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_以陕西咸阳为例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对策
伦 理 道 德— — 互 助 、 作 和 优 秀 品 质— — 勤 劳 、 合 自立 进 发 出 来 . 释放 出巨大的效能 , 培养 新 民 居 建 设 的 内动 力 。
21 树立 正确的政绩观 。前几 年的新 民居建设 中 , 分机构 .3 . 部
和 官员在 “ 利政绩 观 ” 功 的指 导 下 , 求 表 面 上 的轰 动 效 应 , 追 搞 形 式 主 义 、 象 工 程 , 至 于 影 响 农 民对 新 民居 建 设 的 正 确 评 形 以
减 免 各 项 行 政 性 事 业 性 收 费 和 政 府 性 基 金 。 二 要 加 强 信 贷 支
持 。 于 国 家 财 力 有 限 . 部 分 资 金 还 需 要 向 市 场 要 。目前 的情 由 大
况 下 , 民很 难 从 银 行 获 得 贷 款 , 此 需 要 采 取 更 积 极 的金 融 农 因 政 策 。 于农 村 、 民 的 实 际 , 积 极 扩 大金 融信 贷 支持 。 行 、 鉴 农 可 农
做 的 工 作 和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告 诉 大 家 , 分 调 动 起 广 大 基 层 干 充
一
6 0一
王 芹. 统 城乡 展 景下 进 新民 建 对 雅 等: 筹 发 背 推 农村 居 设的 策
为 农 村 政 治 、 济 、 会 、 化 建 设 中 的 一 支 重 要 力 量 。 而 且 她 经 社 文 们 往 往 是 农 村 家 庭 生 活 的 核 心 。 女 性 的这 种 特 殊 地 位 和 作 用 。 使 她 们 可 以 直 接 影 响 三 代 人 的 生 活 质量 。影 响 家 庭 的 和 谐 程 度 。同 时 也 是 农 村新 民 居 建 设 的 一 支重 要 人 力 资 源 。因 此 应 通 过 各 种 手 段 调 动 农 村 妇 女 参 与和 支 持 新 民 居 建 设 的 主 动 性 和 积极性 。一方 面 , 由于 农 村 妇 女 的 受 教 育 程 度 、 化 程 度 较 低 . 文 要 采 用 一 些 妇 女 易 于 接 受 的 形 式 , 故 事 片 、 视 剧 等 把 新 民 如 影 居 建 设 的 观 念 人 其 脑 、 其 心 : 一 方 面 妇 联 、 工 委 、 妇 联 人 另 妇 村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谈谈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振兴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谈谈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振兴
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发展战略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乡统筹发展旨在促进城市和乡村间的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乡村振兴则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二者的关系以及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作用。
首先,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乡村经济的薄弱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高也制约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因此,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融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全局发展水平和质量。
其次,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需要政府整合各种资源,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破除制约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它需要政府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计划,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激励农村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要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衔接的发展。
这样才能保证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摘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城镇与乡村是一种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城市,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发展与建设乡村为目的,二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存在着自然的耦合与内在的联系,使得它们可以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陕西地区为案例,对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新时期两个战略的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1.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陕西省近几年来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探索,为推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指导和推动农产品供应体制的变革。
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喜好,促进和指导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渭南市华州区与城市集市紧密结合,以蔬菜为主,时令水果和干果为副的产业,成为全国蔬菜基地、中国蔬菜生产十大品牌。
第二,服务业带动的非农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三产发展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为了解决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安康市科技局主动组织指导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院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联合研究开发,定位堵点,聚焦难点,在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上突破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升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泉县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1.2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渭南葡萄园、牒吴农业博物苑、下邽古镇为中心的贤乡紫韵农庄建设循环农业、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将其提升为4 A旅游景区,带动周围村庄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
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㊀2021,33(01):144 150ActaAgriculturaeJiangxi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http://www.jxnyxb.comDOI:10.19386/j.cnki.jxnyxb.2021.01.24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研究徐礼志,李丽㊀㊀收稿日期:2020-06-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陕北乡村振兴的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分析模型与政策设计研究 (71864036);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陕北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能力测度㊁绩效评价及路径优化研究 (2019D006);延安大学科研项目 延安经济转型路径优化研究 (YDZ2019-02)㊂作者简介:徐礼志(1981 ),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㊂(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通过江苏省和陕西省三大区域的对比分析,对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微观层面有利于探索陕西省乡村振兴各个路径发展之间的关系;中观层面有利于从国家政策㊁路径选择㊁社会意识方面探索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宏观层面有利于把握陕西省产业发展方向㊁农业现代化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律㊂关键词:陕西省;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推进路径中图分类号:F327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1-8581(2021)01-0144-07ResearchonPromotionPath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inShaanxiProvinceXULi-zhi,LILi(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Yan anUniversity,Yan an716000,China)Abstract:Inthispaper,combinedwiththeoverallrequirements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andpromotionofpath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inShaanxiProvincetopromotepath,throughcomparativeanalysisofthreeregionsinShanxiProvinceandJiangsuProvince,thedevelopmentpath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inShaanxiProvincewasanalyzed.Themicrolevelwashelp⁃fultoexploretherelationshipamongthedevelopmentpathsofruralrevitalizationinShaanxiProvince.Themiddlelevelwashelp⁃fultoexploretheeffectivepathofruraldevelopmentfromtheaspectsofnationalpolicy,pathchoiceandsocialconsciousness,TheMacrolevelwashelpfultograspthedirectionofindustrydevelopment,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thelawofregionalagricul⁃tural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ShaanxiProvinc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Ruralrevitalization;Promotionpath0㊀引言在深刻把握现代化乡村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下,党的十九大上再一次提出了对 三农 问题的重大方针和政策部署㊂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乡村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其中重点是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实际,注重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进行,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㊂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出现了衰落的趋势,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城乡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因此,从建立农业产业化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㊁发展绿色观光农业㊁强化农业科技力量支撑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针对我国特色鲜明的农村产业形态的要求,对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精准定位,促进经营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促进当地农村产业升级,进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丰富产业结构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㊂同时,要营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㊁经济能力提升来创造更适合长久居住㊁空间布局与农村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活环境㊂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数据整理出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状况,对不同地区㊁同一地区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陕西省乡村战略发展的启示与建议,有利于发现当前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推进发展的不足之处,对于未来陕西省在乡村问题上如何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布局㊁农业产业结构㊁农村生产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㊂通过文献整理可以发现,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以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形成了以解决农村问题为关键点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㊂(1)以促进产业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㊂祝雪娟等[2](2018)认为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从建设产业园区入手,构建乡村产业体系㊂魏宣利[3](2018)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说明,认为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石,乡村问题的特殊性需要以田园为综合载体,示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㊂(2)以人才振兴为重点,促进农业高素质发展㊂刘合光[4](2018)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打造好乡村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懂农业㊁爱农村㊁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㊂(3)以生态建设为保障,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㊂魏志民等(2018)表示,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丢弃㊁垃圾清理不及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㊂需要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培训,探索农村垃圾处理的有效解决方案,努力实现乡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2]㊂(4)以文化振兴为重点,提高乡村基础文化水平㊂有关专家学者从文化对农村的影响上进行了说明,认为乡村文化是振兴乡村的首要目标,沈一兵[5](2018)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之根本㊂(5)以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健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㊂张东河等(2018)针对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通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格执行责任问责制度,建立一批爱农村,真正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基层组织[2]㊂1㊀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概况及区域差异化分析1.1㊀乡村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首先是在产业融合振兴方面,陕西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深入推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 3+X 重点工程,以加快培育苹果产业为代表的特色果业产品㊁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特色畜牧业㊁以大棚栽培技术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农业,因地制宜地做精㊁做优㊁做强,大力发展茶叶㊁魔芋㊁中药材㊁核桃㊁红枣等系列产品等多地域特色产业㊂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现代农业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相对较弱,产业融合度较低,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较低,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基础医疗卫生㊁教育活动方面城乡之间差异明显等问题[6]㊂城市农村布局存在差距,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资本㊁技术㊁人才都向城市集聚㊂在基层组织的人才利用和培养上,虽然建立了村书记驻村工作机制,全省根据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任务,重点向一些难度高㊁任务重的乡村拓展,但仍存在基层培训体制不健全,人才资源总量少,农村人才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㊂当地农民受农村本土文化影响较大,传统农业观念影响根源深厚,农村农民的思想素质文化意识浅薄,农村基层人民对传统农村农业的看法仍停留在过去㊂在推进生态振兴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农村垃圾污染未得到有效处理的现象较为严重㊂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力度较小,对湿地㊁森林资源的污染破坏现象仍然存在,缺乏相关的责任问责制度,难以实现农村农业绿色㊁生态㊁健康㊁可持续发展㊂在基层的组织队伍振兴上,加强处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县乡党委定期组织排查并及时研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矛盾问题㊂部分乡村仍然有一些软弱涣散村组织和党组织,对乡村振兴任务没有重视起来,没有尽到基层组织应尽的责任,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实施㊂1.2㊀乡村地区发展的对比分析1.2.1㊀陕西省与江苏省乡村地区发展情况对比分析㊀陕西省作为西部的门户, 三农 发展能力相对于东部来说较弱,现代化进程推进缓慢,而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具有一定的地理区位优势,是全国较早探索农村工业化的省份,同时也是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7]㊂在研究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问题上,可以与江苏省地区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借鉴经验㊂㊀㊀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农业生产总值大幅高于陕西省,由于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农业发展程度的不同,江苏省属于我国较早探索农业现代化的省份,农业科技水平技术高,农业机械化生产力541㊀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徐礼志等: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研究高[8]㊂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迈入7000亿大关,到2018年生产总值为7162亿元,增长速度趋于平缓㊂而陕西省2016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3000亿元,远远低于江苏,到2018年产值达3239.99亿元,增长速度高于江苏㊂2019年,江苏省新建高标准农田23.33万hm2,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达86%,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69.1%,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419.7万hm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14万kW[9]㊂图1㊀陕西省和江苏省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对比分析㊀㊀从图2可以看出,2015年陕西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88.91元,而同年江苏省高达16256.70元,到2018年陕西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13元,江苏地区则达到了20845元,远远高于陕西省同期水平㊂两省存在的较大差距,这与江苏省较早地推进了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有密切关系㊂同时,两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加与深入实施农村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㊂图2㊀陕西省和江苏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分析㊀㊀2008年以来,江苏省坚持以提质增效为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农村经济效益显著提高㊂从产业发展来看,推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拓宽了就业渠道㊂2019年江苏省共有省级以上农业企业836家,实现近3000亿元销售额,促进了约550万农户实现收入增长㊂近年来,江苏省各地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强化农村产业工作有序推进,大力支持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拓展乡村地区农产品销售服务渠道,打造区域品牌特色,促进传统农业产业优化升级㊂到2019年创建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40个左右,建立优秀示范村400个,年产品线上交易额610亿元,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达640亿元,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58.7%㊂同比陕西省近年来全省共创建了38个农业产业园区㊁34个休闲乡村㊁24个特色产业小镇,总体发展水平处中等水平,但产值较江苏省而言略显不足㊂截止到2019年,江苏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823家,高于陕西省115家,培育高素质农民数量达200000人,农民合作社数量也远远高于陕西省[9](表1)㊂表1㊀2019年陕西省和江苏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对比分析省份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家培育高素质农民/人农民合作社/个江苏823200000100000陕西60815500061300㊀㊀陕西省因地制宜,突出地区特色,不断探索并且加大优势果品产业综合发展投入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园林果品产业㊂通过数据分析可知,2017年全省果业生产增加值432.5亿元,占全省果品种植业增加值的33.1%;2019年全省果业增加值509.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3亿元㊂农林果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苹果产业为陕西省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占比约为64%,果业成为促进全省农民增收㊁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㊂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促进新型农业发展的后起之军,创造经济与发展能力与日俱增,数据统计显示,陕西现有33个省级旅游示范县㊁130个旅游特色名镇㊁23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㊁2万余家农家乐㊁1000余家特色民宿和12家4A级乡村民俗类景区㊂2019年前3季度,陕西省乡村旅游共接待2.59亿人次,同比增长20.1%㊂农业观光旅游正在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㊂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有所改观,在进行全省农村居住环境整治过程中,改造农户厕所,建立无害化厕所成为首要任务㊂到2018年底,全省共累计建设卫生厕所415.17万座,卫生户厕普及率58.7%,大大改善641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3卷了农村基础人居环境条件,其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害化卫生厕所312.47万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44.2%㊂而反观江苏省2018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高达94%[10]㊂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虽然陕西省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但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较大不足㊂1.2.2㊀陕南㊁关中㊁陕北三大区域乡村路径发展差异对比㊀因不同地理气候环境㊁风俗习惯㊁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特色的乡村风格,把陕西省分为陕南㊁关中㊁陕北3个区域进行探讨,针对各个区域的风格特色及其影响,分析了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趋势和差异㊂1.2.2.1㊀陕南地区㊀陕南地区主要包括汉中㊁安康和商洛3市㊂汉中市主要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发展旅游服务,把休闲农业同旅游观光相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㊂通过 休闲农业+特色产业 相融合,促进乡村振兴[11]㊂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从乡村农业体验㊁生态旅游㊁农业科技参观等方面,以休闲观光为主体,在交通㊁饮食㊁住宿㊁服务上加大保障力度㊂景区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后持证上岗,提升地区休闲农业的水平层次,推动农村休闲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㊂如江塝茗园是休闲农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较好的区域产业,该园区主要以休闲放松㊁茶文化㊁生态观光作为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茶乡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的发展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茶园着手建立茶产品加工相关企业,将茶产业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㊂在园区的发展带动下,农业旅游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农业旅游接待能力增强㊂安康市以小规模农户为基本,通过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与经营主体的有机结合,依靠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带动小农户来实现㊂在财政政策项目上优先支持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在用地㊁融资等难题上研究解决办法对策,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资力度,以资本资源带动农业产业㊂按照相关农业政策,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㊂在全市成功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7个,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各级现代新型农业园区620个,建立健全新型农业合作社1860个,培育新型职业技术农民5940余人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安康市进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㊂商洛市农业发展综合能力较强,以种植养殖相结合,长期作物与短期作物相对应,一二三产业相融合,优先培育农村试点,以点及面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㊂加快让群众主体加入产业链内,以确保更多农民实现就业增收的愿望[12]㊂其中木耳小镇柞水县,通过投资建立 支部+集体经济 和 企业+基地+农户 的发展模式,把问题解决的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以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新模式,推进旅游㊁光伏㊁金融㊁电商等多种产业振兴的业态良性发展㊂1.2.2.2㊀关中地区㊀陕西省关中一带,着力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㊁新业态,提升乡村农业综合产业链㊂及时生产优质产品以应对当前时期消费市场的需求,依托临潼特色农产品石榴㊁夏季时令水果阎良甜瓜㊁彬县大晋枣等一批全国有名的优质农产品㊂将关中的农业科技资源应用在培育与栽培方面,提高农产品质量㊂利用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一批优质㊁高质农产品㊂同时,支持大力发展地方产业,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让农业与产业相关联,打造一系列以关中区域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㊂通过中心城市的带动,建立多个文化旅游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以关中文化特色为宣传,开发出具有关中特色民风民俗的乡村文化,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系列旅游纪念品,带动旅游特色小商品加工产业和服务业的有机整合[13]㊂1.2.2.3㊀陕北地区㊀由于地区区域差异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限制,该区域最主要的就是要规划好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根据地方需求,推行农产品直接与超市对接,农产品直接与社区㊁学校食堂相对接,采销同步的经营管理模式㊂作为果业富裕的地区,陕北地区苹果产量大㊁质量优,实施苹果产业现代化,提高苹果产销数量,增加苹果产业综合经济效益㊂积极发展现代电子商务产业,从线上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积极引进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并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力支持[14]㊂2㊀陕西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2.1㊀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1㊀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困难㊀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相关产业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扎实打好乡村经济基础,才能有741㊀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徐礼志等: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研究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15]㊂而陕西省在产业振兴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也相继突显,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存在产业关联链联合不密切,第一产业仍占相当大比重㊂当前形势下全省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问题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产品的需求关系得到升级,出现了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部分乡村在引进企业后的环境承载力压力增大,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普及㊂农民的传统增收动力减弱,农村新生产业发展趋势不足,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渐显著的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资本投入低[16]㊂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电子商务产业未能开发到位,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农村产业结构体系没有构建到位㊂引进的部分龙头企业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部分产品产业链延伸困难㊂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联系较弱,农户难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福利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弱,科技水平高㊁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相对较少,产业经营水平和生产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模式不统一㊂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通过分析后发现, 雷同 现象严重,一些产业之间只是表面不同,本质却是相同的,同质化现象严重㊂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区域特色难以凸显,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旧有方式层面㊂目前关中地区大约有60家仿古建筑村落,大多以袁家村为基础模型,通过打造网红 街道 ㊁仿古建筑㊁各类特色小吃及一些传统工艺品来吸引游客,基本上都是以地区特色为基础的食品㊁旅游项目以及以文化为主的游玩模式,这些效仿的新村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由于自身缺乏独有的文化底蕴,在竞争激烈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中难以可持续发展,往往面临被旅游市场淘汰的结果㊂2.1.2㊀吸引人才能力差,人力资本存量过低㊀人才是推进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人才队伍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㊂陕西省在乡村人才发展上仍有较大局限,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力资本存量过低㊁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完善㊁教学科研条件差㊁师资力量不足且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㊂省内有些地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不足,农民作为接受培训的主体缺乏主动性,而且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理论教育占主导,缺乏实践培训㊁季节性培训㊁专家一对一指导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所带来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17]㊂另外,还存在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并存等问题㊂2.1.3㊀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乡村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缺失㊀当前,农村农业文化低落,农民对农业发展信心降低,还存在 农民苦㊁农村穷㊁农业低下 的思维观念㊂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地区宗族意识逐渐丧失和淡化,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缺失等社会问题不断浮现,村民纠纷和不良风俗难以得到有效解决[18]㊂乡村传统伦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渐趋衰败,而新的有效管理统合村民行为的基层组织和社会规则又没有很好地建立和进入,乡村的一些 黑恶势力 趁机挤占公共资源,也给乡村治理和发展带来新的难题㊂另外,农民组织性程度的下降威胁到乡村文化凝聚力的提升和村社文化认同感的巩固增强[19]㊂2.1.4㊀基层组织办事效率不高,基层干部办事能力较弱㊀虽然国家加大了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的推进,但陕西省有些地方仍存在基层党组织不作为㊁不办事,村干部职业化㊁行政化㊁村级组织运作科层化并发的现象,忽视了当前地方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加之基层组织办事效率相对较低,部分干部 不作为 现象仍然存在[19],使得乡村地区的基层组织能力削弱,难以实现带领农村农民走向振兴的目标㊂2.1.5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㊀在促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以破坏生态来换取经济效益的行为,驻村企业随意排污,农村生活垃圾不能进行集中处理,导致农村人居环境大幅下降㊂农村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农业水利工程无人问津,乡村道路损坏现象严重㊂其次,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村有企业所产生的工业污水随处排放,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㊂2.2 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集合体,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的推进过程中,涉及产业发展㊁人才聚集㊁培育文化㊁强化组织㊁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方面面,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㊂2.2.1㊀乡村振兴的宣传力度仍显不足,部分村民未能融入乡村建设中来㊀由于农村地区接收信息能力相对较弱,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时代发展841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3卷所产生的新的生产㊁生活方式难以及时传达,从而影响着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㊂十九大以来,陕西各地区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但是由于各地宣传力度和宣传方式不一,地区之间存在部分差异,因此,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措施也是一知半解,难以调动农村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施进度㊂2.2.2㊀现代农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投入收益较低㊀长期以来,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全省的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受到了制约,农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较弱,一些农业科技含量附加值高㊁资源消耗低㊁环境污染少的现代集约化生产体系难以在较落后农村地区发展,加上农业产业投入的收益率普遍较低,不确定性因素大,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㊂2.2.3㊀乡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依然不小㊀在我国长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优质资源向城市方面倾斜,使得城乡教育在整体上失衡㊂而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对 三农 问题的深入,加上全省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教职工的薪资待遇上也不断提高,吸引了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乡村执教,乡村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㊂但是由于长期的积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人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大城市去接受教育,这进一步说明了城乡间教育的差距㊂另外,乡村吸引人才的能力差,缺乏相关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㊂2.2.4㊀乡村发展投入不足,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㊀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受重工轻农等党和国家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方针政策的影响,导致农村农业相对投入力度不足㊂在我国市场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往往更关注自身眼前利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地方政府放任一些高污染㊁高能耗的产业进驻农村,造成了农村地区的污染加重,加上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乱排乱放,加重了少数村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面临恶化,乡村发展的环境制约日益增大㊂2.2.5㊀农村根源问题复杂,处理难度较大㊀乡村偏远地区部分村民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深厚,再加上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㊁陈规陋习,乡村基层组织内部分干部素质不高,对于政策的执行力不强,影响和阻碍着乡村振兴任务的进行,同时,村庄违规建筑得不到治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使得部分乡村要在短期内找到突破口困难重重㊂3㊀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策建议3.1㊀优化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构建好适合全省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尤为重要㊂只有做好乡村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㊂结合陕西省乡村发展现状,走特色发展道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㊂(1)走功能需求拓展型道路㊂将休闲观光和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之间融合,探索出农旅㊁农产结合的发展道路,从创新农业供给侧方面出发,优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从饮食㊁住宿方面结合传统农业文化,做成具有地区品牌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底蕴㊁优质服务吸引游客,从而拉动旅游区周边经济发展㊂(2)走技术创新型道路㊂在农业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科技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这些高新技术的带动引领下,使农业生产技术高速发展,并且结合我国发展农村农业的新时代潮流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引领农村农业经济走向新的发展道路㊂在营销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线下服务方式,更要利用网络互联信息平台,完善线上线下双服务模式,加快扩大农业消费市场空间㊂3.2㊀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乡村人才队伍首先,地方和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合作社人才的培训,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㊂通过提高地方乡村人力资本储存量,增强合作社的人才聚集优势,为推进全省乡村振兴进一步建设和发展输送优秀人才㊂其次,要强化职业技术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的组织方式,号召更多的人才参加培训㊂优先对热爱农业的积极分子㊁农村个体经营户以及想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农业专业户进行培训,壮大新时代新型农民的人才队伍㊂3.3㊀培育村民主体意识,深化 厚德陕西 建设在文化层面上,要充分发挥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㊂加强对村民的公共意识㊁责任意识㊁集体主义等观念的培育,唤醒广大农村居民的家园意识[20]㊂明确提出要大力继承和发展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化 厚德陕西 建设㊂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层面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㊂将新时代内涵同传统乡村农941㊀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徐礼志等: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路径研究。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摘要:城乡规划是空间战略规划的一种,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和调控手段。
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乡规划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理念,以城市发展为重点,更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研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统筹;引言城乡规划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综合调整工具。
此外,农村规划在农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调整为“农业一体化发展规划”,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城乡规划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城乡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要密切相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城市、城镇和村庄在一定空间距离内建立相互依存和密切联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资源配置、生活供应和设施共享。
城乡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转向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相互促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平衡。
规划编制要兼顾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平,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将规划分为城市综合规划、城市规划、村庄综合规划、村庄规划和监测各项规划,做到规划覆盖面广。
专编各州(村)和行政区域内的村,构建科学、合理、法制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2.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体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乡村活动。
谋好空间布局,强化全民意识。
确定城市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供给规划和城市建设,完善制度措施,实现重大建设项目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积极实施“阳光计划”,健全城乡规划全过程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咨询渠道,保障城乡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使城乡规划机制更好地反映群众诉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
只有建设完善了的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优先发展农村道路农村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通畅的道路网络,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休闲度假。
三、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农村供水设施是保障农民生活和农田灌溉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不仅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也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四、提升农村供电水平农村供电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提升农村供电水平,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还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五、推动农村通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通讯网络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可以让农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方便与城市居民交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六、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建设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可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融合。
七、便民服务设施建设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也至关重要。
比如建设更多便民超市、邮局、医疗机构等,可以让农民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八、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设红线意识,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保护农田和森林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加强农村规划管理,统筹规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资源,确保城乡融合发展顺利进行。
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协同发展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村经济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区域协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路径。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第一,经济发展路径。
新农村建设需要在经济上实现协同发展。
首先,应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因此,需要鼓励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与农村的联通,打破城乡间的壁垒,使城市和农村能够互利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社会发展路径。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首先,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农村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欠缺,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加强农村党建和民主管理,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第三,环境发展路径。
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
首先,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生态农业等。
其次,要鼓励农村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发展农村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要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总结起来,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应包括经济发展路径、社会发展路径和环境发展路径。
在经济上,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社会上,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新农村建设路径分析
新农村建设路径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
同时,要注重科技与农村的结合,提升农民的生产力水平。
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是农村的主导产业,调整农业结构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
要提倡多样化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三、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部门要重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同时加强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农村旅游。
四、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石。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此外,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五、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
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六、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党建、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七、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要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协调,推动城市与农村的有机融合。
此外,要加强城乡居民的交流与互动,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实现农村土地的集体经营和流转。
同时,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
九、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范本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在学习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城乡发展的差距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城乡间的资源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和政策,例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等,这些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路径。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我国,城市常常是资源集聚的中心,而农村则是资源匮乏的地区。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让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到公共资源和服务的均等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农村的发展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城乡互动、城乡融合的良性循环。
这在学习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增加了我对资源配置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相对贫困和农村产业落后的问题,实现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扶贫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这些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此外,统筹城乡发展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伴随着资源环境的浪费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农村。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和生态修复工程,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这些都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学习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例如浙江省嘉善县的乡村振兴实践、江西省修水县的农村产业发展等。
我国新农村制度建设的路径探讨
组织制度 是改革开 放初建立 的 , 目标是 解决农 民的温饱 问 其
题 。随着这一 目标 的实 现 , 旧有 的组织 制度 已经衰 弱 , 农 在
村进 一步发展进 程 中所起 的作用也 越来 越微 弱 , 而新 的组织 制度 尚未形成 完整体 系 , 满足把农村 纳入 市场 经济体 制 无法 的要 求 , 就造 成农 村现 在 正处 于一个 制度 上 的断 层 阶段 , 这
的一 种局 部 的 、 微观 的 、 时 的调 整 , 暂 没有触 动农村产 权 的核
122 农民没有取得贷款 的有效途径。一是随着当前主要 ..
的涉农 金融机 构——农 村信用社 的破产 , 以及 农村 基金会 的
失 败 , 民 款渠道 进一步变 窄。二是 由于 农业生 产经 营风 农 贷 险较 大 , 回报 率 又 比较 低 , 而农 民 比较 分 散 , 款管 理 成 本 贷 高, 在各种 金 融 风 险 的威 胁 下 , 金 融部 门常 常表 现 为“ 各 慎 贷 ”“ 、惜贷 ”甚 至拒绝从事 涉农贷 款 。三是没 有从法 律上 明 , 确 农户 为 市场 法人 , 而农 民以 自 人贷 款又 没有 法律 依据 , 然 所 以无法 从 金融 机 构 取得 所 需 的贷 款 , 大生 产 经 营 的规 扩
模。四是贷款手续复杂 , 银信部门的服务不到位。五是担保
和抵押 、 质押要 求繁 多 , 给农 户 贷款 造 成人 为 障碍 。基 于上 述原因, 即使许 多农 户 有规模 生产 的欲望和 需求 , 因 缺乏 但
相应的金融支 持而难 以如愿 。
意在 “ 公有 ” 的土地 上投资太 多 , 而造成 农业产 量下 降 。其 从 次, 由于农 村土 地是按 照人 F 均分 配 的, I 平 随着人 口的增 减 , 土地 会被 一 步步 地碎 化 , 以分 配给 新 出生 的人 口, 这样 碎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分析
农村 发 展普 遍 缺 乏科 学 规划 , 乏 因地 制宜 的分类 缺 指 导, 生产 力布局 特别 是 工业布局 高度 分散 , 没有突 出地 方特 色和优 势 , 乱挖乱 采 、 乱搭乱 建甚至违 法建筑 和违 章 抢 建等 不合理 开发 的现 象 比较 严重 , 村镇 建设杂 乱无章 、
宜 , 类推 进 。推 动形 成 主体 功 能 区正 是根 据 不 同区域 分
的资源环境 承载 能力 、 现有 开发密 度和 发展潜 力 , 统筹谋
划 未来 人 口分布 、 济 布局 、 经 国土 利用 , 是贯 彻落 实科 学
发展观 、 优化 国土开 发格局 、 进 区域 协 调发展 的重 要战 促 略举 措 。十七 大 报 告 明确 提 出到 2 2 年 主 体 功 能 区布 00 局 要 基 本 形成 。未 来 相 当长 一 段 时 期 内 , 】 国家 将 投 入 更 多 的财 力物力用 于广 大农 村地 区 , 向基础 设施 、 务 投 义
新农村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设 的路 径 选 择
一
基 于 主体 功 能 区视 角 的 分 析
刘桂 文
( 中共 郴 州 市 委 党 校 , 南 郴 州 4 3 0 ) 湖 2 0 0
摘 要 : 体功 能 区的规划 建设 , 主 对促 进新 农村 建设 、 实现 城 乡统筹发 展具 有 重 大的理论 和现 实意 义。在主体 功 能 区视 角下分析 了当前新农 村建 设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 并在此 基础 上提 出了相 应 的对策 建议 。 关键词 : 新农 村建设 ; 主体 功 能 区; 问题 ; 对策
争 力较弱 , 多数农 副产 品 的生产规模 较 小、 大 产业 化水平 不高、 产业 价值 链 条 短 、 分工 协作 能力差 、 工增 值率 较 加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发展呈现出了一种二元性的态势:城市繁荣发展,农村却逐渐萎缩。
为了促进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速,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在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和资源的配置上,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尽量将双方的发展纳入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野,不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而新农村建设,则是一项为了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战略性举措,它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我们必须要将其与城乡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第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第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整合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三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第四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城乡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战略,其旨在推动农民进一步富裕,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提高农民文化程度和健康水平。
这也有利于在城乡之间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互动机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增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转移和农业劳动力的转化,也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人力来源。
2.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利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协调利用,同时也能够消除由于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促进生态和城乡的相互融合。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探析
世纪以来 , 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趋势 日益增强 , 并推 动各 种经济资源得 以在全 球范 围内配置。这种全球化 的资 源配置方式 , 自然也包括农 业经济资 源 的全球化 , 而 从 使原本处于相对封 闭状态的中 国农村 经济面临更 多的 不确定性风险 。而作为农村 经济 发展 的主体——农 民 , 其面对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此外 , 全球化 资源配置 的主要工具是流动性强的资本 , 资本 的逐利性 不但 冲击
会伦 理关 系 。这 两 种 发 展路 径 交 织 在 当 前 中 国社 会 经
村 建设 路 径 , 通 过 城市 群 和 区 域 经济 发 展 来 建 设 新 农 有
第 一 个层 面 是 国际 经 济 环 境 的变 动 趋 势 。 进 入 新
村等等 。一方面是对建设主体的探讨 : 温锐 (07 认为 20 )
以政府为主导 , 民为主体 的前 提下 , 农 培育农 民组 织让 其成为市场的主体 ; 赵新浩 (0 7 认 为农民工应该成为 20 )
了农村经济 , 而且把农村经济纳入到全球资本逐利 的范
畴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背景给 中国农村经济 的发展带 来 巨大 的影响 , 这种影响就如 10多年前 马克思在《 0 不
路—— 置于中国城市经济逐步转 向社 会市场 的框 架下 ,
农村经济处于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轨迹 中, 新农村建设
可以说 , 这些研究成果从不 同角度剖析 了新农村建 设应该的遵循市场发展路 径, 大都认可农 民的建设主体
地位 , 且视野转 向通过 市场化 、 城市化 和工业化来 引导
新农村发展 。然而, 目前的研究成果没有或者 忽视对 以 下两个领域进行分析或者探 讨 : 一是 , 新农村 建设 的道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呢?一、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我们应该鼓励农民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培养专业的农业人才和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农村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农民发展适合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还要鼓励农民自我发展,加强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四、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调整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还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鼓励农村教师的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还要推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
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社会权益。
此外,还要鼓励农民参与商业保险等自主保障方式。
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城郊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
加强农村公共 文化建设 , 二是丰富农 民 新奇功能 , 集农业 生产和生态 、 文化、 农
农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着力发展农村特色 事 活 动 旅游 于 一体 , 业 由 第一 产 业 向
从江 苏省连云港市进入 国家 发展 文化。 加强对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 的 第 三 产 业 延伸 和 渗透 , 光旅 游 与 农 业 观 战略 的实际 出发, 我们将连云港市城 郊 系统发掘 、 整理和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 交 叉融 合 、 “ ” “ ” 亦 农 亦 游 的新 兴 产 业 形 的新农村建设基本理念确定 为“ 生态主 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 制 实施 态 , 有 农业 和 旅 游 业 的 双 重 属性 。一 具
4 2 1 t2 6: 0 l 1
建 设路 泾探 讨
— —
促 其次 , 加快林业建设 , 立以生 态 全 城 郊公 众 传统 观 念 的转 变 , 进生 态 确
改善生态环境 、 建设生 态 璇灌 海 工学院 法学院立森林植被 、 古龙 高 \ 江苏省 社科院连 云港分院 三 特 色 城 郊 j、
家园作 为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 实施绿
导 、 业 支 撑 、 化保 障 、 乡一体 ” 在 特色文化 品牌 战略 。 产 文 城 。 挖掘、 育-  ̄ 文 方 面 ,能 够 极 大 地 丰 富 观 光旅 游 的 内 培 - L L
这个理念的 支撑下, 连云港市城郊 乡镇 化 名村 园 、 人 、 名 名 名品 。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可有如下选择。
坡 郊 新一 村 农
古
禽养殖业清洁生产。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 、 方 显 现其 文化 个 性 和 特 征 的 主 要 因素 布局, 要确保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通过范 围广 、 形式 多的教 育宣传 , 促成
浅谈城乡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
规划 , 弱化 区域产业 、 基础设施和农村居 民聚居点( 农村新 型社 区 ) 城区范围内, 且多为“ 三高一资” 。涉县经济开发区工业项 目已经 型 规划。还有就是对城镇化路径 的误读 , 片面追求城镇化率。 摆满 , 高产值工业较难引入 , 不利于城市扩展。河南店镇 、 涉城镇 为 涉县位于太行 山东麓 , 河北省西南部 , 晋冀豫 三省七县交 界处 。 城区提供生活服务的功能发挥不够 , 区商贸物流 等第 三产业发育 城 不足 。 土地 已成为引导和扶持配套天铁 、 龙电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 打 北与 山西左权县接壤 , 面毗邻 山西 黎城县 和平顺县 , 西 南与河南省
安阳市和林州市隔河相望 , 东与邯郸的武安市和磁县相连 。辖 9 镇 造工业强县的主要制约因素。 ) 5村庄布局分散 , 土地浪费严重 。 全县 8乡,0 3 8个行 政村 , 县域总面积 10 5 9平方公 里 , 口 4 . 人 02 。涉 共有 3 8 4万 0 个村 , 除城区 、 区外 , 镇 还有 2 5个行 政村 分布在全 县 , 6 这 县“ 八山半水分半 田”沟 壑纵 横 , , 山多地少 , 人均耕地 只有 0 . , 些村庄地域 、 6亩 经济条件 、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根据 2 世纪 9 年 以来 0 0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摘要:城乡统筹规划主要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城市与农村进行整体统一规划,统筹考虑,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本文主要对城乡统筹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规划水平,提高乡镇建设发展能力,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案例研究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虽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如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发展策略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城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失衡问题仍没有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虽然农民收入缓慢增长,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之间差距依然较大。
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工作,助力城乡区域的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稳步实现。
一、城乡统筹规划概述(一)必要性成像统筹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导致城乡矛盾突出,非常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考量,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1](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因此,需要加大城乡统筹规划,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流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确保城乡精神文化层面的均衡发展。
(2)城乡结合部的矛盾加剧。
城乡结合部是乡镇企业迅速兴起的常务,同时也是城市与乡村空间之间的模糊界限,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难以对这些区域进行有序土地利用规划,容易出现规划管理的真空带,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3)城乡建设的无序化,乡镇企业高速发展情况,乡村土地开发力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拓展,但是缺乏科学的引导和严格的监控,导致不同乡镇之间缺乏协同,在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方面存在无序化现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对乡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以陕西咸阳为例
发 展很不 平衡 的小 康 。其低 水平 主要 是农 村小 康 的
低 水平 ; 不全 面 主要是 农村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不 全面 ; 不 平衡 主要 是城 乡之 间发 展 的不 平 衡 。咸 阳有 3 1 9 万农 村人 口 , 占全 市总 人 口的 7 , 有 5 9 仍 1万农 民 处 于贫 困状 态 。没有 农 民 的小 康 , 不 可 能 实 现 全 就
收 稿 日期 : 0 8 1 — 4 2 0 — 02
长 。如果 农 民 的收入 总 是 处 于 低水 平状 态 , 仅 影 不 响农 民生活水 平 的提 高 和生 活 质量 的改 善 , 而且 影
作者 简 介 : 强 社 (9 8 , , 西 兴 平 人 , 级 经 济 师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为 农 村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 赵 1 6 一) 男 陕 高 西
*通 讯 作者
1 6
西 北农 林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第 9卷
响整 个地 区经 济 的健 康 发 展 。 只有 统 筹 城 乡 发展 , 提高 农 民消 费能 力 , 展 农 村 市 场 , 破 消 费梗 阻 , 拓 突 实 现 良性循环 , 能为 建设 新农 村提 供 长久 动力 。 才
Jn 2 0 a. 0 9
基 于 城 乡统 筹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路 径 探 讨
— —
以陕 西 咸 阳为 例
赵强社 , 陈遇春
( 北农林科 技大学 . 西 杨凌 西 陕
720) 1 10
摘 要 :本 文 以 成 阳 为 例 , 阐述 了 在推 进 新 农 村 建 设 进 程 中 实施 统 筹 城 乡战 略 的 重 要 性 和 紧迫 性 , 础 设 施 、 会 事 业 、 村 三 个 文 明 等 六 个 方 面 的 路 径 抓 起 , 产 就 基 社 农 并要 抓 住 树 立 城 乡一 体 化 理 念 、 坚持 因地 制 宜 原 则 、 新 体 制 机 制 三 个 关键 。 创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感悟,就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目标和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阻碍我国发展的瓶颈之一。
城市在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则相对欠缺。
城乡差距不仅导致了农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也使农民在就业、学习、医疗等方面面临种种难题。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
通过优化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有序流动,促进农民就近务工、务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收入提高。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实力,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在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城乡发展的整体平衡。
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可以通过农村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式,加强城乡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实现城乡间的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
最后,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要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教育医疗中心、提供养老服务等方式,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想为统筹城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路径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在理论方面,主要涉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在路径方面,将从改革创新、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等角度来探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旨在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引言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一种统一的、协调的城乡发展模式,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瓦解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兴起,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
2. 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创业就业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进而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再次,统筹城乡发展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最后,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城乡合作和交流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3. 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政府引导。
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需要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等手段来引导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要注重社会参与。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格局。
再次,要坚持科学规划。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规划,确保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1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09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以陕西咸阳为例赵强社,陈遇春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本文以咸阳为例,阐述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应从规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三个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路径抓起,并要抓住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三个关键。
关键词: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路径;对策;陕西咸阳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15-0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如何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结合陕西咸阳实际作一初浅探讨。
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必要性1.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建设全面小康咸阳的内在要求。
咸阳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其低水平主要是农村小康的低水平;不全面主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主要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咸阳有391万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9%,仍有51万农民处于贫困状态。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
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只有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2.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战略和发展模式上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障碍。
但是,城乡差距的缩小对于咸阳这样一个城乡差距较大的西部地区来说不可能急于求成。
因此,就需要有一个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首选之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就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和共同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不能迅速改变的前提下,立足于农村,找到农村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现实途径。
3.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
当前咸阳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
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人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农民收入才出现恢复性增长。
如果农民的收入总是处于低水平状态,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影①收稿日期:2008210224作者简介:赵强社(1968-),男,陕西兴平人,高级经济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3通讯作者响整个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只有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拓展农村市场,突破消费梗阻,实现良性循环,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长久动力。
[1]二、咸阳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1.城乡居民收入相差甚远。
长期以来,由于优质生产要素、稀缺生产要素总是向能够产生更高效益的地方(即城市)集聚,农村支援城市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拉大了城乡居民的差距。
从咸阳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为: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城市。
从1990-2005年的15年间,咸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20.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509.6元,相差近4倍。
二是城乡差距急剧扩大。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本来就低,加上增长速度的不断减缓,使城乡差距急剧扩大。
1990年咸阳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为676元,城乡比为2.47∶1,1995年扩大到1664元,城乡比为2.67∶1; 2000年扩大到4187元,城乡比为3.58∶1;2005年扩大到6512元,城乡比为3.87∶1。
2.城乡生活质量优劣明显。
多年来咸阳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来讲,城乡之间的生活质量仍存在很大差距。
咸阳市农村居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为76台、洗衣机61台、移动电话11部、电冰箱7台、空调机9台、家用电脑3台、照相机8架。
而城镇居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已达126台、洗衣机111台、移动电话112部、电冰箱86台、空调机89台、家用电脑34台、照相机41架。
农村耐用消费品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有待开发。
咸阳市2005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2%,已进入富裕阶段;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41.7%,仅处于小康阶段。
3.农村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市场发育不良。
较长时期以来,零售市场发展经历了从城市到县城、再到县以下农村梯度减缓的格局,农村市场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
从咸阳来看,2007年全市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亿元,比1990年增加42.92亿元,年均增加2.52亿元,而同期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7年比1990年增加73.91亿元,年均增加4.35亿元,是农村的2倍。
二是农村市场份额缩小。
县以下农村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4.17%一直下降到2006年26.5%。
当前,咸阳79%的农村人口与26.5%的县以下农村市场份额极不相符。
4.城乡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截然不同。
目前,城市居民普遍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在这方面除近两年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外几乎是空白。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量明显增加,一些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聚,广大农村学生享受教育资源不足,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农民劳动职业技能较差,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法纪意识、文明意识等较为淡薄。
造成上述城乡发展失调的现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和其它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由于承包责任制采取的家庭小规模经营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单位产品成本高。
二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大部分农户处于松散状态,农业产业化进度慢,市场竞争能力弱,影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三是农村基拙设施投入不足。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约为293亿元,不足财政的1%。
而同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2万多亿元,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过大。
四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筑起一道“壁垒”,把城乡居民分割成两个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极不平等的社会集团,强化了经济和社会的二元特性是城乡发展失调体制性原因。
[2]三、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内容很多,从咸阳市多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近几年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来看,现阶段应重点抓好规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三个文明等六个方面的统筹。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绘就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城乡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经济结6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构,决定了规划的前瞻性和互补性。
在规划设计上要按照发展定向、功能定位、布局定点的要求,将城乡有机地统一在一个发展空间,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运筹。
此外,统筹城乡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发展定位等。
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突破只注重城市规划和城镇建设管理的倾向,使城乡规划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相配套。
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分阶段安排,使之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使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
规划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的新理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刚性约束,又要体现灵活运用;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
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奠定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生活宽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和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的。
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会普遍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才会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必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目的是要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
对每个地方来说,特点和优势不尽相同,统筹的内容和重点也各有差异。
作为咸阳来说,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能人、典型和市场的带动作用,立足资源兴主业,围绕主业建基地,依托基地强龙头,瞄准市场活流通。
[3]3.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配置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
就业是民生之本。
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人达2400多万,而农村约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要保障城乡劳动力在就业上机会平等。
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就业服务管理体系。
二要努力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上的事实平等。
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
三要挖掘和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
加快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积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此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发展农产品初期加工和流通服务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就业空间。
通过促进农民就业,不仅要提高农民收入,更要带动城乡之间劳动力、人才、技术、资金等充分流动、整合,使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4.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奠定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基础。
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最能使广大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实惠的,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一方面要防止和克服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的倾向,另一方面要注意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问题抓起,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切入点,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农村面貌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切实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机遇,想法设法争取资金,以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流通网等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