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 第三讲 走进鸟类世界

合集下载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鸟类动物的特征:身体骨骼结构、毛羽和嘴的形状、生活习性等。

2.培养观察与描述的能力,能够进行基本分类。

3.热爱鸟类动物,保护羽毛资源。

二、教学内容1.鸟类动物的特征。

2.鸟类的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鸟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辨别鸟类动物,并进行简单分类。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10分钟)1.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鸟类动物的美丽。

2.学生观察后,教师迅速询问并引导学生询问:鸟儿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特征?4.2 呈现(20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鸟类动物有哪些特征,将通过课堂展示生动呈现出来。

2.教师使用图片随机展示鸟类动物,并让学生观察后,迅速对其进行描述。

3.学生分组并各自选择一种鸟类动物,描述其特征和习性。

4.3 讲解(30分钟)1.教师分别从身体骨骼结构、毛羽和嘴的形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详细讲解鸟类动物的特征。

2.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

3.学生针对鸟类特征,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

4.4 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共同观察多幅图片或视频,并根据鸟类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讨论。

2.学生针对自己分组的鸟类动物,进行一定的分类标准商讨,并口头表述相关理由。

4.5 评价(10分钟)1.教师观察学生的听讲、观察及分类能力等,并进行点评和评价,同时请求学生评价本次授课质量。

2.教师针对评价意见进行及时整合和处理。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鸟类动物的美丽和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讲解环节,针对鸟类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

在操作环节,让学生手动分类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表述能力。

在评价环节,教师积极采纳学生评价意见,为后续授课做好针对性调整。

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更注重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效果。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小鸟(3篇)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小鸟(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缺乏对自然界的了解和关爱。

为了让学生们亲近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探秘小鸟的世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将深入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提高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校园生活。

三、活动内容1. 小鸟知识讲座:邀请鸟类专家为学生讲解小鸟的种类、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知识,让学生对小鸟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观鸟活动: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湿地等地方进行观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小鸟的生活状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 制作鸟巢:学生分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鸟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4. 画小鸟:学生以小鸟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小鸟的喜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5. 环保宣传:学生分组,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小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活动前,学校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本次活动,组织学生报名,并邀请鸟类专家进行讲座。

2. 实施阶段:(1)小鸟知识讲座:鸟类专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小鸟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激发学生对小鸟的兴趣。

(2)观鸟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来到公园、湿地等地,观察小鸟的生活状态,记录小鸟的种类、习性等。

(3)制作鸟巢:学生分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鸟巢,培养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4)画小鸟:学生以小鸟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小鸟的喜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5)环保宣传:学生分组,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小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总结阶段: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一、活动主题:走近鸟类,了解自然1. 活动背景:鸟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近鸟类,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活动目标:(1)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鸟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鸟类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生态意义等。

2. 户外观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鸟类的生活,记录鸟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鸟类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分析鸟类的生活习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 创意制作:学生动手制作鸟类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对鸟类特征的认识。

5. 保护鸟类宣传:学生制作保护鸟类宣传海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步骤:1. 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关注鸟类。

2. 鸟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知识。

3. 户外观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鸟类的生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鸟类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分析鸟类的生活习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 创意制作:学生动手制作鸟类模型,增强对鸟类特征的认识。

6. 保护鸟类宣传:学生制作保护鸟类宣传海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7. 总结: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对鸟类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户外观察中的表现;3. 学生制作鸟类模型和保护鸟类宣传海报的质量;4. 学生对鸟类保护意识的提高。

五、活动资源:1. 鸟类知识讲座专家;2. 户外观察场地;3. 制作鸟类模型的材料;4. 保护鸟类宣传海报制作材料;5. 相关鸟类资料书籍和视频。

六、活动准备:1. 准备鸟类知识讲座的PPT和资料;2. 安排户外观察场地,准备观察工具(如望远镜、记录本等);3. 准备制作鸟类模型的材料(如塑料泡沫、颜料、树枝等);4. 准备保护鸟类宣传海报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5. 收集相关鸟类资料书籍和视频。

走进鸟的世界 (教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鸟的世界 (教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鸟的世界一、活动背景:鸟类为生活中常见之物,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它们的生存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走进鸟的世界”是学生与自然的一次对话,开启了学生探索自然之门,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们来说,鸟类既熟悉又陌生,通过“走进鸟的世界”的主题活动研究,为更多学生们提供更多接触、了解鸟类的机会,学习各种观察鸟类的方法,掌握更多鸟类的知识,倡导大众对鸟类关注以及掌握正确护鸟方法,从而进一步学会爱护环境。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活动的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展了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初步具备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能力。

随着探究能力的增强,他们对身处的环境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欲望,也对“人与自然”的课程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希望走出课堂,深入到自然中去感受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观察调查方法还没有系统的了解,独立探究和综合活动能力有待加强,其观察研究、调查了解、综合分析,总结归纳等能力,还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培养。

四、设计思路:观察调查法是综合实践课常用的学习方法,其方法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把方法运用到实际调查活动中去。

因此,课上,教师以培养学生观察调查能力为着眼点,通过模拟应用“观图片,感受观察方法的重要性——辨苹果,初步掌握观察方法——辨小鸟,尝试运用观察方法——巧迁移,提高活动的能力”等环节,创设各种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尽可能真实的观察体验,在经历完整真实的实践过程后最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促使学生在日后的实地考察中真正提升实践能力。

五、活动目标:(一)认知和技能1.知道观察调查方法的具体要求。

2.懂得运用观察调查方法进行观察。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活动,初步掌握观察调查的方法。

2.利用“图片——植物——动物”阶梯式体验活动提升观察调查的能力。

鸟类观察追寻世界各地珍稀鸟类的观鸟之旅

鸟类观察追寻世界各地珍稀鸟类的观鸟之旅

鸟类观察追寻世界各地珍稀鸟类的观鸟之旅鸟类观察是一项受欢迎的旅游活动,这项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远方寻找珍稀鸟类。

这种旅游形式可以让你领略到迷人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地不同种类的鸟类。

如果你也想参加这种旅游,本文将介绍一些让你顺利完成鸟类观察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旅游地点在开始你的鸟类观察之旅之前,选择一个适合观察鸟类的地点是必不可少的。

考虑到气候、季节、鸟类数量和品种等因素,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旅游热点如非洲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省、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

当然,如果你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鸟类爱好者朋友,他们的经验可能会帮助你发现更多的世界各地适合观察鸟类的地点。

第二步,准备好必要的装备在出发前,要确保你有充足的鸟类观察装备。

不同种类的鸟需要不同种类的设备,但是最基本的装备包括双筒望远镜、观鸟手册和相机。

望远镜用于寻找鸟类,观鸟手册则可以指导你如何识别各种鸟类,相机可以帮助你记录你的发现。

此外,如果准备观察高海拔地区的鸟类,还需要购买防寒、便携的装备。

第三步,了解鸟类习性然后你需要了解你计划观察的鸟类的习性。

了解鸟类的习性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观察和识别各种鸟类。

你可以查阅一些专业书籍、网站、论坛或者与有经验的鸟类观察者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四步,适当保护环境鸟类观察也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如果你在观察鸟类时,不要破坏鸟的栖息地,也不要干扰它们的日常生活。

世界范围内有许多鸟类正在遭受外在的压力,包括丛林砍伐、城市化、气候变化等等,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对它们的生存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第五步,学习如何拍摄鸟类观察和摄影是很相似的,它们的目的都是记录鸟的外形、活动和栖息地等信息。

学会拍摄也是鸟类观察者不可或缺的技能。

拍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快门速度和曝光控制等设置来拍摄高质量的鸟类照片。

总体来看,鸟类观察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活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鸟类观察者,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各种鸟类的信息,逐步提高观察和拍摄技巧。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鸟类动物的特征,如羽毛、喙、翅膀等;2.能够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鸟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4.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和归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并学会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鸟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如我们学过哪些动物种类?它们都有哪些特征?然后,教师出示几幅不同的鸟类图片,让学生识别它们。

2. 学习新知识(1)发现羽毛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发现它们都有羽毛,并与其他动物比较差异。

(2)比较喙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发现它们的喙的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并与其他动物比较差异。

(3)观察翅膀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的翅膀,发现它们的翅膀的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并与其他动物比较差异。

3. 学以致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鸟类,观察这种鸟类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和归纳,向全班呈现这种鸟类的特点和习性。

同时,让学生制作一张小海报,展示这种鸟类。

4. 课堂小结教师向学生强调鸟类动物的特征,回顾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发现。

同时,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鸟类动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鸟类动物的主要特点,如羽毛、喙、翅膀等,并学会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鸟类。

同时,通过制作小海报,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通过举例和让学生观察实物,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鸟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需要我们保护它们。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局限性较大;同时小组合作的时间安排过长,导致部分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不能有效开展学习。

这些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第一章:活动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观察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鸟类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2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1.3 活动准备图片、视频、鸟类标本、观察记录表等。

1.4 活动过程1.4.1 教师出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类的外形特征,如羽毛、体型、喙等。

1.4.2 播放鸟类视频,让学生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如飞行、捕食、繁殖等。

1.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鸟类特点。

1.4.4 每组选取一种鸟类,进行观察记录,总结该鸟类的习性和特征。

1.4.5 学生展示观察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1.5 作业布置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鸟类画作,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第二章:鸟类基础知识2.1 课程背景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分类、生理结构和生态习性,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2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鸟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

2.3 活动准备图片、视频、鸟类标本、PPT等。

2.4 活动过程2.4.1 教师出示各种鸟类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鸟类的分类,如鸣禽、猛禽、水禽等。

2.4.2 播放鸟类生理结构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喙、羽毛、骨骼、内脏等特点。

2.4.3 教师讲解鸟类的生态习性,如迁徙、群居、繁殖等。

2.4.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

2.4.5 教师点评并总结。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鸟类观察与保护3.1 课程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鸟类保护的重要性,学会观察和保护鸟类的方法。

3.3 活动准备图片、视频、鸟类标本、观察记录表、防护用品等。

3.4 活动过程3.4.1 教师讲解鸟类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3.4.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鸟类保护措施。

有趣的鸟类 走进有趣的鸟类世界

有趣的鸟类 走进有趣的鸟类世界

有趣的鸟类走进有趣的鸟类世界有趣的鸟类走进有趣的鸟类世界痴迷于鸟的世界一架望远镜、一台照相机,就是北京观鸟会会长付建平的全部装备。

付建平是1997年在参加自然之友观鸟活动时开始接触到观鸟的,她是《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的编辑,当时参加活动的本意是多接触一些人,发展一些自己的作者。

但是当她从别人的望远镜里看到那只优雅美丽的灰鹤旁若无人地翩翩起舞时,立刻被迷住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XX年开始,付建平成为自然之友观鸟组负责人,20XX年又担任了北京观乌会会长。

观鸟在国外是相当普遍的时尚运动,英国有70%的人观鸟,美国每年则有7000万人观鸟。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观乌活动以产业的形式存在,每年可产生几百亿的社会价值,并提供数以十万的就业机会。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是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我们眼中互不相干的鸟类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是付建平在参加了观鸟活动后一点点知道的。

在北京,有很多适合观鸟的地方:野鸭湖、颐和园、北海,天坛公园,都是很好的观鸟场所。

“这些皇家园林,树种丰富,保护得也比较好,植被完善,相对的乌种就比较多。

”付建平说。

“观鸟,需要耐心和热情。

鸟类早晨活动比较频繁,所以观鸟有时候就需要早起,鸟类好静,所以一般都躲在枝丫深处,要发现就需要耐心和眼力。

看得多了,你会发现其实鸟有许多不同的神态,打瞌睡、伸懒腰、散步、四处张望……很有意思。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树桩上白腿小隼尾巴翘起,仰头看天,非常专注,原来是有架飞机正在头顶飞过。

”一个观鸟爱好者说:“无论是观鸟还是拍摄,都要小心,不要打搅到这些鸟类,如果想看仔细一点,就慢慢地靠近,不然乌会飞走,我们出去的时候经常是坐在车子里观鸟的,因为这样鸟类不会太害怕。

”观鸟爱好者一般都会有自己的观乌记录,上面记录着看到某种鸟类的时间、地点,有条件还可以配上照片。

付建平说:“目前我国鸟类大概有1300多种,其实观鸟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平时多翻翻资料,见到鸟了才能心里有数,不然有缘相见无缘相识也是件郁闷的事情。

《探索鸟类世界》小学语文教案

《探索鸟类世界》小学语文教案

《探索鸟类世界》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探索鸟类世界》是一篇小学语文教案,其主要内容为鸟类知识。

通过该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鸟类的特点、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鸟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能够初步识别常见的鸟类。

掌握一定的观察法和技能,在实际观察活动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爱护生物,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形式,分享观察结果和分析过程。

3、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营造逼真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容易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鸟类的美丽与和谐,唤醒学生对鸟类的兴趣与好奇心。

2、知识讲授环节:(1)引导学生观察鸟类的形态特征:羽毛、翅膀、喙、脚等。

(2)介绍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如喜鹊喜欢偷窃、八哥善于模仿、夜鹰擅长捕食等。

(3)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常见鸟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它们的体态、羽色等特点,初步掌握鸟类的外部特征。

3、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认识种鸟类,根据外部特征进行初步分类。

(2)在教室内模拟情景,通过观察实物、绘制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4、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鸟类,并对自己的观察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总结。

鸟专题综合实践教案

鸟专题综合实践教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鸟的世界”微型课教案王晓峰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感受鸟的形态美、声音美、动作美。

2、初步学习鸟与古代文人的精神情结,感悟鸟所寄托的人文情怀。

3、探究鸟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整合、合作探究的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爱鸟护鸟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准备相关材料,并做好整理工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它们清脆的鸣声,翩然的舞姿,缤纷的色彩点缀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今天,我们“走进鸟的世界”初二语文综合实践汇报课现在开始。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活动,分别是成果展示、碰撞争锋、文笔展台。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项活动。

请四个小组依次派代表展示你们的活动成果。

老师帮助你们进行适当的总结与点评,好不好?现在开始!二、成果展示(分小组展示各小组调查研究的成果)1、认识鸟第一小组研究的主题是“认识鸟”。

他们主要通过图片、音视频资料等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研究认识到鸟是人类的伙伴,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鸟类。

下面有请第二小组代表发言。

2、聆听鸟——展示收集的鸟的故事,并简要说说其所蕴含的情感或启示。

第二小组以“聆听鸟”为主题开展活动。

他们的资料丰富,分析深入,见解深刻。

第二小组主要以材料的形式展示了他们收集的关于鸟的丰富的故事,他们从故事中认识到鸟的美,鸟身上所体现的善良、忠诚、坚强、勇敢等美好的品质。

尤其他们能联系到盐城美丽女孩徐秀娟为救护受伤丹顶鹤落水而死的故事,很感人。

人们爱鸟、护鸟的精神可见一斑。

下面请第三小组代表发言。

3、欣赏鸟——展示收集的有关鸟的诗文,并对其所蕴含的情感进行简要分析。

第三小组通过搜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鸟的古诗文,并对这些古诗文中鸟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

鸟的形象丰富,在古诗文中可以说随处可见。

他们的这项研究总结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古诗文,进一步弘扬古代传统文化是有很大裨益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3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3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冀教版

第三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活动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目标]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

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些特征制作的。

[活动材料]当地鸟类资源的图片,视频资料,鸟类的标本[活动重、难点]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过程]1、教师事先对当地的鸟类资源有所了解,准备一些图片、标本、视频资料。

2、请学生充分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并观察图片、标本、多媒体资料,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引发学生提出什么的样的动物属于鸟,关于鸟类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总是观察常见的鸟(现场观察实验内的鸟类模型),以当地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指导学生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牲。

主要特征栏目中还可以增加喙的开头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栏目。

将学生提及的不同的鸟的主要特征简要记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的若干特征中哪些特征是只有鸟才具备的,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的特征。

5、当学生明确鸟的共同特征后,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运动不是鸟。

此环节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活动二:鸟喙与取食、[活动目标]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活动过程]1、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鸟)第一章:鸟的认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

鸟类的分类:鸣禽、猛禽、游禽、攀禽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鸟类图片,让学生描述鸟类的特征。

进行鸟类分类游戏,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鸟类。

第二章:鸟的观察与研究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2 教学内容鸟类的生活习性:食性、栖息地、迁徙等。

鸟类的行为特点: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所见鸟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三章:鸟类保护与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鸟类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鸟类保护的原因:栖息地破坏、偷猎、气候变化等。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保护栖息地、减少污染、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鸟类保护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鸟类保护的现状。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措施。

第四章:鸟类手工制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特色的鸟类手工制品。

4.2 教学内容鸟类手工制品的种类:鸟类模型、鸟类画作、鸟类手链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鸟类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材料。

学生动手制作鸟类手工制品,展示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第五章:鸟类观察报告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鸟类观察报告的结构:引言、主体、结论。

5.3 教学活动学生根据前几章的学习内容,选择一种鸟类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六章:鸟类摄影与摄像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摄影和摄像技巧记录鸟类生活,提升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

6.2 教学内容摄影摄像基础知识:构图、光线、焦距等。

鸟类摄影摄像技巧:观察鸟类习性、选择合适器材、捕捉精彩瞬间。

6.3 教学活动理论教学:讲解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走进鸟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走进鸟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走进鸟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掌握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合作、表达等综合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关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鸟类的基本特征:外形、羽毛、翅膀、喙、爪等。

2. 鸟类的生活习性:觅食、迁徙、繁殖、育雏等。

3. 鸟类的生存环境:森林、湿地、草原、城市等。

4. 我国特有的鸟类及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鸟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 教学难点:鸟类迁徙的原因及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实物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鸟类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鸟类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3. 深入学习:讲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让学生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特有的鸟类及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鸟类的生活习性。

6. 成果展示:学生分享观察记录,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鸟类的基本特征:外形、羽毛、翅膀、喙、爪等。

2. 鸟类的生活习性:觅食、迁徙、繁殖、育雏等。

3. 鸟类的生存环境:森林、湿地、草原、城市等。

4. 我国特有的鸟类及保护措施。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 以“我眼中的鸟类”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3.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特有的鸟类及其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学生对鸟类保护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激发了关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走进鸟的世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鸟的世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鸟的世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活动简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走进鸟的世界”,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感知、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感受能力。

本次活动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如下:1.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等方面的知识;2.能够通过观察、感受真切的鸟类生活情景;3.了解鸟类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关注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感受能力。

活动流程第一天1.了解鸟类的基础知识:先让学生看一段有关鸟类的视频,介绍一些鸟类的基础知识,如鸟类的羽毛、飞行能力、栖息环境等。

2.观察鸟类:学生可以到周边的公园或者鸟类保护区观察野生鸟类,观察内容包括鸟类的栖息环境、飞行姿势、鸣叫声、食物来源等。

3.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可以用相机、笔记本等工具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在回到教室后,进行简单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

1.学生自己制作鸟巢:讲解鸟巢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鸟巢,并放到室外的树上,观察鸟类是否会来孵蛋。

2.学生自己制作鸟食:讲解常见鸟类的食物种类,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鸟食,并放到室外的树上或者鸟类保护区的鸟食桶中,观察鸟类是否会食用。

3.观察丰收的结果: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鸟巢、鸟食是否被鸟类采纳,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让学生持续观察鸟类繁殖孵化的过程。

第三天1.鸟类知识小测试: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测试学生对于鸟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鸟类保护的认识。

2.分享观察结果: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好,进行小组之间的分享,展示各自的成果。

3.计划践行鸟类保护: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对于鸟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鸟类保护的重要性,学生们需要结合自己的家庭和周边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鸟类保护计划,并定期践行。

鸟的世界综合实践教案

鸟的世界综合实践教案

鸟的世界在孩子们眼中,鸟是可爱的,美丽的。

它有着漂亮的羽毛,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鸟的很多知识又是陌生的。

因此,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引领孩子们进一步认识鸟,了解鸟,增强爱鸟意识,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鸟。

学情分析: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鸟的样子、叫声、生活习性以及鸟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鸟的意识。

2、通过网络、图书、咨询等途径了解鸟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与鸟交朋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通过护鸟实践探究,增强学生护鸟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及爱鸟、护鸟的习惯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录像。

学具:吹塑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鸟儿1、课件出示群鸟图:灰喜鹊、画眉、麻雀、鹦鹉、老鹰……2、这些鸟儿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谁来向同学们做一做介绍?3、生自主选择介绍。

4、师质疑:你们还知道哪些鸟?5、生补充介绍。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很好。

鸟儿很可爱,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可是,还有很多关于鸟的知识我们是不了解的。

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探究探究。

(师板书活动主题:和鸟交朋友)二、交流资料——了解鸟儿1、大家在课外一定搜集了很多有关鸟的知识,为了使大家的知识更加丰富,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班级交流。

4、课件随机播放一些画面,如鸟的形态、鸟的飞行、鸟的栖息、鸟的生活环境、鸟吃的食物以及鸟的天敌等。

5、游戏:猜一猜(1)几位同学表演鸟的叫声,其他的同学听,猜一猜分别是什么鸟。

(2)几位同学表演鸟的飞行,其他的同学看,猜一猜分别是什么鸟。

(3)同学即兴表演鸟的其他特征,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鸟。

师小结:刚才的活动,让我们对鸟儿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惊奇地发现:不同鸟儿的叫声、飞行姿势、栖息场所、生活环境、吃的食物等等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鹭鹤:又名卡古鸟,栖息
在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是 一种有着灰白色羽毛、几 乎不会飞行的鸟类。鹭鹤 是鹭鹤科唯一现存的物种。 尽管生活在新喀里多尼亚 群岛主岛上的人们将这种 鸟定位他们的国鸟,但是 这不能阻止入侵的猫、狗 等家畜对这种鸟造成的威 胁。栖息地破坏也造成了 这种鸟在过去20年里数 量锐减。
孟加拉鸨(bao):栖息在柬 埔寨境内的草原和疏林地 区,在几千公里外的喜马 拉雅山脚下也分布有一个 较小的种群。野外现存的 孟加拉鸨成年个体不足 1000只,柬埔寨政府在草 原和疏林地区划定了6个孟 加拉鸨保护区,用来保护 总计138平方公里的孟加拉 鸨繁殖栖息地。
候鸟的迁徙路程,短则 几百公里,长则几千公 里。但是,它们总能准 确地到达世世代代选定 的目的地。这说明候鸟 有极好的导航本领。弄 清鸟类导航的原理之后, 仿生学家和设计师就可 以模仿制造各种小巧可 靠的导航仪器,为发展 航空、航海事业做出贡 献。
人们看到天空中的飞鸟, 想到了一种能把我们带 到天空中飞的机器„飞 机;山雕飞落地刹那间 的坚定和稳重,让人觉 得自己也可以从天空中 飞下,安全落地;
(三)世界著名鸟类
• 东方白鹳 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 要吃鱼、蛙、昆虫等。性情宁静而机警,飞 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每年的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 筑物上,鸟巢非常大,最大可达半径四米, 里面可容纳四个成年人。我国东方白鹳约有 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 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 动物。
杜鹃
飞行最高的鸟——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能飞 越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 飞行高度达 9000米以上。
短途飞行最快的鸟——游隼
游隼---在俯 冲抓猎物时能 达到180千米 /小时
长途飞行最快的鸟——雨燕
尖尾雨燕平时飞 行的速度平均为 170千米/小时; 最快时可达 352.5千米/小时, 堪称飞得最快的 鸟。
戴胜
• 孔雀 分布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 南亚一些热带地区。常栖息于森林,灌木丛 中。孔雀以植物和小型动物为食。雄性孔雀 的尾羽特别长,并且色彩艳丽,用以在繁殖 季节吸引异性。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孔雀开 屏”。春季是孔雀的繁殖季节,因此要想看 孔雀开平必须要等到春天风和日丽的时候, 春季过后,孔雀的羽毛就会脱落了。
加州神鹫:在美国加
利福尼亚维约特族的传 说中,加州神鹫在神用 洪水消灭人类之后再次 创造了人类。现在,由 于繁殖率低、非法狩猎、 铅中毒和栖息地破坏等 原因,加州神鹫的数量 正迅速减少。根据2012 年的一项研究,造成加 州神鹫幼鸟死亡的最主 要原因是食用亲鸟喂食 的人类垃圾。
鸮(xiao)鹦鹉:是新西兰
菲律宾雕:是一种看起来威 风凛凛的鸟。它头上竖立 着毛茸茸的棕色羽毛,身 长可达1米,体重可达8公 斤,是世界上身长最长的 雕。菲律宾雕只生活在菲 律宾,之前研究者以为这 种鸟只捕食灵长类,因此 又名“食猴鹰”。后来发 现,菲律宾雕也会捕食其 他动物,包括果子狸、犀 鸟、大型蛇类和巨蜥。菲 律宾雕野外现存约180到 500只成年个体。
火烈鸟
• 杜鹃 又称布谷鸟,有“寄生卵”的特性, 所谓寄生是指把卵产在别的鸟的巢中,请 别的鸟代为孵卵。并且杜鹃会模仿其他的 鸟蛋产卵。小杜鹃发育的很快,会先于其 他的卵出壳,并将其他的卵推出巣外,独 自享受义亲的喂养,一旦能够独自活动便 不辞而别。但是杜鹃却能啄食大量的松毛 虫,据统计,杜鹃一小时能啄食100条毛虫, 是护卫松林的卫士。
白腹军舰鸟:主要分布于印 度洋,以圣诞岛为繁殖地。 与它们的体重相比,军舰鸟 科的成员有着鸟类中最大的 翼展,因此它们可以在空中 连续飞上一周而无需休息。 另外,它们还非常擅长从其 他鸟口中抢夺食物。
苏门答腊地鹃: 它生活
在苏门答腊南部茂密、潮 湿的雨林中,是一种地栖 鸟类。它们身上混杂的暗 绿色、棕色和黑色羽毛为 它们提供了良好的伪装, 与此相反,它们眼周的羽 毛则是十分亮丽的绿松石 色、蓝色和紫红色。目前, 关于这种鸟我们只有8个 标本,估计现存的野外个 体大概有70只。
• 目录
Back to school
鸟类是世界上外形美丽、声音悦 耳的一种动物,没有鸟,世界也就 失去了一份光彩。鸟类是人类的朋 友,保护鸟类是我们人类光荣的使 命和责任。
• 1、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翅 膀,卵生。 • 2、鸟类种类很多。现在世界上已知的鸟类 9000余种,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 乏中国特有鸟种。这些鸟在体积、形状、颜色 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人类随意猎杀动物; 人类滥砍滥伐树木,破坏动
物栖息的环境;
人类随便排放废气/污水、随 意丢弃垃圾。
• 1、首先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积极参 加植树造林,治理水污染。
• 2、同不良行为做斗争:不随意掏鸟蛋、毁 鸟巢和捕杀鸟类。
3、设法为鸟类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 供鸟类繁殖、育雏
树上挂人工巢箱
4、帮助鸟类度过寒冬
飞翔中的蜻蜓, 给人类创造直 升飞机带来了 灵感。
猫头鹰灵巧无 声的飞行,改 造了飞机的性 能。
科学家从鸽子的视觉发 达得到启示,发明了 “电子鸽眼”;可以装 配在警戒雷达上,用来 改进雷达系统,以便更 好地监视一切进入保卫 区的各种目标。
从猫头鹰眼 睛的特殊构 造,发明了 “夜视仪”。
(二)威胁鸟类生存的因素
朱鹮
银鸥
• 银鸥 又名鱼鹰子,分布于亚欧大陆和 北美洲等地。栖息于海岸,湖泊和沼泽 等地带。以鱼类,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动 物尸体等,有“水边的清道夫”之称。
• 金刚鹦鹉 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栖息于密林中, 是鹦鹉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常成对或小群活动, 以各种植物的果实,浆果,以及昆虫等为食。羽 毛色彩十分艳丽,是价值很高的观赏鸟。
鸵鸟蛋和鸡蛋
体型最小的鸟 ——蜂鸟
• 蜂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鸟类。产于古巴的吸蜜 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 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 • 蜂鸟分布局限于西半球,在南美洲种类极多。
二、保护鸟类
食 用
保暖 材料
信鸽, 能为人 们传递 信息
消灭 害虫
老捕 鼠捉
• 3、截止到目前,大约有120-130种鸟类已灭 绝,还有很多鸟类种群数量骤减,正濒临灭绝。
(一)世界十大濒危的珍稀鸟类
大鹮:是世界上最濒危、 演化特异性最高的鸟类 物种。大鹮的自然栖息 地是柬埔寨北部的沼泽、 宽阔河流和季节性浸水 草甸,也少量分布于老 挝南部和越南境内。据 估计,野外现存的大鹮 可能超过100对。森林砍 伐、干旱以及盗猎使这 种鸟类的数量锐减。
• 林斑小鸮:可别被这种小鸟温 顺的外表骗了,林斑小鸮巨大 的爪子可以帮助它捕食体型是 自己两倍的猎物。由于落叶林 的持续减少,目前这种濒危鸟 类的少量种群只零星分布在印 度中部。一个世纪以来,林斑 小鸮都被认为已经灭绝了。直 到1997年,美国鸟类学家帕梅 拉·拉斯穆森才在印度西部的 马哈拉施特邦重新发现了这种 鸟。目前,野外现存的林斑小 鸮大概在70到400只之间。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存的 鸟类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 走禽类:不会飞,但后肢发达,善于行走,如 鸵鸟 • 水禽类:不会飞,善于游泳或潜水,如企鹅 • 游禽类:善飞又善游泳,在水中取食。如天 鹅 • 涉禽类:不能游泳,但善于飞行和行走,如 丹顶鹤
• 猛禽类:喙和爪锋利,常从空中捕食小鸟、 鼠等等小动物。如鹰 • 攀禽类:足趾为对趾或并趾型,适于在树 枝或树干上站立或攀援,大多都是森林益 鸟。如啄木鸟 • 鸣禽类: 善于鸣叫,声音悦耳,大多体型较 小,如喜鹊
我国在陕西省洋县设立了保护珍稀鸟类— —朱鹮的自然保护区
我国在黑龙江省的扎龙设立了保护珍稀鸟 类——丹顶鹤的自然保护区
⒈剪刀1把; ⒉直尺1把; ⒊小刀1把; ⒋硬纸板4-5块; 5.胶带或者胶水
三、制作人工鸟巢
1、鸟巢的分类
• 根据鸟巢构造的特点和安置的地方可以分 为: 地面巢、水面巢、 盘状浮巢、崖壁洞穴 和树干洞穴营巢 、编织巢 、杯状巢、碗状 巢、盘状巢及瓶状巢等。
新喀裸鼻鸱(chi):作为世界上最神出 鬼没的鸟类,它直到1998年才在野外被人 们观察到。这种鸟只生活在新喀里多尼亚 群岛(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1210公里) 的潮湿森林中,目前人们对它的了解仅限 于两个标本。其中一个标本制作于1880年, 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只新喀裸鼻鸱;另一 个标本制作于1915年。2002年和2007年 时,研究者曾在新喀里多尼亚进行了数次 野外考察,均没有发现这种鸟的身影。据 估计,野外现存的新喀裸鼻鸱成体只有1 到49只。
东方白鹳
• 朱鹮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
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 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 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 而未端下弯,黑褐色具红端,腿朱红色。 •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 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 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上世纪 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 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 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地面巢
• 地面巢大多简单、随便,往往仅在地面凹处略敷 草物即告完工。这种巢,主要由山鸡、雁、野鸭 等笨拙的大型鸟类所为。
野鸭的巢
山鸡的巢
燕鸥 的巢
编织巢
编织巢:就是指我们观念上认定的,代表“鸟巢”这 一词语本义的,由鸟类中广大的鸣禽在树上建造。
织布鸟的 巢(一)
金刚鹦鹉
• 戴胜 体行中等大小,分布于欧洲,亚洲, 和非洲等地。栖息于山地,森林等地方。 戴胜有一个特殊的习性,当蛋孵化为幼鸟 时,便不再整理窝,而且还在窝中排泄, 致使窝内臭气熏天,所以得了“臭姑姑” 这个别名。其实这是他保护幼鸟的一种方 式,由于戴胜自卫能力差,所以就用恶臭 赶走敌害 。此外,戴胜是以色列的国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