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刘彦惠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出自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感觉和知觉》,第

二节幼儿的知觉,二知觉的特性。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内

容。

2、与前后知识的关系:它是学习了感觉极其特性以及知觉的概述等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又为将来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该理论进行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学习本章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知觉的四大特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知觉的特性在生活及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心理学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教育教学工作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重点:知觉的四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知觉特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由于学生没有幼儿园教学的的经验,知觉特性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下面说教学策略的设计:

二、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幼师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一直以来幼师专业的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既不重视又不感兴趣。相比较而言她们更喜欢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课的学习,同时,当前的社会背景,我们的学生从学业成绩的角度都是初中的中等生及中下等生,对于学习,他们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那么我面对的学生也不例外,也存在着这种倾向。所以我

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一直将理论联系实际、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教授学习策略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学生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心理学概述、幼儿的注意、幼儿的感觉以及知觉的概念以及分类等内容。

方法基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三、说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讲授法

对于概念的问题教师用讲授法将理论内涵讲解清楚

(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

2.交流讨论法

3.理论联系实际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巧用实验,激趣引思。

2.展示图片,巧妙“布惑”,改变知识的呈现形态,突破难点。

3.利用图表将知识系统化、直观化

要想使一堂课优化,只有把有效的教学策略恰当地运用到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我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二).层层设疑探究新知

(三).课堂测评教学反馈巩固强化

(四).课堂小结布置思考题

具体展开: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本环节6分钟)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本节课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导入新课方式,主要考虑到本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比较紧密。我们先前已经学习过了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觉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除了能理解知觉的特性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外,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觉是比感觉更为高级的心理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既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同时每堂课都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也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什么是感觉?感觉有哪些特性?

什么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

教师总结及导入新课: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层层设疑,探究新知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知觉的四个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在处理上,每一个特性我们都要学习它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以内容还是比较多的,由于知觉的概念我们已经学过,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觉整体性的概念,知觉的恒常性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教学中应用的不是太多,所以本节课不把知觉整体性和恒常性作为重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将知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作为重点。每个特性的学习,我都分别通过心理实验、有趣的心理图片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知一:知觉的选择性

1、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想象这样的场景:周末外出逛街时,你会关注哪些事物?为什么是这些事物呢?

请同学们联系自身实际作答

教师联系课堂实际总结得出知觉选择性的概念

2、知觉选择性的含义?

含义: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教师让学生继续举出生活中及教学中的知觉选择性案例

设计意图:将生活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出示图片

得出结论: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有趣的心理学图片的分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使课堂内容衔接自然。

3、教师进一步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探究总结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无意注意的知识,所以不占用太多时间,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学过知识的复习,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知道新的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使学生明白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在这里老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前边我提到,由于目前的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a、客观因素

(1)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比明显的(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