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2
202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60《财政学》(附参考答案)
B.5%~45%的 7 级累进税率 C.3%~45%的 9 级累进税率 D.3%~45%的 7 级累进税率 12.以开征范围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标准,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 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为( B ) A.土地增值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耕地占用税 D.房产税 1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房产税可以按房产余值征税,也可以按房产租金收入征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采用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C.车船税采用的是定额税率 D.在房屋买卖中,出让方为契税的纳税人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抵免限额规定方法的是( C ) A.分国抵免限额 B.分项抵免限额 C.统一抵免限额 D.综合抵免限额 15.以下关于国际税收协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国际税收协定的出现适应了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需要 B.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包括《OECD 协定范本》和《UN 协定范本》 C.通过国际税收协定可以完全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 D.国际税收协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了解、互利互让、对等协商的基础上的 16.一般来说,“金边债券”是指( A ) A.政府债券 B.金融债券 C.企业债券 D.民间债券
7/9
(4)市场购销偿还法,即在债券期限内,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从证券市场上买回一定比例的 债券,买回后不再卖出,以至期满时,该种债券已全部或绝大部分被政府所持有,从而债券的 偿还实际上已变成一个政府内部的账目处理问题。 (5)以新替旧偿还法,即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兑换到期的旧债券,以达到偿还国债的目的。 五、论述题 35.试论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答: 国际重复征税是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核心内容,之所以会产生国际重复征税问题,是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税收管辖权的交叉重叠直接导致的。 首先,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前提是纳税人在其居住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获取收入,并且各国均征 收所得税。概括起来,即跨国纳税人、跨国所得、各国对所得税的开征是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 重要前提。 其次,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此外,在各国都实行单一的税收管辖权时,由于各国对居民或收入来源地的认定标准不同,也 会出现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又,或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从而会产生国际 重复征税。 36.试论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答: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社会所能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国民经济 的分配规模越大,国债规模也就可以越大;反之,国债规模只能较小。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 前提下,在社会的初次分配中,国家所得部分比重越低,国家举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越大, 同时,集体和个人所得部分比重越高,应债能力就越强,从而国债规模就可以越大;反之,国 债规模就越小。 (2)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国债是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的工具,国债规模在定 程度上,也受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影响。 (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国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杠杆,其规模大小也 必然受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任务的制约。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加重,控制力度需要加大时, 国家必然扩大举债规模,以适当集中资金,增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来源:百分自考网
【实用资料】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doc
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二)第二章一、重点名词:1、私人产品——是指与个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产品,它是被个人或家庭分别消费、单独受益的一般物品或服务,在理论上也被称作“私人物品或服务”。
2、公共产品——是指被整个社会上的人们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殊物品或服务,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国家安全等,在理论上也被称作“公共物品或服务”。
3、混合产品——是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是居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两者之间的物品或服务,他们既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也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但他们却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在理论上也被称作是“半公共产品”或“半私人产品”。
4、公共部门——是指一个社会中属于政府所有,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政府直接指令的经济实体(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的总和。
5、私人部门——是由个人、家庭和私人所拥有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
6、公共管制——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经济实体的行为做出的约束性规定。
二、简答题:1、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混合产品的定义与特征。
私人产品是指与个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产品,它是被个人或家庭分别消费、单独受益的一般物品或服务,在理论上也被称作“私人物品或服务”。
公共产品是指被整个社会上的人们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殊物品或服务,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国家安全等,在理论上也被称作“公共物品或服务”。
混合产品是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是居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两者之间的物品或服务,他们既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也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但他们却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在理论上也被称作是“半公共产品”或“半私人产品”。
这类产品包括政府出资兴建的航空、铁路、学校、医院、公园及其他娱乐场所等,只有愿意为此付款的人才能享用。
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的特征私人产品具有以下特点:是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与效用的可分割性三个特征。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导论一、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两种实证分析法: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不要求价值判断,它的目的在于描述;——创始人马歇尔——可“验证”轨道——牛顿方法规范分析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需要有伦理标准;——创始人庇古——“伦理”轨道二、研究对象◆一个立场◆两个“度”:集中度、集权度◆三大职能: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四项要素:收、支、平、管◆五级体制:中央、省、市、县、乡◆六点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和民主观;二是应坚持正确的市场观和效率观;三是应该坚持正确的公共观和公平观;四是应该坚持正确的民生观和福利观;五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观和绩效观;六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社会观和发展观;三、财政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两者首尾相接;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单位的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其最后要降到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财政学正是从市场失灵讲起;◆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整个国家的运行情况,核心是讲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宏观市场失灵和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学也要讲财政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财政政策问题;两者在这一点上是重合的;◆财政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马克是注意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在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财政收支属分配范畴;财政学要研究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2、财政学与其它相关经济管理课程◆财政学与金融学;财政学与金融学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金融学是研究市场上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是讲各个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也包括政府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财政收支一般是无偿的,属政府行为,通过金融活动形成的资金收支是有偿的,属市场行为;◆财政学与财务管理学;两者也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财务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这要是个政策问题,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主要是个经营问题;政府财政的理财目标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二、财政的特征财政的一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三、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四、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民主与法治性四、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其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五、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性的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不完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六、政府干预手段◆行政、法律手段◆组织公共生产手段◆经济手段七、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含义: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财政的资源配置措施:财政通过支出、税收等手段,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二收入分配职能◆含义: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分配职能是财政的基本功能,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后者;◆财政的收入分配措施:界限和范围,税收,转移性支出,政府公共投资;◆财政收入分配的必要性:三调控经济职能◆含义: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就业率稳定、物价水平的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稳定◆财政调控经济的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自动稳定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成长中的“瓶颈”,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保证;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式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财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四监督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公共产品的概念所谓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指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三、纯公共产品概念:纯公共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它还具有不可分割性,它的消费是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用的; 纯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市场适于提供私人产品,满足私人需要,对提供纯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四、混合产品概念:混合物品即兼有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双重性质的物品;其大致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其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二是非竞争性不充分且可以排他的;三是具有非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充分的;◆第二类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如水力发电设施;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物品;第二类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五、公共生产的概念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六、公共定价◆概念: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七、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公共选择作为一种选择,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八、财政支出原则一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含义在经济领域中,所谓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在经济领域中,效率实质上是指劳动生产率问题;◆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存在着矛盾;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之实现统一,是经济活动管理者和经济理论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公平分配是提高效率的前提;第二,效率是公平分配的基础;2、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一般地说,如果过分地强调效率,就会对社会公平产生一定的损害;相反,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力求实现收入均等,又会弱化利益刺激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效应;◆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原则1、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和对象的调整来修正和改善社会成员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份额,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使得相对的社会公平得以实现;2、财政支出效率原则财政支出效率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协调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采取牺牲效率实现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实现效率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当的,合理的做法是力求协二者的统一;二保障民生原则◆必要性◆可行性◆实现措施:以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三量入为出原则◆含义:所谓量入为出原则,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财政支出要限定在财政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以财政收入来控制财政支出,,力争做到收支平衡,这一原则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必要性◆要求四统筹兼顾原则五优化支出结构原则九、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收入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成本——效应分析法◆因素分析评分法◆最低成本法最低费用选择法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按费用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费◆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经济分析意义: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大;反之,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大;二、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三、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通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是最常用的相对指标;二是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四、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其基本原理是:政府社会管理活动增强→政府经济活动增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范围扩大→公共支出上升;该理论的特点是从整个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公共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五、经济发展阶段论◆起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绝对比重◆中期:政府投资仍在上升,但增速放缓,让位于私人投资◆成熟:马斯格雷夫:政府投资比重下降罗斯托:在政府投资规模六、内因外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基本原理是:随机事件——社会动荡如战争的冲击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了其返回以前的水平;他们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其“时间形态”理论的核心;七、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也称“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八、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第四章购买性支出一、社会消费性支出◆含义: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而且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取得公民支持和承认的前提;◆分类: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教科文卫支出二、政府投资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一段时期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态,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自身投资;三、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的概念四、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投资主体与目标不同◆资金来源及投向选择不同◆政府资金实力雄厚,投资范围是一些特定的行业◆政府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得政府投资的政策调节性愈加明显五、基础产业的概念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广义的基础产业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六、政府为什么要向基础产业投资1.什么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的区别2.政府投资的特点3.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4.基础产业:定义、特点、总结5.我国基础产业的投资方式从我国实际出发,运用财政理论说明政府对基础产业投资的意义七、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农业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和农业支撑体系;农业支撑体系又包括三大类,分别为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是水利建设;支农工业体系,重点是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业科技;◆我国财政支农的政策和思路1、财政支农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增收,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支持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扶贫开发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创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体系机制的建立;2、我国财政支农的基本思路✧创新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完善巩固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推动支农政策和资金整合✧支持农业和农村重大改革✧强化支农资金监督八、财政投融资的概念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九、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第五章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转移性支出市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它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其实质是财政在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收入再分配,通过这种分配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二、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政策、事业和制度的总称;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论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的,如何构成◆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社会救济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灾害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政府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特殊照顾、救济、抚恤等除社会保险以外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残疾人社会福利等内容;1.老年人社会福利2.儿童社会福利3.残疾人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优抚安置是我国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两类:1.社会优抚2.社会安置◆其他保障1.城镇住房保障2.农村社会保障五、财政补贴的定义财政补贴一般被定义为国家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部分特定的企业、居民或事项给予的无偿补助或津贴,因此,财政补贴实质上是一种财政转移支出形式,也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六、税式支出◆定义: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互抵、优惠退税、加速折旧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的定义财政收入就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通常有两个含义:第一,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第二,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二、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只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按照法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外取得的借款收入;◆转移性收入三、财政收入规模因素与财政收入结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4.税收制度与征管水平◆财政收入结构因素第七章税收原理一、税收的概念及性质◆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参与居民和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过程;◆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二、税制要素三要素纳税人: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纳税客体□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税收优惠违章处理:欠税、偷税、抗税、骗税;三、税率的形式四、税收分类◆以课税对象不同为标准,可分为:对商品或劳务征税、对所得或利润征税和对财产行为征税◆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以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五、试述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形式:◆前转,亦称顺转◆后转,亦称逆转◆散转,亦称混转◆税收资本化条件:六、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1、课税范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则越不利于税负转嫁;这是因为商品或要素购买者是否加收提价税负转嫁引起的一个重要制约,是能否找到不同提价的同类代替品;2、税种属性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常常是不易转嫁的;3、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4、市场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a.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生产者都无法在短期内单独提高课税商品的价格,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从长期看,各个生产者会形成一股整个行业的提价力量,从而实现税负转嫁;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单个生产者可利用自己产品的差异性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有可能把税负加入价格,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由于没有形成垄断市场,因此只能实现部分转嫁;第八章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
全国自考《财政学》配套题库【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课程代码:00060】
6.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 A.公务员工资 B.价格补贴 C.公共工程投资 D.政府机构经费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3 2017 年 04 月《财政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课程代码:00060) ......................................................3 2016 年 10 月《财政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课程代码:00060) ......................................................9 2015 年 04 月《财政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课程代码:00060) ....................................................16 2014 年 10 月《财政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课程代码:00060) ....................................................23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7 年 04 月《财政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课程代码:00060)
自考财政学重点难点分析(2)
财政学重点难点分析(2)
第三章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重点:财政的职能。
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
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益问题。
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税收概述
本章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上述重点中同时包含了一些难点问题。
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
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一、财政学概述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目标、手段和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取得的资金,包括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是国家依法向个人、企业征收的强制性支付。
非税收入包括罚款、经营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捐赠、补助等。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用于实现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目标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等。
财政支出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和分配方案,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
财政预算有助于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调控经济、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财政预算按照不同的层次可以分为国家预算、地方预算和部门预算。
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收入再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水平、支出结构和预算赤字等方式来实施。
六、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
财政体制的优化是建设现代化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包括集中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七、财政评价财政评价是对财政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政府改进财政管理工作。
财政评价的方法包括财政绩效评估、财政审计、财政调查等。
财政评价能够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
八、财政法律法规财政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有关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它是规范财政行为、保障财政稳定和财政公正的重要依据。
2018年自学考试《财政学》冲刺复习重点(2)
2018年自学考试《财政学》冲刺复习重点(2)2018年自学考试《财政学》冲刺复习重点汇总
1.2财政制度
1.2.1 原始公共分配制度
1.2.2 家计财政制度(奴隶社会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合一)
1.2.3 国家财政制度(封建社会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分离)
1.2.4 公共财政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与法制的公共化财政、
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与法制的公共化财政)
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制度
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P5、6
1.弥补市场失效
2.一视同仁服务
3.非市场营利性
4.法治化财政
2018年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单选习题汇总。
最新全国自学考试00060《财政学》试题和答案
最新全国⾃学考试00060《财政学》试题和答案2012年7⽉⾼等教育⾃学考试全国统⼀命题考试财政学试卷课程代码:00060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效,试卷空⽩处和背⾯均可作草稿纸。
2.第⼀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
3.第⼆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注明⼤、⼩题号,使⽤0.5毫⽶⿊⾊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效。
第⼀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是(D)A.电信服务价格居⾼不下B.传染性疾病流⾏C.私⼈企业没能⼒从事国防科技研究D.政府提供医疗保险,但医疗费⽤飞速上涨,⽆法控制2.下列选项中适⽤最低费⽤选择法的是(A)3-55A.经济性质的财政⽀出项⽬ B.有形的财政⽀出项⽬C.可以⽤货币测量的财政⽀出项⽬ D.⽆法⽤货币直接量化的财政⽀出项⽬3.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政管理所收取的⼿续费⽤和⼯本费⽤称为(B)4-81A.使⽤费 B.规费 C.特许费 D.劳务费4.世界各国普遍采⽤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法是(D)5-140A.税收饶让 B.扣除法 C.豁免法 D.抵免法5.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的基本区别是(A)7-175A.政府预算编制形式上的差别 B.政府预算编制内容上的差别C.预算编制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 D.预算作⽤时间的长短6.对市场运⾏和企业经营⾏为的引导、调节和监督及参与宏观经济运⾏⽅⾯的监管和决策属于财政(B)9-219 A.直接监督B.间接监督 C.事前监督 D.事后监督7.我国现⾏分税制下,属于中央收⼈的是(A)10-250A.关税 B.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契税8.转让⽆形资产须缴纳(D)这个答案错了,应该是营业税5-107A.增值税 B.消费税 C.关税 D.营业税9.从筹集财政收⼊的⾓度上看,税基最宽的增值税类型是(A)5-101A.⽣产型增值税 B.交换型增值税C.收⼊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10.反映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年经济总规模的⽐例关系的指标是(C)这个答案也错了4-78A.公债依存度 B.公债偿债率 C.公债负债率 D.居民应债率11.政府外债管理的⾸要⽬标是(C)6-164A.控制外债规模 B.消除外债风险C.促使外债结构合理 D.保证外债偿债能⼒12.我国现⾏的财政管理体制,个⼈所得税收⼊划分的做法实际属于(A)10-245A.分割税额 B.分割税率 C.分割税种 D.分割税制13.下列产品或服务中,具有效⽤不可分割性特征的是(D)1-7A.⾦融服务 B.住宅 C.⽯油 D.国防服务14.世界各国经常使⽤的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具是(D)8-208A.存款准备⾦率 B.再贴现率 C.再贷款率 D.公开市场业务15.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些财政收⽀会⾃动发⽣增减变化,从⽽对经济波动发挥抵消作⽤,这属于(B)8-201 A.⾃动稳定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紧缩的财政政策 D.扩张的财政政策16.下列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及受益范围的表述中,错误的选项是(D)10-233A.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并⾮肯定是全国性的B.地⽅性公共物品或服务须由地⽅政府负责提供C.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应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D.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就是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17.最早提出转移⽀付概念的著名经济学家是(C)10-259A.凯恩斯 B.洛伦茨 C.庇古 D.⽡格纳18.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发展阶段,政府投资与总投资之间的关系是(D)2-41A.总投资的⽐重保持稳定,政府投资占国民⽣产总值的⽐重不断上升B.总投资的⽐重保持稳定,政府投资占国民⽣产总值的⽐重不断下降C.总投资的⽐重保持上升,政府投资占国民⽣产总值的⽐重不断上升D.总投资的⽐重保持上升,政府投资占国民⽣产总值的⽐重不断下降19.当政府需要刺激经济时,可选择的公债发⾏措施是(C)6-146A.扩⼤长期公债发⾏量 B.扩⼤中期公债发⾏量C.扩⼤短期公债发⾏量 D.停⽌长期公债发⾏量20.⼀般⽽⾔,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需满⾜的条件是(C)3-49A.公共物品⽀出的边际效益与私⼈物品⽀出的边际效益之和最⼤B.公共物品⽀出的边际效益⼤于私⼈物品⽀出的边际效益C.公共物品⽀出的边际效益等于私⼈物品⽀出的边际效益D.公共物品⽀出的边际效益⼩于私⼈物品⽀出的边际效益⼆、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歪少有两个是符合题⽬要求的。
00060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的税制是指:…………………………………………………()①累进税制②比例税制③定额税制④累退税制2、创造性财政支出是指………………………………………………………………()①警察支出②法庭支出③国防支出④文教支出3、财政支出中成本效益分析法一般适用于…………………………………………()①军事支出②政治支出③经济建设支出④文化支出4、区别不同税种的标志是指…………………………………………………………()①税率②纳税人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5、公债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是………………………………………………………()①15%-20% ②10%-25% ③25%-30% ④35%-40%6、税收资本化一般出现于……………………………………………………………()①土地交易中②酒类产品交易中③服装交易中④日常品交易中7、对公债的小额认购者采用的拍卖方式是…………………………………………()①价格拍卖②收益拍卖③竞争性出价④非竞争性出价8、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①英国②德国③法国④美国9、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6,边际消费倾向为0.4,则政府支出乘数为:…………()①6 ②4 ③2/3 ④3/210、当转移支付的目的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综合实力时,应该选择:……………()①选择性拨款②一般性拨款③配套性拨款④非配套性拨款11、下列产品类型中,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指:……………………………………()①高等教育②科技开发③国防④医疗保健12、预防性财政支出是指……………………………………………………………()①卫生支出②经济支出③国防支出④文教支出13、财政支出中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适用于………………………………………()①军事支出②环保支出③经济建设支出④行政管理支出14、区别不同税种的标志是指………………………………………………………()①累进税率②纳税地点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15、公债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是……………………………………………………()①10%-20% ②15%-20% ③25%-30% ④35%-40%16、税收资本化一般出现于…………………………………………………………()①汽车交易②土地交易中③服装交易中④日常品交易中17、短期公债的偿还方式一般采用…………………………………………………()①抽签轮次偿还法②到期一次偿还法③市场购销偿还法④以新替旧偿还法18、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①英国②中国③法国④日本19、平衡预算乘数永远是……………………………………………………………()①2 ②1 ③3 ④020、当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干预和影响地方政府提供特定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活动时,应该选择:…………………………………………………………………………()①选择性拨款②一般性拨款③配套性拨款④非配套性拨款21、财政支出中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适用于………………………………………()①基础设施支出②环保支出③经济建设支出④文化支出22、衡量税收负担的税收要素是指…………………………………………………()①税率②纳税地点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23、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是…………………………………………()①10%-20% ②15%-20% ③25%-35% ④35%-40%24、我国增值税正式开征于…………………………………………………………()①1990年②1984年③1996年④2002年25、短期公债的偿还方式一般采用…………………………………………………()①分期逐步偿还法②到期一次偿还法③市场购销偿还法④以新替旧偿还法26、采用10月制预算年度的国家是…………………………………………………()①美国②英国③中国④意大利27、“双紧缩”财政货政策主要适用于………………………………………………()①经济严重萧条时期②严重通货膨胀时期③经济结构失调时期④财政赤字较大时期28、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①凯恩斯②庇古③亚当.斯密④弗里德曼29、不可控制性财政支出是指………………………………………………………()①社会保障支出②行政管理支出③国防支出④文教支出30、反映课税广度的税收要素是指…………………………………………………()①税率②纳税地点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31、外债偿债率国际标准安全线是…………………………………………………()①20% ②15% ③35% ④40%32、我国流转税中唯一的价外税是…………………………………………………()①营业税②个人所得税③增值税④印花税33、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方式是……………………………………………………()①增加税收②发行货币③发行公债④银行借款3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5,则政府支出乘数为:…………………………………()①2 ②1 ③3 ④435、“双扩张”财政货政策主要适用于………………………………………………()①经济严重萧条时期②严重通货膨胀时期③经济结构失调时期④财政赤字较大时期二、多选题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包括……………………()()()()()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②消费的非竞争性③受益的非排他性④收益的对等性⑤分散性2、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包括………………()()()()()①因素分析法②成本效益分析法③最低费用选择法④机会成本分析法⑤实证分析法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包括………………()()()()()①价格②经济发展水平③分配政策④政治制度⑤经济体制4、充分就业是指扣除了哪些失业状态下的情形()()()()()①周期性失业②摩擦性失业③结构性失业④技术性失业⑤季节性失业5、城建税的计税依据包括………………………()()()()()①增值税税额②营业税税额③关税税额④消费税税额⑤资源税税额6、转移性财政支出包括……………………()()()()()①养老保险支出②失业救济支出③行政管理支出④债务利息支出⑤武装警察支出7、财政分权理论包括…………………………()()()()()①俱乐部理论②公共物品或服务理论③分税制理论④集权与分权理论⑤财政联邦主义8、公债的基本特征包括……………………()()()()()①自愿性②无偿性③集中性④灵活性⑤分散性9、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①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币值稳定④物价稳定⑤国际收支平衡10、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金融保险业③服务业④商品零售业⑤动产销售业11、购买性财政支出包括……………………()()()()()①养老保险支出②失业救济支出③行政管理支出④债务利息支出⑤武装警察支出12、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一般包括……………()()()(()①规费②税收③公债收入④国有资产收益⑤救济金13、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①课税对象②纳税人③税率④减免税⑤纳税环节14、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包括………………()()()()()①低税法②扣除法③豁免法④抵免法⑤税收饶让15、我国预算层级包括………………………()()()()()①中央政府预算②省级政府预算③市级政府预算④县级政府政府预算⑤村级政府政府预算16、社会保障支出包括……………………()()()()()①养老保险支出②失业救济支出③行政管理支出④债务利息支出⑤武装警察支出17、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一般包括……………()()()()①规费②使用费③公债收入④国有资产收益⑤税收18、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①免征额②纳税人③税率④起征点⑤课税对象19、税负转嫁的方式包括………………()()()()()①前转②后转③散转④消转⑤税收资本化20、我国政府预算的原则包括……………………()()()(()①完整性②统一性③可靠性④公开性⑤年度性三、填空题1、发达国家的中央收入与地方收入之比一般为()。
财政学复习重点
一、题型1、选择2、名词解释3、简答4、分析二、复习重点(一)书本重要章节2.2、3.1、3.2、4.2、6.1、6.3、8.4(8.4.4)、9.3、11.1、11.2、13.1 (二)考点1、财政概念、职能2、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3、公共选择(背)—交易成本(看)4、公共偏好的表达方式5、投票规则6、中间人投票定律(P61)7、公共政策决定主体的行为(P69)8、财政政策和公共政策(一个意思)9、什么是资源配置10、帕累托效率(背)11、公共部门和公有制部门区别12、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区别13、市场失灵(背)14、公共产品效率产量(看)15、什么是外部性?类型?原因?纠正对策?(背)16、政府失灵原因(看)17、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18、财政支出活动扩张(瓦格纳)19、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益(看)20、财政投资特点、范围21、基础实施、基础产业(背)22、财政投融资(看)23、公共选择转移性支出(看)24、什么是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筹资模式25、财政收入分配、决定财政收入增长因素(背)26、课税对象、依据、税率(背)27、税收分类28、税收转嫁、特征、条件(背)29、拉弗曲线30、税收负担(背)31、公平(P28-P31):社会福利主义下的公平和非社会福利主义下的公平32、什么是税制结构?决定因素?(看)33、增值税类型34、商品税和所得税的特征(看)35、政府预算定义、分类36、政府预算管理权限(看)37、政府预算原则38、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
自考财政学考点二
自考财政学考点二
公债
(1)公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结构。
(2)公债可以调节产业结构。
(3)公债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
政府投资
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最终形成各类固定资产。
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着关键性作用,它可以将“基础瓶颈”制约所压抑的民间部门的生产潜力释放出来。
补贴
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职工或居民生活费补贴、财政贴息。
补贴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最主要优点:灵活性和针对性。
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系统地、明显地、反映财政政策意图,具有综合性、计划性、法律性等特点。
对总需求的影响:预算收入对总需求产生收缩效果,预算支出对总需求产生扩张效果。
调控作用表现:一是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变动及其平衡状态,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二是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结构,可以调节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税收
对供给的影响:个人所得税-劳动供给;商品税-生产成本和劳动供给;企业所得税-产品价格。
对总需求的影响:增税对总需求产生收缩效果,减税反之。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分类
关注: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抉择政策。
自动稳定政策:根据经济波动自动发生稳定作用,无需借助外力,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特别是累进的所得税。
——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对个人的转移支出。
相机抉择政策: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2
第二章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重点:财政收支的规模问题,尤其是财政收入在量上的客观界限。
由这一公式涵义推断出其影响因素及适度财政收入的确定原则、财政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规律及原因。
<>
难点之一,虚假财政收入问题。
明确其产生可能性根源即财政收支的货币化之后,再进一步把握商品货币价值与实物价值分离运动从而导致部分财政收入虚假的机制、后果及对策。
之二,财政支出的多重分类及财政收入的不同形式。
以多角度多层次对财政支出的类别划分对其记忆造成较大难度,应凭借对不同划分依据的理解掌握各类别及涵义。
对于一项具体的财政支出应能判定其在不同角度划分的支出类别下所能纳入的多重归属。
对于财政收入的不同形式,需关注采取不同形式的权力依据的差别及基本含义。
<
关于财政收入的源泉问题,主要理解c、v、m相互制约从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现实中财政收入源于c、v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