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合集下载

古汉语常识——律诗精选教学PPT课件 通用

古汉语常识——律诗精选教学PPT课件 通用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 卧室的 窗户整 天都是 密闭着 ,他们 认为屋 内太阴 暗,看 见外面 灿烂的 阳光, 觉得十 分羡慕 。兄弟 俩就商 量说:“ 我们可 以一起 把外面 的阳光 扫一点 进来。 ”于是 ,兄弟 两人拿 着扫帚 和畚箕 ,到阳 台上去 扫阳光 。等到 他们把 畚箕搬 到房间 里的时 候,里 面的阳 光就没 有了。 这样一 而再再 而三地 扫了许 多次, 屋内还 是一点 阳光都 没有。 正在厨 房忙碌 的妈妈 看见他 们奇怪 的举动 ,问道 :“你们 在做什 么?” 他们回 答说:“ 房间太 暗了, 我们要 扫点阳 光进来 。”妈妈 笑道: “只要 把窗户 打开, 阳光自 然会进 来,何 必去扫 呢?” 秘诀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 就能驱 散失败 的阴暗 。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
同。
近体诗的平仄可根据“对”、“粘”的规 律来掌握。

律 诗 平 仄
五言律诗格式:
对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粘粘
(丙)平平—平—仄仄 对
(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格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音韵声律—古代诗律(古代汉语课件)

音韵声律—古代诗律(古代汉语课件)
1)活用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杜甫《移居东屯茅屋》 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内涵丰富意境生动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小树花传香——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典雅别致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格律诗怎样讲究平仄 四种基本句式:
甲:平平﹣ 乙:仄仄﹣ 丙:仄仄﹣ 丁: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粘”、“对”规则:
仄仄﹣平平﹣仄→出句


平平﹣仄仄﹣平→对句

平平﹣平﹣仄仄→出句


仄仄﹣仄﹣平平→对句
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否则叫“失对”。 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定的要求 ➢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共74页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共74页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古代汉语课件2诗律

古代汉语课件2诗律

比兴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广泛应用,如《诗经》、《离骚》等经典诗歌作品,通过比 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象征
象征手法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 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诗歌更具 深度和哲理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也有广泛应用 ,如“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之情, “梅花”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强等。
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诗人应该通过独特的意象创造,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客观事物相 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诗
歌意象。
CHAPTER 06
诗与文化
诗与历史
01
02
03
历史记录
诗歌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 历史记录方式,许多历史 事件和人物通过诗歌得以 流传。
时代反映
诗歌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 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 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
02
平声调值平缓,音长较长;仄声 调值急促,音长较短。平仄的交 替使用可以产生韵律的变化,增 强诗歌的音乐美。
押韵
押韵是指在诗歌中,某些音节或字音 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形成和谐统一的 声音效果。
押韵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 美感,使诗歌更加易于记忆和传唱。
对仗
对仗是指在诗歌中,将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配对,形成一种平衡和 对称的美感。
诗律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诗律起源于先秦时期,随着诗歌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详细描述
诗律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随着诗歌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唐诗、宋词、元 曲等不同形式的诗律。这些诗律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 韵律和节奏特点。
诗律在古代汉语中的地位
总结词
诗律是古代汉语诗歌的精髓,对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18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元), ―△――△△― 渔梁渡头争渡喧(元)。 ――△――△― 人随沙岸向江村(元), ―――△△―― 余亦乘舟归鹿门(元)。 ―△―――△―



鹿门月照开烟树, △―△△――△ 忽到庞公栖隐处(御)。 △△―――△△ 岩扉松径长寂寥, ―――△―△― 唯有幽人独来去(御)。 ―△――△―△
28
五言律诗共有三个节拍,即二二一,诗例如“白日—依 山—尽”。七言律诗共有四个节拍,即二二二一,诗 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组成节拍的两个字 可以同是平声或仄声,也可以是平仄不同的两个字。 节拍由平仄不同的两个字组成时,节拍的性质取决于 后一字的声调,如“仄平”算平声拍,“平仄”算仄 声拍,因为后一字是在节奏点上,起着定音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律诗对每一节拍中的二个字平 仄的要求特别严格,其平仄不能变动,对第一字的要 求则比较宽松,常常平也可,仄亦可。
9
二、近体诗 (一)近体诗的分类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大类。 律诗指七律和五律,绝句指七绝和五绝。绝句由律 诗截取而成,故名。排律又称长律,是律诗的延长。 排律一般是五言的,七言的很少。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都有限定(排律的句数 在八句以上),其具体情况如下:
五律——八句,每句五字,共40字。 七律——八句,每句七字,共40字。 五绝——四句,每句五字,共20字。 七绝——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 排律 —— 句数超过八句,每句字数为五字或 七字。
13
上平声 一东 二冬(钟) 三江 四 支 ( 脂 之 ) 五 微 六鱼 七虞(模) 八齐 九佳(皆) 十灰 (咍) 十一真(谆臻) 十二文(欣) 十三元(魂 痕) 十四寒(桓) 十五删(山) 下平声 一先 ( 仙 ) 二萧 ( 宵 ) 三肴 四豪 五歌 ( 戈 ) 六麻 七阳 ( 唐 ) 八庚 ( 耕清 ) 九青 十蒸 ( 登 ) 十一尤 ( 侯幽 ) 十二侵 十三覃 ( 谈 ) 十四盐 (添严) 十五咸(衔凡)

古代汉语教学PPT05诗律

古代汉语教学PPT05诗律

对仗
从词的角度看对仗: 工对:同一门类的名词相对仗。 前 人 将 名 词 分 为 16 个 门 类 : 天 文 ( 日 月 风 云…)、地理(山川湖海…)、人事(道德才情…)、 人伦(父子夫妻 … )、形体(身心手足 …) 、时令 (年节朝夕 … )、宫室(楼台门户 … )、器物(琴 棋刀剑 … )、金石(金玉铁石 … )、衣饰(衣冠钗 环…)、饮食(茶羹酒饭…)、文具(纸墨笔砚…)、 文学(诗赋书画 … )、草木(花草树木 … )、动物 (鸟兽虫鱼…)、方位(里外前后…)。 如:禾黍青山外,桑麻绿水边。
A本句拗,对句救: a 大拗:“平仄脚”的句子,倒数第二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b 小拗:“平仄脚”的句子,倒数第三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大 拗、小拗的“救”,都是将对句(“仄 平脚”的句子)到数第三个字改用平声 字。
B.本句拗,本句救: a.孤平拗:“仄平脚”的句子倒数第五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孤平拗”必救。孤平拗的“救”,是将 本句倒数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 b.三仄拗:“仄仄脚”的句子倒数第三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三仄拗”一般要救。三仄拗的“救”, 是将本句倒数第二个字改用平声字。
近体诗的格律 —— 1、字句有定
五绝
绝句
七绝 近体诗 五律 律诗 七律
四句,分上、下两联
每联的第一 句称为“出 句“,第二 句称为“对 八句,分首、颔、颈、尾四联 句”。
“绝句”是“律诗”的一半(半首律诗)。
近体诗的格律 ——2、用韵严格
①一韵到底,不能“出韵”或“换 韵”。 ②韵脚固定,即“对句”的最后一个 字必须押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可入韵 (平声字)也可不入韵(仄声字)。 ③一般押平声韵,即“对句”的最后 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字。

古代汉语(诗律)课件

古代汉语(诗律)课件
(“事”属去声寘韵,“未”属去声未韵)
学习交流PPT
7
●近体诗押韵的两条规定
其二,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且中间 不 能换韵,要一韵到底。但第一句的韵脚字有时可 以与相邻的韵通押。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韵字“峰”为“冬”韵,二、四句
的韵字“同”、“中”均为“东”韵)
3
一、 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二)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
区分其中的“古”和“近”两个特定概 念。
时代界限:以初唐以后为上限。 1.古体诗 凡初唐以后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
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 古体诗。
换句话说,“古体诗”指对平仄、对仗、 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无要求的诗(唐以前的诗 及初唐以来的仿古诗或“古风”)。 。
仄声(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但五律B类句式的第一字、七律B
类的第三字却不能通用 学。习(交流为PP什T 么?)
13
2. 平仄格式
(1) 五律的平仄格式(共四种)
(详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24-1525页)
●王维《山居秋暝》(五言b类,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七言A类,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仄仄平平仄仄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

浅草才能没马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学杨习阴交流里PP白T 沙堤。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律知识

诗律知识
3.2.1每句诗平仄交替。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
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节形成的。五言诗的四 种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诗就是在五言诗的前头增添两个音节。
3.2.2一联诗平仄相对。律诗共八句,每两句
为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 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单数句叫出句, 偶数句为对句。一联诗如果出句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那么对句的平仄就应 为“平平—仄仄—平”。
汉魏六朝诗的用韵形式多样,基本上继承了
《诗经》、《楚辞》的用韵方式,交韵抱韵 少见。七言诗句句押韵,后来形成一种诗体 “柏梁体”,直到鲍照才写了一些隔句押韵 的七言诗。目前还未研究出一个严密的汉魏 六朝诗歌用韵的韵部系统。
3、唐及唐以后诗歌



3.1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按 汉魏六朝诗歌的写法来写的 诗,讲究押韵,其它方面较 为自由,没有严格的格律,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王 维的《渭川田家》等。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 是唐代才正式形成的一种格 律极严的诗,在字数、句数、 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 有严格的要求。

3.2.3两联诗平仄要相黏。 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 的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 要相同。

黏、对的作用是使平仄 的安排多样化,因为如 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 仄就雷同了;如果不黏, 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 了,讲究黏、对就能使 整首诗的平仄有变化, 有回环,对诗的音律美 能起很大作用。
3.3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楚辞》的诗句以六言为主, 五言次之(不算语气词“兮”), 六言的句式(节奏)一般为三、 三,五言的为三、二,。《楚辞》 的用韵方式多样,所用韵部30部, 可以通押,可以合韵。

诗律常识

诗律常识

《平水韵》 平水韵》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金人王文郁《平水 韵 金人王文郁《 新刊韵略》归并为106韵。 新刊韵略》归并为 韵 一百零六韵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 一百零六韵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 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 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 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 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 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 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 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 真和文, 肴和豪, 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格律诗
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包括律诗和绝句, 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 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 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 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 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 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 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 所谓“齐梁体” 就被称为古体。 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 体的诗,也称为古体。它结构严谨,字数、行数、 体的诗,也称为古体。它结构严谨,字数、行数、 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 绝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 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 句、律诗 、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 西班牙的八行诗、 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 俳句等。 俳句等。

古汉语通论 诗律 免费在线阅读

古汉语通论 诗律 免费在线阅读

(二)押韵严格
· 1、韵脚固定。近体诗偶句末字押韵,首句可入韵; 古体诗一般也是隔句押韵。
· 2、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忌换韵或出韵(首句入 韵可以用邻韵);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 韵可以通押,还可以换韵。
· 3、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古体诗可押平、仄声 韵,仄声韵中区别上去入声韵。
· 4、忌重韵。
(三)平仄协调
· 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1、平仄 · 沈约、周颙提出中古四声“平上去入”: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从中古音到近代北京音: ·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中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对应:
中古四声 普通话四声 (消失的调类)
平 平声
(二)押韵严格
· 唐诗的韵部: ·隋·陆法言《切韵》193韵;北宋·陈彭年、丘 雍《广韵》206韵;规定一些韵可以“同用”, 即被规定“同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在押韵 时可以当作一个韵来用。 ·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将同用的韵加以合并,成107韵;金·王文郁 《平水新刊韵略》归并为106韵。后来作为近体 诗押韵依据的“平水韵”即指此106韵,一般叫 诗韵。(P1518-1520)
五言(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仄起式(七言平起式)
· 首句不入韵:
· 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古代汉语学习,有关诗律的讲解

古代汉语学习,有关诗律的讲解

3.只押平聲韻

唐人作詩用韻,依據的是《切韻》的韻部。到了北 宋時,官方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訂本分韻二 〇六部,改名《廣韻》。此後金人王文郁、南宋 江北 平水人劉淵都根據前人“同用”的規定對 《廣韻》韻部做過合併工作,王文郁《平水韻略》 一書合併爲一〇六部,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 一書合併爲一〇七部。南宋以後的詩韻都是一〇六 部,由於源自《平水韻略》和《壬子新刊禮部韻 略》,故又稱作“平水韻”。“平水韻”雖然出現 在南宋,但反映了唐人押韻的實際情況。“平水韻” 包括平聲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 聲十七韻 。
近体诗律说略
我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和《楚
辭》。《詩經》以四言爲主,《楚辭》以六 言爲主。到了漢代,出現了五言和七言詩。 五言詩源自民謠,東漢末的《古詩十九首》 已是成熟的五言詩。最早的七言詩據說是漢 武帝在柏梁臺上宴飲群臣時的聯句,人各一 句,句句押韻,後人把這種詩體稱爲“柏梁 體”。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柏梁體七言詩是三 國 魏 曹丕的《燕歌行》。
三大類。律詩指七律和五律,絕句指七絕和 五絕。排律又稱長律,是律詩的延長。排律 一般是五言的,七言的很少。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都有限定。其具体情 况如下:
五律——八句,每句五字,共40字。
七律——八句,每句七字,共56字。 五绝——四句,每句五字,共20字。 七绝——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 排律——句数超过八句,每句字数为五字或

所謂“兩聯之間平仄相黏”,是指下聯出句
第一節拍的平仄要和上聯對句第一節拍的平 仄相同。在具體實踐中,也只要做到節拍的 第二字平仄相同就可以了,第一字的平仄一 般不論。不可理解爲下聯出句和上聯對句的 平仄字字相同。第一節拍以後的部分按照平 仄交替的原則處理。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诗律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诗律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诗律王力《古代漢語》古漢語通論(二十九、三十)詩律(上下)古漢語通論(二十九、三十)詩律(上)《詩經》《楚辭》以後,詩歌的形式不斷有新的發展。

唐代律詩興起以後,詩歌更有了嚴密的格律。

不瞭解詩歌的形式格律,將影響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談不上充分地欣賞。

本單元兩節通論,將扼要地談談從漢至唐宋時代詩歌的格律,至於唐宋以後的詞律和曲律則將在下一單元的通論裏敍述。

(一)詩體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

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

《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

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

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

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

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

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

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

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

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二)漢魏六朝詩的語言特點漢魏六朝詩以五言詩為主,此外,也有四言詩、六言詩、七言詩等。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二十九)诗词格律一.古代的韵文和散文1、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大多数要使用同韵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章。

包括了历代的诗歌、词赋、戏曲。

不同时代有其流行的韵文文体。

包括:周、春秋: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

战国:楚辞。

汉朝:汉赋、古诗、乐府。

六朝:骈文、诗。

唐朝:唐诗、乐府。

宋朝:宋诗、宋词。

元朝: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

明清:戏曲、诗、词。

2、散文用韵问题古人为文,为了利于流传,务必求之朗朗上口,又受民歌影响,所以古文有不少是用韵的,不过格律不大严格,因而用韵不是散文的一般要求。

古代散文用韵,有两种情况:一是通篇用韵。

如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前出师表》用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代汉语--第八章 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第八章  诗词格律
《游XX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六、平仄不拘〔"一、三、五不论"〕
▪ 近体诗有的地方平仄要求不严,可以不拘平 仄,即句式上是"平"的地方可以用仄声字, 句式上是"仄" 的地方可以用平声字.不拘 平仄的都在一、三、五的位置,所以有"一 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 注意: 有些情况下,"一、三、五也要论"
七、"一、三、五也要论"
▪ 1、乙种句式中,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 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绝 不可将平通融为仄,变成: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这叫"孤平"句.
▪ 〔3〕对仗的位置
▪ 首联:即近体诗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的第一联.
▪ 颔联:即近体诗的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的第二联.
▪ 颈联:即近体诗的第五句与第六句形成的第三联.
▪ 尾联:即近体诗的第七句与第八句形成的第四联.
▪ 注意: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律绝大都不对仗.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都得对仗.
这四种句式的交错使用,就构成不同格式的五律或七律.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与拗救
▪ 三、粘与对的要求
▪ 粘: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就是 平粘平,仄粘仄 .
▪ 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就是平对 仄,仄对平.
▪ 粘对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 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唐诗中有少 数失粘的,失对的很少.

古代汉语2诗律

古代汉语2诗律
利用普通话识别入声字
四、—ie(也)这个音节与b波、p坡、m摸 d得、t特、l勒、n讷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 五、类推法:记住了某个字是入声字,以它为声符的字也都是入声字。如“百”是入声,那么“柏、帛、伯、怕”都是入声;“各”字是入声,则“格、路、閣、洛”都是入声。 六、排除法 ①-m(阴)- n(因) -ng(英)结尾的音节,例如: an(安)ang(昂)in(因)yang(央)都不可能是入声字; ②“资、此、思、而、为”音节没有入声字。
古代汉语课件2——诗律
第八章 诗 律 一、近体诗的分类 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讲究平仄与对仗的诗,就是近体诗,也叫做“格律诗”。格律诗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形成于隋末唐初,成熟于唐代中期,成为我国诗体的正宗。
永明
是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儿子萧赜的年号,即公元483年至494年11年的时间。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 五 律: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八句。40 七 律:每句七个字,全诗共八句。56 五 绝: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四句。20 七 绝:每句七个字,全诗共四句。28 排 律:超过八句的律诗。﹥40、56
3、省略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答客问杭州》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春浪棹声急,夕阳花影残。(白居易《渡淮》) 4、紧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白居易《新春江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大学古代汉语诗律

大学古代汉语诗律

a. 仄仄平平仄
∣ ∣— —∣)
A. 仄仄仄平平
(∣ ∣ ∣ — — )
相粘
类型相同
粘黏
B. 平平仄仄平
——∣∣— )
相 粘 b. 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仄起式
白鹭青天 白鹭青天上 白鹭上青天
相对
平仄类型相反
——∣∣ 平 起式
北岭千秋 东吴万里 北岭千秋雪 东吴万里船
北岭雪千秋 东吴船万里
式平仄相反,称为
一联的上句,起式平仄
J4 ∣对∣∣。— —, — — —∣∣ J3 恨相别同鸟,惊称心为,粘哀。时花溅泪
J1—J2— J3— J4— J1— J2—J3—J4—J1—J2 ……
仄起仄收 平起平收 仄起平收 平起仄收
请用《春望》诗的前 半首来记忆四个句式
J1 ∣∣— —∣, — — ∣∣ — J2
㈣平仄要求
要求诗中每个字的读音,都符合所在位置规 定的平声或仄声 以中古语音为标准 。
1.平仄声的辨别
所谓“平仄”,指中古 六朝至唐宋时期 字音的四个 声调的归类(归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中古字音声调: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简称 平、上、去、入, 统称“四声”。 平声单独做一类,上去入归为一类称“仄声”

2.四个标准平仄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 ∣— —∣)
B. 平平仄仄平
——∣∣— )
A. 仄仄仄平平
(∣ ∣ ∣ — — )
b. 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仄起式
白鹭青天 白鹭青天上 白鹭上青天
相对
平仄类型相反
——∣∣ 平 起式
黄鹂翠柳 黄鹂翠柳鸣 黄鹂鸣翠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