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苏教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苏教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祐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

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属于历史散文范畴,如《左传》等。

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除子、史专著外,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构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

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古拟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表现。

而且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类,分别为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本文旨在赞扬亭主张梦得的胸怀和情操,抒发不遇处境下的士节浩气。

不过,本篇不是以叙事见人,直接阐明亭主的思想情趣,而是以景见情,从观感引出议论。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4课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4课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4课 *黄州快哉亭记1.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黄州快哉亭记》2.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黄州快哉亭记》3.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一、字词积累1.字音肆.(sì)大 沔.(miǎn) 谪.(zhé)居 开阖.(hé) 倏.(shū)忽 骇.(hài)目 指数.(sh ǔ) 骋骛.(wù) 飒.(sà)然 披襟.(jīn) 庶.(shù)人 会.(kuài)计 瓮牖.(yǒu) 濯.(zhuó) 绝壑.(hè) 骚.(sāo)人 憔.(qiáo)悴.(cuì) 2.一词多义(1)若⎩⎪⎨⎪⎧①与海相若. 形容词,相似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代词,你们③天若.有情天亦老 连词,假如④仿佛若.有光 副词,好像 (2)当⎩⎪⎨⎪⎧①王披襟当.之 动词,面对②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副词,应该③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介词,在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介词,对着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把守(3)适⎩⎪⎨⎪⎧①将何适.而非快 动词,到、去②某为泾州,甚适.,少事 形容词,满意③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副词,正好,恰④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动词,女子出嫁 3.词类活用①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②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③动.心骇.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使……惊骇 ④草木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⑤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跟随⑥将何往而非病.名词作动词,忧愁 4.古今异义①使其中..不自得 古义:指内心。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一、问题导学“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特点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请回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填空,并结合课文注释初读《黄州快哉亭记》,说说你对“快哉”二字的理解:《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该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该篇着重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所闻,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是苏辙,本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快哉”二字意思为参考:爽快/自在/二、知识储备(一)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颍水之滨,故自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苏辙性格沉静,资禀敦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苏轼对苏辙文章风格的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苏辙作品集名为《栾城集》。

其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

(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此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乐观的处世态度。

(三)第二自然段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所列举四人史实:(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黄州快哉亭记含答案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黄州快哉亭记含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整体探究1.文章主旨是如何层层揭示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由“风”自然地引出了主旨的讨论:士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呢?作者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愉快;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坦然自若,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不愉快。

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度作出肯定。

作者认为张梦得能如此,说明他内心有过人之处,并设想即使让他住在极其简陋的用蓬草编门、破瓮做窗的屋子里,他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事。

这既照应了前面的“何适而非快”,又为下文作铺垫。

“而况乎”两句夸张地表现了张梦得居住于此的快乐,可谓极尽耳目所能取得的乐趣来使自己畅快。

然后用“不然”两字反面说开去,进一步说明文章主旨。

2.文章开头起笔不凡,不落俗套。

自西陵至赤壁江流景象变化如何?其作用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个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认为楚王的雄风是庶人不得与共的,由此生发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别,因此,同样一阵风吹在楚王身上感到“快哉”,而吹在老百姓身上就感到忧伤了,这是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和风本身无关。

行文至此,自然地把话题引向了对文章主旨的讨论。

4.有人认为,古人在政治上遭遇打击后,转而寄情于山水是一种逃避行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赞同:寄情山水,看似洒脱旷达,实则内心郁郁。

他们眼中所见的山山水水,都带上了他们的感情色彩。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 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1.古今异义 (1)至于..赤壁之下。

古义:至,到;于,介词。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古义:一一指着数出来,形容清楚了然。

今义:数字。

(3)将何往而非病.。

古义:忧愁、不快乐。

今义:疾病。

(4)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事。

今义:①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②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2.一词多义(1)当⎩⎪⎨⎪⎧王披襟当.之:迎着木兰当.户织:对着有积石横当.其垠:阻挡(2)胜⎩⎪⎨⎪⎧以览观江流之胜.:美好的景色……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禁得住,忍得住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3)所以⎩⎪⎨⎪⎧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表原因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 胜者:用来……的(景象)(4)以⎩⎪⎨⎪⎧不以.物伤性:因为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把照之以.明月:用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来3.词类活用(1)名.之曰“快哉”: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西.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往西。

(3)亦足以称快..世俗:使动用法,使……称快。

(4)蓬.户瓮.牖: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5)穷.耳目之胜:使动用法,使……尽情(享受)。

(6)动.心骇.目: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7)草木行列..:名词作动词,排列成行。

4.文言句式(1)谪居齐安:省略句,谪居(于)齐安。

(2)振之以清风:状语后置,以清风振之。

(3)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判断句。

(4)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何往”即“往何”,到哪里。

5.翻译下列句子(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文: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夜里能听见鱼龙在亭子下面悲鸣,景象变化迅疾,令人触目惊心,不可久看。

(2)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2黄州快哉亭记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2黄州快哉亭记 含答案

◆2黄州快哉亭记《黄州快哉亭记》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作者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凝思我喜欢凝视,我以为凝视也许能带来长久的温习。

也许是永远的记忆。

一朵莲花,纯洁得动人;一池水,温柔无语。

荷叶平静豁达,饱经世事却仍然孩子般坦诚,全无遮蔽。

水面上的游虫,很有章法地蠕动着肢体,我行我素地有趣。

古老的青蛙,以漠然的平静思考着。

石桥石坊,青白方整,玲珑如戏。

回廊九曲,如柱脱漆,犹有没有你我时的字迹。

好柔媚的字啊,如舞女的身体。

不要走,不要改变地位,就这样看一眼,再看一眼,看一个小时,再看一个小时。

我不要别的角度,我不要别的景致,我不要重叠和淡化,只要这一个景,这一幅画永远保留在我的心里。

我只希望,分手之后,告别之后,我仍然能想起你,想起便如见的清晰。

已经起身了,还要回头,还要回眸,还要再一次地看你,记你,得到你。

……而这一切都失算了。

回忆没有清晰,冥想没有清晰,内观照没有清晰。

凝视是不会被忘却的,凝视是不会被记住的。

既没有永久的凝视,也没有永久的清晰。

已经记不起形状的莲花,别来无恙吗?贤者能自反,则无往而不善。

——袁采《袁氏世范》赏读:贤人能够进行自我反省,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很成功。

这启发我们,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时刻自我反省,从而避免错误。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石成金《传家宝》赏读:白天所做的一切,在晚上要反省一遍,如果所作所为是恶的就应当警觉,如果是善的就应当喜悦。

这是说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进行反省。

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

——《淮南子·缪称训》赏读:抱怨别人不如抱怨自己,求助别人还不如求助自己更有收获。

这是告诫人们,在遇到难题时不要总是从外部找借口,而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及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及答案

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作者和背景】▲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所建,所命名,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沅()沔()子瞻()东西一舍()风开云阖()变化倏()忽舟楫()草木行()列皆可指数()睥()睨()骋()骛()飒()然而风何与()焉会()计蓬户瓮()牖()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翻译与理解】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2)南北百里,东西一舍.()(3)将何往而非病.()(4)使其中.坦然()二、一词多义⑴胜以览观江流之胜.()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⑵与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与.庶人之所以为忧()⑶以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三、词类活用。

(请找出活用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和意义。

)⑴南合湘、沅,北合汉沔()⑵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⑶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⑷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⑸动心骇目()⑹西望武昌诸山()⑺亦足以称快世俗()⑻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⑼将蓬户瓮牖()⑽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四、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⑵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⑶有风飒然至者。

()⑷快哉此风!()⑸将何适而非快?()⑹而风何与焉?()⑺将何往而非病?()⑻乌睹其为快也哉!(五.翻译下列句子(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4)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译文:(5)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译文:课文翻译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现在,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面对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作者和背景】▲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2020版粤教版选修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答案解析

2020版粤教版选修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答案解析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1.古今异义 (1)至于..赤壁之下。

古义:至,到;于,介词。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古义:一一指着数出来,形容清楚了然。

今义:数字。

(3)将何往而非病.。

古义:忧愁、不快乐。

今义:疾病。

(4)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事。

今义:①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②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2.一词多义(1)当⎩⎪⎨⎪⎧王披襟当.之:迎着木兰当.户织:对着有积石横当.其垠:阻挡(2)胜⎩⎪⎨⎪⎧以览观江流之胜.:美好的景色……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禁得住,忍得住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3)所以⎩⎪⎨⎪⎧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表原因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 胜者:用来……的(景象)(4)以⎩⎪⎨⎪⎧不以.物伤性:因为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把照之以.明月:用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来3.词类活用(1)名.之曰“快哉”: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西.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往西。

(3)亦足以称快..世俗:使动用法,使……称快。

(4)蓬.户瓮.牖: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5)穷.耳目之胜:使动用法,使……尽情(享受)。

(6)动.心骇.目: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7)草木行列..:名词作动词,排列成行。

4.文言句式(1)谪居齐安:省略句,谪居(于)齐安。

(2)振之以清风:状语后置,以清风振之。

(3)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判断句。

(4)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何往”即“往何”,到哪里。

5.翻译下列句子(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文: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夜里能听见鱼龙在亭子下面悲鸣,景象变化迅疾,令人触目惊心,不可久看。

(2)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编制:韩娟翟雅丽审核:付志鹏【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2.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感知“记”的特点。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苏辙上疏营救,却受株连同样被贬。

当时,与苏轼一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之胜,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亭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丛》,苏辙为此亭作了这篇记来纪念。

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自学导航】一、给下面的字注音(1)开阖.( ) (2)倏.忽( ) (3)东西一舍.( )(4)皆可指数.( ) (5)睥睨..( ) (6)会.计之余功( )(7) 南合湘、沅.(),合汉、沔.( ) (8)谪.居齐安( )(9)变化倏.忽( ) (10)连山绝壑.( ) (11)驰骛.( )(12)濯.( ) (13)飒.然( ) (14)蓬户瓮牖.( ) (15)揖.()西山之白云(16)风开云阖.()(17)子瞻.()(18)而风何与.()焉二、字词解释实词:1、其流奔放肆大..赤壁之下..3、至于..2、其势益张4、波流浸灌..5、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6、东西一舍.7、变化倏忽..8、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9、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10、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11、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遗迹..,其流风12、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13、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14、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15、将何适.而非快?16、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17、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高二_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教师解析版

高二_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教师解析版

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2)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课内检测:文言基础知识归纳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至于赤壁之下(古义:;今义:)(2)窃会计之余功(古义:;今义:)(3) 将何往而非病(古义:;今义:)(1) 至于,古义:到;今义:连词(2) 会计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3)病,古义:忧愁;今义:疾病2.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3)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4) 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惊动,使……惊骇。

)(5) 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6) 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7)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动用法,使……跟从)(8) 蓬户瓮牖(一种解释: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作,用破瓮蓬作,另一种解释:蓬瓮,名词作状语,用蓬草,用破瓮;户,牖,名词作动词,编门,做窗。

)3.将下列句子按特殊句式类型分类①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②快哉此风!③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④而自放山水之间。

⑤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⑥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⑦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⑧而风何与焉?⑨将何往而非病?⑩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1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12 有风飒然至者。

13将何适而非快?(1)胜,优美的;美景;承受;尽(2)适将何适而非快()1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2)适,往,去;安适、闲适(3)与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3)与,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和(4)以不以物伤性()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4)以,因为;用5.翻译句子(1)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 学案 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 学案 Word版含解析

◆2 黄州快哉亭记凝思我喜欢凝视,我以为凝视也许能带来长久的温习。

也许是永远的记忆。

一朵莲花,纯洁得动人;一池水,温柔无语。

荷叶平静豁达,饱经世事却仍然孩子般坦诚,全无遮蔽。

水面上的游虫,很有章法地蠕动着肢体,我行我素地有趣。

古老的青蛙,以漠然的平静思考着。

石桥石坊,青白方整,玲珑如戏。

回廊九曲,如柱脱漆,犹有没有你我时的字迹。

好柔媚的字啊,如舞女的身体。

不要走,不要改变地位,就这样看一眼,再看一眼,看一个小时,再看一个小时。

我不要别的角度,我不要别的景致,我不要重叠和淡化,只要这一个景,这一幅画永远保留在我的心里。

我只希望,分手之后,告别之后,我仍然能想起你,想起便如见的清晰。

已经起身了,还要回头,还要回眸,还要再一次地看你,记你,得到你。

……而这一切都失算了。

回忆没有清晰,冥想没有清晰,内观照没有清晰。

凝视是不会被忘却的,凝视是不会被记住的。

既没有永久的凝视,也没有永久的清晰。

已经记不起形状的莲花,别来无恙吗?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而不善。

——袁采《袁氏世范》赏读:贤人能够进行自我反省,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很成功。

这启发我们,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时刻自我反省,从而避免错误。

2.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石成金《传家宝》赏读:白天所做的一切,在晚上要反省一遍,如果所作所为是恶的就应当警觉,如果是善的就应当喜悦。

这是说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进行反省。

3.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

——《淮南子·缪称训》赏读:抱怨别人不如抱怨自己,求助别人还不如求助自己更有收获。

这是告诫人们,在遇到难题时不要总是从外部找借口,而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

4.见人之善恶,无不反求诸己,可也。

——吴与弼《吴康斋先生语》赏读: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逐一地拿来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同样存在,这样做很好啊。

这说明,别人好像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我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利于进行自我完善。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有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苏辙《黄州快哉亭记》)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王披襟当之(当:同“挡”,挡住)B.玉之言,盖有讽焉(讽:讽刺)C.将何往而非病(病:生病)D.不以物伤性(性:本性)7.下列对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B.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判断句)C.快哉,此风!(省略句)D.将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参考答案:6. 选D.(A当,迎着、对着;B讽,讽喻;C病,忧愁、不快乐 )7. 选C.(C句为主谓倒装)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2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

涛澜汹涌,风云开合。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

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

有提示缘由的作用。

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

③一舍:三十里。

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

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

⑥乃:竟然。

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2 黄州快哉亭记一、读准字音肆.大(sì) 沔.(miǎn) 谪.居(zhé) 开阖.(hé) 倏.忽(shū) 骇.目(hài) 指数.(shǔ) 骋骛.(wù) 飒.然(sà) 披襟.(jīn) 庶.人(shù) 会.计(kuài) 瓮牖.(yǒu) 濯.(zhuó) 绝壑.(hè) 骚.人(sāo) 憔悴..(qiáo cuì) 二、一词多义(1)胜⎩⎪⎨⎪⎧以览观江流之胜.(名词,美好的景色)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动词,经得住,忍得住)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形容词,胜利) (2)舍⎩⎪⎨⎪⎧南北百里,东西一舍.(量词,古代长度单位, 一舍等于三十里)渔夫樵父之舍.(名词,房舍)(3)当⎩⎪⎨⎪⎧王披襟当.之(动词,迎着,对着)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有积石横当.其垠(动词,阻挡) (4)其⎩⎪⎨⎪⎧其.流奔放肆大(代词,它的)使其.中不自得(代词,他) (5)之⎩⎪⎨⎪⎧即其庐之.西南为亭(结构助词,的)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代词,它) (6)盖⎩⎪⎨⎪⎧盖.亭之所见(句首语气词,可不译)盖.有讽焉(副词,大概)(7)所以⎩⎪⎨⎪⎧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介词,表原因)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用来……的)(8)以⎩⎪⎨⎪⎧不以.物伤性(介词,因为)今张君不以.谪为患(介词,把)照之以.明月(介词,用)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介词,来) 三、词类活用(1)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 (2)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词作动词,为……命名)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4)动.心骇.目(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害怕) (5)西.望武昌诸山(名词作状语,向西) (6)草木行列..(名词作动词,成行成列) (7)亦足以称快..世俗(使动用法,使……称快) (8)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9)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名词用作动词,用蓬草作……;用瓮作……) (10)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使动用法,使……尽享) 四、古今异义(1)江.出西陵 古义:长江。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关于“记”(《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桃花源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通过叙事、状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述作者的观点。

即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第一段分析: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翻译: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思考:1.开篇写江水,其目的何在?2.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如何变化?(用词准确)第二段分析: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翻译: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翻译: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思考交流:1、第二段描绘了几种景物?各有何特点?3.古人登临凭高,瞻仰古迹,多有悲伤之情,感慨之事。

本文写了哪些古人旧事?表现了作者何种心情?4.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第三段分析: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

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2012.9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2)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3)动.心骇.目()()(4)西.望武昌诸山()(5)草木行列..()(6)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7)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8)将蓬.户瓮.牖()()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所(1)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魏公子列传》)()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3)快哉此风!()(4)将何往而非病?()(5)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6)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览观江流之胜.胜:胜景,景观B.南北百里,东西一舍..一舍: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C.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指数:用手指点着数清数目D.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户:用蓬草盖的房子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①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⑤将蓬户瓮牖无所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七处点出“快”字,围绕“快哉”二字着墨,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议论熔为一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作者和背景】
▲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
【题解】
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所建,所命名,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
沅()沔()子瞻()东西一舍()风开云阖()变化倏()忽舟楫()
草木行()列皆可指数()
睥()睨()骋()骛()
飒()然而风何与()焉
会()计蓬户瓮()牖()
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翻译与理解】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2)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3)将何往而非病.()
(4)使其中.坦然()
二、一词多义
⑴胜
以览观江流之胜.()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
⑵与
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⑶以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三、词类活用。

(请找出活用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和意义。


⑴南合湘、沅,北合汉沔()
⑵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⑶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⑷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⑸动心骇目()
⑹西望武昌诸山()
⑺亦足以称快世俗()
⑻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⑼将蓬户瓮牖()
⑽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
⑵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⑶有风飒然至者。

()
⑷快哉此风!()
⑸将何适而非快?()
⑹而风何与焉?()
⑺将何往而非病?()
⑻乌睹其为快也哉!(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
(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
(4)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译文:
(5)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
课文翻译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
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
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
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
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
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
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
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
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
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
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
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
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
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现在,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
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
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面对着
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
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
【作者和背景】
▲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
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
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题解】
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
沅(yuán)沔(miǎn )子瞻(zhān )东西一舍(shè)
风开云阖( hé)变化倏(shū)忽舟楫( jí)
草木行( háng )列皆可指数(shǔ)
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
飒( sà)然而风何与(yù)焉
会( kuài )计蓬户瓮(wèng)牖(yǒu )
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
【翻译与理解】
一、(1)即:就着(2)舍:古时三十里为一舍(3)病:怨恨、忧愁(4)中:内心
二、(1)美景/承受,禁得起。

(2)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和。

(3)“有以”固定结构,有用来……办法、地方/用。

三、⑴南,名词作状语,在南/ 北,名词作状语,在北。

⑵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⑶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⑷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⑸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⑺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⑻从,使……从。

⑼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⑽穷,使动用法,使……穷尽。

四、⑴被动句。

谪,被贬官。

⑵状语后置
⑶定语后置,“有飒然至者风”
⑷主谓倒装句
⑸宾语前置,“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⑹宾语前置,“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⑺宾语前置,“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⑻“乌……哉”句式,有“哪里……呢”的意思,是固定搭配。

五(1)现在却能靠在几旁、坐在席上玩赏眼前之景,只要抬眼就能看个够。

(2)自己任情漫游于山水之间,这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大概有超过别人的东西吧。

(3)这些都能成为诗人思士情绪悲伤、容貌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

(4)白天就能看到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夜里就能听见鱼龙在亭子下悲鸣。

(5)假使心中舒坦,不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走到哪里会不感到快乐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