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试题-心理学
心理学考试试题
![心理学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f3cef0b52acfc788ebc920.png)
1.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 D )科学。
A。
行为 B。
自然 C。
社会 D.边缘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心理状态 B.心理行为 C。
心理现象 D。
心理认知3。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C )A。
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C。
冯特的《生理心理学纲要》 D。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4。
“心理学之父”指的是( A )A.冯特B.杜威 C。
弗洛伊德 D。
马斯洛5.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C )A.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观 B。
安德森发表《认知结构》C.奈赛尔出版《认知心理学》 D。
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6.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指的是( B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
人本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7。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对无意识的研究的心理学派是( D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人本主义心理学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心理学8.( D )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人本主义心理学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9.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的心理学流派是( C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10。
心理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CD )A。
心理状态 B。
心理行为 C。
心理过程D。
个性心理 E。
心理认知11.下列哪些属于心理过程? ( ABD )A.记忆B.意志 C。
注意D.情绪E.气质12。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B )A.考夫卡B.苛勒 C。
斯金纳D。
皮亚杰 E。
罗杰斯三、名词解释题13。
心理学14.心理现象四、简答题15。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6.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五、论述题17.试论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参考答案及解析1.D (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2。
C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0af3f110029bd64793e2c35.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 、心理学2 、注意3 、思维4 、情绪情感5 、气质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B 社会实践C 遗传因素D 个性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B 变通性C 独特性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B 性格C 能力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B 饱和度C 明度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B 无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D 第二信号系统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B 美感C 道德感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B 心境C 应激D 理智感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 、心理学2 、个性3 、记忆4 、情绪情感5 、性格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B 饱和度 C明度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8a9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8.png)
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心理分析理论D. 遗传学理论答案:D2. 以下哪个人是实验条件反射的提出者?A. 约翰·华生B. 伊万·巴甫洛夫C. 威廉·詹姆斯D. 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答案:B3. 下列哪个理论认为行为是由个体的潜意识冲突所驱动的?A. 心理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4. 哪种类型的记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有关?A. 远距离记忆B. 执行记忆C. 语义记忆D. 情绪记忆答案:C5. 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A. 感觉异常和妄想B. 强迫行为和恐慌C. 水土不服和晕厥D. 抑郁和焦虑答案:C二、填空题1. 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由________在1879年提出的。
答案:威廉·詹姆斯2. 玛丽是一名致力于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士,她是一位________。
答案:心理治疗师3. 人们获得关于他人的思想和感受的能力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心理推理4. 面对一项压力大的任务,阿诺德感到紧张和焦虑,他正在经历一种________反应。
答案:应激5. 人们对于新信息的处理方式受到他们对于该信息的________程度的影响。
答案:个人兴趣三、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经典条件反射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本没有触发某种反应的刺激,通过多次与具备触发条件的刺激同时出现,最终形成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
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动物行为训练、心理治疗等方面。
例如,一只狗对于食物的条件刺激与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系,当条件刺激出现时,狗会分泌唾液。
2. 解释认知发展理论并提供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f7ad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8.png)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2.心理学属于(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B.20~40C.60~70D.70~807.研究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想的抑制感化叫(B)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注销B.留意C.组块D.复述9.观点的内涵指的是观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观点的规模。
观点的内涵增长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B.多C.小D.增加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A.黉舍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别的成就念头中含有两种身分:寻求成功的倾向和(B)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A.热情B.心境C.豪情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be81126edb6f1aff001f89.png)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25e9244d51e79b8969022676.png)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第二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7、自动加工是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8、控制加工是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阳光大学生网大学生试题第三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二、多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二、多项选择题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第八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二、多项选择题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心理学试题必会要点一、判断题:错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大学《心理学》期末复习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大学《心理学》期末复习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b0562f76a20029bc642d2b.png)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要求:1、本卷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2、考生不得将装订成册的试卷拆散,不得将试卷或答题卡带出考场。
3、考生只允许在密封线以外答题,答在密封线以内的将不予评分。
4、考生答题时一律使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制图、制表等除外)。
5、考生禁止携带手机、耳麦等通讯器材。
否则,视为为作弊。
6、不可以使用普通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______。
2、人们之间往往有许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或不便言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观察人的眼神可以了解他(她)的内心思想和愿望,推知他们的态度:赞成还是反对、接受还是拒绝、喜欢还是不喜欢、真诚还是虚假等。
可见,眼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______交往手段。
3、艺术家在描写人物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时,都十分重视通过描述眼神来表现人的内心的情绪,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的______。
4、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而呻吟表达了痛苦的情绪。
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______的手段。
5、当播音员转播乒乓球的比赛实况时,他的声音尖锐、急促、声嘶力竭,表达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而当他播出某位领导人逝世的讣告时,语调缓慢而深沉,表达了一种悲痛而惋惜的______。
6、在许多场合下,人们无须使用语言,只要看看脸色、手势、动作,听听语调,就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______。
有人研究工业企业中领导者的动作表情,发现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的面部表情、语调,以及使用手势的情形是不同的。
7、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
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心理学测试题复习
![心理学测试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0d0e90ecc7931b765ce15cc.png)
心理学测试题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 a )。
A.人的行为的科学B.人的思维的科学C.人的意识的科学D.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一般认为,心理学属于( a )。
A.中间科学 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 c )。
A.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C.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识过程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c )。
A.认识与意志过程 B.意志与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与个性 D.认识与情感过程5.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d )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c )。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7.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构成主要包括(a )。
A.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表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心理动力、心理特征8.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总带有喜怒哀乐,这些心理现象属于(c )。
A.认识过程B.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9.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0.科学的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
11.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中间科学。
12.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13.人类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其结构成分包括心里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内容。
14.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自我意识倾向性、气质和性格。
16.心理过程:17.认识过程:18.简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1.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是()。
A.认识 B.需要C.客观现实 D.个性2.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和因素与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
心理学考试题库
![心理学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d1bad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2.png)
心理学考试题库第一题:什么是心理学?答: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过程。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推断出心理现象的规律。
第二题: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答:心理学涉及多个研究方向,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向:1.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变化,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2.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知觉、学习、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探索人类如何处理信息和产生思维。
3.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揭示社会互动对个体的影响。
4. 临床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5. 工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第三题:什么是条件反射?答:条件反射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无条件刺激(UCS)与一个中性刺激(NS)同时或相继出现,使得中性刺激通过学习与无条件刺激建立了联系,产生条件刺激(CS)导致特定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射。
这个概念最早由俄国学者帕夫洛夫提出。
第四题:请简要解释以下心理学名词:自我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积极心理学。
答:自我实现是人类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不断追求实现自身潜力和成为最好自己的过程。
它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并通过追求个人目标和价值观来实现自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层次越高的需求在低层次需求满足后才会出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心理学领域,旨在研究如何提高个人幸福感、积极情绪和个人成长。
它专注于人类的优点、情感和积极体验,并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心理健康。
第五题:请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群体性暴力、归因理论、群体决策。
答:群体性暴力是指在群体环境下,个体行为受到群体动力的影响,从而导致激化的暴力行为。
10项心理学知识点试题
![10项心理学知识点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8099ce2cc58bd63186bdf0.png)
一注意选择题:1、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集中性和紧张性D以上一个也不是2、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C、心理过程和共同特征D、以上一个也不是3、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无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4、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慢()。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5、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6、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7、间接兴趣是引起()的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8、注意的范围是指()。
A、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B、先后把握对象的数量C、a和b都是D、a和b 都不是9、影响注意范围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
A、创造力B、意志品质C、情绪状态D、知觉对象的特点10、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
A、大B、稳定不变C、小D、以上一个也不是11、注意和稳定性是注意在()上的特征。
A、广度B、时间C、a和b都是D、a和b都不是12、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指()。
A、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B、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C、a和b都是D、a 和b都不是13、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指()。
A、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B、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C、a和b都是D、a 和b都不是14、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以上一个也不是15、实验证明,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加法运算是可能的这属于()。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分配16、“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B、不能的C、无条件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17、注意的转移与神经过程的()有关。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0f62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7.png)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心理学试题与答案(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学试题与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1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6、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7、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8、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9、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2单选题:1.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A 马斯洛B 罗杰斯C 布鲁纳D 班杜拉2.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A 注意过程B 保持过程C 复制(再造)过程D 动机过程3.学习形成两个或多个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A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概念学习4.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A 归因理论B 强化理论C 自我实现理论D 成就动机理论5.在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中,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是()A 共同要素说B 形式训练说C 概括化理论D 关系转换说6.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 冯特B 费希纳C 高尔顿D 艾宾浩斯7.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阙限的方法是()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8.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A 事后设计B 随机区组设计C 完全随机化设计D 轮组设计9.下列心理学描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A 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 攻击是对另一个人的失控的敌意C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 以上都不是10.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参考答案1-5 B C A A B6-10 B B D A B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3单项选择题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视觉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 D有无研究假设【参考答案】选C。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ca54fa33c1ec5da51e270a1.png)
《心理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A.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D.心理咨询与辅导【答案】D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规律D.心理特点【答案】A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A2、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D3、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B.冯特C.杜威D.华生【答案】B第二章注意、感知和记忆第一节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们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答案】C2、小明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分散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A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X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4、人们通常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5、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X围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6、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7、()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性【答案】A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一回事。
医学心理学复习题
![医学心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3eaa7851e79b896902262c.png)
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复习试题一、名词解释1、知觉2、强迫观念3、心理评估4、心身疾病5、人格障碍6、心理咨询7、妄想8、心境障碍9、系统脱敏疗法10、潜意识11、错觉12、自知力二、简答和论述题1、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2、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3、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4、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5、强迫症的临床表现6、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7、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8、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三、单项选择题1、关于幻觉的定义为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2、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 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 D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3、关于虚构,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虚构的内容固定不变B虚构的内容经常改变C虚构是病理性谎言 D虚构就是错构4、遗忘综合征是A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 B一种广泛性认知障碍C一种半侧脑认知功能障碍 D一种严重思维障碍5、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是A反应迟钝 B情感淡漠 C定向力障碍 D记忆力障碍6、慢性脑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A人格障碍 B情绪障碍 C智能障碍 D意识障碍7、最常见的幻觉A幻听 B幻视 C幻触 D幻味8、违拗症多见于A抑郁症 B神经衰弱 C恐惧症 D精神分裂症9、诊断精神障碍最好的办法是A实验室检查 B心理测验 C既往史资料 D精神症状的检查10、精神分裂症最多见于的幻觉是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11、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感高涨 D情感不协调12、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 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 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13、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你认为哪项说法正确A躁狂症患者没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B躁狂症患者都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C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D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且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14、锂盐中毒的早期表现是A发热 B震颤、共济失调 C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D癫痫大发作15、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特点是A入睡困难 B睡眠过多 C早醒 D易惊醒16、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一般不包括A情绪呈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 B早醒 C焦虑不安 D食欲性减退17、关于神经症额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A精神因素是主要的 B内在的素质因素是次要的 C已发现有可疑的器质性改变D外在的精神刺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一下哪种疾病科出现意识障碍A神经衰弱 B强迫症 C疑病症 D癔症20、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中,其病程标准是(除惊恐障碍外)A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B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个月C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D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2个月21、在CCMD-3中,关于广泛性焦虑症的病期要求是A至少6个月 B至少个月 C至少1个月 D至少1年22、当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主次分不清时,应优先考虑A抑郁的诊断 B焦虑的诊断 C抑郁和焦虑同时诊断 D其他诊断23、关于强迫症的描述哪项不对A强迫观念 B强迫意向 C强迫行为 D病前癔症性格多见24、恐惧症中最常见的是A场所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一恐惧症 D强迫性恐惧症25、恐惧症首选的疗法是A抗焦虑药物治疗 B抗抑郁药物治疗 C认知治疗 D行为治疗26、癔症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A行为治疗 B镇静治疗 C抗精神病药物 D暗示治疗27、关于癔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B一般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C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较好 D起病常与心理应激有关28、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以下哪项正确A每周失眠2次,持续1个月以上 B每周失眠3次,持续1个月以上C每周失眠3次,持续2个月以上 D每周失眠2次,持续2个月以上29、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为A敏感多疑,自尊心强 B暗示性强 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 D拘谨、刻板,带有强迫的特点及完美主义倾向30、一患者表现有意过分地限制饮食,有时出现发作性暴食,暴食后自行诱发呕吐,体重明显减轻,伴情绪焦虑、抑郁,该患者最适宜的诊断为A神经性厌食 B神经性厌食合并神经性贪食 C抑郁症 D神经性贪食31、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32、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A惩罚 B消退 C负强化 D正强化 E巩固33、健康是指A身体处于量好状态 B身体和道德品质处于良好状态C身体和心理处于良好状态 D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处于良好状态E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处于良好状态34、情绪可通过哪些系统的生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A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B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C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35、有一中年男性,在中外合资企业担任部门经理,近几个月来,他在公众场合讲话常常出现心跳加速,手脚冰冷,语无伦次的现象。
心理学试题1复习
![心理学试题1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2c5f95fbe1e650e52ea99e2.png)
练习题一(绪论、科学心理观)(10%)一、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A.间脑B.脊髓c.延脑D.中脑()3.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语言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二、填空题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3.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5.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
6.以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二信号系统。
7.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著名心理学家,于年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三、简答题1.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2.什么是反射与反射弧?3.什么是神经元和突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A5. B二、填空题1.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能力;气质;性格3.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4.反射5.反射弧6.具体剌激物;词7.冯特;1879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是全部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大脑半球分成四个叶: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
研究表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2.反射是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剌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活动总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部分或称五个环节组成。
心理学必考试题(大学城)
![心理学必考试题(大学城)](https://img.taocdn.com/s3/m/bbd0e803de80d4d8d15a4f84.png)
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心理学现象,下列表述全面的是()A、个体心理和认知B、情感和意志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D、认知过程和人格2、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A、气质B、能力C、动机D、性格3、马斯洛是下列哪一种理论的创始人?()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认知心理学D、行为主义4、()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A、情绪情感B、兴趣C、价值观D、个性5、以下哪一种心理学理论特别重视潜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心理学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哪种现象()A、同时对比B、即时对比C、适应D、感觉的相互作用7、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下列哪种心理现象的重要特点()A、注意B、记忆C、想象D、思维8、人在认知事物时,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是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9、“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10、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都称为()A、识记B、保持C、遗忘D、回忆11、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特征是()A、均衡发展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时快时慢12、没记到-_-。
sorry!13、下列哪一项不是思维特点()A、概括性B、直接性C、问题性D、创造性14、发动、指引和维持个体好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A、注意B、动机C、记忆D、想象15、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的反映()A、注意B、记忆C、思维D、需要16、由过去经验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被称为()A、定势B、问题情境C、功能固着D、需要17、“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诗句中所表现的高尚情操是()A、美感B、激情C、理智感D、道德感18、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个性范畴?()A、意志B、气质C、能力D、性格19、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分散注意D、有意后注意20、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分支是()A、实验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C、心理测量学D、发展心理学21、马斯诺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生理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22、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格评鉴的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自陈问卷法D、投射法23、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理异常时的“心理表现”?()A、机能紊乱B、我向关注C、饥饿感D、异常心理固着24、在人际交往中,对对方第一印象会对后续的人际认知产生重要影响,这是()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标签作用25、以下哪一种沟通方式不属于语言符号系统?()A、对话B、写信C、目光D、窃窃私语二、名词解释:26、人格27、自我意识28、心理健康29、社会认知30、学习策略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31、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着短暂的历史32、动机越大,活动效率就越高33、外向性格的人,情绪反应深刻而持久,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较长34、人格独特性说明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个性风格,在各方面都有与众不同四、简答题:35、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6、思维有哪些类别?经历了哪些复杂过程?37、怎样对待动机冲突?38、如何进行自我调适?39、如何应对人际冲突?40、如何理解和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模式?41、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是谁?42、如何看待心理异常?43、哪些是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44、大学生人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五、案例分析(简练版):45、一大学生发现自己不再有中学的优势地位,慢慢开始害怕讨厌学习,曾下决心迎头赶上,但一拿书本便心烦意乱。
心理学复习重点
![心理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95c03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5.png)
⼼理学复习重点⼼理学复习重点⼀、⼼理现象⼼理学⼀般是从两个⽅⾯去研究⼈的⼼理现象:⼀个是个体⼼理,即在个⼈⾝上表现的⼼理现象;⼆是社会⼼理现象,即作为社会⼈共同存在的能反映⼈们⼀般⼼理活动规律的⼼理现象。
个体⼼理现象包括:⼼理状态、⼼理过程、⼼理动⼒、⼼理特征、⼼理⾏为。
⼼理现象:1、⼼理状态:注意、意识、⽆意识2、⼼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理动⼒:需要和动⼒、兴趣和爱好、⼈⽣观值观4、⼼理特征:性格、⽓质、特点⼆、⼼理是⼈脑的机能1.反射活动⼀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条件反射(性格形成):⼈和动物都具有的反射活动,复杂的⽆条件反射我们称之为本能。
如⾷物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是固定的众⽣存在的。
有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种反射,是后天学习“经验”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如司机看到红绿灯会停。
2.⼤脑精神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兴奋过程:引起和加强有机体某些反应的过程。
抑制过程:抑制或者减弱有机体某些反应的过程。
两者在的神经活动中所起的作⽤相反,但⼆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转化是按照⼀定规律进⾏的。
三、⼼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理学:冯特和铁钦钠:主张⼼理学应该采⽤实验内省的⽅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理过程的规律。
他把过去所有关于⼼理实验的结果整理成为⼀个系统,使⼼理学从哲学中独⽴出来的⼀门科学。
⾏为主义⼼理学:华⽣主张⼼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为,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
使⾏为主义⼼理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为主义(behaviorism)⼈物:华⽣;斯⾦纳观点:构造主义研究⼈的意识,⽽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意识很难使⼼理学成为⼀门科学。
主张⼼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为。
所谓⾏为就是有机体⽤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普通心理学试题+答案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普通心理学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2681bd27d3240c8547ef29.png)
《普通心理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1、性格无好坏之分。
(X )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X)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X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X )激情是指强烈、短哲、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2.心理是(A )。
A、脑的机能B、心脏的机能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D、脊储的机能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视觉B、知觉C、感觉D、记忆4. 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A、动作记忆B、逻辑词语记忆C、听觉和运动记忆D、形象记忆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动作思维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A、激情B、应急C、心境D、情感7.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3e1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3.png)
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一:认知心理学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它研究的内容有哪些?2. 请简述人类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是什么?3. 描述一下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之间的区别。
考试题二:发展心理学1.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列举各个阶段的特点。
3. 解释一下父母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考试题三: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内容?它关注哪些方面的人际关系?2. 解释一下集体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描述一下归因理论,并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做出归因错误。
考试题四:临床心理学1. 临床心理学是什么?它的目标和方法有哪些?2. 简述抑郁症的症状和常见治疗方法。
3. 解释一下心理治疗的概念和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学习、推理等方面的内容。
2. 人类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分别是感知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知记忆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瞬间记忆;短期记忆是对信息的临时保留和处理;长期记忆是信息在大脑中的永久存储。
3. 短期记忆主要是对信息的临时保持和处理,容量有限;而工作记忆除了包括短期记忆的功能外,还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操作等更复杂的认知活动。
答案二: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感觉运动期(0-2岁)特点是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与物体交互;前运算期(2-7岁)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内在的心理操作能力;具体运算期(7-11岁)特点是儿童可以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特点是儿童具备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3. 父母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最新心理学理论考题(答案)
![最新心理学理论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6ce5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9.png)
最新心理学理论考题(答案)1. 什么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 请解释心理学的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
- 认知领域: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知觉、记忆、研究和语言等认知活动。
- 行为领域:研究人类的行为表现、情绪、人格和社会互动等行为活动。
3. 请阐述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是由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来揭示行为和心理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不断重复一个中(例如响铃声)与一个无条件刺激(例如食物)的配对,使动物产生条件反射(例如唾液分泌)。
最终,只要出现中,动物就会出现条件反射。
4. 请解释压力和应对压力的心理过程。
压力是一种由于环境或内部认知和情绪的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紧张状态。
应对压力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到压力源、评估压力源的挑战性、应对压力的能力和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减轻压力。
5. 请简要介绍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是对人类个体的特质和行为模式进行解释和描述的理论。
其中,较为著名的人格理论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个体心理学、巴德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等。
6. 请解释心理学中的条件性情感。
条件性情感是指通过条件的产生而形成的情感。
例如,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对中的重复配对会引起对该刺激的情感反应。
条件性情感是由研究和建立的,与个体的体验和记忆紧密相关。
7. 请解释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里奇提出,主张人们在认知上存在着一致性的需要。
当个体的认知、信念、价值观等因冲突、不一致或与现实不符而产生不适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个体为了恢复一致性,会采取不同的心理策略来处理认知失调,例如改变认知、改变行为或改变评价。
8. 请解释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研究和获取知识。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人们通过观察、记忆、模仿、加工和应用信息来获取新的行为模式和技能。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和研究的重要性。
心里学试题及答案
![心里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e71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8.png)
心里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定义?A.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社会科学。
B.研究大脑神经元活动的自然科学。
C.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和群体行为的社会科学。
D.研究人类认识和思维过程的社会科学。
答案:A2.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A.实验法B.问卷调查C.观察法D.案例研究答案:D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狂暴行为B.人的心理活动C. 心理治疗D.精神分裂症答案:B4.与“模糊”感知相对的是()。
A.透明感知 B.容易感知 C.困难感知 D.:以往感知答案:C5.心理活动最复杂、最高级的表现形式是()。
A.心理过程 B.行为 C.心理状态 D.心理素质答案:A二、判断题1.心理学的初衷是帮助人们改变不良习惯,使其变得更好。
A.正确 B.错误答案:B2.自我的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和特征的直接感受,也即所谓“我意识”。
A.正确 B.错误答案:A3.意识到身体已经疲劳,会发出报警信号,比如越走越远,已经没有力气继续下去。
A.正确 B.错误答案:A4.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是心理过程的主要环节。
A.正确 B.错误答案:A5.人的心理活动只有在意识到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A.正确 B.错误答案:B三、简答题1.请解释心理谈话的概念以及它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谈话是指心理治疗师通过与患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心理谈话在心理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情绪困扰,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2.简要介绍一下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及示例。
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特定刺激和自然反应之间的反复关联,使无条件刺激逐渐获得条件反应的能力。
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是刺激的关联性,即两个刺激之间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
举个例子,当一只狗听到铃声时会分泌唾液,这时铃声就是无条件刺激,唾液分泌是无条件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序论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②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对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③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康复中的租用;④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和认知思维来控制或调动自身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3.几个关键人物及作用①1852年,德国洛采为医学心理学奠定了基础;②1879年,德国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③1896年,美国韦特卖创立了第一个心理诊所,美国心理学之父4.医学模式:是指一定历时时期内医学的基本观点,概念框架,思维模式和发展规范的总和。
分类:①神灵主义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生物医学模式,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系统沦为框架,心身一元论为基本思想。
5.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⑤测验法二、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它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心理的实质:所谓想“人的心理实质”,就是从理论上弄清楚什么事心理,心理与物质是怎样的关系,心理如何发生以及人的心理有哪些主要特点等问题。
其主要内容: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作感受性。
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前者刚刚能感受到最小刺激的能力,后者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感受性是感觉阈来衡量,二者呈反比关系。
感受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刺激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受性的变化: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并非一成不变,常因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包括感觉的适应和感觉的对比。
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③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注意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④记忆:根据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记忆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情感记忆。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再认过程,再现过程。
⑤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概括间接反映。
根据性表现: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外部联系,而是事物的内部的规律性联系。
⑥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形式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就是表象的加工。
根据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可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如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和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情感过程:①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与愿望而产生态度的体验。
②情绪种类:心境,激情,应激③情感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④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联系情绪属低级层次是和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获得满足向练习的体验,为任何动物共有,有明显的情境性,激动性,临时性。
情感属高级曾经,是和机体社会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为人类所特有,有明显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意志过程:人在实践活动中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客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意志的特征:明确的目的,克服困难,意识对行为的调节4.个性: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形式和发展的因素:①生物因素,个性形式的自然基础;②环境因素,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③实践活动;④自我教育。
个性的一般特征:个性的复杂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一般认为个性倾向性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组成①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畅以意向,愿望和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
需要的种类:按需要对象性质分类: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按需要的起源分类: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是分层次的,这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代表个性发展的最高水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局限性:首先,他的理论依据观察和推理较多,当然反映了一定的客观事实,但缺乏客观的测量指标。
其次,他离开了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了社会制度和借机地位抽象的谈人生,这是行不通的,他的理论只单纯强调个人发展,没有强调为实现人类理想,为劳苦大众献身的需要,这是不可取的。
②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动机形式要具有两个条件,及需要和外界的刺激或诱因。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二是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三是维持,增加或制止,减弱活动的力量。
动机的种类:分为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
③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与肯定情绪状态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
兴趣按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对活动本身产生)和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产生)④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⑤信念:是坚信某观点的正确性,并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去行动的动机表现形式。
⑥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时间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包括对人生的看法—人生观,世界观是个性心理的核心,也是人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①能力:人类成功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具备的某项心理特征。
分类: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
能力差异性的表现: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制约能力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素质,环境,教育及实践活动。
②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气质的特征:①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的特性,②气质的天赋性,③气质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的生理机制理论: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征。
③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生活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具有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性格的类型:按活动倾向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按照一个人独立性的程度分为顺从型和独立性。
影响性格形式的因素: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因素;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三、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①行为学习理论:一般指刺激—反应理论,是心理学关于行为的性质和行为改变过程的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等。
行为:一般指个体在主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如表情,动作和语言等。
学习:是指经验和行为的获得,发展和变化过程。
②精神分析理论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学说,性心理学说,释梦理论。
③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患者中心论(自己叙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是人本主义关于心理治疗的学说,由罗杰斯首创。
他反对医生对患者作出频繁的指示,拟定医疗方案的传统做法,而强调来访者的经验和主观世界,采用“非指示疗法”,后来发展为“患者中心疗法”。
④认知心理学理论艾理斯的观点:是把认知心理学运用于临床的创始人之一。
他认为神经症症状不是由于情绪困扰,而是不正确的信念造成的,有些人根据想象而不是根据事实行事。
贝克的观点:他提出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障碍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是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
⑤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丘脑假说;塞里:应激适应假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沃尔夫,思格尔⑥几种条件反射类型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实验:食物刺激—唾液分泌 cvcs 非条件反射食物刺激(非条件刺激);给予(中性刺激)—唾液分泌—强化给予(CS)—唾液分泌(CR)条件反射意义:强调了环境刺激与人行为之间的关系特点:强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促进作用);泛化;消退。
操作条件反射:积极;消极;消退;惩罚。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四、变态心理学①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过程和异常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五、心理应激①全身适应综合症(GAS)的全过程分为警觉,抵抗,衰竭三个阶段②应激:是机体与环境直接缺乏适应,是机体对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环境的,心理的,生物的刺激所呈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原:凡是向有机体提供适应要求,并引起应激反应的客观变化都是应激原,也可称为刺激原或刺激。
心理应激: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精神紧张刺激为应激原,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应激反应的形式分为生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
前者包括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变化,生理方面的变化和免疫方面的变化;后者包括情绪反应(焦虑,悲伤,抑郁,愤怒,恐怖),行为反应(战斗和逃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物质与滥用),认知上的反应(主要指不良认知活动,言语混乱,感知混乱,不现实的想象等)。
③心理防御机制:又称为心理防卫反应,是指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
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形式:否认,转移,退化,合理化,压抑,升华,幽默。
六、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转归一级治疗预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有病理改变的一类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的理论基础:心里动力学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躯体诊断,心理诊断。
完整心身疾病的诊断:①病人人格(性格的类型或特点);②病人当前的心理状态;③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④躯体疾病的诊断。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①用药物治疗躯体疾病;②改变环境;③精神药物的治疗;④心理治疗常见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癌症。
致病因素:社会,文化,心理,躯体因素。
七、临床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指在标准情境下,对个人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心理测验实施的条件:①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量出索要测量的事物的真实程度,反映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或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