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事件报道的舆论影响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a030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3.png)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社会舆论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舆论演化的重要载体。
在社会突发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演化对于事件的影响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社会热点事件为例,探讨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事件背景:某公司发布了一款新产品,但用户使用后发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件报道和曝光:事件一经曝光,迅速在各大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上传播,用户纷纷发表观点和评论,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网络舆情初始阶段:在事件初期,大部分用户对于该产品的安全隐患感到震惊和不安,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质疑和抨击的言论。
各大小媒体也对该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对相关责任方进行了追责和曝光。
网络舆情发酵阶段:随着事件的发酵,网络舆情进入了高潮阶段。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对于该事件的讨论更加活跃和热烈,一些用户还通过发起话题、组织签名等形式对相关责任方进行抗议和声讨。
舆论倾向也开始分化,一部分用户呼吁相关责任方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另一部分用户则对相关责任方进行攻击和谩骂。
网络舆情平息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热度逐渐降低,网络舆情也进入了平息阶段。
此时,相关责任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解决了产品安全隐患,公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
一些媒体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报道,对于相关责任方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正面评价。
不难看出,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中,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初始阶段,网络舆情往往表现为一片哗然和愤怒,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和热度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网络舆情进入了高潮阶段,公众的观点和态度也开始分化,舆论倾向逐渐复杂起来。
在相关责任方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后,网络舆情逐渐平息,公众的关注度和热度也逐渐降低。
那么,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中,网络舆情的演化对于事件的影响和处理又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网络舆情的演化对事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f38db1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1.png)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事件应对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新形势包括疫情、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这些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严重性,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一、信息透明化在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首先关注的是信息透明化。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信息传播和猜测,如果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将会对舆情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关部门应该在事件发生后尽快发布信息通报,向公众传递事件的最新情况、影响范围和相关处理措施,以及遏制不实信息的传播。
新的信息发布渠道,比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新闻网站等,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利用,以便更加迅速和广泛地传播信息。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发布信息通报。
而且,这些信息通报应该具备可信度和权威性,避免对舆情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该对外透明,接受公众监督,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使公众更加理解事件的影响和处理过程。
二、舆情引导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往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社会各界对事件的看法和表态各不相同。
需要对舆情进行引导,遏制不良的网络传播和言论,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有关部门可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期间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小组,及时监测网络上的舆情走向和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信息发布、舆情引导和应对措施。
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需要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这意味着在舆情引导过程中,需要积极做好网络信息传播、言论自由、言论辩护的工作,保障公众的信息获取和表达权利,同时也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念、认识风险、理性面对,不传播虚假信息或不良言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456e1a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5.png)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后,通过舆论引导来规范和引导公众的言论和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舆论引导的目的是通过正确的信息传递,调动公众的积极性,避免恐慌和混乱的情绪扩散,以及防止谣言的传播。
本文将探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方法和应对措施。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防范谣言、消除恐慌、凝聚民心,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指导,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正确认识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社会各界对突发事件的正常认知和理性应对。
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方法1. 及时公布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需要具备公正、客观、准确和权威性的特征,以确保公众能够获得正确的消息,并减少漏洞和猜测的空间,避免谣言的传播。
2. 加强宣传报道媒体作为传递消息的重要渠道,应当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
在报道中,媒体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权衡言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避免恐慌情绪的扩散,传播正能量。
3. 发挥专家和权威人士的作用专家和权威人士在突发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分析,增加公众的信任度和依赖感。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专家和权威人士的声音,加强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4. 加强社交媒体管理社交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
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虚假信息、恶意谣言,引导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
三、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应对措施1. 建立应急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明确各部门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
通过演练和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专业性,做到有备无患。
2. 加强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舆论动态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获取公众的话语权和情绪走向。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精选文档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419a1d84693daef5ef73ddb.png)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我国已进入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期,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自然因素,我国地缘辽阔,跨经纬度大,自然现象多变,经常会出现南方洪涝北方旱灾之类的自然灾害。
其二是社会因素,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种矛盾不断碰撞,基尼系数愈加拉大,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愈加活跃,大众迫切期望政治体制改革和阶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对撞,也导致了突发性公共事件愈演愈烈。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必要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必然会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突发性事实的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
倘若不能有效地遏制大众的信息恐慌心理,谣言便会跑在事实真相前面。
同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面前,一旦受到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的影响,大众会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从而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忽略事实真相,进一步放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
因此,必须注重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舆论的引导。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角色分析舆论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多方角色合力的结果,其参与者包括大众、媒体、政府等各个角色,多方的博弈使得强势意见愈发强势,弱势意见逐渐湮灭。
我们从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和地位出发,简单分析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一)大众在发展传播学派鼻祖勒纳的理论模式中,城市化、教育、大众传播和公众四个要素的互为因果的作用促成了现代化的过程。
而其中,传播是社会的基本机制,它把分散的个人联系起来,形成有一定秩序的社会。
在灾难爆发时期,人们会对大众媒体有更强的信息诉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基于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的驱使,人们会主动诉诸大众媒体或其他渠道以满足这种需求。
这种需求反映在突发事件中,当政府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匮乏时,一旦处理不当或语焉不详,政府失语便会造成信息缺失,形成一个虚位以待的谣言滋生地。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23e3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9.png)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并涉及到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舆情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公众的舆论态势,为政府和相关各方提供参考。
本文将就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进行研究。
首先,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对于政府而言尤为重要。
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公众的舆论,及时了解公众的关切点和焦点。
通过舆情分析,政府能够迅速判断公众的态度,了解公众的诉求,并根据公众的反馈来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
其次,舆情分析还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通过舆情分析,可以发现公众的情绪和态度的变化,从而预测事件的走势。
这对政府决策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决策,并在早期制定应对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舆情分析研究不仅需要对舆论进行定性分析,更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等手段进行定量分析。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公众的态度和情绪的变化。
此外,舆情分析还要结合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在不同的事件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分析策略。
其次,政府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件,降低事件对公众的影响。
例如,在疫情突发时,政府可以迅速启动紧急响应机制,加强疫情监测、人员隔离和防控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最后,政府要加强事件的后期处理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政府的处置能力和公众满意度,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对于政府和相关各方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舆情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态度和情绪变化,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对策。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信息透明度和沟通,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保障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8165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5.png)
突发公共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破坏性、公共性往往能引起具有环境监视功能的媒体的极大关注。
传统媒体时代由媒体主导议题是主流,然而新媒体时代,“受众”演变为“用户”,信息生产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其自主设置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导致传统媒体主导议题的能力降低,用户主动设置议题成为常态。
由此,舆论生态纷繁复杂,潜藏的社会矛盾和心理情绪也凸显出来,难免出现舆论失焦现象。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失焦的危害突发公共事件因其不可预测和突发性往往带有强烈的破坏性或威胁性,因其常涉及公共事务或公共利益,相较于普通事件更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发声渠道,网络用户的表达权得到释放,各种自媒体应运而生,在不同利益诉求的驱动下,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局面。
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而不是以事实为准绳进行理性讨论的“后真相”特征影响了舆论场。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多元声音以及对各种议题的关注,对提供新的报道视角、发掘事件线索、倒逼真相、纾解公众情绪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各传播主体出于不同诉求进行情绪化表达而不是追问事实真相,关注无关紧要的衍生趣味话题而不是关注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造成舆论分化、撕裂、失焦。
愈发复杂的舆论环境成为割裂社会共识、加深圈层鸿沟和群体对立冲突、加剧社会不信任感的主要原因,干扰了正常的舆论环境,使得媒体公信力下降,网络舆论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给社会风险应对和社会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失焦的原因舆论失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首先,在传统媒体时代,议题由传统媒体主导,公众互相交流的平台和空间有限,意见的自由传播难以实现;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各个平台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在用户画像、算法推荐成为各个平台的主流推送机制后,用户被束缚在“信息茧房”和“社交茧房”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吴欣欣汪莉【摘要】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
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c30ea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7.png)
278文化纵横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媒体融合成为传媒界大势所趋,进一步提高了媒体传播能力与速度。
每天社会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新闻事件,需要媒介进行导向引领,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特别是一些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对人们的影响更多,新媒体从传播效果与质量上更加优越于传统媒介,通过新媒体对事件的快速报道,使民众知道发生了什么,再利用传统媒体大版面、多维度的全面、客观、及时报道,进一步明确事件成因,强化传播效果。
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更加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人们需要通过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的表述掌握疫情具体走向,大众对疫情信息高度关注,则需要新闻媒体要做好事件的引导,不断强化信心,实现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为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必须“抢时间”社会快节奏发展,很多突发性公共事件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民众恐慌,为了更好地稳定大局,透视真相,则需要新闻媒介在报道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主流媒体是人们值得依赖的媒体,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要通过不同的事件升级变化,做好梯次选择性发布,新闻媒介在发布方式上需要呈现“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特征,使新闻内容更加真切,最大化满足群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知情权。
我们还是以疫情信息发布为例,在疫情发生时,所有主流媒体都发挥了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出了融媒优势,各媒体积极整合,发挥出了旗下优质资源功能,通过融媒体传播矩阵,最大效果的达到了传播目标,另外,网络平台的积极参与,与主流媒体形成了强强联合,不断扩大传播声势,使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疫情进展和政府的工作。
各级新闻媒体记者真正做到了同时间赛跑,积极进入现场,不怕感染,第一时间在医疗救护现场,采访相关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人员,把疫情防控具体情况报道给大众。
各路记者也纷纷出动,对各种源新闻进行挖掘采访,形成了多元编辑、发布的立体化格局,疫情期间真正体现了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成果。
浅析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浅析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c668b5f121dd36a32d82e8.png)
J U N FG N Z OUI S 1 U E O O I LS O R ALO UA G H N rT T FS C A IM l
21年第 2 ( 第 2 期 ) 00 期 总 9
N . 0 0 S f l o22 1 ( e a i No2 ) .9
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的传播已日益呈现多通道 、 全方位的特点 , 特别是手机 、 网络等非传统媒介的出 现与快速普及 , 更是将世界带人信息化、网络化时
度, 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继而关注了这一事件。 而事件 发生之后 , 杭州市交警 队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 说 明当时肇事车的时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码 , 0 这一说法公布出来后 立即引起 了广大网友更为强烈的关注 ,包括 目 击者 在 内的公 众产 生质 疑 , 为如果 只有 7 的时速 是 认 0码
突发事件包括 自然界突发性的灾难和人类社会 内部 突然 发生 的紧 急事件 。突发事 件 总 的来 说是 在
较短 时 间 内急 速爆 发 的 , 有 一定 普 遍性 的社 会 危 具 机 。那 些造 成 了重大 人员 伤亡 或重 大影 响或 可能 产 生 重 大后 果 的 自然 灾 害 、 安全 事 故 、 大 刑事 案 件 、 重
媒体报道的热点和重点。第三 , 呈现非常规性 , 且破 坏 性 大 , 众 的应 变 能 力 弱 , 公 易造 成 流 言形 成 恐 慌
I l J
。
突发事件对人们 的生产生活可 以造成很大的影 响 , 们 日常 的生 活模 式 可 能被 这 样一 些 突 然 发生 人
的事件 所 打乱 , 事件 的突然 性 会 使人 们 有 种来 不 及
政府和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该做好舆
浅议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精品资料]
![浅议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6466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d.png)
浅议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近年来,政治、经济、宗教、环境等多方面的国际性突发事件频发,期间国际、国内经常出现虚假信息泛滥、舆论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与社会稳定。
本文以钓鱼岛事件为例,分析了国际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舆论引导原则和方法,指出舆论引导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新闻评论、新兴媒体、政府新闻发言人等多种舆论手段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际争端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国际争端;突发事件;舆论引导G206.2 A 1672-8122(2013)09-0027-02国际突发事件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领士、宗教、政治、经济等矛盾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国家间关系损害和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国际关系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突然发生、不可预测,但是又关系到国际政治关系、国家安全和大多数公民的切身利益。
如果舆论引导不当则极有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国际社会的动荡,影响国际关系、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几年,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和主权的国际突发事件频发。
例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造成核辐射波及中国事件,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事件,美日韩在中国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事件,越南、菲律宾侵犯中国南海主权事件[1],日本非法购买中国钓鱼岛事件等。
事件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引导舆论,就会不利于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
仔细分析这些国际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特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或许能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捷径。
下面以中日钓鱼岛事件为例,分析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特点。
一、国际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特点(一)真实、及时的将事态发展呈现给受众无论发生什么性质的突发事件,媒体的第一要务就是真实、及时的将事态发展呈现给受众。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及其启示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61aba4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8.png)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及其启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广泛的舆论关注。
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引导
![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49a2d3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a.png)
Part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本次事件经验教训总结
预警机制不足
在事件爆发前,相关部门未能及 时预警,导致舆情迅速扩散,给 应对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信息发布不及时
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未能第 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导致谣言 四起,加剧了舆情危机。
应对手段单一
在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主要采 取删帖、禁言等硬性手段,忽视 了与公众的沟通和引导,导致公 众情绪激化。
增强公众信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舆情应对将更加专业化
未来将有更多专业机构和人才参与舆情应对工作,提高应对效率和质量。
02
社交媒体将成为重要战场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未来舆情危机将更多在社交媒体上爆发,相关部
门需加强在社交媒体上的应对能力。
03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发挥更大作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舆情应对提供更多支持,如数据挖掘、
敏感性
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 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和敏感反应。
影响因素及挑战
影响因素
包括事件本身的性质、媒体的报道、 公众的心理和情绪、政府的应对措施 等。
挑战
如何快速准确地掌握舆情动态,如何 有效引导舆情发展,如何避免或减少 负面影响,是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面临 的主要挑战。
Part
02
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
监测手段及技术应用
1 2 3
网络爬虫技术
运用网络爬虫自动抓取互联网上的信息,包括新 闻、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 分析。
情感分析技术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抓取到的文本信息进 行情感倾向性分析,识别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情绪 和态度。
数据可视化技术
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及舆论引导(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案例)
![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及舆论引导(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1c7628c8d376eeaeaa31fb.png)
摘要:近年来,安全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相关新闻报道中的舆情也十分活跃,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
在发生安全突发事件时,其事故原因、救援情况以及政府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往往成为舆论的发酵点。
这类事件的新闻报道是高度社会化的关注,专业和动态的。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和应对安全突发事件,传递社会正面能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事故发生后,事故原因、救援情况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是社会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安全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的舆论的主要发酵点。
1.事故原因。
一般来说,事故发生后公众舆论的第一反应是,事故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控制的,属于“不可抗力”。
舆论疑虑将相对减少,政府救助的积极能量将成为“主角”,如汶川地震和长江沉船事故;但是,如果是人为的灾难,那就是“人为因素”,是可以主观控制的,所以是“不可原谅的”。
例如,天津爆炸和深圳滑坡事件等。
事件发生后,对追究责任的谴责接踵而至。
这也是一次滑坡,在事故原因上,舆论的反应大不相同。
2015年11月13日,丽水市莲都区亚西镇李东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1人受伤。
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的事故调查组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地址灾难,救援工作立即成为关注舆论焦点。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淤泥及渣土接收场人工堆土发生滑坡事故。
突然之间,事故现场没有被彻底调查,许多媒体从表面现象开始,报道“山体滑坡”一个接一个。
随后,国土资源部发布官方微博,告知事故原因,坍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社会关注开始从质疑“滑坡”理论转向讨论渣滓的来源,以及后来的责任问题。
2.营救情况。
在安全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的救援情况往往成为公众舆论的关注点。
目前,各地政府在救援行动中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新闻发布和宣传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救助往往成为次要舆论的一个常见场所。
失败表现在:一是救援中存在判断和技术失误,导致救援行动不力,如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和天津港爆炸事故;第二,灾难和事故的报道受到了地方弱化的质疑,并且有故意弱化公众舆论的嫌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66583a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f.png)
案例三: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注重平衡报道和客观分析
详细描述
在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引导需要注重平衡报道和客观分 析。媒体应全面报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对 各方观点进行客观分析,避免片面报道或偏袒某一方。 政府应积极与各方沟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感谢观看
THANKS
社会安全事件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及时响应、有效应对
详细描述
针对社会安全事件中的敏感话题和突发事件 ,政府和媒体应及时作出响应和处理,避免 事态扩大和恶化。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 和分析,及时掌握公众情绪和社会动态,采 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和化解。同时,应加强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
速反应能力和协调处置能力。
自然灾害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科学专业、注重细节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解读和答疑,提供科学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在信息发布中 ,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引发误解或恐慌。此外,应关注灾区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积极协调资源, 提供实际帮助。
自然灾害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以人为本、情感关怀
严重性
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和社会动荡等严重后果。
04
突发事件的影响
01
02
03
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社会恐 慌和不稳定情绪,影响社 会秩序。
经济损失
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经济损 失,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 建设。
人身安全
突发事件可能威胁到人们 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2
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
事故灾难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理性分析、避免恐慌
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与应对
![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a57e08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2.png)
实时监测
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与突发事 件相关的舆论热点和敏感话题
。
趋势分析
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趋 势分析,预测舆论的发展方向 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情感分析
对网络舆情进行情感分析,了 解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情感态度 和情绪变化。
关键信息提取
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提取与突 发事件相关的关键信息和重要
突发事件的特征
突然性
突发事件通常是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 然发生的,具有不可预测性。
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预 测和控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危害性
突发事件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 成严重危害。
紧迫性
突发事件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否则可能 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
突发事件的影响
线索。
舆情监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数据量大:网络信息海量,需要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算法进行筛选和分析 。
• 实时性要求高:突发事件发展迅速,要求舆情监测能够实时更新和反馈。 • 准确性要求高:舆情监测结果要准确反映公众的意见和态度,避免误导决策。 • 应对策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建立专业的舆情监测团队,提高分析和应对能力;加强与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自然灾害的舆情应对
总结词
及时响应、透明沟通
详细描述
在某地发生自然灾害后,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启动舆情监测机制,实时跟踪网络舆情动态,及时了解公众关切和 疑虑。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官方通告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灾情信息和救援进展,确保信息透明公开,消除 了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组织应积极回应,提供 准确、客观的信息,避免引发误解或恐慌。
网络舆情的舆论引点舆情事件中的关键节点
![网络舆情的舆论引点舆情事件中的关键节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e459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9.png)
网络舆情的舆论引点舆情事件中的关键节点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的舆论现象。
在网络舆情中,舆论引点和关键节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能够直接影响整个舆情事件的走向和结果。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的舆论引点和关键节点展开讨论,并分析其对舆情事件的影响。
一、舆论引点舆论引点是指能够引起公众兴趣和讨论的事件或言论。
在网络舆情中,舆论引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始时舆情的热度和传播程度。
舆论引点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件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比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
这些事件通常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公众对其表达出浓厚的情绪和关切,从而形成热点话题。
2.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如教育、环保、就业等。
这类问题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会引起大众的兴趣,引发广泛的舆论讨论。
3.名人言论或行为:名人的言论或行为往往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公众对其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态度。
一些名人的言论或行为如果涉及争议性话题,往往能够引发大规模的舆论争议。
舆论引点的选择和处理,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来引导公众的关注度和讨论程度,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舆情事件。
二、关键节点关键节点是指舆情事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时间点或事件。
这些节点对于舆情事件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节点通常包括:1.事件爆发点:事件爆发点是舆情事件的起始点,通常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或言论。
在这个节点上,舆情事件开始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可能会导致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2.舆情高峰期:舆情高峰期是指舆情事件在某一时间段内达到最高点的阶段。
在这个节点上,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达到顶峰,会在网络上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和传播。
3.事件转折点:事件转折点是指舆情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转折事件或言论。
这些事件或言论能够改变舆情事件的走向和局势,引发新一轮的讨论和关注。
关键节点的出现通常与舆情事件的发展紧密相关,能够对事件的进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突发事件中的自媒体舆论传播分析
![突发事件中的自媒体舆论传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fadf0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8.png)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2上舆情研讨152突发事件中的自媒体舆论传播分析左文佳摘要:在突发事件中,自媒体舆论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时效性强等特点,会影响突发事件相关社会舆论。
基于此,文章结合突发事件案例,总结突发事件中自媒体舆论传播的优势与劣势,论述突发事件中自媒体舆论传播策略,以期加强自媒体舆论传播的引导与管理,发挥优势、规避劣势。
关键词:突发事件;自媒体;舆论传播自媒体是指社会大众利用网络,传播新闻事件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介,社会大众可自发将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个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发布在互联网平台,平台广大用户可以进行观看、转发、评论等操作,实现信息传播。
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自媒体可立即产生反馈,为社会大众了解突发事件提供更多帮助。
一、突发事件中的自媒体舆论传播优势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社会性特征,会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一经出现,就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不仅会影响群众对事件的看法,甚至还可能影响事件的走向及进程,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在互联网时代,因为人人都可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自媒体舆论传播对突发事件的影响便更为显著。
具体来说,突发事件中的自媒体舆论传播优势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时效性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附近群众可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的发生始末、自身感受编辑为文字或拍摄的图片,上传至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在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下,当事人或附近群众作为自媒体,在几分钟内的时间内便可完成新闻的采集、编辑与发布,表现出传播速度快、消息时效性强等特点,使更多群众第一时间关注到突发事件[1]。
(二)内容多样和传统媒体相对单一的内容形式不同,自媒体的内容形式更为多样,互联网平台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自媒体可利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视频呈现、现场直播等方式,从多角度展示突发事件各类信息,内容更丰富和详尽。
(三)更易形成舆论共识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时间、空间的局限,任何地区的网络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有效的舆论传播。
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与应对
![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3e2559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4.png)
追查谣言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05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自然灾害的舆情监测与应对
总结词
及时响应、透明沟通、协作联动
及时响应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舆情监测系统迅 速捕捉到相关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 报告,为决策提供支持。
透明沟通
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等渠 道及时发布灾害情况和救援进展,回 应社会关切,稳定公众情绪。
舆情监测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
预警功能
通过监测和分析舆情,及时发现 和预警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
点,为决策者提供预警信息。
决策支持功能
通过分析舆情数据,为决策者提供 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和背景,帮助 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舆论引导功能
通过监测和分析舆情,及时发现和 引导舆论,避免谣言和负面信息的 传播,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舆情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舆情监测技术将更加智 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分 析舆情信息。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舆情监测将更加全面和深 入,能够处理和分析更多 的数据。
社交媒体监测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社 交媒体上的舆情信息将成 为舆情监测的重要来源。
危机评估
对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危机进行评估,为应 对策略提供依据。
情感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算法模型,预测舆情的发展 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应对建议
根据预警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和措施。
04
CATALOGUE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策略
快速响应与透明度
及时发布信息
新形势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
![新形势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e02d0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f.png)
企业与政府、媒体等各方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 的舆论危机,实现共赢局面。
CHAPTER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新技术在舆论引导中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 帮助分析和预测公众对突发事 件的反应,从而为舆论引导提
供更准确的目标和方向。
5G与物联网:5G和物联网技术 可以提供更快速、更全面的信 息传播,使得舆论引导更为及 时和有效。
改进工作
针对公众关切,举一反三 ,改进相关工作,提高应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培养意见领袖
发掘和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网 络意见领袖,让他们在舆论场
中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强化网络监管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打击 恶意炒作、造谣传谣等行为, 维护舆论秩序。
建立舆情应对机制
成立专业舆情应对团队,实时 监测网络舆情,制定针对性引 导策略。
协同处置
经验总结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紧密 配合,协同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共同维护 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及时总结经验教 训,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和水平。
CHAPTER 03
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技巧
及时准确发布信息
信息公开透明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信息,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复杂性。
观点分化明显
网络空间中,不同群体、不同立 场的人对同一事件可能有截然不 同的观点,观点分化明显,舆论
引导需要更加精细化。
谣言和假新闻传播
在突发事件中,谣言和假新闻往 往趁机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干扰
和破坏,影响社会稳定。
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72f3d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6.png)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网络舆情传播极为迅速和广泛,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系统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首先,媒体的报道、政府的信息公开和社会的关注度对舆情传播起到重要影响,关键词语的选择和网民的态度也对传播产生影响。
其次,事件风险程度和可控性、传播平台和信息传递速度、公众资讯需求和参与能力,也是影响网络舆情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最后,文章结合当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控制网络舆情传播并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一、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病毒、细菌、化学品等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治安等领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当突发事件爆发时,各种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传播速度、范围和方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但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负面影响,所以需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二、相关文献综述2.1 突发事件的风险、可控性和传播平台突发事件的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病毒的强度、传染性和危害程度、人群密集度和生活习惯、传染路线等。
同时,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也影响事件的传播和影响程度,如事件的起源和传播途径是否可控、政府和民众的应对是否及时有效等。
传播平台也是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关键因素,如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等。
2.2 媒体报道和政府信息公开媒体的报道和政府信息公开对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媒体报道的主流意见和观点可能会在网民中产生共鸣,从而加强或削弱事件的传播。
政府的信息公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众的信任和理解度,避免可能的谣言和恐慌。
2.3 网民态度和关键词语的选择网民态度和关键词语的选择也是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因素,如对事件的认识和解读、对信息可信度的评价、情感倾向和语言表达等。
突发事件的舆论危机应对
![突发事件的舆论危机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c246c2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0.png)
应对难度大
新媒体时代下,舆论危机涉及 的利益相关方众多,各方诉求
不一,协调难度大。
国际视野下的舆论危机应对合作
跨国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共同应对跨 国舆论危机。
联合应对策略
各国政府、媒体和相关机构应共同制定应对 策略,协调行动。
跨文化沟通
尊重文化差异,加强跨文化沟通,避免因文 化误解而加剧危机。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媒体时代舆论危机的特点与挑战
01
02
03
04
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 极快,舆论危机往往在短时间
内迅速扩散。
互动性强
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具有 很强的互动性,公众可以轻易
地发表观点和反馈。
信息真伪难辨
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来源广 泛,舆论危机中的信息真伪难 以辨别,增加了应对难度。
突发事件的舆论危机应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contents
目录
•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概述 •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策略 •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案例分析 •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的预防与准备 •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的反思与改进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概 述
定义与特点
03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 对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产品质量危机
总结词
快速响应,公开透明,积极沟通
详细描述
某企业面临产品质量危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公开承认问题并道歉,主动召回问题产品,与媒体和消费者积极 沟通,最终成功化解危机。
案例二:某地区自然灾害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权威发布,科学引导,人文关怀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性事件报道的舆论影响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关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
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综观近年我国诸多的突发公共群体性事件,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酿成。
在小事向大事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起到了极不好的发酵作用。
曾几何时,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的网络媒体覆盖全国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镇,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
但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显然缺乏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经验,对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许多网站缺乏网络道德,对那些不实不良的信息的传播缺乏社会责任感,一条信息上传网上后,众多网友先是网上围观,继而网上起哄,激起一种莫名的网络民愤,这种可怕的情绪像疾病一样迅速传播,进而转化为现实社会的街头围观,从而演变成为打砸抢烧甚而围攻基层政府的恶性突发群体事件。
贵州瓮安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2008年6月28日,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女生李树芬溺水窒息而亡。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单纯的事件,却因谣传而使事件真相变得愈来愈扑朔迷离。
在各种版本谣言的纠集下,在声势强大的网络围观下,死者家属纠集众人上街讨说法,在平时对当地政府不满的群体的掺和下,事件开始演变成一起针对政府部门的打砸抢烧的恶性事件。
导致瓮安县委大楼、县政府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被烧毁、刑侦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42台交通工具被毁、被抢走电脑数十台,骚乱共造成150余人受伤。
事后,瓮安县委书记、县长、县公安局政委、局长均被免职。
基层政府的冷漠和网络围观,是新时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要成因。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转型期,潜藏在社会底层的矛盾比较多,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的仇富心态、官员贪渎导致的仇官心态、城市发展和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等。
平时由于诉求渠道不畅等原因,这些问题和矛盾潜藏在社会的许多角落。
对于各地政府,GDP成为衡量政府政绩的主要甚或是唯一的指标,以破坏环境、以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比比皆是。
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等级和通行能力,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征地、拆迁、补偿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要么成为房地产商的利益代言人,要么严重侵害农民的利益,他们不知道土地这一根本性生产资料的丧失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讲究工作方法,不站在利益受损一方思考问题,靠一时的哄骗欺瞒或强硬手段保证工程的进行,但诸多矛盾和隐患就潜藏下来了。
近年发生在我国的众多群体性事件,在其形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主流媒体的声音缺失。
正因为主流媒体声音的缺失,才任由各种谣言甚嚣尘上,任由网络围观、围攻,一件件小事情才不断发展为一件件恶性事件。
导致主流媒体声音的缺失的原因:一是地方党政部门对主流媒体管得太死,新闻监管体制没有与时俱进。
重大新闻事件报告制,本是没错,但当前的信息爆炸时代与过去一个地方“一报一台主天下”的格局有着天壤之别。
当一件重大新闻事件的报告还摆放在领导的案前等待审批时,网络上各种信息已传得满天飞,而且事件的真相被传得支离破碎。
二是地方个别领导思想不开放,解决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欠缺。
辖区内一发生不好的事件,就惊惶不安,对待新闻媒体如临大敌,对各种信息实行堵塞政策。
出于自身的利益,各级政府和官员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知道。
正因如此,有许多可以化解的事情,由于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使事件的发展走入“起因都很小—基层反映迟钝—事态升级爆发—基层无法控制—震惊高层—迅速处置—事态平息”的怪圈,集中暴露出应急处突能力的薄弱。
主流媒体的及时介入,还有利于改变突发群体性事件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消除信息危机。
突发事件的信息危机起于谣言和小道消息,盛于社会恐慌,终于信息的公开、透明。
信息越公开、越充分、越及时越好,越有利于尽快妥善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
而解决突发群体性事件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提供、坚持和把握正确的舆论,疏通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发布渠道,尽最大可能消除流言蜚语、小道消息、谣言传言的生存空间和传播空间。
相对于网络、手机等新兴传播手段而言,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有其传统优势,广大受众对权威主流媒体的信任度暂时是无法替代的。
所以,在突发公共群体性事件中,主流媒体要主动出击,主动有为,占据舆论制高点,为阻止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向恶性事件发展作出最大的努力。
主流媒体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封闭的新闻理念的束缚,把握政策空间,争取第一时间、第一空间、第一现场、第一高度,抢占第一落点,掌握舆论主动权。
遵循新闻规律,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和内容的透明度,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在信息化加快、传媒多元化的时代,遇有重大突发事件,以“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2007年1月17日下午4时许,四川省达州市辖下的大竹县因一酒店女员工不明原因死亡,引发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事发时酒店被抢砸烧,消防车被砸,谣言四起,不少市民不明真相纷纷起哄,网上对此事也吵得沸沸扬扬。
事件给达州和大竹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
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事态发展的关键时刻,亲临现场指挥的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果断决策,要求达州日报社立即开办《达州晚报·大竹特刊》,迅速占领舆论阵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把事件的真相及时、准确、全面地告诉公众,有针对性地把道理讲明白、说清楚,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达州日报社主要领导亲自组织10多名精兵强将,兵分多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第一手客观翔实的稿子。
与此同时,报社大本营也组织了一批最优秀的编辑,加班出版《达州日报·大竹特刊》。
参与此次特别报道的采编人员,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在极短时间内高密度地出版了28期《达州晚报·大竹特刊》。
不仅报道事件的真相、事件的进展以及中央和省、市领导对事件的关注,还以大篇幅刊载了最近几年来大竹县取得的可喜成就。
特刊采用消息、通讯、特写、图片等多种报道方式,获得了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导向鲜明、通俗可读的宣传效果。
当代表党委政府权威声音的《达州晚报·大竹特刊》,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大竹后,一时“洛阳纸贵”。
广大竹城市民通过特刊及时地了解了整个事件的真相,看到了党和政府为事件处理付出的努力,也懂得了珍惜大好发展局面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围观群众逐步散去,事态逐步得到控制,事件最终得以平息。
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媒体如果能够及时报道,就会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舆论引导是大众媒介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有效履行这个职责的过程中,媒体会得到管理层和民众的共同认同,媒体的公信力便构建起来。
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媒体通过引导受众对深层次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也能提升大众传媒的深度与厚重,塑造品牌形象。
总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都较强,媒体应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展现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彰显舆论导向力量,致力于服务于党与人民,提高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以更好地发挥新闻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