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而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首批4个合约开始交易。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并对已经上市2年多的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简单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金融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货
一、引言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7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和在汇率自由浮动所带来的影响,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制得以放松,由此导致了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在这种背景下,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品应运而生。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交易方式的不断进步,股指期货也在80年代初产生。在金融期货推出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其交易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尽管商品期货交易量在不断增长,但其相对量却是下降的,金融期货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期货品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2011年,金融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部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较大比重,约为88.7%,其中排在成交量前三位的股票指数、单个股票及利率衍生品交易量合计占全部衍生品交易量的76.2%。商品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衍生品交易量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10年的13.39%降至10.4%。1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推出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但由于当时市场调节尚不具备,除国债期货外,另两类期货都未形成规模。虽然这些早期的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相对于90年代初期有了显著1资料来源:期货日报/Newspaper/Show110260.html
的变化,发展金融期货的条件日益成熟。与此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放开,国债回购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回购利率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形式,为国债期货的恢复提供了现实依据。而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包括外汇期货在内的货币类衍生产品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日趋增强。
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1993年和1998年的两次清理整顿,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2001、2002年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2003年以来,新的商品期货品种不断推出,交易量不断创出新高。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并于10月30日启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金融期货的推出奠定了法制基础。2010年4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这对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期货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做简单介绍,并对未来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二、我国金融期货发展历史概况
2.1 我国金融期货历史概况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金融期货交易试点,1992年6月1日,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推出了外汇期货交易;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国债期货合约;1993年3月10日,海南证券交易中心首次推出深圳股份综合指数期货的A股指数期货。
表1 中国金融期货历史状况一览
但自90年代早期金融期货推出以来,除国债期货外,其他几类交易均为形成较大规模,虽然这些试点未取得成功,但却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2.2 我国外汇期货历史回顾
1992年6月1日,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推出外汇期货,进行人民币兑换美元、日元、英镑、德国马克和港币的外汇期货交易。但是,但是的“外汇交易”与真正的外汇期货有一定差距,如1993年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布《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方法》,其中对于外汇期货交易的丁野是“以远期合同形式承诺在将来某一指定日期买进和卖出规定金额的外汇买卖”,并要求保证金额不低于30%。这个定义对于期货的理解有偏差,而且交易规定也不合理。在1992年到1993年,外汇期货曾经兴盛一时。但好景不长,由于缺乏监管,市场混乱,不少银行业因为没有对风险进行应有的控制而产生大额损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在1994年联合下文,严禁金融机构以任何形式从事外汇保证金及外汇期货交易。因交易需求长期不足,1996年3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完全失效并宣布其废止。
除了期货监管本身的问题外,当时还有如下因素阻碍外汇期货的发展。
(1)外汇管制较严
尽管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的汇率制度由双轨并为单轨,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基本上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但是对资本项目仍然有严格的限制。这使市场投机者缺位,造成只有套期保值者的外汇期货市场,导致期货市场流动性处于极低的水平,这是
使得外汇期货市场无法运行的原因之一。
(2)利率尚未市场化
当时的利率机制虽然几经改革,但仍然具有强烈的计划性,利率水平有人民银行进行统一制定,国务院核定,调整明显滞后,执行缺乏弹性。
(3)外汇现货市场发展不完善
期货现货市场不规范、不统一。虽然上海在94年成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但在当时是调剂市场和交易市场并存的。在实际交易中,一些通行的市场规则并没有建立起来。从市场的参与者来看,当时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范围采取了很严格的限制措施,尤其是对其经验本币业务没有放开。同时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进程缓慢,一系列适应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规范的法规没有建立起来。(陈晓红2007)
2.3 我国国债期货历史回顾
(1)早期国债期货的低迷期
我国历史上推出国债期货的目的之一是国债现货市场的发展。当时我国国债发行极难,1990年以前,国债一直是靠行政分配方式发行。国债的转让流通起步于1988年,1990年才形成全国性的二级市场。从1981年到1995年间,我国发行国债4509.33亿元,个人投资者普遍把国债作为一种变相的长期储蓄存款,很少有进入交易市场的兴趣。1992年年底,国债的转让价格已经大大跌破面值。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国债期货合约,希望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能够带动国债市场的发展,但是国债期货试行的两周内,交易清淡,仅成交19口。2
(2)政策调整下的高投机期
1993年7月10日,情况发生变化,这一天,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债发行条件的公告》,公告称,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政府决定将参照中央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的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国债期货市场的炒作空间扩大了。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从经济学
2资料来源:期货日报网/Article/Show10375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