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医科大学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1)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即疾病防治;2.简述医学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P9)

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②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

③心理测量法

④个案法

⑤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临床实验法)

⑥相关研究法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相互关系感觉知觉

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区别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

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

4.简述知觉的特性(P16)

①知觉的相对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5.简述思维的过程(P20)

①分析和综合

②比较

③抽象与概括

6.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1)

相互关系情绪情感

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

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7.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24)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①心境:是指持久而微弱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不适对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②激情:一种猛烈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③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8.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P27)

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

目标确立

行为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②执行阶段:克服个人消极品质,采取有效行动

克服外部困难的过程

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其他动机和干扰

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P27)

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④与随意活动为基础

10.简述意志的品质(P27)

①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②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决断,并实现目的的品质

③坚韧性: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向既定目标的前进的品质

④自制力: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11.简述人格心理结构(P29)

①个性倾向性②个性心理特征③自我调节系统,其核心为自我意识

1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0)

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饿和渴的需要为主

②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随之产生了安全的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就是参加一定的组织,依附于某个团体等。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求

④尊重的需要: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潜能和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身的价值

13.简述动机冲突的形式(P32)

①双趋冲突:也称接近-近式冲突。两个目标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②双避冲突:也称避-避式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所谓“前有狼,后有虎”。

③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个目标影响,都想避开,但迫于情景,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状态。

④双重趋避冲突:双重接近-避式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

己都有利也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

14.简述气质的分类(P35)

15.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43)

①智力正常②情绪良好③人际和谐④适应环境⑤人格完整

16.简述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理论(P55)

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①意识是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

②潜意识,是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是心理活动的极大部分。

③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前意识的功能是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17.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P56)

人格包含有三个基本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又称“伊的、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遵循着“快乐原则”。儿童的行为中体现出更多的本我的表现。

②自我: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经常要努力协调本我和超我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外部现实的要求。

③超我:类似于良心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遵循“至善原则”。是能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来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