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写作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33e8c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c.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说明的顺序》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3.学会仔细观察生活,查找相关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结合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教学难点】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做好对某一处景物(场景)的观察,对重点事物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一位去北京参加了夏令营的同学,一回到班上,就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们介绍他参观故宫的情景。
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怎么拐弯怎么走,路上的一些建筑……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出汗,同学们还是不明白故宫是什么样子。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没有掌握好说明的顺序。
教师点拨: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作过程等。
比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的形状和构造。
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一处园林、一幅图面、一件工艺品等。
比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③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等一一介绍说明。
逻辑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内部各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特别是说明事理和具有较多较复杂特性的事物,运用逻辑顺序,更能说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揭示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逻辑顺序可以说明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也可以说明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写作:说明的顺序 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写作:说明的顺序 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45b00349649b6649d74796.png)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理解,在说明文等叙述性较强的文体中,说明顺序更是必不可少的。
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文体知识已有掌握。
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的顺序”的写作训练很有针对性,利于学生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1. 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 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 学以致用,如何做到言之有序。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2)我积累的字词2.思悟发现(1)说明顺序有哪些?(2)如何使说明更加“言之有序”?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位去北京参加了夏令营的同学,一回到班上,就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们介绍他参观故宫的情景。
说了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怎么拐弯怎么走,以及路上的一些建筑。
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出汗,同学们还是不明白故宫是什么样子。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有掌握好说明顺序。
)由此可见,写作说明文不仅要有明确的中心,而且要有适合文章表达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去写,这样才能让人有所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言之有序”的问题。
二、了解说明文顺序(一)明确说明文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说明文的顺序有哪几种呢?学生回答,明确:1.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
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说明的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显得清晰自然。
2.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进行说明的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构造,而构造总有各个组成部分。
每个组成部分都在一定的方位上占据一定的空间。
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设计
![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e07d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e.png)
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范文、分析案例、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事物内在联系和条理清晰表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说明顺序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 分钟)
讲解常见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范文阅读(10 分钟)
提供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范文,让学生分析其中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4. 写作练习(15 分钟)
给出一个具体的说明对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5. 作品展示与点评(10 分钟)
选择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点评,教师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说明顺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运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范文分析法、写作练习法。
五、教学资源
教材、范文、练习材料、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说明顺序的掌握程度。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72c31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d.png)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记叙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会列作文提纲。
教学重点确定写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习作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懂得作文的步骤。
3、确定要写的一件事,能列好作文提纲。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事情。
那么,哪些事情使你难忘呢?2、交流,适当板书。
二、确定材料1、比较事情,哪一件更难忘?(1)没听妈妈的劝告,把钱放在浅兜里,结果跑丢了。
(2)不听爸爸的话,在火车站乱跑,与爸爸失散,急得爸爸差点犯了心脏病。
(3)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闯红灯,被警察批评。
(4)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跃隔离栏杆,后背被铁签子划破,缝合了十几针,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以上所举四个事例,都可以称得上难忘,但是比较起来就可以发现:1、2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听家长的话,但所犯错误造成的结果不同,程度不同。
所以2要比1难忘。
3、4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一个只是被警察批评,另一个是以“血”换教训,显然,后者比前者令人难忘。
3、从材料中选择最难忘的,而且是真实的写在草稿本上。
三、列提纲、指导方法1、要想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
可采用倒叙、顺序、插序的手法,先编写提纲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2、自学习作提示,初步列好作文提纲。
3、交流,及时指正不足。
4、学习范文《阿姨送我上医院》,列出提纲。
5、对照课文,查漏补缺。
(经过部分的提纲要列具体一些)提纲只是一个框架,要想写得好,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要抓住它们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
与此同时,如果再能抓住其中一种事物作为线索,那么文章将更精彩。
例如:有一个小同学写雪天骑车带人造成了表哥骨折这件难忘的事,就抓住了看车、骑车、推车、撞车这个线索,同时又抓住了高兴、得意、难过这些情感的变化,使文章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
说明的顺序写作指导
![说明的顺序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765e1c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e.png)
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物品的特征,合理组织说明文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际物品和参与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提炼事物特征,并学会使用恰当的顺序展开说明。
3.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做到清晰有序。
教学重点通过细致观察,准确提炼物品的特点。
采用合理的顺序展开说明,使写作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将观察到的特征组织成一篇完整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一段富有趣味性的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
谜语涉及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写作任务相关,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特征的乐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描述。
2. 新课讲解抓住特征:教师强调,写作时要准确观察事物的外形、功能、用途等关键特征。
例如,描述菊花时,不仅要提及它的色彩、形状、花瓣等外观特点,还要关注它的花期、香气等独特之处。
合理组织说明顺序:教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说明顺序:1. 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描述入手,再逐步展开具体细节。
2. 按类别展开:将物品按不同特征分类,逐项介绍。
3. 分要点描述:通过提炼要点,逐一展开说明。
4. 由主到次:首先突出最重要的特征,再补充次要部分。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并写作,选择一个物品进行说明文写作。
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物品(如:菊花、书包、手机等),并按照教师讲解的顺序进行说明。
4. 学生展示每组展示其写作成果,并邀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与建议。
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指出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在细节描写和结构安排上进一步提高。
5. 总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中学习的观察技巧和写作方法。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选择一种物品进行说明文写作,要求抓住特征并合理展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适当的顺序组织说明内容。
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
![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b8e91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9.png)
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设计方案,用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编写一份合格的教案,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并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编写教案的六个基本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编写教案的首要步骤。
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这节课中想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目标需要具体明确,以便学生和教师都能清晰地了解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
2. 分析教学内容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了解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点和技能,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
教师可以参考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确定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是教案编写的关键一步。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练习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方式。
4. 安排教学步骤教学步骤的安排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来确定。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探究。
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合理安排讲解和练习的时机。
5. 准备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是编写教案的重要一步。
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资源,以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多媒体资料或者课件,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6. 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是编写教案的最后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作业和测试等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是编写教案的六个基本步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按照这些步骤进行操作,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管理能力。
编写一份完整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经过实践的不断积累和反思,教师可以逐渐提升教案编写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7f485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d.png)
说明的顺序教材研读:1、下面课文都是我们学习过的说明文,请具体说说每篇课文的说明顺序。
《活板》——(时间顺序:从主体说明内容看,作者是按照从刻字到印刷的顺序说明的,具体的过程顺序是刻字、制版、印刷、拆版。
这个过程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的。
)《中国石拱桥》——(逻辑顺序:整体上看,本文遵循从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再具体的顺序。
从石拱桥的基本特点(概括),说到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和主要特点(概括),然后说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接下来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解说(具体)。
文章的主体部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总体上遵循的是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说明“古代石拱桥”与“当代石拱桥”的区别,则遵循了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逻辑顺序:先总说苏州园林特点,再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是间到两边。
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表明了空间位置的改变词语。
)《蝉》——(时间顺序。
从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下中的过程。
)《梦回繁华》——(从全文看是逻辑顺序。
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再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说明画作本身,采用了空间顺序,从画的开卷处写起,依次介绍画的中段、后段。
)《大自然的语言》——(逻辑顺序。
先引出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再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逻辑顺序。
先说发现的具体事实,再从事实出发佐证“板块构造”理论或恐龙灭绝的“撞击说”。
这是从现象说到本质,是对事理的说明。
)2、说明顺序种类。
(1)时间顺序。
多用于介绍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2)空间顺序。
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顺序,多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3)逻辑顺序。
有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逻辑顺序的形式。
初中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案
![初中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dd309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4.png)
初中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顺序,能够按照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写作。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3. 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写作顺序的介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2. 范文的讲解和分析:通过分析范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3. 写作练习: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运用所学的写作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写作顺序的理解和体会。
2. 讲解:介绍写作顺序的概念和作用,讲解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具体运用方法。
3. 分析:通过对范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4. 练习:给学生发放写作题目,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运用所学的写作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5. 反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写作顺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于写作顺序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于写作顺序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观察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观察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
2. 范文:精选的范文。
3. 写作练习题:根据不同写作顺序设计的写作练习题。
4. 评价标准:作文评价标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顺序的概念和作用,讲解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具体运用方法。
2. 示范法:通过对范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运用所学的写作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4. 互动法: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写作 语言要连贯》教案
![《写作 语言要连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af589c1c708a1294a443e.png)
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知道写作要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注意陈述角度保持一致性。
2、通过比较法学习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3、通过回顾经典作品中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教学方法: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小组讨论法。
3、讲授法和点拨法。
4、比较阅读法。
三、学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
3、圈点勾画法。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一)趣味游戏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做道具,我们将班级分成四组,第一组的同学在纸上写时间,第二组的同学们写地点,第三组的同学写人物事件,第四组的同学写结果。
以最快的时间写好,写好后,我们放入ABCD四个纸盒里。
1、请一个同学在每一个纸盒里拿出一句话连在一起(A+B+C+D)来大声读出来。
2、请同学在C盒里拿出两条(C+C)连在一起大声的读出来。
试着连起来。
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语言表达,一要在语意是符合逻辑、事理,语意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
二要在形式上有恰当的顺序,有一定的衔接呼应,文气顺畅。
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
你知道这样的表达叫什么吗这就叫“连贯”的语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作文课——语言要连贯。
(二)齐读定义二、技法指点那么话题不统一会怎么样呢?(一)话题统一①张玲每天放学后都到李兰家里,给在家养病的李兰补课。
李兰先把自己碰到的疑点和难题告诉张玲,张玲再把当天所学的功课告诉李兰,给她解释疑难,辅导她做作业。
李兰在张玲的帮助下,跟上了学习进度,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语段①:一会儿以“张玲”为陈述对象,一会儿以“李兰”为陈述对象,三个句子主语不一致,语句不衔接,影响意思表达的明确。
全段改为:“张玲每天放学后都到李兰家里,给养病的李兰补课。
她总是先把当天所学的功课告诉李兰,然后了解并分析李兰学习上的疑点,辅导她做作业,使李兰跟上了学习进度,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常用的写作顺序教学设计
![常用的写作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03d2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b.png)
常用的写作顺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常用的写作顺序学科:语文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副读本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常用的写作顺序,并能够正确运用。
2.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写作顺序。
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符合写作顺序的文章。
教学重点:1.常用的写作顺序。
2.写作顺序与写作目的的匹配。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粉笔、PPT、教材副读本。
学生:教材副读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不同的写作形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并让学生回顾一下写作时常用的顺序是什么。
Step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写作顺序。
教师列举几个常见的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并解释每种顺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Step 3:示范(15分钟)教师选择一种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该写作顺序完成一篇文章。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话题,如描述自己的一天,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将事件串联起来,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Step 4:练习(4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写作顺序,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符合该写作顺序的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供学生选择,如描述校园里的景色,讨论一些问题的利与弊等。
Step 5: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的作品展示给全班,让其他学生评论该作品是否符合选定的写作顺序,并提出改进意见。
Step 6: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在练习中的收获和困难。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导引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顺序,并以此为基础,写一篇文章。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使用正确的写作顺序,并注意写作目的的匹配。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常用的写作顺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写作《说明的排列》教案
![写作《说明的排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9a23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9.png)
写作《说明的排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步骤;2.掌握说明文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3.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和符号排列方式撰写说明文。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2.说明文的写作步骤;3.说明文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4.说明文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 引入说明文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步骤(15分钟)- 分析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对象。
- 分步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步骤,包括信息收集、分类整理、排列组织等。
3.介绍说明文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20分钟)- 提供常见的说明文排列方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
- 解释不同排列方式的应用场景,并分析排列方式对文章逻辑和连贯性的影响。
4.讲解说明文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15分钟)- 提示学生避免使用复杂的法律术语或无法证实的内容。
-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5.小组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给定的说明文写作题目,并共同探讨最佳的排列方式和结构。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 提供几个简单的说明文写作题目,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撰写。
2.课后作业- 布置一篇说明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并注意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说明文写作题目和练题库六、拓展阅读推荐-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实例》- 《如何使说明文更具说服力》以上为《说明的排列》教案的简要内容概述。
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和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写作 思路要清晰
![【教学设计】写作 思路要清晰](https://img.taocdn.com/s3/m/c6670a7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4.png)
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教学目标1.通过提供的示例,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草拟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教学重点1.通过提供的示例,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草拟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教学难点1.草拟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2.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叶圣陶对“思路”的解释。
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叶圣陶通过阅读叶圣陶对“思路”生动的解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问题探究【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思路”,“思路清晰”指的是什么。
2.回顾《回忆我的母亲》,梳理其行文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思路和思路清晰的含义;以具体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梳理其行文思路,感受思路清晰的好处,启发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设置行文线索,使叙事条理清晰。
二、写作指导【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积累的写作经验,交流如何使作文思路清晰。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写作的内容、布局等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思路清晰的要点,为下面的写作实践奠定基础。
三、写作实践【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拟写提纲的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先确定写作中心,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思考围绕中心列举哪几件事,如何安排详略等。
完成后,在全班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出示提纲示例供学生参考学习,反思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拟写提纲,培养学生在写作前拟写提纲的良好习惯。
【活动内容】2.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完成作文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先拟写提纲,理清思路,再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初识顺序结构 教案
![初识顺序结构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65ce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8.png)
初识顺序结构教案
在教学中,顺序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技能。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初识顺序结构的教案,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顺序结构的写作方法;
3. 能够运用顺序结构进行写作。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介绍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2. 准备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
3. 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顺序结构的概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用PPT介绍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通过例子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小练习,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4. 拓展,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文章,运用顺序结构进行写作;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顺序结构的写作方法。
通过这份初识顺序结构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
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倒叙、插叙的写作技巧教学设计
![倒叙、插叙的写作技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d7262002020740bf1e9b12.png)
例文实战 • 一件珍贵的衬衫
• • • •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珍藏(cáng) 刹车(shā)嘎(gā) 剐破 (guǎ) 蹭 (cèng)
•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 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 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 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 •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 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 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 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 我的眼帘。啊!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 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 下车来,站在我身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 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现场,决定留 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
内容主旨
这是一篇记叙文,以叙事为主。通过对一件衬 衫的由来的追述,歌颂了周总理关怀工人和严 于律己、平易近人的崇高精神,表达了人民热 爱周总理的真挚感情。文章以“一件珍贵的衬 衫”的由来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按时间 和空间顺序的交错进行叙述。主要材料有以下 几部分:(1)总理派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 检查(事故现场)。(2)周总理亲自打电话询 问“我”的病情(医院)。(3)总理自己花钱 送给“我”一件新衬衫(交通队)。
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回忆的部分) 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 三个层次,以时间推进、地点转 移的顺序记叙的。自读的过程当 中,要找出记叙要素的语言标志, 理清记叙的脉络、层次,找出首 尾部分与主体部分衔接、过渡的 语句,理解结尾如何与开头呼应, 及对揭示全文中心的作用。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edb8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d.png)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的顺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写作目的以及采用的写作顺序。
2.能力目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能够独立撰写说明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目的。
2.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写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示范演示教学法:通过示范教学,展示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图示或实例,引入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一幅图画或物品,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
3.呈现新知:通过示范教学,展示一篇说明文的写作过程和结构。
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顺序,并给学生以示范性的写作指导。
4.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话题撰写一篇说明文。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不同的写作顺序。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教师的评价,可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评估得到反馈。
七、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明文写作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去选择话题并撰写说明文。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在写作说明文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是写作顺序不清晰,逻辑结构不完整。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写作顺序和写作结构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71ff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4.png)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清晰、连贯、准确地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
2.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明确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使说明文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说明的顺序和写作要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说明的顺序和写作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
5. 反馈与讲评:对学生写的说明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说明文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说明顺序的应用能力和写作技巧。
3. 评价学生写作的条理性、准确性和流畅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提供有关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的相关内容。
2. 优秀说明文范文,用于分析和示范。
3. 写作练习题,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讲解说明的顺序,举例说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应用。
4. 分析优秀说明文范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说明顺序。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
![《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b86b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9.png)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3. 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2. 说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2. 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表达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和案例3. 写作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章: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1.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作用和意义。
1.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1.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说明文的理解和看法。
1.4 总结:强调说明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说明文在写作中的价值。
第二章:说明文的写作顺序2.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写作的顺序和结构。
2.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2.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体会和理解。
2.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说明文写作顺序的理解。
2.5 总结:强调说明文写作顺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第三章:说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3.2 讲解:讲解说明方法的选择原则,如准确、清晰、生动等。
3.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3.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说明方法的见解。
3.5 总结:强调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第四章:写作练习与讲评4.1 布置写作任务: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文。
4.2 学生写作: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
4.3 讲评: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分析其写作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
4.4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4.5 总结:总结本次写作练习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次写作中加以改进。
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
![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d028d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6.png)
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蓝图,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
编写一份合格的教案,对于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编写教案的一般步骤,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准备教学。
步骤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编写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
在明确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保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步骤二:分析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是编写教案的必要步骤。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
在分析教学内容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能够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步骤三:确定教学活动确定教学活动是编写教案的核心步骤之一。
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教学交互活动,包括讲授、提问、演示、实验等。
在确定教学活动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步骤四: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评估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确保评价结果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步骤五:完善教学过程通过以上步骤的设计,教师可以初步完成教案的编写工作。
然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在完善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步骤和教学时间的详细安排,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步骤六:教案的呈现完成教案编写后,教师需要将其进行整理和呈现。
教案的呈现应该简洁清晰、条理分明,便于教师自己使用和理解,并且能够使其他人(如学生、教务处等)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结论编写一份合格的教案关系到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写作顺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四种常用的写作顺序,了解每种写作顺序的显著特点。
2、明白写作顺序的作用与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日常交流、写作等方面更通畅,更自然。
教学重难点:1、提高阅读理解力。
2、在写作中自然恰当地运用。
一、谈话导入
日常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如果所说的话特别有条理,那么听者会很容易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写作的时候,如果条理清晰了,读者就会很容易读懂你文章的内容。
在语文阅读中有一项很重要的阅读能力,那就是要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顺序理清了,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
所以这节课我们要上一节阅读复习课。
板书: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总结顺序
1、到现在为止,你知道文章有哪些写作顺序?
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写作顺序。
2、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文章中有这样的写作顺序?说说这些写作顺序都有什么特点?
(1)、《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
记叙文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一般按原因、经过、结果分三段,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两段。
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
(2)、《美丽的小兴安岭》采用了时间顺序。
按时间顺序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比如,早上、中午、晚上。
春、夏、秋、冬。
(3)、《翠鸟》运用了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
从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三方面来写。
它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
那翠鸟的外形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
三、实践指导
这三篇文章是我们刚刚学过的,留给我们的印象比较深。
下面这篇文章边读便思考:《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颐和园》按地点转换(空间顺序、方位顺序)顺序。
写景的文章,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
这种文章的地点变化十分的清楚。
一个大的地点就是一段,地点变化了几次就分成几段。
有四个地点出现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三个地点就分成三段,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两个总写段,因此本文分成了5段。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我们通过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我们就来用用所学的知识。
(一)、阅读下面短文,并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3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6 )我关上了楼道的灯,摸黑下了楼.
(1 )写完作业,灯光通明的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5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上了楼.
(2 )我快速收拾好书包,熄灭灯,走出教室.
(4 )来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里的灯没关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列
(二)、阅读短文,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1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
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
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按地点转换(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别写了小院的西面,北面,东面,南面。
2、小草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
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与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写作。
3、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从刺猬的外形特点和习性(用刺保护自己和搬东西)两方面进行写作,这运用了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
(三)、下面老师出示的是一些文章题目,想想,针对不同的题目,我们用哪种写作顺序更好?(同一个作文题目可以有不同的写作顺序,只要适合就可以)《可爱的小鸡》《嘿,我这个人》《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爱“算计”的叔叔》《我学会了节约》《一件糗事》《未来的房屋》《风景优美的地方》《我经常想念她(他)》《书包的自述》《美丽的校园》
五、归纳总结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会使文章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它,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