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4(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汉武汉帝武即帝位即时位面时临,西的汉社国会库问中题积:蓄了大量的粮食 匈和钱奴财威,胁国,家边势患力不相当止雄厚,有—条—件《加中强国中古央代集史权》。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春今秋之“通大谊一也统。””
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罢纪黜可百一家而,法独度尊可儒明术,”民
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 之所予也“。君…权…神王授者”承、天“意天以人从感事应,”与、天“同天者人,合大一治”,与
做了博士中。国…有…史实以际来就,是第皇一帝个的出学了术名顾的问。
知名“汉学书代者呆儒董子学博”士代,有表非一董、所仲大花舒学园莫问套属家房。,可他整天 钻在三—书次—房应《里王对,立研策群读问读儒《〈学天史。人记春三〉日之,策汉万》武紫帝千受》红赏开识、为官
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
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
露 4:》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
──夫妻顺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为统治者服务 4、特点: ①外儒内法,儒学独尊;
②兼用各家思想; ③思想专制; ④带有神学色彩的特点。 有道有理人。认秦为朝:“就焚其书实坑质儒而”言和,汉“武罢帝黜“百罢家黜,百 家独,尊独儒尊术儒”术与”秦,朝虽的然“确焚立书的坑统儒治”思是想相不同同的,。但 都是为请了回适答应:加你强认中为央上集述权观的点需是要否,有都道属理于?思并想 文说化明专理制由的。需要。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2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2张PPT)

15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二一)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实质: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
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
有人认为:就其实裁质制而;言汉,武“帝的罢统黜一百思家想,是独要
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人书民坑只儒读”一是种相书,同他的的。手段是
请回答:你认为上利述禄观的点诱是引否。有道理?结合
理、重农抑商。 (3)军事:成功反击匈奴。 (4)对外: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2020/6/10
7
集思广益:“有为”哪家强?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法家: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2020/6/10
3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 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 不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0/6/10
——老子
4
一.从“无为”到“有为”: (一)汉初的“无为”:
2020/6/10
17
三.儒学成为正统:
(一)原因:
1.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需要,(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2.汉武帝的扶持。
2020/6/10
18
4.结果:
积极:
消极:
1.经济实力恢复 2.国力日益强盛
1.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3.社会繁荣稳定
2.边境不宁——和亲
4.人民生活安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21张PPT)
边境问题 ──《史记·匈奴列传》 6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 要求(根本原因)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危机四伏 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
7
黄老
儒家
之道 治国思想 学说
8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 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 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限田、薄敛、省赋役)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度越诸子。” 魏源:“抉经之心,执圣之权,冒天下之道者,莫如董生。” 梁启超:“《春秋董氏学》等书,于新思想之发生,间接有力焉。”
17
思维延伸: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 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 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5
一、为什么立
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
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会
从以逆京师。 王国问题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土地问题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 略甚众而去……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董仲舒的新儒学,开启了儒学的官僚化、官员的奴才化、文化 的专制化……民族性格中的封闭、僵化、愚昧、不思进取、因循守 旧等等劣根,都与之有直接关系。
针对上述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30张)公开课优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30张)公开课优质课件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C
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5.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思考:为什么要“有为”?
材料: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 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 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设内朝,设刺史;察举制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9、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 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治国要任德而不任刑”
10、“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 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 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 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 史人物是
思考: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27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27张)

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 研,终于达到了“专精于述古”的程度,当 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是,那时 他还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 一篇《士不遇赋》,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 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天坐在家 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他屋后 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颇有别致 。园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冬秋不衰,春 夏尤艳。还有那曲径小道,幽雅清逸。为了 领会《春秋》中的微言大意,他狠下心来, 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一步,甚至眼睛也 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累月地读书,连阳光 也不见,他变得面黄肌瘦,呼吸短促,还得 了肺病。经过整整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 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
1.知道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基本史 实。 2.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汉朝统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再 到独尊儒术的原因。 4.认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 治之间的关系。
10/25/2015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百家争鸣”春秋儒学创立:孔子 战国蔚然大宗:孟子、荀子 “独尊儒术”(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 基义》
理学(宋明) 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36张PPT)

思想?
“百家争鸣” 一家
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国家政策老在指手画脚。不 利于政策实行、社会稳定、思想统一
评价“焚书坑儒”?
以法家为教,焚书坑儒
1、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2、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3、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
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儒家思想的 发展经历: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无 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 休养生息政策 为 (2)原因:①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1)思想依据: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
3、儒学逐渐复苏
必修一必修二中我们学过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有为” 的措施呢?
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孔子主张仁和礼,反对苛政,不符 合社会大变革和新兴地主阶级建立 强权、扩张统一的要求。
李斯和淳于越(原齐国博士)是一对好兄弟。秦始皇三十 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时,淳于越建议实行分封, 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遭丞相李斯驳斥。 当时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 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 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 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 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 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 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探究学习 1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是相同的。 请回答: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董仲舒的学说
◇“春秋大一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思想 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 ◇“君权神授”“天 君权神授”“ 人合一”” ””天人感 人合一””天人感 应” 限田、薄敛、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 ◇制定道德标准“三 纲五常” 纲五常”
阴阳五行家
•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 古人认为, 质构成的。 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 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 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 运行”之意, 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 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 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 就是“相生” 相克” 就是“相生”与“相克”。 •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 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 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 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件(共13张PPT)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 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
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恶论
D.大一统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 衣卫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C、儒家学说与权术 D、正统的孔孟学说
4、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中国古代史》
经济: 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政治: 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统治者力图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文化: “无为而治”思想已不适宜时代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定义:糅合了道、法和阴阳五行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 被剔除出去
6、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 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期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优秀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优秀版)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 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 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 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 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1)该故事起源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 念有关?
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 加强中央集权
③统治者的有为——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 上的统一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并 说明理由。
畅所欲言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 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 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适应汉武帝统治需要?
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①法家:
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当堂检测
12345
1.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
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的汉初这一思想居于支配地
位的历史时期是( A )
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
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
C.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
D.汉朝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18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18张PPT)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
(二)回答问题: (三)检测练习(见课件)
1、材料一:教材P8引言部分。
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
粮食济、和思钱想财、,军国事家上势分力别采相取当了雄哪厚些,措有施?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境时不可, 宁能国等性家 问:也 题存 。经 安在过 定土汉 ,地初国兼的力并休日、养盛商生贾息膨经胀济、恢王复国,问社题会、边
——《中国古代史》
必要性:
土地问题、边境问题与王国问题严重, 迫切需要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采取的主要措施: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中朝);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 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思想:必修③:P8
④ 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上”天下赋予列人对的这本一
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性,有的天生具有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善的素质而不能成
为善良的人,天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上天树立王道来教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 想被剔除出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1张ppt)
—《后汉书.食货志》 ④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 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B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2)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3)措施: 政治:颁布推恩令 经济:盐铁官营 军事:反击匈奴 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形成新儒学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
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特点:外儒内法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 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 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 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 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 统一的力量。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西汉皇帝因为日食而道歉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 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 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该次 日环食持续时间长达11分08秒。 (日食全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小结:
儒家 思想 的不 同遭 遇
“百家争鸣”,不 春秋战国: 受统治者重视。
焚书坑儒,受到沉 秦朝: 重打击。
西汉:
成为统治者推崇 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19张PPT)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三) 特 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学说 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 学色彩,给封建统治者披上神圣 的外衣,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统治的需要……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三) 特 点 (四) 意 义
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 的统一,有积极作用。这是汉武 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认 为君主无道会遭天的惩罚,有限制 君权的目的。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关系组成:君臣、父 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 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以天人感应 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 了理论概括,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 心的系伦理思想体系。 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 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 常。
经济恢复、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盛世危机
①南北边境不宁;②诸侯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指出, “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 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矣”。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1、社会潜伏的危机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国力的强 盛提供了条件),而道家学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要; 2、儒家学说适应时代的需要,整合出一套为中央 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 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 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
(3)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稳定国家统治。 (4)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即“无为而治”:
对内:“轻徭薄赋”:减轻田租;释免奴婢;士兵回家,授予 田宅,减免赋役。
对外:与匈奴“和亲”; (5)成效:
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 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补充:黄老思想: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1)原因: ①西汉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 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表现: A、政治:必修①:①加强中央集权:以削弱相权;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学一度受到排 挤,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儒学成为国家 的正统思想,孔子地位空前提高,其形象被神化,被历代统治者加封。
西汉时被称之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 时被称为“文圣尼公”、“先王”;隋文帝被尊为“先师尼父”;唐太 宗称为“先圣”;唐玄宗追谥为“文宣王”;两宋时其地位进一步提高, 宋真宗封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更 加重视利用儒家思想的控制功能,明世宗封为“至圣先师”,并令全国 各府县学都祭祀孔子;清统治者的崇奉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代,尊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几个皇帝都亲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 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 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 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 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 与同罪。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人教版必修三)PPT课件

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人教版必修三)PPT课件

材料一:
“道材 天 天2出西“也臣,0料人亦现汉皇。1愚勿“德0二 一有“一号宣天 ”年以使三: 也喜君”称帝见 汉1为并纲月“ 。怒“年异 宣权诸进1天之五千间, 帝神5不。—子气日常年发以 的授在”—受,下最生戒认”六”《命哀午—长一朕识的艺,汉于乐—1日次躬和之伦5书天之“巩环日,做时科理固,•心天食食是法3董、1君道天,”时朕体人分仲孔权下与天,之现左舒—合子、受人象宣不了—右传之稳命相加奇帝逮哪(》定术于副强观即、 种北统者天,君。刻吏 主京治,子以权历下之 张时秩皆的”类史诏不?间序绝需合上说称的)其要之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 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探究学习 1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 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汉武大帝》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对话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从子严不法能具治醇国驷的,而法将家相到或无乘牛为车而。治的道家
——《汉书·食货志》

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6张ppt)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 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 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3.“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 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 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 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 舒主张 A.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了解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 3.探究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位: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 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内容: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追求;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 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 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5、特点:外儒内法
董仲舒的思想是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的?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董仲舒的 学说
思考
006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有何影响?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一种思想在一个时代的地位与哪些因素 有关? 1.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 2.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 3.统治者的需要。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
图为北京国子监,它历 经元、明、清三代,是 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汉初 汉武帝时
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 (焚书坑儒)想
2、汉初的“无为”
汉 初 形 势 战争 破坏 社会 凋弊 “无为”
黄老之学 (道家)
与 民 宽松 休 息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 你会怎样做?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 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 仲舒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
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汉书· 食货志》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汉初 汉武帝时
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 (焚书坑儒) 想 原因: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 目的:恢复生产 安定人心 措施:休养生息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 作用有哪些?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 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 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措 施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2、汉 代 教 育 状 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汉武大帝》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对话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 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 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 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 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①法家: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④儒家:
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 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 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 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 史》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积 极 评 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 极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C.君权神授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性善论
B.民贵君轻

D.大一统
4.(2009年湖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 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 一部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5.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 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 学内容有何表现?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汉武帝刘 彻(公元 前156年~ 前87年)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 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 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 授”“天人合 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 役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材料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 一” 道,勿使并进。” ——加强君权的需要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 ——《汉书•董仲舒传》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 天人一也。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 德 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限田、薄敛、省赋役D.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探究学习 1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 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加 强中央集权 ③统治者的有为 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
感知
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 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 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 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 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1)该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 念有关?
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2)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小结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练习巩固
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 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 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2.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重法轻儒 (焚书坑儒)
汉初
汉武帝时
BC213年,始皇举行盛大宴会。博士(儒家)70 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 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始皇效法周分封子 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 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新非,出则巷议”, 诽谤朝庭,“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得到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 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收藏的《诗》、《书》 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 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 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