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课件
知识产权法课件(完整)
03 04
法国1791《表演权法》,1793《作者 权法》,使著作权法离开了“印刷”, “出版”的基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保护
作者权的法律
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首部 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 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 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即 《安娜法》
05
第一章 著作权法
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 是我国历部著作权法。
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
一
力创造成果。单纯的思想或情感本身不能成为著作权客体。 保护条件为独
创性+有形形式复制;
类别: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
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和以类似制作电影的方法创
二
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
目录
第一章 著作权 第二章 专利权 第三章 商标权 第四章 其他知识产权 第五章 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第一章 著作权
第一章 著作权——课程框架(体系、思维导图)
1、原始主体 2、继受主体 3、特术作品 3、计算机软件
客体
1、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性; 2、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 广播权等 3、著作权保护期限
美术作品
指作者隐去姓名,其中包括不具名或不写明其真实姓名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 该类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 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如匿名作品是公民所作,作者死亡后,其 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有权保护其署名权、修改权和维护作品完整权。
匿名作品
第一章 著作权
第七章知识产权法精品PPT课件
29.11.2020
东北大学-杨绍杰
9
商标的作用
表明商品的来源:通过商标可区别同类 商品的不同生产者,降低寻找成本。
标示商品的质量:相同商品因生产者不 同其质量不同,通过商标便于区别。
29.11.2020
东北大学-杨绍杰
2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 财产权,也就是无形财产权。它是法律上确认 和保护人们(包括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创造的“产品”所具有 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 利。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著 作权(版权),其中商标权和专利权又称为工 业产权。
第七章 知识产权法
本章学习三部法:商标法、专利法和 著作权法。
通过学习明确知识产权的范围,了解 商标注册和申请专利的法律程序,著作 权的基本内容。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 并且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9.11.2020
1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 、知识产权的特征
商标权的取得是指商品生产者、经营者 对其使用的商标依法申请注册,经商标 局核准注册后取得的商标专用权。
商标使用人取得商标权,必须按法定条 件,依照法定程序。
29.11.2020
东北大学-杨绍杰
13
商标注册申请
商标注册是指商标使用人按商标法规定的条 件和程序将其使用的商标,向商标管理机关提 出注册申请,经商标局依法受理、审查、核准、 公告后发给商标注册证,授予注册人商标专用 权的法律行为。
知识产权法全套教学课件
著作权审查标准
审查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属于法定 作品类型、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等。
著作权保护范围及限制
著作权保护范围
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著作权限制情形
包括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情形,允许他人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作品而无需获得作者授权。
商标审查流程
商标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审查通过后予以 初步审定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或异议已解决的,予以核准注 册。
商标权保护范围及限制
商标权保护范围
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 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在同一种或类 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 似的商标。
商标权限制
商标权的行使受到一定限制,如合理 使用、先用权、权利用尽等原则。
刑事责任
严重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如 商业贿赂行为,还可能构成犯罪,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合规管理与风险防范
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合规管理是企业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 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可以规范员工行 为,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防范不正当竞争风险,包括加强员 工培训教育、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应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时采取法 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要点二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 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 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原则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 信等。
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及认定标准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
• 6)知识产权是指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国家 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 7)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以及国 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
2021/7/23
4
• 本书作者认为:
• 所谓的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智力 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信誉及其他无体财产 而依法享有的支配性无体财产权。
2021/7/23
16
三、知识产权法的历史沿革
• 1.知识产权法的起源 • 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 2.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发展
2021/7/23
17
四、知识产权法律渊源
• (一)国内法律规范 • 1.宪法 • 2.知识产权法律 • (1)有关知识产权的专门法律 • 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 • (2)基本法律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 • 民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 • (3)其他法律中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 • 3.国家知识产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定 • 4.地方知识产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 理解:
• 1)知识产权并非单纯产权,有些甚至根本 与产权无关。
• 2)智力成果是知识产权的主要客体但不是 唯一客体,其客体应为无体财产。
• 3)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性无体财产权。
• 4)知识产权是无体财产权。
2021/7/23
5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
• 1)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性。 • 2)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 • 3)知识产权具有权利性。 • 4)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性。
2021/7/23
18
(二)国际条约
•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管理的国际公约 • 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尼泊尔公约…… • 2.其他组织管理的国际公约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 世界版权公约 • (三)我国签订的知识产权双边协定
第1章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
知识产权”包括的权利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 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 科学发现 工业品外观设计 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号和标记 制止不正当竞争 在工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内基于智力活动而产生
的一切其他权利
1.1.3 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空间效力的有限性 知识产权保护期的有限性 知识产权的独占性 知识产权产生的法定性
《伯尔尼公约》所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作品,包括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一切作品,不论其表现形 式和表达方式如何。
1.1.5 知识产权(续)
改进分类
创造性知识产权 标记性知识产权 经验性知识产权
1.2 知识产权法及其调整对象
1.2.1 知识产权法 1.2.2 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1.2.3 知识产权法的性质
1.2.2 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因智慧创作物的归属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因知识产权的取得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因知识产权的归属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因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1.2.3 知识产权法的性质
知识产权法是私法,同时包涵有某些公法 的内容
知识产权法是国内法,同时包涵有涉外法 的内容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法是实体法,同时包涵有程序法 的内容
1.3 知识产权法的演进史程
1.3.1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史程 1.3.2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史程
1.3.1 知识产权
萌芽阶段(大约在13—14世纪) 初创时期(大约在15—17世纪) 发展时期(大约在18—19世纪) 国际化时期(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90
1967年7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签订的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以及根 据这个公约成立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缩写为“WIPO”)是“知识产权”概念得 到国际社会承认的正式标记。在我国,最 早使用“知识产权”概念的法律,是1987 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通则》。该法第五 章第三节即为“知识产权”,与“财产所 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权利”、 “债权”和“人身权”并列为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法课件
12、汇编权 将作品或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
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13、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四节 著作权限制
法定许 可使用
合理 使用
强制许 可使用
❖【案例分析】
原告程某、李某为演员,两人合作创作、表演了一 批喜剧小品,其中有5个小品在某电视台节日晚会 上演出。被告凯歌音像出版社未经程、李二人许可 ,擅自把前述5个小品制成录像带、VCD公开销售。 程、李经交涉无果,将凯歌音像出版社告上法庭, 要求法院责令被告立即停止制作、发行、销售涉案 录像制品,并登报赔礼道歉。在诉讼中,被告辩称 :他们出版发行的小品录像带、VCD盘取材于某电 视台晚会节目的录像。而晚会是电视台投资、组织 、拍摄的电视节目,五个小品均属于电视节目,其 著作权属于某电视台。程、李二人作为表演者,不 享有著作权,只享有署名权。因此两原告不具备诉 讼主体资格。
二、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一)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 我国《著作权法》将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分为两
种:(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 权的保护期不受时间限制;(2)发表权的保护期 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 (二)著作财产权(与发表权)的保护期限 一般原则:作者终生+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
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特殊规定: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发表后
第50年的12月31日。
1、一般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与发表权)保护期 (1)公民作品
适用“一般原则” a 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 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
50年的12月31日。 (2)法人作品、职务作品
改编者不得改变原作的基本内容,不 得对原作进行歪曲和篡改。
10、摄制权 (1)定义 以摄制电影或者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 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2)内容 著作权人可以自己摄制,也可以授权 他人摄制并获得报酬。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植物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6、 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二、专利权的归属
❖ 同一发明主题的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先申请原则) ❖ 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若无约定,属于发明人、设计
人所在单位) ❖ 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属于发明人、设计人) ❖ 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若无约定,属于共
❖ 著作权主体: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权的作者以
外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家
❖ 著作权的对象应具备条件
1. 作品具有独创性
2. 作品必须以法律允许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或固定 下来。
3. 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及公共利益
二、著作权的内容和保护期限
著作人身权
发表权(除外) 署名权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的权利
专利权的保护
一、专利权的行政保护 二、专利权的行政诉讼保护 三、专利权的民事诉讼保护 四、专利权的刑事诉讼保护
第三节 商标法
一、商标的概念、种类和功能
❖ 商标的概念:商标是一种能够将一生产经营着的
商标或服务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同种商品或服务区 别开来的标记或标记组合。
❖ 商标种类: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
同完成的单位和个人) ❖ 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若无约定,属于研
究开发人) ❖ 外国人也可以成为专利人 ❖ 专利申请权可以有偿转让和赠与
三、专利权的申请和审批
❖ 专利权的申请应遵循原则
1. 单一性原则 2. 先申请原则 3. 优先权原则
❖ 专利申请应提交的文件
❖ 专利申请的审批
1. 初步审查
未提
申请 6月宽展期
知识产权法完整教学课件
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1993) • (1)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 • (2)商标权; • (3)地理标记权; •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 (5)专利权; •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 (7)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权; • (8)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 (三)知识产权的政策工具属性 • 从公共政策角度进行的研究 • 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 • 知识产权战略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年6月5日)
• 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 (四)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属性 • 从管理学的视角研究知识产权
无形资产
知识类财 产权利
资信类财 产权利
特许类财 产权利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 (一)客体的非物质性:本质特征
知识产品
不发生有 形控制的
占有
不发生有 形损耗的
使用
不发生消灭知识 产权的事实处分 与有形交付的法
律处分
• (二)专有性
• 非经知识产权人许可或法律特别规定,他 人不得实施受知识产权专有权利控制的行 为。
• (三)地域性 • 除非有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的特别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 (一)知识产权的称谓 • intellectual property(IP)或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PR) • 日本称为“知的所有权” • 我国台湾地区称为“智慧财产权”
• (二)知识产权的定义 • 两种定义方法: • “列举主义”(清晰、明确、直观) • “概括主义”(高度抽象、表述简要) • 如何定义知识产权尚未达成共识
2024版知识产权法课件(完整)
•知识产权法概述•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目录•商标权法律制度•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01知识产权法概述专有性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权利人享有独占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无形性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具有无形性。
地域性知识产权的效力受地域限制,一般只在本国领域内有效。
时间性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有限,一旦期限届满,权利即行消灭。
知识产权的定义与特点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国际惯例030201保护作者权益原则鼓励创新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02著作权法律制度著作权的客体与主体著作权的客体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等。
著作权的主体指依法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原始主体是作者(自然人和在特定条件下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继受主体指通过转让、继承等继受方式取得者。
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的取得著作权的保护03专利权法律制度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主体有权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
01 02独占实施权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享有独占性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的权利。
转让权专利权人有权将其专利权转让给他人。
许可实施权专利权人有权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并收取使用费。
标记权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
请求保护权在专利权被侵犯时,专利权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专利管理机关给予保护。
包括专利权用尽、先用权人的实施、临时过境、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等。
强制许可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以不经专利权人同意,允许他人实施其专利,但需支付使用费。
《知识产权法学》PPT课件
(一)知识产品的概念
(二)知识产品的类别
1.创造性成果,包括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
2.经营性标记。
3.经营性资信。
(三)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
1.创造性。
2.非物质性。
3.公开性。
4.社会性。
精选ppt
6
五、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
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法律给 予特别的规定。
精选ppt
17
二、著作权与专利权
区别:
1.著作权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只保护作品的 表达方式。专利权所保护的是作者创造的思想内 容。
2.著作权并不要求保护的作品是首创的,而只要 求它是独创的。任何作品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不 论其是否与已发表的作品相似,均可获得独立的 著作权。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 申请人,这是“首创性”与“独创性”的区别。
精选ppt
3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
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 (一)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精选ppt
4
三、知识产权的主体
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是以创造者的身份资格为 基础,以国家认可或授予为条件。
精选ppt
18
第二章 著作权主体
精选ppt
19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 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根据我国 《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主体可以是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
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知识产权法完整教学课件
二 章
•(一)思想与表达的含义
•(二)思想与表达相区分原则
著
• 1、含义
作
权
➢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中属于表达的部分,而不保 的
护思想。
客
• 2、思想和表达的分界
体
➢方法:汉德法官的“层次摘要法”
“层次摘要法”
第
二
章
著 作 权 的 客 体
3、思想、表达相区分原则的例外:
合并理论与场景理论
第
二
章
•合并理论:当某种思想只有一种或有限的几种表
二 章
汇编,而且使用者可以通过电子或其他
手段使用其中的数据。
著 作
➢数据库与汇编作品的关系
权
的
•(二)数据库的保护
客
➢ 保护的必要性
体
➢ 保护方式的立法例:(1)汇编作品
(2)特殊权利
➢ 我国保护现状
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第
二
• 思想
章
• 操作方法、技术方案及实用功能
著
• 事实及对事实无独创性的汇编
品的著作权
• (二)汇编作品
第
二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
章
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
著
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作
• 分类:
权 的
集合作品、事实汇编
客
•(三)汇编作品的独创性及保护内容
体
•(四)汇编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与行使
• (一)关于“数据库”
第
➢是指对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系统
• (三)知识产权的政策工具属性 • 从公共政策角度进行的研究 • 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 • 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法教材教学课件(全)
者和传播者的权利,尊重他们在收集、整理和传播 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
返回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一、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方式 二、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保护条件
第二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 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近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第四节 著作权的性质 第五节 著作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区别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 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 有权利的总称。
返回
第三章 著作权客体
第一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一、作品的概念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
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 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二、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条件
作品的独创性,是法律保护作品表达方式的 客观依据,是此作品区别于彼作品的重要标志, 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最主要条件。 我国《著作权法》在规定独创性的同时,还要求 作品能以有形形式复制,即作品能通过印刷、绘 画、录制等手段予以复制。
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制度。但笔 者认为,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系平等主体因创造或使用 智力成果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调整手段和适 用规则主要是民法的手段和原则,至于行政法和刑法性质 的规范在知识产权法中占有的比例较小,不足以影响该法 的性质。
也有学者主张,知识产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笔 者认为,知识产权法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它所有的调整 对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
知识产权法完整ppt课件
ppt精选版
1
第一篇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
• 第一章 知识产权 •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 •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ppt精选版
2
第一章 知识产权
•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 归纳有以下几种: • 1)知识产权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成果。是指人们因
智力活动和其他活动而完成的智力型成果。 • 2)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
ppt精选版
17
四、知识产权法律渊源
• (一)国内法律规范 • 1.宪法 • 2.知识产权法律 • (1)有关知识产权的专门法律 • 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 • (2)基本法律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 • 民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 • (3)其他法律中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 • 3.国家知识产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定 • 4.地方知识产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专利权的取得专利权的取得发明实用新型取得专利权的条件外观设计取得专利权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专利局对申请的审查和授权申请人依法递交申请文件单一性原则适用性美感性申请人的异议和诉讼五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制造权许诺销售权进口权标记权销售权使用权专利权人的义务全面公开专利技术依法缴纳专利年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专利侵权行为的确定请求地方专利管理机关调解或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40第四篇商标法主要内容商标法律制度商标的构成要素商标侵权及其法律责任商标权的客体商标权的主体商标的类型商标的取得商标一商标商标的构成要素商标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于商品或者服务上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及各要素组合用于与他人的同一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具有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视性标志
•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和知识产权的客 体是重合的,两者都指称同样的事物。
• 知识产权客体的范围与知识产权的范围一 致。P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法课件内容课程大纲: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总论( 6学时)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2学时) 重点掌握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内容(2学时) 重点掌握第三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体系(2学时) 一般了解第二章著作权法(20学时)第一节著作权法引论(3学时) 一般了解第二节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3学时) 熟悉掌握第三节著作权的内容和限制(4学时) 重点掌握第四节著作权的归属和转移(4学时) 熟悉掌握第五节邻接权(3学时) 熟悉掌握第六节著作权的保护(3学时) 重点掌握第三章专利法( 15学时)第一节专利法引论(3学时) 一般了解第二节专利权主体和客体(3学时) 重点掌握第三节专利权的取得(3学时) 熟悉掌握第四节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3学时) 重点掌握第五节专利权的法律保护(3学时) 一般了解第四章商标法(8学时)第一节商标法引论(2学时) 一般了解第二节商标权的主体和客体(2学时) 重点掌握第三节商标权的取得、行使和管理(2学时) 熟悉掌握第四节商标权的保护(2学时) 重点掌握第五章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4学时)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保护(2学时) 熟悉掌握第二节原产地名称与知识产权保护(2学时) 一般了解第一章1.教学目的:知识产权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学科,通过学习了解其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内容,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和发展历史,形成对知识产权法的初步认识。
2.教学要求:通过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学习,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内容,了解知识产权法的概念,掌握关于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
3.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比较方法;研究方法。
3.内容要点:知识产权法是法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特性,了解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熟练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了解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渊源及其产生和发展,熟悉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等。
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特性,以及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还有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渊源及其产生和发展,熟悉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6.关键术语: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7.疑难解析:区别知识产权与智力成果权:第一,它混淆了知识产权与智力成果权的概念。
所谓智力成果,是指人们在生产、社会实践中用脑力劳动创造的,并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成就,表现为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等各种形式。
智力成果权则是对智力成果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并没有反映法定权利的本义,不具专有财产权的属性。
而知识产权具有法定产权的特性,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专有权利。
第二,“智力活动”本身直接产生的是某种智力成果,而不是法律上的某项权利。
例如,人们的发明创造活动的直接结果是某项发明创造,而并没有产生该发明创造在知识产权意义上的专利权。
第三,作为知识产权客体受法律保护的智力成果,仅仅是人类智力成果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智力成果都可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而受法律的保护。
例如,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原子核物质,动物品种等方面的智力成果在各国一般都不受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第四,能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智力成果,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一产生就无条件地给予智力成果的创造者某项知识产权。
例如,发明人只有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条件向国家专利管理机关申请专利,经专利机关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发明创造才授予专利权。
商标使用人也只有在商标核准注册后,才享有该商标的专用权。
作品的著作权在多数国家虽自动产生,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8.自我测试:1.什么是知识产权?2.知识产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3.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4.什么是知识产权法?9.参考资料:1.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教学目的:著作法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了解其著作权的概念和特征、内容,掌握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以及著作权的内容和限制,掌握邻接权的有关内容,了解计算机软件及网络著作权问题,掌握著作权的保护。
2.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著作权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和主要法律规范;具备该领域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务能力, 能正确分析和处理著作产权相关理论问题和实务案件。
3.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比较方法;研究方法。
4.内容要点:著作权法的基本概念、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著作权的内容和归属、著作权的转移、邻接权、网络著作权问题、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著作权的法律保护、著作权国际保护制度、现代科技与著作权法律制度等内容。
5.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包括著作权基本概念、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著作权的内容和归属、著作权的转移、邻接权、网络著作权问题、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著作权的法律保护、著作权国际保护制度、现代科技与著作权法律制度等内容。
6.关键术语:作者、作品、编辑作品、演绎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邻接权7.疑难解析:1.著作权与专利权、商标权的关系:著作权与专利权、商标权同属于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共性。
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别,主要的区别在于保护的对象不同和取得的方式不同。
专利权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商标权保护的是注册商标,而著作权保护的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著作权一般基于创作而自动产生,专利权和商标权则要按法定程序申请,经有关政府部门审查和授权后才取得。
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还表现为:第一,著作权只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保护作品的思想和内容。
同一项内容可以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创作作品,这些内容相同且表现形式各异的作品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而专利权则保护体现在发明创造中的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案。
第二,著作权法仅仅要求受保护的作品是独创的,而不要求是首创的。
任何作品只要是作者独立构思和创作的,不问其思想内容是否与已经发表的作品相同,均可取得各自独立的著作权。
可见,独创性并不要求作品在文学、艺术上达到某一水准或具有一定的价值。
而专利权则要求受保护的发明创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等条件,只有未公开的,且达到某一创造性水平的发明创造才能取得专利。
著作权与专利权也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在对记载专利技术信息的技术资料或专利申请文件的保护方面,存在著作权和专利权的交叉保护。
专利技术资料或文件作为一种文字或图形作品,其表现形式受著作权法保护,这一作品的著作权人一般为专利申请人或撰写者。
而记载在这些资料或文件中的技术思想和方案作为专利技术而受专利权的保护,他人未经许可不得实施这些技术。
可见,专利技术资料的内容和形式分别受到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保护。
第二,在外观设计专利中存在专利权与著作权的交叉保护。
外观设计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的一种富有美感的设计,它既是一种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又往往是一种美术创作。
因此,把绘画、书法、摄影等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用于产品的外观设计时,一方面应征得著作权人许可,另一方面对取得专利的外观设计,应协调其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双重保护问题。
商标标识一般由文字、图形或者两者组合而成,文字、图形构成的商标标识一般具有美术作品的特征。
因此,对这些具有作品特征的商标标识的保护,就会出现著作权与商标权交叉和抵触两种情形。
首先,就著作权而言,商标标识只要具备作品的条件,而不论是否注册,都可为著作权所保护。
因此,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复制并在商品上使用。
这有可能导致著作权替代商标权的保护。
因为商标标识一旦受著作权保护,当事人就无需再去商标局申请注册,既可免交申请费用,又可达到禁止他人在任何商品上使用的目的,其保护力度强于商标权的保护。
其次,商标使用者或设计者不能擅自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美术、摄影等作品作为商标标识使用,否则可能构成对作品著作权的侵犯。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商标权人通过转让取得作品的著作权。
2. 区别录音制品与录音作品录音制品是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或其他声音的原始录音。
所谓原始录音,即首次录音,是指录音制作者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声音进行录制并固定在载体上,而不是转录或复制他人的录音制品。
与其他知识产权客体一样,录音制品具有无形的特征,它是一种固定在盒式磁带、激光唱盘等物质载体上,但只能通过听觉感知的“无形物”。
唱片、磁带等物质载体并不是录音制品。
录音作品则是部分国家著作权法中的概念,如英、美、意等国家都将录音作品纳入著作权客体,我国台湾的著作权法也规定了录音作品,并定义为:声音首次直接附着于媒介物所成之著作。
美国著作权法给录音作品下的定义为;经录制一系列音乐的、说话的或其他的声音产生的作品,不论体现这类作品的物体例如唱片、录音带或其他录音制品的性质如何,但不包括伴随电影或其他音像作品的各种声音。
从以上定义看,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录音作品与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录音制品的概念很接近,但权利的内容有较大差异。
我国著作权法没有确认录音作品,对录音制品仅采用邻接权的形式给予保护。
作者认为,这不利于对录音制品提供有效的保护。
录音制品就其内容来说虽多种多样,但从录音制作者编排、录制等制作过程来看,主要有两类:一是被录制的内容没有经过录制者或其委托的其他人按特定的主题、内容或演员进行选择和编排,而仅仅是将某一特定的表演、剧目、讲演或某一事件的客观过程进行机械地录制。
这类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劳动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如对录音材料的选择、录制设备的操作等,其目的是保证录制的表演或其他音响的高保真度。
另一类是录音制作者或其委托的人对录制的内容,根据特定的主题、内容或特定的演员以及艺术效果等要求进行选题、构思、编排、取舍、连接,选择适合艺术表现的表演者,并根据自己的构思指导表演,通过录制设备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录制操作人员的技艺给予弥补和提高,再配以文字的介绍和说明,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录音制品。
目前绝大多数音乐、戏曲、曲艺等磁带、唱片都是以这种方式制作的。
可见,这些录音制品不是简单的自然原声的记录,而是一种创作,其录音制作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加工,而是凝聚着录制者大量的创造性智力劳动。
8.自我测试:1.什么是著作权?什么是著作权法?2.著作权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3.什么是著作权主体?它有哪些分类?4.如何理解作者概念?5.谈谈你对作品概念的理解6.我国法律保护的作品与不予保护的作品各有哪些?7.如何理解作品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关系?8.我国法律规定的著作财产权有哪几项?对各项权利加以深刻理解。
9.什么是编辑作品、演绎作品、职务作品和委托作品?10.什么是著作权的转让和许可使用?11.什么是邻接权?12.什么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包括哪些?9.参考资料:1.郑成思:《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