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分离过程-结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100( PD84% - PD16% ) C .V . = 2 PD50%
PDm%—筛下累积质量百分数为m的筛孔尺寸。 变异系数越小,表示晶体粒度分布越窄。
晶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可分别表示为:
Vc = kv ( L)3
Ac = ka ( L)2
如,精氨酸、Na2SO4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a ln x = + b T
ln x = A + ( B / T ) + C lg T
物质的溶解度特性对选择结晶方法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是选择变温结晶方法,还是选择蒸发结晶的办法。
2) 过饱和度 溶液的过饱和度决定了成核和晶体生长的推动力,影响 结晶的速率。 达到固液相平衡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溶液中含有超过饱和量的溶质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 (在无扰动、无刺激的条件下降温即可形成)。 过饱和度表示方法:
影响晶习的因素:
生长速度较快的晶面,对晶习影响不大,晶习主要取决 于生长速度慢的晶面; 溶剂不同,介电常数不同,对晶体各面的电场减弱程度 不同,所以会致使同种晶体具有不同晶习;
杂质嵌入生长着的晶格后,立体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 导致晶体呈现不同的晶习。
6.2.1.3 粒度 人的牙齿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强度,是因为它是由磷酸 钙等纳米材料构成的。 因为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化学 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但影响外观,也会影响产品质量和 加工性能。 因此,对固体粒子,既要分析化学组成,也要表征粒 度和形状。
m 上式简化为: D = ln S RT
溶解度、超溶解度曲线图
超溶解度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的溶 解度曲线 不稳区能自发产生晶 核。 介稳区不会自发地产 生晶核。
稳定区不可能进行结晶
结晶过程应尽量控制在介稳区内进行,以得到平均粒度较 大的结晶产品,避免产生过多晶核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粒度。
6.2.2.2 固液平衡和分配系数
浓度推动力 D = c - c * c
过饱和度比
S = c / c*
相对过饱和度 s = D / c* = S - 1 c
过饱和度是结晶的基本推动力,可表示为以下无因次形式:
骣 m- m* a g c 琪 = ln = ln 琪 RT a* g 桫 * c*
当过饱和溶液的活度系数与饱和溶液的活度系数近似相 等,即: g »1 g*
6.2 结晶 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气、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 的过程。
盐、糖、化肥等高产量产品; 青霉素G钾盐等医药、染料、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
蛋白质的制造等生物领域的应用;
催化行业等超细晶体的制备; 新材料工业中超纯物质的净化。
ຫໍສະໝຸດ Baidu 结晶过程的特点:
能从杂质较多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纯度或者超纯的晶体, 洁净产品外观好,易于包装、运输、储存、使用。 对于使用其他分离方法难以凑效的难分离物系(同分异构 体、共沸物、热敏性物系等),多适用于结晶分离。
接触成核: 当晶体与其他固体物接触时所产生的晶体表面的碎粒。 接触成核是最重要的二次核来源。 在工业结晶器中,晶体与搅拌桨、器壁间的碰撞,以及 晶体与晶体之间的碰撞都有可能发生接触成核。
影响二次成核的因素
温度、过饱和度、晶体的粒度与硬度、搅拌桨的材质等。 P243
二次成核动力学
描述二次成核速率经验表达式: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质及溶剂的性质、温度及压强。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对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热 量的特性。
如,维生素C、精氨酸
逆溶解度特性: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下降,在溶解过程中放出 热量的特性 。 如,Na2SO4 变态点 许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连续的,另有若干形成水合物 晶体的物质,其溶解度曲线上有断折点,又称变态点。
晶浆:
在结晶器中,由溶液结晶出来的晶体与余留下来的溶液 构成的混合物。 母液: 晶浆去除了悬浮于其中的晶体后,所余留的溶液。
6.2.2.1 溶解度和过饱和度
1)溶解度
一定条件下,100份质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无水溶质 的质量份数来表示。 工业及文献中也常用mol/L,mol/kg溶剂及摩尔分数表示。

对某一晶胞,选取x、y、z三个坐标轴作为晶轴,其长度 分别记为a、b、c。三个坐标面即为晶轴面。 晶轴的夹角为晶轴角,分别记为 a、b 、g
根据 a 、b 、g 、a、b、c 六个参数的组合,可将晶 体分为七种晶系: 立方晶系(等轴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立交晶 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三方晶系(棱面体晶系)。
6.2.2.3 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新生成的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生长 过程的核心。 晶胚:在晶核形成之初,快速运动的溶质质点相互碰撞结 合成的线体单元,线体单元增大到一定限度后粒子。晶胚极 不稳定 。 晶胚生长到足够大,能与溶液建立热力学平衡时称之为晶 核。 成核速率: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晶浆中生成新粒子的数目。 是决定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学因素。
L—特征尺寸,表示粒度, Kv—体积形状因子, Ka—表面积形状因子。
6.2.2 结晶基础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过程要经历两个步骤: (1)成核过程 这些核心称之为晶核, 产生微观的晶粒作为结晶的核心, 产生晶核的过程称为成核过程。 (2)晶体生长 晶体逐渐长大,称为宏观晶体的过程。 溶液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一种浓度差,称为溶液的过饱 和度。
上曲线为凝固点曲线,下曲线为熔点曲线。 固体溶液物系,必须经过多级固液平衡才能达到所要求 的产品纯度。
对于双组分物系,可能生成一种或多种溶剂化合物。
CaCl2一H2O—CaCl2· 2O 6H
晶型转变型
2)分配系数
ki = cs / cl
cs—固相中,杂质i的浓度, cl—液相中,杂质i的浓度。 ki<1.0,杂质可以从晶体中排出; ki<<1.0,达到平衡时,杂质可以基本完全排除。
1)固液平衡 对于两元物系,在等压下,其固液平衡相图可用温度-浓 度关系表示。 分低共熔型、固体溶液型、化合物形成型和晶体转变型。
两元低共熔型物系,特点是具有固定组成的低共熔点。
处于共熔点组成两边的熔融物,经单级冷却过程即可分 别得到不同纯组分的晶体。
两元固体溶液型物系类似于无共沸物形成的两元气液物系。
晶体的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一个分布。
晶体粒度分布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晶体粒度分布表示方式:
将晶体样品进行筛析, 由筛析数据,标绘筛下累积质量百 分数与筛孔尺寸的关系曲线。
平均粒度medium size, MS
筛下累积质量比为定值(常取作50%)处的筛孔尺寸值。
MS越大,平均粒度越大。
注意:
实际结晶体形态,可能是属于单一晶系,也可能是两种晶 系的过渡体。 不同物质,所属晶系可能相同,同种物质,当所处的物理 环境改变时,晶系也可能变化。 晶习是指在一定环境中,晶体的外部形态,也称晶形或晶 体形态。 注意:
同一物质,即使基本晶系不变,晶习也可能不同。
如六棱柱晶体,可能是短粗型、细长型,也可能是薄片 状或多棱针状。
Bp→速率常数; △c→过饱和度; n→成核指数,一般n>2。 初级成核速率较大,对过饱和度变化非常敏感,很难将其 控制在一定的水平。除了超细粒子制造外,一般结晶过程都要 尽量避免初级成核的发生。
2)二次成核: 剪应力成核:
当过饱和溶液以较大的流速流过正在生长中的晶体表面 时,在流体边界层存在的剪应力能将一些附着于晶体之上的 粒子扫落,而成为新的晶核。
晶体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自范性 理想情况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 面体外形的性质。 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 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各向异性 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 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同, 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硬度、断裂抗力、屈服强度、热膨胀系数、导热性、磁化 率和折射率等。 均匀性 晶体中每一宏观质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都相同。 还具有几何形状和物理效应的对称性,具有最小内能,在 熔融过程中熔点不变等特点。
产生晶核的方法 1)自然成核法 2)干扰成核法
3)种子成核法
成核方式
1)初级成核: 在没有晶体存在的条件下自发产生晶核的过程。 初级成核分为非均相和均相初级成核。
2)二次成核:
在已有晶体的条件下产生晶核的过程。 二次成核的机理主要有流体剪应力成核和接触成核。
1)初级成核: 初级均相成核: 洁净的过饱和溶液进入介稳区时,还不能自发地产生晶 核,只有进入不稳区后,溶液才能自发地产生晶核。 这种在均相过饱和溶液中自发产生晶核的过程。
BS = KbW M D c
i
j T
n
W为搅拌强度,如转速或搅拌桨叶端线速;MT→悬浮液 密度;△c→过饱和度;指数为受操作条件影响的常数。 控制二次成核的措施:
3)总成核速率 :
B0 = k1D m c
谢谢!
本次课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6.2.1.2 晶系和晶习 晶体的微观质点在晶体所占有的空间中,按一定几何规 律排列,各质点间有相互作用力,它是晶体结构中的键。
由于键的存在,质点得以维持在固体的平衡点上,彼此保 持一定距离,形成空间晶格,称为晶胞。
晶格是一种几何概念,是从晶体结构中抽象出来的简化 的描述, 晶胞是与晶格相对应的实际结构。
在实际结晶操作中很少见。
初级非均相成核: 溶液中常有大气中的灰尘或其他人为引入的固体粒子, 在非均相过饱和溶液中自发产生晶核的过程。 这些外来杂质粒子对初级成核过程有降低成核能垒,诱 导晶体生成的作用,所以非均相成核可在比均相成核更低的 过饱和度下发生。
初级成核速率与过饱和度的经验关联式:
BP = K pD n c
能耗低,运行温度低,对设备材质要求低,操作相对安全, 一般无有毒气体逸出,有利于环境保护。
是多相多组分的传热和传质过程,结晶过程设备种类多。
6.2.1 粒状晶体的特性
6.2.1.1 晶体的特性 晶体是内部结构的质点源(原子、分子或离子)作三维 有序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 为了形象地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可以将原子简 化成一个点,用假想的线将这些连接起来,构成有明显规律 性的空间格架。这种表示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叫做晶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