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合成色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4, 3, 35-41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journal/hjfns/10.12677/hjfns.2014.33007Recent Advances in Rapid DetectionMethods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Yonghong Zhu, Bo Zhao, Yanlei Wu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of Food, Chongqing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Center for Process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diments,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Safety, ChongqingEmail: zyhcq@Received: May 30th, 2014; revised: Jun. 28th, 2014; accepted: Jul. 5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Detecting the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w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seen routine works in many labs undertaking food detection. The utiliz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c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detection cost. Som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developing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now.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KeywordsFoods, Synthetic Colorants, Rapid Detection, Coloring Foods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朱永红,赵博,吴彦蕾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国家农副加工产品及调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市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Email: zyhcq@收稿日期:2014年5月30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7月5日摘要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已成为许多食品检测实验室最常开展的日常检验工作之一,而针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食品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现状研究
采用 20% 乙腈水溶液(含 1% 氨水) 超声提取,正己烷去脂净化;方法定 量限为 10 ~ 200 μg/kg,平均回收率 66.1% ~ 118.5%。 3 电泳法
电 泳 法 的 样 品 前 处 理 要 求 简 单, 可以缩短分析时间,降低实验成本且 同样能够对食品中合成色素做出较为 准确的检测。龙巍然等 [10] 建立了胶束 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 10 种 水溶性和 3 种脂溶性合成色素的检测 方法。应用正交法优化了硼酸浓度、 缓冲溶液 pH 值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 加入量,并研究了分析电压、有机改 性剂、毛细管温度等对分离效果的影 响,确定了最佳电泳条件,16 min 内 完成 13 种合成色素的分离测定,方法 检出限为 3.0 ~ 16.0mg/L,方法回收 率 为 98% ~ 104%。 王 丽 芳 [11] 等 建 立了毛细管电泳 - 二极管检测新方法用 于糖果和调制酒中 10 种合成色素的检 测,25 min 内实现分离和测定,方法 检出限 0.3 ~ 1.0 mg/L,方法回收率 在 92.1 ~ 106.5%。 4 光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当前食品合成 色素检测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技术方 法。 赵 延 胜 等 [5] 采 用 反 相 液 相 色 谱 多 波 长 检 测 46 种 禁 限 用 合 成 色 素, 采用分级提取净化体系,实现了对苏 丹类染料、水溶性合成色素和极性较 强 染 料 的 有 效 提 取,46 种 色 素 的 检 出 限 0.012 ~ 0.21 mg/kg, 加 标 回 收 率 均 大 于 55%, 此 法 对 高 蛋 白、 高脂肪类食品基质检测有较强的适应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其可实现 更 为 微 量、 准 确、 灵 敏 的 定 性 和 定 量 方 法 而 被 受 青 睐。 郑 新 华 等 [8] 建 立 了 SPE-LC-MS/MS 法 同 时 测 定 食 品 中 喹 啉 黄、 酸 性 紫 49、 新 红 和 靛 蓝 4 种 合 成 色 素, 样 品 用 酸 性 水 溶 液提取、弱阴离子固相柱净化;以甲 醇 -5 mmol/L 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 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 源 MRM 模 式, 外 标 法 定 量,4 种 合 成着色剂检出限均为 0.2 mg/kg, 方法 的 回 收 率 为 70.0% ~ 101.5%, 该 法 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刘益锋 等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 法的负离子模式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 亮蓝、日落黄、胭脂红、糖精钠与甜 蜜素等 9 种水溶性食品添加剂,样品
食品中色素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食品中色素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食品色素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添加剂,它不仅能够提升食品的色彩,还能够增加食欲,给食物带来更多的吸引力。
食品色素的制备与应用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有着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前景。
本文将讨论食品色素的制备方法、常见的食品色素和其应用现状以及色素在食品中的潜在风险。
一、食品色素的制备方法食品色素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
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食品色素的方法,它通过有机合成或无机合成的方式,合成出具有特定颜色的化合物。
例如,铜绿色素可以通过将铜盐和染料反应得到。
2. 生物发酵法:生物发酵法是一种较为环保的制备食品色素的方法,它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出特定颜色的代谢产物。
比如,胭脂红色素可以通过黄原酸酯类真菌发酵产生。
二、常见的食品色素和其应用现状食品色素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常见的食品色素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
1. 合成色素:合成色素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色素,常见的包括苏丹红、孔雀绿等。
这些合成色素具有稳定性好、色彩鲜艳等优点,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是指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或合成的色素,常见的包括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颜色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目前,食品色素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饼干、糖果等甜品类食品,还可以用于调味料、调料、饮料、罐头等各类食品。
各类食品色素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均受到国家法规的限制,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三、色素在食品中的潜在风险尽管食品色素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应用,但是一些色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1. 过量摄入:过量摄入某些合成色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例如,苏丹红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在致癌风险的色素。
因此,在使用食品色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量,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合成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分析检测合成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张家意1,2,3,罗珮妍1,2,3(1.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42;2.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广州 511442;3.广东省食品工业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1442)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合成着色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以及分析技术中的前处理技术、检测技术、适用范围和检测项目,并对今后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分析技术标准的方向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合成着色剂;食品;研究进展;分析技术;应用合成着色剂是指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成的有机色素,因其色彩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但有些生产企业为了改良食品感观色泽,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合成着色剂。
2020年公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表明,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合成着色剂的问题仍然存在。
长期大量食用合成着色剂不合格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肝脏产生一定影响[1-2]。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合成着色剂的食品越发受到消费者及监督管理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合成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分析技术进行分析。
1 合成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我国对食品中添加合成着色剂有着严格的限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3]中允许使用的合成着色剂有11种,分别为柠檬黄、日落黄、喹啉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诱惑红、赤藓红、酸性红、亮蓝和靛蓝,并对其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和最大使用量做了明确规定,本文主要从二级分类中对合成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类别进行归纳总结,具体见表1。
允许添加在食品中的11种合成着色剂基本覆盖了12类食品基质大类,分别为:乳及乳制品;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水果、蔬菜(包括块根类)、豆类、食用菌、藻类、坚果以及籽类等;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焙烤制品);焙烤食品;肉及肉制品;甜味料,包括蜂蜜;调味品;饮料类;表1 合成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类别合成着色剂分子式分子量在食品中的应用类别柠檬黄C16H9N4Na3O9S2534.36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谷类和淀粉类甜品、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饮料类、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新红C18H12O11N3Na3S3611.47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苋菜红C20H11N2Na3O10S3604.48糖果、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胭脂红C20H11N2Na3O10S3·1.5H2O631.51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调味糖浆、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胶原蛋白肠衣、膨化食品日落黄C16H10N2Na2O7S2452.37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及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谷类和淀粉类甜品、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复合调味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亮蓝C37H34N2Na2O9S3792.85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调味糖浆、饮料类、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赤藓红C20H6I4Na2O5·H2O897.87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诱惑红C18H14N2Na2O8S2496.42冷冻饮品、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及糖果、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调味糖浆、饮料类、配制酒、果冻、胶原蛋白肠衣、膨化食品酸性红C20H12N2Na2O7S2502.43冷冻饮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及糖果、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靛蓝C16H8N2Na2O8S2466.36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及糖果、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喹啉黄C18H9NNa2O8S2477.38配制酒酒类;其他类。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科技文苑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高晶晶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摘 要:食用色素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食品色泽,针对近年来市场上滥用人工合成色素的现象,本文对目前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及在前处理、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等方面的改进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人工合成色素 检测 进展1.前言食用色素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食品色泽,从而增加人们的食欲,因此,食用色素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不同,食用色素可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如红曲、叶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1]。
天然色素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一般来说对人体无害,其来源比较丰富、色调色彩自然,且对环境无污染,但是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差是其最大缺点。
合成色素经有机反应合成制得,因此稳定性较好,能够弥补天然色素稳定性差的缺陷。
除此之外,合成色素还具有成本低廉、着色力强等优点,故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合成色素往往是以化工有毒物质如苯、甲苯、萘、蒽等为原料,经硝化、酰化、磺化、偶氮化、还原、重氮化等有机反应合成制得,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2]。
因中间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人工合成色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易诱发中毒、泻泄甚至癌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
食品中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及其使用范围在我国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其使用范围限于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和青梅等食品,禁止用于鱼类、乳类、水果、肉类及其制品(红肠肠衣除外)[3]。
然而,为了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为食品增色,仍有许多不法分子滥用合成色素,如肉禽制品制作过程中为了追求色泽添加人工合成色素等,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对于食品中禁用、限用合成色素的检测研究,化学方法主要有:聚酰胺吸附法、碱液直接提取法、碱性醇液直接提取法、饱和硼砂沸水浴提取法、海砂研磨法等[4];仪器法有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主。
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青海民族大学期末论文(设计)论文题目: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巴桑扎西学号:0804020037院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08级化学师范班2012 年3 月30日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文要:本文论述了食用合成色素的发展、研究进展、检测技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合成色素;研究进展;检测技术前言“色素”是表示存在于细胞或组织中产生颜色的正常组分,是人们堆砌相关物质感官质量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食品而言,不论它的营养、风味和质构如何好,只要色泽不良,人们就不愿接受。
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广泛应用于饮料、酒类、糕点、糖果等饮料食品,以改善其外观品质,而且也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生产。
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
天然色素是无害的,但是经过加工往往失去诱人的光泽,不会有多大的点缀价值;而人工合成色素虽有夺目的色彩,却多有毒性和致癌物。
食用合成色素多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 经过磺化、硝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化合而成。
因此, 食用合成色素多为含有R - N = N - R c 键、笨环或氧杂蒽结构化合物, 它们对人体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或者产生有害作用[1 ,2]。
与其他食品添加剂一样,食品合成色素的毒性与安全性的研究、评估、监督早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活动。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管理,许多国家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安全性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限定了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各种检测方法也相继问世,并且日趋完善。
1 食用合成色素合成色素问世已一百多年,开始仅用于纺织业,以后发展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和化妆品工业。
人工合成色素的原料主要是煤焦油,因此通常称为煤焦油或苯胺色素。
1956~1957 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抗癌会议上就指出:一些色素的硝基在人体内可能变为氨基而形成致癌物质的R- 萘胺。
全世界5 0年代至少有100 多种合成色素,现已减少到60多种,近年来发现使用的品种至少2 5 种具有致癌性。
面食食品色素分析报告
面食食品色素分析报告
分析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对面食食品中的色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面食食品作为研究对象。
然后,使用常见的食品色素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色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中,定性分析采用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色素进行比对。
定量分析则通过测定样品中色素的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得出样品中色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检测和分析,我们发现样品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色素。
其中,红色素主要为二氧化钛、柠檬黄;黄色素主要为胭脂红、果胶黄;蓝色素主要为亮蓝色素。
这些色素都属于常见的食品色素,用于给食品增加色彩,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分析讨论:尽管食品色素在面食食品中广泛使用,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某些食品色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例如,某些食品色素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呼吸道问题、肠胃不适等症状,尤其对于易过敏人群来说更为突出。
此外,某些食品色素还被怀疑与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有关,如儿童多动症等。
结论:综上所述,面食食品中的色素主要以红色、黄色和蓝色为主,这些色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色泽和吸引力。
然而,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食品色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
险,并与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有关。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建议食品生产企业监控和控制面食食品中色素的使用量,并选择更为安全的替代品。
此外,消费者在选择和摄入面食食品时也应适度,合理平衡饮食,以维护健康。
食物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研究
食物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研究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人工合成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应用广泛而深入。
但是,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对食物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一、人工合成色素的定义和分类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经人工合成加工达到某种特定颜色的化学品。
人工合成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给食品赋予色彩,增强美感度、保鲜和防腐的能力。
根据其来源和化学性质,人工合成色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黄铜染料、铜铬染料、酞菁染料等。
二、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评价众所周知,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过程中。
一方面增强了食品的美誉度和耐贮藏期,另一方面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也是消费者和制造商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安全标准来看,对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添加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定。
根据有关标准,某些人工合成色素可以被添加到食品中,但其添加量受到明确的限制,从而减轻了它们的潜在危害。
在日本,还执行一个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可能是日本的食品非常安全的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人工合成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但其安全性问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超量食用某些人工色素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症、猝死症等。
但是,不少研究也表明,人工合成色素在不超过安全添加量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人工合成色素的影响因素1.添加量人工合成色素的添加量是影响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食品添加剂是适量的使用,不同添加剂对不同人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同的。
尤其是对于易过敏者或有过敏史的人,加入过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可能会引起对其过敏反应。
2.使用方式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方式也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工合成色素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不适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食用合成色素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调 节待 测 液 的p 值 . 0 4 m滤膜 H 经 .5u 过 滤后待 测 。( ) 2 肉制品 : 含水量较 多 的肉制品 , 先于水浴上将过多的水分蒸 出, 经石油醚将 肉制品中脂肪 除去 再
采 用 乙醇 一氨 水 一 溶 液 进 行 合成 色 素 水
品先 于 水 浴 上 加 热 , 去 乙醇 ; 乳饮 除 含 料 , 蛋 白 质离 心沉 淀 后 除 去 。 后 . 将 然
酰 胺粉 吸附样 品中的水溶性 酸性合成 色素 , 再在碱性 条件下解吸附 , 通过薄 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后, 由分光光度计进 行吸光度检测 , 与标准比较进行定性定
食用合成色素 及其检测技术 的研 究进展
口 赵飞 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食品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其安全 问题关系到人民健 康 。 颜色 , 给
素多为水溶性色素, 主要有柠檬黄、 日落 黄、 胭脂 红、 诱惑红、 苋菜红 、 亮蓝等。 色淀也 是合 成色 素中的一部分 它是 由 水溶性食用合成色素加入到许可使用的
测的国家标准方法第一法, 也是 目前用 于食品 中合成 色素检 测的 常用方 法之
一
人 以最 直接的视觉信息 , 自然 、 悦人 的 颜色可 以增加食欲 , 提高产品的市场影
响 力, 是评价 食 品的一 项重要 基 本参
。
该法是 在酸性条件 下, 用聚酰 胺粉
将样 品中的食用合成色 素吸附, 并用甲 醇一甲酸溶液将使用天然色素洗去后, 使用乙醇一 氨水一 水溶液作为洗脱液 . 将 食用合成色素洗脱 并收集 。 洗脱液经浓
度较 低 一般 用于定量分析。 用示波 采 极谱法对饮料及糖果中的柠檬黄进行了 检测 . 该方法具有仪器价廉、 操作简单、 灵敏 度高 、 择 性 好 等 特点 其最 低 选 检出浓度 为0 2 / , mg mL 加标 回收率为
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利用及研究进展
XXXXX大学食品添加剂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利用及研究进展姓名: XXX学院: XXXXXXX专业: XXXXXXXX班级: XXXXXXXX学号: XXXXXXXX成绩:指导教师: XXX职称:XXX2015年5月4日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利用及研究进展摘要:食品色素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食品安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天然食用色素上来,用天然食用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天然食用色素;色素分类;获得方法色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酒类、饮料、糖果、糕点、肉类、乳类,食品的色泽是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色素可以保证其良好的感官要求。
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使人工化学合成的色素很大范围内主宰了色素市场。
但由于合成色素一般带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甚至是致癌物质,因此天然色素在食用和药用上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天然色素有望逐渐代替合成色素[1]。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从自然界各种植物中提取,其中很多品种,均具有生理活性,相对合成着色剂而言,更加安全无毒。
1 天然食用色素概况1.1 色素的定义及分类色素也称为着色剂,它是一种能使食品着色的添加剂。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微生物。
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如胡萝卜素、姜黄素、花青素等;从动物中提取的色素有虫胶色素、紫胶红、胆红素、血红素等;核黄素、红曲素等是从微生物中提取得到的色素,在古代,人们酿红酒就是利用红曲色素。
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方式从煤焦油中提取加工合成[2]。
1.2 天然食用色素研究概况人类很早即已使用天然色素为食品着色,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栀子黄、茜草红、蓼蓝等用于着色的记载。
植物源天然色素具有营养价值丰富、色调柔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有些还具一定的药理作用(如降压、利胆、补肝和益肾等),但其色素不稳定,着色能力较差。
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应用研究
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应用研究引言: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食品来说,颜色更是至关重要。
食品的色彩不仅为人们的视觉感官提供了愉悦的享受,还能影响人们的食欲和购买决策。
为了增加食品的色彩鲜艳度,食品工业利用合成色素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担忧。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合成色素的定义与分类合成色素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物质,用于给食品着色。
根据结构和来源的不同,合成色素可以分为三类: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和类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或分离出来的色素,如胭脂红、胡萝卜素等;人工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合成方式获得的,如孔雀蓝、日落黄等;类天然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式来模仿天然色素,如类胡萝卜素。
第二部分:合成色素的优点与应用合成色素在食品中应用广泛,并且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合成色素稳定性较高,能够在食品制作、烹饪和储存过程中保持较好的颜色稳定性。
其次,合成色素的使用量较少,能够在食品中获得明亮的色彩效果,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此外,合成色素还能够提供一些特殊的颜色,如金黄色、蓝色等,增加了食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合成色素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如糕点、饼干、糖果、饮料等。
它们让食品具有更加诱人和美味的外观,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例如,某些糖果产品中使用的红色色素,能够使糖果表面呈现出诱人的红色,让人们无法抗拒它的诱惑。
第三部分:合成色素引发的争议与担忧然而,合成色素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合成色素被视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某些合成色素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摄入过量的合成色素可能与癌症、过敏和行为异常等问题相关。
此外,过度依赖合成色素的应用也可能会对食品的整体营养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食品厂商为了增加食品的色彩鲜艳度,会过量添加合成色素,并在此过程中牺牲了食品的营养成分。
因此,对于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使用量,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营养师:食用色素研究发展
营养师:食用色素研究发展进展历史人类为食品着色的进展历程大致可概括为:自然色素——人工合成食用色素——自然色素与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并用——更加安全、稳定的自然使用色素。
自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合成第一个人工染料苯胺紫后,人工合成染料借其特有的色艳、稳定性强、易于复配、价廉等优点很快替代了自然色素。
随着化学合成色素及其生产技术在我国的传入,食品德业中也开头用合成色素取代自然色素进展相应的产品生产。
20世纪初,毒理学和生物学讨论的不断深入,发觉原先曾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食用色素中,大多数种类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后果,这一点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大局部具有肯定毒性的合成色素被淘汰使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食用自然色素资源的开发、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公平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使得自然食用色素的品种、产量、质量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国的科研工还在乐观讨论和开发茶色素、美人蕉花色素、茄子皮色素、红苷蓝色素、番茄红素、枸杞子红色素、板栗壳棕色素、牵牛花色素、花生衣色素、山楂红色素、血红素、鸡冠花红色素、灰白毛莓红色素等。
自然食用色素的功能性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熟悉,如类胡萝卜素类的自然色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并具有保持上皮细胞健全、维持正常视觉、提高免疫力的多种生理功能;红曲米粉作为自然着色剂,其中含有降血压的Lovastatin.黄酮类自然色素具有软化血管、增加血管弹性的功能,红曲降血脂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外市场。
用超临界萃取法精制辣椒红、叶绿素和自然β-胡萝卜素的微胶囊化工作正在深入。
如人们正在讨论开发的种类有:五味子红色素、紫苏色素、火棘色素、萝卜色素、山楂色素、落葵红色素、黑加仑色素、茶色素、柿皮色素、龙葵色素等,其中不少种类显现出良好势头,如浙江的乌饭树叶蓝黑色素含量达18.7%,且易溶于水,耐光耐热性能好;云南西双版纳的花色素为水溶性红色素,染着性极强;槠树果壳中棕色素含量很高,在pH8~11之间棕色无明显变化,着色力强而稳定;海南岛的仙人掌果实含有大量紫红色素,属甜菜类化合物,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食品中色素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色素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食品中的色素是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物质。
色素可以赋予食物一定的颜色,提高食物的视觉吸引力。
然而,一些不合格的食品制造商为了追求更加鲜艳的颜色,会在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剂和合法添加剂超标,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因此,分析和检测食品中的色素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1. 色素的分类和作用色素是一类具有颜色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给食品赋予特定的颜色。
根据色素来源的不同,色素可以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嘧啶。
这类色素相对安全,常用于食品加工中。
而人工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如亚硝酸盐、苯甲酸钠和铜络合物等。
这些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较多,但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存在潜在的致癌和致敏风险。
2. 色素成分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分析食品中的色素成分,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色谱柱将色素成分分离,并通过检测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测定。
色谱法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HPLC)两种。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样品的处理方式,气相色谱法常用于挥发性物质的分析,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非挥发性物质。
色谱法在色素分析中具有高分辨率、高检测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快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某些色素成分可能无法通过色谱柱分离,这就需要使用其他分析方法进行补充。
光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色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色素溶液的吸收或散射光进行测定,从而推测出其成分。
光谱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色素,如荧光光谱法适用于发光色素的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吸收性色素的分析。
除了色谱法和光谱法,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色素分析方法,如电化学法和质谱法。
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食用色素研究报告
食用色素研究报告食用色素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添加剂,可以为食品增加色彩,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美感。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食用色素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由于一些不规范的使用,食用色素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解食用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次研究对食用色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
首先,我们收集了市场上常见的食用色素样品,包括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常见的色素。
然后,我们对这些食用色素进行了成分分析和毒性评估。
通过成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食用色素主要由化学合成品和天然来源的物质组成,其中化学合成品的含量较高。
同时,通过毒性评估,我们发现食用色素在一定浓度下对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的毒性很小。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了食用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我们发现,食用色素在酸性环境下更容易分解,而在碱性环境下更稳定。
此外,食用色素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也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
另外,我们还测试了食用色素的适用性,发现不同食品对于不同的食用色素有不同的溶解度和颜色变化。
最后,我们对食用色素的使用准则进行了探讨。
我们发现,食用色素的使用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超过规定的使用剂量。
同时,食用色素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不同食品的特点和需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的食用色素。
此外,食品生产者应该加强对食用色素的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食用色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食用色素作为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添加剂,虽然存在一定的毒性和安全隐患,但在合理使用和控制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影响很小。
为了确保食用色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用色素的监管和控制。
同时,对新的食用色素的研究和评估也非常必要,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食用天然色素的纯化与研究进展
食用天然色素的纯化与研究进展李崇瑛,王安,杨涛,白亚之,钮松召,余朝琦(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成都 610059)摘要:介绍食用天然色素的纯化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我国天然色素的发展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天然色素;纯化;综述中图分类号:TS26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973(2007)0920018205 Purification and re search progre ss on the natural pigmentL I Chong2ying,WAN G An,YAN G Tao,BA I Ya2zhi,N IU Song2zhao,YU Zhao2qi(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engdu Uuniversity 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Abstract:The met hods and some problems of p urifcation in nat ural pigment s are reviewed in t his paper;meanwhile,t he develop ment s and work point s of researching for nat ural pigment s in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nat ural pigment;p urification;review 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用色素又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种。
近年来,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在食品工业中大量使用的合成色素被认为对人体有害,有的甚至致癌,因而世界各国开始禁用一些合成色素,重新考虑资源丰富,相对安全而具有对人体有一定保健、营养或药理作用的食用天然色素[1,2]。
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应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 者 简 介 :张玉 萍 ( 1 9 8 1 一
) ,从 事 食 品安 全 研 究 。E — ma i l : y u p i n g @z h i y u n d a . t o m。
农 产 品质量 与 安全
2 0 1 பைடு நூலகம்年第 5期
表 1 合 成 色 素 的 应 用 范 围
合 成 色 素 及 其 基 本 信 息
主要 包括 植 物色素 、动物 色素 、微 生物 色 素 。天然 色 素 具有 安 全 、色 调 色彩 自然 、来 源相 对 丰富 及对
环境 的无 污染 等 优 点【 。但 是 天 然 色素 有 稳 定性 不
好 的缺点 .而合 成色 素弥 补 了天然 色 素这 方 面 的缺 陷 .并且 具 有价 格便 宜 、着色 力强 等优 点 。在 食 品 加工 方 面有 广泛 的应 用 .但是 有研 究表 明合成 色 素
围如 表 1 所 示 G B 2 7 6 0 -2 0 1 1 许 可 的有 机 合成 色 素基本 上都是 J E C F A( J o i n t F AO / WHO E x p e  ̄C o m—
mi t t e e o n F o o d Ad d i t i v e s )即 F AO ( 世 界粮 农 组织 ) 、
果 及其 制 品 ( 包 括 果汁 、果 脯 、果酱 、果 子 冻 和酿
造 果酒 ) 、调 味品 、婴 幼儿食 品 、饼 干等 。
我 国对合 成 色素 的使用 范 围及 标准 有 明确 的规
定 .为 了避 免 不 法 商 家 随 意 扩 大 合 成 色 素 应 用 范 围 .避免 食 品 中合成 色素 的过 量使 用 .对 合成 色 素
食品中八种合成色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改进
食品中八种合成色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改进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和质地,其中合成色素是其中的一种。
然而,合成色素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
因此,合成色素的检测与控制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来检测食品中的八种合成色素。
首先,对液相色谱进行改进。
我们将使用有机相和水相混合物,以提高检测性能。
与传统的HPLC方法相比,此方法更适合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高效药物分离。
其次,我们将使用改进的衍生化方法。
衍生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分子转化为易于检测的形式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使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来衍生化合成色素。
这将增加其检测限度,使八种合成色素更易检测。
第三,我们将实现色谱柱的改进。
我们将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
这种柱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分离能力。
使用这种柱子,我们可以更好地分离和检测不同化合物。
第四,我们将使用改进的检测技术。
我们将使用气动雾化离子源(APCI)-质谱检测器来检测我们的样品。
APCI质谱检测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检测非常小的化合物,同时还能快速检测大量的样品。
第五,我们将使用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是一个分离和富集化合物的过程。
通过使用固相萃取技术,我们可以从样品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度。
第六,我们将优化柱温控制。
柱温对HPLC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样品的压力和分离效果。
通过优化柱温控制,我们可以增加样品的分离效果,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第七,我们将控制流速和温度。
流速和温度是HPLC分析过程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参数。
通过控制流速和温度,我们可以优化柱子和检测器的运行条件,提高分离效果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将对检测条件进行细致的优化。
我们会对不同的参数进行调整,包括柱子类型、流速、柱温、检测波长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细致调整,我们可以让检测过程更为高效和准确。
综上所述,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可以提高食品中八种合成色素的检测性能。
食品中偶氮类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偶氮类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王兴等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5年第10期摘要: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丢失原本的颜色,食品加工者为了使食物看起来更美味,向其中添加廉价的合成色素。
而在许多国家因该色素可能存在对人体的危害,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偶氮类合成色素,并严格监管该类食品在国内的流通及进出口,监管部门采用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监测,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本文将介绍食品行业中对于添加偶氮类合成色素的各种分析技术,并对不同的提取方法做了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偶氮色素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酶联免疫1 简介偶氮类合成色素,被广泛的应用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其种类有很多,熟知的有苏丹红、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而这些物质在体内可被还原为芳香胺类物质,从而对DNA造成氧化损伤[1];同时色素在制作的过程中难免掺杂有砷、铅、镉、苯酚等杂质。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发现了偶氮类色素的毒性作用,如使肝细胞生长异常[2],影响酯酶同工酶的表达[3]以及致突变作用[4]等,因此多数偶氮色素已被禁止添加到食物中。
我国2014年最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允许使用的柠檬黄、胭脂红等11种偶氮类色素在食品中的限量及使用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严禁超量或超范围添加。
2005年3月4日,北京检出亨氏某批号的辣椒酱中含有苏丹红I。
同年,著名连锁快餐品牌肯德基的调味料中检出苏丹红I,该调味料曾被使用在多种产品上,不久,这些产品在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内全部停售,并全部销毁。
2012年,有关部门发现红牛饮料配料中含有国家不允许在该饮料中使用的偶氮类合成色素胭脂红。
2015年,山东省针对零食的专项抽检,发现多数不合格食品检出含有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
山西省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告显示,在糕点及熟肉制品等中检出违规使用的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抽检调味品时发现,江苏一家公司生产的红烧酱汁检出的柠檬黄和日落黄含量均超出限定标准约3倍。
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 述】〔文章编号〕1004-8685(2002)06—0758—02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李必斌(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530011)〔中图分类号〕 R155.5 O657 〔文献标识码〕 A 食用合成色素多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化合而成。
因此,食用合成色素多为含有R-N=N-R′键、笨环或氧杂蒽结构化合物,它们对人体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或者产生有害作用[1-2]。
至2000年止,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21种,其中最常用的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和亮蓝等,使用范围限于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和青梅等,禁止用于肉类、鱼类、水果及其制品(红肠肠衣除外)等[3]。
然而,市场上滥用食用合成色素的违法行为有扩展趋势,如在市售花生米、葡萄酒、肉禽制品上均有检出食用合成色素[4-6]。
造成滥用食用合成色素的原因,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是检测方法不够简便、快速,使基层单位未能很好地开展监督检测工作。
近年来,对食用合成色素测定方法的研究,主要有前处理的分离提取技术、纸上层析法、分光光度法、微柱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极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现综述如下。
1 前处理的分离提取技术目前国家标准方法G B/T5009.35-1996推荐的色素的吸附与解吸附方法,花费时间长,步骤烦琐,易造成损失。
杨义善[7]采用离心分离法对色素进行吸附与解吸附,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测定方法要求,重现性在1.48% -2.08%,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105%之间,较国家标准方法有显著提高。
2 纸上层析法沈士秀等[8]利用纸上层析法鉴别熟肉制品中红曲红天然色素掺杂胭脂红,方法中所用设备、仪器简单,原材料易得。
以丙酮:异戊醇:蒸馏水(6:5:4)作展开剂,采用上行法展开15cm,红曲红色素Rf值平均为0.68,胭脂红的Rf值平均为0. 32,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当样品中胭脂红含量>0.04%时可清晰地检出。
食用色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_周宏霞
shi p s a mong subfam ilies in higher ter m ites (Is op tera:Ter m itidae )based on m it ochondrial CO II gene sequences .Ann Ent omol Soc Amer,1998,91(5):515~523.[21] Ka mbhampati S,Egglet on P .Taxonomy and phyl ogeny of ter 2m ites .I n:Abe,T .,B ignell, D.E .,H igashi,M.(Eds .),Ter m ites:Evoluti on,Sociality,Sy mbi oses,Ecol ogy .Berlin Aca 2de m ic Press,2000,466.[22] Husseneder C,Grace J K .Evaluati on of DNA Finger p rinting,Aggressi on Tests,and Mor phometry as Tools f or Col ony Delinea 2ti on of the For mosan Subterranean Ter m ite .2001.[23] Jenkins T M ,Dean R B,Robert Verkerk,et al .Phyl ogeneticAnalyses of T wo M it ochondrial Genes and One Nuclear I ntr on Re 2gi on Illum inate Eur opean Subterranean Ter m ite (Is op tera:Rhino 2ter m itidae )Gene Fl ow,Taxonomy,and I ntr oducti on Dyna m ics .Molecular Phyl ogenetics and Evoluti on,2001,20(2):286~293.[24] Szalanski AL,Austin J W ,Owens CB.I dentificati on of Reticuli 2ter mes s pp.(Is op tera:Reticuliter matidae )by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 on -restricti on frag ment length poly mor phis m.Journal of E 2conom ic Ent omol ogy 2003,96(5):1514~1519.[25] 邢连喜,胡萃,程家安.四种白蚁线粒体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181~185.[26] Husseneder C,MessengerM T,Su N Y,et al .Col ony s ocial or 2ganizati on and populati on genetic structure of an intr oduced popu 2lati on of For man subterranean ter m ite fr om New O rleans,Louisi 2ana .Ap iculture and s ocial insects,2005,98(5):1424~1434.[27] Husseneder C,Si m m s Dawn M ,R iegel C .Evaluati on of treat 2ment success and patterns of reinfestati on of the For mosan subter 2ranean ter m ite (Is op tera:Rhinoter m itidae ).J Econ Ent omol,2007,100(4):1370~1380.[28] 温硕洋,何晓芳.一种适用于昆虫痕量DNA 模板制备的方法.昆虫知识,2003,(3):110~113.[29] Howard R W.Cuticular hydr ocarbons and che m ical communica 2ti on .I n:Stanley -Samuels on DW ,Nels on DR eds .I nsect L i p 2ids:Chem istry,B i ochem istry and B i ol ogy1L incoln:University ofNebraska Press .1993.179~226.[30] 周延清.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值物研究中的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57.食用色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周宏霞 韩喜东 于军强 颜显辉(荣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荣成 264300)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的分类、来源以及最新研究状况,并且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5 周彤, 钟家跃.二阶导数光谱 PLS 法同时测定混合色素[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12(6) :680. 6 冯江,周建民,黄鹏,等.稳定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3 组分食用色素[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4) :494~495. 7 陈海春.双波长 K 系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日落黄与柠檬黄[J].化学试剂, 2003,25(2) :98~99. 8 陈海春.双波长补偿计算法同时测定饮料中的日落黄及胭脂红[J].化学分析计 量,2005,14(1) :54~55. 9 冯江,冯宇川.人工神经网络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色素[J].卫生研究,2003,32 (4) :389~390. 10 王志有,于洪梅,吴秀红,等.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饮料中三种色素 [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28(3) :187~190. 11 聂晶,齐兴娟,周宁.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 杂志,2001,35(3) :192~193. 12 文君,缪红,范柯.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赤藓红[J].食品研究 与开发,2001,22(3) :63~64. 13 李德金,赵明哲,栾广杰.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探讨[J].食 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 :107~108. 14 Alghamdi AH. A square-wave adsorptive stripping voltam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maranth, a food additive dye[J].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05,88(3) :788~793. 15 Chanlon S, Joly Pottuz L, Chatelut 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armoisine, Allura red and Ponceau 4R in sweets and softdrinks by differential pulse polarography[J].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05,18 (6):503~515. 16 钱桂平,余建中.微机极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胭脂 红混合色素[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5):569~570. 17 李必斌,张海霞,潘连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定性定量测定食用合成色素 [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11(1):58~59. 18 A. ZALACAIN,S. A. ORDOUDI,I. BLAZQUEZ et al.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rtificial colours in saffron using derivative UV-Vis spectrometry after precipitation of crocetin[J]. 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2005,22(7):607~615. 19 林春晓,曾红慧,付斌,等.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熟食肉制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 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5,5(3) :556~557. 20 Tsuji S,Umino Y, Amakura Y et al. Preparation of HPLC test solutions for organic impurities in aluminum lakes of Food Red No. 40 (Allura Red AC) and Food Yellow No. 5 (Sunset Yellow FCF)[J]. 食 品 卫 生 学 杂 志,2001,42(6) :379~384. 21 徐春祥,王峰,赵维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火腿肠中的诱惑红[J].化学分析 计量,2005,14(1) :12~14. 22 Kirschbaum J,Krause C,Pfalzgraf S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HPLC-DA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synthetic food colorants[J]. Chromatographia,2003,57(Suppl S) :S115~S119.
—————————— 作者简介:邱会东(1975-)男,重庆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 E-mail:qiuhuidong123@ 收稿日期:2006-01-12
于 460~520 nm 处进行二阶导数扫描, 读取每隔 2 nm 共 31 个波长的吸光导数值, 用 PLS 程序计算。 冯江等[6]采用稳定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3 组分混合色素, 其原理是:对一组测量数据 X k Yk , K 1,2,3 n, 设回归方程为 Y a bX ;给
2 微柱法
采用聚酰胺—硅胶填充的微柱法[11]测定食用合成混合色素, 可同时检出肉制 品中的柠檬黄、赤藓红苋菜红和胭脂红四种混合色素,方法回收率为 93.7%,相 对标准偏差为 2.3%,最低检出限为 20 mg/kg,由于天然色素红曲米的广泛使用, 给许多分析测定带来干扰问题,故该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天然色素红曲米的干扰, 不需特定的实验条件,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
6
展望
综述以上各种检测方法,所用仪器设备比较便宜的是分光光度计,而人工神 经网络在食品分析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人工神经网络在分析方法的条件优化、 非线性校准、各种重叠峰的分离与解析、待测组分浓度预测等优点,利用人工神 经网络技术与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混合色素进行分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Huang HY,Chuang CL, Chiu CW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ood colorants by microemulsion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J]. Electrophoresis, 2005,26(4):867~877. Ishikawa F, Oishi M, Kimura K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food dyes in food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J]. 食品卫生学杂志,2004, 45(3) :150~155. 焦红波,刘秀芹.多波长线性回归法直接测定食品中的双拼色素[J].山东食品 科技,2000(1) :15~16. tiin Ozgiir, I.Koyuncu, A.Bozdogan et al. The Resolution of Ternary Mixtures of Dyes by Partial Least-Squares Multivariate Spectrophotometric Calibration and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J]. Chemia Analityczna,2005,50(3) :605~614.
3
极谱法
食用合成色素分子中含有 N=N 双键或 C=C 双键,这些基团具有电活性,在滴 汞电极上,可以还原产生还原波,在不同底液中,各种色素的还原电位不同,以 此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还原电位峰高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文君等[12]应用此法在 pH3.6 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测定赤藓红,于-570 mV 处 产生二阶导数波,其含量与波高成正比。李德金等 [20] 以乙酸—乙酸钠缓冲液 (pH3.6)测亮蓝,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于磷酸盐缓冲液(pH5.8)作 底液以各种色素峰电位不同分别测定其含量。Alghamdi AH[13]利用方波极谱法测 定苋菜红,在碳酸盐缓冲液(pH10)作底液,-518 mV 出现苋菜红的还原峰,应 用于偶氮类色素的含量测定。Chanlon S 等[14]以 pH9.0 磷酸盐缓冲液作底液,以 胭脂红、酒石黄、诱惑红的还原电位不同分别进行测定。钱桂平等[15]以 pH7.0 的 磷酸盐作缓冲底液,分别对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四组分同时测定。 极谱法测定混合色素的最大优点在于样品处理无特殊的要求,较其他方法简单, 只要选择好测定介质,则结果准确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少的优点,适宜于食品 中混合色素的分析,测定所用汞如果操作处理不当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问 题,是方法的一点不足。
A 随波长变化呈线性分布,对其 甲 对 乙
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该方法线性范围为 0~0.5 g/kg,检出限为 0.1~0.3 mg/kg。 tiin Ozgiir 等用最小二乘校正系数法对 3 组分色素进行分析[4] 。周彤等 [5] 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的多变量校正的优良解析性能结合高灵敏度的导数光 度法,提出了同时测定四组分(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混合色素,
4
紫外吸收光谱法
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应用紫外吸收光度计进行光谱扫描,发现
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诱惑红、酒石黄、偶氮玉红、赤藓红 等不同食用合成色素具有不同的吸收谱图,与标准谱图对照,即可直观、快速定 性,在一定浓度下吸收峰高与样品中所含色素量成正比,可以定量检测,从而建 [16,17] 立了紫外吸收光谱法 测定食用合成色素。该方法的优点是测定线性范围宽, 灵敏度高,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易普及推广。但如果存在多组分共存时, 有些吸收峰可能存在叠加现象,对测定造成很大的误差。
min Xk X , Yk Yk Y , 定一约定点 X , Y 作变换如下:X k 使 Yk bX k
的优化过程,从而求出截距 a 和斜率 b。该方法改变了最小二乘法受异常点影响 的不足, 对饮料中的柠檬黄、 胭脂红、 果绿混合色素进行分析。 陈海春对日落黄、 [7,8] 柠檬黄、胭脂红中两组分利用双波长 K 系数法进行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 高度容错能力和优良的光谱校正作用,可从复杂的数据中总结出定量规律,从而 对未知样品作定量预报,因此可广泛用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分析,选取柠檬黄、胭 脂红、果绿混合组分和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混合组分,利用 BP 神经网络进 行训练,经反复迭代后可实现对食品中混合色素的同时测定[9,10]。该类方法的缺 点是可能要受到天然色素的影响, 但分光光度法与化学计量学的有机结合消除了 单波长光度法多组分干扰问题,是该类方法的最大优点,并且光度法分析所用仪 器设备普及面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不高,测定混合组分色素快速方 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