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直接途径。希望通过“微型小课题”研究,逐渐养成用反思的意识和科研的习惯对待教育教学,能自觉地将问题上升为课题,又用课题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4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4个月):
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