽,防止行人滑落水中。

这种蹬步桥已考虑到了泄洪问题,比之截水而就的堤梁进了一大步。

河南永丰蹬步蹬步2.梁桥梁桥外形平直,古时称为平桥。

把木头或石梁架设在沟谷的两岸,就成了梁桥。

梁桥的构造最简单,出现也最早。

早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

1972年对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都山东临淄的挖探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米左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在山西汾水上有座有三十柱,柱径5尺的木柱木梁桥,桥始建于春秋晋平公,是见于古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

闻名中外的渭水三桥——中渭、东渭和西渭桥,座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河上,是三座多跨木梁木柱桥。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中渭桥全长约合525米,宽约13.8米,接近南京长江大桥汽车道宽度;它由750根木柱桩组成了67个桥墩,68个桥孔,平均每孔跨径7.72米,中间桥孔跨径达9米;在木柱桩群上加盖顶横梁组成排架墩,再在排架上搁置大木梁,然后铺上木桥面,桥两侧设雕花木栏杆。

中间桥孔高而大,两边桥孔低而小,呈八字形,既能使高大楼船顺利通过,又可以迅速排除桥面雨水,防止腐朽。

两端桥堍〔tù〕上竖立着华表、镇水妖石件、石灯柱等,作示标、照明之用。

这座桥始建于战国时的秦昭王,秦始皇时又作了改建和加固。

到了汉朝,又重修了中渭桥,增建了东渭桥和西渭桥。

东汉末年董卓入关时焚毁了中渭桥,魏文帝曹丕修复了它。

咸阳地区文管会在七十年代初发掘了唐朝东渭桥的遗址。

该桥座落在今天渭河耿镇公社周家大桥,桥宽约20米,桥梁基础由青石砌成。

青石一般长1米,宽0.5米,厚0.2米。

青石之间有用铁水浇铸的铁栓板相连,石缝中灌以铁水,石头之间打有松木桩,规模之大,施工之精细,在古桥梁史上是罕见的。

《唐六典》说:天下石柱桥有四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

灞桥位于西安东北二十里的灞水上,是一座石柱墩木梁桥。

自汉朝建桥后,两千年间一直是长安与潼关以东的交通咽喉,千百年来屡毁屡建,直到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化了九个月才建成了今天的多跨梁桥。

桥长近400米,67孔,每孔净跨6米左右,桥宽约7米。

桥墩由六根石柱组成;每根石柱用四层石磙叠砌,底部用石盘承托,石盘下打了十一根柏木梅花形桩;六根石柱顶端盖上一根石梁,把六根石柱合成一体,形成了今天所说的石排架墩,是桥梁史上最早的一种轻型墩。

又在桥墩之间和桥墩上下游各4米宽的河床内筑有厚约1米的白灰三合土护底铺砌,以防止冲刷桥基。

1957年将它改建为公路桥时,曾对桥墩、桥基进行了科学鉴定,发现桩木未朽,石墩牢固,河床护底完整无损,可以承受60吨坦克或载重卡车的荷载,高超的造桥技艺令人惊叹。

因此当时仅将老桥的木梁石板桥面改换成钢筋混凝土板梁,古桥就成了现代的公路桥。

旧灞桥古为今用,独具一格。

万安桥又名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濒临海湾的大石桥。

它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实际上化了六年另八个月。

桥长360丈,宽1.5丈,有47个桥孔的长石梁桥,共化费了一千四百万文。

造桥时,首先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满抛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

估计这条石堤长500余米,宽25米左右,高3米以上。

这种桥基的开创,是建桥史上的重大突破,现代称它为“筏形基础”。

然后再在矮石堤上,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砌筑桥墩。

为了使桥基或桥墩的石块连成一体,不能沿用以前用腰铁或铸铁水来连结的办法,因为铸铁件很快会被海水腐蚀。

而在石堤附近的海面上散置贝壳类软体动物——牡蛎,利用它附生在岩礁或别的牡蛎壳上的特点,把松动、散置的石块、条石胶聚成一体。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别开生面、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此,不准在万安桥附近捕捉牡蛎就成了历代沿用的一条法律。

最后,又利用潮水的涨落,把重达7~8吨的石梁一根接一根地架设到桥墩上,把桥建成。

因此,万安桥也开创了浮运架梁的记录,直到今天,浮运架梁仍是建造现代桥梁的好方法,不同的是机县设备现代化了,浮运重量提高了成百倍。

“闽中桥梁甲天下”。

这是对南宋时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石墩桥的真实写照。

由于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南宋政治中心又南迁临安(今杭州),万安桥的建成为大量建造滨海长大石梁桥提供了技术与桥工等,所以南宋时,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石墩桥。

仅《泉州府志》中就记载了一百十座,其中五里以上的长桥有四、五座。

特别是在绍兴年间(1131~1162年),每年都要造一华里以上的石梁桥,为建桥史上所罕见。

这个时期所建的石梁石墩桥无论在长度、跨度、重量、建造速度、施工技术、桥型和桥梁基础等方面部达到了崭新的水平,在中外建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仅以安平桥和虎渡桥为例:安平桥俗称五里西桥,座落在晋江县安海公社。

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化了十四年才建成,总长811丈,五华里多,362孔,为世界上少见的古长桥,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据《安平志》记载,因桥太长,建桥时就在桥上造了五座亭子,以便行人少憩〔qì〕。

而且一桥分属两县,桥中“水心亭”作为晋江县和南安县的分界。

在郑州黄河大铁桥于1905年建成以前的七、八百年中,安平桥一直是我国最长的桥梁。

解放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开始又拨巨款作全面修缮。

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位于漳州市东四十里的柳营江(九龙江)上,现桥长285米,25孔,桥高约15米,1933年起已利用旧桥墩桥基改建为公路桥。

它采用了悬挑四层的石墩以增大桥下净孔,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达207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梁桥。

即使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要开采、运输、架设如此巨大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

至于七百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建成虎渡桥的,至今还是个谜。

江南水乡的石梁石墩桥,为了便利于舟船通航,常常做成中孔高大、边孔低小的八字式或台阶式,两边桥头还砌有几级台阶踏步以便行人上桥。

在绍兴至杭州的运河边还有一种纤道桥,桥不是跨河而是与河流平行,是为了纤夫顶着刺骨的西北风拉纤运粮。

当河谷宽度超过10米,中间又不便砌筑桥墩时,石木简支梁桥就难以胜任了,为增大木梁桥的跨度,古人创建了伸臂木梁桥。

它采用圆木或方木纵横相隔叠起,由岸边或桥墩上层层向河谷中心挑出,犹如古建筑中的层层斗拱。

伸臂木梁桥起源于公元四世纪以前,记载中的第一座桥建在甘肃与新疆交界地区被称作段国的地方,当地人称它为“河厉”。

从古至今,它遍布于西北、西南各省和广西、湖南、福建、浙江等省木材比较丰富的地区,一孔的最大跨度达33米。

广西三江程阳桥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木梁桥,座落在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为侗族地区特有的风雨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宽3.4米,高16米。

整座桥均由三江盛产的杉木制成,最大杉木头径达53厘米;构件间的连接没有一颗钉和铁件,全部用榫结合或竹木梢。

桥墩上木梁支座处运用杠杆原理将桥跨中负载分三次逐层传递到桥墩上,桥亭为桥梁增添了彩色,不仅是行人憩息躲雨纳凉的雅所,起着防止木梁、木桥面受雨腐蚀的作用,而且能镇压住木梁支座,达到重力平衡。

伸臂木梁桥的挑出层次总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四、五层次。

同时施工费工费料,刚度差,变形较大,难以跨越20米以上的河谷和承受较大的荷重。

湖南醴陵的渌江桥,始建于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它用五层挑梁,在第四层挑梁处加了斜木撑,跨度近20米,是伸臂木梁与撑架相结合的桥型。

由此,再发展到木撑架桥以及木拱桥。

浙江泰顺县的仙居桥,就是撑架与拱式相结合的木桥,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九月。

全长41.4米,净跨35米,宽5.3米,高12.7米。

这种被当地人称为“蜈蚣桥”的木桥,在泰顺县有几十座,最大的“三滩桥”,净跨达42米,最古的“叶树阳桥”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1965年拆除,改建成石拱桥,存在了五百一十一年。

石墩石梁桥仙都石梁桥伸臂木梁桥——三江程阳桥撑架桥——蜈蚣桥栈道栈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木梁桥,在秦蜀之间的高山峡谷之间,栈道是交通的唯一途径。

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秦蜀之间已有栈道。

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

木栈道栈道3.吊桥又称悬索桥,由悬索,桥塔,吊杆,锚锭,加劲梁及桥面系所组成。

是由承受拉力的悬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因为悬索受拉,无弯曲和疲劳引起的应力折减,可以采用高强钢丝制成,故吊桥跨越能力是各桥梁体系中最大的。

按加劲梁的刚度,吊桥可分为柔性与刚性两种。

指全部或一部分桥面可以吊起、放下的桥。

多用在护城河及军事据点上。

现代在通航的河道上,为了便利船只通过,也有架吊桥的。

在河上、山谷等处架起两根钢索,然后用很多铁条把桥面吊在钢索上,用这种方式造成的桥梁亦称吊桥。

藤索桥竹索桥——安澜桥铁索桥(近代)——泸定桥其他在1800年前,西藏日喀则一带的部落首领唐东嘉布主持建造了一座牛皮索桥——彭错岭桥,长达230米,利用地形在江心设墩,飞渡雅鲁藏布江,吊索以牛皮拧搓而成,涂以酥油,历久不腐,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才更换成铁链,值得一提的是其江心石墩,以乱石干砌,底部以巨木为桩,插于江心,迎千年激流而不溃,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4.拱桥中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

它是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

因为拱桥的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为曲桥。

在古文献中,还用“囷”、“窌”、“窦”、“瓮”等字来表示拱。

我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要比以造拱桥著称的古罗马晚好几百年,但我国的拱桥却独具一格。

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

有驼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

拱形有半圆、多边形、圆弧、椭圆、抛物线、蛋形、马蹄形和尖拱形,可说应有尽有。

如果当某孔主拱受荷时,能通过桥墩的变形或拱上结构的作用将荷载由近及远的传递到其它孔主拱上去,这样的拱桥称为连续拱桥,简称连拱;有的桥孔多达数十孔,甚至超过百孔,如1979年发现的徐州景国桥,就有104孔,估计它是明清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