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预防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她们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每日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前屈位站立,进食时间无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与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频繁的直接接触,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提出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现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 意外损伤手术配合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他人,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上。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以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最为常见及危害更大,由于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1]。
已有资料显示[2],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1.2 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专家们已证实[3],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
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度,每天连续站立6.5h或更长时间,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速度急速行走工作,每日累计时间4h或以上。
处理重物、搬运各类器械包、搬运病人时负重,易产生腰腿疼、颈椎病、静脉曲张、便秘等。
1.3 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目前对长期接触挥发性麻醉气体的危险性尚认识不足,但是,职业性长期接触微量浓度的挥发性麻醉气体包括一氧化氮、氨氟醚等均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麻醉废气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生育方面的不良影响[4]。
1.4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各种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较多。
长时间接触含氯消毒液对皮肤有损害,灼痛甚至引起感染迟钝或过敏,当皮肤有伤口时,则对暴露处有缓慢的损伤。
而挥发的氯也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损害。
如2%碱性戊二醛可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等;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手术室护理人员(护士)是一群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人群。
手术室的特殊环境使得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在一些危险的因素当中,从而威胁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健康。
因此,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强化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标签:职业危害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理危害对策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
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
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
因此,针对危害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现象,如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术室存在的职业性危害1、生物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机率为增加。
据资料显示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诸如器械护士传递锐利器械时意外遭受针刺伤,刀割伤以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
而血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肝2%~40%,丙肝3%~10%,爱滋病(AIDS)0.2%~0.5%。
乙肝病的致病性强,般0.004ul 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化学性危害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工作期间接触化学消毒剂的时间长、种类多、使用频率高。
(1)甲醛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易挥发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致敏、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据报道,甲醛浓度超过0.6mg/m 3 ,即可引起流泪,咽部不适及疼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气喘,如果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及肝脏损害。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发表时间:2020-09-25T07:24:41.759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作者:梁建芬[导读]都红堰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830说起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手术室护士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群体,众所周知,手术室护士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的护理工作,也正因为该工作的特殊性,以致于手术室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不仅工作无规律可言,而且常常要面对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如果不加以防范极易受到各种职业性损伤,不仅会给护士本身带来伤害,还会给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带来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小编搜集了近些年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发生的职业危害事件,并对此总结了防护对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生物因素对于手术室护士而言,最严重的威胁就是感染,因为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难免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比如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因出血、呛咳等都可直接污染手术室护士的眼睛、黏膜或是皮肤,在众多传染性疾病中最具威胁的就是以四大感染疾病为首的二十余种疾病,四大感染疾病为梅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这些疾病都能够通过血液进行传播,毫不夸张的讲,接触到一次即可感染。
防护对策:对于生物感染的防护,需要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之前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做好各项感染疾病的筛查,而且对所有急诊患者均按阳性处理。
在接诊患者和进行各项操作时,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与患者进行接触和执行医疗操作后及时洗手。
此外,为了避免在操作期间身体和衣物受到污染,尽量穿戴塑料围裙。
配合肝脏或颅脑等手术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必要时可以注射疫苗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物理因素包括意外损伤、负重伤、噪声、电离辐射伤以及电损伤。
先来说意外损伤,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器械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大多为尖锐的利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误伤到自己或是他人,仅仅是划伤还是小事,临床中有很多手术室护士因此而感染上了传染性疾病;然后是负重伤,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可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她们每天都要运送数次沉重的器械包、手术衣包和辅料包等,必要时还需要协助医生或家属搬运患者,所以手术室护士的体力消耗非常大,极易引发肌肉损伤或骨骼损伤,而且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以长时间站立为主,这也导致这一群体是颈椎病和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手术室内的噪声是来自于吸引器、电钻、空调、麻醉机以及患者的呻吟声等,噪音会给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分散手术室护士的注意力,影响正常工作。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
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
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
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 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
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
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
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
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
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
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
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面对很多高危因素,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针对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我们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以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使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降低至最低限度。
1 职业危险因素1.1 物理性因素1.1.1 锐器损伤手术室工作中常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传递快速频繁极易造成自伤或误伤他人。
大量研究证实了污染的针或锐器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1]。
刺伤后容易引发伤口感染、败血症、感染性疾病。
1.1.2 噪声的影响电刀、电锯、金属门窗的开关、电动吸引器、麻醉机、呼吸机报警及空调声等常导致头痛、头晕、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还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
1.1.3 电离辐射的影响随着骨科医学的发展,使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受到X 线的损害,易产生食欲不振、头晕、四肢无力,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
长期照射,可使白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诱发肿瘤。
紫外线灯管在进行消毒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胸闷,肺水肿,甚至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的恶化。
1.1.4 其他工作中会接触粉尘和纤维等物品,如橡胶手套上的滑石粉,整理各种敷料及手术中铺无菌巾。
粉尘、纤维经常在空气中漂浮,如不注意个人防护可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如高频电刀、电煮锅、监护仪等,有些电器存在漏电或操作不规范时就会发生被电击或烧伤的事件。
1.2 化学性危险因素1.2.1 化学消毒剂污染手术后的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害;甲醛溶液对眼、皮肤及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
1.2.2 废气的影响手术室的环境相对密闭,而用于吸入麻醉的安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机衔接管道处漏出,手术室护士每天处于这种微量浓度麻醉废气的环境中,长期接触该类气体,会造成其在人体内蓄积,并产生慢性氧化物并致畸、致癌、致突变,也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内容摘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使手术室护士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使手术室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各种职业性损伤,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护理质量。
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因素感染是手术室护士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威胁。
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如术中的出血、吸痰引起的呛咳、骨科手术中的敲打均可造成手术室护士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
最具威胁的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和艾滋病(HIV),它们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1]。
1.2化学因素1.2.1化学消毒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是手术室常见的用于浸泡标本、消毒器械、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的挥发性化学制剂。
长时间吸入含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2]。
甲醛对人体的损坏更大,不仅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是护士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
1.2.2废气的排放用于吸入麻醉的氨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机衔接管道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
麻醉气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还可引起头痛、脱发、抑郁、失眠、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
经常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中,肝脏病、肾脏病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另外电刀及氩气刀所产生的烟雾,骨水泥混合时产生的异味对呼吸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3物理因素1.3.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等传递频繁,极易误伤自己和他人。
有报道称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3]。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
然而,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因素,给其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自我防护对策。
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 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手术设备和手术器械,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容易引起听力损害,甚至导致失聪。
2. 聚集性感染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易感染的环境中,尤其在手术过程中会遭受污染、感染等危险。
细菌和病毒在这种环境中传播较快,容易使护士身体免疫力下降,发生聚集性感染。
3. 电辐射手术设备的使用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护士长期进行观察、调节和操作这些设备会产生电辐射侵害。
4. 化学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可能存在化学毒性,引起呼吸、皮肤等各种问题。
5. 重体力劳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比如搬动病床、患者、器械等大件物品,长期下来会导致骨骼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三、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1. 噪音污染方面可以降低手术室内噪音,换上降噪耳机,使用噪音防护耳塞等,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
2. 聚集性感染方面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避免手术室感染给自身和众人带来危害,同时加强对细菌、病毒传播的知识了解,拥有充足的防护措施。
3. 电辐射方面在使用手术设备时,应该合理摆放和使用设备,维护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对于操作设备多且持续时间长的护士,可佩戴电磁防护服或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
4. 化学危害方面在使用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应当全程戴手套,对于患有过敏性体质的护士,应该避免接触或研究相关物品。
5. 重体力劳动方面应该定时进行放松、伸展,进行体育锻炼或者瑜伽活动收缩筋骨,加强腰椎、脊柱等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工作等。
四、结语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但其工作也会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楚雄州人民医院手术室胡兰花手术室是一个集手术、麻醉、抢救工作为一体的特殊科室,有别于门诊和病房。
而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群体,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些职业危险因素。
来源于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诸方面的不良因素时刻威胁着手术室护士姐妹们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并正确的加强自身防护。
一、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1、意外伤害: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使得护士极易发生针、刀、剪等锐器伤。
例如器械护士传递器械频繁或方法不当容易刺伤别人或误伤自己。
巡回护士在抢救病人时由于时间紧、节奏快也极易发生针头刺伤和玻璃划伤。
这种伤害除了造成开放性伤口外,最严重的后果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而造成感染。
2、感染手术的污染:随着现在疾病谱的改变,手术室接待的手术患者中时不时都会有一些传染病患者。
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我们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工作过度紧张时极易发生锐器伤而造成感染。
3、化学消毒剂、麻醉残余气体:手术室中不可避免要使用一些化学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在物体表面和空气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残留,再者就是各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气体在空气中也有一定的挥发性浓度。
手术室护士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会给呼吸道、皮肤、粘膜、眼睛、神经系统等带来不良的刺激。
4、易燃易爆因素:术中使用的氧气、酒精等都有可燃性,使用不当或大意疏忽都可能造成危险性后果。
5、电离辐射与x线损害:目前高科技在手术室中广泛应用,各种先进仪器不断引进。
给我们的手术带来了便捷,但是这些高科技产品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长期电离辐射与x线的蓄积可引起作业人员的疲劳、困倦、食欲不振甚至致癌。
6、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
长期处在快节奏、高效率、不间断的工作中。
容易造成身体疲劳,高度精神紧张。
遇到危重、复杂手术和抢救时表现更为明显。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得护士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有害因素,如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等。
为了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1.生物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处理锐器时也容易发生锐器伤,增加感染风险。
2.物理性危害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弯腰、抬举重物等,容易导致腰部、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易出现疲劳、焦虑等心理压力。
3.化学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等产生刺激和损害。
同时,手术室护士还需接触麻醉药物,长期接触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4.心理性危害手术室护士面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压力,工作节奏快,应急事件多,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处理患者隐私时,也可能遭受心理创伤。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习惯。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确保护士在处理患者和器械时遵循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加强护士对锐器的管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改善工作环境优化手术室布局,确保通风良好,降低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同时,为护士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
4.加强心理干预关注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帮助护士缓解心理压力。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和对策3篇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和对策3篇第一篇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1.1接错患者在接患者的时候,没有严格做好检查,尤其是当患者处于紧张或者是应用镇静剂之后,容易出现接错患者的情况。
另外容易出现碰伤、摔伤的患者,在将患者推入到手术室的时候,会出现房门将患者碰伤。
摔伤,一般是手术结束后,患者还没有完全的恢复到清醒的状况,巡回护士忙于整理手术室,而离开患者,从而出现患者摔伤的情况。
1.2手术体位放置不当也是手术室安全的隐患体位安置不当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压伤的情况;束带捆绑过紧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肢体过度外展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牵拉神经引起神经麻痹的情况;衬垫不当则会倒是患者出现呼吸及循环功能受影响的情况;当对患者进行固定出现不牢,则可能会使得污染手术区域;手术视野如果暴露不充分则会导致手术操作出现不方便的情况等。
1.3手术前物品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清点出现遗漏的情况手术用物准备不充分,在准备手术前物品时候护理人员优于忽略器械的完好性,性能不佳。
因此,使得术中增加的手术用物未能及时记录,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及关闭后,物品清点有误等。
1.4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仪器未能正确使用、术前未试机、临时出故障,电极板固定不牢,病人皮肤与手术升降台或金属直接接触灼伤病人,吸引器袋未能及时更换、堵塞中心管道,易燃易爆物品未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导致术中意外等。
1.5术中操作不严谨,护理记录不及时完整术中使用在病人身上的电刀、电钻、电动止血器等设备使用记录不完整,患者术前带入的伤口敷料未及时清理出手术间,与术中用品混淆,填入深部组织的手术物品遗留体腔未取出,抢救过程执行口头医嘱缺乏完整的记录等。
1.6查对有误,用错药物,输错血外用药物,内用药物标志不清,未能定位放置,使用时未能认真核对,执行口头医嘱有误,取血,输血时查对不仔细,特别是抢救时简化了查对流程。
1.7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送途中,由于各种引流不畅或者是由于出现各种管路脱落,手术车对接中用力过速或患者的燥动,没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保护导致患者坠床。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的血液 、 分泌物与排除物 , 尤其是血液 , 许多传染病如乙肝、 丙 肝、 梅毒 、 艾滋病都是经过血液传播 的 , 一旦 溅到皮肤或 眼睛
里 则 被 感 染 的 机 会就 很 大 。
1 13 废 气污染 ..
全麻时手术 问内会存 有残余的吸入麻醉
药, 以及麻醉机排出的废气 ; 腹腔镜手术 中 C : O 泄漏 , 关节置
都是噪声。手术 室平均 噪声 应是 6 6 B 但 常达 9 B, 0— 5d , 0d
业防护 , 能够有效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手术 室; 护士 ; 危险因素 d i1 .9 9j in 1 7 9 7 .0 0 1 .6 o:03 6 /. s .62— 6 62 1 .3 0 3 s
手术 室护 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 中从 事特殊护理专业 的群
体, 由于 手 术 室 工 作 繁 重 、 张 、 规 律 的 特 点 , 上 各 种 生 紧 无 加
强 医护 间 的配 合 与 协 调 , 力 做好 医护 问 的信 息 沟 通 , 其 是 努 尤
[] 郭 5
珊, , , td 燕 邝素飞. U患者 院内转送 1 0例安全护理 I C 0 2
Hale Waihona Puke [ ] 齐鲁护理杂志 ,08 1 ( 1 : 7 0 . j. 20 , 2 ) 1 —18 4 0 [ ] 侯玉娟. 6 手术室运送病人方式探讨 [ ] J .临床护理 杂志 , 0 , 2 87 0
换手术 中骨水泥释放的气体 以及 碘仿纱条释放 的气体等 , 长
1 危 险 因素
时间吸人可引起头痛 、 恶心 、 注意力不集中、 应变能力差 、 心情 烦躁等不 良反应。
1 1 理化因素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护士常见的危害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是进行医疗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在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自身的防护,了解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培养职业安全意识,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本文通过工作经验,分析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利用相关的知识提出降低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方法,并探讨了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的保护对策。
《讨论》1、职业危险因素:1/1物理性危害因素:空气消毒产生的臭氧对人体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导致肺气肿、肺水肿等;噪声的主要来源于电钻、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等医械设备,护士整天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工作,很容易造成身心疲劳。
另外,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展,手术中使用C型机越来越多,根据周文娟等的研究,X线对手术室护士的敏感部位(乳房、性腺、甲状腺、卵巢)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1}1/2生物因素:手术室是为患者实行手术、治疗、诊断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时时刻刻都要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密切接触,造成对手术护士的生物性危害。
[2]1/3化学因素:废气的伤害,术中CO2,异氟醚等麻醉药品的残余气都可污染手术间的空气,长期吸入可造成肝损害、细胞突变、免疫力下降;【3】消毒剂的伤害;抗肿瘤药物的伤害。
1/4生理、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工作负荷量明显加大,很多人需要超负荷的工作,并且工作时间不稳定,时常需要加班,长此以往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2、防护措施:2/1切实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合理安排手术人员;对血生化检查室阳性的患者,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2/2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2/3提高大家会麻醉废气污染的认识,加强管理,降低污染,同时增加麻醉废气排污设备,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1. 引言手术室是医院内最关键的部门之一,手术室护士承担着保障手术安全和成功进行的重要责任。
然而,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护士们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因素。
本文将全面评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相关法规及标准我们要关注的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职业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对手术室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3. 职业危害因素接下来,需要深入评估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是护士们最常面临的危害之一。
手术室内需要频繁使用的化学药剂和消毒剂也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
手术室内的辐射设备和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等也是潜在的危害因素。
4. 职业危害防护对策针对以上可能的职业危害因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
首先是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以减少手术室护士受感染的风险。
其次是职业暴露监测和健康检查,定期检测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并进行健康评估和指导。
另外,加强手术室内的通风设备建设,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室,以减少护士接触有害气体和细菌的可能性。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个人认为对于手术室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应当重视并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6. 总结总体而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
通过对手术室内可能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防护措施的制定,我们可以有效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本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手术室护士是承担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时不仅需要面对各类疾病的患者,同时也要直接接触手术器械,因此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职业危险因素。
了解和防范这些危险因素,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尤为重要。
一、潜在职业危险因素
1.感染风险:手术室是重症患者的集中地,患者体内存在各种病原体,手术室护士可能会在工作中直接接触这些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等。
2.身体损伤:手术室工作环境狭小,医疗器械复杂,手术室护士在移动病人、转移器械、打针输液等工作时,可能会发生身体损伤,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手腕扭伤、刀片伤等。
3.疲劳和压力:手术室复杂的工作环境、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和高度精细性,都容易使手术室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和压力过大。
4.化学物质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消毒剂、麻醉药、化疗药物等化学物质,可能对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二、防护对策
1.感染控制管理:在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物等。
在工作时应严格控制感染的传播,保证手术环境清洁卫生。
2.身体保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时应正确使用助手器械,以减少身体损伤的风险。
在长时间工作后,应适当休息,保证身体健康。
3.疲劳管理:手术室护士应注意规律作息时间,做好疲劳管理并加强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4.化学物质保护:手术室护士在接触化学物质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及保护措施,避免吸入、皮肤接触等。
总之,手术室护士在工作时要防范危险因素,健康保护是重要的保障,希望广大手术室护士能够注重职业保护,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措施1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1.1 术前认真查阅病人病历,对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
1.2 做好自检,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粘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
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双层手套。
1.3 防止针头、刀片或锐利器械损伤。
在手术全程操作中,传递手术刀、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应置于弯盘内,不可直接传递,避免误伤任何一方。
如在工作中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0.5%碘伏处理伤口,尽早检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接种疫苗等。
1.4 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
手术完毕分类处理有关防止交叉感染物品,针头、刀片放入回收盒内。
一次性用物用0.5%365液浸泡、毁形。
丢弃物品装入黑袋送焚化炉焚烧,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2.1 用甲醛消毒、灭菌时熏箱门一定要关好,以防泄漏。
取放物品时先看准放置位置再操作,动作迅速、准确。
为减少开启熏箱次,可由夜班护士根据当日上午手术次数集中开启夹取,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来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
2.2 接触2%戍二醛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和腐蚀双手及减少吸入。
消毒灭菌时,容器要加盖,尽量减少在空气中暴露时间。
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
加强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及储藏的管理,以安全、有效为原则。
2.3 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好,尤其还用于一次性用品灭菌,应设有专用的房间和排放有毒物质装置系统,为了安全性,灭菌后须将物品按规定放置一段时间再用。
2.4 臭氧发生器换为定时自动开关的新一代空气消毒机—三氧消毒杀菌机,可以弥补紫外线、化学药物及熏蒸法的缺陷,特别是灭活速度快,消毒率高。
开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避免进入被消毒区域,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置层流手术室。
2.5 配置抗肿瘤药,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开启安瓿时应防止划伤手;配制溶液时应防止药物溢出。
操作完毕后及时洗手,治疗台用湿布擦拭。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发布时间:2021-10-22T08:29:01.4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2期作者:薛佩[导读] 如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时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那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工作人员,其面临的危险程度更高。
薛佩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手术室,266033摘要:如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时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那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工作人员,其面临的危险程度更高。
我们都知道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都是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的,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他们在工作时很容易受到职业的伤害。
本文主要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随后提出相对应的有效防护措施,希望能为护士在护理工作时提供一些安全方面的保障。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对策;1、引言我们都知道医院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都是十分辛苦的,且工作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其中护士的护理工作由于比较特殊,相对来说是比较无规律的,且比较紧张的,他们在进行护理工作时,经常会遭受多种职业危险因素的伤害,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如果操作不当,并会致使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对其进行语言或者身体攻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便会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造成职业性损伤,这会直接影响到手术室中护理人员对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
本文对手术室护士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2、手术室护士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2.1生物因素医院中的任何医务工作者在工作时必须要防止自己被感染,他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具有受到感染的风险,例如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又比如在手术室中,也要谨防手术室患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自己会被血液中的相关疾病感染,在进行骨科手术中,有时候在对骨头进行敲打时,护士的眼睛或者皮肤都有可能被感染,就算护士在工作时都会做好防护工作,但稍有不慎护理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是大大增加的,有时候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摘要】当前职业危害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如今社会上非常关注的话题。
职业危害就是工作人员在相关工作领域中,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人身安全产生威胁的危险因素。
在医院工作中,尤其是手术室中的护士,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导致这一岗位很容易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必须对手术室中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针对危险因素来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本文将会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常遇到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危险措施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供医护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手术室;忽视;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手术室中的护士是进行特殊护理的医护人员,但是因为手术室中的护士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因此也就意味着手术室中的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会更多,这些危险因素对护士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身体上。
还有可能会给护士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手术室中的护士应当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为了自己的身心安全应当主动的提高自身对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让危险因素可以在根源上减少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更加顺利的完成医护工作。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常见的危险因素(一)生理和心理危险因素与普通的护士相比,手术室的护士的工作性质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具有一定的工作特点。
首先是手术室中的护士比较工作难度更大节奏也更快,因此要求手术室中的护士在进行工作时要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工作当中,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中。
另外在手术室中有很多工作都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并且工作的强度较高,工作常常是没有规律性的。
因此手术室中的护士因为长时间的处于这种工作环境当中,对其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手术中,手术室中的护士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并且聚精会神的完成工作,这样的大型手术往往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完成,因为在工作中不能进食,因此手术室中的护士常常会依恋十几个小时都处于饥饿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护士的身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甚至会引起消化方面的疾病。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体系的不断改革,职业危害话题逐渐被各大医院关注,不断分析新阶段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探寻具体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在本文的研究中,作者通过详细论述当前医院手术室护士这些特殊群体面临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分析这些危险因素对手术室护士身体和心理造成的消极危害,然后针对性的探讨防护对策,从生理和心理层面、物理危害层面、化学药物危害层面和医院整体层面提出了专业有效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引言:手术室护士的特殊性体现在,她们的工作无规律、强度高、工作环境特殊、面临的工作危险因素较多,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会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1]因此一名优秀的手术室护士,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品质,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克服和防护这些职业危险因素的能力,需要学会在工作中调节自己,增加自我职业防护意识,注重对病人和自身的双向保护,要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危险因素的解决办法,善于从根源上寻找职业防护对策,确保在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保证自身健康安全。
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常见的危险因素1.1生理和心理危险因素相比于医院科室的普通护士,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存在很大的独特性,一方面,手术室开展手术的时长不确定,护士整体的工作节奏比较快,整台手术护士都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度紧张的状态。
另一方面,手术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隐藏着主观和客观都存在的危险因素,工作强度较大且无规律。
当护士长期处于此种工作状态中,就会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问题[2]。
例如,长时间的手术会让护士没有食欲或者不能按时吃饭,长此以往增加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出现;手术期间护士一直处于站立状态,一边要积极配合手术医生的各项工作,对于大型手术,很有可能持续十几个小时,这就直接增加了护士腿部静脉曲张、腰椎和颈椎劳损等疾病的发生;下手术后,护士还有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而引发偏头疼症状等。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
方法对我院手术室30人,其中实习生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知识缺乏。
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护措施,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防护对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个特殊环境,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易被病人体液、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紫外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伤害。
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使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的损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安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对3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手术室工作人员30人,年龄17-42岁,主管4人,护师12人,护士4人,实习生10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2 结果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状况3 讨论3.1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3.1.1物理因素①针、刀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接触。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手术室工作人员则全神贯注地关心手术步骤,手术进展及结果,工作紧张,压力大,其针,刀刺伤发生率也相对高,100%的工作人员认为直接传递锐器是正常的操作方式,60%的工作人员会把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的回收容器内,此原因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的淡漠,知识缺乏。
②噪声,长期在噪声工作下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主要噪声来自于机器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③每日用餐的不定时,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坚持每天吃早餐的护理人员公占66.67%,较长时间站立时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配合手术的只有26.67%,长时间保持颈椎前倾150-200,此姿势易导致颈椎病,腿部不活动静脉回流受阻,易致静脉曲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
邹月慧(江西金溪县中医院外科3448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387-02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
方法对我院手术室30人,其中实习生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知识缺乏。
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护措施,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个特殊环境,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易被病人体液、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紫外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伤害。
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使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的损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安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对3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手术室工作人员30人,年龄17-42岁,主管4人,护师12人,护士4人,实习生10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2 结果
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状况
3 讨论
3.1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3.1.1物理因素①针、刀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接触。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手术室工作人员则全神贯注地关心手术步骤,手术进展及结果,工作紧张,压力大,其针,刀刺伤发生率也相对高,100%的工作人员认为直接传递锐器是正常的操作方式,60%的工作人员会把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的回收容器内,此原因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的淡漠,知识缺乏。
②噪声,长期在噪声工作下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主要噪声来自于机器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③每日用餐的不定时,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坚持每天吃早餐的护理人员公占66.67%,较长时间站立时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配合手术的只有26.67%,长时间保持颈椎前倾150-200,此姿势易导致颈椎病,腿部不活动静脉回流受阻,易致静脉曲张。
3.1.2化学性因素①消毒灭菌剂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荨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
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职业性皮炎,而接触消毒液时戴手套的护理人员仅占13.33%。
②麻醉废气和术中使用无影灯及电刀等电器使臭氧增
多,长期暴露于微量的污染环境,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的浓度,并可能产生慢性氟中毒和遗传学等影响,对手术室女性工作人员可引起再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同时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及操作能力也产生影响,出现骨髓抑制,癌症。
3.1.3生物性因素①体液、血液、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本次调查发现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被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只有40%的人套手套,因此通过粘膜和非完全性皮肤接触而感染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而认为对没有病症的患者就没有必要套手套的观点是错误和危险的。
②激光、放射线,激光手术时手术间门口要挂标志,以防无关人员进入,配合激光手术的工作人员要穿防护衣,戴防护镜是非常重要的,放射线对血液系统的损害,精子生成障碍,使胎儿发育致畸方面的知识都很了解,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0%的人真正执行了,是由于防护用具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而导致了自我防护不足。
总体看来,手术室护理人员意识淡漠,知识缺乏,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只强调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导致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利用防护工具和正确的操作规程很好地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3.2防护对策
3.2.1物理性因素的防护①针、刀刺伤的预防。
A安全处理针头,正确操作应是将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或其他锐器直接弃入锐利物品的回收容器,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玻璃,不能直接传递锐器,应用弯盘。
B针刺伤时的应急处理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伤后48H之内报告上级并真写报表,针刺伤登记管理及防治效果追踪制度,此情况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增强防护意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科室人员应作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熟练护理操作流程,避免心理性因素引起的针刺伤,工作量大时,护士长可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的方法,减轻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②噪声的预防。
加强认识,对新建工作间应从声学设计角度去考虑隔音设备,对科室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普查,检修,如对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尽量减少其推、拉的次数,减少异常噪声。
③坚持每天吃早餐,增强机制抵抗力,长时间站立时,就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
3.2.2化学性因素的防护①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时,应将戊二醛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且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接触戊二醛时应戴橡胶
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
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密封效果好,消毒后注意开窗通风,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
②麻醉废气,臭氧的处理。
改善手术室内通风设备,保证室内无菌并降低有害空气的污染,应选择毒性低对空气污染轻的麻醉剂,在使用高效吸入麻醉时应首先接好排污装置。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并进行定期检测,防止气源管道的泻漏。
3.2.3生物因素的防护戴手套操作可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
另外,手套是具有弹性,对针表面上的血液又有一定的擦拭作用,当被针刺伤后它可减少进入体内的血量,起到保护作用,但戴手套后一定要保护好周围环境,被污染的手套绝不能触及公用物品及区域,以免在保护自己的同进而损害了他人的健康。
由于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速-X光线机在手术室内使用非常普遍,因此,手术室应常规备有铅衣,铅屏风,防护镜来保护医务人员,另外在此类手术时,手术间门口应挂危险标志,以阻止无关人员进入。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病人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同时,医护人员也只有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