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性痢疾
概念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 的肠道传染病,亦称志贺菌病。主要通过 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 行。
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 疡。
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 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菌痢)。
·
18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天(数小时至7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高热,伴头 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 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继而呈粘液或粘液脓血 便,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伴里急后重。肠鸣 音亢进,左下腹压痛明显。病程1—2周,少数转 为慢性。
临床表现
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痢疾杆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病后免疫力差,可反复发作。
·
3
病原学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属肠杆菌科、 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 及荚膜,不形成芽胞,兼性厌氧,最适于需 氧生长。
病原学
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 在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
志贺菌所有菌株均能产生内毒素。 部分A群、B群、D群的血清型可产生外毒素,也
称志贺毒素,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与肠毒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非典型病人、慢性菌痢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 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1、水源污染:可引起水型暴发流行。 2、食物污染: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 3、日常生活接触 。 4、苍蝇传播
·
23
临床表现
脑型(呼吸衰竭型):以CNS症状为主要表现。 早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
血压可略升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不同程度 意识障碍。
晚期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中枢性呼吸 衰竭;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应迟钝或消 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 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状轻,可 无发热或仅为低热,表现为急性腹泻,每 日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 微腹痛及左下腹痛。有或无里急后重。大 便培养阳性可诊断。一周内痊愈,少数转 为慢性。
·
20
临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
3、重型:老年、体弱、营养不良者。急起 发热,腹泻每日30次以上,稀水脓血便,偶 有片状假膜,腹痛、里急后重明显。病程 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和中毒性肠麻痹。严 重失水可导致循环衰竭。部分病例表现为 中毒性休克。少数患者可有心、肾功能不 全。
·
11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患同型菌痢后无 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 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
·
12
发病机理
志贺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一下 三个要素: 1.细菌数量 2.致病力 3.机体抵抗力
·
13
发病机理
入侵病原菌数量多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痢疾杆菌 吸附、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再 侵入邻近上皮细胞,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继续 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 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粘膜炎症、坏死及 溃疡,形成脓血便。
·
16
病理解剖
急性菌痢的病理变化:初期为急性卡他性 炎,随后出现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 最后愈合。
肠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弥漫性纤维蛋白 渗出性炎症。
病变通常局限于固有层,故溃疡较表浅, 肠粘膜穿孔少见。
·
17
病理解剖
慢性菌痢:肠粘膜水肿、肠壁增厚,溃疡 不断形成和修复,导致疤痕和息肉形成, 少数出现肠腔狭窄。
日照30分钟、60℃10分钟或100℃1分钟可 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
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0~
20天,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
数周。
·
5
病原学
20~30℃左右痢菌在主食及肉类食品中4小 时可增殖100~800倍,12小时超过50000倍, 在瓜果蔬菜中8~24小时可增殖20~800倍。
C
1~18
宋内志贺菌
D
1
病原学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部分地 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
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 宋内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多呈不典型
发作。 痢疾志贺菌毒力最强。
·
8
病原学
痢疾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细胞死亡。 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休克 的重要因素。
炎症介质的释放使志贺菌进一步侵入并加重炎症反 应。
发病机理
中毒型菌痢是机体对大量病原菌及毒素产 生的强烈反应。表现为急性微循环障碍和 细胞代谢功能紊乱。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DIC、脑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脏器功 能衰竭。
·
15
病理解剖
病变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严 重者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病死率高
·
24
临床表现
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包括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 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临 床类型,病死率极高(90%以上)。
·
25
临床表现
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称作慢性 菌痢。
原因:(1)人体因素:营养不良,胃肠道慢性疾 病,肠道分泌型IgA减少,治疗不彻底等。 (2)细菌因素:福氏志贺菌感染,耐药型菌株感 染等。
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其次为B群福 氏志贺菌,A群痢疾志贺菌抵抗力最弱。
·
6
志贺菌属的分型
菌名 痢疾志贺菌
群(group) A
血清型和亚型 (serotype and
subtype)
1~15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B
1a,1b,1c,2a,2b,3
a,3b,3c,4a,4b,4c
,5a,5b,6,x,y
·
21
临床表现
4、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 骤,急起畏寒、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病情进展快,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病 情危重,病死率高。病初可无腹痛、腹泻, 24小时内可出现痢疾样大便。按临床表现分 为三种临床类型。
·
22
临床表现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以感染性休克 为主要表现:(1)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 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2)血压下降, 脉压差变小(3)脉搏细数(4)尿少(5) 意识障碍。
概念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 的肠道传染病,亦称志贺菌病。主要通过 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 行。
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 疡。
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 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菌痢)。
·
18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天(数小时至7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高热,伴头 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 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继而呈粘液或粘液脓血 便,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伴里急后重。肠鸣 音亢进,左下腹压痛明显。病程1—2周,少数转 为慢性。
临床表现
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痢疾杆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病后免疫力差,可反复发作。
·
3
病原学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属肠杆菌科、 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 及荚膜,不形成芽胞,兼性厌氧,最适于需 氧生长。
病原学
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 在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
志贺菌所有菌株均能产生内毒素。 部分A群、B群、D群的血清型可产生外毒素,也
称志贺毒素,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与肠毒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非典型病人、慢性菌痢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 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1、水源污染:可引起水型暴发流行。 2、食物污染: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 3、日常生活接触 。 4、苍蝇传播
·
23
临床表现
脑型(呼吸衰竭型):以CNS症状为主要表现。 早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
血压可略升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不同程度 意识障碍。
晚期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中枢性呼吸 衰竭;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应迟钝或消 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 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状轻,可 无发热或仅为低热,表现为急性腹泻,每 日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 微腹痛及左下腹痛。有或无里急后重。大 便培养阳性可诊断。一周内痊愈,少数转 为慢性。
·
20
临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
3、重型:老年、体弱、营养不良者。急起 发热,腹泻每日30次以上,稀水脓血便,偶 有片状假膜,腹痛、里急后重明显。病程 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和中毒性肠麻痹。严 重失水可导致循环衰竭。部分病例表现为 中毒性休克。少数患者可有心、肾功能不 全。
·
11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患同型菌痢后无 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 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
·
12
发病机理
志贺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一下 三个要素: 1.细菌数量 2.致病力 3.机体抵抗力
·
13
发病机理
入侵病原菌数量多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痢疾杆菌 吸附、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再 侵入邻近上皮细胞,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继续 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 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粘膜炎症、坏死及 溃疡,形成脓血便。
·
16
病理解剖
急性菌痢的病理变化:初期为急性卡他性 炎,随后出现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 最后愈合。
肠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弥漫性纤维蛋白 渗出性炎症。
病变通常局限于固有层,故溃疡较表浅, 肠粘膜穿孔少见。
·
17
病理解剖
慢性菌痢:肠粘膜水肿、肠壁增厚,溃疡 不断形成和修复,导致疤痕和息肉形成, 少数出现肠腔狭窄。
日照30分钟、60℃10分钟或100℃1分钟可 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
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0~
20天,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
数周。
·
5
病原学
20~30℃左右痢菌在主食及肉类食品中4小 时可增殖100~800倍,12小时超过50000倍, 在瓜果蔬菜中8~24小时可增殖20~800倍。
C
1~18
宋内志贺菌
D
1
病原学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部分地 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
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 宋内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多呈不典型
发作。 痢疾志贺菌毒力最强。
·
8
病原学
痢疾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细胞死亡。 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休克 的重要因素。
炎症介质的释放使志贺菌进一步侵入并加重炎症反 应。
发病机理
中毒型菌痢是机体对大量病原菌及毒素产 生的强烈反应。表现为急性微循环障碍和 细胞代谢功能紊乱。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DIC、脑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脏器功 能衰竭。
·
15
病理解剖
病变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严 重者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病死率高
·
24
临床表现
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包括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 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临 床类型,病死率极高(90%以上)。
·
25
临床表现
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称作慢性 菌痢。
原因:(1)人体因素:营养不良,胃肠道慢性疾 病,肠道分泌型IgA减少,治疗不彻底等。 (2)细菌因素:福氏志贺菌感染,耐药型菌株感 染等。
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其次为B群福 氏志贺菌,A群痢疾志贺菌抵抗力最弱。
·
6
志贺菌属的分型
菌名 痢疾志贺菌
群(group) A
血清型和亚型 (serotype and
subtype)
1~15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B
1a,1b,1c,2a,2b,3
a,3b,3c,4a,4b,4c
,5a,5b,6,x,y
·
21
临床表现
4、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 骤,急起畏寒、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病情进展快,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病 情危重,病死率高。病初可无腹痛、腹泻, 24小时内可出现痢疾样大便。按临床表现分 为三种临床类型。
·
22
临床表现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以感染性休克 为主要表现:(1)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 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2)血压下降, 脉压差变小(3)脉搏细数(4)尿少(5) 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